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伤寒论自学考试大纲

伤寒论自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

伤寒论自学考试大纲

可以自学。关键是你抱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只是感兴趣,还是将来想从事中医事业。我是中医院上班的医生,现在来我们单位实习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基本上都考研。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的年纪不大,但却是电脑奇才,年纪轻轻,可以是作家。但是没有少年医学家。如果你已经读大学,还是安心学好自己的专业,学医就业很难,成才也很难。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积累。有的需要看书,有的在给患者治疗疾病当中去学。在说现在也没有纯中医,学中医的同事也要学习很多西医的知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想靠中医赚钱,呵呵,等老了以后。患者才信任你。

自考中药学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已取得卫生类职业资格的在职人员,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中的专科毕业生。自学考试的科目有12-16门左右。自考本科中医需要哪些要求1、自考护理学专业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对口专业专科毕业生。2、中药学自考本科段报考对象限定为已取得卫生类职业资格的在职人员,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中的专科毕业生。3、药学专业自考本科限定为具有医学类专科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或在校学生。自学考试中医考试科目有几门中医自学本科考试科目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内经、中医各学学说、伤寒论、政治经济学、中医伤科学、金匮要略、大学语文、温病学、外语、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中医妇科、中医外科、针灸学、中医儿科、临床考核。自学考试本科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一般有12-16门左右。自考生怎么备考考试制定具体的自考学习计划,建议自考本科考生采取横向纵向协调计划的办法。做两个计划:一个是时间计划,一个是进度计划。时间最好具体到每天的每段时间学习哪门课程,不要集中火力,要各科齐头并进。自考本科生要重视考试大纲,自学考试的命题是围绕大纲来的,所以复习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再结合考试大纲来弄懂重点、难点、疑点。多做试卷和历年试题,只有多做练习题,才能更好地查漏补缺,自考本科考生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到的知识,还可以帮你分析出自考试卷的出题结构,考何种题型,题型所占的分数等。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中医博大精深,要是多些年轻人去学,很多病人就不用受病痛的折磨。

你是读中医的吗?我现在是读中医的二年级学生,我感觉中医可以自学,但是必须有人点拨,因为中医文献都是古文比较难理解,而且学生还需要有一定悟性,如果要读好中医,学好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很有用,它们都是想通的,而且学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自学更需要比别人下更多的功夫,很辛苦的,呵呵,我见过很多从事中医稍有成就的医生也是原来是西医学生,后来跟了个师傅有自己自学中医的!你如果不是读中医的学生就需要自己找到中医学校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的科目,然后再看你是想要学中医系的,针灸系的,中药系的还是别的系的,再强化学习这方面的古籍!关键还得有个好师傅带,因为中医还是经验大于理论的,光看书是不行的,最后就是有毅力,持之以恒,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学习中医真的很辛苦,这是我学了两年的切身体会,毫不夸张,但是确实博大精深啊,很有用的!

