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试题

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试题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试题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4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考前模拟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 A.威廉·配第 B.马尔萨斯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2.生产力所体现出的关系是( )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B.产品交换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产品消费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4.商品经济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小商品经济 6.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 )(2011.07真题) A.市场中介组织 B.微观经济主体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7.商品的二因素是 ( ) A.价值与价值量 B.使用价值与效用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 8.一般情况下,对空气、阳光而言,( ) A.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 B.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 C.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9.政治经济学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 ) A .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10.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012.4 真题) A.必须是金属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2.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物质磨损 D.自然磨损 13.利润在本质上是 (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4.下列不属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是 ( ) A.I(v+△v+m/x)=II(c+△c) B.I(c+v+m)=I(c+△c)+II(c+△c) C.II(c+v+m)=I(v+m)+II(v+m) D.II(c+v+m)= I(v+△v+m/x)+ II(v+△v+m/x)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16.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7.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2012.4 真题) A.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润率 D.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18.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 (2012.1 真题) A.工业资本的统治 B.金融资本的统治 C.产业资本的统治 D.商业资本的统治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平均主义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2011.7 真题) A.股份制经济 B.外资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 下列行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 A.建筑业 B.服装业 C.畜牧业 D.制造业 23.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B.经济增长包含了经济发展 C.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经济发展 D.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 24.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消除收入差距 B.刺激消费需求 C.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D.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 2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不包括下列那个选项 ( ) A.商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2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5年 B.1997年 C.2000年 D.2001年 28.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关于这一问题的表述,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30.实行对外开放是 (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 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二、多选题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 )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经济基础 E.生产关系 2.一般情况下,制约经济体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历史文化传统 D.执政党意志 E.现实国情 3.商品的价值是 (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总公式,主要是因为它()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E.概括了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可能不一致 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 )(2012.4 真题) 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 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包括 ( ) A.增加了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B.扩大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D.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 E.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有( )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引进技术 D.发展国际旅游业 E.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3.简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5.简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 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3.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C 知识点:导论 难度:4 3、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3 4、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5、答案:C 知识点:第1章 难度:4 6、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7、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2 8、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9、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10、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11、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3 12、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3、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4、答案:C 知识点:第5章 难度:3 15、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6、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7、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18、答案:B 知识点:第6章 难度:3 19、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0、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21、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2、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3、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4、答案:C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5、答案:D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6、答案:A 知识点:第9章 难度:2 27、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2 28、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3 29、答案:A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2 30、答案:A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2 二、多选题 1、答案:ABC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ABCE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3、答案:ACE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4、答案:BCE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5、答案:C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4 6、答案:ABCE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7、答案:A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8、答案:ABCDE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9、答案:ABCD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3 10、答案:ABCDE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2、答案:(1)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所以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2)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是原有企业转产利润率高的产品。竞争的结果是使各部门的利润率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3、答案: 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表现:A.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第6章 难度:4 4、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5、答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依靠物质要素的增加。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四、论述题 1、答案:(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笼统地讲劳动创造价值,既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制造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进行比较。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正确部分,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学说置于科学的、牢固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进而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从劳动二重性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等。 知识点:第2章 难度:5 2、答案:(1)三种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二,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三,超额剩余价值是在个别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但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⑵ 三种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反过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排斥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可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新的可能。第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成的途径或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正是在各个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个别企业首先提高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后,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变成为一般生产条件,其个别价值已等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部门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三,超额剩余价值可通过相对剩余价值促进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 知识点:第4章 难度:5 3、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种资源和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这为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效解决了自身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第三,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加便利地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第四,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动力。(3)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第二,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享尽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而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不多,甚至造成原有发展的破坏。第三,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协调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扩张,也使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受到冲击和挑战。第四,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开采过度、浪费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4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直接在白度搜救可以的。

