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生的励志故事

自考本科生的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生的励志故事

背后有着感人的励志故事,妈妈为了照顾儿子很努力地学习,也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而儿子跟妈妈互相激励对方,最终双双取得了成功。

她是一位既坚韧又聪慧的妈妈,为了让儿子可以在大城市里升学,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央视网《人生第2次》栏目的最后一期节目中,讲述了一位42岁妈妈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她名叫黄妹芳,是深圳电子厂的一名流水线女工。三年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参加中考并顺利留在深圳升学,她参加了深圳市总工会的“圆梦计划”,并在“圆梦计划”中拿到了大专文凭,还获得了60分的落户基础分。

想要在深圳落户,仅大专文凭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满100积分。除了60分的落户基础分以外,按时缴纳社保,也可以每年获得3分,封顶为30分。但是40岁之后,每年就要扣掉两分。而且落户年龄的期限是45岁,黄妹芳距离45岁只剩下了三年。所以她自从决定落户后,便开始加紧步伐努力学习,一边争取社工资格,一边自考本科文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40岁的年龄再从头开始学习是非常难的,黄妹芳的家人们也并不看好她。有一次清明回家祭祖时,黄妹芳站在自己曾经的学校中,坚定的对丈夫说,“我自己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希望将来孩子不要吃这么多苦,未来能够开阔,能够过得更好”。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但对于母亲们而言,她们自从当了妈妈后,就开始承担起了养育子女的责任,大多数的母亲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牺牲了很多。

希望黄妹芳的孩子长大之后,可以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最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母亲为了陪伴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学,所以在提高自己的学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待在深圳发展。

要想落户深圳,必须积满100分,但是40岁之后每年要扣掉2分,而且落户年龄的期限是45岁,黄妹芳只剩下三年。于是,她同时争取社工资格证、本科文凭,冲刺落户资格,为家庭和未来争取一份机会,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自考生励志故事

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42岁的黄王妹芳,本是深圳某工厂普通员工,从事着流水线的活。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她参加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获得大专文凭,满足了落户深圳基础60分。但是据深圳市人才落户规定,年龄到45岁之后,就每年减两分。距离45岁的王妹芳,就仅剩下三年了,为了能够长久落户,她有决定考取成人本科,争取拥有本科文凭和社工资格证。

42岁的王妹芳,不断努力深造自己,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故事能?

一、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王妹芳女士透露,儿子在老家读书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能让孩子在深圳接受教育,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决定为孩子在努力争取一次。据深圳市人才落后规定,在初中之后,留在深圳上学的前提是要落户深圳,为了达到这个条件,王妹芳拼尽全力去争取。

二、为孩子树立榜样

42岁的王妹芳,已是中年年纪,而且自离开学校也长达多年。但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却能够勇敢的再次追逐梦想。而且最终也是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从某个角度来,她也正是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育人先育己。这也是为了孩子以后在学习道路上能够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努力读书,不枉费母亲的那一份初心。

现如今的教育与过去的教育有所不同,他不仅考的是孩子个人努力,而且好有父母的努力。很多时候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毕竟教育孩子不仅用思想去指引孩子前景,而且还有经济支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名是12岁的母亲名叫黄妹芳,在一家深圳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作,她有一个儿子,因为没有深圳户口,只能在老家读书,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让孩子能够留在深圳升学,黄妹芳决定通过参加自考本科考试获得落户资格。三年前黄妹芳就已经参加了深圳圆梦计划,并且拿到了专科文凭,考了60分基础分。

如果缴了社保,每年还可以获三分,最高可获30分。但是想要在深圳落户,必须达到100分,40岁之后每年又会扣掉两分,落户最迟期限为45岁,如今黄妹芳已经42岁了,还剩三年时间必须冲刺最后20分。为了这20分黄妹芳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参加本科考试,第1个是拿到社工资格证。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程,无论事情再怎么困难都会试着去挑战。每一代父母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反映了目前的社会状况,优质教育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些农村地带,虽然有9年义务教育,但很多孩子都学不到什么东西。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化,同时也呈现出教育差异,主要是9年义务教育,凭什么在大城市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多知识?现在已经开放了三胎,为了实现公平性,希望各地区能够尽快完善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时代进步,孩子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且不说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至少要让每个孩子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起跑线都不同,日后参加工作了,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让孩子接受好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背后有着非常励志的故事,这个母亲为了能够让孩子留在好的地方上学,自己还去提升学历。

他不放弃一切学习的机会,而且积极的向教授请教问题。让他获得了如此高的成就。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读书报:一部8万字的小说,怎么写了三年?

