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问卷调查

自考本科问卷调查

发布时间:

专升本调查问卷

首先,起因是前几天有部分专科院校在班级群里面做了一项调研,据说是省厅发布的,但是具体真伪无从得知,官方公众号和网站也并没有发布这样的一个公告。截止目前,调查问卷也已经关闭。

那么,文件中大体内容就是针对目前河南专升本现存的几个问题,如考试时间、考试内容等等。然后有不少同学就在想2022年专升本考试是不是真的要提前了?

其实,无独有偶,2021年2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了一则【2021年专升本考生调查文件】让考生投票决定202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时间,但是因为疫情缘故,考试时间也难以确定,最终202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时间与高考同期进行。

所以,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学姐在建议大家做好考试提前的备考准备,毕竟,大家都是站在统一起跑线上的,早一天备考就早一分胜算!最终结果,只需要静静等官方通知就可以了!

可能是了解大学生毕业后都想在哪个行业、哪些地方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比较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选择大学及专业的时候,大部分人首先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为了能了解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的看法,做了一份关于大堂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21年4月14日—2021年4月20日

调查方式:线上问卷调查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同学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关于毕业后就业的地点、企业、工资等问题,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想要留在大中城市,也有不少人想着去专升本或者进大中型的企业,另外,他们对工资大都期望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

调查内容

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包括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个维度。

(一)高校毕业生调查。主要调查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成长度,采用全样本通讯调查方式,了解毕业生对毕业院校总体情况、培养效果以及自身就业状况、职业发展与成长等方面的评价情况。

(二)用人单位调查。主要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面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和毕业生业务主管开展,采用抽样通讯调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发挥作用等方面的评价情况。

专升本问卷调查

看你的专升本的形式。若是在大三时参加了本科院校的专升本(直升)考试,在本科院校就读并完成学业的,那么你的毕业证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是第一学历,同时这种情况下的专科毕业证将不再颁发。如果你是通过自考,函授,成人,电大,网络等教育形式获得的本科学历,属成人本科学历,是第二学历,你的专科毕业证将还在。

首先,起因是前几天有部分专科院校在班级群里面做了一项调研,据说是省厅发布的,但是具体真伪无从得知,官方公众号和网站也并没有发布这样的一个公告。截止目前,调查问卷也已经关闭。

那么,文件中大体内容就是针对目前河南专升本现存的几个问题,如考试时间、考试内容等等。然后有不少同学就在想2022年专升本考试是不是真的要提前了?

其实,无独有偶,2021年2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了一则【2021年专升本考生调查文件】让考生投票决定202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时间,但是因为疫情缘故,考试时间也难以确定,最终2021年河南专升本考试时间与高考同期进行。

所以,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学姐在建议大家做好考试提前的备考准备,毕竟,大家都是站在统一起跑线上的,早一天备考就早一分胜算!最终结果,只需要静静等官方通知就可以了!

您是写报刊问卷吧!写明此次问卷专升本的目的,明确调查对象,是针对准备专人本的人群,还是已升本,强调如实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声明卷涉及的隐私如何保护,内容应该就是这些,自己学着写,希望链接对您有帮助!

可能是了解大学生毕业后都想在哪个行业、哪些地方就业

自考本科问卷调查

多交流 啊多聊天啊

适当的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社团

小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目录的位置在正文的前面。一般情况下,顺序是这样的。标题(总标题和副标题)、摘要、关键词(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还要有英文版)、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一般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自学考试调查问卷

