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2020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2020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这方面的答案也比较少、

10月份河北自考汉语言文学考试主考科目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 文化概论一、基础写作、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育实习、实践考核、宪法学。本科学历: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训诂学、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的教材怎么没更新,自考教材几年更新一次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听说自考的教材改版了,是真的吗?2020年4月自学考试启用的新版教材2020年10月自学考试启用的新版教材自考教材新改版注意事项:1、2020年4月的新版自考教材暂未发行市场,同学们可以等新版教材出来了再购买也来得及2、每年教材改版内容变动一般不大,有顾虑的同学建议先看公共课教材3、之前已经买了的教材还是可以用的,但买试卷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4、上述是国家给的新版教材数目,除表格内容外,部分省市还有其他的教材更新变化5、不管是2020年的自考新生还是已经考过多次的自考老生,只要参加2020年自考,就要参照新书目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的教材更新速度快吗?美学古代现代文学史之类的,基本几年一更新啊第一,汉语言文学本科所学的教材很多,我学过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这些等是必修科目,还有其他的选修课目,自考的话应该可以不看。第二,关于教材更新,举个例子吧,譬如古代文学史,没有几年一更新这一说,应该是版本,有章培恒版《中国文学史新著》,游国恩版《中国文学史》,郑振铎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等很多版本,版本之间都有相似而略带不同,应该说有继承也有发展,但本质的东西是差不多的,现在最流行的应该是袁版和章版,我们用的是袁版,用章版教材的大学很少,我建议你用袁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书…还有关于考试,放端心态,认真复习课本就好了,考题不会太难,记住,自考试题我见过,就考最基本的,万变不离其宗,通俗理解就是试题在怎么变,都不会脱离课本。觉得课本差不多了可以找几套试题看看,效果很明显……最后,祝你好运呵!有问题在联系……自考高数工专明年的教材要更新吗?等明年再问吧!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 文化概论一、基础写作、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育实习、实践考核、宪法学。本科学历: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训诂学、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

自考本科2020年10月古代汉语答案

不是太清楚。

就是这个,

《古代汉语教学参考》不仅翻译了教材《古代汉语》十二个单元中的所有文选,解答了十二套练习与思考题中的所有练习题,且编写了基础知识提要,对文选增加了补注。这些内容不仅有益于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同时也会给教师备课带来方便。

目录

1. 自考古代汉语课本是繁体字,考试可以写简体字吗

可以,试卷都是简体字,答题用简体字就可以了,而且难度不大,不用太担心。 哦,对了,我是河南的,我考试时是这样的,没有要求用繁体字,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2.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都考那些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是:

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艺学

文艺学(050101)

01 文学基本原理

02 中国文论

03 西方文论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文艺学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01 汉语语法史 02 词汇学(含训诂学) 03 文字学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7语言学理论 ④834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汉语言文字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01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02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古文献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03 宋元文学 04 明清文学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国学与汉学(050122) 01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02 域外汉学研究 03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04 出土文献研究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四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

01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

02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少数民族作家文学

④821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同等学力加试:文学概论,文学作品赏析

拓展资料: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3. 自考古代汉语历年考题答案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4juan/zixuekaoshi//wenxuelei/gudaihanyu/index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 ......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古代汉语全国试卷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 2007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6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历年试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 2005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4.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

《论语八章》 《老子二章》 《郑伯克段于焉》 《子产说范宣子轻弊》 《冯媛客孟尝君》 《田单列传》 《寡人之于国也》 《天论》 《逍遥游》 《七月》 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 祝考试顺利通过!

5. 自考现代汉语要怎么学习呢就要考试了,,还有古代汉语,教育学,古代文学选。。求详细的

《现代汉语》是自学考试中汉语言文学、文秘以及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阶段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表述较为抽象,系统较为复杂,对自学的考生来说,如何能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学习,把握并做到举一反三,最后顺利地通过本课程的考核呢?我们觉得,兼顾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与应试方法的恰当处理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收藏我吧!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 "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 "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 "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 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 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 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 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填出答案,属理解类题目,如"’他在考试。,一句中的’在’所属词类为一"(98下)等。 2、判断题。从内容上讲,这类题大多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填空题不同,要求考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若错还须改正。要注意的是,有的判断是整个内容错,如"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词。"(95下),有的是理论部分正确,举例说明有误,如"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有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U是后、高、不圆唇元音。"(98上),有的则是判断不严密,如"’裤、鲸’二字的义符都能较准确地提示词义的义类。"(如上)但也有少量理解和分析性的,如"通常所说的褒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表示贬斥的感 *** 彩。"(98上)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务必从多个侧面去考虑。 3、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不管答案数量多少,从内容上讲,也与上述两种题型同,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多属分类、定义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方面的,涉及每一章内容。限于篇幅,不作举例。 4、名词解释题。考核基本概念,一般每章一个,从内容上看,这些概念对于相关章节来说是基本的知识点,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此类题回答时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出其实质内容,有些需举例。’如"零声母",要求说出"指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并举例,而"笔画"只需说出"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可。 5、归纳题。该类题型主要考核对材料的归类,多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复韵母以及四呼、声调、单纯词类别、词义归纳、词类的归纳、汉字首笔的排序、汉字简化方式等。 6、分析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际材料进行分析。涉及到各部分内容,如词语的拼音、声韵母的认识、合成词结构划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句型判断、复句的分析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 7、改病句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理论和表达能力,可以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以及修辞表达三个方面去思考。拿到题目后可以采用先零后整逐级进行的方法寻找错误处。"先零后整逐级"指首先逐个查看单个词语的运用,若无问题,再看句子成分的搭配和结构,最后看修辞表达如语义是否周密、前后是否照应、语序是否得当、辞格是否合格等。所改理由,也可以来用针对所改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直接解释,体现针对性。 8、简答题。属于理解和运用类。该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中重点内容的掌握,从内容上看,即前一部分所提到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答题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大多数是有明确答案的,回答时只需列出主要条目即可,如"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等;另一种形式是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但实际上毋须惧怕,有的只需稍加归纳即可,如不同韵母的比较、调值与调类的关系等,有的则要求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如一些修辞现象的分析等。回答用语,尽可能简洁,避免技蔓,不需作详细解说。考试大收集整理

