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1. 反馈: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应,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2. “两级传播”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伊里调查的发现,对传播过程作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作用于)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产生的依据。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对农村中新事物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是把“两级传播”理论发展成“多级”或“N级传播”理论。 3. 传播流程: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4. 抽样调查法: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在抽样调查中,样本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抽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5. 模式: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基本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的模式),数学模式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C、授予地位 D、重申社会准则 E、消遣娱乐 24、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5、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 B、分散 C、混杂 D、被动 E、隐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______。 27、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人际传播学、______和大众传播学。 28、在传播模式中,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机能,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29、在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______。 30、皮亚杰把儿童的谈话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的,一种是社交性的。 31、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通常被称为______。 32、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的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33、西方传播学界通常把德国人______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并印出《圣经》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 34、受众理论中的个人差异论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之所以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受众______的千差万别。 35、数字化技术把诸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可感信号,通过______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以处理的信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丹斯模式 38、文化传递功能 39、教育性信息 40、社会关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设计问卷应遵循哪些原则? 42、简述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4、“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着眼于什么问题?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4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7、“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各自有哪些利与弊?请举例论述。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 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三是“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 15. 简述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 答:该模式由德国学者马莱茨克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它详尽地色画了传播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 复杂互动关系,并展开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一方,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内容选择”的工作,但又要承受“讯息的压力” 和“媒介的压力”。受传者一方,同样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会受到“媒介的压力”,而“ 感受和效果”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传者都要受到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一是个人层面,即“自我形象”和“ 个性结构”,二是组织层面,即传播者的“工作环境”,包括媒介组织和工作伙伴,受传者所在的“受 众群体”,三是社会层面,即“社会环境” 此外,该模式还展示了“传播者”“媒介”“受传者的反馈”,媒介与受传者彼此“心目中的形象” 等,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 16. 简述媒介控制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答: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基本的控制形态有: 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 闻。 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 ),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 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 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除此之处,还有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控制——文化控制,所有的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中, 一切控制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背景下,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 这些控制如一张潜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传播。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刚进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充满 理想,无所顾忌,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这便是布里德所说的我部中的社会控制。他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 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17.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答: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巴斯认为,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 虽然很多,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做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因此,他专门研究了 传媒的把关活动,指出这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步骤或两个阶段,也就是“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 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现实事件进行取舍和提供新闻稿件。第二阶段是 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我。传媒输出的所有的信息,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口,因而这一阶段的把关 活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18. 新闻工作中,如何提高可读性? 答:1. 新闻要提倡写短句2.尽量少用或不随意简化专用名词3.注意用语具体,有特定的含义,适当多 用常见的词4.注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就广播的可听性来说,要求重视广播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做到通俗, 简明,易懂。 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则应以视觉感觉为主,加强图像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接形式, 形成视听兼备,声色并茂的综合效果。 19. 四大传媒在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 答: 1. 报刊。报刊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易于保存 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 2. 无线电广播。广播的竞争对策是一方面在节目安排上扬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 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电视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向专栏化节目发展;另一方面收听工具 已走向小型化、轻便化,更利于受众随时携带、收听。 3. 电视。电视与原有媒介的竞争中主要以集声像之美取胜。会以丰富多彩、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 受到观众青睐。 20. 简述选择性因素的三个方面? 答:1. 选择性接触: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注意所 有这些内容并对它们作出反应。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媒介。2. 选 择性理解(解释):这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 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3. 选择性记忆: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 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 解释选择性因素的观点:1. 认识的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3. 可获 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21.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答:这一理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它从受传者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它通过分析受传者接触 媒介的动机或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它 的特点是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 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开展调查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H•;赫尔卓格,最早对印刷媒 介的效用进行考察的是B•;贝雷尔森。20世纪40年代此类研究很多,50年代这类研究进入了停滞期 ,60年代这类研究的价值重新受到肯定,再次复兴起来。 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效果观强调的是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因而应属于“有限效 果论”,但也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果,应属于某种“ 适度效果理论”。不管怎样,“使用与满足”研究以受众为中心的视角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22. “沉默的螺旋”假说和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有什么联系? 答: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传统的政治 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 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喉舌”,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里,作为“民意” 的舆论自然是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控制 的机制。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正是从这个 角度研究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把舆论看做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探讨它 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 23.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新的课题? 答: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必然会引起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课题的转换。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认为,未来的传播效 果研究将会是对整个信息社会的研究,除了大众传播的一些传统课题将会继续受到重视对,对“新传播 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的,行为的,心理的影响”将成为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位传播学者萨尔瓦焦认为,新媒介研究与传统媒介研究对“效果”和“影响”的把握上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传统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人态度或行动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由于新媒介的使用本身就意味 着个人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其普及过程所需时间又极为短暂,因此,传播学者所直接面临的,是新 技术,新媒介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宏观效果问题。 新课题研究应包括:1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2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3“住处沟”“知识沟 ”与社会平等4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5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 24. 电脑联网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意味着什么? 答:电脑联网业即构成对传统的大众传媒的挑战和冲击,又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电脑联网业的兴起和发展,给大众传媒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作为信息高新科技产物的 国际互联网,具有先进性,互动性 论述题: 1. 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有哪些? 答: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个人(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 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前者涉及的范围多半属于人际传播,后者则专指大众 传播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是拉斯韦尔提出的:1环境监测的功能,即大众传播具有的传播各种新闻和信 息,为人们提供决策和行动的依据的社会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即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 释和评论所实现的社会整合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即大众传播承担的传递知识,经验,价值观的教育功 能4由赖特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自考传播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C、授予地位 D、重申社会准则 E、消遣娱乐 24、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5、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 B、分散 C、混杂 D、被动 E、隐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______。 27、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人际传播学、______和大众传播学。 28、在传播模式中,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机能,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29、在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______。 30、皮亚杰把儿童的谈话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的,一种是社交性的。 31、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通常被称为______。 32、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的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33、西方传播学界通常把德国人______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并印出《圣经》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 34、受众理论中的个人差异论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之所以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受众______的千差万别。 35、数字化技术把诸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可感信号,通过______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以处理的信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丹斯模式 38、文化传递功能 39、教育性信息 40、社会关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设计问卷应遵循哪些原则? 42、简述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4、“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着眼于什么问题?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4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7、“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各自有哪些利与弊?请举例论述。