一、普查表的种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共分为:《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死亡人口调查表》和《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四种表。二、标准时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2000年11月1日0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00年11月1日0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2.2000年11月1日0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常住地登记。三、普查对象(一)《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的普查对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第六条规定,“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第七条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进行登记。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内集体宿舍及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普查登记。下列人口应当在本乡、镇、街道普查登记:(一)居住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四)普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五)原住本乡、镇、街道,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暂住人口调查表》的登记对象是在本调查小区居住不满半年,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也不满半年的人(不包括因出差、探亲访友、旅游等原因临时在本户居住的人)。这部分人在现住地填写《暂住人口调查表》,在原居住地填写《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四、普查表的填写方法1.普查表的填写顺序。第一步,填写本户地址。第二步,填写按人填报的项目。第三步,填写按户填报的项目。第四步,本户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有死亡人口,还要登记《死亡人口调查表》。第五步,本户有暂住人口,还要登记《暂住人口调查表》。2.《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表可填写五人,超过五人的户可酌情增加普查表。增加的普查表只填写本户地址、户编号和按人填报的项目,以及本户共几张,本张是第几张,不再填写按户填报的其他项目。3.《死亡人口调查表》和《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均以调查小区为单位填写,每张死亡人口调查表可填写9人,《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可填写13人。超过调查表限定人数的调查小区,可酌情增加调查表。4.普查表的项目有两种填写方法: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圈填,并且每个问题只能圈填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5.普查表用铅笔圈填。当圈填中出现错误,用橡皮擦拭干净后重新圈填。6.普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普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普查员分别签字。普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五、《普查表短表》的指标解释按人填报的项目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一)姓名(R1)—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没有正式姓名的可填小名或某某氏,但不能填笔名、代号等。婴儿未起名的,可填“未取名”。(二)与户主关系(R2)—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普查员根据申报人的回答据情圈填。申报人不是户主的,注意不要将该人与申报人的关系,当作与户主的关系。该项目设有十个标准答案:0.户主。按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户主。1.配偶。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2.子女。指户主的子女。3.父母。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指户主配偶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5.祖父母。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6.媳婿。指户主子女的配偶。7.孙子女。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8.兄弟姐妹。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9.其他。指本户除以上九种人以外的成员。家庭户的户主登记为第一人,圈填“0”;如果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应登记为第二人,圈填“1”;然后再登记该户的其他成员。在登记集体户时,第一人登记为户主,圈填“0”,本户其他成员与户主关系一律登记为其他,圈填“9”。(三)性别(R3)—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圈填“1”,女性圈填“2”。(四)年龄(R4)—指被登记人的出生年、月和周岁。周岁,指从出生年月日算起,到标准时间为止,满几周岁就填几周岁。不满一周岁的填“0”岁。出生年月按公历填写,只知道农历的,要换算成公历。按照一般的规律,农历的月份与公历的月份相差一个月左右,换算时农历的月份加1即可作为公历的月份,但要注意农历的12月应当是公历下一年的1月。出生年月和周岁年龄,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五)民族(R5)—指被登记人的民族成份。填写民族时,不要写简称,要填写全称。如哈萨克族,不要简填为哈族。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其民族和我国的某一民族相同的,就填某一民族;没有相同民族的,按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填写,简填“入籍”。(六)户口登记状况(R6)—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登记状况和户口登记地。此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户口登记状况。该部分设有五个标准答案,即人口普查对象的五种人。普查员根据被登记人的实际情况,据情圈填。第二部分,户口登记地。在第一部分中圈填了标准答案“2”、“3”的人,还要登记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设有八个标准答案:1.本县(市)其他乡。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其他乡的人。2.本县(市)其他镇。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其他镇的人。3.本县(市)其他街道。