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知识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知识

九、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D”。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由于不考名词性术语,所以本考点重在考查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力。从命题角度看,本能力点的试题主要有单一角度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角度型试题 是指在试卷中单独设一小题对修辞格运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复合型试题是指在试卷中不但单独考查修辞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还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题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题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修辞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全面性、开放性、实用性、新颖性和时代性,主要和仿写、续写句子、图表题等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和发散性的修辞手法运用的题目,以便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修辞复习的重点不是辞格,而是应用。修辞用于书面语,便于语句的整齐、连贯、含蓄、形象。总之,注重实用、注重能力、注重表述、注重综合是高考对修辞考查的重点。温馨 提 示本专题主要有两种题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 本专题的应试,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失分因素:①平时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读书缺乏精读细品的意识,语感底蕴浅薄,临场找不到感觉,糊里糊涂做题。②不能分辨各种修辞方式,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③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只在个别字眼上兜圈子。④阅读题面缺少激情,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主观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⑤词汇贫乏,做文字表述性试题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只是勉强地凑字补句。⑥不能正确地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来源:学科网ZXXK]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⑴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考点一正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⑵下列几种情况,虽然也有“像”“仿佛”“成了”等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①同类相比,如“他长得像他父亲一样高”。 ②表示猜度,如“校园里静悄悄的,好像已经上课了”。 ③表示想象,如“我仿佛听到了风儿掠过树梢时那轻柔的声音”。 ④表示列举,如“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都是同学们努力的目标”。 ⑶比喻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好似、仿佛、犹如”等一类的喻词连接,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变为、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⑷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有些阐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动、说明透辟的效果。 ⑸运用比喻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不当,制造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③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体育运动场上,运动员们跑起来像兔子一样,简直要飞起来”一句,把“运动员的 奔跑”比喻成“兔子一样”,由于感情色彩不得体,从而使语言表达失去光彩。 ⑹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二者在“代替本体事物”这一点上相通,它们的区别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成立的基础是喻体事物与本体事物的“相似性”;而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是代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的相关。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不行?”“袁世凯”是当时银元上铸的袁氏头像,这头像与“银元”当然没有什么“相似性”,但是却“相关”,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1.判断下列句子中比喻手法运用得正确与否。 ⑴一个人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 一个原子。( ) ⑵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队员们在夺冠后,像 蚂蚁一样挤成了一团,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 ⑶如果一粒沙代表一个明天,我送你一片沙漠;如果一朵 花代表一份爱意,我送你一亿朵花。( ) ⑷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 有活力。( )*对应训练*解析:⑴用“大海中的一滴水”来比喻“个人”的微不足道是恰当的,也是明白易懂的,但再用不熟悉的“原子”来作比,就会让人难以理解。⑵把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队员们比作成团的蚂蚁感情不当。⑶用沙来比喻明天,既不美,两者之间也没有相似点。错误错误错误正确考点二正确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在语言表达中,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做比拟。 ⑴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⑵比拟的修辞作用: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 ⑶运用比拟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本句比拟显得与感情不协调。秋雨连绵,闲呆着没事干使人烦闷,很难有欢快的心情。[来源:学科网ZXXK]⑷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一种移情寄意的手法,它是直接把此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描写,用适合于人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去写非人的植物、动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它和比喻的区别是,不管哪种比喻,它的“喻体”都要出现,而比拟所拟作的事物是永远不出现的。有的比拟可以改换成比喻,如“小鸟在歌唱”,可换成“小鸟像歌星一样在演唱”。 *对应训练*2.下列句子中,比拟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鸟巢”上空,星光璀璨,烟花绽放的朵朵笑脸,犹如一曲 慷慨激昂的交响乐。 B.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 醒过来一样。 