一、单选题 1.在经济学说发展,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 ) A.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马克思 D.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 C.物质资料生产 D.劳动力的支出 3.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 ) A.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B.落后于生产力状况 C.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D.超越生产力状况 4.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 ( )。(2012.1 真题) A.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 B.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C.自然方式和市场方式 D.计划方式和行政方式 5.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 A.原始公社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早期 C.奴隶社会中期 D.奴隶社会末期 6.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经济制度 C.历史文化传统 D.现实国情 7.商品是 (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8.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 )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9. 通货膨胀是指 (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10.一般价值形式是指( )。(2012.7 真题)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B.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C.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1.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2011.7 真题)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2.I(v+△v+m/x)=II(c+△c)是 ( )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3.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2012.4 真题)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等级差别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土地的稀缺 1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 A.C+V B.C+V+M C.V+M D.C+M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一般情况下 ( ) A.低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B.高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C.等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D.与商品价值总额无关 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18.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缓和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1978年改革开放 B.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2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2.一般来说,第二产业是( )(2011.7 真题) A.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建筑业 C.信息业和房地产业 D.商业和金融业 23.关于农业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起着关键作用 C.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D.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4.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 A.保证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5.2012年,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属于 ( )手段 A.行政 B.财政 C.经济 D.法律 26.下列各项,不属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 ( ) A.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B.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C.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2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28.发达国家之间在商品出口上发生冲突属于( )(2011.7 真题) A.生产领域的矛盾 B.贸易领域的矛盾 C.投资领域的矛盾 D.金融领域的矛盾 2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2012.7 真题) A.从质量型向数量型转变 B.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从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 D.从效益型向速度型转变 3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二、多选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 A.认识它 B.利用它 C.消灭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是( ) 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C.经济体制可以脱离经济制度独立地存在和运转 D.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制可以发生变化 E.不同的经济制度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E.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 A.延长劳动日 B.增加劳动强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E.提高商品的价格 6.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 )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社会资本是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建立统治的途径有( )(2011.7 真题) A.“个人联合” B.金融寡头亲自担任政府要职 C.聘请过去的军政要员到企业任职 D.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E.使自己的代理人担任政府机关要职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是指被市场承认的劳动量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9.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动的总趋势是 ( ) A、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B.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C.第三产业的结构逐渐下降 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E、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10. 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特征是 ( ) A.敌对的 B.具有相互依赖性 C.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性质 D.融合的性质 E.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三、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 2.简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用的二重性。 3.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4.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5.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1.论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含义及其关系。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个人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3.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何影响?应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3、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4、答案:B知识点:第1章难度:35、答案:D知识点:第1章难度:36、答案:A知识点:第1章难度:37、答案:A知识点:第2章难度:28、答案:C知识点:第2章难度:49、答案:D知识点:第3章难度:310、答案:C知识点:第3章难度:311、答案:A知识点:第4章难度:312、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13、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解析: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社会平均利润,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价值也就转变为生产价格。故答案为C。 14、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215、答案:C知识点:第4章难度:316、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517、答案:A知识点:第6章难度:418、答案:D知识点:第6章难度:219、答案:A知识点:第7章难度:220、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1、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2、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3、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4、答案:A知识点:第9章难度:225、答案:C知识点:第9章难度:326、答案:D知识点:第10章难度:227、答案:A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8、答案:B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9、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230、答案:B知识点:第12章难度 二、多选题 1、答案:ABD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ABDE知识点:第1章论难度:53、答案:ABD知识点:第2章难度:34、答案:BCE知识点:第3章难度:35、答案:AB知识点:第4章难度:36、答案:BCE知识点:第5章难度:47、答案:ABCDE知识点:第6章难度:48、答案:ABCD知识点:第7章难度:49、答案:ABD知识点:第8章难度:310、答案:BCE知识点:第11章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⑴ 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⑵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另一方面,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⑶ 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 知识点:第2章难度:32、答案: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1)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约流通费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国家可以通过信用工具调控国民经济运行。(2)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出发生产过剩危机;还会引发信用危机,如果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不能得到偿还,就会导致商业信用减少,从而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信用危机;信用刺激投机,引发经济秩序混乱。 知识点:第3章难度:43、答案:(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现在,商品不再以价值为标准出售,而是以生产成本加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3)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平均分配的结果。 知识点:第5章难度:54、答案:(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比上年总量的增长比例,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要经济总量增加了,也就实现了经济增长。(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质量的提高。(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包含着比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内容。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增长但是没有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第8章难度:45、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非歧视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等条款。(2)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缔约国可以保护本国某些产业,但保护的手段必须是透明的;二是各缔约国的贸易法规、政策、措施应是充分透明的。(3)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各成员的贸易条款,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可以采取例外和保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的义务。 知识点:第10章难度:3四、论述题1、答案:(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而个别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也受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因此,资本积聚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被资本集中突破。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存在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资本,通过吞并或联合,合并为较大的资本。(2)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关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有着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资本积聚的增长能够促进资本集中的发展,而资本集中也能加速资本积聚。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也有重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不同,限制二者增长的因素不同,二者增长速度不同。 知识点:第4章难度:32、答案:(1)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个人所得到的收入的多少应以所依据的分配尺度来确定,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2)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既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但也造成了个人收入差距。任个人收入差距发展逐步扩大,会使公平和效率走向极度失衡,影响经济的发展。允许适度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再次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避免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知识点:第4章难度:33、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外部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威胁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引进外资不当,可能会使本国产业政策受到冲击。而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失去了主动权。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使一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受到损害。第三,经济全球化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市场更加统一、开放,但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又会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和扩大。第四,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扩散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使各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第五,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而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是以各主权国家让渡部分经济权力为前提的,这又会使各国政府调控本国经济的能力因此而弱化。(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做到:第一,增强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第二,加强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区域性的国家间经济合作。第三,建立预警机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国家层次的经济安全预警及重大冲突处置机制,就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试题

