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英语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英语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英语

自考本科段英语论文的标准应该和全日制英语本科论文相同,但老师会酌情放宽给分,毕竟自考和全日制水平会有点差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英文正文, 7000字以上。加reference。 具体格式可参考网上的MIA论文格式。

,我是“情感痴者”,你曾回答了我的问题,我该怎样努力写成这篇文章?我的英语能力不行,加上性格问题,自己的经历也少,所以特别担心

效果我泡妞中,我耐性我西虹将军苗我榆林常东我可服务

分少了,不好办事

自考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其实,不论是报考的什么专业,只要你报考的是自学考试本科,都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然,报考了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的同学,也是避免不了自考论文的写作的。那么关于论文写作,大致的流程格式又是如何呢?自考毕业必须要写毕业论文,英语专业则需要室友英文撰写毕业论文,一般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语法、词汇、实际教学应用几个方面来写。自考论文写作报考后主考院校会组织论文写作指导和分配导师,按照论文要求先是自己写,写好后导师会指导你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由导师指导,进行二次修改,由导师确定后,之后就基本完成论文了。自考论文需要与主考院校联系写作和指导事项,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联系修改,答辩是必须本人参加的,首先要与主考院校老师取得联系看主考院校的安排。自考毕业论文格式一般为:(1)论文标题(2)作者姓名(3)内容摘要(中英文各一次)(4)关键词(5)自考论文正文(绪论、本论、结论)6)参考文献(大致为你的自考毕业论文主要借鉴了哪些文章)也就是说,所有的自学考试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都是要写自考论文并且参与论文答辩的,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亦是如此,虽然自考英语专业的论文写作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同学们只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流程,在网上多搜集一些相关素材,再加上本人的理解,想必也是能写出一份不错的毕业论文的。

你好这位同学,我是去年毕业的,写论文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当时写的我头都大啦,一遍一遍的就是不合格,怎么写也是不通过。不过后来我听朋友介绍说,有一个叫诚信义论文服务网挺好的,不要押金的。我就去找了他们帮我写的, 什么样的论文都能写的。很快就通过啦!也没耽误我找工作,你不如也去找找他们,这样你就不用愁啦!呵呵~ ,去看看吧。祝你好运

霍桑与都德小说叙事伦理的比较【摘要】霍桑与都德是19世纪同受宗教文化影响并试图为解决资本主义道德危机而寻找某种伦理可能态的异国作家。相比之下都德更倾向于以博爱与大善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参考14世纪的城邦文明对伦理的幸福内涵作出设想。霍桑则受困于清教主义关于人性恶的悲观论调,着意于善恶有报的道德反思。显恶与惩恶的主题安排同时彰显了其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反映了现代人们的伦理期待。【关键词】霍桑;都德;小说;叙事伦理;伦理期待Abstract:In the 19t h century Hawthorne and Daudet were affected by religious culture who should discuss t he value of ethics under t he background of capitalistic moral crisis in t heir fictions. Daudet inclined to t he et hic narration in his early works on caritas and goodness, imagined a ideal world referring to t 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t he 14t h century. In comparison with Daudet, Hawthorne was puzzled by the puritanical pessimistic opinions, showed us moral standards and the ethical expectation of t he modern people rethinking on t he wages of sin.Key words: Hawthorne; Daudet; fiction; narrative ethics; ethical expectation.相对而言理性伦理指的是普遍的道德伦理,它探究一般的道德法则和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叙事伦理则是“通过叙述某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人的生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某种价值观念的生命感觉在叙事中呈现为独特的个人命运”[1]。它是理性伦理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探究伦理的可能性形态。亚里士多德曾主张正义、友爱和怜悯的道德分析应建立在现实的个体行为基础上,而文本中的叙事伦理展开则有赖于作者的创作品质。19世纪的西方文学以宗教设计的理想世界作为作品中伦理叙述的参考,人们企图借助宗教信仰为现实环境中的伦理理解寻找支撑。不过宗教不同于伦理,宗教的价值判断、道德批评是建立在人对上帝的信仰基础上,而伦理则是建立在人们用理性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的基础上。宗教之所以具有伦理色彩,是因为宗教教义具有某种社会效应,与伦理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宗教的介入使得作品中的伦理分析建立在一个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下。霍桑与都德是生活于同一世纪前后仅相差三十余年且兼有浪漫与现实主义品质的异国作家,善以信仰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水平与伦理现状作出评判。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一直往返于南方故土和巴黎之间,为普罗旺斯淳朴的民风与虔诚的天主教文化所感染,博爱与大善是他作品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在温馨淡泊的生命感受中萌发出济世主义的宗教情怀。正如他在长篇《小东西》与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中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替别人谋幸福”[2],而刻板偏激的仇恨不过是“弱者的愤怒”[3]。都德选取的故事题材或来自生活或源于民间传说,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具有虔诚、宽容与慈爱的精神品质,担负起与人为善的道德责任。他甚至赋予了故事人物以上帝的形象特征,并遵循了人心向善的基本伦理法则来叙述人物的生命感觉:爱与被爱。美国作家霍桑(1804-1864)却背负着人类的罪恶遗产,把各种社会问题置于自己种族及民族的以往历史之中加以观察,以作品中的道德寓意作为实现忏悔与保持秘密的最优方式[4]。《红字》写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与已婚少妇海斯特的不伦之情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灵修苦旅,违背风俗民约与宗教戒律的海斯特被判示众并终身佩戴“红字”。