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的其他街道的人。4.本市区其他乡。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乡的人。5.本市区其他镇。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镇的人。6.本市区其他街道。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有市辖区内其他街道的人。7.本省其他县(市)、市区。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省内本县、本县级市、本地级市的所有市辖区以外的人。8.省外。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省以外的人,同时填写常住户口所在省的省名。标准答案1、2、3的本“县(市)”指县、县级市、旗所辖地域;标准答案4、5、6的“本市区”指本地级市(含直辖市)所有市辖区所管辖的地域,不包括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所辖县、县级市、旗的地域。普查员根据被登记人户口登记地的实际情况,据情圈填。(七)户口性质(R7)—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性质。在第六项“户口登记状况”第一部分中圈填了“4”、“5”标准答案的人,不填写本项目。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按其户口簿上常住户口的农业、非农业性质据实圈填。农业户口的人,圈填“1”,非农业户口的人,圈填“2”。农民进城已办理了小城镇户口的,也圈填“2”。6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八)是否识字(R8)—指被登记人是否达到国务院规定的脱盲标准(城市居民和乡、镇企业职工识字2000个,乡村居民识字1500个)。普查登记时可询问是否具有一般的读书、写字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或书写简短句子的能力,比如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便条的人可认为具有识字能力。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凡具有一般读写能力的人,圈填“1”;没有达到脱盲标准的人,圈填“2”。小学在校学生都圈填“1”。(九)受教育程度(R9)—指按照国家教育体制的规定,被登记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通过自学或成人学历教育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可分别归入相应的受教育程度。在R8圈填了“2”的人,只能圈填本项目标准答案“1、2或3”。本项目设有九个标准答案:1.未上过学。指从未接受过国家或其他办学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人。2.扫盲班。指参加过各种扫盲班或成人识字班学习,且以后再没有接受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人。3.小学。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小学,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4.初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初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相当于初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5.高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6.中专。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中等专业学校,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7.大学专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专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专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的人,都圈填此标准答案。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专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通过自学,经国家统一举办的自学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8.大学本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本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本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通过自学和进修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9.研究生。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肄业生和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凡是没有按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培训或只学单科的人,不能圈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一律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按户填报的项目按户填报的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八项(即H1至H8)为第一部分,要求所有的户(家庭户和集体户)都填报,第九、十项(即H9、H10)为第二部分,由家庭户填报。每户都填报的项目(一)户编号(H1)—填写各户在《户主姓名底册》上的“户编号”。如果在登记时,发现某户为空户,该户“户编号”作废,本调查小区的其他住户不得再使用这个“户编号”。如果在登记时,发现某户中实际居住着两户,其中一户使用原来的“户编号”,另一户的“户编号”为原来的“户编号”加上500。如果居住三户,第二户与第三户合为一户处理。依次类推。全户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户,户编号填写“997”。此种情况的户除填写“H1.户编号”外,只填写“H6.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项目均不再登记。全户外出户的户编号填写“998”。全户外出的户,除填写“H1. 户编号”外,只填写“H5.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项目均不再登记。全户死亡户的户编号填写“999”。全户死亡的户,除填写“H1. 户编号”外,只填写“H8.本户1999.11.1—2000.10.31死亡人数”,其他户记录和人记录项目均不再登记。(二)户别(H2)—按家庭户、集体户的类型圈填。(三)本户普查登记人数(H3)—指根据本《填写说明》第三部分“普查对象”的规定,应在本户普查登记的人数(即填写了人记录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四)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H4)—指普查对象第一种人中,普查标准时间人未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本乡、镇、街道不满半年的人,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注意,这部分人不包括常住本户,因出差、上夜班、探亲访友、旅游等临时外出,普查标准时间未在本户居住的人。