1. 反馈: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应,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2. “两级传播”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伊里调查的发现,对传播过程作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作用于)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产生的依据。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对农村中新事物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是把“两级传播”理论发展成“多级”或“N级传播”理论。 3. 传播流程: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4. 抽样调查法: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在抽样调查中,样本数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抽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5. 模式: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基本类型: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最常用的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本专业培养具备在新媒体环境中从事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传播等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各大媒体、新媒体公司、各组织单位的信息传播部门从事相应工作的理论修养深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信息传播人才。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 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三是“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 15. 简述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 答:该模式由德国学者马莱茨克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它详尽地色画了传播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 复杂互动关系,并展开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一方,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内容选择”的工作,但又要承受“讯息的压力” 和“媒介的压力”。受传者一方,同样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会受到“媒介的压力”,而“ 感受和效果”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传者都要受到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一是个人层面,即“自我形象”和“ 个性结构”,二是组织层面,即传播者的“工作环境”,包括媒介组织和工作伙伴,受传者所在的“受 众群体”,三是社会层面,即“社会环境” 此外,该模式还展示了“传播者”“媒介”“受传者的反馈”,媒介与受传者彼此“心目中的形象” 等,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 16. 简述媒介控制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答: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基本的控制形态有: 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 闻。 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 ),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 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 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除此之处,还有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控制——文化控制,所有的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中, 一切控制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背景下,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 这些控制如一张潜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传播。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刚进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充满 理想,无所顾忌,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这便是布里德所说的我部中的社会控制。他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 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17.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答: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巴斯认为,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 虽然很多,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做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因此,他专门研究了 传媒的把关活动,指出这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步骤或两个阶段,也就是“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 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现实事件进行取舍和提供新闻稿件。第二阶段是 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我。传媒输出的所有的信息,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口,因而这一阶段的把关 活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18. 新闻工作中,如何提高可读性? 答:1. 新闻要提倡写短句2.尽量少用或不随意简化专用名词3.注意用语具体,有特定的含义,适当多 用常见的词4.注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就广播的可听性来说,要求重视广播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做到通俗, 简明,易懂。 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则应以视觉感觉为主,加强图像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接形式, 形成视听兼备,声色并茂的综合效果。 19. 四大传媒在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 答: 1. 报刊。报刊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易于保存 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 2. 无线电广播。广播的竞争对策是一方面在节目安排上扬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 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电视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向专栏化节目发展;另一方面收听工具 已走向小型化、轻便化,更利于受众随时携带、收听。 3. 电视。电视与原有媒介的竞争中主要以集声像之美取胜。会以丰富多彩、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 受到观众青睐。 20. 简述选择性因素的三个方面? 答:1. 选择性接触: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注意所 有这些内容并对它们作出反应。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媒介。2. 选 择性理解(解释):这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 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3. 选择性记忆: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 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 解释选择性因素的观点:1. 认识的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3. 可获 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21.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答:这一理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它从受传者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它通过分析受传者接触 媒介的动机或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它 的特点是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 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开展调查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H•;赫尔卓格,最早对印刷媒 介的效用进行考察的是B•;贝雷尔森。20世纪40年代此类研究很多,50年代这类研究进入了停滞期 ,60年代这类研究的价值重新受到肯定,再次复兴起来。 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效果观强调的是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因而应属于“有限效 果论”,但也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果,应属于某种“ 适度效果理论”。不管怎样,“使用与满足”研究以受众为中心的视角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22. “沉默的螺旋”假说和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有什么联系? 答: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传统的政治 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 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喉舌”,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里,作为“民意” 的舆论自然是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控制 的机制。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正是从这个 角度研究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把舆论看做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探讨它 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 23.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新的课题? 答: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必然会引起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课题的转换。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认为,未来的传播效 果研究将会是对整个信息社会的研究,除了大众传播的一些传统课题将会继续受到重视对,对“新传播 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的,行为的,心理的影响”将成为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位传播学者萨尔瓦焦认为,新媒介研究与传统媒介研究对“效果”和“影响”的把握上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传统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人态度或行动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由于新媒介的使用本身就意味 着个人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其普及过程所需时间又极为短暂,因此,传播学者所直接面临的,是新 技术,新媒介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宏观效果问题。 新课题研究应包括:1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2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3“住处沟”“知识沟 ”与社会平等4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5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 24. 电脑联网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意味着什么? 答:电脑联网业即构成对传统的大众传媒的挑战和冲击,又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电脑联网业的兴起和发展,给大众传媒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作为信息高新科技产物的 国际互联网,具有先进性,互动性 论述题: 1. 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有哪些? 答: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个人(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 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前者涉及的范围多半属于人际传播,后者则专指大众 传播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是拉斯韦尔提出的:1环境监测的功能,即大众传播具有的传播各种新闻和信 息,为人们提供决策和行动的依据的社会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即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 释和评论所实现的社会整合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即大众传播承担的传递知识,经验,价值观的教育功 能4由赖特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你好,如果你是想在网上查看自考往年的真题,你可以登录或者下载往年真题。相信对于你的自考备考以及复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你可以登录这个网站去看历年真题,自考会计专业的真题也有,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满意请采纳。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八闽教育在线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C、授予地位 D、重申社会准则 E、消遣娱乐 24、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5、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 B、分散 C、混杂 D、被动 E、隐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______。 27、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人际传播学、______和大众传播学。 28、在传播模式中,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机能,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29、在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______。 30、皮亚杰把儿童的谈话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的,一种是社交性的。 31、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通常被称为______。 32、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的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33、西方传播学界通常把德国人______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并印出《圣经》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 34、受众理论中的个人差异论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之所以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受众______的千差万别。 35、数字化技术把诸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可感信号,通过______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以处理的信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丹斯模式 38、文化传递功能 39、教育性信息 40、社会关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设计问卷应遵循哪些原则? 42、简述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4、“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着眼于什么问题?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4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7、“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各自有哪些利与弊?请举例论述。