波士顿的政教要人作为通奸罪的审判者引导众人残忍地完成了对海斯特的精神围剿。新英格兰人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正直了,人们为追求殖民地的良风优序而鄙弃“A”字以标示自己的清白与善良;清教徒则展开人类原罪的联想,借助上帝的形象力量让灵魂卑劣之人接受惩诫。与《红字》一样《,七角楼》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小说通过讲述平琼与莫尔的家族世仇来揭示“祖宗犯罪,殃及子孙,因果报应,古今皆然”的主题[5]。平琼上校利用手中权势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把平民莫尔当巫师处死,从而霸占了莫尔家的土地并建造了豪华的七角楼,然而此后的几代人都在莫尔的血咒中得到报应。在善恶对比中霍桑较之于都德更善于挖掘人性中极为阴暗的一面,并在伦理与信仰之间找到一个交集、形成一种同构关系。都德早期的主要作品(长篇《小东西》《达拉斯贡的达达兰》与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南法国人的生活哲学与性格特征[6],奉献与宽容同时成就了小说人物的精神高度,就像书中朴实乐施的封维依村民、虔诚无私的牧师以及孱弱本善的哥哥。都德的小说里没有宏阔的背景介绍与曲折的情节安排,只有细节的真实,人物呈现出其生活中的原型态。霍桑的《红字》则凸显了17世纪新英格兰人的精神临界点,违背公规俗约的主人公是罪人也是受害者,波士顿上层的一次道德秀同时造成了另一场道德灾难———无辜的珠儿被视为恶魔的后代与母亲海斯特一起被社会所孤立。同样《七角楼》以恶报恶,莫尔家族的一员马修木匠利用催眠术羞辱善良无辜的艾丽斯。小说中冗长的议论与心理评述似乎掩盖了其情节铺开的艺术性,人物在道德悖谬的怪圈里诠释了人性的虚伪与丑陋。虽然出生于地道的清教世家,霍桑却并没有成为一名清教徒,然而矛盾的清教思想影响又使得他在认同人性恶的同时对清教徒的狭隘和偏激充满怀疑和厌恶[7],清教信仰终究不可能为波士顿的社会良序竖起屏障。都德没有霍桑那么坎坷复杂的身世背景与宗教的消极影响,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甚至不免有点超然(柳鸣九先生语)。伦理不仅与个体心性气质相关,也离不开时代、民族的价值偏爱、精神气质或体验结构[8]。霍桑与都德都生活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还不够巩固,虽然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却党派斗争频仍;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南部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国内统一市场的需求,内战的阴霾笼罩着北美上空。特殊的时代背景为众多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多维度的叙述空间,而工业革命则无疑是19世纪西方文学浪漫伤怀最直接的源头。早期的南方之旅对都德充满着诱惑与启迪,于1866年开始创作的《磨坊书简》正是一本传承古风、具有某种道德寓意的佳作,代表了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对民俗公约社会的价值认可与精神眷念。“达达兰”系列(1872-1890)则集中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罗旺斯小人物的无奈与不安。达达兰本是达拉斯贡的地主却为平庸的生活所困扰,幻想成为锄强扶弱的英雄却常常留人笑柄。达达兰的不合时宜之处就在于他以古骑士的精神视阈去认识现时代的社会人情,结果处处碰壁。在都德早期的作品中理想的抒写成分多于批判,就是后期创作于1873年的《繁星》与1884年的长篇《萨福》依旧能显示作者对人性向善所抱有的信心。出身于小业主家庭的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明显不及左拉、巴尔扎克等人那么深刻、尖锐,也不如霍桑那么充满理性的思辨色彩。霍桑也以熟悉的家乡文化为背景,并善于将个体的伦理困境放大至社会问题的层面并带来悲剧性的审美效果。《红字》有两组交错发展的矛盾冲突,即主人公的罪行为与宗教教规;人类罪性与现有的社会伦理秩序。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罪,都是社会良序的威胁,而引导形成新英格兰殖民时期最高道德法则的人恰是“最坏的罪人”。亲情伦常与社会公序是霍桑作品常常涉及并深入探讨的一对伦理范畴,在《七角楼》里,上校倚强凌弱挑战人心向善的道德常态,夺财害命并结下世仇平琼法官为掠夺家财无视手足亲情、残害长辈。《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个有关科学与自然、理性与亲情关系的著名短篇,药物学家拉帕西尼为了科研不惜以女儿为实验对象并害及无辜,对功利与实用的追求使人们已经丧失了人的正常德性,小说影射了在财富集中过程中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的病态道德观。与都德田园牧歌式的叙述方式不同,霍桑的小说有着厚重的社会内容与强烈的批判倾向,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处在了一个宗教与哲学的理性层面,作品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霍桑不满清教徒的虚伪偏激以及人们围绕阶级、尊严和地位所展开的冷酷争斗,他采用曲笔与象征的形式,为现代人的心理剖析寻找历史的叙述本源[9]。宗教同为二人提供了一个思想的前提与伦理批评的参考对象,所不同的是都德感受到的是源自故土的生命暖意,霍桑却无法回避清教的刻骨之伤。相比于都德早期作品的伦理叙述,霍桑的《七角楼》可谓是大爱与大恨的结合,一百多年前结下的家族仇恨终于在两家最年轻的一代霍尔格雷渥与菲比的爱情中划上句号。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显示了霍桑对向善主题的认同,并让人联想到《红字》所掩藏的伦理意图,诚实与本善最终使牧师和医生的灵魂得以复苏,前者能坦然面对“红字”,后者把自己的财产赠给了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珠儿。其实霍桑也并非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他相信“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是围绕着一个圆进行的”,是“螺旋上升”的。《红字》与《七角楼》寓言式的结尾正说明叙事伦理作为文本伦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这与《磨坊书简》所蕴含的伦理表达有相似之处。不过人们对现实的伦理期待反映于作品中,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逻辑错位,因为产生于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个体生命感觉作为叙事伦理的生成,是重新描摹人的道德的可能性,寻求在不确定的人生可能性中可能生活得幸福的条件[10]。霍桑视真诚为人性完善的美德,试图为抵御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道德侵蚀而寻找信仰的支持的做法,显然缺乏足够的现实条件;都德对幸福乐土的渴望也最终为现实主义的批判写法所代替。都德早期的创作意在扬善,在接受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影响之前,都德以温婉的人道主义视角对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法国社会的道德现象作出评判,而这种评判是以14世纪农业社会的城邦文明(见《磨坊书简·教皇的骡子》)作为参考。作品中暗含作者关于人类生存状态的理想描叙:人们免于战争和饥荒的困扰,没有仇恨,并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在爱与善的基本道德法则下幸福地生活。可事实上因为物欲横流、信仰迷失,19世纪的西方宗教已成为一个徒具仪式的名词,面对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都德更倾向于表达对爱和善的伦理期待。霍桑的作品侧重于显恶与惩恶的道德批判,他借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哥特式文风的现实主义写法,关注“人的心灵”以及“深层次的个体心理”[11]。