1.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贸易顺差问题3.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 C.生产力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经济基础是( ) A.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 C.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D.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3.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者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厂房 4.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制度性质 6.在市场上,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 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 A.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B.简单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复杂劳动创造价值 C.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D.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的若干倍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D.商品的效用决定 10.商品的两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 12.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14.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上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下降 C.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 16.资本积聚是指依靠( ) A.组织股份公司来增大资本总额 B.将众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D.对中小资本的吞并来增大资本总额 17.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固定资本( ) A.物质磨损B.有形损耗 C.无形磨损D.使用价值的损耗 18.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 ) A.资本周转经过阶段B.资本周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 C.资本周转顺利进行的条件 D.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9.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即可实现的是( ) A.Ⅰv B.ⅠC.Ⅱ△cD.Ⅱ△v 20.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P……W′–G′G–W……P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借贷资本的循环公式 22.一块土地,每年可获得地租800元,银行的存款利率为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为(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0.4万元 23.土地的价格( ) A.是资本化的地租B.与地租成反比 C.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D.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地下降 24.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 )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25.生产价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利润属于( )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不当获利 26.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对土地投资的利息 B.农业资本家为使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M 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资本折旧费 D.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C.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D.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28.在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29.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 A.垄断价格B.垄断利润C.垄断组织D.垄断竞争 30.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实行的价格是( )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抽象劳动是( ) A.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价值的劳动 C.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E.创造使用价值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E.流动资本 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我们把资本分为( )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E.可变资本 5.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6.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 ) A.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B.贫困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 C.资本积累有利于消除相对过剩人口D.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对抗性 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 (v+m)>Ⅱc B.I (c+m– )>Ⅱv+ C.I v+△v+ =Ⅱc+△c D.I c+v+m=Ⅰc+△c+Ⅱc+△c E.Ⅱc+v+m=Ⅰv+△v+ +Ⅱv+△v+ 9.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C.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D.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土地的位置不同 10.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竞争引起垄断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D.竞争与垄断并存,并凌驾于垄断之上 E.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简述商品生产的历史条件。 2.简述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6.简述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7.简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2.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A 3.C 4.A 5.C 6.B 7.B 8.D 9.B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B 26.D 27.A 28.D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 3.ABC 4.BE 5.BDE 6.BDE 7.ABE 8.CDE 9.CE 10.AC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商品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第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每个分工部门的生产者专门从事一种专门的生产劳动,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 第二,商品生产的决定性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 2.①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3.①两者的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具体形式;资本积聚会引起和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又会加快资本积聚。 ②两者的区别: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额的一种形式,而资本集中则是把原有的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资本积聚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增加,而资本集中则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不增加社会资本;资本积聚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慢,而资本集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快。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反是。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5.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首先,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在萧条阶段进行的固定资本更新使整个经济转向复苏和高涨。其次,它又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下一次危机。由于固定资本更新,促进生产的无限增长,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一次激化,又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6.第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协调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 第三,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增强企业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步骤。 7.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②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使它们的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相适应。 ③要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所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起作用,只有按照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④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脱离实际、背离实际或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延续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尊重或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对它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②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把国民经济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运行的目的是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的要求。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存在着盲目性、局部性、不稳定性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要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4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考前模拟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 A.威廉·配第 B.马尔萨斯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2.生产力所体现出的关系是( )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B.产品交换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产品消费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4.商品经济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小商品经济 6.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 )(2011.07真题) A.市场中介组织 B.微观经济主体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7.商品的二因素是 ( ) A.价值与价值量 B.使用价值与效用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 8.一般情况下,对空气、阳光而言,( ) A.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 B.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 C.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9.政治经济学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 ) A .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10.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012.4 真题) A.必须是金属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2.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物质磨损 D.自然磨损 13.利润在本质上是 (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4.下列不属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是 ( ) A.I(v+△v+m/x)=II(c+△c) B.I(c+v+m)=I(c+△c)+II(c+△c) C.II(c+v+m)=I(v+m)+II(v+m) D.II(c+v+m)= I(v+△v+m/x)+ II(v+△v+m/x)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16.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7.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2012.4 真题) A.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润率 D.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18.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 (2012.1 真题) A.工业资本的统治 B.金融资本的统治 C.产业资本的统治 D.商业资本的统治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平均主义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2011.7 真题) A.股份制经济 B.外资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 下列行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 A.建筑业 B.服装业 C.畜牧业 D.制造业 23.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B.经济增长包含了经济发展 C.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经济发展 D.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 24.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消除收入差距 B.刺激消费需求 C.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D.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 2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不包括下列那个选项 ( ) A.商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2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5年 B.1997年 C.2000年 D.2001年 28.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关于这一问题的表述,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30.