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

第一:编程知识。编程知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编程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除了程序设计语言之外,还涉及到数据结构知识、编译原理知识和数据库知识等,可以说编程语言是打开计算机技术大门的钥匙。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需要学习一定的编程知识。第二: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资源管理、任务调度、并发、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操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通常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系统学习一下Linux操作系统。第三: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而且难度也相对比较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网络体系结构之外,还需要了解大量的网络设备。

①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共14章,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回术发展历程、当前答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选修专业课,也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大学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设置情况和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它包含了大学设置的近十个本科专业、十余个研究生学科。这些专业和学科可能分属大学的不同学院或系。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这不仅对于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必要的。 ②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第2章 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 第3章 电磁波与无线电 第4章 通信技回术与通信网 第5章 计算机科学答与技术 第6章 互联网 第7章 控制科学与工程 第8章 集成电路 第9章 微波技术与微波集成电路 第10章 光电信息技术 第11章 数字媒体技术 第12章 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 第13章 信息安全 第14章 网络信息检索 ……③ 信息技术导论的目录 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第1章小结 问题与思考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计算与版计算科学 第3章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权统 第4章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5章信息媒体的表示及数字化 第6章数据的组织结构与算法 第7章数据库技术 第8章信息的传输——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9章信息系统 第10章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章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第12章信息化社会 …… ④ 信息技术导论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 蓝牙技术浅探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信0602班 武汉430074) 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 1、蓝牙简介 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Bluetooth)。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 2、蓝牙协议概述 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 (1)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 (2)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SCO)业务和非同步连接(ACL)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 (3)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 (5) 应用协议(可选协议):PPP(点对点协议)、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 3、蓝牙底层模块 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 3.1射频 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ISM)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 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微微网)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同时存在。 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 ⑤ 急!急!急!跪求,信息技术与应用导论中文版TXT格式的课本 同求!!! ⑥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样 至少经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呢,也引起了我的一番回思考,既然我是学习信答息专业的,那我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个信息社会呢.,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长了不少见识,疑惑也减少了不少,所以需要了解信息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一定会有所帮助~ ⑦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信息 书 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 作者:黄载禄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563511525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元⑧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学 可参考中文经典教材,因为原书是全英文专业术语的 ⑨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简介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可以作为大学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导论”课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普型读物,供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阅读、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是学什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系统的、较好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特别是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导论、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汇编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网络编程、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教学软件制作、三维动画创作等。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内容

第一:编程知识。编程知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编程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除了程序设计语言之外,还涉及到数据结构知识、编译原理知识和数据库知识等,可以说编程语言是打开计算机技术大门的钥匙。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需要学习一定的编程知识。第二: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资源管理、任务调度、并发、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操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通常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系统学习一下Linux操作系统。第三: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而且难度也相对比较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网络体系结构之外,还需要了解大量的网络设备。

①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共14章,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回术发展历程、当前答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选修专业课,也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大学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设置情况和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它包含了大学设置的近十个本科专业、十余个研究生学科。这些专业和学科可能分属大学的不同学院或系。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这不仅对于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必要的。 ②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第2章 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 第3章 电磁波与无线电 第4章 通信技回术与通信网 第5章 计算机科学答与技术 第6章 互联网 第7章 控制科学与工程 第8章 集成电路 第9章 微波技术与微波集成电路 第10章 光电信息技术 第11章 数字媒体技术 第12章 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 第13章 信息安全 第14章 网络信息检索 ……③ 信息技术导论的目录 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第1章小结 问题与思考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计算与版计算科学 第3章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权统 第4章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5章信息媒体的表示及数字化 第6章数据的组织结构与算法 第7章数据库技术 第8章信息的传输——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9章信息系统 第10章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章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第12章信息化社会 …… ④ 信息技术导论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 蓝牙技术浅探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信0602班 武汉430074) 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 1、蓝牙简介 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Bluetooth)。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 2、蓝牙协议概述 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 (1)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 (2)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SCO)业务和非同步连接(ACL)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 (3)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 (5) 应用协议(可选协议):PPP(点对点协议)、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 3、蓝牙底层模块 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 3.1射频 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ISM)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 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微微网)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同时存在。 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 ⑤ 急!急!急!跪求,信息技术与应用导论中文版TXT格式的课本 同求!!! ⑥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样 至少经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呢,也引起了我的一番回思考,既然我是学习信答息专业的,那我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个信息社会呢.,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长了不少见识,疑惑也减少了不少,所以需要了解信息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一定会有所帮助~ ⑦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信息 书 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 作者:黄载禄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563511525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元⑧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学 可参考中文经典教材,因为原书是全英文专业术语的 ⑨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简介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可以作为大学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导论”课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普型读物,供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阅读、参考。