作品中恶恶相报的情节彰显了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即剥夺他人生命也是一种“罪”[12]。霍桑小说的道德终点仍是扬善,从菲比身上作者相信“人类之间的同情心与吸引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微妙得多,普遍得多;它们不但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生命机体中,也在不同种类间传播”[5]。【参考文献】[1]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 [2](法)都德.小东西[M].姜依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68. [3](法)都德.磨坊书简[M].郝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1,37.[4](美)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M].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66. [5](美)霍桑.七角楼[M].贾文浩,贾文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9,136. [6]阳根华.都德早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地域性[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04-106. [7]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5. [8]伍茂国.叙事伦理:伦理批评新道路[J].浙江学刊,2004,(5):123-129. [9]方文开.从《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文化政治策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8,(1):70-74. [10]祝亚峰.王安忆小说的叙事伦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56. [11]葛红.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26

自考是学生拿到相关学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并被社会广泛承认。这篇文章具体说明一下自考英语论文的相关问题。 自考毕业论文的要点如下: 1、自考英语论文申请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年上下半年各有一次毕业论文申报时间,各主考院校申请时间不一样,所以考生需要密切关注主考院校官网消息,以免错过报考时间。 2、自考英语论文申请条件:原则上是所有课程考完之后才能申请。论文是自考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考生需要在报名的网站上申请毕业论文报名,然后等待相关人员审核。 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论文一般要提前半年准备,论文选题怎么选至关重要。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跟论文指导老师请教一下有哪些好的选题。 4、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具体以院校通知为准。 一般情况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一般在5000-8000字之间,查重率30%。注意可能因查重不过关导致不通过的情况,查重是至关重要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一般论文至少都要10多页,这个是最低的标准了。普遍都是20多页到30页之间,这主要是world文档进行编辑,然后图文并茂,凑足这个页码数基本就OK了。最主要的是不要忘了格式,要不然会走回头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8469 高级英语(一)(B) 10 必考 笔试 002 8470 高级英语(二)(B) 10 必考 笔试 003 8266 翻译 8 必考 笔试 004 8269 英语语言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5 8268 英语词汇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6 8472 英语高级听力 6 必考 实践考核 007 8475 英美报刊选读 5 必考 笔试 008 8476 英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09 8477 美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10 8478 英语论文写作 5 必考 笔试 011 8479 中学英语数学法 4 必考 笔试 012 8480 外语教学心理学 4 必考 笔试 013 8100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0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8473 第二外语(日语)(B) 6 必考 笔试 102 8474 第二外语(法语) 6 必考 笔试 103 0012 英语(一) 7 必考 笔试 201 8447 基础英语(一)(B) 6 必考 笔试 202 8448 基础英语(二)(B) 6 选考 笔试 203 8449 基础英语(三)(B) 6 加考 笔试 204 8450 英语阅读 6 加考 笔试 205 8451 英语听力 4 加考 实践考核 206 8452 英语口语 4 加考 实践考核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8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3门72学分;选考课3门19学分;加考课6门32学分。说明:1、101至103须任选考一门课程。2、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系列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英语专业和中英文秘书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6(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看只须加考205、206),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其实,不论是报考的什么专业,只要你报考的是自学考试本科,都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然,报考了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的同学,也是避免不了自考论文的写作的。那么关于论文写作,大致的流程格式又是如何呢?自考毕业必须要写毕业论文,英语专业则需要室友英文撰写毕业论文,一般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语法、词汇、实际教学应用几个方面来写。自考论文写作报考后主考院校会组织论文写作指导和分配导师,按照论文要求先是自己写,写好后导师会指导你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由导师指导,进行二次修改,由导师确定后,之后就基本完成论文了。自考论文需要与主考院校联系写作和指导事项,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联系修改,答辩是必须本人参加的,首先要与主考院校老师取得联系看主考院校的安排。自考毕业论文格式一般为:(1)论文标题(2)作者姓名(3)内容摘要(中英文各一次)(4)关键词(5)自考论文正文(绪论、本论、结论)6)参考文献(大致为你的自考毕业论文主要借鉴了哪些文章)也就是说,所有的自学考试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都是要写自考论文并且参与论文答辩的,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亦是如此,虽然自考英语专业的论文写作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同学们只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流程,在网上多搜集一些相关素材,再加上本人的理解,想必也是能写出一份不错的毕业论文的。