自考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报名的密码可以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找回密码”功能进行修改。一般注册时会留下手机号码或电子邮件,找回密码时能直接对密码进行修改。新生在网上注册将会获取系统自动颁发的注册登记号,密码默认为身份证号后6位,身份证号码以准考证上的身份证号码为准。新生第一次成功登录系统后,为了保证考生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系统会要求考生必须对密码进行修改,并且留下联系方式。考生要提供真实的联系方式,要牢记修改后的报考密码,以后报考都要用到报考密码,没有报考密码将无法查询到自己的报考课程。考生还要牢记密码查询提示问题和答案,考生确实忘记报考密码可以到区县自考办申请查询。自考报名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8年04月自考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02.99KB 2013年0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59.22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可以去道客巴巴和豆丁上看啊亲 都是分享的知识考点

简答题知识点第一章 传播概述工业文化(2016年4月真题)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以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他们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等特征。 拉斯韦尔模式存在哪些问题?(1)把传播过程视为一种单向传送信息过程,忽视了反馈 (2)忽视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 (3)没有指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4)没有指出传播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 反馈 传播过程中接收信息者对接收的信息做出的反应。 传播学基本模式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其中线性模式包括拉斯韦尔的5W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和申农·韦弗的通讯模式;控制论模式包括德弗勒模式,丹斯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传播从功能角度,可分为哪些类型?(1)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代表学者E·托尔曼(2)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代表学者 斯蒂芬森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格伯纳——培养理论勒温——把关人理论麦考姆斯和肖——设置议程理论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 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 二是妥协式解读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 李普曼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提出了如今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还提出了“虚拟环境”和“刻板形象”两个概念。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社会的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社会就好比是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 传播学经验学派形成以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包括(1)霍夫兰的说服研究(2)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霍尔的受众解码形式:(1)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完全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解读讯息;(2)妥协式的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身社背景来理解讯息(3)反向解读或者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完全相反的理解。 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麦克卢汉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它们建立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以对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体现出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 人类传播革命有哪些规律:从人类传播经历的五次革命看,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状态发展,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传播符号,传播科技呈叠加状态发展;各种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信息复制和传送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 第四章:传播制度的建构(上)19世纪中期系统总结自由主义理论的著作《论自由》,作者是约翰·密尔水门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公共利益至上社会责任理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作了哪些修正:(1)明确否认了绝对的自由,只承认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由;(2)大众自由和大众传媒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3)大众传媒必须为公众和社会利益服务,对社会负责(4)政府有约束责任,如果大众传媒侵害公众和社会利益,政府应出面管束媒介行为《新闻工作者守则》是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提出指定。 第五章 传播制度的建构(下)大众传播对文化的消极作用: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湮灭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为什么是说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传播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离不开经济和技术的支持,通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也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为媒介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3)经济发展为大众传播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霸权:意大利葛兰西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统治者通过教育,宗教和大众传播等方式实现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使被统治阶层产生对现有政权的认同。第六章 传播活动的实践表达自由:人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实现其他的自由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相比传统的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的受众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相反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发出信息;传者既有组织,更有个人;传播手段兼容并包;传播速度更快。人际传播的特点: 社会性, 互动性,灵活性,个体性。第七章 传播主体的互动传者的特性:代表性,专业性,自主性,机构性传者的权利:采访权,批评权,编辑权,秘匿权,报道权,安全保护权传者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 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尊重采访对象个人隐私义务;不以权谋私,不行贿索贿的义务;与职业相关的契约义务受者的权利:传布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隐私权 第八章 传播效果的探索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传播效果是指传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对受众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阶段:(1)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直接来源于大众社会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是对每一个人都具有强效果,而且效果是一样的。(2)随后的研究,逐渐对这一思想提出疑问,新的理论假设大众传播效果具有选择性,是有限的(3)随着研究的深入,着重短期,直接的效果研究也遭到怀疑,不得不又一次修改,转向研究媒介间接,长期的效果。“火星人入侵”的研究,挑战了“魔弹论”,为“选择性理解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沉默的螺旋:人的社会性导致人们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以免陷入孤立状态;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准考证领取时间是什么时候?全国2022年10月自考准考证领取时间请看下图:自考当次考试的准考证怎么打印?1、找到自己报名自考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的自考栏目中,有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等。2、点击进入自考准考证打印入口,仔细阅读出现的《自考应试须知》等信息,点击同意并进入。3、填写个人信息,核对个人信息,下载并打印准考证。自考准考证打印有什么注意事项?1、自考考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登录自考准考证打印系统,下载并打印自考当次考试的准考证,自考当次考试的准考证有的地方也称为座位通知单或考试通知单。2、有的省份,如江苏、四川,在自考报名通知中有说明自考准考证的打印格式。一般是使用A4纸张按默认格式打印纸质准考证,具体自考准考证打印格式,请各位自考考生自行查看所报考省份的自考报名通知或自考准考证打印通知!3、有的省份,如陕西、青海,在打印自考准考证的同时,还需要打印其他证件,如《考生健康承诺书》、《健康报告》、《考试承诺书》等,这些资料在考试时需要与准考证一起接受检查,这个要特别注意!4、有的省份需要现场领取自考准考证,如重庆,自考生们要看清楚自己报名的省份领取自考准考证的通知!自考准考证自考准考证打印自考准考证怎么打印自考准考证打印时间自考准考证入口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704自考05823儿童文学概论真题试题 格式:PDF大小:374.94KB 2019年0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44.9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网络传播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是19上岸的新闻学学姐,近来有不少学妹问我该怎么备考华师新闻学或者传播学,也有不少疑问。我把我的完整版备考经验写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准备备考的小可爱。

情况介绍

本科:广东某财经院校财经传媒专业,二本

报考院校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舆情与危机传播方向)

成绩:初试总分368(第2名) 政治73 英语51 718作文117 848传播学基础127 最终总成绩排名第三。

其他:考研这一年我还成功考到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并且在国家线公布前一个多星期拿到了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校招offer(得知英语成绩的那一刻超级绝望,就算降分往年单科线都只会降1-3分,而去年英语单科线是55…没有心情准备复试,花了很多时间看B区调剂信息,越看越绝望,干脆放弃挣扎,直接找工作)。然而人生就是这么狗血,就在我工作得正开心的时候,国家线出来了…文学单科线竟然降了4分!于是我仓促辞职、用一周时间准备复试,最后竟然一战成硕!