朱苑清:作品不是一下写完的,是经历了琢磨,每个字反复读过上百遍。我的父亲是做图书的,如果我想出书不是很难,也许前几年就出了。

三年的时间,我在长大,在学习。有些段落是我三年前写的,大多段落是一年前写的,一点一点地写,每一个细节都很注意。我自己给自己出难题,每一个情节都考究,文字上考虑比较多。

读书报:写作和学习的时间冲突吗?

朱苑清:我是自考本科。一年内考了20多门课,而且我拿到两个本科文凭,一个是油画专业,一个是新闻专业。现在我在考第三个本科。如果自学有奖学金,我可以申请了。

读书报: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小说的故事吗?

朱苑清:小狗贝贝是女儿出国前送给富豪父亲的礼物。方家很大,鳏居的方总却很孤独,不过他对小狗贝贝像父亲一样温存。可是一次在方总有事外出后,贝贝忽然变得狂躁无比,它几乎咬坏了家里所有的东西。经医生诊断,贝贝患上的居然是一种精神病——分离恐惧症,而病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人对它的情感疏忽和佣人翠姨对它的虐待。在贝贝生病后,陈医生用人文的治疗方式反映在狗的身上,书里有一番话:想让狗精神独立,就把它送到属于它的地方。后来贝贝被送到农村。这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在那里贝贝认识了乡村的流浪狗,还有了自己的爱情。但是后来痊愈的贝贝又将仇恨的目标对准了方总待娶的准新娘琳达。最后,贝贝死于一场谋杀。

读书报:为什么结局这么悲惨?

朱苑清:它必须死。其实有时候不是我自己设定结尾。一流的作品必须只有一个结尾,就像数学题,结果只有一个,就看你能否找出来。

读书报:你自己怎么评价这部小说?

朱苑清:我觉得有两个地方有新意。一个是狗患了精神上的疾病,还有一方面,是和时代吻合,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和道德碰撞,以及对金钱的极度需求,都在作品中有反映。小狗贝贝一件件离奇的经历,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冷漠与自私残忍。我写得也比较压抑。

读书报:听说你曾得过一场大病?

朱苑清:高一时,我被查出肾病综合症,浑身肿得厉害,在医院里出出进进,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这当中家里有变故,父亲在生意上不顺,企业倒闭,卖房卖车,之后6年,我们一直租房住。我住院不久,父亲也大病了一场。

读书报:在医院那么长时间,你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朱苑清:很复杂。抢救时,我感觉很多人围着我,说要割大动脉。当时我就说,如果我有机会能活下来,如果我能再健康地拥有生命,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天。我对金钱和物质的观念改变了很多。

我的病很奇怪。医生说是终生的,肯定好不了,生命会很虚弱。最后一次住院,我拒绝治疗。我的印象中医生很冷漠。我没见到心目中的医生。

我是按天计算自己的生命。一百年不过三万多天,我最多也就活到六七十岁吧,那么我还有一万多天。这样的人生观,肯定人生的态度也不同。

读书报:《贝贝》这部作品,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朱苑清:从大一开始。我曾经从网上买了一只狗,贝贝的身上有我的影子存在,我赋予它很多特质。生命中除了病痛,精神上最大的承受就是孤独,然后是生命的无望。这是《贝贝》这部小说的灵魂和基调。我希望它表达出来的东西是贴近生活。

读书报:是不是太悲观了?

朱苑清:不仅如此。人们在接受这些东西时,仍然要看到希望。贝贝渴望主人的拥抱,渴望情感,最后它生病,得了心理恐惧症。它的病是社会造成的。虽然人生经历灾难、孤独、不信任,最后还是要战胜这一切,还要走出去。

读书报:那么你喜欢的作家呢?

朱苑清:鲁迅。我的性格软性一点,我想克服性别角色,希望硬朗一些。我的下一部作品风格会完全不同,希望真实反映“80后”真实的生活。

读书报:你觉得当前“80后”的作品不真实吗?