毕业论文12月13日报名、14日选题(师大东校区成教学院)

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说,上下文不只是语言问题,说话是一种社会行为,上下文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会场合或情境,正是它决定了词义。他还指出,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的,而要通过整篇整段--亦即通过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香港译界有句名言:词无定译,说的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几种确定词义的方法。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长句、难句、复杂句,句句难懂,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点。如何看懂句子,而又不失精准的把译文写出来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英语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e.g.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1994-72)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第一个意群:in short简言之school学派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所谓的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a series of一系列instruments器具、仪器第四个意群:expand拓展reach影响范围innumerable无数的、数不清的direction方面e.g.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62)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branch分支intellectual enquiry知识探索第二个意群:seek力图reasoned理性的dispassionate冷静的,客观的in…manner以…方式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在英译汉部分,确定词义可以说是最难的。前面所说的agree,很多人只会翻译成“同意”,而不知道根据上下文翻译成“认为”,这就是一个教训。B.词语搭配构成词组小语境,可以藉此确定相互间的意义:1) express the idea:表达e.g. He cannot express his ideas clearly in speaking.2) advocate the idea:鼓吹、维护e.g. This organization advocated Hitler’s Nazi ideas.3) borrow the idea:借用、抄袭e.g. This idea was borrowed from the West.4) spread the idea:传播e.g. Democratic ideas are being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5) deepen the impression:(加深)e.g. He did that to deepen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generous.6) exercise/use the influence:使用e.g. 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 to get me a job.7) have the influence:具有e.g. This movie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eenagers.8) exert the influence:施加e.g.…you are expected to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fellow schoolmates.二、通过语篇语境确定词义翻译过程中,语篇不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构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语篇是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译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语篇分析的能力,还必须首先具备语篇意识。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译文。e.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B. Russell).译文:上了年纪而能这样看待生活的人就不会遭受怕死的痛苦,因为他所关怀的事物将继续下去。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因为我知道别人会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新概念英语》第4册)。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将整个句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前文与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都表明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但划线部分的译文却与“死亡”无关。而且,这里的“rest”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死亡的这类委婉语还有很多,如“silence”、“sleep”、“quietus”等,如果原文用的是“silence”,难道应该将其译为“沉默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多处用到了“痴气”及与“痴”相关的词组,来描绘钱种书先生异于常人的脾性,在不同语境下其意多有不同。凌原先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翻译“痴气”及相关词组,请看以下诸例:1) 钟书写完《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After Chung-shu finished writing Fortress Besieged, his “eccentric” bent was still going strong, but it failed to take form in a second novel.2) 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It was those charming mischievous quirks of hi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for the novel and pass them off as real people and real deeds.3) “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Being funny”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his puckish b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ens.4)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Chung-shu’s sweet quirkiness is peculiarly his own.5) 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When he was stranded in Shanghai, he would take out his pent-up eccentric energy on Younger Uncle’s small children, grand children and Ah Yuan, his own daughter…三、通过常识判断确定词义常识(common sense /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人人有,而且常识愈丰富对翻译理解愈有用。