C.春雨过后,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猫着腰,闪烁着 光华。 D.眼下,我正在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化妆”,将可有可无的 字、句、段删去。解析:A“烟花绽放的朵朵笑脸”与“一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无相似点。C“猫着腰”比拟不当。D给作品“化妆”与“删去”无内在的联系,应将“化妆”改为“减肥”。B考点三正确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所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⑴借代的方式主要有7种: ①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交通路口中央站着一个大盖帽”,用“大盖 帽”这一警察标志代替“交通警察”。 ②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句中“雷锋”已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的代名词。 ③具体代抽象。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句中用“小米”代替军需供应,用“步枪”代替武器装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④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如“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句中“一针一线”代替一切东西。 ⑤结果代原因。如“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句中“勒勒裤腰带”是饿肚子的结果,这里代替饿肚子。 ⑥牌号代本体。如“他一天抽一盒‘红塔山’”,句中“红塔山”代替“红塔山”牌香烟。 ⑦产地代本体。如“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龙井”代替“龙井茶”。 ⑵借代的修辞作用: 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⑶运用借代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叫人一听就明白所指代的事物;本体事物在上下文要交代清楚,否则会使人不知所云;另外,用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 *对应训练*3.下列句子中,借代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三十多颗心,就在这堆废墟上刨出了一条生命之路,经过 八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伤员转移出了这片死亡之区。 B.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 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C.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廉洁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自己整天 在酒缸边上乱转,怎么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现代化呢? D.美国男篮在上届奥运会上,大失水准,名落孙山,只获得 第三名。因此,北京奥运会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解析:A“三十多颗心”不能代替本体。C“酒缸边”借代不当。D“名落孙山”借代不当。B 考点四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格叫做夸张。 ⑴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⑵夸张的作用: 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⑶运用夸张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如“一粒芝麻顶破天,我吐口唾沫变成了太平洋”一句,就脱离了客观实际,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②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如“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是明显的夸张,但如果说“劳动三十天,胜过五十天”,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③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以及公文等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表意不明。叙述、描写、抒情性文章恰当地运用夸张则能增强文采。 ⑷夸张与比喻、比拟的关系: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以期给人造成深刻的印象,它一般有“直接夸张”与“间接夸张”之分。“直接夸张”就是直接把某事物加以夸大,如“白发三千丈”。“间接夸张”就是借助于比喻、比拟等手法来夸张,如“放开喉咙唱山歌,山歌如同牛毛多”,这是借助比喻来夸张;“这一带的土壤好极了,你种下一根车杠,就能长出马车来”,这是借助比拟来夸张。 *对应训练*4.下列句子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听说自己买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他气得浑身都发紫 了。 B.这时,只见那辆坦克爬山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 天。 C.你和我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井里,我自惭不 如。 D.解放前,为了给我妈治病,父亲把仅有的巴掌大的土地 也卖掉了。D解析:A“气得浑身都发紫了”太夸大,应为“他气得嘴唇都发紫了”。B“直上了蓝天”夸张不当。C“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井里”夸张不当,应为“一个在地下”。) 考点五正确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格叫做对偶。⑴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情况。 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对偶句,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对偶句,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上下联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的对偶句,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⑵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格。对偶在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中应用最多,这种对仗规定严格的对偶称为严式对偶。为适应内容表达的需要,现代诗文所使用的对偶,冲破了严式对偶的一些限制,只要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这种对偶称为宽式对偶。 ⑶对偶的修辞作用: 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⑷运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要单纯追求形式工整,以致出现轻重不当、空洞、以辞害意等毛病。 *对应训练*5.为下面的对联拟一个下联。 上联:紫燕高飞剪开千重云雾 下联: 解析: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只要词性相当,语意相连,合乎对仗规则就可以,答案可以丰富多彩。示例一:布谷欢歌唤起万家农忙示例二:早莺轻唱撩起万条丝绦 考点六正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考点精讲*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格叫做排比。