四川自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考试课程 02600C语言程序设计、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7867信息资源管理、07872计算机网络管理(一)、07874信息技术导论、0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07868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07871多媒体应用技术、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7875信息安全工程、00015英语(二)、06169电子电路 EDA 技术、07129JAVA语言程序设计、07917逻辑电路 自考课程分类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系统的、较好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特别是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导论、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汇编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网络编程、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教学软件制作、三维动画创作等。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笔记

①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共14章,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回术发展历程、当前答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选修专业课,也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大学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设置情况和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它包含了大学设置的近十个本科专业、十余个研究生学科。这些专业和学科可能分属大学的不同学院或系。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这不仅对于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必要的。 ②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第2章 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 第3章 电磁波与无线电 第4章 通信技回术与通信网 第5章 计算机科学答与技术 第6章 互联网 第7章 控制科学与工程 第8章 集成电路 第9章 微波技术与微波集成电路 第10章 光电信息技术 第11章 数字媒体技术 第12章 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 第13章 信息安全 第14章 网络信息检索 ……③ 信息技术导论的目录 第1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第1章小结 问题与思考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计算与版计算科学 第3章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权统 第4章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5章信息媒体的表示及数字化 第6章数据的组织结构与算法 第7章数据库技术 第8章信息的传输——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9章信息系统 第10章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章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第12章信息化社会 …… ④ 信息技术导论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 蓝牙技术浅探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信0602班 武汉430074) 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 1、蓝牙简介 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Bluetooth)。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 2、蓝牙协议概述 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 (1)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 (2)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SCO)业务和非同步连接(ACL)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 (3)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 (5) 应用协议(可选协议):PPP(点对点协议)、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 3、蓝牙底层模块 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 3.1射频 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ISM)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 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微微网)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同时存在。 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 ⑤ 急!急!急!跪求,信息技术与应用导论中文版TXT格式的课本 同求!!! ⑥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样 至少经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呢,也引起了我的一番回思考,既然我是学习信答息专业的,那我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个信息社会呢.,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长了不少见识,疑惑也减少了不少,所以需要了解信息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一定会有所帮助~ ⑦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图书信息 书 名: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 作者:黄载禄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563511525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元⑧ 信息技术导论怎么学 可参考中文经典教材,因为原书是全英文专业术语的 ⑨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简介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可以作为大学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导论”课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普型读物,供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阅读、参考。

摘 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人机对话帮助学生加强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多种感官,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室内课的媒体教学课件还非常少,笔者就媒体教学在体育室内课的应用谈一些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 多媒体;体育室内课;课件 体育课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能维持体育教学的室内体育场馆,给阴雨天气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每逢下雨,上室内体育理论课时学生总提不起兴趣来,教师也觉得枯燥乏味,有的学校就改上自习课,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致使丰富多彩的体育素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得不到培养。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将多媒体运用于体育课中,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欣赏竞技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以传授学生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大多数学生对明星有崇拜心理,利用他们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心理,在室内体育课中观赏名人VCD专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在室内体育课中组织学生观看“飞人乔丹”的VCD专辑,专辑中乔丹出众的弹跳、见缝插针的穿梭切入、矫若游龙的运球、长时间的滞空动作、漂亮的高飞扣篮以及快如闪电的空中拦截,让学生目不暇接,欢呼雀跃。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乔丹的成功经历,让他们明白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多媒体播放的影像,画面鲜明,色彩逼真,音响效果美妙,能有效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改变过去的“说教课”“自习课”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身心愉悦,从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领略到崇高的“体育精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笔者还多次组织学生观赏各种比赛,如NBA、CBA、足球精彩射门、全美花样篮球大赛等,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对技术动作进行处理,使学生易于接受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示范具有准确性、适时性和完整性,即使教师反复讲、再三强调、多次示范,但由于教师本身与动作难度等原因,很多学生还是对示范动作的变化和完成的时机、过程看不清,因不得要领而难以掌握。针对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将复杂的动作或体育过程制作成课件,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 如对跨栏的栏上动作、背越式跳高的过竿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从容不迫地讲述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过程,对动作的关键部分能够讲深、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从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中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地说教变成多感觉、全方位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动”的变成“静”的,这就使教师有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各项体育技术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3 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多方面 的智力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恰当引入一些录像,以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景象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在教学“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一课时,较难讲解的是“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笔者便在制作课件时引入4段录像:1)有学生穿皮鞋上体育课;2)有学生口袋里放着剪刀做前滚翻;3)中午吃饭过后,有两位学生马上去踢足球;4)有学生在快速跑结束后马上躺下休息。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并讲出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注意安全,预防事故”这一科学方法,而且培养了观察力。 4 提高质量,时机是关键 教师在一堂媒体教学课中应掌握媒体运用的时机。如在讲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中的“注意安全,避免运动损伤”时,在显示文字说明后,笔者适时插入几幅损伤后的骨关节损伤的机理的图片。同时一堂课还应结合教材内容,抓准机会,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教育。如在讲述“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时,通过插放舒适的运动场、优美的环境的图片,不失时机地结合本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告诫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给自己创设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良好环境。 