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会计概述自学考试

会计概述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

会计概述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本科会计专业考试科目众多,报考自考的考生需要考《英语二》、《财政学》、《会计制度设计》、《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等。 自考会计学具体需要考哪几门学科 1.自考会计学专业需要考的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一)》、《审计学》、《金融理论与务实》、《资产评估》、《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学》、《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开发》等。 2.选考科目有《英语二》、《财政学》、《会计制度设计》、《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等,加考科目有《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等。 会计专业的人士可在以下岗位工作: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税务规划、预算分析; 政府财务:审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预算分析、研究类工作; 公共会计:国际会计、审计/保证服务、税务、环境会计、法务会计、信息技术服务、个人财务规划。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会计专业科目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政治经济学(财)、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财务管理学、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企业管理概论、中国税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一)、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会计电算化软件分析与设计。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会计专业必考的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金融理论与务实》、《资产评估》、《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学》、《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开发》;选考科目有《英语二》、《财政学》、《会计制度设计》、《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加考的科目有《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政治经济学》、《管理会计》、《国际经济法学概论》。一、报名时间与考试时间: 注册时间:新生常年注册; 2023年4月份考试时间为4月15/16/17日,;2023年10月份考试时间为10月21/22/23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统考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 二、自考的报考条件:湖北自考招生办 申报条件:1.通过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考核,包括:笔试,非笔试,实践环节成绩合格。2.思想品德合格。 3.本科专业的前置学历符合要求。无论你是自考、远程还是成考,只要有学信网能查到的专科及以上的学历,都可以在考试合格后申请本科证书。 三、个人信息采集(身份证+毕业证+蓝底照片) 四、办理入学注册,身份证原件读取: 五、成绩查询: 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成绩发布时间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进入个人中心查看当期考试成绩。如需要申报成绩复核,可在《成绩通知单》显示页面点击申报复核按钮,然后选择课程,时限为自当期考试成绩发布当天开始五日之内,过期不再受理。 六、毕业证书查询: 查询证书:考生可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当期的毕业证书信息,一般在申报后的次月中旬可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我国规模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 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历史沿革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建于20学士学位证书世纪80年代初。从1981年至198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在京、津、沪三市和辽宁省试点并于1983年在全国推广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2010年5月8日在武汉举行的湖北省第三届自考校园文化节上,这位负责人在开幕式讲话中介绍说,自学考试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国自学考试目前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全国累计共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5420万人,毕业学生920万人;非学历教育累计报考2900万人次,约1000万人获得各种非学历证书。 1、已具相当规模。目前除台湾省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展了高教自学考试,并辐射到港、澳、台地区。 2、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学考试工作机构,有了一个自学考试的工作队伍。 3、加强了法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 对高教自考的性质、任务、考试机构、开考专业、考试办法、考籍管理、社会助学、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考试经费、奖励和自考毕业证内页样本处罚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高教自学考试制度成为我国一项有法可依的制度。 4、加强了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了社会助学的开展,积极发挥作为教育形式的作用。 5、加强了管理,使考籍、考务、考试标准、命题工作逐步规范、完善,考试研究工作已逐步展开。 6、拓宽了功能。除高教自学考试外,又开展了中专自学考试。此外,还开展了外语单科水平考试、专业证书考试、以及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学历予以认定的国家文凭考试的试点,同时也在积极开考面向农村的专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等。 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作为规模大、范围广、层次多、功能全、具有完整组织机构体系、统一标准规范系统、协调的管理体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着重要地位,成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我是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文凭的,我用我的经历和理解来解释一下自学考试: 在目前来说,自学考试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拿个文凭,当然也可以充实自己.它和上大学不同,上大学有专门的地点,规定的时间,自学考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上大学的过程:你要通过自学完成规定的十多门课程,每年有两次报考时间,每次最多可报4门,每门课程60分过关,等你把所有的课程考完(每门课程合格后发一个合格证)后,就可以申请毕业证了(若是本科的话还要论文答辩),拿到毕业证,也就说你上完了大学毕业了.也就是说自学考试实现了在你家里上大学的愿望.它无时间限制,你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考完都行,当然你中途放弃也行.拿着自学教材可以在家学,在单位学,只要有空有兴趣就可以学,当然非常自由了. 我个人认为自考还是比较好的,能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函授的含金量要大的多,而且取得的文凭在国际上都是承认的,我们国家的自考形式也被国际上许多国家认可.如果你是为了提高学历,而且只仅仅为了学历,那就没有必要去自考.报个函授二至三年就解决了,而且平时不怎么下功夫学习.花费并不比自考高很多.如果你是为了充实自已,且提高学历,又不想脱离工作,自考无疑是最理想的了,不过花费时间可能长一些,最快可能得三年以上,因为要考十多门课程,一年只有两次考试机会,每次最多只能报4门,本科的话完了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花费也不斐,每门报名费26-28元,买教材及辅导资料每门得50元左右,再加上考试时的花费,办毕业证费用等加起来也得2000-3000元,省不了多少钱.我就是一个自考生,我从1998年4月开始报考,至2003年12月才先后拿到了大专和本科毕业证.可以说下了很大的苦功.况且那时候报考的科目较少. 也没有过关率的说法,应该说还是比较公正的. 相信你也是个好学之人,加油吧,我想没有不可能的事.咱们中国人做事,只要认真肯下功夫,一定能成的.欢迎你加入自考队伍,也祝愿你取得好成绩.