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⑴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即由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的排比。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④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 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⑵排比的作用: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格,运用排比能够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⑶运用排比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阐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章的中心。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于滥。 ②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后一种排比,句尾多用省略号。 ③在排比中,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⑷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②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③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对应训练*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解析:扣住“盛唐”特点作答即可。答好这道题既要弄明白前一个分句的形式,即三个“是……的时代”的排比形式,又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盛唐时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时期,只要抓住其中某三个特点(主要是优点),组成句子即可。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唐盛世, , , 。 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 , ; , ;拥有倾听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善于倾听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对应训练*7.在横线上填写句子,和前一句形成排比。[来源:Zxxk.Com]解析:本题围绕“倾听”展开,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同时,也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注意形式一致的同时,更要注意内容的充实。倾听是心灵的雨露倾听是心灵的春风能滋润出无穷无尽的神奇能吹拂起灿烂美丽的思绪 *考点精讲*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格叫做设问。设问的主要特点是自问自答,明知故问,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⑴设问的作用: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修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标题,这种标题能够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索、更好地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设问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种修辞格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于在长一点的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见,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是设问的突出作用。 ⑵使用设问应注意的问题: 设问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用得恰到好处;误用或滥用设问,非但不能增强文采,相反,还能削弱语言的表达效果。考点七正确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恶意软件呢?中国互联网协会是这样定义的: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它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答:*对应训练*8.下列句子中第一句话的设问运用恰当吗?为什么?不恰当。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恶意软件”,而答成了“什么是恶意软件”。解析:设问句的最大特点是自问自答,而本句中的所答不是所问的内容。 *考点精讲*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如: 官煤勾结,酿成重大事故,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吗?(用否定句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 就说中学生吧,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坐上13节课,身体能承受得了吗?(用肯定句反问表达否定的意思。) 反问能加强语气,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经十分明确。 ②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感叹号。考点八正确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 难道今天的饭菜不香了?反而不及贫困时期的饭菜了?非得把吃剩的馒头扔得遍地都是才开心,才时髦?答:*对应训练*9.下列句子中,反问的修辞方法运用恰当吗?不恰当。解析:连续反问不当。应改为“难道今天的饭菜不香了,反而不及贫困时期的饭菜了,非得把吃剩的馒头扔得遍地都是才开心,才时髦?” 临 场 技 巧本能力点的考查主要有选择性试题和文字表述性试题两种题型。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吃透题目要求。要像诗人咏诗一样,带着激情阅读试题,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占领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做单选性修辞试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辨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肢逐一进行审查,从中得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错误的。当然,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平时要广览博取,注重培养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文字表述题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面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应称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做出合适的答案。题型一主观性修辞题[来源:学科网]1.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 留言簿上写一段 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 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2009年高考江苏卷]答: 示例一: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示例二: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示例三:逝去的 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解析:题目要求运用排比手法,同时,要注意字数,不超过30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回答时不应无病呻吟。 [来源:Z。xx。k.Com]2.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 上。[2009年高考安徽卷]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一、语法分析 1、分析的标准 进行语法分析的标准,一般都是工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 功能标准是指分析出来的多部分,能够按语法规则再进行组合。功能上不能组合的,其分析通常是不成立的。例如:“一条木船上”只能分析成“一条木船/上”,不能分析成“一条/木船上”,这是因为数量词能同名词组合,而不能同方位短语组合。 意义标准是指语法分析不能违背意义,不能损害各个成分的意义与整体意义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分析出来的各部分必须有意义,必须能搭配,搭配起来必须符合愿意。例如:“听着潺潺的水声”只能分析为“听着/潺潺的水声”,因为“听着潺潺的”没有意义。 2、分析的方法 3、怎样进行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 在方法上,可以用大到小、由整体到部分逐层分解的“阶梯形图解法”(也叫从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也可以用由小到大地归纳的“框式图分析法”。现按教材选用的“阶梯形图解法”示例如下: (1)矿山建设者的摇篮 |定|中| |定|中| 主谓短语的分析,先切分主谓,后切分动宾。若有多层定语,按以左统右的原则,把定语1/定语2/定语3……依次切分。如: (2)牡丹是太行山的一种荒山小村 |主|谓| |动|宾| |定|中| |数|量|定|中| |定|中| 动宾短语的分析,先切分动宾,再切分。若动词前面有多层状语,也按以左统右的原则,依次切分。如: (3)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堵住了决口 |动|宾| |壮|中| |介|宾||状|中| |方|位| |定|中| “状语+动词+补语”的切分,先切分状语,后切分补语。如: (4)已经搞了十年 |状|中| |中|补| 若动词后面有宾词又有补语,则宾语在前是中补短语,先切补语;宾语在后是动宾短语,先切分宾语。如: (5)等了他十年 |中|补| |动|宾| (6)学好现代汉语 |动|宾| |中|补|定|中| 4、怎样分析单句的结构成分? (1)一分为二 遇到主谓句,先一分为二,划出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用双竖线“||”隔开。例如: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遇到非主谓句,也一分为二,用单竖线将中心语与其他成分隔开。例如: 多么壮丽的/山河啊!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 庆祝/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2)寻找中心 用紧缩法找出主语中心、谓语中心、宾词中心。例如: 小屋的主人||已经去了远方。 (3)找出枝叶 划出中心语后,再逐个将其附加成分划出来。例如: (小屋)的主人||[已经]去了远方。 在方法上,采用框式图解法和符号法分析单句。框式图解法在分析方法中已介绍,分析短语时采用的此法。用此法分析单句,步骤与分析短语相同。现示例于下: 无耻的诺言绝对掩盖不住铁的事实。 |主|谓| |定|中||动|宾| |状|中||定|中| |中|补| |状|中| 符号法是给句子的每一种成分规定一种符号,析句时直接画在句子成分相庆的位置。符号法教材称为简易符号分析法,规定的符号是: 用“||”表示主谓句,“||”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主谓短语作其他短语的成分时,主语下面画“==”谓语下面画“—”。 用“|”表示非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结构关系有偏正、动宾、动补等,这些关系的名称,在“|”上注明。 用“”表示宾语,画在成分下面。 用“()”表示定语,画在成分两头。 用“[]”表示状语,画在成分两头。 用“”表示兼语,画在成分下面。 用“>”表示补语,画在成分两头。 用“△△△”表示独立成分,画在成分下面。 用“○○○”表示同位语,画在同位语下面。 用符号法分析单句,示例如下: (无耻)的诺言||[绝对]掩盖不住>(铁)的事实。 (17年中出)的(许多)小说,比如《红岩》、《林海雪原》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5、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为: (1)综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2)理解句意,找准第一层次 怎样找准第一层次呢? 根据全句语义,先把多重复句当作两个分句(同一层次平列的除外),结合标志(关联词语),弄清意思(语义、语境),看总的是什么意思,是何种关系,这就是“二分法”第一次切分,切分好后,用一根竖线表示第一层次。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在同一层次平列,就采用“多分法”。 (3)从大到小,逐层往里切分 找准第一层次后,再看其两边是否仍是复句,若是,用上述方法再作切分,确定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逐层往里切分,一直分析到分句为止。 为使层次切分正确无误,可用以下几种辅助方法进行检验。 第一,看关联词语。 合用的关联词是搭配使用的,因此,看其如何搭配可以帮助确定分句。例如:①倘说,因为我们是人,②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③那么,无产者因为是无产阶级,④所以要做无产文学。 “倘说”与“那么”搭配,“因为”与“所以”搭配,因此,第一层次可以确定在②③分句之间。用框式图解法表示为: ①②③④ || ①②③④ ||假设|| ①②③④ ||因果|困果||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套合用的关联词语在一起或靠近,在前的比在后的所管的范围更大,标志着更大的层次。如前所例,“倘说”与“因为”靠在一起,“倘说”在前,管得更远。 第二,看划开后的各部分内部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例如: ①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②不遇着岛屿和暗礁,③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上例有两种划法: A、①||②|③B、①|②||③ 若按A划分,则①②分句的意义不完整,按B划分,②③分句相对完整,因此,正确的划法是B. 第三,看换位的结果。 除顺承、递进、解说等复句前后两部分不能换位外,一般复句同一层次的分句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句子能够成立。因此可以采用换位法来检验。例如: ①倘是咬人之狗,②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③无论它在岸上或水中。 上例有两种划分: A、①|②||③B、①||②|③ 按A划分,可换位为“②③①”,句子可以成立; 按B划分,可换位为“③①②”,句子可以成立,因此,正确的划分是B. 依据上面介绍的方法,用加线法示例如下: 1)①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假设)|②不管他说得多么动听,(条件)||③人们也不会相信他。 (2)①捣鬼有术,(并列)②也有效,(转折)||③然而也有限,(因果)|④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未有。 (3)①现在有些人往往用卖弄聪明来代替真正的聪明,(并列)||②用油嘴滑舌来代替灵活的头脑,(转折)|③可我知道,你决不是这种人。 (4)①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假设)|②那么无论是站在演出的舞台上,(并列)③还是站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条件)||④你都会真正赢得人民的掌声。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个别省,直辖市,河北省,河南省,每年两次考试,考试时间为4月和10月候选人可能在2月和8月,所以每年八月至2月,早期登陆查看注册信息河北自考网。 你是一个大专学历,所以在本科自我专业。各省份和自我专业是不太一样,发现自己就行了。 相近专业的本科直接申请就行了,比如你的英语大专文凭,直接在英语本科自我; 如果类似的专业,个别科目可以提高考试个别科目或选择尝试,如英语大专文凭,报告的中国语言和文学本科自考,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测试现代中国,古老的中国,教育和其他个别专业。 自我,其实很简单,只要参加一次,一切都明白。将公布下半年10月份考试课程考试提前半年释放考试计划,如上半年的4月考试,可以直接购买10月考试所需的材料早期审查可以报名到8月。 课本的代码,只要按照测试代码到书店买书。登记申请,考试考试。 专业省信息网查看。测试可以测试多个专业,使测试的条件是非常低的。 专科,本科思考如何测试,本科毕业自我,呈现大学生文件。没有任何要求专家