实行对外开放是 (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 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二、多选题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 )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经济基础 E.生产关系 2.一般情况下,制约经济体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历史文化传统 D.执政党意志 E.现实国情 3.商品的价值是 (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总公式,主要是因为它()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E.概括了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可能不一致 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 )(2012.4 真题) 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 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包括 ( ) A.增加了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B.扩大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D.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 E.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有( )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引进技术 D.发展国际旅游业 E.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3.简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5.简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 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3.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C 知识点:导论 难度:4 3、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3 4、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5、答案:C 知识点:第1章 难度:4 6、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7、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2 8、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9、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10、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11、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3 12、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3、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4、答案:C 知识点:第5章 难度:3 15、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6、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7、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18、答案:B 知识点:第6章 难度:3 19、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0、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21、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2、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3、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4、答案:C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5、答案:D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6、答案:A 知识点:第9章 难度:2 27、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2 28、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3 29、答案:A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2 30、答案:A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2 二、多选题 1、答案:ABC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ABCE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3、答案:ACE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4、答案:BCE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5、答案:C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4 6、答案:ABCE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7、答案:A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8、答案:ABCDE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9、答案:ABCD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3 10、答案:ABCDE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2、答案:(1)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所以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2)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是原有企业转产利润率高的产品。竞争的结果是使各部门的利润率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3、答案: 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表现:A.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第6章 难度:4 4、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5、答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依靠物质要素的增加。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四、论述题 1、答案:(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笼统地讲劳动创造价值,既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制造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进行比较。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正确部分,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学说置于科学的、牢固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进而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从劳动二重性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等。 知识点:第2章 难度:5 2、答案:(1)三种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二,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三,超额剩余价值是在个别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但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⑵ 三种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反过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排斥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可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新的可能。第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成的途径或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正是在各个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个别企业首先提高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后,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变成为一般生产条件,其个别价值已等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部门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三,超额剩余价值可通过相对剩余价值促进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 知识点:第4章 难度:5 3、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种资源和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这为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效解决了自身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第三,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加便利地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第四,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动力。(3)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第二,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享尽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而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不多,甚至造成原有发展的破坏。第三,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协调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扩张,也使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受到冲击和挑战。第四,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开采过度、浪费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4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试题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4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考前模拟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 A.威廉·配第 B.马尔萨斯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2.生产力所体现出的关系是( )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B.产品交换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产品消费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4.商品经济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小商品经济 6.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 )(2011.07真题) A.市场中介组织 B.微观经济主体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7.商品的二因素是 ( ) A.价值与价值量 B.使用价值与效用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 8.一般情况下,对空气、阳光而言,( ) A.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 B.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 C.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9.政治经济学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 ) A .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10.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012.4 真题) A.必须是金属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2.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 )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物质磨损 D.自然磨损 13.利润在本质上是 (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4.下列不属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是 ( ) A.I(v+△v+m/x)=II(c+△c) B.I(c+v+m)=I(c+△c)+II(c+△c) C.II(c+v+m)=I(v+m)+II(v+m) D.II(c+v+m)= I(v+△v+m/x)+ II(v+△v+m/x)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16.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7.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2012.4 真题) A.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各企业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润率 D.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18.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 (2012.1 真题) A.工业资本的统治 B.金融资本的统治 C.产业资本的统治 D.商业资本的统治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平均主义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2011.7 真题) A.股份制经济 B.外资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 下列行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 A.建筑业 B.服装业 C.畜牧业 D.制造业 23.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B.经济增长包含了经济发展 C.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经济发展 D.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 24.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消除收入差距 B.刺激消费需求 C.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D.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 2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不包括下列那个选项 ( ) A.商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2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5年 B.1997年 C.2000年 D.2001年 28.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关于这一问题的表述,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30.实行对外开放是 (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 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 二、多选题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 )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经济基础 E.生产关系 2.一般情况下,制约经济体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历史文化传统 D.执政党意志 E.现实国情 3.商品的价值是 (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总公式,主要是因为它()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E.概括了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可能不一致 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 )(2012.4 真题) 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 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包括 ( ) A.