(五)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H5)—指本户户籍人口中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六)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H6)—指普查标准时间,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人,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注意,这部分人不包括在外乡、镇、街道常住,普查标准时间因出差、上夜班、探亲访友、旅游等暂时居住本户的人。(七)本户1999.11.1—2000.10.31出生人数(H7)—填写本户《普查表》和《死亡人口调查表》登记的人口中,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八)本户1999.11.1—2000.10.31死亡人数(H8)—是指本户的常住人口中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的死亡人数。分别填写男、女的合计数。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出生时有某种生命现象(如在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或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不久即死亡的婴儿,既要填写出生数,也要填写死亡数。家庭户填报的项目(九)本户住房间数(H9)—指除厨房、厕所以外的所有自然间数(包括扩建的房间)。填写本项目时应注意:1.合住同一所住房的,在填写住房间数时,填写其独立使用的房间数。2.兼作生产经营用房的房间也应计算在住房间数内,只作为生产经营用房的房间不计算在住房间数内。(十)本户住房建筑面积(H10)—本户住房的建筑面积按住房的外墙计算。只知道使用面积的,则可用下面的公式换算: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包括扩建的使用面积)÷0.7填写此项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居无定所的户(如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中那些睡在桥下、公园、车站或睡在运载货物、商品车辆上的人等),其住房面积填“0”平方米。2.在旅馆或租借的房屋常住的户,一律按现住所的实际情况填写其住房面积。3.居住在工作场所的户,住房面积应该填写其居住房间的建筑面积。4.合住在同一所住房里的住户,其建筑面积为各户所独立使用的房间面积加上公共使用面积(包括厨房、厕所、门厅、阳台等)的一部分:两户合住的,各按二分之一计算;三户合用的各按三分之一计算;四户及以上合用的依此类推。六、《普查表长表》指标解释按人填报的项目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一)姓名(R1)—与普查表短表R1相同。(二)与户主关系(R2)—与普查表短表R2相同。(三)性别(R3)—与普查表短表R3相同。(四)年龄(R4)—与普查表短表R4相同。(五)民族(R5)—与普查表短表R5相同。(六)户口登记状况(R6)—与普查表短表R6相同。(七)户口性质(R7)—与普查表短表R7相同。(八)出生地(R8)—指被登记人出生时其母亲的常住地。设有三个标准答案。1.本县、市、区。指出生在本县、县级市和区。2.本省外县、市、区。指出生在本省的其他县、县级市和区。3.省外。指出生在本省以外其他地区,并填写出生地所在省的名称。港、澳、台或国外出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香港”、“澳门”、“台湾”或“国外”。(九)何时来本乡镇街道居住(R9)—指被登记人最近一次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时间。本项目设有八个标准答案:1.出生后一直住本乡镇街道。指从出生到普查标准时间从未离开过本乡、镇、街道的人,也包括出生以来虽然离开过本乡、镇、街道,但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圈填了此标准答案的人,跳填R14。2.1995.10.31以前。指在1995年10月31日以前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圈填了此标准答案的人,跳填R14。3.1995.11.1—12.31.指1995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4.1996年。指1996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5.1997年.指1997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6.1998年.指1998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7.1999年.指1999年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8.2000年.指2000年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且其后外出从未超过连续六个月以上的人。(十)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居住(R10)—1995年11月以后迁入的人填报,即在R9圈填标准答案“3—8”的人填报此项。迁出地指来本乡、镇、街道的前一个常住地。迁出地为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的,圈填“1”;迁出地为本县、市、区以外的,圈填“2”,并填写迁出地的准确地址,即省、地(市)及县(市、区)的名称。如果是从港、澳、台或国外迁来的,则在“ 省”处填写“香港”、“澳门”、“台湾”或“国外”。(十一)迁出地类型(R11)—指迁出地的城乡类型。设有四个标准答案,迁出地属于乡的,圈填“1”;迁出地属于镇的居委会的,圈填“2”;迁出地属于镇的村委会的,圈填“3”;迁出地属于街道的,圈填“4”。迁出地类型按迁出时的类型圈填,不要圈填成现在的类型。例如:迁出时的类型是“乡”,而现在已改成“镇”,应圈填“1”,不要圈填“2”或“3”。(十二)迁移原因(R12)—指引发迁移行为的最主要原因。设有九个标准答案:1.务工经商。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因从事各种劳务活动或商业贸易活动,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2.工作调动。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因工作调动而迁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复员转业军人由部队迁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也圈填此项。3.分配录用。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的各类学校毕业生,经分配工作或工作招聘,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4.学习培训。指六周岁及六周岁以上因考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参加本地各单位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5.拆迁搬家。指因房屋拆迁、搬家而迁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6.婚姻迁入。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因结婚而迁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7.随迁家属。指随同家人工作调动而迁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8.