择校篇

考得高不如报得巧,在考研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不少400+的高分考生被刷,调剂也难上加难(一志愿你对我爱搭不理,调剂我让你高攀不起),因此选择自己觉得有希望考上并且又满意的学校至关重要。

为什么我会选择华师新闻学?

1.华东师大是双一流、985,且位于上海。2.华师新闻学学硕报录比可观(今年约为1比6),对我而言有考上的可能。3.往年真题考察得比较基础,比起复旦华科武大等985高校,相对简单。4.学硕学费(8k)较专硕(2w多)便宜,每年有奖助学金,相当于免费就读。5.如果可以,将来我想留高校发展。

其实一开始我想考的是华科MJC,后来查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分数太高难度太高。而我又想考一所985、双一流,又想要好考一点,搜集了很多资料,发现华师MJC是走国家线的985,且位于魔都上海,往年报录比可观,综合而言比较好考。然而18年报录情况出来了,报考人数为历年新高(将近500人),且录取人数为历年新低(录取12人,推免了28人),太可怕!吓得我立马调整策略,改为报考新闻学学硕(学硕每年都只有三十几人报名,录取3人左右,平均报录比为1比10)。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很正确,今年新闻学报名34人,7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6人,有一名少数民族骨干(不包含在6人内),没有推免生(据说是因为没有招到好生源,于是这几个名额就给了统招生,而往年都会推免3人左右)。这个专业有3个研究方向:01新闻理论与实务、02新闻史(今年上线的考生无人报考此方向,但其实华师新闻学很多优秀老师研究的是这个方向,比如武志勇、路鹏程老师)、03舆情与危机传播(我选择的是这个方向,是今年新增的,以前03方向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这与严三九老师调走有关)。

在此想告诉各位20考研儿,考上研究生并不代表成功,人生的选择有很多,如果你只是随大流或者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那我劝你还是放弃!用两三年时间工作赚钱积累社会经验反而可能会比研究生出来还要好!考研不易,时间精力金钱都得付出,请三思!

初试篇

华师新闻学、传播学学硕的初试题目是一样的,有意报考传播学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这篇经验贴,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一些方向。

一、参考书目

(一)专业课:

华师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我参考的是一位17级的学长给出的书单,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补充。以下是我的书单: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必须划重点,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与框架,背个十遍八遍都嫌少!传播效果部分是华师的考察重点)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第二版)(广告部分是华师的一大板块,必须重视,需要整理出自己的笔记与框架,尤其是广告理论与广告名人必须自己进行梳理、熟记)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今年华师题型大变,题目愈加灵活,简答论述几乎都与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等有关,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里面的表述都可以直接用来答题,作为语料积累)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六版对照看)(去年这本书突然出了第六版,改动幅度还挺大,可以结合着看。但其实这本书是用来为新闻学打基础的,华师考试并不会直接考到。我备考的时候只是过了一遍,将一些部分整理进我的笔记,后期并没有再看这本书,直接复习那些记入笔记的知识点,比如新闻与舆论、宣传的区别等)

5.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作为新闻学概论的补充,丹爷的语言比较有趣,讲述新闻理论的切入点也有所不同)

6.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其实新闻史看哪本书都行,以方便自己梳理为主,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准研究生,必须对中国新闻史的发展有个大体了解,按发展阶段梳理好。但是华师中国新闻史部分近年基本只考名词解释,而且喜欢考民国报人,这本书我只过了一遍,之后买了笔记,加上自己的整理,直接记忆)

7.张允若 程曼丽《外国新闻事业史》(无需纠结哪本书,其实我并没有把外新史看完,干脆直接背笔记。你们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得好好看看,不能像我一样浮躁。华师外新史部分喜欢考察美国近代新闻史,需要重点记忆黄色新闻、普利策等知识点)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出版部分偶尔会考察编辑史方面的知识,比如列举三个著名近代出报家等,这本书虽然厚,但可以当作故事书来阅读,比较有趣,读来很快。因为华师的题目是选做,因此在广告和出版之间,我把备考重点放在了广告部分,出版部分我能搜集到的资料较少,且今天的题目关于出版的部分极少,广告占了大头)

8. 陈红梅《新闻采访》(陈红梅老师是华师的新闻系主任,15年以前考察过不少新闻采访方面的题目,比如隐性采访、突发事件报道等,这些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9. 金定海 吴冰冰《中国广告经典案例评析》(金定海老师是华师广告方向的老师,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广告案例积累)

11.曹林《时评写作十讲》(专业课二718作文由评论和小论文两部分组成,曹林老师在新闻评论界的地位自然不用说,看了之后对新闻评论写作很有帮助)

12.《新闻传播考研名校真题与真相》(别以为真题只要看目标院校的就够了,各高校很多题目其实是相通的,要多借鉴前辈的答题思路,进行语料积累)

13.刘海龙《范式与流派》(作为传播学教程的补充,有一些传播理论讲得更为详细清晰)

14.《新媒体蓝皮书》(每年都会出版,大约在暑假可以购买,用于了解目前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书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补充。

(二) 政治

1.肖秀荣系列(精讲精练、肖4肖8等)

2.徐涛的小黄书

(三)英语

1.恋练有词(用于记单词,配合朱伟的网课看)

2.恋练不忘(用于记短语,配合朱伟的网课看)

3.恋练有辞(英语一)(用于作文素材积累)

4.题源报刊

5.张剑黄皮书(用于做真题,纸质版的解析讲解得特别清晰)

ps:其实英语用什么参考书,关键取决于自己的记忆方式,单词、短语、报刊都可以通过极光单词、英语流利说等app来学习。

二、学习习惯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电脑学习,在幕布上记笔记做思维导图,我打字比较快,觉得打出来比写出来方便高效率多了,笔记啊思维导图啊什么的都在电脑里,因此我每天学习都必须带着电脑。当然我做真题的时候还是喜欢用纸笔引导一下思维。

可能因为我习惯打字而非写字,写字速度比较慢,718的小论文我仓促结尾了,848最后的分析题更是没时间写,只写了大纲。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多限时手写答题,提升速度!