增加了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B.扩大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D.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 E.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有( )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引进技术 D.发展国际旅游业 E.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3.简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5.简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 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3.论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C 知识点:导论 难度:4 3、答案:B 知识点:导论 难度:3 4、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5、答案:C 知识点:第1章 难度:4 6、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7、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2 8、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9、答案:D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10、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11、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3 12、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3、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2 14、答案:C 知识点:第5章 难度:3 15、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6、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2 17、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18、答案:B 知识点:第6章 难度:3 19、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0、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21、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22、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3、答案:C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24、答案:C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5、答案:D 知识点:第9章 难度:3 26、答案:A 知识点:第9章 难度:2 27、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2 28、答案:D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3 29、答案:A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2 30、答案:A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2 二、多选题 1、答案:ABC 知识点:导论 难度:2 2、答案:ABCE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3、答案:ACE 知识点:第2章 难度:4 4、答案:BCE 知识点:第3章 难度:4 5、答案:CD 知识点:第4章 难度:4 6、答案:ABCE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7、答案:AB 知识点:第7章 难度:2 8、答案:ABCDE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9、答案:ABCD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3 10、答案:ABCDE 知识点:第12章 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知识点:第2章 难度:3 2、答案:(1)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所以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2)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是原有企业转产利润率高的产品。竞争的结果是使各部门的利润率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第5章 难度:4 3、答案: ⑴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表现:A.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第6章 难度:4 4、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知识点:第7章 难度:3 5、答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依靠物质要素的增加。 知识点:第8章 难度:3 四、论述题 1、答案:(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笼统地讲劳动创造价值,既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制造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进行比较。马克思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学说中的正确部分,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学说置于科学的、牢固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进而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从劳动二重性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等。 知识点:第2章 难度:5 2、答案:(1)三种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二,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三,超额剩余价值是在个别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但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⑵ 三种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反过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排斥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可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新的可能。第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成的途径或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正是在各个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个别企业首先提高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后,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变成为一般生产条件,其个别价值已等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部门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三,超额剩余价值可通过相对剩余价值促进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 知识点:第4章 难度:5 3、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种资源和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这为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效解决了自身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第三,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加便利地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第四,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动力。(3)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第二,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享尽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而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不多,甚至造成原有发展的破坏。第三,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协调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扩张,也使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受到冲击和挑战。第四,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开采过度、浪费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这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第11章 难度:4

课程代码:00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 A.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B.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 C.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D.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 3.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C.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低于价值 D.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高于价值 4.在价值形式发展中,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两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D.货币形式和简单价值形式 5.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6.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8.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 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9.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10.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 B.前者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则不会 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 D.前者需借助于竞争和信用,后者则不需要 1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2.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1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生产力再生产问题 B.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4.公式I(v+△v+ )=Ⅱ(c+△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5.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16.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市场价格 D.生产成本 17.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18.商业店员的工资相当于他在()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19.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 A.8万元 B.10万元 C.18万元 D.20万元 20.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会 D.职工代表大会 2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 22.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有利于它的价格是()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保护价格 23.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自由竞争 B.国家调节市场,计划引导消费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较高的就业率 C.促进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D.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 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 C.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D.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科学技术现代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资源配置国际化 D.国际贸易自由化 27.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28.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B.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停滞 C.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 D.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 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生产能力分配 30.我国当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富强献计献策 B.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理论依据 C.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被新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运行规律 D.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E.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提供理论根据 32.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A.待售商品总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支付前期赊购商品的货款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33.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缩短的结果 34.在资本家的纺织厂中,棉花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资料 C.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D.不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E.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 3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预付资本的数量 36.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超额利润完全消失的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37.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 A.正在周转中的商业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的生产资本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E.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3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E.地租 39.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商品市场业务 C.货币市场业务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E.再贴现率政策 40.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E.东南亚国家联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42.简述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43.简述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和结果。 44.