伤寒论自学考试

中医学基础复习大纲绪论掌握几本代表性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在中医学方面的意义。一、《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分《素问》、《灵枢》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二、《难经》 秦越人所著,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解释了《黄帝内经》的一些疑难问题,并补充其不足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 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共收集了365种药物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五、《本草纲目》: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籍掌握金元四大家各自代表的学术流派。(注意其各自观点P4)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概念:具体体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证”的含义:辩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了解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第一章 阴阳五行掌握阴阳的概念、特性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属性的规定(P16表1-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掌握五行的概念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P25表1-2***)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相生、相克、掌握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上的应用一、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注意各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寤寐、物质代谢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一、阴阳偏盛二、阴阳偏衰三、阴阳互损四、阴阳转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注意治疗原则的确立***归纳药物属性:注意药味的属性二.五行学说:注意:相生治法和相克治法的具体运用***五行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第二章 藏象1.掌握藏象的概念2.了解藏象学说的行成3掌握五脏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系统联系注意:一、气的运行与哪些脏器有关二、血、水液的运行与哪些脏器有关掌握六腑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掌握奇恒之腑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系统联系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注意:一、脏与脏关系的主要体现方面 二、脏与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了解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了解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第三章 气血津液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运动、分类***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运动:注意气的运动形式、运动失调以及病态分类:(注意各气之间的比较记忆)元气宗气:注意其生成、功能营气卫气:注意其功能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运行注意一、离经之血二、脾胃、肝、肾対血生成的作用三、生理功能:濡养作用、运载作用、四、血液正常运行的3个条件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主要功能4.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1.掌握经络的概念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注意其含义和流注次序(P98表4-3)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掌握经络的循行分布***(注意各自循行分布的部位)一、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P97图4-1)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循行分布4.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基本功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递性息调节机能活动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四、经别经筋、皮部的功能特点第五章 体质1.掌握体质的含义2.了解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注意体质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分类3.了解体质学说的应用注意从化的含义***病因掌握病因的概念了解病因分类和探求病因的方法陈无择 “三因学说”近代分类外感病因***六淫:概念、致病的共同特点*注意各自的性质、致病特点的论述(P140表6-1)风邪:寒邪暑邪(注意不能内生)*湿邪燥邪热(火)邪疫气:内感病因七情内伤:概念;形成因素:致病的特点饮食失宜劳逸过度: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过逸: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注意形成因素、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病机发病的原理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生活工作条件、体质特点、精神状态发病途径发病形式***感而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疾病出入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邪去正虚阴阳失调(结合阴阳学说进行复习)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第十章 养生、防治、康复1.了解养生的意义2.掌握养生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准则3.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掌握治则***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注意其具体运用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标本先后:注意其具体运用一、急则治标二、缓则治本三、标本兼治*正治反治:理解其含义和治法三因制宜:基本概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说明:本资料是依托教师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突出重点和难点;其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复习重点(带***表示常考点),了解的内容要求理解。由于大纲内容较为粗略,各位同学应按此大纲进行课本的阅读、理解、背诵的系统复习。 Best wishes for you.

可以自学。关键是你抱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只是感兴趣,还是将来想从事中医事业。我是中医院上班的医生,现在来我们单位实习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基本上都考研。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的年纪不大,但却是电脑奇才,年纪轻轻,可以是作家。但是没有少年医学家。如果你已经读大学,还是安心学好自己的专业,学医就业很难,成才也很难。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积累。有的需要看书,有的在给患者治疗疾病当中去学。在说现在也没有纯中医,学中医的同事也要学习很多西医的知识。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想靠中医赚钱,呵呵,等老了以后。患者才信任你。

中医博大精深,要是多些年轻人去学,很多病人就不用受病痛的折磨。

自考本科中医学的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自考本科中医学考试科目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内经、中医各学学说、伤寒论、政治经济学等。2023年自考本科中医学考哪几门中医自学本科考试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医自学本科考试科目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内经、中医各学学说、伤寒论、政治经济学、中医伤科学、金匮要略、大学语文、温病学、外语、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中医妇科、中医外科、针灸学、中医儿科、临床考核。自考本科中医学考试难不难中医学自考本科的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中医学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普通的自考学员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复习。但是,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相信难度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中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对于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来说,自考中医学本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学考试学历有什么用招聘应聘:很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自学考试获得的本科学历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升学深造:自学考试本科学历也可以作为继续深造的入口。比如说,如果你想攻读硕士学位,但是之前没有取得本科学历,那么自学考试的本科学历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机会。职称评定:在某些行业中,职称评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如果你想在中医行业中获得一定的职业地位,那么取得中医学本科学历可以为你的职称评定提供帮助。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学考试伤寒论

自考生们在选择专业时会很困惑,不知道什么专业对未来发展更有帮助,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比较盲目,那么下面小编给打击分享一些湖北中医药大学自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热门专业,供大家参考。第一,医学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伤寒论》、《内经》、《针灸学》、《预防医学概论》等,主要侧重点在于中医医学,是中医药大学的热门专业和主要建设专业之一。考生报考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医学专业在以后医学方面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方向性,为考生以后在医学方面就业提供基础。第二,药学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药学专业主要有《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物理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关于中医医药的相关学习为自考考生奠定了辨别中医药草的基础,使自考考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目标明确。第三,医学检验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有《免疫学及检验》、《微生物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寄生虫及检验》等,考生在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后,不仅可以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在以后的医学方面工作上有了专业的基础知识。以上就是湖北中医药大学自考的几个热门专业,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才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猎考网招生老师还可以在线为您答疑: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是开卷考试吗?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一般几年能获取学历证书?