很多老翻译家如吕淑湘、傅雷、杨宪益都强调翻译需要“杂学”。我想,这“杂学”可以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常识吧。请看下面一段关于铜质保温瓶结构的描述:---Another type is a double-walled copper vesse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crupulously cleaned to achieve the high intrinsic reflectivity of copper. A body of charcoal absorbent may be affix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id container, where it is kept cold and helps to condense any gases remaining in the vacuum space after it is evacuated and sealed off.某译文:另一种类型是有双壁的铜容器,其相应表面洁净无疵以获得铜所固有的高反射率。在流体容器的外壁可以粘着一层木炭吸附剂,它保持着低温并在容器抽空和密封后帮助冷凝残留在真空空间的气味。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两个it的意思。根据上面的译文,两个it都指fluid container。这显然不对。从原文看,fluid container明显指铜质保温瓶盛装液体的内胆,而内胆怎么能抽空呢?根据生活常识,保温瓶中要抽空的是内外夹层之间的夹套,即原文中的the vacuum space,因此第二个it应指the vacuum space。再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seven.。句中的knit,其基本意思是“编织”,但译文不能只说“织”或“编织”,必须把动词的宾语补上,因为汉语里说“她七岁时就会(编)织”显得不够自然。那么“织”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一般是织毛衣,而不是织麻袋什么的,因此原句可译为“她七岁时就会织毛衣”。常识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科普知识。如果科技知识为大众所共有,那就是利用科学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四、利用背景知识确定词义理解一个词有时需要从文本以外去寻找相关信息,如上面的常识判断。在科学翻译中,时常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如: ---Velocity changes if either the speed or direction changes.velocity 和speed都可表示“速度”,前者具专技色彩,一般用于科技文献,后者语域较宽,可用于科技或日常生活领域。如果将velocity 和speed都理解为“速度”,原文表述将失去意义,因此这里velocity 和speed中必有一个词表示其他意义。物理学告诉我们,速率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度是标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据此,velocity是速度,因为原文语境信息暗示它有方向(direction),speed是速率。这样确定词义后原句可译为:”如果(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五、利用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词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逻辑学的有关知识,如矛盾律等来确定词义。如:---Automobiles and trucks would be powered by quickly replaceable electric batteries.某译文:汽车和卡车则可以迅速替换的电池组作动力……译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汽车”和“卡车”两个概念是蕴涵与被蕴涵的从属关系,即“卡车”包含在“汽车”之中。“汽车”是属概念,“卡车”是种概念。译文犯了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因此,必有一词的理解出了问题。查词典,Automobiles除了作“汽车”讲外,还可作“轿车”解。“轿车”与“卡车”是对立概念,可以并列。再看一类似的例子:---It caused devastation by burrowing and by devouring the herbage which might have maintained millions of sheep and cattle.它们在地下打洞,吞食掉本来可以维持数百万只牛羊的牧草,从而造成了破坏。原文中的cattle有“牲畜”和“牛”二义,这里因与“羊”(sheep)对置,根据种属概念不能并列的逻辑规则,cattle只能作“牛”解。王宗炎先生说,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词,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当然,正确的理解只是正确翻译的前提,要做到表达的贴切与自然,还需要较高的译入语水平。参考文献[1]王泉水,1991,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吴景荣、程镇球,2000,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3]赵振才,1986(3),科技英语翻译与逻辑[J],中国翻译.[4] Newmark, Peter, 1993,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一、如何选题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二、根据论题,拟定论文提纲根据论文题目,充分、大量的搜集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各类藏书和情报机构电脑文件检索,国际互联网络的远程登陆、查询、浏览或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获取论文素材。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可通过开会、访谈、观察、统计、论证、实验学习等方法来获取资料。收集资料主要注意三种:1、与论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材料;2、他人对该论题或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材料;3、与论题有关的社会、文化、语言、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材料。收集资料既要有历史材料,也要有现实的材料;既要有正面材料,也要有反面的材料;既要有面上的材料,也要有点上的材料;只有全面地拥有材料,才有可能产生正确而富有创见的观点,展开深刻而周密的论述。有了充分的材料,还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资料进行推敲、筛选,留下最能反映本质、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提炼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论点,明确拟定论文提纲。形成论点时应注意:1、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同时论点又要辩证,不能走极端;2、论点要科学正确,不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3、论点要准确,不要夸大其词,防止偏颇。拟定论文提纲可以是简单提纲,也可以是详细提纲。