三、如何复习

(一)专业课

我原本打算报考MJC,因此买的资料都是MJC的,还好和学硕的书籍可以通用。然而我寒假买的上届学姐的MJC资料并没有派上用场…在此告诫各位考研儿,笔记资料不要急着买,先把参考书过一遍再做决定!

我真正开始备考是暑假。在此之前由于实习、考教师资格证、上课、期末考等各种事情,一直无法专心备考,只过了一遍《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概论》这两本书,看完了《时评写作十讲》,并且每天都跟着一些考研公众号进行传播学知识点背诵打卡、关注热点事件及新闻评论。

718作文由评论(50分)和小论文(100分)组成,评论要求1000字左右,喜欢考社会现象评析。评论一定得多练,并且得找不同的人批改,才能知道如何改进。我从七月底开始动笔练习评论,听了拖鞋哥团队的评论写作公开课,购买了新德益的按次批改服务(他们有免费的题库可供练习,但是批改需要购买),大概一周会写一篇一千字的评论(尽管每次都强迫自己在一小时内闭卷写完,但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思考,还老是忍不住搜集资料拓宽思考维度,导致超时),然后提交批改,每次他们给的分数都挺高的,往往只有一些小细节需要修改,导致我产生了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后来一次偶然,我就我的某篇评论的大纲与一位18级华师传播学学姐进行探讨,才发现自己的评论其实写得差强人意,每次都是使用中规中矩的三段论,很不出彩,并且逻辑性不强,于是我开始打破三段论写法,采用别的写法(其实大家可以借鉴英语阅读的一些论证方法,比如打靶式,真的获益匪浅!)。在此劝诫大家,评论一定要多练多改、找不同的人批改,尝试不同的写法,摸索出自己认为较好上手并且能在考场上得到一个较高分数的适合自己的写法;而小论文的话,要求2000字,可以把它看成一道大的论述题,二选一,一道是学界前沿一道是业界热点(今年考了泛娱乐化时代的文化担当以及未来我们如何对待传播学,二选一),建议多看导师论文(不止是华师的老师,彭兰、喻国明等大佬的论文得多看),咀嚼其中的框架。小论文我是从10月底才开始练习写作,这一部分准备起来简直就像大海捞针,让我发愁。不用按照论文格式写出关键词和摘要,但是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过渡衔接,拟定好清晰的小标题,注意表述的学术化。是否有严密的逻辑很重要!练习在精不在多,写完后一定要找人批改,否则等于白练。另外考试的时候一定得分配好时间,评论尽量一小时内搞定,小论文两个小时。在考场上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写评论,实在是太太太慢了,导致小论文不够时间写,最后仓促结尾,大家吸取教训呀!

848传播学基础考得很杂并且题量很大。题型有名词解释(12选8)、简答(6选4)、论述(4选2)、材料分析(3选1)。时间特别紧,需要根据分值分配好时间,考试3小时,那么最佳时间分配应该是名词解释40分钟内写完,简答40分钟,论述40分钟,分析30分钟,几乎是边思考边写。然而龟速的我依旧没有写完…最后30分的分析题我只写了大纲,然而我考了127分,这意味着前面的题目我几乎满分。848传播学基础分为三大板块(新闻传播、广告、出版),因为是选做,出版方面我几乎舍弃掉了(如果你考的是传播学的文化理论与编辑出版方向,那一定得重视这一板块,但是也必须重视广告部分,因为今年真题出版部分只有一题简答题,广告占了大头!)

7、8月是复习的黄金时期,我在家里复习,家人平时都上班,我白天独自在家适合学习。我这人没有早起的习惯,太早实在起不来,而且一天都会没精神、犯困,于是我每天都是九点多起床,吃完早餐后差不多十点钟才进入学习状态,我没有午睡的习惯,学到困了就在桌上趴一下,除了吃饭洗澡,我能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整个暑假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出去玩的次数屈指可数。我把新闻学、广告学、中新史都过了一遍,并且购买了前文提到的那位17级学长的专业课笔记,然后结合网课整理出专属于自己的框架图和笔记,传播学、网传开始过第二遍。我将历年真题(05-18)进行归类整理,制作出真题分析表,寻找真题规律(华师从15年开始就不再公布真题了,因此15年以后只有回忆版),并且将历年真题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做了一遍,整理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浏览新传考研相关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紧跟热点。

9月份开始笔记的第一轮背诵,此时我还没看外新史,又觉得往年这部分考察得不多,于是干脆买来新闻史相关的笔记,只将外新史的书快速浏览了一遍就开始背。9月份开学后,我在学校自习室备考,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左右正式进入学习状态,饭后往往会和饭友去散散步,然后回来休息一会,晚上一直学到十点多自习室关门才回宿舍。大四还有四门课程,为了能安心复习,我请了实习假,除了课堂展示等情况,我几乎不去上课。此时除了新闻、传播、广告部分的笔记背诵,我还补充看了《新媒体蓝皮书》,并且开始学习编辑出版部分的知识,由于华师这部分的资料特别少、难搜集,我就只看了《中国编辑史》以及学长的笔记,并结合真题阅读华师出版方向的导师的论文。这个月仍然要保持对热点的关注。9月下旬进行考研预报名。