自学考试网伤寒论

语文 数学 英语

09年4月,星期六(4月18日) 上午0087 英语翻译 3708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 下午0840/39 第二外语(日/俄)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星期日(4月19日) 上午0834 英语经贸知识 下午0604英美文学选读 0795 综合英语(二)

中医学基础复习大纲绪论掌握几本代表性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在中医学方面的意义。一、《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分《素问》、《灵枢》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二、《难经》 秦越人所著,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解释了《黄帝内经》的一些疑难问题,并补充其不足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 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共收集了365种药物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五、《本草纲目》: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籍掌握金元四大家各自代表的学术流派。(注意其各自观点P4)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概念:具体体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证”的含义:辩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了解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第一章 阴阳五行掌握阴阳的概念、特性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属性的规定(P16表1-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掌握五行的概念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P25表1-2***)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相生、相克、掌握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上的应用一、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注意各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寤寐、物质代谢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一、阴阳偏盛二、阴阳偏衰三、阴阳互损四、阴阳转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注意治疗原则的确立***归纳药物属性:注意药味的属性二.五行学说:注意:相生治法和相克治法的具体运用***五行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第二章 藏象1.掌握藏象的概念2.了解藏象学说的行成3掌握五脏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系统联系注意:一、气的运行与哪些脏器有关二、血、水液的运行与哪些脏器有关掌握六腑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掌握奇恒之腑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系统联系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注意:一、脏与脏关系的主要体现方面 二、脏与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了解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了解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第三章 气血津液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运动、分类***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运动:注意气的运动形式、运动失调以及病态分类:(注意各气之间的比较记忆)元气宗气:注意其生成、功能营气卫气:注意其功能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主要功能、运行注意一、离经之血二、脾胃、肝、肾対血生成的作用三、生理功能:濡养作用、运载作用、四、血液正常运行的3个条件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主要功能4.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1.掌握经络的概念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注意其含义和流注次序(P98表4-3)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掌握经络的循行分布***(注意各自循行分布的部位)一、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P97图4-1)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的循行分布4.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基本功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递性息调节机能活动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四、经别经筋、皮部的功能特点第五章 体质1.掌握体质的含义2.了解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注意体质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分类3.了解体质学说的应用注意从化的含义***病因掌握病因的概念了解病因分类和探求病因的方法陈无择 “三因学说”近代分类外感病因***六淫:概念、致病的共同特点*注意各自的性质、致病特点的论述(P140表6-1)风邪:寒邪暑邪(注意不能内生)*湿邪燥邪热(火)邪疫气:内感病因七情内伤:概念;形成因素:致病的特点饮食失宜劳逸过度: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过逸: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注意形成因素、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病机发病的原理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候变化、地域特点、生活工作条件、体质特点、精神状态发病途径发病形式***感而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疾病出入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邪去正虚阴阳失调(结合阴阳学说进行复习)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第十章 养生、防治、康复1.了解养生的意义2.掌握养生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准则3.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掌握治则***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注意其具体运用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标本先后:注意其具体运用一、急则治标二、缓则治本三、标本兼治*正治反治:理解其含义和治法三因制宜:基本概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说明:本资料是依托教师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突出重点和难点;其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复习重点(带***表示常考点),了解的内容要求理解。由于大纲内容较为粗略,各位同学应按此大纲进行课本的阅读、理解、背诵的系统复习。 Best wishes for you.

去你那的自考办买本报考指南,上面说的很细,什么专业都有

伤寒论自学考试试题

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40.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 32.A.C.E 33.A.B.D.E 34.A.B.C.E 35.A.B.C 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1.邪气盛 精气夺 42.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18.《温疫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 D.肺 C.脾 D.肝 E.肾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二)B型题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三)D型题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四)X型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3.温病学理论源于: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7.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 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 代医家 等编著。5.温病学理论源于 、 、 等书。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7.中医学包括 、 、 三部分。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 、昼 、夕 、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 为主宰, 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 两大方面。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为 。三、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四、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观五、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试 题 答 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B 2.A 3.B 4.C 5.D 6.E 7.A 8.A 9.C 10.D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E 19.D 20.B21.C 22.A 23.C 24.D 25.D(二)B型题1.D 2.C 3.E 4.B 5.C 6.A 7.C 8.A 9.B(三)D型题1.DE 2.AC 3.CE(四)X型题1.BCDE 2.BC 3.CDE 4.ABCD 5.BCD 6.ABCDE 7.BCDE 8.BCDE二、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 巢元方5.《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 安 加 甚10.辨证论治11.心 五脏 自然界 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13.基础 动力 主宰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四、名词术词解释1.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32.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的'方剂( )