投亲靠友。指因投靠亲属、朋友,迁来本乡、镇、街道居住的人。9.其他。指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原因。凡具有两种以上迁移原因的,按其主要的原因圈填一个标准答案,不得圈填两个或多个标准答案。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十三)五年前常住地(R13)—填写被登记人在普查标准时间的五年前,即1995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地。设有两个标准答案。五年前居住在本省的人,圈填“1”;五年前居住省外的人,圈填“2”,并填写所在省的名称。五年前居住在我国大陆以外地方的,据情填写“香港”、“澳门”、“台湾”或“国外”。6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十四)是否识字(R14)—与普查表短表R8相同。(十五)受教育程度(R15)—此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与普查表短表R9相同。第二部分“是否成人学历教育”是指被登记人在第一部分填报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普通教育以外的成人学历教育。在R15第一部分圈填了标准答案“5—8”的人填报,即受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教育的人填报。(十六)学业完成情况(R16)—具有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填报,即在R15第一部分圈填了标准答案“3—9”的人填报此项目。设有四个标准答案:1.在校。正在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并有学籍的人。2.毕业。已修完全部课程,并经过考试鉴定合格者。3.肄业。修完全部课程,但考试不及格或因种种原因未取得毕业资格的人。4.辍学。指未能修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中途退学的人。5.其他。指私塾、自学等其他方式获得某种文化程度的人。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的项目(十七)是否有工作(R17)—指被登记人在10月25—31日,即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是否从事过不少于一小时有收入的社会劳动。有收入,是指在该周内曾经得到或能够得到工资、利润或家庭收益等,包括现金和实物收入。设有三个标准答案:1.是。指在该周内从事包括固定性、临时性或兼职工作,并且工作至少一小时的人。2.在职休假、培训、季节性歇业未工作。指在该周内,由于生病受伤而短期休息、休假和休养的人;脱产学习(不论多长时间)的人;由于天气恶劣、机械或电子故障、原料或燃料短缺等原因暂时歇业的人;从事季节性工作,正值歇业,且没有从事任何其他工作的人。圈填此标准答案的人,跳填R19。3.其他原因未工作。圈填此标准答案的人,跳填R21。(十八)工作时间(R18)—指被登记人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即10月25—31日从事有收入社会劳动的日历天数。每天不论工作几小时,只要多于一小时,就计作一天,最多为七天。填写本项目时应注意:1.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一种以上工作的人,其工作时间为所有工作日的合计,最多为七天。2.在研究单位或其他单位从事不坐班工作的人,其工作时间按实际工作天数填写。3.农村人口中既做家务劳动又从事农业或其他有收入的劳动的人,工作时间按标准时间前一周内有收入的实际劳动天数填写,家务劳动时间除外。(十九)行业(R19)—指在(R17)中圈填了“1”、“2”两个标准答案的人,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种类。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该项目要填写所在工作单位的详细名称。企事业单位还要填写产品或业务范围。填写行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详细填写工作单位的全称,单位名称一定要具体到车间、班组,不能笼统地只填写总厂名称,也不能填写简称。单位名称与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种类不符的,要注明业务范围。对保密单位可做特殊处理,在填写工作单位名称时,应填写公开使用的名称。2.个体劳动者,有招牌的可以按招牌名称填写,如“××茶馆”。没有招牌的填写其所从事的具体工作。3.没有固定性工作的个体经营者,进城务工经商和农闲时进行其他经济活动的人和由于企业停工停产而自谋出路,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的职工,填写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主要从事的工作。4.农民不能笼统地填写“农业”,要根据其具体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或农户的具体经营业务填写。5.如果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同时从事两种以上行业的,按所从事时间最长的行业填写。(二十)职业(R20)—指社会劳动的工作种类。要求填写做什么具体工作。填写职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填写职业要具体、详细。如工人不能笼统地填写“工人”、“杂工”等,而应具体填写其实际工作种类,如“铸轧工”、“采煤工”等;机关工作人员不能笼统填写“干部”,应详细填写其工作性质和种类,如:“打字员”、“计划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笼统地填写“研究员”、“工程师”等,而应把他们研究或从事的专业和学科也填上,如“原子能研究员”等。2.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行政领导人员,应按行政领导职务填写其职业;同时担任党和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应按主要职务填写职业。3.工种尚未确定,暂时又无具体工作的,可填写“工种未定”。4.如果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同时从事一种以上工作的,按所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种类填写;不能确定时间长短的,按经济收入较多的工作填写。填完此项的人,跳填R23。(二十一)未工作者状况(R21)—本项目由R17圈填了标准答案“3”的人填报。本项目共设七个标准答案:1.在校学生。正在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并有学籍的人。2.料理家务。指主要从事家务劳动,且没有劳动收入的人。农村中既料理家务又务农或从事家庭副业的人,应为有工作,不能圈填此标准答案。3.离退休。指已办理退休、离休、退职手续,依靠领取退休金生活的人。退休、离休、退职后又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的人,应为有工作,不能圈填此标准答案。4.丧失工作能力。指因心理、生理残疾和疾病等原因丧失工作能力,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不包括领取退休金的人。5.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从未工作过,正在以某种方式,如进行了失业登记、登广告、到招聘单位应聘等,积极寻找工作,且如有工作机会能马上应聘的人。6.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过去曾从事过有收入的工作,普查时没有工作,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且如有工作机会能马上应聘的人。圈填了这一标准