到了10月份,所有参考书都过完了,进入笔记的二、三轮补充与背诵,同时开始做真题的论述部分(大约一周做两题),并对自己之前做的名词解释与简答部分进行完善。每次都强迫自己40分钟内做完两题,然而每次我都需要耗费大半天才写得出来。《真题真相》发售后可以购买,我没有报任何答题班,靠公开课、各大公众号的答题栏目和《真题真相》里面前辈们参考答案过活,仔细咀嚼前辈以及研友们的答题思路与框架。仍然是每天保持对时事热点的关注。10月中旬考研正式报名。

11月,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自习室关门后我往往会找个还没关灯的教室继续自习,直到管理员来赶人,才回宿舍。此时进入笔记的第四、五轮背诵(传播学、广告学的笔记起码背了不下5次,5次都嫌少!),传播学教程的知识点烂熟于心,此时我开始阅读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进一步深入记忆各种传播理论,同时开始看新闻、广告的导师论文、做笔记,积累语料。继续限时进行真题训练以及答案完善。这个月开始饭后不再散步,每天都很焦虑,中午睡不着觉于是干脆不再午休,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备考。继续保持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方式实在要不得!月底的时候我报名了拖鞋哥团队的热点班,跟着课程对18年的重大舆论事件以及19年11月以前的热点事件进行回顾学习与知识点串联记忆。

12月,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最后的二十几天就是进行查漏补缺、回顾自己整理的笔记资料。需要进行几次的完整真题限时模拟,由于华师15年以后的真题只有回忆版,题目残缺,因此我只限时模拟了15年及较为完整的17年848传播学基础的真题,均未能在三小时内完成。时间问题的确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担心的,果然我在考场上也没能写完。大家一定要注意答题速度呀!而且模拟的时候最好在网上买几份自命题的答题纸,找找考场上的感觉。新闻史部分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就算之前已经背诵了两遍,仍然无法记住所有内容,于是我只好根据历年真题命题规律,舍弃了其他部分,只背诵中国古代、近代新闻史的名词解释经典考点以及外新史的美国近代新闻史部分的经典考点。出版部分更是佛系随缘复习,其他部分则两三天过一轮,反复记忆、咀嚼。在此提醒大家,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懂得舍离!

(二)政治

政治我考了73分,在上海这片旱区,分数算挺高的了。网上不少经验贴都说政治九月份以后再复习也不迟,但我觉得它要记忆的知识点还是挺多的,7月份就开始看肖大大的知识点提要,并配合徐涛的网课一起学习。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律、形势政策五个板块,其中中特、思修法律、形势政策每年都会变动,因此在9月份之前可以先学习史纲、毛概和马哲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就做1000题的对应选择题。暑假期间每天给政治分配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到9月份开学之后,我又用了一个月学习中特、思修法律部分,并做对应的选择题,政治的学习时间仍然是每天两小时。这样一来,到十月初我的政治已经完成了一轮复习。此时我开始购买徐涛的小黄书进行知识点浓缩记忆,并配合徐涛的刷题班进行学习,以此作为二轮复习。到十一月份开始二刷1000题,购买了形势与政策小册子进行选择题练习。至于分析题,我是从十一月中下旬肖8出来之后开始学习的,十二月初我报了世纪高教杨娅娟老师的押题课,她的押题课覆盖了肖4肖8的所有内容,并且进行了一些拓展,跟着这个课程进行分析题背诵,效率特别高。整个十二月我给政治学习分配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最后政治的分数我还是挺满意的。

(三)英语

这次的英语着实考得很糟糕,四六级我都是一次通过的,四级分数548,六级510,做18年的英语真题,我能得70+,自认为英语并没有差到竟然会让我过不了线,在考试之前我还想着可以靠公共课拉一下分,没想到今年竟然考得如此之差。

反省了一下,英语考砸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基础不牢固。自从大二上学期考完六级之后,我对英语的学习就很放松,平时也没有学英语的自觉。直到18年3月份我才开始用APP记单词,5月底才买来《恋练有词》跟着网课学习,7月底才开始做历年真题,并且每天只给英语分配了三个小时不到的学习时间,大家千万要重视英语学习!

关于写作部分,我认为并非背背模板就可以应付考试,8月初我就开始练习大作文,在考研群里找了研友互相批改,我每一次练习都没有套用模板,即使到最后冲刺阶段也仅仅是背诵了一些语料素材。很多人都不知道,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可以获得几次世纪高教团队的免费作文批改服务,我之后每次写完真题作文都会提交到世纪高教APP进行批改,练习的成绩也都还不错,EMMM就是不知为何这次考得这么差……总之,不要以为写作部分到十一月底背背模板就能了事!必须重视!

四、关于心态

考研期间心态崩溃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这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拉锯战。在十月份正式报名之后,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甚至产生了弃考的念头。到了十一月,这种崩溃的心态更加严重,每天早上睁开眼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厌倦,感觉有太多知识点要复习但又不知从何下手,新传考研知识点太庞杂,每天都像是大海捞针,越接近考试越焦虑,有时候甚至凌晨三点多我才睡觉,第二天七点多就要起来进入第二天的学习,特别磨人。还好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以跟饭友吐槽,觉得压抑的时候还能跟家人朋友们倾诉,还有线上的研友与我一起讨论题目、一起摆正心态。更加狗血的是考研期间我还遇到了爱情,这让我更加困扰,内心一度很纠结,好在最后还是在一起了,考研也上岸了,在此还是要感谢一路陪跑的他!