自考大专考试科目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考核环节。公共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等,专业基础课根据不同专业来安排,例如汉语言文学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和现代汉语等,学前教育考幼儿文学和幼儿园课程等。自考大专没有毕业论文,只有自考本科才有。想报什么专业,首先要确定一下所报的专业是否有开考计划。

基本概述[编辑本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历史沿革[编辑本段]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1年至198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在京、津、沪三市和辽宁省试点并于1983年在全国推广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1、已具相当规模。目前除台湾省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展了高教自学考试,并辐射到港、澳、台地区。2、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学考试工作机构,有了一个自学考试的工作队伍。3、加强了法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 对高教自考的性质、任务、考试机构、开考专业、考试办法、考籍管理、社会助学、毕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考试经费、奖励和处罚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高教自学考试制度成为我国一项有法可依的制度。4、加强了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了社会助学的开展,积极发挥作为教育形式的作用。5、加强了管理,使考籍、考务、考试标准、命题工作逐步规范、完善,考试研究工作已逐步展开。 6、拓宽了功能。除高教自学考试外,又开展了中专自学考试。此外,还开展了外语单科水平考试、专业证书考试、以及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学历予以认定的国家文凭考试的试点,同时也在积极开考面向农村的专业、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等。 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作为规模大、范围广、层次多、功能全、具有完整组织机构体系、统一标准规范系统、协调的管理体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着重要地位,成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性质特点[编辑本段]性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作为国家考试制度,它由国家建立,由政府考试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考试权,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和标准,面向全体自学考生实施严格的国家考试。其考试结果是国家承认的,所取得的毕业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者紧密结合而组成。国家考试是这种教育形式的核心,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则是教育形式的具体体现。通过国家考试,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成果,得到检验和认定,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高教自学考试具有双重任务:培育和选拔人才。任务其主要任务,在国务院发布的《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国家考试,1、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2、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3、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4、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特点及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可归纳为:最大的开放性,广泛的适应性,极大的灵活性,自学方法和社会助学的多样性和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以及以自学、业余为主、工学矛盾小等。如:自学考试面向全国全民乃至整个社会,无入学条件要求,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报考专业、学习方式、地点不受限制;考一门通过一门,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考试时间、考试次数不受限制,考试不及格可考多次、重复考,直到合格为止等等。 高教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等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自学考试每个学科的考试,均属该科结业考试,及格一门即获得该科的单科合格证书,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育实践任务,经思想品德鉴定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同层次的毕业证书。符合相应学位条件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国务院已授权的主考高等院校授予相应学位。 考试机构[编辑本段]中央考试机构(一)全国考委。中央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考委), 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二)全国考办。国家教委设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 该机构同时作为全国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这个机构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国家教委高教自学考试办公室、全国考委办公室(简称全国考办)。 (三)专业委员会和考试研究委员会。全国考委下设13个专业委员会和1个考试研究委员会。其工作由全国考办主管。 