A桑菊饮 B桑杏汤 C银翘散 D金沸草散 E香薷散

33.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选用( )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34.下例何项不是桑菊饮与银翘散组成中均有的药物( )

A芦根 B生甘草 C连翘 D桔梗 E牛蒡子

35.下列属于银翘散和桑菊饮所共有的药物有( )

A银花、桑叶 B 连翘、菊花 C 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

36.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

A清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泻热 D 止咳化痰 E 清胃宣肺

37.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 )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38.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是( )

A麻黄 B杏仁 C 石膏 D麻黄、杏仁 E麻黄、石膏

3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1:3 E 3:1

40.柴葛解肌汤的功用为( )

A解肌透疹 B解肌发表 C解肌清热 D解表散寒 E疏风清热

41.功用为解肌清热的方剂是( )

A大青龙汤 B消风散 C升麻葛根汤 D竹叶柳蒡汤 E柴葛解肌汤

42.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是( )

A升麻葛根汤 B柴葛解肌汤 C竹叶柳蒡汤 D普济消毒饮 E败毒散

43.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人参

44.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作用论述,以下那一项是错误的( )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滋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45.败毒散的君药是( )

A羌活、川芎 B羌活、独活 C独活、川芎 D羌活 E独活

46.败毒散出自( )

A《金匮要略》 B《医学心悟》 C《千金方》 D《伤寒论》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

A 银翘散 B 麻杏石甘汤 C败毒散 D 麻黄汤 E桂枝汤

48.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治宜选用( )

A再造散 B生脉饮 C麻黄汤 D华盖散 E参苏饮

49.《伤寒论》中“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何方主之?( )

A四逆散 B麻黄细辛附子汤 C当归四逆汤 D一贯煎 E生脉饮

50.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的方剂是( )

A桑菊饮 B当归六黄汤 C葱白七味饮 D加减葳蕤汤 E仓廪散

(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

1.下列不能使用麻黄汤的情况有( )( )( )( )( )

A外感表虚自汗 B外感表实无汗 C疮家 D衄家 E尺脉微或迟

2.麻黄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

A麻黄 B桂枝 C芍药 D杏仁 E甘草

3.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两对药物是( )( )( )( )( )

A桂枝与芍药 B桂枝与生姜 C芍药与大枣 D芍药与生姜 E大枣与生姜

4.止嗽散的配伍特点( )

A温而不燥 B润而不腻 C散寒不助热 D解表不伤正 E散中有补

5. 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是( )( )( )( )( )

A 银花 B连翘 C荆芥穗 D淡豆豉 E竹叶

6.银翘散的用药特点有( )( )( )( )( )

A表里同治 B散中有收 C辛凉之中配少量辛温之品

D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药相配 E扶正驱邪

7. 桑菊饮的君药是( )

A 菊花 B 连翘 C 桑叶 D 薄荷 E 杏仁

8. 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有( )( )( )( )( )

A 桔梗 B薄荷 C连翘 D甘草 E苇根

9.组成中含有麻黄的方剂有( )( )( )( )(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小青龙汤 D麻杏甘石汤 E九味羌活汤

10.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有( )( )( )( )( )

A 柴胡 B黄芩 C葛根 D白芷 E羌活

11. 九味羌活汤与柴葛解肌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羌活 B细辛 C白芷 D黄芩 E甘草

12.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用意是( )( )( )( )( )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补中益气 D大补元气 E以上均不是

13. 败毒散的功效有( )( )( )( )( )

A散寒祛湿 B理气化痰 C益气解表 D发汗祛湿 E解肌清热

  • 索引序列
  • 伤寒论自学考试大纲
  • 伤寒论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伤寒论
  • 自学考试网伤寒论
  • 伤寒论自学考试试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