6.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题,课外的文言翻译占多少

不多,具体的不好说,不同地区试卷结构可能不太一样的。考试时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东西,最后可能会有一篇古文阅读,一般也是选常见的篇目,难度也不大。其实古代汉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了,不用太担心的。

7. 求《古代汉语》上册(易国杰 姜宝琦编著)课后习题的答案(快考试了,很急)

8. 古代汉语到底怎么考试

《古代汉语》 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 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wenku./view/1549297bf7ec4afe04a1dfc0?sfr_fb=0

9.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的背诵篇目考试时,如果要求写背诵段落要用繁体字写吗

不用,古汉语考试答题不要求写繁体字,你怕写错字的话,写成简化字就可以,默写段落也是如此。

10. 我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这学期有【古代汉语教程-魏清源】这门课程,我想现在开始准备期末考试的东西

1、把其中重要的课文熟读甚至背过,这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 2、掌握一批实词、专虚词的用法,特别要属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敬词谦词的用法。 3、整理选文的古汉语特殊句式,按判断句、主谓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整理语法现象。 4、整理古代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计时方法等。

自己做吧 孩纸

2021年10月古代汉语自考

10月份河北自考汉语言文学考试主考科目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 文化概论一、基础写作、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育实习、实践考核、宪法学。本科学历: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训诂学、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

10月份河北自考汉语言文学考试主考科目有:语法、英汉互译、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外国文学史等。

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 文化概论一、基础写作、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育实习、实践考核、宪法学。本科学历: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训诂学、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文题:本大题30分,一般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1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建议报辅导课程,老师对教材及考试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以及帮助。自考必须有正式专科学历。

10月份河北自考的汉语言文学主考科目是汉语言文学理论(书面考试)和汉语实务(口语考试)。

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 文化概论一、基础写作、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育实习、实践考核、宪法学。本科学历: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专业课: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训诂学、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

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英语(二)(00015)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语言学概论(0054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专科: 汉语言文学(050114) 文学概论(一)(00529)英语(一)(00012)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2020年8月自考古代汉语

各市、杨凌示范区考试管理中心(自考办),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国家法定的高等学历教育,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意义重大。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0〕5号)、《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0年8月全国统考课程考试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20〕26号)、《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的通知》(陕试自考〔2020〕8号)文件精神,为更好保障广大考生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妥做好考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试时间我省自学考试时间为8月1日、2日,考试课程继续执行《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的通知》(陕试自考〔2019〕7号)文件。即8月1日对应4月11日、8月2日对应4月12日的考试课程。二、试题运送时间送交试卷时间:8月3日三、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区)要强化责任意识,根据《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备相关事宜,在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基础上,与卫生健康、疾控和医疗机构充分沟通,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考试工作安全平稳实施。(二)周密安排,做好考试实施各市(区)要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严格落实考点、试卷运送、保管、分发、监考等各环节涉及场所的防疫要求。所有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前14天要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不得参与考试工作。考点应配足配齐防疫人员和体温检测仪、一次性手套、口罩等设备物资,确保每个考点防疫物资准备到位。在考点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设置备用隔离考场,备用隔离考场布置按照标准化考场的要求执行。(三)措施到位,严格考生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各市(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报名系统中统计出的外省(市)考生,加强信息核对和行程追踪。考生考前打印考试通知单时同时下载打印《2020年8月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健康状况声明》。考试时,考生须持身份证件、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2020年8月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健康状况声明》,方可参加考试。考前14天,确因特殊情况有高、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本省考生;来自高、中风险区的外省(市)考生;考前3天有发热等身体异常状况的考生,还必须持考前7日内有效的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方可参加考试。在考前和考试中监测、检查发现身体状况异常的考生,经评估不具备参加考试条件的,不得参加考试。考生隐瞒身体异常情况,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四)完善机制,做好应急预案各市(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认真梳理各环节隐患,做好自查和排查工作,充分做好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应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要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漏报或缓报。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由考点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每场考试结束后,各市(区)须上报发现的疑似病例、发热考生及处理结果。其他未尽事项继续按照《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0年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陕试自考〔2020〕1号)要求执行。陕西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7月14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 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 功倍之效。2、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 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 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 “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应该从古 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3、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 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4、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 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 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常用词 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A、北极星B、的地位C、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最(副词)。 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1 )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3 )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1 )动词,读shi (二声),吃。(2 )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2 )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 、国:(1 )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1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2 )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1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解,知晓。 23、读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徒”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达”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 索引序列
  • 2020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 自考本科2020年10月古代汉语答案
  • 2021年10月古代汉语自考
  • 2021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
  • 2020年8月自考古代汉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