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教育学原理重点

自考本科教育学原理重点

发布时间: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掌握教育(教育的形态) 、学校教育、教育学、行动研究法等概念的含义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形态: 指由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形态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换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学校教育: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行动研究法: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 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合作研究, 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2 、能说出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与条件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形态, 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 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 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 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有比较及时的学习反馈和学业成就评价机制等3 、知道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征及代表人物与著作,如《学记》 、《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培根、梅伊曼和拉伊、陶行知等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1 )、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 —— 公元十七世纪初叶。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a 、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b 、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文学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 “教育学 ”这一概念。(2 )、独立阶段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 《大教学论》 。但没有提出 “教育学 ”这一概念。德国的康德于 1776 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1806 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这一时期被称为独立阶段,因为:提出了 “教育学 ”概念;有建立 “教育学 ”的明确目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3 )、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代表人物级代表作: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德国教育家拉伊 1903 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科的主干课程大致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幼儿文学(一)、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幼儿园课程等。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理性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谨记师德为先。专业知识: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如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一切坚持以幼儿为本。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反思与发展。做到能力为重。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学原理重点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5、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自考本科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5、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2、教育哲学方向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3、教育文化学方向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

00469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自考作为国家大考,考试比较严格。总体来讲,对于自考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讲,自考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毕竟自考考试科目较多,而且专业性较强。在这方面对上班族和自身知识基础较差的自考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14.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三、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15.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转变课程功能

2.体现课程结构均衡综合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4.改善学习方式

5.施行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发展性评价观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1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信息技术教育

18.简述教科书编排要求:

1.形式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要求。

2.内容上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字体和符号标出,封面、图表要清晰美观。

4.字体大小要适宜。

19.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1.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发学习动机

2.领会如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不足:

(1)难以因材施教

(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缺乏灵活性

2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4.一节好课的标准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述: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等

(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25.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一是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二是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度

三是布置作业要想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四是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26.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学简答重点汇总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不知楼主是哪个省的,各省教育学类的本科开考课程虽然大部分相同,但也稍有差异,先将湖北的转贴来供你参考: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专业代号:040108 主考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一、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 序号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教 材 名 称 教材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李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 0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6 《教育管理原理》 孙绵涛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6 《教育统计与测量》 漆书青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 00453 教育法学 4 《教育法学》 劳凯声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 7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8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6 《中外教育简史》 刘德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9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4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何艳茹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0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沈德立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11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6 《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2 00468 德育原理 4 《德育原理》 胡厚福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3 00469 教育学原理 6 《教育学原理》 成有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学位课程 14 00472 比较教育 4 《比较教育》 王英杰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5 09964 教育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总 学 分 76 二、报考条件 1.以下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 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基础教育、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文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类:体育教育 理科类:化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地理教育、心理学 历史学类:历史教育 艺术类:音乐教育 社会学类:公共事业管理 2.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专业的毕业生报考教育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时,须加试(00031)心理学、(00442)教育学(二)、(07556)教育实习3门课程。 三、实践性环节考核 1.(09964)教育学毕业考核: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

1、简述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特点。

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终身性潜移默化性。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托幼机构的特点: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

2、我国学前教育有哪些基本理论。

答:发展的整体观;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3、简述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保让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托幼机构教育的作用: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社区教育的作用: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

4、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5、简述时代呼唤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由课程教材的踏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功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终身学习者。

6、教师与幼儿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之外,还扮演着那些其他角色。

答:幼儿老师是幼儿的养护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科的主干课程大致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幼儿文学(一)、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幼儿园课程等。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理性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谨记师德为先。专业知识: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如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一切坚持以幼儿为本。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反思与发展。做到能力为重。

学前教育自考重点是什么?1、必考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前游戏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2、选考科目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英语(二)、美育基础、普通逻辑。3、加考科目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注,考生报考的院校不同,其考试科目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考试科目以当地考试院或报考院校公布为准。自考学前教育如何备考?一、熟读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学习以教材为主,这是无疑的。新学一门课程应先通看教材,用笔勾划自认为重点的句子和内容。有时间的话尽量看得细一些,这一阶段不必一定要作记忆,而是理解为主。在学习自考课程时,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考试内容都在教材里。拿到教材后,考生要通过翻看目录、大纲等,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将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二、利用学前教育自考专业复习资料理解教材之后看看复习题、做做模拟试题,通过记忆力。三、利用学前教育自考专业真题真题对于自学考试的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是为了找重合的题目,而是从历年真题中掌握出题的规律,而且通过练习真题大家也能够更明白自己哪里没有复习到位,然后才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进行真题练习时最好是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来做,这样的话能够模拟考试时的压力,以求客观的反映自己的水平。通过模拟测试来判断自己的水平是否已经到达了考核标准。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
  • 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 自考本科教育学原理重点
  • 00469自考教育学原理重点
  •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