简单提纲只是概括地提示论文的要点;详细提纲则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详细的列出来,这样写作时就能更顺利完成。提纲可以采用标题式、提要式和图表式三种,一般标题式较为常用,用简洁的标题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同时这些标题可直接作为论文中各部分的小标题。三、撰写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也可以简要交代确定选题的过程和有关背景材料,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全文的旨要。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要求内容扎实、丰厚。本论主要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是表达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考生在这一部分,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正面论证,或反面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论述新思想新发现等。在该部分中论证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要写好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是明确新颖、深刻、严肃的。论点不管是否需要论证,都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必须有可用来证明使其成立的材料。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逻辑要严密。合乎逻辑的论证,别人是无法驳倒的。结论是论文全文的总结,总体的结论,是全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内容主要讲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有何创新,解决了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还存在那些不足及质疑。还可以对自己和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展望,以及对有关人士致谢等内容。要求结论要完整、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能与本论相矛盾,应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不能自鸣得意或借故贬低他人;语言应简洁、干净利落。四、论文修改、定稿正文初稿写好以后,考生应该多修改几遍,对整篇论文逐行逐句逐段反复推敲,检查每一个具体论点、论据、论证是否恰当有力,表达是否合乎逻辑,务求不留疑点,直到确实有说服力为止。检查并修改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与论题的一贯性;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3、论文的结构层次与逻辑思维的密切性;4、论文的语言表达意思的准确性;5、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6、采用的数据、年代、人物名及地名是否准确;引用的注释、文献参考资料的列举是否真实恰当;封面署名、装订是否工整等等。经反复多次修改的论文,应再次送达指导老师审阅认可后,以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定稿字样为止,该篇论文才算是完成了。五、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一篇定稿的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是:内容摘要。一般为中文摘要,如有英文要求则要附上英文摘要。摘要应该以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围绕主题展开,明确介绍重点。一般用200-300字高度概括全篇论文的精华。(四)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从论文中选出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一般以3-8个词以显著的字体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五)正文。1、绪论;2、本论;3、结论。(六)参考文献。在论文主体的后面列出参考文献,目的在于表明的科学态度和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方便读者去查阅参考文献之前专门列出一项"致谢"。论文的有关各部分全部誊清后还应加上封面,如指导老师有特别要求列出论文提纲的也应一并附上后并装订成册。封面按规定格式写上论文题目、主考学校、专业全称、指导老师、姓名、论文完成时间等。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8469 高级英语(一)(B) 10 必考 笔试 002 8470 高级英语(二)(B) 10 必考 笔试 003 8266 翻译 8 必考 笔试 004 8269 英语语言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5 8268 英语词汇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6 8472 英语高级听力 6 必考 实践考核 007 8475 英美报刊选读 5 必考 笔试 008 8476 英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09 8477 美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10 8478 英语论文写作 5 必考 笔试 011 8479 中学英语数学法 4 必考 笔试 012 8480 外语教学心理学 4 必考 笔试 013 8100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0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8473 第二外语(日语)(B) 6 必考 笔试 102 8474 第二外语(法语) 6 必考 笔试 103 0012 英语(一) 7 必考 笔试 201 8447 基础英语(一)(B) 6 必考 笔试 202 8448 基础英语(二)(B) 6 选考 笔试 203 8449 基础英语(三)(B) 6 加考 笔试 204 8450 英语阅读 6 加考 笔试 205 8451 英语听力 4 加考 实践考核 206 8452 英语口语 4 加考 实践考核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8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3门72学分;选考课3门19学分;加考课6门32学分。说明:1、101至103须任选考一门课程。2、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系列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英语专业和中英文秘书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6(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看只须加考205、206),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加我QQ785406902,我用QQ邮箱给你发过去 谢谢采纳