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4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和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在46、47、48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试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7.试述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形态。 4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什么迫切需要国际经济调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课程代码:00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们要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当( ) A.改革与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进行生产关系革命,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彻底变革生产关系,永远消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D.摆脱生产关系的影响,靠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2.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A.商品的价值量B.商品的交换价值量 C.商品的使用价值量D.商品的价格水平 5.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D.劳动强度 6.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 A.货币流通速度B.货币周转次数 C.商品价格总额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 7.通过对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只可能产生在( ) A.G-W阶段的货币上 B.W-G′阶段所销售的商品上 C.W-G′阶段销售商品所得到的货币上 D.G-W阶段购买的商品上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A.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B.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 C.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D.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 ) 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生产出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D.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1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12.公式Ⅱ(c+v+m)=Ⅰ(v+△v+ )+Ⅱ(v+△v+ )是( )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3.按实物的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分为( )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C.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14.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 ) A.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B.商品经济的必然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表现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15.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在量上相比,通常是剩余价值率( ) A.大于利润率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D.变化与利润率变化无关 17.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表现在( )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C.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通过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B.通过商品销售,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并实现价值 D.通过商品生产,生产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 19.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 A.商品的保管费和运输费 B.商品的运输费和包装费 C.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D.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在数量上是( ) A.平均利润和银行利润的差额B.平均利润和产业利润的差额 C.平均利润和商业利润的差额D.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21.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 ) A.单个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 B.单个私人资本代替了社会资本 C.私有资本代替了公有资本 D.资本分散化代替了资本集中 22.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生产物 C.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2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 A.银行资本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24.垄断高价一般是( )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25.垄断价格出现后( ) A.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未发生任何变化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对垄断部门不起作用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资本输出B.商品输出C.货币输出D.劳务输出 27.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障碍是( ) A.没有现代经济成份B.经济结构单一 C.经济结构二元性D.生产关系单一 28.制定缔约国间商业关系行为准则和有关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垄断同盟 2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统治造成经济( ) A.既有迅速发展趋势,又有停滞趋势 B.既无迅速发展趋势,也无停滞趋势 C.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D.没有迅速发展趋势,只有停滞趋势 30.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 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有(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商品的使用价值( )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有( ) A.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 B.劳动者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C.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劳动成果归劳动者部分所有 E.劳动成果完全为资本家所有 34.固定资本正常的有形磨损包括( ) A.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B.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C.科技进步使原有设备提前报废D.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原有设备贬值 E.意外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失 35.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 ) A.不变资本数量B.可变资本数量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6.平均利润是( ) A.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B.各部门资本周转速度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C.各部门之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D.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E.各部门依照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 37.下列属于职能资本家的有( ) A.工业资本家B.农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D.运输业资本家 E.借贷资本家 38.土地价格( ) A.与地租成正比B.与地租成反比 C.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D.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E.是资本化的地租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因为( ) A.国家投资能解决私人投资的不足 B.国家可代表全体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活动 C.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 E.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0.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它会( ) A.使输出国变成食利国B.使大量资本外流 C.造成国内生产发展停滞D.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E.激化各国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矛盾斗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经济科学 42.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43.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有什么区别 44.垄断阶段银行业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45.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及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在46、47、48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试述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4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家有何意义 48.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真题

可以网上搜索历年真题及答案多做多背一定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 B.生产工具C.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2.下列关于政治经济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的正确论断是( )A.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对立的,两者不可能统一B.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两者不可能对立C.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能做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公式中,绵羊处于( )A.简单价值形式地位 B.相对价值形式地位C.等价形式地位 D.一般价值形式地位4.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平均劳动为尺度的 D.熟练劳动为尺度的5.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必须使其商品的( )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 B.社会价值提升为个别价值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 D.个别价值提升到社会价值之上6.市场机制的内容不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 D.保障机制7.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表现在( )A.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上B.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区别上C.资本流通公式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上D.资本流通公式和货币流通量公式的区别上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是( )A.不变资本价值cB.可变资本价值vC.剩余价值mD.不变资本价值c与可变资本价值v之和9.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实现的C.工作日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1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进行资本积累的简单再生产 B.不进行资本积累的简单再生产C.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 D.不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11.公式W'-G'•G-W…P…W'表示的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12.固定资本更新是( )A.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B.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D.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 (v+m)=IIcB.I (v+m)>IIcC.I (c+v+m)=Ic+IIcD.II (c+v+m)=I(v+m)+II(v+m)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急剧下降 B.大批企业倒闭C.大量工人失业 D.生产相对过剩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计算依据是( )A.活劳动耗费 B.物化劳动耗费C.全部劳动耗费 D.资本耗费16.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D.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17.平均利润的形成说明( )A.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利润 B.等量资本可以获得等量剩余价值C.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剩余价值 D.资本与利润没有任何关系18.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决定利息率的实际是( )A.历史和道德因素 B.习惯和法律传统C.国家的政策法令 D.市场的自发作用19.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 )A.货币资本的企业 B.生产资本的企业C.商品资本的企业 D.职能资本的企业20.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存款利息率C.股息和股票的供求关系 D.股息和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21.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农业中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土地的等级差别和数量限制2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 )A.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C.非垄断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3.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 )A.垄断能创造价值 B.垄断能增加价值总量C.价值规律作用内容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24.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归根结底起因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C.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D.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A.货币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流通资本输出26.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表现为( )A.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C.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到借贷资本的国际化D.从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到社会资本的国际化27.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A.