5 倡导协作更重要 应该说不论课件制作得如何美妙,操作得如何熟练,若在教学中不讲究协作,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教师还应继承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这不仅在课外,也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这不仅需要学习信息的交流,更需要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做到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先准备好的一堂课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打入屏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一堂课的收获与建议,最后教师进行全面总结,这样的一堂体育室内课就显得比较生动活泼。 6 教师要精心准备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上好体育室内课,首先,教师平时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平日要根据这部分教学知识目标,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资料,如有关体育类的VCD、教学录像及大型比赛的录像资料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因为大信息、大容量是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具备的优点,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可以节省制作课件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经常听取其他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如语文、自然、美术等文化课的室内教学形式,从中吸取上好体育室内课的有益经验及学习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目前,现代媒体教学课件在其他课堂中普遍使用,其教学效果明显超越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媒体教学用于体育室内课当中定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蓝牙技术浅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信0602班 武汉430074)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1、蓝牙简介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Bluetooth)。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2、蓝牙协议概述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1)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2)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SCO)业务和非同步连接(ACL)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3)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5) 应用协议(可选协议):PPP(点对点协议)、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3、蓝牙底层模块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3.1射频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ISM)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net(微微网)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net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net同时存在。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

自考本科信息技术导论重点

重点就是信息技术必修的三个模块加上你们学校选修的那个模块,多数都选VB编程的好像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蓝牙技术浅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信0602班 武汉430074)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1、蓝牙简介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Bluetooth)。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2、蓝牙协议概述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1)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2)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SCO)业务和非同步连接(ACL)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3)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4)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5) 应用协议(可选协议):PPP(点对点协议)、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3、蓝牙底层模块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3.1射频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ISM)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net(微微网)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net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net同时存在。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信息技术导论自考教材,信息技术导论期末考试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导论论文]蓝牙技术浅探摘要: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为设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方式。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中的底层模块、协议以及应用模型,并将它与其他常用的无线连接技术做了比较,以说明它的优势所在。关键词:蓝牙;底层模块;协议;应用早在1994年,Ericsson公司就在其内部提出了一项研究计划,旨在建立发展一种能简易使用并可在各种通讯设备上畅行无阻的新一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一个实际的无线接口和相关软件标准。1998年,Ericsson公司公开了这项计划,并与Nokia、IBM、Toshiba和Intel四家公司组成了一个特别利益集团,以负责此项技术的开发。一年后的1999年7月,SIG正式提出了该技术协议的1.0版,并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蓝牙。据SIG官方说明,蓝牙这个名字来自十世纪丹麦的维京族国王Harald Bluetooth。这位国王曾以武力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蓝牙技术解决了小型移动设备间的无线互连问题。它的硬件市场非常广阔,涵盖了局域网络中的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该技术的本质目的不是成为另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而是成为一种替代传输电缆的新型无线解决方案。从1999年的1.0版,到后来的1.1版、1.2版、2.0版,蓝牙技术不断地在技术上完善自身,力图吸取通用电缆在成本、安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Bluetooth国王叱咤北欧的千年之后,新兴的蓝牙技术正在以其的种种优势,在全球的无线连接市场中开拓比Bluetooth国王大上千倍万倍的疆土。2、蓝牙协议概述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模型可分为以下5层: 物理层:蓝牙协议的无线接口层; 核心协议:基带协议、链路管理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服务发现协议等。基带协议可以提供同步面向连接业务和非同步连接业务。一般地,SCO用于分组数据业务,其特点是可靠,但有延时;而ACL用于话音传送,其特点是实时性好。但可靠性比SCO差。链路管理协议负责建立和解除主、从设备单元之间的连接,另外还控制主、从设备单元的工作模式。L2CAP是第三层的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向RFCOMM和SDP等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业务。基带数据业务可以越过LMP而直接通过L2CAP向高层协议传送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L2CAP和LMP都相当于OSI第二层即链路层的协议; 射频通信协议:RFCOMM,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协议、AT命令集等; 应用协议:PPP、UDP/TCP/IP、OBEX、vCard/vCarl、FAX、PAN等。3、蓝牙底层模块蓝牙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为了保证系统所需频带是全球各地均能容易地获得的,蓝牙系统工作在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科学、医疗频率——即2.4GHz。由于ISM频带的开放性,使用其中任一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工扰——比如说,家用的无线电话、微波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蓝牙将其工作的2.402GHz~2.480GHz的频带分为79个1MHz带宽的子信道,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至另一频点,因而加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跳频技术除了为蓝牙技术提供了稳定性保障以外,还在物理层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跳频通信中,数据信号被窄带载波信号调制,而这些窄带载波信号则做为时间的函数不断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频率。蓝牙标准采用的是每秒跳跃1600次的跳频序列。收发双方都知道的跳频码决定了射频载波的频率以及跳频的顺序。为正确地进行信号接收,接收器必须设置成与发送方一样的跳频码,并在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频率点监听载波信号。只有正确同步时,才能维持一个逻辑信道。其他没有同步的接收器收到的信号仅是持续时间极短的脉冲噪声,这就使得窃听变得十分困难。跳频技术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设备同时连接多台设备。如前所述,蓝牙在79个信道里以跳频方式工作。当两个蓝牙设备成功建立链接之后,一个piconet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这79个信道中随机跳转而完成。蓝牙给每个piconet提供特定的跳转模式,因此它允许大量的piconet同时存在。3.2双工方式和业务类型信息技术导论是水课吗不是。信息技术导论属于专业入门性课程,旨在不涉及过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实用技术,内涵深厚。水课指很无聊、没意思的、没有什么内涵的课程,所以信息技术导论不是水课,是一个专业必修课,是计算机的必考课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考过护理教育导论还要靠护理学导论我是护理专业自考专升本只要科目代码是一样的就不用再考了,河南09年自考护理学考试计划主考学校:郑州大学开考形式:委托考试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3 00015 英语 144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25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26 03200 预防医学 67 03201 护理学导论 58 03202 内科护理学 59 03203 外科护理学 510 03004 社区护理学 511 03007 急救护理学 512 03008 护理学研究 513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514 03010 妇产科护理学 5 二选一 15 03011 儿科护理学 5 16 03006 护理管理学 5 二选一 17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 5 18 07277 临床考核 019 06999 毕业论文 0 不计学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一书是叶树江教授等教师根据他们讲授这门课程与实践体会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体系、研究领域和知识结构、特点;二是介绍电路与电子知识领域的基础知识、分析特点及其应用;三是介绍信号、系统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四是对计算机领域知识,强调嵌入式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知识及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该书将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知识分为3个知识领域,其主要内容分别在二、三、四章中,基本上能包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知识,对学生认识理解专业的基础知识结构要求有较大的作用。书中还列举了较多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说明,这些都会有助于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对基础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本书是“概论”内容,各个学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教材上部分内容,也可增加一些内容,实施教学。事实上“概论”教材在教学中是起主要参考的作用。因为科技发展很快,有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教材上不可能及时反映,必须由讲课教师增加最新信息。因此我认为该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概论”课的教材。望采纳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博弈圣经》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 一、科学发展观唤醒创新基因的特征 创新是一种观念,观念没有理性。创新是二特性对局,对局中间有一个创新的第三空地。创新是博弈中的常数,常数是人的创新潜能的价值体现。