因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初试范围是一样的,因此备考这两个专业的同学就是彼此最好的研友!既能够一起愉快讨论知识点又不用担心对方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考研期间就找了一位备考传播学的小姐姐当研友,做真题一起讨论答案、心态崩溃的时候互相打气,真的很感谢她!考研这段旅途,结果固然重要,但途中遇到的学长学姐小伙伴,都是珍贵记忆的组成部分~

复试篇

华师的复试是在三月底,距离国家线出来之后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我因为英语比去年单科线低了4分,一度觉得自己无望进复试,在搜集了B区调剂信息变得更加绝望之后,干脆直接放弃准备复试,找工作去了。直到国家线出来,我才开始仓促准备,用一周时间解决复试。

华师今年复试的流程是:3月26日上午9-10点报到(提交资料、审核、抽面试顺序)—3月26日下午1-3点专业课笔试—3月27日上午面试(专业课、英语、政审)。英语听力包含在面试里面,老师提问即是听力考察。

由于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星期,而新闻学的复试无需考察广告、出版部分,因此我就看了新闻系导师(官网有名单)近五年的论文、回顾了初试时候的笔记,并且将拖鞋哥团队的“复试开口说”栏目每一期都看了好几遍、开口进行练习。在英语面试方面,因为听学长学姐说基本上都是考察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抽到专业知识的可能性较小,于是我准备了十几个话题(以生活问题为主,如自我介绍、为什么考华师、未来的学术规划、自身优缺点等),反复练习。

复试笔试的时候,题型着实出乎我的意料,考了一道辨析评论、一道800字的时评,而我准备的都是一些论述题,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我写起来很仓促(毕竟初试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写评论啊!),按照最终公布的复试成绩推算,我笔试的成绩应该比较低。

面试的时候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室,5个考官(一位英语老师、四位专业导师)一台摄像机。我抽到了第二位进去面试,但是由于前面还有一位少干以及一位考小语种的,于是我变成了第四位面试的同学。进去之后我给每位老师都递了一份简历,还把我本科期间的摄影和视频作品制成二维码供老师阅览,然而老师并没有看……递完简历坐下之后最中间的武志勇老师(看起来特别和蔼可亲)让我进行自我介绍,讲到一半他看到我那张含有二维码的纸,笑了一下,我这个人喜欢傻乐,他一笑我也停下来跟着笑,笑了一会才继续剩下的自我介绍。介绍完了之后,最边边的一位女老师(估计是陈红梅老师)让我走过去从她面前的几张纸条当中抽一张念出题目后回答。我比较幸运,抽到的是媒介融合的现状和看法,这一问题我早已烂熟于心,念完题目后没有思考就挺顺畅地回答了。答完之后老师没有问我别的问题,让我把纸条放回去,然后宣布专业课面试到此为止,开始进行英语面试。英语老师让我走上前去从纸条里面抽一张,我抽完后刚准备拿回座位上念出来,老师阻止了我并说她来念就好(这就是在考听力)。纸条上有两个问题,但都比较简单:为什么考ECNU?对于读研你有什么优势?这两个话题我事前都准备过,因此回答得还算OK。老师同样没有问我别的问题就结束了。之后路鹏程老师开始对我进行政审(其实也就是问了几个常规问题:是不是党员?本科期间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简答回答完毕后整个面试就结束了,每个同学的面试时间是20分钟,但我全程可能只用了七八分钟都不到。离开的时候有点紧张,导致有一份简历忘记拿回来了…

个人认为面试其实很看运气,考完之后问了一些同学,有的人抽到的问题比较难:列举五个抽样分析方法并说明、新闻社会学的相关问题等,这次复试面试我真的很幸运。另外想要提醒大家,外语问题即使没听懂也要开口回答,只要回答了就有口语分!今年有一位考俄语的小伙伴,没听懂俄语老师在说什么,直接没有回答,后来复试被刷了…(心疼)还有就是复试名单往往会在国家线出来四天后公布,按照1:1.2的比例来确定人数,邮件通知要准备的资料一定要准备齐全(比如本科成绩单、完整注册的学生证等)!

如果说初试是脑力战加心理战,那么复试就是信息战加心理战,各位考研儿万万不可松懈,即使有一丝能进复试的希望也不要放弃,不要像我一样等国家线出来后才仓促准备!

加油冲鸭!华师大等你!