生产力水平低 B.科技教育落后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经济发展的依附性28.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货币全球化 D.资本社会化29.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发展资料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公平主要体现在(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 D.生产者的劳动E.生产者的生活消费32.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地位商品的特点是(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C.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D.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E.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33.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 )A.名义工资不断提高,实际工资不断下降B.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C.实际工资不断提高,名义工资不断下降D.从长期看,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也呈上升趋势E.从长期看,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按相同比例上升34.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A.以机器、厂房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E.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35.从本质上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需要作几点假设,包括( )A.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B.没有对外经济关系C.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D.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与价值一致E.剩余价值率为100%36.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B.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可能不一致C.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E.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37.下列有关商业利润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B.获得途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其购买价格的差额C.来源于流通领域中的单纯商品买卖活动D.来源于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E.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38.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 D.矿山地租E.租金39.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组织的形式有( )A.卡特尔 B.辛迪加C.托拉斯 D.康采恩E.混合联合公司40.19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表现在( )A.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B.垄断的产生和发展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E.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运用商品二因素理论,分析“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这句话。42.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区别。43.简述商业流通费用及其分类。44.为什么说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45.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7.试分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48.马克思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和说明了哪些主要的经济理论或经济问题?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奶牛和肉牛在畜牧场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A.二者都是劳动对象B.二者都是劳动资料C.奶牛是劳动资料,肉牛是劳动对象D.肉牛是劳动资料,奶牛是劳动对象2.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状况B.生产力自身具有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的推动D.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或最重要的社会条件3.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C.货币 D.变换价值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5.下述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或两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6.甲国购买乙国的先进技术用黄金支付,这里黄金执行的是(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格标准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 D.价值尺度职能7.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依次是( )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B.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8.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9.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 )A.剩余价值构成的B.劳动力价值构成的C.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构成的D.创造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构成的10.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 )A.延长不受任何限制 B.只有最低限,没有最高限C.只有最高限,没有最低限 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11.P…W′— G′•G—W…P表示的是( )A.商业资本的循环 B.货币资本的循环C.生产资本的循环 D.商品资本的循环12.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D.所费资本和垫付资本13.固定资本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是因为它能够( )A.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增加社会需求B.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刺激生产发展C.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缓解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促进生产力急剧增长,会加剧生产扩大与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14.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部类的内部交换可以使( )A.I (c+v+m)的价值补偿得以实现B.I (c+v+m)的实物替换得以实现C.I (c+△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D.I (c+△c)+ Ⅱ (c+△c)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得以实现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严重不足 B.消费严重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 D.消费严重超前16.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可表示为( )A.c+m B.c+vC.v+m D.c+v+m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构成公式变成了( )A.w=c+v+m B.w=k+mC.w=k+P D.w=k+ 18.平均利润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A.大于平均利润 B.小于平均利润C.等于平均利润 D.等于垄断利润19.商业利润是( )A.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B.商业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C.产业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D.产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20.资本主义借贷资本的本质是( )A.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B.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C.为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服务的职能资本D.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1.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银行利润是银行雇员在(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22.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租金是指( )A.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的费用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额利润D.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2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24.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属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B.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C.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自觉的调节D.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的计划管理25.以下不属于财政收入政策手段的是( )A.设置税种 B.调节税率C.发行国债 D.政府采购26.二战后,资本流向的突出变化是( )A.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资本B.经济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C.发达国家相互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D.落后国家相互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2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 )A.生产、资本、贸易的全球化B.生产、交换、消费的全球化C.资源、要素、资金的全球化D.资金、技术、人才的全球化28.当代的欧洲联盟已发展成为(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C.经济联盟 D.经济政治联合体2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少量企业股票( )A.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B.意味着工人改变了雇佣劳动者地位C.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矛盾D.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双方的经济关系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中注重效率主要是在( )A.初次分配中 B.再分配中C.按劳分配中 D.按要素分配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有关社会生产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标志着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B.构成中既有人和物的因素,也有管理等因素C.反映其发展水平与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D.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E.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3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具有使用价值B.是以市场交换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C.是能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D.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物品E.具有交换的价值3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C.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D.所使用的资本和所耗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34.资本家减少非劳动时间以加快资本周转的主要途径包括( )A.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B.尽可能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C.尽力减少停工时间,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D.尽量缩短商品的销售时间E.尽量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3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A.I (v+m)=ⅡcB.I (c+v+m)=ⅡcC.I (c+v+m)= Ic+Ⅱc D.Ⅱ (c+m)= I(v+m)+Ⅱ(v+m)E.Ⅱ (c+m)= Ic+Ⅱc36.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 )A.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B.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它们的生产价格完全一致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定完全一致E.各部门投入的等量资本会获得等量利润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38.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包括(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的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人所有权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方式包括( )A.国家与私人共同投资建立企业B.国家收购私人企业,即国有化C.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定资本D.国有企业吸收一定私人资本入股E.国有企业改制为私人企业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经济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国内竞争的存在与发展C.国际竞争的存在与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E.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4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43.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什么?这种变动是否说明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了?44.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45.简述商业资本的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47.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是什么?48.试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贸易顺差问题3.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题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1.