地方考试机构 (一)省考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简称省考委)。 (二)省考办。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省考委的工作管理机构(简称省考办),同时作为省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三)地市考委。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所辖地区(以下简称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简称地市考委)。 (四)主考学校。主考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任务是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以及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主考学校设高教自学考试办事机构。主考学校的工作由省考办主管。 全国考委、省考委、地市考委、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在《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学历待遇[编辑本段]学历层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专科(基础科)、本科学历层次(其中包括专科段接本科段和独立本科段)。另有中专层次专业设置由省考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提出申请,报全国考委审批。专业文凭每个专业由全国考委颁布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并组织编写或指定自学考试教材。 目前文凭有:专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证书、专业证书、单科合格证书,还有中专毕业证书。 使用待遇 《条例》中对毕业生的使用及待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获得者,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择优录用或聘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生证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关于中专毕业人员的使用待遇应按《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暂行规定》执行。 招考释义[编辑本段]自考与其它考试的差别自考没有考前学历的要求,是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参加国家安排的统一考试,获得专科本科学历,自考学历国家承认,全国通用,许多的欧美国家也承认中国的自考学历。目前,各种各样的获取学历途径令人眼花缭乱:成考、自考、学历文凭考、电大、远程教育…… 到底何种考试才最适合自己呢,这是每个求学者都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只有彻底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才能使自己在各种考试间游刃有余。成考与自考学历文凭考试的区别 a、 办学主体不同: 各大学都有相应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所以成教的办学主体一般为国家,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会力量办学的。自考的办学主体一般为个人或民间机构,也有一些是由各大学办的,但一般都是打着大学的旗号而已。学历文凭考试的办学主体是个人或民间机构。 b、 招生对象不同: 我国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中可看出是名副其实的成人教育。不过目前也有些松动,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到成教的大军中来。自考的情况与成考类似。学历文凭考试则不同,他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招生对象为刚从中等学校毕业出来的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c、 文凭不同: 成考的文凭是各大学的成教学院发的,你考上了哪个大学的成教,毕业时就会盖有哪个大学的章;自考的文凭上盖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学历文凭考试严格的来说是自考的一种,与自考不大一样的是其毕业证由授课学校自己发,而不是由主考院校和自考委联合盖章。另外,自考与成考均有本科,达到条件者国家也可授予学士学位,而学历文凭考试目前只有大专。 d、 考试方式、难度不同: 成考入学叫严进宽出,学生只有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才能入学就读。就像高考一样,也要填志愿。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来说毕业都不会太困难(这与普通高考很相似);自考和学历文凭考试入学叫宽进严出,学员入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直接就可入学,但如果你想得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就得一门一门的通过国家的考试。所不同的是,自考是全都是由国家出题考试,难度最大,学历文凭考试由国家考三分之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考三分之一,学校自己考三分之一。所以来说,这三种考试,自考最难,成考其次,学历文凭考试最容易。 e、 学习方式不同: 这三种考试中,成考的学习方式最多:有脱产全日制学习的,有夜大学,有函授,甚至早期的电大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对学员来说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你有充足的精力与财力,你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如果你一边在工作一边还想给自己充电,可以选择夜大学;如果你想上外地的著名大学,也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函授。自考呢,相对来说学习方式就要少点,你只能在脱产学习与业余自学之间选择(当然,较大的城市里也会有自考的业余辅导班)。学历文凭考试的学习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脱产学习。 f、 含金量不同: 常常有人问这三种考试之间的含金量如何。其实只要你能毕业出来,其毕业证都是国家承认的。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比个高低的话,应该说,最难考的含金量最高。