文化创新是大自然中的无性繁殖,文化创新又类似嫁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当最终看到创新的结果时,那已经不是原来的文明了。人与他物的合成都属于未来,未来基于欲望,人的生存道路就是与他人一起用欲望创造未来。《博弈圣经》中说:“博弈的结构,不仅需要自己,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和一个观众,这是博弈存在的三条件。”任何文化思想的传播都是除自身条件之外,还有两个条件才能构成,因此创新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一个三元结构,这样才能构成遗传与生态的文化遗传基因。任何被优先唤醒的科学与博弈的基因模式,都是一种观念思潮,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优先唤醒的特征就是开发自己的欲望,将情感和价值观传播给对象,融入对象的文化中成为新的基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能从对象那里实现欲望都是唤醒,是创新,是进步。《博弈圣经》中给出了“进步”的定义:“就是你在传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欲望,反应在他者的思维中。”其实生命进步的奥秘就是在危机中不断地将活着的优势基因取代低效的模式。生物行为创新的现象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移动、奔跑才不会被捕食。 科学发展观就是被唤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个人的文化,里面不存在个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博弈圣经》中说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发展”一词就是战略里的持续性特征,也是科学的自然属性。在自然实体中生物与自然的优先快照,就是观念,“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我们的观念一定符合以上的科学与发展,沿着大自然铺设好的这条无形的道路前进,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任何政治家利用这一点都是找到了对政治、经济、军事及对智者文化的开放,都是找到了一个博弈取胜的非同步时间空间概念,就是让人们重新思考时间和空间、偶然和秩序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博弈圣经》中得到启示:人的头脑越热,越冲动,越显示出时间的紧迫和空间的狭小,那么,开放的时间使人在自由的空间里冷静思考科学的理性,使第三空地得到扩充,也使创新空间得到增长。不难想象,创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态式的双赢结构,根据《博弈圣经》中的国正双赢理论,双方对抗无双赢,“国正双赢理论可以用于日常所有的事物,帮助世界上所有的人理解双赢概念的理论,只有大于两个以上的合作,才能谈双赢。《博弈圣经》里的国正双赢理论,能够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多元化合作,双方才会出现双赢”。只有通过遗传交流合作才会显得庞大,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为自己打开一条崭新的道路。众多人的合作是一系列共同进化中的实验,假如不能取胜,你就要放弃自己,选择合作,继续博弈。合作就是放弃自己旧的博弈主张,在第三空地里形成新的梦想,只有合作才会永远改变着双方。众多人的合作在飞秒瞬间分出的信仰形成的生物蚁团行为是一种能源,它又为精神高涨的情绪制造更加开放的背景,以及把社会变成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园林。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命题和一个民族的复兴宣言,一定会形成东方人的主题观念,就像火红的年代,将东方红化。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用国正论、自然哲学的非绝对对立的观点区分出层级和远近,科学发展观离人们越远,被红化的人数比例越大。根据被唤醒的概率和主题远近的关系,得出结论,和科学发展观越近的人越难以彻底征服他的那一半。所以,优先唤醒者作为各行业的领导人就显得稀缺和格外重要。人们经历的任何事物,在传播的路上一定有障碍,抵抗外来不是外来障碍造成的,而是遗传里的自然法则。生物总是在抵抗外来压力、坚韧不拔地存活着。人们在接受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基因、创新思维、创新结构和创新内容,再用国正论的博弈哲学将每个事件按各自的标准区分出大小与好坏、实体与性质,再用这种博弈的知识概念,寻找正理。《博弈圣经》中写道:“从东方人到西方人,一刻没有停止过对博弈正理的寻找。”科学发展观和其他万物一样也都是在寻找中进化着。知道自己的优劣特性,就是遗传的优先唤醒,即超前的信息处理,就是聪明。科学发展观不同于达尔文全部依赖自然的物竞天择的理论,又不同于1990年道金斯(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这一书全部取决于生物个体的理论。他们的观点都是用国正论分配之后对单极属性和局部理性的陈述。他们是科学家,却没有谈到科学里的博弈结构。也许科学家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所发生的创造不是他们的领域。《博弈圣经》里的生物亲序建立的二特性博弈模式,会受益,也会受损。人的生物亲序就是寻找规律,回避错误,防止衰变。人们就连听话,也希望听好听的,对自己不利的话,听了反感,这是人生的一大行为特征。我们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的哲学,对这一特性进行区分,由此设想生物亲序的自私性相对应着的还有人的利他主义。政治家首先把以人为本作为开端,把人生归于精神的议题,再把文化、文明、科学与博弈混合在一起,用正理均赢的自然特性使和谐与道德得到持续性的改善。均赢表现出的利他主义,正如《博弈圣经》中所说:“利他主义的动机才是最高级、最高尚、最动人也是最值得称赞之处。”它的美德会促使实现宏观整体利益。在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生存的游戏就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博弈,人性中的合作互助的模式,不是有意的,而是生物亲序防止衰变的本性。科学发展观的均赢文化,在《博弈圣经》中这样描述:“真正体会到博弈的乐观主义和伟大高尚的利他主义行为,博弈的取胜结果就无可争议。”从每个人的精神到行为,处处表现出利他主义,会提升被别人帮助的几率。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独有的时代主题,是一种文化基因。人们认识优先唤醒的特征将形成浪潮,人人尊重自然,关注背景,服从社会本身就是创新,就是用主题的欲望优化未来。二、科学发展观“一观二论”结构的特征从我们首次思考科学发展观这个治国的纲领,就有人问科学发展观诞生于哪一天,这和普通人问宇宙大爆炸一样没有意义。它没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没有因果,只是一个观念,大自然里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观念。领袖和他的专家们是在一个实体中思考战略连续性方针的一群人,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方向,没有连续就没有稳定的空间和持续性系统,没有从这一物创造那一物的环境,更没有文明和价值的表现,也根本谈不上经济发展。领袖和各行业的专家们对科学发展观百年之后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即使这样,它里面经济学的意义也不能被很好地认识。谁为长期的社会经济大系统进行盈亏的危机预警?谁又为短期局部的个人博弈结果进行监控?社会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个人为什么出现贪污罪恶?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正理均赢论就是了望社会经济系统的望远镜,给人与社会的未来经济危机与贪污罪恶进行远期预防。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是人类经济游戏中防止一切灾难的博弈正理。回忆社会与个人的经济灾难,人们会有所感悟:危机是内部一帮人在狂欢中公开蚕食实体的游戏。贪官是内部一个人在迷醉中自我欣赏性质的博弈。我们用《博弈圣经》中战略和战术的定义,看战略和战术的对应关系,用国正论进行定性区分,就会知道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战略里的发现,不是战术里的达成。“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质。”这个战略性命题,显然是一个重大发现,尽管它是一个简短命题,但它可能极大地改变一个社会的传统,改变人们对经济学的思维和行为,创造一个新世纪的经济秩序。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做,从人们首次仰望科学发展观开始,就把这个命题错误地当成了理论进行猜测、评估。社会上一些聪明人开始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起源、本质、内涵、核心等等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结果是众说纷纭。人们凭个人的主观想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遥远的猜想,好像人人都在谈宇宙的大爆炸、星系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基因的排序、生命的合成等等。一个世纪性命题,是刚刚开始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一个文化进程也不可能突然被高端人物的智力所理解,也不可能被几句话所解释。《博弈圣经》里《博弈文化盛宴》一文中说:“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只有竞赛,人心才会振奋,并被命题统一;只有竞赛,才能显示出文化命题引起壮观的生物秩序。其实,很多人仍处于一个低级竞争的认识阶段,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行为还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见到利益的时候,本能地表现出原始竞争的自私,用战略的长远眼光看待这种赤裸裸的竞争行为,好像直接扑向食物。或许人们还不能真正简单地认识这些词的意思,如科学、文化、文明、知识、规律、真理、战略、战术、哲学、经济学、感情、爱、爱情、熵、正理、交流、观念、进步、道德、博弈等等。人们还缺乏太多知识,根本不知道科学发展观在传递执行中,需要一个正理均赢论的主线作为度量人力行为的尺子,直接将它引入具体事件中,就会对它产生疑惑。人们还无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高深,所以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谁知道科学发展观?目前,科学发展观也遇到了一些理论上的困难,我们必须知道它的结构特征。今天,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观看待它,就会想到人的行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夸克,由此推断,科学发展观也似乎是三元结构:一、科学发展观二、正理均赢论三、第三空地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结构特征。按照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习惯,一个为粒子,二个为数块,三个为实体,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博弈实体”。这就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机理,能被人感觉,被人接受。人们越来越把科学发展观的未来与自我联系起来研究正理概念。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确与失误的历史,一直将东西方主题文化进行交流,西方主义、东方思想、现代理论都以各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结构是“一观二论”,这个三元结构很完整,以后我们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故事,会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进行解释,才让人信服。用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建立的学说,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无限创新的价值潜能,并从中获取赢的能量。《博弈圣经》上说:“经过细致解读分析才深深地理解这是自然科学上的辩证和创新。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对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无一物,越有无限的潜能,人们看不到的自我价值就实存在那里。我们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应用的博弈过程,它们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内传递和均衡。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是依据热流自发性的特点和热扩冷缩进行统筹,就是要用国正论在第三空地里进行均赢的分配。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它表现出的文化让人们看到充满人性和友谊的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人类最文明的进步,它是一个安全、繁荣、平等、均赢的和谐的观念。“一观二论”建立的和谐社会,它让人们的行为与自然同步,持续地不受自然和他人的影响,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战略目标。三、科学发展观在飞秒瞬间判断派别的特征从泽维尔发现了“飞秒”这个最短的时间,从他因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飞秒”这个瞬间已被世界关注。人的一生中有无数个飞秒瞬间,无论任何事情,我们用国正论分出大小的过程,就是在那个千万亿分之一秒分成了两半。无论我们今天看到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还是悲惨凄凉的形式,粗略地看待它们,好像是时间的煎熬,其实是经过飞秒瞬间之后,给予我们的感悟。让人无奈的是,我们感觉到的一切奇迹、遗憾或叹息都是经过了飞秒瞬间之后,才让我们看到。给我们这种奇妙的感觉,都是相对立的两方由飞秒瞬间穿越之后,它们的状态才固定下来。人们表现出来的爱与恨、情与仇、好与坏、美与丑、赞成与反对、欣喜与灾难,相互的确立和转换也都是在飞秒瞬间界定了派别。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它和其他的文化一样表现出同样的性质。人们开始愿意接受的文化观点都是先接受了它们的表象,经过一段时期后,真正与主题基因发生亲缘似地互动时经过了那个飞秒瞬间,文化派别就这样被哲学确定了,派别的立场就成了分离不变性的“博弈实体”。《博弈圣经》中说过,两次直观才可进入实体,实体是国,可以从中剥离出无数的可能。由此得出结论,不经过飞秒瞬间看似融入主题的文化派别,也只是进入了一个空间单位,一半的行为仍是个人的性质,不能代表稳定的“博弈实体”。正因为实体文化的虚无性质,才需要根据主题要求,在飞秒瞬间进行分离,并吸收扩大文化派系,才能保持派别情感的实体特性。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博弈圣经》对爱这样陈述说:“我们把文化进程中被瘾魂驱动的欲望抛弃了自我之后,自由给予的真、善、美,定义为爱。”这样一个个被唤醒的高官,他的行为有一种无私的爱,才是忠诚的骨干,就是一颗拥有魅力的野性种子;他会利用各种发起、召唤、倡导、指导的优质遗传特征,传播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他会改变一大片,这一大片里还会出现种子。聪明的文化基因,总是优先被唤醒,呈现出中心,它是防止自身衰变进行生物博弈的创新繁殖。这是我们从遗传学那里得到的启示。