自考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学习资料,你可以看看zikao 365,上面有各地自考详细的政策介绍和专业介绍,上面的真题串讲有解析和专家音视频讲解。还有很多自考生可以在上面交流学习经验。

汉语修辞练习(4)一、填空1、修辞格也称辞格。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 。(唐钺)2、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 的方法、手段。(格式化)3、陈望道的《 》把修辞格分为四类三十八格。(修辞学发凡)4、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打比方)5、比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 、 和 。(明喻。暗喻。借喻)6、比喻的修辞作用主要有: 、 、 。(说明事理。描述事物。刻画人物)7、运用比喻的要求是: 、 、 。(贴切。新颖。巧妙)8、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 ,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 。(本体。借体)9、常见的借代方式有: 、 、 、 。(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称代泛称。以特征代本体)10、比拟就是把 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一个事物)11、比拟的类型有 和 两种。(拟人。拟物)12、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 。 (夸张)13、从形式着眼,夸张可分为 和 两类;从内容着眼,夸张可分为 和 两类。(直接夸张。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14、“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的一种修辞格是 。(双关)15、双关可分为 、 和对象双关三种。(语义。谐音)16、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仿词可分为 仿词和 仿词两类。(相类。相反)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18、 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该词语的后一事物。(拈连)19、回文又称 。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回环)20、 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引用)21、根据引用的形式的不同,引用可分为 、 和意引;根据引用的目的,引用可分为 和 。(明引。暗引。正引。反引。)二、选择题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A.孔子 B.刘勰C.唐钺 D.陈望道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 B. 27种C.24种 D.231种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 B.墨子C.孟子 D.荀子4、“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 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5、《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 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6、《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是喻体,其本体是 。A.资本家 B.地主C.帝国主义 D.贪官污吏7、“孟蓓气得直瞪对面的辛小亮。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其中的“像……像……”属于 。A.明喻 B.暗喻C.表比较 D.表不确定8、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A.比喻“三年” B.借指“三年”C.借指“三个季节” D.比喻“三个季节”9、“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A.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本体10、“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龟蛇”指“龟山、蛇山”,属于 。A.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本体11、“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C.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12、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A.直接、缩小夸张 B.直接、扩大夸张C.间接、夸大夸张 D.间接、缩小夸张13、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属于 。A.直接、缩小夸张 B.直接、扩大夸张C.间接、夸大夸张 D.间接、缩小夸张14、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15、“山本这么一走,怕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一句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属于 。A.暗引、正引 B. 意引、正引C.明引、反引 D.暗引、反引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1、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2、鲁迅思想的灵敏度与深刻性是无与伦比的。他能够宏观宇宙,洞察幽微,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深,看得细。真与伪,实与虚,美与丑,善与恶;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都逃不过他的慧眼。3、“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5、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象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象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蓬莲,却又象一盘盘碧绿的珍珠。6、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期光明:三明主义。7、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都不行,只有用工农兵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8、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9、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象演奏弦乐,象轻轻地歌唱。四、问答题1、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2、怎样区分比喻和比拟?3、举例说明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的区别。4、拟人和移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5、举例说明明引、暗引、意引的区别。