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 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 巳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 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 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 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 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 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c+v+m)=I(c+△c)+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v+△v+m/x)=Ⅱ(c+△c) C.I(c+v+m)=Ic+IIc D.I(c+v+m)=I(c+△c)+Ⅱ(c+△c) E.Ⅱ(c+v+m)二I(v+△v+m/x)+Ⅱ(v+△v+m/x) 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 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 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 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 巳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 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 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BE) 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BC) 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 B.生产性流通费用 C.纯粹流通费用 D.商品的成本费用 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ABC) A.权力机构B.经营管理机构 C.监督机构D.财务机构 E.股票发行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优等土地 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 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 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BD) A.一般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 C.一般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银行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 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 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 A.分工的全球化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 A.贸易方面B.投资方面 C.金融方面D.生产方面 E.分配方面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 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 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生 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用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C.因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斗争 E.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大阶段是(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BCDE) A.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B.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为(AC)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尚未高度发展 B.人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面发展 D.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E.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作用是(ABCD)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食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三.多项选择题 1.对 G — W — 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2.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是()()()()() A.人口自然繁殖过多造成的 B.生产资料不足造成的 C.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 D.消费资料不足造成的 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 A.其他条件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4.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5.货币资本是()()()()()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职能形式 C.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 E.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 6.利润率向平均利润率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超额剩余价值消灭的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各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7.资本主义银行信用的特点主要有()()()()() A.它是职能资本家相互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 B.它是商品交易中提供的信用 C.它提供的是货币资本信用 D.它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E.它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8.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B.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它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 D.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E.它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提供新的物质条件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 A.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 3.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C.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4.下面不属于等价形式特点的是() A.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B.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5.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6.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7.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 A.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价值增殖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8.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工资形态上工人的()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C.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D.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 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 10.经过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1.按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 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2.固定资本更新是指() A.所有生产资料的更新B.厂房、机器、设备的更新 C.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更新D.劳动力的更新 13.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A.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B.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 C.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 D.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 1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A.不同企业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B.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C.各企业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D.各部门不同剩余价值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 A.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B.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产品的生产价格等于价值D.产品的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16.生产价格是() A.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7.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与利息率变动的关系是() A.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 B.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下降 C.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上升 D.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不变 18.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应相当于() A.企业利润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19.股票体现着股份资本的() A.经营权B.管理权C.所有权D.使用权 20.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 A.全部剩余价值 B.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全部农产品价值 D.平均利润 2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A.只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只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2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2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控制的中小资本 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A.生产社会化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成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2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26.以下不是当代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世界银行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2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 29.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前进中的问题() A.要用革命的方法解决B.要用改良的方法解决 C.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D.要用法治的方法解决 3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A.按比例参与分配的原则B.按数量参与分配的原则 C.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D.按能力参与分配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指对生产资料的一定占有方式B.进行生产的前提 C.生产关系的基础D.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关系才得以实现的 32.商品的价值量是() 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 33.当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A.待售商品价格总额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总额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货币的流通速度 34.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的() A.具体劳动转移并保留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D.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E.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3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B.Ⅰ(v+m)>Ⅱc C.Ⅰ(v+△v+)=Ⅱ(c+△c)D.Ⅰ(c+v+m)= Ⅰc+Ⅱc E. Ⅱ(c+v+m)=Ⅰ(v+m)+Ⅱ(v+m) 36.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成本包括() A.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B.所费不变资本的价值 C.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 E.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 37.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表现是() A.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B.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由产业资本家兼任 C.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D.形成独立的资本循环G─W─G′ E.产业资本家所经营的商品销售活动日益增多 38.农业资本家在优等地进行投资和追加投资获得的超额利润是() 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E.投资利息 39.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 A.直接调节和控制B.间接调节和控制 C.国家直接投资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40.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 A.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B.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C.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 D.一种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E.偶然发生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42.简述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 43.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所以,如果某个资本家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 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就会降低利润率。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4.简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45.简述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47.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并阐述如何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8.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政治经济学试题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试题
  •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试题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真题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