作者|胡编辑|小花本文为拖鞋哥新传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允许20级新传考研交流4群: 782328288胡大家好。 我是胡前辈。 复习已经过了一半。 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最基础的新闻学和传播学。 那么,下一本书——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 (第四版),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开始了吧?我去年学习它的时候,前辈和很多同学都称它为“答案之书”。 这种赞扬确实不过分。 网络传播是我在传播学之外最投入精力的一本书,我觉得我后来答题时的很多思路和词汇,都直接来源于这本书。而且,很多大学的真正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来解答!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活用这本“答案之书”哦~三小时前应试学习的前辈拖鞋的哥哥、希希哥哥、小花介绍胡前辈自己学习网络传播的经验。 希望能帮到大家。01框架意识已经确立了吗?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新闻学、传播学还是中新史,都需要树立和理解其整体框架意识,背诵时要有逻辑性。网络传播这门学科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在制定网络传播这个学科框架的时候,更加重视章内框架的构建。 因为彭兰老师这本书除了第二章的《网络属性与传播形态》只有两节之外,其他章节数较多,且逐节细化,内容多而繁杂,不利于理解记忆。所以,整理章内内容的逻辑关系是特别必要的。就我认为最繁琐的第一章而言,第一节有点技术性,也不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看一下就能跳过。 最重要的是,结合芝加哥所说的“新媒体连锁反应法”来理解,反而有助于创造逻辑思维方式。接下来是第四节内容——第二节:连接演化: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第三节:自我演进:网络媒体的演进第四节: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变革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未来走向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要把本章作为整体而不是碎片来记忆,首先需要知道从句和从句的关系。第二节是下面三节之一的舵手节,它覆盖着下面三节。 彭兰老师通过它首先阐明了整个互联网的基础脉络发展线,然后进行下一节的叙述。而接下来是网络传播学的主角,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受到冲击的传统媒体,这两个主体一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大家以后无论是背诵还是答题,在网络媒体写作的时候,自然会把传统媒体最后第五节是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其实这个也很能理解。 网络时代是一个更新非常频繁的时代,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分析上并不符合网络的特质,因此最后一节需要对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洞察,这样,各小节之间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是在一个小节下创建内容帧。 就第一章复杂的第五小节而言,分别有以下四个标题。一、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大众传播二、大数据变革媒体生产方式三.智能媒体时代即将到来四.互联网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这个小节的分类其实都是以技术为分类基础的,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媒体化、虚拟现实,这四大类目前隐含着媒体技术发展的四个方向,而移动互联是其他技术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理解记忆时,可以将这四种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整理逻辑的起始点,进行具体内容的记忆理解。最后,对某个标题下内容的记忆,我认为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小步骤。“简直就像老母亲在唠唠叨叨”。 从去年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章第二节《——》在网络传播基本形态上的人际传播标题来看,内容非常多,理解记忆起来也非常麻烦,但其实大家也能看到一些道理。首先,彭兰老师首先介绍了人际传播的技术和平台的依赖性,然后介绍了人际关系的需求和策略,之后彭兰老师最后回到了网络和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地方,在我们刚刚分析的大章节里,彭兰老师也首先从技术上进行最基础的分析,最后回到现实的联系,也就是探讨这种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这个想法在书中应该不仅仅是这两个。 在理解和记忆其他章节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找到同样的规律来节约自己的能量,并将这个想法运用到以后的解答中。当然这只是微观上看到的,我会跟大家说得这么详细。 从宏观上讲,网络传播这本书内容既有重复之处,也有冗长之处,大家可以在狒狒哥哥和迪姐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记忆和理解。02标题、案例、名句天堂大家都知道,以后答题的时候,需要用很多眼前的小标题、案例、名人名言来丰富我们的答题内容,而网络传播这个答案的书,真的是随处可见的范本。如第四章第一节的小标题从人到机:扩大生产者用户数据、物联网数据:新闻资源拓展内部“云”:转变为新闻信息处理系统在回答一些技术进步对新闻业的影响时,这种类型的标题实际上可以直接使用。 此外,这里列举的谷歌新闻实验室计划、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等案例也可以用于很多解答。在这本书里,名人名言也非常多,大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摘录名人名言,以后背诵答案等就方便了。03我该如何安排网络发布的进度?这本书在给希希哥和小迪姐听讲座之前,我已经通读了大约三遍。 之后,上了网络课之后,通过他们的课变得更深入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也添加到了其中。还没读书的人,上课前,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希望上课更有效率。一般上了他们的课后,我会再看一遍所学的内容,建立框架加深理解。 我个人认为,在网络传播这门学科中,把握从句与从句之间、标题与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有“咦,我怎么会出现这个内容呢”的疑惑感。下课后,我没有直接背诵,而是在10月下旬正式开始背诵网络直播。 我之所以没有背,完全是因为自己背了传播学。当然,背诵的进度取决于个人,这方面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进度。之后网络通行证的背诵大概持续了好几次,一直持续到即将考试之前。网络传真很难背出来。 可能会有人建议,在网上理解就可以了,但个人必须要死记硬背。 光了解了也无济于事。 很多小标题和句子要经过背诵才能真正内化,才能使用。 并不是只有名词的解释需要背诵。04让我们来重点看看第一章互联网演进对传媒业的影响本章靠近宏观,第1小节以外是出题的高频领域,非常重要。第二章网络属性与传播形态这一章只有两篇。 第一节网络的多个属性都很重要。 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除组织传播外,其他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都非常重要。 这一节很细,掌握了对今后的解答会有帮助。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主要介绍了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具体的传播形式。 其中,维基百科、微博、微信、移动视频广播非常重要。第四章网络媒体与新闻传播本章是第一节网络时代新闻生态的变化,以及后四五节网络传播中的陷阱、专业主义、利益相关者是论述问题的考察重点,其中两三节国内和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并不重要,所以第五章网络用户我个人认为,这整个章节非常重要。 用户在网络上的生存特征、网民的关系需求、作为新闻生产者的个人和最后的“流氓智慧”还是“群体迷失”,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背诵。第六章互联网信息整合形式这一章相对于前几章并不那么重要。 当然,如果你的学校对报纸编辑学有很多考察,我建议你仔细看看。 否则,网络传播实务有哪些特质和要求,以及多媒体融合和H5 (这个重点是积累案例。第七章网络环境下的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这一章只有第一节很重要,第四节不用直接看。 重点以“数据新闻”为主题,可以直接看梯子课,补充了很多知识,本章书不太重要。第八章社交媒体APP这一章其实都很重要,特别是第三节和第四节专业媒体和政府机构的社交媒体应用,这两节内容最适合论述问题,容易通过考试。第九章网络传播效果本章与传播学密切相关,将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和沉默螺旋两种理论联系起来对新媒体时代回答这两种理论的应用非常重要。这也是除了第一章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章节,因为考试的可能性太大了。第十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本章第一节的舆论适合采取简单的解答。 第二节网络文化在回答亚文化这个主题时也很重要。 第三节的数字鸿沟在网络时代,其实在传播学上已经学过了,这里大家看的时候补充一下就可以了。 第四节的媒体素养比较重要,可以用在论述问题和实务中。 这样,在自己解答的时候媒体素养等就不会那么干了。那么,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和分享。 我希望大家能很好地利用这本答案书。 此外,本周五晚上19:30,狒狒哥哥和小迪准备了一堂晾得满满的“网络传播概论计划重点导读课”,赶紧扫码报名吧。 鞋哥团队的两位逻辑大神、热点大神终于来了~上课的地址长按扫描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上课了哦~特别福利参加周五晚上课程直播的同学可获得福利大礼包——100篇网络传播优质论文12张网络传播思维导图(部分截图如下)滑动以查看下一幅图像结束应试学习从后半部分开始参加模拟考试检查一下学习的成果吧~点击下面的照片参加考试必要的班级正在申请请点击下面的照片确认详细内容1.8万字超全应试攻略建议收藏!一日一死为拱,功勋不捐唐把名词当作卡片吧如果我们喜欢的话,记得“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南大传播学考研资料和参考书:《2016南京大学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2016南京大学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考研冲刺宝典》《2016南京大学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南京大学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2007-2015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网络传播概论》 杜骏飞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 埃德温·埃默里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广告策划与创意》 蒋旭峰、杜骏飞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瑚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 自考传播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网络传播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