英语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自考本科段英语论文的标准应该和全日制英语本科论文相同,但老师会酌情放宽给分,毕竟自考和全日制水平会有点差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英文正文, 7000字以上。加reference。 具体格式可参考网上的MIA论文格式。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说,上下文不只是语言问题,说话是一种社会行为,上下文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会场合或情境,正是它决定了词义。他还指出,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的,而要通过整篇整段--亦即通过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香港译界有句名言:词无定译,说的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几种确定词义的方法。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长句、难句、复杂句,句句难懂,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点。如何看懂句子,而又不失精准的把译文写出来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英语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e.g.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1994-72)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第一个意群:in short简言之school学派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所谓的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a series of一系列instruments器具、仪器第四个意群:expand拓展reach影响范围innumerable无数的、数不清的direction方面e.g.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62)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branch分支intellectual enquiry知识探索第二个意群:seek力图reasoned理性的dispassionate冷静的,客观的in…manner以…方式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在英译汉部分,确定词义可以说是最难的。前面所说的agree,很多人只会翻译成“同意”,而不知道根据上下文翻译成“认为”,这就是一个教训。B.词语搭配构成词组小语境,可以藉此确定相互间的意义:1) express the idea:表达e.g. He cannot express his ideas clearly in speaking.2) advocate the idea:鼓吹、维护e.g. This organization advocated Hitler’s Nazi ideas.3) borrow the idea:借用、抄袭e.g. This idea was borrowed from the West.4) spread the idea:传播e.g. Democratic ideas are being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5) deepen the impression:(加深)e.g. He did that to deepen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generous.6) exercise/use the influence:使用e.g. 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 to get me a job.7) have the influence:具有e.g. This movie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eenagers.8) exert the influence:施加e.g.…you are expected to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fellow schoolmates.二、通过语篇语境确定词义翻译过程中,语篇不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构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语篇是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译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语篇分析的能力,还必须首先具备语篇意识。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译文。e.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B. Russell).译文:上了年纪而能这样看待生活的人就不会遭受怕死的痛苦,因为他所关怀的事物将继续下去。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因为我知道别人会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新概念英语》第4册)。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将整个句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前文与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都表明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但划线部分的译文却与“死亡”无关。而且,这里的“rest”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死亡的这类委婉语还有很多,如“silence”、“sleep”、“quietus”等,如果原文用的是“silence”,难道应该将其译为“沉默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多处用到了“痴气”及与“痴”相关的词组,来描绘钱种书先生异于常人的脾性,在不同语境下其意多有不同。凌原先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翻译“痴气”及相关词组,请看以下诸例:1) 钟书写完《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After Chung-shu finished writing Fortress Besieged, his “eccentric” bent was still going strong, but it failed to take form in a second novel.2) 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It was those charming mischievous quirks of hi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for the novel and pass them off as real people and real deeds.3) “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Being funny”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his puckish b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ens.4)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Chung-shu’s sweet quirkiness is peculiarly his own.5) 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When he was stranded in Shanghai, he would take out his pent-up eccentric energy on Younger Uncle’s small children, grand children and Ah Yuan, his own daughter…三、通过常识判断确定词义常识(common sense /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人人有,而且常识愈丰富对翻译理解愈有用。