朱苑清:不是不真实,而是作品只是反映一部分人的生活。80年代人的特质在他们的作品中会有表现,比如自我、宣扬个性,可以嚣张,有才华的人目空一切……他们反映了80年的精神状况,但没有深入到内心世界。有时尚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批判的眼光。现在的作品还只是浮在表面。我要找到里面的成因。造成80年代人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作品只有形象没有思想,毫无意义。

与其他大多数的“80后”写作群体不同,朱苑清从她的写作之初就具备了某种解剖时代症候的眼光。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何同彬说,朱苑清还处于青春期写作向严肃的个体写作的过渡时期,她难得的清醒和执着、内省和自律会保证她用更短的、更有成绩的方式,实现这种转型的平稳和沉郁。

据了解,《贝贝——一只狗的传奇》由文汇出版社作为“文汇。天廷文学奖”狗年的“特别奉献”推出。由于身为“文汇。天廷文学奖”出资方、天廷董事长朱国鼎的女儿,《贝贝》一书为避嫌而没有正式参评。

这名是12岁的母亲名叫黄妹芳,在一家深圳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作,她有一个儿子,因为没有深圳户口,只能在老家读书,然而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让孩子能够留在深圳升学,黄妹芳决定通过参加自考本科考试获得落户资格。三年前黄妹芳就已经参加了深圳圆梦计划,并且拿到了专科文凭,考了60分基础分。

如果缴了社保,每年还可以获三分,最高可获30分。但是想要在深圳落户,必须达到100分,40岁之后每年又会扣掉两分,落户最迟期限为45岁,如今黄妹芳已经42岁了,还剩三年时间必须冲刺最后20分。为了这20分黄妹芳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参加本科考试,第1个是拿到社工资格证。

