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试题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试题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 B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 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 A、精神 B、某种实物 C、原初的物质 D、原子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8.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B)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B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2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的哲学是(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1.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2.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C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 )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2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B ) 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 2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8.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29.意识的本质( B )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 3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3.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D )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5.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D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D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 C ) 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 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得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D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BDE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E、贝克莱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6.意识的本质是( BC)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CE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B、生命的根本条件 C、物体存在与否得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BCE ) A、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B、意识掌握群众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E、社会实践 1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 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BC ) A、山脉河流 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ABCDE )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 B、电子学理论 C、狭义的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 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E、语言发展的产物 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3.规律的特点有( ABCE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无条件性 E、普遍性 24.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5.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 AC ) A、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B、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C、人与自然的区别 D、客观于客体的区别 E、相对于人的可能性存在与现实性存在地区别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29.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得过程 3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公布,请各位考生详细查看以下试题相关信息,尽请关注!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囱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 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 B.法院 C.警察机构 D.议院或国会 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 22.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理事会 D.股东大会 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 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贫富差距的拉大 B.革命领袖的出现 C.政治腐败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完整的理论体系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严密的逻辑结构 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44.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商学兵联盟 2、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5、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资料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9、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11、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3、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4、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 A.理论性 B.实践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19、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21、 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自然科学 D.科学技术 22、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3、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惟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26、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8、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9、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0、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 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32、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34、 商业资本的作用是()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5、 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圣西门 36、 劳动的旧式分工,在人类历突出表现为() A.工农分工 B.城乡分工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D.工商分工 37、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38、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39、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对象性 40、 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2、 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43、 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44、 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45、 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试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4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

这个公共课,不能免考的吧。有些地区可以通过其他的科目来免考英语的。

自考本科一定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基础课是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因此,报考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扩展资料: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包括以下课程:

1、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2、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3、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4、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不可以免考的,学历层次不一样,只有同等学力下,名称一致且学分大于等于自学考试学分才可以申请免考,你所问的问题不具备一下条件1:学历层次不一样,子现在自考的是本科层次,所以专科是不可以替考的2:学分是否大于自学考试学分

1、已有本科学历的,自考其他本科专业,可以免考已经学过的公共课。2、您的情况是“大专毕业要自考本科”,那样是不符合自考免考规定的,哪怕是学过的公共课,也是不能免考的,还是需要通过自考考试的方式取得自考课程合格单(证)的。3、所以,您不用再去麻烦“原来大专的成绩”免考自考公共课的事情了,直接报考这两门。自考,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只要“坚持+努力+自信”,“自考不难”!

马克思主义概论自考本科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 2、资本主义议会的首要职权是() A.财政权 B.倒阁权 C.监督权 D.立法权 3、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事业的政治保证是() A.无产阶级通过议会取得政权 B.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专政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 D.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的产物。() A.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B.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C.议会斗争与革命斗争相结合 D.暴力革命与非暴力革命相结合 6、剩余价值是()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要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9、在共产主义社会_______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A.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B.社会精英的发展 C.统治阶级的发展 D.社会政党的发展 10、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要求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时分配 11、 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 12、 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1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4、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制 15、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6、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的形态变化是由()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18、 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 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 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 19、 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21、 群体意识是() A.个人意识的总和 B.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对其所处社会关系的反映的对象意识 C.固定不变的 D.简单而统一的 22、 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 A.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更加科学 B.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 C.两种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 一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A.1.6万元 B.1.4万元 C.1万元 D.800元 24、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25、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只是质的转化,在量上没有变化 B.只是量的转化,在质上没有变化 C.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没有变化 D.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 26、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B.带有指令性质 C.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D.能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 27、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28、 _____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A.农民革命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9、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C.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 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 30、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主义民主() A.是人类社会类型的民主 B.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D.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3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 D.Ⅰ(c+v+m)=Ⅰ(c+Δc)+Ⅱ(c+Δc) 33、 下列说法中,体现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有() A.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有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 B.传统的轻商观念阻碍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定了人们社会主义的信念 D.“三讲”教育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4、 以下对“必然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B.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C.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D.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 35、 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量 B.可变资本量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36、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L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承认世界可知性和否认世界可知性的对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38、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_____实现的。()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一定程度上的国民经济计划化 D.金融政策 39、 级差地租是() A.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连的地租 B.由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 C.租种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都应缴纳的地租 D.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0、 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 A.生产的动力系统 B.自动控制系统 C.信息传递系统 D.地下各种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3、 简述认识主体的特点。 44、 简述商业利润的形成与来源。 45、 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 47、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4.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 ) 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D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 A.渔猎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B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3.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A ) A.利己主义 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 D.享乐主义 4.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C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5.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C )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B ) A.c+v+m B.c+v C.v+m D.c+m 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D )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B )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工会 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 ) A.垄断价格 B.个人联合 C.参与制 D.资本输出 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C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的

一般大专学过的本科的必考科目是不能免考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 一、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二、观点要全面,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一是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本课程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的“绪论”中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想提醒自学考试应考者注意的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自考公共课一般都要靠近代史和马克思,不过,如果你大专或大学有学过这两科,是可以做免考的

不可以免考的,学历层次不一样,只有同等学力下,名称一致且学分大于等于自学考试学分才可以申请免考,你所问的问题不具备一下条件1:学历层次不一样,子现在自考的是本科层次,所以专科是不可以替考的2:学分是否大于自学考试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10月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点击查看: 201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 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 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点击进入课后练习: 自学考试[ 每日一练 ]、[ 历年真题 ]多种免费试题在线测试,各科真题试卷实战演练。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公布,请各位考生详细查看以下试题相关信息,尽请关注!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囱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 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 B.法院 C.警察机构 D.议院或国会 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 22.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理事会 D.股东大会 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 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贫富差距的拉大 B.革命领袖的出现 C.政治腐败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完整的理论体系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严密的逻辑结构 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44.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2014年4月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l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 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3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D.真理的绝对性 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 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 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试题
  •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
  • 马克思主义概论自考本科模拟试题
  •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概论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