很多老翻译家如吕淑湘、傅雷、杨宪益都强调翻译需要“杂学”。我想,这“杂学”可以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常识吧。请看下面一段关于铜质保温瓶结构的描述:---Another type is a double-walled copper vesse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crupulously cleaned to achieve the high intrinsic reflectivity of copper. A body of charcoal absorbent may be affix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id container, where it is kept cold and helps to condense any gases remaining in the vacuum space after it is evacuated and sealed off.某译文:另一种类型是有双壁的铜容器,其相应表面洁净无疵以获得铜所固有的高反射率。在流体容器的外壁可以粘着一层木炭吸附剂,它保持着低温并在容器抽空和密封后帮助冷凝残留在真空空间的气味。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两个it的意思。根据上面的译文,两个it都指fluid container。这显然不对。从原文看,fluid container明显指铜质保温瓶盛装液体的内胆,而内胆怎么能抽空呢?根据生活常识,保温瓶中要抽空的是内外夹层之间的夹套,即原文中的the vacuum space,因此第二个it应指the vacuum space。再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seven.。句中的knit,其基本意思是“编织”,但译文不能只说“织”或“编织”,必须把动词的宾语补上,因为汉语里说“她七岁时就会(编)织”显得不够自然。那么“织”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一般是织毛衣,而不是织麻袋什么的,因此原句可译为“她七岁时就会织毛衣”。常识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科普知识。如果科技知识为大众所共有,那就是利用科学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四、利用背景知识确定词义理解一个词有时需要从文本以外去寻找相关信息,如上面的常识判断。在科学翻译中,时常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如: ---Velocity changes if either the speed or direction changes.velocity 和speed都可表示“速度”,前者具专技色彩,一般用于科技文献,后者语域较宽,可用于科技或日常生活领域。如果将velocity 和speed都理解为“速度”,原文表述将失去意义,因此这里velocity 和speed中必有一个词表示其他意义。物理学告诉我们,速率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度是标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据此,velocity是速度,因为原文语境信息暗示它有方向(direction),speed是速率。这样确定词义后原句可译为:”如果(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五、利用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词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逻辑学的有关知识,如矛盾律等来确定词义。如:---Automobiles and trucks would be powered by quickly replaceable electric batteries.某译文:汽车和卡车则可以迅速替换的电池组作动力……译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汽车”和“卡车”两个概念是蕴涵与被蕴涵的从属关系,即“卡车”包含在“汽车”之中。“汽车”是属概念,“卡车”是种概念。译文犯了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因此,必有一词的理解出了问题。查词典,Automobiles除了作“汽车”讲外,还可作“轿车”解。“轿车”与“卡车”是对立概念,可以并列。再看一类似的例子:---It caused devastation by burrowing and by devouring the herbage which might have maintained millions of sheep and cattle.它们在地下打洞,吞食掉本来可以维持数百万只牛羊的牧草,从而造成了破坏。原文中的cattle有“牲畜”和“牛”二义,这里因与“羊”(sheep)对置,根据种属概念不能并列的逻辑规则,cattle只能作“牛”解。王宗炎先生说,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词,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当然,正确的理解只是正确翻译的前提,要做到表达的贴切与自然,还需要较高的译入语水平。参考文献[1]王泉水,1991,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吴景荣、程镇球,2000,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3]赵振才,1986(3),科技英语翻译与逻辑[J],中国翻译.[4] Newmark, Peter, 1993,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你好,题目感觉很有意思啊,建议你沿着你的思路写。个人意见如下:

其实,不论是报考的什么专业,只要你报考的是自学考试本科,都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然,报考了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的同学,也是避免不了自考论文的写作的。那么关于论文写作,大致的流程格式又是如何呢?自考毕业必须要写毕业论文,英语专业则需要室友英文撰写毕业论文,一般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语法、词汇、实际教学应用几个方面来写。自考论文写作报考后主考院校会组织论文写作指导和分配导师,按照论文要求先是自己写,写好后导师会指导你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由导师指导,进行二次修改,由导师确定后,之后就基本完成论文了。自考论文需要与主考院校联系写作和指导事项,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联系修改,答辩是必须本人参加的,首先要与主考院校老师取得联系看主考院校的安排。自考毕业论文格式一般为:(1)论文标题(2)作者姓名(3)内容摘要(中英文各一次)(4)关键词(5)自考论文正文(绪论、本论、结论)6)参考文献(大致为你的自考毕业论文主要借鉴了哪些文章)也就是说,所有的自学考试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都是要写自考论文并且参与论文答辩的,武汉自考英语本科生要想申请毕业亦是如此,虽然自考英语专业的论文写作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同学们只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流程,在网上多搜集一些相关素材,再加上本人的理解,想必也是能写出一份不错的毕业论文的。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英语
  • 自考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 自考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 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
  • 英语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