自学考试问卷调查

一、 调查研究的特点有4个 (P3) 1.在社会中系统地收集资料;2.利用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3.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为主;4.在实践中检验形成的理论。 二、传统的社会研究的4个特点 (P4) 1.轻视经验 2.注重思辩 3.引经据典 4.不注重实践检验 三、我国社会调查的研究的5个特点?(P35) 优点: 1.许多调查研究是针对改革时期出现的新问题,调查课题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实际工作部门与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共同承担调查课题。 3.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调查方法,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缺点: 4.社会调查起步较迟,方法和技术上在科学性和精确性上与国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5.在对社会现象的规律性的认识上还不够,许多调查还停留在经验阶段。 四、普查的4个特点(P44) 优点:1.所获得的资料具有准确性、精确性、广度性;2.普查的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缺点:1.普查的调查项目较少,资料缺乏深度;2.普查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很多;(三费) 五、典型调查的4个特点(P47) 1.调查对象是有意识地主观选取的。2.调查少量典型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3.调查内容比较深入、全面,方式灵活。4.(缺点)调查对象是否有代表性很难判断。 六、重点调查4个特点是(P47) 1.调查目的是掌握、了解调查的数量状况;2.调查对象必须在总体中占较大比重;3.调查比较省时、省力,可反映总体情况;4.适用范围小,调查缺乏深度。 七、横剖研究的6个特点(P57) 1.优点:调查范围大;收集资料迅速;可进行资料对比分析。 2.缺点:时间短,内容少;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作深入分析; 八、纵贯研究的5个优缺点(P60) 1.优点:能够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能够对社会现象作动态分析,并通过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能够掌握现象之间或现象变化的时间顺序,因而能够确定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 2.缺点:比较费时、费力、需要较多的经费;历史较长,概括性程度不高。 九、统计调查的5个优缺点(P61) 1.优点: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换为数据形式;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2.缺点(局限):很难获得深入、详细的信息;无法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或行为过程;所得资料的准确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十、实地调查研究的4个特点(P66) 1.调查少数个案;2.对每个案作长期、细致的调查;3.依靠观察记录、访问记录,了解社会事实;4.依靠主观的、洞察性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十一、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比较:(即各自的优缺点P70) 可以灵活变通,即统计调查研究的优点即是实地研究的缺点,统计调查的缺点即是实地研究的优点。 1.统计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1)对社会现象作出精确描述;(2)能够得出概括性结论;(3)解释社会现象规律; 缺点:(1)对社会事物缺乏深入了解;(2)难以把握事物的层次;(3)难以把握社会行为; 2.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它能收集比较详细的资料;(2)能够了解社会的行为;(3)能洞察人们的行为; 缺点:(1)难以得出较普遍性的结论;(2)结论易受人为的影响;(3)难对结论进行检验; 十二、归纳推理的3个优缺点(P75) 1.优点:得出结论具有可靠性; 2.缺点:它得出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很难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概括的理论。 十三、社会研究过程的3个特点(P81)——自然科学与社会研究的区别 1.现代自然科学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而社会调查研究更多地是从归纳和观察入手。 2.自然现象的同质性较高,而社会现象包含人的主观因素,它的异质性较高。 3.自然科学的理论是对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而社会现象大多数是非重复的、独特的。 十四、实地研究3个特点(P95) 1.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 2.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 3.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十五、研究假设4个特点(P108) 1.研究假设必须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性的理论解释; 2.研究假设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 3.研究假设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 4.研究假设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项联系。 十六、社会测量的2个特点(P140) 1.与自然科学相比较,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均较低。 2.社会测量不仅是数量化的,也可以是类别化的。 十七、再测信度2个优缺点(P154) 1.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 2.缺点: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十八、抽样调查5个优点(P164) 1.调查费用较低;2.速度快;3.应用范围广;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抽样调查因调查对象的数目远较普查少,因此可以设置较多和较复杂的调查项目,并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作详细的分析。5.准确性高。 十九、等距抽样5个优缺点(P176) 1.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少;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为均匀,抽样误差小于或至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最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 2.缺点:等距抽样是以总体的随机排列为前提,如果总体的排列出现有规律分布时,会使等距抽样产生极大误差。当总体内个体类别之间的数目悬殊过大时,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差。 二十、分层随机抽样4个优点(P177) 1.能够克服简单和等距随机抽样的缺点,从不同层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样本结构更接近于总体,改善样本的代表性。 2.提高总体参数估计的精确度。 3.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况,而且还要某些类别的情况。 4.便于行政管理。 二十一、整群抽样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P180) 1.优点:通过变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可以节省人、财、物;获得抽样框比较容易。 2.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样本数相同时,抽样误差较大。 二十二、偶遇抽样优缺点(P185) 1.优点:方便省力;2.缺点: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十三、开放式问题优点和缺点(P196) 1.优点:被调查者可以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表达意见,不受限制; 2.