自考社会学概论论述题

这篇《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考点:社会学的特征》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学的特征 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 ) A.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4月自考马上来了,相信管理类的同学对于《社会学概论》十分熟悉,《社会学概论》是公共管理类等近20个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之一,那么社会学概论究竟考什么内容呢?快跟着小编看下去!一、社会学概论考试内容《社会学概论》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所以,这一门课程是具有通识性,基础性特点的课程,不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具体抽象的社会学具体理论的内核原理和深层次的逻辑结构,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不用害怕考试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题目,因为这一类具有深刻探究意义的题目完全不考。再者,我们再来看一看有关这门课程的重难点,重点要求我们用社会学视角,运用一些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难点在于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学术术语),基本理论(学术流派)及其观点的理解,记忆等等。二、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型第一模块是客观题:(1)单选,30题,每题1分,共30分。(2)多选,5题,每题2分,共10分。只需要大家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理论记忆好,咱们对于社会学概论的选择题就能掌握80%的正确率了!第二模块是主观题:(1)简答,5题,每题6分,共30分。(2)论述,3题,每题10分,共30分。对于简答题这种题型来说,依然是不会考察哪些晦涩难懂的学科术语,重点在于考察某一基本概念的地位、形式、特征、重要性、意义、构成要件和原因等。论述题就需要我们记忆较多的重要知识点了,往往每题都需要我们写起码5个小点,分点展开论述,爱考察的形式有:某一概念的具体构成、具体内涵、原则、挑战或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等,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同时针对主观题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尽量把简答题写满。

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 C.文化圈 D.边际文化 E.多元文化 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广泛性 D.应用性 E.多样性 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 ( ) 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 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 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6、文化交流包括 ( ) 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 E.文化融合 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 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 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文化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结构 2、制度化控制 3、社会现代化 4、社会问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 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 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

自考本科审计学课件概述

《审计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线索展开,涵盖了审计学原理(第一章至第七章)和审计实务(第八章至第十五章)的基本内容。

强调对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解释和论证,对审计重要性水平、风险及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分析性复核、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以及各交易循环及其运作过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性解释。

针对我国现有审计学教材的“短板”进行了扩展,加大了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试、账项调整、分析性程序等实际操作的内容,增加了本书的实践应用价值,使初次接触审计学课程的本科生也能够理解其实际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自考审计学主要学习审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审计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审计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和语言文字能力。

审计学培养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审计技术、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具备注册会计师(CP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实务、会计鉴定、资产评估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审计学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社会学科。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内容简介:本书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基本理论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以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及最新审计准则为依据,以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为核心,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服务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述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依据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王 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绪论“文化”名称的来源。(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l)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的类型性、文化事象的变异性)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性质: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l)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及其相互关系:(l)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有:

1、中国传统生产经济文化,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农耕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和不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中国生产经济和文化的基础,是农业自然经济。此外,还有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3、国家:“舍”是地神,“稷”是粮神,后来“社稷”被用来代表国家。

4、农业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自给自足的经济。

5、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特点是:在有利的时间、地点和人民的勤劳中重视农业的经验;农民以工补农、经商致富的心理;精打细算、心满意足的耕作传统。

6、农灌文化:农灌是中国民族生产文化的主要内容。

7、农耕灌溉文化的主体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文化,其主要标志是种植水稻和修垄渠,使用水车。北方农业是一种小麦谷子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种植小麦、谷子、高粱、玉米、谷子、谷子、豆类,主要是耕作和灌溉井渠。南北农耕文化也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

8、农历的文化价值:西汉中期,历法定型,同时确定24节气,成为统一的历法定制。24节气是一种基于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的计时方法。当重要的节气来临时,皇帝会亲自持有农耕示范意识,开始全国性的农业生产。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9、二十四节气:春初、雨、虫醒、春分、清明、谷雨、历夏、小满、芒中、夏至、小暑、大暑、立秋、楚蜀、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微寒、严寒。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不是统考。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自学考试统考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一》、《英语二》、《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包含《中国文化概论》。“统考”是指教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以下简称“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实施的全国统一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 索引序列
  • 会计概述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概述
  • 自考社会学概论论述题
  • 自考本科审计学课件概述
  •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