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前程,无论事情再怎么困难都会试着去挑战。每一代父母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也反映了目前的社会状况,优质教育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一些农村地带,虽然有9年义务教育,但很多孩子都学不到什么东西。不仅体现了贫富差距化,同时也呈现出教育差异,主要是9年义务教育,凭什么在大城市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多知识?现在已经开放了三胎,为了实现公平性,希望各地区能够尽快完善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时代进步,孩子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且不说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至少要让每个孩子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起跑线都不同,日后参加工作了,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让孩子接受好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成熟不是不流泪,而是含泪奔跑;成熟并非不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有所行动,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励志 故事 1000字。励志故事1000字1:越过门槛走向世界 由于母亲的期望,居伊·德很小的时候就拜于法国当时著名的大作家居斯塔夫门下,学习写作。 这位大师级的老师,对居伊·德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是苛刻。每个周末,居伊·德都要带上自己的习作请老师批改。可他的作业,多数都无法让老师满意。为此,居伊·德不得不在老师的指点下反复修改。 有一天,居斯塔夫对居伊·德说:“你去巴黎第九大街,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拐,看看路右边的第一个人是谁?” 居伊·德来到路口,远远地看到了一座老妇人的雕塑,就赶回来告诉老师:“是一个老太婆。” 老师听了摇摇头,不满地说:“你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你再去瞧瞧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太婆?”居伊·德不得不又来到路口。这次,他走近雕像看了几眼,很快回来告诉老师说:“那个老太婆很脏,满脸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居斯塔夫听后,微笑着说:“有进步,但你看到的东西别人还是可以看到,你应该用你的第三只眼睛去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居伊·德只好第三次来到路口。这次,他走到雕像前面,非常认真仔细地观察起来,回来后兴奋地告诉老师:“我发现那个老太婆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便拿了一块木头削了一块安在她脸上的。”这个时候,居斯塔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笑容。 随着写作训练逐渐深入,居伊·德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这期间,居伊·德写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让同行看来已经高不可及,完全可以拿出来发表,其中很多作品还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可居斯塔夫还是劝告他,先不要急着发表。 老师的话一时让居伊·德很是不解:“为什么我的这些作品不能发表呢?”1875年,25岁的居伊·德背着老师,偷偷公开发表了自己第一篇小说《人手模型》。这是一篇构思奇特的小说:杀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复活了,而且又开始图谋不轨,最后“断手再植”,方才平静下来。作品发表后,许多人读了都赞叹不已,可居伊·德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你的那些学步之作,通通都是废纸,因此请不要发表。”末了,居斯塔夫还郑重地对居伊·德居说,“我是一道门槛,你只有从我这里跨过去,才可以走向外面。” 老师的话让居伊·德有些伤心,但他还是遵照师命,从此潜心练习,不再去想发表之事。而之前那些已经写好的作品,他统统束之高阁。 就这样又过了4年。1879年,居伊·德完成了一篇小说。他小心翼翼地拿给老师审阅,等待老师的批评与指点。数日后,居伊·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老师。老师看到他后,却一反常态,欣喜若狂地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祝贺你,你的 文章 成熟了,可以面世了。” 居伊·德听后,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一直期盼的这一天,终于来到。这一年,居伊·德已近30岁。而之前在写作上所做的努力,已10多年。 那个刻苦练习写作的青年居伊·德,就是后来法国著名的大作家莫泊桑,居斯塔夫就是他的恩师著名作家福楼拜。而被老师福楼拜首肯的那篇作品,就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 励志故事1000字2: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迪生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选择这种做灯。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溶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 植物类 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 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下面是电灯发明的过程: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以前,人们一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认真 总结 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 经验 后。前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终于用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 除夕 ,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最后,爱迪生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爱迪生发明的这种炭丝电灯与以往的电弧灯相比,无疑显得实用多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使用电灯的历史正式开始。然而,这种炭丝电灯亮度不理想,灯丝的制作 方法 比较复杂,使用的寿命也不是很长。因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 在炭丝电灯诞生30年后的190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库里基发明了以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这种电灯与炭丝电灯相比,又前进了一步,但由于通电后钨丝极易变脆,因此它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 励志故事1000字3:不抛弃不放弃 高会军没有念过高中。1991年,他15岁,选择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 毕业 后马上可以工作,为贫困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高会军说。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另外一目标或者说是理想隐约在心底萌动,他一直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使他的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中专二年级,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熬夜和早起成了家常便饭,拿着别人用过的旧资料埋头苦读,在别人眼中他似乎从来不知疲倦,终于,中专毕业时专科13门课程考试全部通过。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顺理成章的找到一份工作,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条件艰苦,但他仍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掉自己的追求。为了自考本科,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夜里看书经常不知不觉睡着了,但醒了之后又接着学。那些沾满了机床油渍的书本印证了那段刻苦的岁月。“记得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记得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常常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还清晰地记得遇到难题、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的那种痛苦与无助,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也还记得因为攒不够路费,而没能回家看望重病卧床数月的父亲和因胃出血而住院的母亲……”说起那段岁月,高会军仍然历历在目。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从小我们的骨子里就有。”高会军说。就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他全部一次性通过,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 有人说,不满足是进步的车轮。高会军只是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再学的好一些,便走上了 考研 的道路。要考研就要把工作丢掉,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 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350多分的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在硕士学习期间,高会军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去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背单词、大声朗读、参加英语角……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他却又一次做出惊人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开始搞科研,并摸索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高会军当时的信念就是力争把研究工作做到最好。哈工大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研究氛围,更是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在读博期间,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高会军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的资助。在研究工作即将结束时,他可以选择去德国作洪堡学者,可以选择去英国做访问研究,还可以选择在北美高校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高会军直言道:“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不说,妻子和孩子也能在物质上生活的更好。”但是他带着一份感情和一份责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做一名博士生导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学生。现在,高会军开始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力争把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母亲为了陪伴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学,所以在提高自己的学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待在深圳发展。

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

最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母亲为了陪伴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学,所以在提高自己的学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待在深圳发展。

背后有着非常励志的故事,这个母亲为了能够让孩子留在好的地方上学,自己还去提升学历。

《摇着轮椅上北大》是一部非常励志的书,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病误诊了,治疗错误导致身体需要截瘫,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个让人振奋人心的故事。

要想落户深圳,必须积满100分,但是40岁之后每年要扣掉2分,而且落户年龄的期限是45岁,黄妹芳只剩下三年。于是,她同时争取社工资格证、本科文凭,冲刺落户资格,为家庭和未来争取一份机会,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自考励志故事

要想落户深圳,必须积满100分,但是40岁之后每年要扣掉2分,而且落户年龄的期限是45岁,黄妹芳只剩下三年。于是,她同时争取社工资格证、本科文凭,冲刺落户资格,为家庭和未来争取一份机会,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背后的励志故事就是:当年那名保安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给北大当保安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考上了北大,从保安变成学生,而且学成之后还回家报效自己的家乡,现在是自己家乡一所学校的校长。

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妈妈,对孩子特别的好,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真的是女子本为弱,为母则强。

最后的故事就是这个母亲为了陪伴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学,所以在提高自己的学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待在深圳发展。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生的励志故事
  • 自考生励志故事
  • 自考本科励志的故事
  • 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
  • 自考励志故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