在连续的文化进程中,让他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要靠多次的遗传交流才能逐渐地接近派别的飞秒瞬间。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步伐很大,口号响亮,仍不见奇效,完全可以想象,唤醒人类在第三空地里的创新行为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进行相互的红移轰击,喊多了,就变成了自我的内容,看到了科学发展观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影子。《博弈圣经》曾有一段描述:“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肖像和名字的敏感性,仍是存在一种神秘的知觉,因为无论什么人的生物特性都可以对实体影子和实体肖像产生神秘性,像把梦境看成实体知觉一样,有一定的实在性。”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一旦被接受,适用文化相对性,随时都可以跨越飞秒瞬间,分出真假文化派别,分出博弈的阵营,表现出感情,正像《博弈圣经》中说的:“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如果不能依据国正论的哲学,在飞秒瞬间区别出大小(就是博弈实体与性质),就不能对科学发展观表现出感情,就不能信仰它那至高无尚的主题,也不能融入它的内容;即使在一个阵营也只是一种形式,一旦遇到困难,一半的可能性不会表现出感情忠诚和坚定实体的信念,内部将会出现消极、论争、障碍、麻烦和危险。任何虚假或不实在的表现,都是想用博弈的手段,战胜对方,独享支配权。科学发展观是领袖对战略文化的思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纲领。在实践的过程中,文化只有一次次达成,文化没有成功,只有前行。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再理解战略的连续性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们把大脑对科学和发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观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科学发展观红移辐射的冲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体,任何一个实体都是一个博弈的平台,站在实体一边会占优。每个人都有机会竞争,竞争就是博弈,博弈的飞秒瞬间都是有输有赢。失败是博弈的结果,所谓成功也是博弈的庇护。四、科学发展观成长过程的特征假如科学发展观是文明的起源,是又一次东方文明的轮回,我们就不应该思考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和死亡,而应该考虑它的繁殖和成长。如果东方社会是个大摇篮,科学发展观和它的民众做着的都是幼年的事情。东方的社会学很发达。由于近半个多世纪无奈的探索,没有出现大师级的科学研究者,没有发现高深的理论。以后会有大量的科学家联合参与,将理解力合成,搞清楚科学发展观是不是“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它的引力是什么?“正理”又是什么?不能再用表现普通事物常用的本质、内涵、中心、规律来解释,这些词直接塞进这个战略文化命题里,经不起推敲。科学发展观有它的文化结构即“一观二论”,用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上,你就不会再让科学发展观摇摇晃晃地走在似懂非懂的边缘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东方人也许会因为这一种文化能量的巨大辐射,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个发生红移辐射的空间里发生变化。自己能否在这个空间里成长起来,就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散落在这个空间里优先唤醒的种子。一开始这些种子并不是明亮可见的,这些人会带领着政府一帮人组成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在各行各业里推动着创新工作。当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达到最热烈状态时,各自已经发挥了最大能量,表现出价值,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能源。它在以国家社会为组织单位的尺度上,从而控制越来越大的空间体积。以人为本的创新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会源源不断地从创新的物质中形成输赢与均衡的经济体系。只有创新才是未来的绝对优势,在未来稳定的道路上才能逐渐地实现技术化控制。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奇迹或奇怪的偶然现象,都是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如果没有科学的普适性,也都属于不能复制的个别的偶然现象。人们看问题总是爱回到童年,依赖历史的状态,也就是等待博弈中的巧合与偶然。大自然设计了那些偶然的事件,当人们回顾那些现存的历史,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显得自我很聪明。所以,人们习惯用过去开启未来,用早已衰亡的东西指导现在,这都不是创新的思维。成长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引导人们用国正论的创新思维分清实体与性质的知识论。在科学发展观可靠、包容的系统中,以人为本,不分领域,不讲智力,不管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真正广泛地让每一个人的观点和其他角色建立关联并在改革开放的自由环境中进行文明的创造,以占优之和让更多的个体形成不同的繁盛,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一起成长,让繁荣的过程在自己身上发生,与时代共荣。一个时代辉煌的历史,首先是有一个文化命题,《博弈圣经》中说道:“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标题的创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个命题,人们因命题集合起来,与命题互动。未来繁荣的社会到处应该看到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和竞赛。成长的第一特征,就是通过竞赛激起的情绪在飞秒瞬间优先唤醒更多人和主题一起呼应,像重大庆典的阅兵式,整齐的方块队伍,用皮鞋踏动大地的声音,最能激起一个民族的兴奋之情,从而自我显得无比强大。因此,我们发现人的精神会融入背景,成为自然实体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被优先唤醒的人已经呈现出中心,成了积极分子。在各行业走在前列的人已经成了专家和明星,这都是竞赛的事实。由此得出,离主题越近,越容易成长。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长和繁荣的过程就是把握科学、正理、均赢、连续与创新的博弈过程,也是人类寻找正理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或许,不久之后,更多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彼此携手去研究这个文化命题,把各行业零星的理论归纳成发展原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他们会完整地告诉我们关于科学发展观自身的来龙去脉。我们讲述人类与自然的故事,就是讲述科学发展观创新的故事,也永远讲述着自己成长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来将属于中国。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世界格局演变,文明中心转移,东方文化复兴运动,中华民族崛起 1.引 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移主要取决于世界科技、经济、贸易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古代由于为陆地交流,近代和现代由于为海洋交流,因此,从历史上看表现出顺时针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当今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的相对衰退,世界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已从“二战”后两极东西方(东欧与西欧)军事对抗状态转向南北方多极经济竞争状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将成为今后世界的主要矛盾。“冷战”的结束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正式衰落及其局部性(欧洲区域)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以及旧时代的终结。多极化经济竞争结构的形成,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南北经济矛盾的加剧将会进一步演变成新的世界性东西方(东方亚洲太平洋区域与西方欧洲大西洋区域)关系的紧张。激烈的竞争将会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变革产生重大深远意义的影响。随着全球性(世界性)东西方关系问题的解决以及东方思想文化、科技传统的回归复兴,中国将在未来世界舞台上重新崛起,这一切将意味着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再次确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也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来将属于中国。 2. 现代科技革命的掀起 对于目前世界上掀起的科技革命浪潮,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东欧等国谈论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观点、各种提法纷纷涌现,有的叫“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的叫“产业革命”,还有的叫“技术革命”,此外也有叫“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时代”等等。现代科技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群及其相关产业群。它们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力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耗散结构论、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城市工程、管理科学、协同论、突变论等等。这些新科学技术正在发达国家中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和发展,并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广泛深远意义的影响。在当代谁能有效地发展和应用这些新科技,谁就能处于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领先地位。 (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孕育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孕育和准备了。自由资本主义到上世纪末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在二十世纪初,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现代阶段,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最深厚基础(经济基础)是垄断,表现在工业生产上尤其如此,与此相应的政治则是对内的欺诈和对外的侵略。而发达国家间的能源战、资源战往往是这种经济和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各种新要求。 从工场手工业过渡而来的旧工业,由于设备简陋,投资少,因此表现为规模小而且分散,十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已相对集中,而出现的重工业和其他大工业需要高投资,多设备,密集劳动,这就使得资本的集中者掌握这些新工业成为可能。其次是专利制度的过分严格,新发明的技术往往集中在个别人手中,使他们得以利用新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生产。还有与资本进一步的结合,人为地压制了权力低、资本簿的企业。而权力大、资本厚的个别企业得以畅通无阻的迅速发展。应该指出,这种集中是有限的,因为最终不能完全集中于一个集团,更不能完全集中于一个人。所以高度集中并不能排斥竞争,相反会加剧竞争。竞争是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集中和竞争对科学技术发展就产生了两方面不同的影响。首先是抑制,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某一公司或集团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买下这一专利,自己不用也不准别人来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别人采用了新技术就意味着自己的落后;另外,竞争也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新科技往往意味着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正是打败竞争对手所必需的。 社会生产出现高度集中化的同时,则又表现为复杂化。传统行业越分越细是社会生产复杂化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生产的复杂化必然导致先进科学技术产生,应该看到,复杂化的生产也并不完善,有的甚至还没有达到初具规模的地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产过程的完善和定型化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相联系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生产的复杂化意味着分工的精细化。这时,从事于第一工序和流程生产的人们得以从专、精、深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发现和发明新科学技术。当然还应该看到,人们从总体上来把握复杂化的生产时,由于需要考虑其间的联系,也会产生新的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方面摧毁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另一方面也极大了刺激了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表现在战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军事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战后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科学技术的转移,使得科学技术变成了新的经济产业。新产业经济的增长又反过来资助并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首先在美国爆发科学技术革命,然后播及全世界。从开始发生到趋向高潮,时间很短,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的突破开始的,之后影响到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并导致一系列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科技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等)和思维方式。