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表达及运用 扩展题 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 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修饰限制成分) 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 ④ 补写续写式扩展。 要明确重点,辨明情景,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 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法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①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 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 ④命题目的是什么 可套用下列公式 ①:一级信息 (10字内) 谁+干什么 ②二级信息(11——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 ③三级信息 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 形式有 ①长短(单复)句变换 ②主被动句变换 ③整散句变换 ④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 其中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塞成定状补。做完要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要保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练习 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 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 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圆 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奖、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答:

修辞格 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 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 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九、对偶 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 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 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十、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十二、辞格辨析 (一)比喻与比拟 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写本体.不同处主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如: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死战. (二)对偶和映衬 两者都是将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映衬与对偶中的正对.不同处是:对偶不仅要注意意义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绝对整齐.而映衬没有形式上的要求.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代则无法转换. 十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修辞格.但是,修辞格也可以综合起来用.所谓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的行为.根据修辞格的结合方式,分为: (一)辞格兼用 即一句话中同时表达两个辞格,两者无法分开.如: (1)此时,积压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泻千里. 该例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辞格. (二)辞格套用 即整个句子有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整个句子用了一种辞格,其中某个分句也用了一个辞格,形成套式表达.如: (2)激情,你是灵感的火花,你是创作的动力,你又是爱情的试金石. 该例整个句子构成了排比辞格,但其中三个分句,又各构成一个比喻. (三)辞格连用 指几个分句分别使用了一个以上的辞格.如: (3)家是幸福的摇篮,家也是鱼船远航归来的港湾. 该例连用了两个比喻.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核复习指导考核总体说明一、毕业综合考核的性质毕业综合考核是一种实践性环节考核,是该专业考试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一项替代考试。也就是说,考生通过了综合考核,就不再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综合考核成绩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改为毕业综合考核是考虑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是更全面地检查考生对该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程计划调整,是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的。二、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即“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每门课程命一道主观性试题,不出客观性试题。考试采用现场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有限,考生可从6个试题中选答4个题,但必须选答一个语言类试题(即“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试题)。三、教材说明毕业综合考核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版本不做统一要求。文 学 理 论文学理论是一门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为这门课的综合考试,从目的上讲与上述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既然是一种综合考试,与一般考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表现在:内容上它是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性质相当于毕业论文;形式上它是开卷的,要求写成5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题。因此,这一考试考查的不是对文学理论的识记、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如下几点需要了解和注意:一、教材和复习范围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同时对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效果与功能?怎样理解文学的精神享受与情感宣泻的特点?文学的认识功能与提高人格境界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包含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典型的特征性?什么是典型的历史意蕴?文学创作典型化的特征是什么?等具体问题也应结合教材进行思考复习。二、命题原则和题型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题型如下:(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如:1、有人认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如: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谈看法。