缺点:要求回答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只能进行定性分析,难于进行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二十四、封闭式问题优缺点(P196) 1.优点:填写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没有过高的要求,适合于进行定量分析; 2.缺点:失去了开方式问题的丰富生动的回答。 二十五、问卷法的4个优点和缺点(P215) 1.优点: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人力。问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问卷法所得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是的优点;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的误差。 2.缺点: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要求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问卷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二十六、量表优缺点(P232) 1.优点:比较精确地测量社会现象; 2.缺点:设计比较复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二十七、民意测验的3个优点和2个缺点(P255) 1.优点:迅速收集资料;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省时、省力、省钱,且简便易行、应用领域广泛。 2.缺点:很难作出深入的分析和理论解释。获得的信息较为表面化、简单化,缺乏深度。 二十八、结构式访问的优缺点(P258) 1.的优点:是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2.缺点:表面化、缺乏感性认识。 二十九、结构式访问的4个一般特点(P258) 1.一般特点:需要大量的样本;统一的问卷和表格;表格和问卷一旦制成,在整个过程中无法更改。缺乏感性认识,即不能象参与观察提供对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的深切感受。 2.与自填式问卷相比,3个特点表现在:的优点是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回收率高于自填式问卷;能够对资料的效度与信度进行评估。 三十、无结构式访问的3个优点和4个缺点(P262) 1.优点:是弹性大,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访问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客观情况,获得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研究。 2.缺点:对访问员的要求较高;资料难以定量分析;费时较长,调查规模受到限制。无结构式访问是深而不广,信度不高而效度较高。 三十一、座谈会的5个优点和3个缺点(P264) 1.优点:特点是两个互动,即访问过程是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互动的过程,也被访问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获得信息广泛;获得资料完整准确;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获得意外收获,较快获得社会状况的情况。 3.缺点:容易受到团体压力的影响;不适合于敏感性问题讨论;较难深入细致交谈。 三十二、当场记录的2个优点和缺点(P272) 1.优点:可以从容书写;资料较完整客观; 2.缺点:引起访问者的反感;影响访问的速度;削弱访问人员的注意力,改变被访问者的情绪。 三十三、事后记录2优点和2缺点(P276) 1.优点:可以不破坏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互动;提高无记名的相信程度。 2.缺点:容易受到访问者的个人偏好所影响,重要内容困难消失。靠记忆进行记录,容易失去许多情报。 三十四、访问法的优点和缺点(P276) 1.优点:访问法的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互动交往过程,访问的这种特征是其他调查方法所不具备的,使访问法不仅能收集到其他调查方法所能收集的资料,而且还能获得其他调查方法所不能获得的资料。访问可以获得的资料更丰富,实行起来更灵活,弹性更大,应用范围更广泛,且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可以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评估。 2.缺点:访问法依赖于访问员的素质和能力。难以排除访问双方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访问的误差;访问调查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限制其规模。 三十五、观察法的4个特点(科学观察的特点P280) 1.目的性,观察者必须根据研究目的或假设去收集资料。 2.计划性,科学的观察必须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3.灵活性,科学的观察除了利用感觉器官,还可以利用各种科学的工具进行记录。 4.客观性,观察的结果必须是客观的,能被检验的。 三十六、无结构式观察2个优点和3个缺点(P283) 1.优点:比较灵活;调查者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在事先拟定的初步提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调查者的主观性、创造性; 2.缺点:得到资料不系统、不规范;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可信度较差。 三十七、结构式观察优缺点(P289) 1.优点:具有系统化、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点; 2.缺点:观察范围缴较小;缺乏广度和深度。 三十八、观察法的4个优点和4个缺点(P294-295) 1.优点:优点:在于可以实地观察现象或行为的发生。主要优点是直观性和真实性。能够得到观察对象不能直接报导或不便报导的资料;观察法简便易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灵活性较大,获得的资料比较可靠。 2.缺点:观察者对于所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可遇不可求;并非全部的现象都可以观察;观察者在参与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生活。观察结果不易被量化,不容易被重复验证。 三十九、统计表的2个特点(P316) 1.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系统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四十、统计分析3个的特点(P322-P323) 1.统计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其原因是:统计分析是根据数据资料进行的,社会调查中的数据反映事物属性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依据一定公式计算,公式的选择依赖于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经验。 2.统计分析方法必须和其他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原因是:数量关系只是客观事物存在的诸种关系的一种,不能代替其他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发现社会现象中不易察觉的规律,但解释需要借助于有关科学的理论。 3.统计分析有一套专门的方法和技术。 四十一、理论分析的3个主要特点(P381) 1.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对经验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2.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3.目的是得出一般性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四十二、比较法的2个优点和2个缺点(P392-393) 1.优点:可以区分出不同事物,概括事物的共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建立抽象的理论概念和一般类型;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分析方法。 2.缺点:无法全面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无法对事物产生的原因,即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一、报名条件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条件按照《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和<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沪自考委办〔2022〕1 号)的规定执行。