在崭新的思想和方法原则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新科学技术。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海洋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宇航科技等等。他们共同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巨大飞跃。并进而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宇航产业、管理工程产业、咨询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现已成为西方世界寄希望的所谓“朝阳经济”。其中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播下了火种,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已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于微电子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自动控制机器(电脑),已经可以有条件的代替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像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以,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协同发挥社会功能。从而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构,使得全世界的产业经济、社会政治和世界格局为之震动。 (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历史的转折年代。从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人类历史角度上看,这时期发生了五件大事:第一,美国开始衰退 ;第二,苏联向美国提出挑战;第三,中国国际地位开始上升;第四,欧洲经济组织成为对抗美、苏新势力;第五,发展中国家开始觉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表现为综合化趋势,科学与技术各学科不断分化,与此同时,相互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是专业化分化同时的综合化趋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技术是这样,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科学技术更加如此。这种综合化趋势越发增强,并且导致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体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幼年期,各学科是分立的,而现代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则越来越模糊不清,与综合化趋势相应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化”问题。科学技术综合化与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大规模化,就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技术工作,对科学技术进行有目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计划目标。由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及其研究规模的大型化和计划化的驱使下,所谓“大科学”与“高技术”诞生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在各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并且为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现代科学的进步,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技术力量,并形成直接的生产力,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古代科学基本上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经验性的,近代科学大体上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与技术大体平行发展,那么现代科学已经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理论体系,并且经常走在技术的前头,据统计,由于采用科学技术成果而实现生产力的增加,二十世纪初为5-20%,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已达到60-80%,有的产业部门则为100%。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基础与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与数学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成同一整体。从科学理论的提出到技术方法上的突破再到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往往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个转化序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向社会各个方面全面渗透,科学技术通过不同方式进入生产过程,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其步伐将越来越快,社会将更加科学技术化。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联系,它本身的发展就需要有多方面支持,并与社会生产的状况息息相关。现代科学技术不再是以个体劳动形式为其研究特点,而往往是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政府的支持,基金资助,科学技术也更加社会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现代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出现,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许多学科有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杂交,往往在各门学科相互联系的关节点上生长出更新的、更具有优势的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学科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现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这两种矛盾过程中不断进化发展。 总之,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成果辉煌,这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本身的深刻而广泛的革命,其次表现为人类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伦理观、人生观等)和方法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部门,使工业和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以及教育、法律、心理、宗教等各个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科学技术既是对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战后世界格局之演变 二战后的四十余年,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世界格局的演变则是其中变化发展的主线。什么是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则是在世界舞台上,各国政治力量基于自己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全球性整体结构和表现形态。世界政治格局是各国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达到相对均衡的产物。虽然这些政治力量基于一定的经济力量和科技、军事力量而展开角逐,但在这种角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都融合成综合国力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这些政治力量作为系统中的要素在全球大系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这些政治力量之间是不断对峙、矛盾、组合、分化、再重组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由于世界政治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全球整体结构与表现形态,因此国家、地区之间的细微变化不会带来整体格局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不等于局部地区的政治格局。而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形成的世界政治相对稳定的总的主干结构。如果我们把世界政治格局看成一个大系统,那么各种政治力量就是系统中的要素。各种政治力量在各自的层次上相互影响、制约、合作、斗争,从而导致世界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当然,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决不是某一、二个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抵消而形成的。一些因素要把它导向这方,另一些因素则要把它导向那方,我们看到的世界格局正是各种因素经过不停顿的、反复曲折的斗争而呈现出来的相对均衡结果。 (1) 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抗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美、苏结盟也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世界格局即从战时两大营垒—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家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向战后两大阵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转化。1944年8月在华盛顿附近巴敦橡树园,美、苏、英、中四国举行会议,拟订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建议这个组织取名为“联合国”,翌年4-6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制宪会议,51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大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它下设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共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宪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并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等原则。联合国的建立,体现了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烈火考验的各国之间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进行的某种合作与共处。 但是,美、英执政者不满于雅尔塔体系中的势力划分,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屹立在他们的面前,力图夺取战略要地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特别是由于东欧一些国家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更使他们感到不安,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他呼吁英、美合作,建立军事同盟,以对付苏联的威胁。从此英美与苏联分道扬镳,开始了长期的“冷战”,而铁幕演说则成了“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 在丘吉尔“铁幕”演说之后不久,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目的,相互执行着遏制政策和战略。西方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方通过成立共产党(工人党),建立经互会,建立中苏同盟,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以“冷战”为特点的两大东西方阵营的形成与对峙不是偶然的,这种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竞争,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热战”是有深刻根源的。首先,它是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对立的结果。其次根源于美国妄图建立一个长期以自己为核心的全球系统。实现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世纪的梦想。以及苏联妄图建立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再次,根源于雅尔塔体系世界势力划分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双方势力展开激烈争夺。 (2) 两大阵营的分化到三足鼎立 两大阵营经过十多年时间,双方都逐步走上了自身分化解体的道路。 首先,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应该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国家无论大小,地位一律平等,但苏联却处处凌驾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之上,动辄组织围攻,严重伤害了别国人民的感情。随着苏联走上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道路,社会主义阵营也就趋向解体。1961年起,中国观察员不再出度经互会和华约会议,阿尔巴尼亚也在这年被禁止参加经互会,并与苏联断交。1968年8月因捷克斯洛法克进行改革。苏联便武装入侵,干涉其内政。事后,中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其它国家共产党强烈谴责了苏联的暴行。罗马尼亚同时拒绝参加华沙条约组织的实战演习,至此,社会主义阵营正式趋向解体。 