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三、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审题。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且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 国 古 代 文 学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因此,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如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比如,在代表性的文体中,既要从整体上认识诗、小说、散文、词、曲等体裁的总体特征,还要落实到律诗、乐府诗、文言小说、长篇小说、骈文、古文、豪放词、婉约词以及南曲、北曲等更细的层次;在经典主题中,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如爱情主题、生死主题、山水田园主题、边塞主题等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代表性的作家,还要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唐代古文运动与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两次文学革新运动,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如何理解这两次革新运动的同异,会有助于我们对唐宋文学发展的不同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中 国 现 代 文 学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服务。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这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外 国 文 学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考生不仅要能够答出教材上已经集中归纳的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若干特点,更要结合这一章涉及的重要作家(包括笛福、理查生、菲尔丁等)的创作,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如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小说的心理描写,除了教材已经提供的针对两位作家的这方面的结论外,还需要你找出他们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尤其是对不同的方面进行更具体的论述,而不是把两位作家心理描写的特点分别列出就算完成任务了。第三,重视比较性。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国,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两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英国文学对工业资产阶级的批判,法国文学对金融资本的批判。同样,作为人道主义伟大作家,狄更斯和雨果分属英法,他们的作品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既有很大的共性,又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他们对待暴力革命的态度上就是不一样的。第四,注重原著阅读。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例如,《简爱》里有一段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话:“你以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对你无足轻重的人么?你以为我是架机器——毫无感情的机器么?可以任人从我口中夺去属于我的一口面包,抢走我杯子里的一滴生命之水么?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肝么?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同样重要,我的心肠跟你同样勇敢。假若上帝赐给我几分美貌,许多财富,我就会使你对我难以割舍,正像我离不开你一样。我不是通过习俗、传统,甚至血肉之躯与你谈话——而是我的灵魂在与你的灵魂谈话。恰似我们都已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现在也平等!”通过会要求考生结合这段话对简爱的思想和性格进行分析。但真正深刻的分析不仅仅是从这段话来的,同时要求考生了解《简爱》这部作品,了解简爱与罗切斯特关系的来龙去脉。现 代 汉 语一、基本要求《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讲述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识,既有理论性,也有的实践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员学完本科阶段的课程之后,全面系统地复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释常见的语言现象,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二、教材与考查重点现代汉语教材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目前的考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考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们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这一部分人又分三类,一是专科阶段通过自学考试过来的,他们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二是专科阶段是在专科学校里读的,他们使用的教材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专科阶段是在电大读的,他们使用的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或《简明现代汉语》,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一部分考生,他们专科阶段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政治、体育等专业,是升本之后才走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条路上的,根本就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得从头到尾认真的学习。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尽量使用自己学过的教材,这样复习起来容易一些;根本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应该从头学习一遍,教材可选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六部分,词汇、语法、修辞三部分是考核重点,需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各章节的复习要求和考核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绪论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现代汉语的含义、特点和地域分支。(二) 考核点:1、 现代汉语的含义。2、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3、 普通话与方言。语音部分(一) 复习要求:熟记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构造、音变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正确拼写和认读;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的语音现象。