二、报名时间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上午9:00至3月5日(星期日)中午12:00(报名期间,晚上22:00至次日上午9:00为系统维护时间,报名系统关闭)。三、报名方式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点击首页“考试报名”栏目进入“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进行网上报名。四、报名流程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通过网上报名信息认证对考生进行身份确认,具体报名流程如下:(一)未参加过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以下简称“新考生”)1.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注册账号。2.选择准备报考的主考高校和专业。3.仔细阅读并同意《考生诚信承诺书》。4.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符合要求的近半年内的本人照片。5.若报名信息认证未能通过,考生根据系统提示的不通过原因重新操作。若报名信息认证通过,系统向考生绑定的手机发送动态确认码,考生输入动态确认码后进入下一步。6.考生可按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在远郊考区参加考试。7.报考课程。8.网上付费。(二)已参加过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以下简称“老考生”)1.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号或准考证号登录。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邮件或者手机短信找回密码。2.仔细阅读并同意《考生诚信承诺书》。3.补充填写报名信息。4.系统向考生绑定的手机发送动态确认码,考生输入动态确认码后进入下一步。5.考生可按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在远郊考区参加考试。6.报考课程。7.网上付费。五、报考课程考试课程安排详见《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3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考试日程安排表>的通知》(沪教考院自考〔2022〕26 号)。六、报考付费报考课程和付费全部在网上进行。新考生和老考生在报考课程前须先填报或补充完善个人报名信息,报名信息认证通过后方能报考课程。根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沪发改价调〔2021〕36 号)规定,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理论课程考试收费标准为 65 元/科·次。实践课程考试收费标准为 100元/科·次,毕业论文指导费(含答辩)实行分类收费,一类专业每人 400 元,二类专业每人 600 元,三类专业每人 800元。考生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码进行费用支付,考生如因个人原因未能参加考试的,报考费不予退还。七、其他事项(一)上传照片要求1.背景与位置:浅蓝或蓝色背景,正面、免冠,人脸位于照片正中,头部与照片上部、左右边缘留有一定距离。2.姿态与衣着:头发不遮脸、露额露耳,坐姿端正,表情自然,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左右肩膀平衡,嘴唇自然闭合。衣着应与背景色区分明显,避免复杂图案、条纹。常戴眼镜者应佩戴眼镜,但不得戴有色(含隐形)眼镜,镜框不得遮挡眼睛,眼镜不能有反光。3.数字照片格式:彩色 JPG。照片的像素大小要求宽不小于 480 像素、高不小于 640 像素,分辨率 300dpi,24 位真彩色。应符合 JPEG 标准,压缩品质系数不低于 60,压缩后文件大小一般在 20KB 至 40KB。照片无修饰、尺寸大小符合要求的近半年内的本人标准证件照。严禁扫描、翻拍、PS 处理。本照片将用于报名信息采集、准考证制作及考籍管理等自学考试过程,请考生认真对待。(二)网上报名信息认证说明1.考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和照片上传后,系统将与公安机关联网并进行规范性检查,比对考生身份信息,确认考生上传的报名照片是否合规。2.网上报名信息认证通过后,系统将提示考生绑定手机号码并向该号码发送动态确认码,考生输入动态确认码后方能进行课程报考和付费。一个手机号码只限绑定一个账号,请考生切勿重复绑定。(三)无法完成网上报名信息认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使用非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进行注册、系统提示无网纹照返回(如有身份证号但未办理身份证)、反复更换符合要求的本人照片后仍提示不通过等原因,考生须根据系统提示分别上传:(1)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照片(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正面+反面);(2)手持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正面半身照。2.报考专业有特殊要求(如对前置学历、职业资格有要求),导致考生无法通过网上报名信息认证的:(3)如果报考复旦大学护理学(专升本)专业,还需提供护理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照片及单位介绍信(需单位盖章)照片;(4)如果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升本)专业,还需提供中药学或药学相关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照片。上传成功后,主考高校将尽快进行网上人工审核,并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审核结果。网上人工审核通过后,考生方可进行课程费用支付,完成课程报考。(四)远郊考区意向选择说明为更好地服务考生,尽可能方便考生就近考试,考生在报考课程前可选择远郊考区意向。本次考试共有 6 个考区意向供选择,考点分别位于: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嘉定区(嘉定镇)、青浦区(盈浦街道)、浦东新区(惠南镇)、崇明区(城桥镇)、金山区(石化街道)。由于郊区考场容量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考生的意向选择,请考生予以理解。(五)调查问卷说明为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质量,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考试指导和服务,特别设计了考生调查问卷。问卷采集的所有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建设、考试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问卷为不记名调查,请考生予以支持配合。(六)咨询方式说明1.集中网上咨询为方便广大考生深入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策,帮助考生及时获取报名、考试以及各主考高校的专业、课程等资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将组织本市 17 所主考高校集中举行网上咨询,解答考生的提问。咨询时间:3 月 3 日(星期五)下午 13:30-16:00。届时,考生可登录 “上海招考热线” 网 站()或“东方网”()进行咨询。2.其他咨询方式考生若遇到登录、付费、照片等技术问题,可在报名期间扫描报名入口网页上的网上咨询二维码,通过企业微信进行技术咨询。咨询时间为报名期间上午 9:00-11:00,下午13:30-16:00。考生若遇到新考生确认、专业、课程、教材、实践课、考场考点、免考、毕业等问题,可咨询主考高校。主考高校联系方式见《主考高校联系方式及开考专业》。考生也可拨打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咨询 电话: 。咨询时间为工作日上午 9:00-11:00,下午 13:30-16:00(国定节假日除外)。(七)准考证打印报考成功的考生可于4月9日 9:00 起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点击首页“考试报名”栏目进入“2023 年上半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进行准考证与座位号信息打印。(八)考试时间本次考试时间为4月15日、16日和22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需要因为原始数据需要存档的,不懂你老师需不需要看了可以作为附件附在毕业论文后面

  • 索引序列
  • 专升本调查问卷
  • 专升本问卷调查
  • 自考本科问卷调查
  • 自学考试调查问卷
  • 自学考试问卷调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