其次,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随着美国实力地位的日趋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贝体系开始瓦解,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后,便迅速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资本主义阵营开始随之分化,无论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进入六十年代后,都不甘心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要与美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此提高自已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再也不能绝对地控制西方阵营了。 再次,第三世界阵营的崛起。二战后美国凭借其超群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实力一直称霸于世界。但到了六十年代,苏联也走上了与美国争霸世界的道路,这与苏联六十年代实力增强分不开。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增强分不开。同时也是大俄罗斯民族利已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六十年代还有一支重要力量的崛起,这就是第三世界阵营。他们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这样就形成了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与第三世界联合反霸的世界政治格局。其特点是:第一,美苏争霸是在两大阵营分化过程中进行的,反过来又加速了两大阵营的分化。第二,美、苏这一阶段的争霸经历了从激烈到缓和的过程。激烈也好,缓和也罢,仅仅只是策略上的变化,而不是战略的转变。他们争霸的重点在欧洲,同时也遍及全球,从而遭到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各国的反对。第三,有些国家虽然与美、苏关系密切,但不再是亦步亦趋,甚至很不满意美、苏在世界上的扩张称霸。第三世界也有一些国家亲苏或亲美,但这只是他们根据自身的国情选择的反霸策略。而不能认为这些国家赞成美国或苏联称霸世界。 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其第一层次就是美国集团、苏联集团、中国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三足鼎立的大系统;第二层次有若干子系统,美国与日本、西欧相互关系形成倾斜性三元格局,即属于这种子系统之一。它们在经济和战略上既有矛盾分歧,又要相互依赖。属于第二层次关系的还有美国与其盟国组成的北约组织,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约组织的关系。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在第二层次子系统下面各个地区国家又有不同程度的组合形式,如西欧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联盟、孔塔多拉集团,这是属于第三层次的系统。在这样一个大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苏、美之间是互挖墙脚,对垒分明,他们与自己的盟国则来往密切,增强向心力。西欧、日本已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尤其是西欧,一向加强自身的联合,同时又积极发展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三世界则在联合反霸的同时也增加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争取广泛支持,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因素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 (3) 走向多极化的东西、南北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苏联在世界上扩张的力量开始下降,美国则陷入越战后国际地位下降,日本、西欧则广泛运用新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三世界经济也有所发展,中国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强,这一切都说明世界正趋向多极化格局。西欧随着其整体经济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正在向世界政治的一极发展,他们日益不满于美国的保护伞和“越顶外交”,越来越希望联合自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讯手段的现代化,西欧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加频繁,国际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欧洲共同体对西欧各国的吸引力也在加大,在对待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上,西欧各国虽然态度差异,但都感到不能落后于美国,并在法国首倡下一致行动,通过“尤里卡计划”,决心走联合振兴西欧科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道路。 东欧虽然实力较弱,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自主意识增强,大多数国家开始探索适合自已国家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罗、匈、保、民主德国都不顾苏联的压力,以不同方式提出并强调小国应该而且有可能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声明不能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挟令各国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东欧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与西欧恢复发展经贸联系。现在正在向发展政治联系过渡。 七十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也从依附美国的地位上升为平等伙伴,并积极鼓吹成立太平洋共同体。力图通过经济合作扩大自己政治影响。近年来,随着它成为最大债权国,最大贸易顺差国和最大投资国,使美国也有求于它。日本开始加紧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七十年代,中国自推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体系结构更趋合理,国际地位更加提高。 七十年代,整个第三世界随着新独立国家进一步增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不结盟运动继续向前发展,要求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斗争持续深入,第三世界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其领域与范围正在不断扩展。 总之,第三世界的作用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尽管多极化还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格局,有些世界政治力量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极还需一个过程,但多极化中的各种世界力量已能对美、苏起很大的牵制作用,对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在世界多极化中,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是其中轴和核心,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首先,在东西关系方面,进入七十年代后期,东西方关系主要表现为苏联与美国继续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形式表现为激烈对抗。但到了八十年代,对抗趋向缓和。由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新思维,1985年元月,美、苏日内瓦会谈商定恢复核武器控制谈判。从而预示着东西方关系的解冻。中导条约和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签署、东欧的变革、柏林墙的推倒、前苏联的政治多元化及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德国的统一、华约的解散、前苏联的解体、波罗的海三小国的独立、欧盟统一大厦的筹建,等等,共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一方面由于苏、美两国受到各自力量的限制及核战争的全球毁灭性后果设想以及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的持续性衰退;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同盟国的分化与解体,限制了美、苏争霸势力的发展。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反霸和争取和平力量的增强。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世界“冷战”格局瓦解。“冷战”格局的瓦解则预示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相对衰落及其一统天下的历史时代的终结。 其次,在南北关系方面,南北关系是指南方发展中国家联合反对北方发达国家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求得人类共同发展问题的解决。所以,他不光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从第三世界崛起的进程上看,开始南北谈判则是第三世界进行国际斗争的第二回合,即谋求民族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从事物的相互关系着眼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学好基础学科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基础学科与自然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即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 2、难点: 本文语言简洁、平实、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归纳、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学过科技方面的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宇宙里有些什么》、《机器人》等。这些文章说明的对象都是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某种现象,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单一、具体;而今钱学森教授的这篇文章,说明的是整个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基础学科在这个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基础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内容比较复杂抽象。 二、作者简介 钱学森(1911-2009):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钱学森在控制科学领域,在应用力学领域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在思维科学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控制论专家。1955年出版《工程控制论》,标志着他已成为控制论领域的世界第一流的学者。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中共中央组织部把他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一起,列为解放后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五个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三、关于课文的说明: 钱学森同志的《现代科学技术》一文,除引言外,共有五大部分,课 文节选自第三部分。 这篇课文指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简要地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重点介绍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的发展和它们跟物理、数学的关系,从而强调物理和数学这两门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四、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自然段):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纵),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横)。 第二部分(2自然段):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中的基础学科。 工程技术学科叫应用科学,包括:工程结构、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 是 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斗争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不少道理来自生产实践并依靠生产发展科研。 第三部分(3─6自然段)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说明的重点。这段 抓住物理和数学是基础的两门学科这个要点,依次介绍其他四门基础学科: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介绍每一学科,一般都包含三个方面: 1.研究的内容;2.研究的成果(包括各科研究的新发展与分支学科);3.研究中对物理、数学的依赖关系。紧扣首段‚发展变化‛、‚相互关系‛(即纵与横)两点来介绍,重点是介绍后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7自然段)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最后一句) 五、重点语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现代自然……重要特点。‛ (1)两个‚这‛分别指代的是: ①‚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2)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从纵横两方面研究,分别表现在: 纵的方面: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横的方面: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2、课文第四自然段‚天文学……是不行的。‛ (1)‚天文学也是物理‛的意思是:天文学是物理应用于研究天文学。 (2)‚爆发‛与‚爆炸‛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范围不同。 (3)‚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在文中是指:中子星的爆发和‚黑洞‛。 (4)‚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这句话强调的意思是:没有其他物质掉进‚黑洞‛里,这种星是不会发光的,不会发射出X线。 3、课文第七自然‚所以……体系的构成。‛ (1)‚物理和数学也可以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现代工程技术,也是靠物理和数学作为支柱。 (2)开头排列四门基础学科顺序是‚天、地、生、化‛,可是课文在分说时,却按‚化、天、地、生‛的顺序说明,原因是:‚天、地、生、化‛是人们的一般说法,而具体说明时,按照与物理、数学有关的新兴学科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量子化学30年代,其次是宇宙天文的重大发现,板块理论的提出,再其次是生物学的兴起。) (3)根据第二自然段文字内容,给‚数学‛、‚物理‛下一个定义: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4)第七自然段强调的核心问题是:物理和数学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根本的基础学科。 六、写作特点: 1、从多种事物的相互关系中找出恰当的顺序进行说明: 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 第一段介绍的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讲的整体,第二段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自然科学体系中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关系,从而引出六门具体的学科,这是从整体讲到局部,第三段具体说明,是局部说明,第四段再总结自然科学体系,从局部回到整体。 2、本文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等: 五自然段下定义、分类别,四自然段举例子。下定义的作用(好处): 能给人一个清楚的概念。 分类别的作用(好处): 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一目了然。 举例子的作用(好处): 使说明具体化。 七、作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附:(一)选择题: 1、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说:‚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D A.定义 B.比较 C.比喻 D.诠释 2、下列说明语句中,运用定义方法的有 ( )AC A.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B.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 C.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 D.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填空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作者是钱学森,当代著名核物理学家。这篇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是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科技说明文。 2、《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推导、条分缕析‛的写法,主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三)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简单示意图: 根本的基础学科 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 础学科 数 学(科学技术工具、演算、 逻辑推理) 力学等分支 天文学 一般的基础学科 地 学 现代自然科学 生物学 化 学 工程结构 应用学科 电力技术 工程技术学科) 电子技术 农业技术 章节内容 《个人投资首先是时间的投入》 钟朋荣 学习目标: 1、 理解说明和议论相互结合的特点。 2、 理解课文中各说明要素相互援引的写法。 3、理解《个人投资首先是时间的投入》这一基本的观点,学会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教学重点: 1、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2、理解《个人投资首先是时间的投入》这一基本的观点,学会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人生价值。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使这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我们要花多少时间用来学习,花多少时间用来赚钱呢?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 二、作者简介 钟朋荣(1954-),湖北省黄冈市人,曾在我国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一九八八年初,因在《经济日报》发表两篇较有分量的文章,被中央领导点名调入北京,参与中央书记处组织的关于工资、价格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随后留在中央办公厅工作。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兼任裕兴电子、华立控股、洛玻股份、武汉健民等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团、茅台酒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报刊发表经济论文数百篇。 主要著作有:《百条治国大计》、《宏观经济论》、《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中国涨价风波》、《跨世纪难题》、《三角债》、《中国金融新现象剖析》、《财政金融论》、《民富论》、《中国企业留神十大陷阱》、《国策论》等。 三、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提出观点,引出‚人生投资的最初出发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的新话题,并对个人资源分类说明。 第二部分(4-15)着重从内因方面说明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6-18)从外因方面说明把握时间的不确定性。 第四部分(19)相对时间而言,‚金钱应该是人生中有意义的工作的副 产品,而不是人生价值本身‛。 四、内容分析 1、《个人投资首先是时间的投入》是一篇兼有议论特点的事理说明文。 2、文章开头,作者以‚投资活动就是钱生钱的活动‛这一习惯说法作为引子,引出了‚人生投资的最初出发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的新话题,接着对‚个人资源‛进行分类说明:时间是‚原始资源‛,而金钱、朋友、知识和技术等都是由时间派生的‚派生资源‛。 3、第二部分,着重从内因方面说明把握时间的重要性。文章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尽量将众多的概念,如人生追求、投资目标、投资技巧、投资决策等解说清楚,而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都紧紧围绕着‚时间的投入‛。 4、第三部分,从外因方面说明把握时间的不确定性。文章用‚做期货‛打比方,新奇而贴切,使人生投资中的时间因素更显重要。 5、第四部分,承接上文所说,说明人生短暂,时间有限,分配多少时间用来赚钱,用来学习知识技能,用来交朋友,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投资决策,作者再次冷静而清醒地告诉读者,相对时间而言,‚金钱应该是人生中有意义的工作的副产品,而不是人生价值本身‛。 五、 小结 在这篇充满着‚投资‛、‚金钱‛等字眼的文章的深处,恰恰隐含着不要过分看重金钱而要珍惜时间、重视人生价值的真知灼见。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倡导珍惜时间、珍惜人生价值以介绍特殊投资知识的说明文,却用‚金钱‛、‚投资‛、‚赚钱‛和‚期货‛等等与金钱密不可分的词语层层叠叠地加以包装,通过强烈的反衬,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突出。 六、布置作业 (一)解释词语: 1、期货:买卖成交后,约定期限交付的货物。 2、派生: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 (二)填空 1、《个人投资首先是时间的投入》一文说明的重点是 人生投资的最初出发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在从内因方面说明把握时间的重要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请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运用的说明方法。 (1)人生追求( 作比较 ) (2)投资技巧(举例子 ) (3)投资目标( 作比较 ) (4)投资决策( 举例子 ) 2、从外因方面说明的是把握时间的不确定性 ;文章用‚做期货‛打 比方,使人生投资中的时间因素更显重要。作者在个人投资问题上的见解落实在最末一句话上,即金钱应该是人生中有意义的工作的副产品,而不是人生价值本身 。这是要人们不要过分看重金钱 ,而要珍惜时间,重视人生价值 。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从说明方法这一角度来看,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兼有议论特点的事理说明文。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等。 4、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珍惜时间,重视人生价值。 5、文章在语言运用上,运用通俗的词语或借用为人熟知的概念,来缩短说明内容与读者的距离,从而使说明事理的目标得以实现,请举例说明。 文中的‚金钱‛、‚投资‛、‚赚钱‛等词语。 6、‚穷得只剩下钱‛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穷得只剩下钱‛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光有钱而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其实并不是富有,而是真正的贫穷。它为突出文章主旨(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人生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反证。 (三)分析下列句子,是单句标明主要成分;是复句指出其分句间的关系。 1、个人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资源,一种是派生资源。(解说关系的复句) 2、其实,人生投资的最初出发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并列关系复句 (四)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个人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资源,一种是派生资源。分类别 2、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你的每一个单位时间是用来做生意合算,或是用来交朋友合算,还是用来学知识技能合算……(作比较) 3、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对自己的一生做期货。(打比方) 课外延伸: 1、你对你的人生做过规划吗?你会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2、你了解你的性格、兴趣吗?请写出你的职业规划? 3、想像你拥有所有你需要的钱,那么你在现在和未来将如何生活? 4、你刚刚发现你只剩下10到15年的生命,你会改变你的生活吗,你将如何生活? 5、你刚刚发现你只剩下24小时的生命,你有什么遗憾的,你还没有遇到谁?

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自然不再是被征服、被索取的对象,而应成为欣赏与热爱的对象。自然有生命,有情感,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中国古代的儒家早已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正如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只有把他人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而不是当作异己的客体和利用对象,才能通过交往、对话、理解、沟通来建立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体,在“人—自然”这个完整的系统中,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一方的生存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如果过分损害对方以至消灭对方,那么自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如果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忽略了自然对人的影响,把自然视为纯粹被动的、机械的存在,那么也终将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此外,在这个统一体中,自然及其规律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能动性在于能动地认识自然及其规律,并按照这种规律的要求改造自然和自身。正如马克思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的实践活动既按外在客观事物的尺度,又按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选择。人对于自然也是如此,将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需要和目的统一起来,这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前提和出发点,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强调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这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也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而人类社会活动的轴心,始终是,也只能是在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用人的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它的实践意义。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我们在以后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都要以此为出发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人的生活就充满诗情画意,就可以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自由,这不仅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同时也是人内在的精神享受和审美需求所不可或缺的。

  • 索引序列
  •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
  •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内容
  • 信息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本科信息技术导论重点
  •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自考重点知识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