(二) 考核点:1、 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和记音符号。2、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的结构与四呼,声母、韵母与辅音、元音的关系,调值和调类,平仄与押韵。3、 音节的构造(韵头、韵腹、韵尾),拼合规律。4、 轻声、儿化、连读音变。5、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6、 轻声儿化、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规范。文字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字体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汉字应用整理的知识,熟悉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用字规范。(二) 考核点:1、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2、 偏旁和部首。3、 分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构造方法。4、能够识别、纠正错别字。词汇部分(一) 复习要求:1、 能够区分词和其他语言单位。2、 了解词的构造、词义性质特点、词汇的构成等知识。3、 会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正确运用词语。4、能熟练地查检一种词典。(二) 考核点:1、 语素与词、字的关系。2、 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的构造、词根和词缀,分析合成词的构造,区别字面形式相同的词根和词缀。3、 词义的性质,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4、 同音词和多义词。5、 同义词、反义词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辨析同义词。6、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汇的发展。7、 成语、惯用语、谚语语法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词的语法特点,能给实词词归类,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能正确的分析单句的句子成分、复句的层次与关系;了解各类句型、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能够识别和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二) 考核点:1、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词的兼类。2、 常用虚词“都、也、就、再、还、不、没、没有、别,把、被、对于、关于、和、在、连、比,和、或、还是、不管、况且、何况、而、而且、否则、只有、只要、由于、因为,的、地、得、着、了、过、所、似的”等的用法。3、 识别纠正词性误用的语法错误。4、 分析短语的结构层次 。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回答者:氧化铝 - 童生 一级 11-7 22:06--------------------------------------------------------------------------------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章节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

"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填出答案,属理解类题目,如"'他在考试。,一句中的'在'所属词类为一"等。2、判断题。从内容上讲,这类题大多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填空题不同,要求考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若错还须改正。要注意的是,有的判断是整个内容错,如"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词。"(95下),有的是理论部分正确,举例说明有误,如"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有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U是后、高、不圆唇元音。"(98上),有的则是判断不严密,如 "'裤、鲸'二字的义符都能较准确地提示词义的义类。" (如上)但也有少量理解和分析性的,如"通常所说的褒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表示贬斥的感情色彩。"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务必从多个侧面去考虑。3、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不管答案数量多少,从内容上讲,也与上述两种题型同,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多属分类、定义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方面的,涉及每一章内容。限于篇幅,不作举例。4、名词解释题。考核基本概念,一般每章一个,从内容上看,这些概念对于相关章节来说是基本的知识点,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此类题回答时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出其实质内容,有些需举例。'如"零声母",要求说出"指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并举例,而"笔画"只需说出"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可。5、归纳题。该类题型主要考核对材料的归类,多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复韵母以及四呼、声调、单纯词类别、词义归纳、词类的归纳、汉字首笔的排序、汉字简化方式等。6、分析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际材料进行分析。涉及到各部分内容,如词语的拼音、声韵母的认识、合成词结构划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句型判断、复句的分析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7、改病句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理论和表达能力,可以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以及修辞表达三个方面去思考。拿到题目后可以采用先零后整逐级进行的方法寻找错误处。"先零后整逐级"指首先逐个查看单个词语的运用,若无问题,再看句子成分的搭配和结构,最后看修辞表达如语义是否周密、前后是否照应、语序是否得当、辞格是否合格等。所改理由,也可以来用针对所改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直接解释,体现针对性。8、简答题。属于理解和运用类。该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中重点内容的掌握,从内容上看,即前一部分所提到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答题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大多数是有明确答案的,回答时只需列出主要条目即可,如"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等;另一种形式是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但实际上毋须惧怕,有的只需稍加归纳即可,如不同韵母的比较、调值与调类的关系等,有的则要求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如一些修辞现象的分析等。回答用语,尽可能简洁,避免技蔓,不需作详细解说。

第四章 词汇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 二、词汇单位 语素、词和词的构成、固定短语 三、语素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一般是外来词,如“奥林匹克”) 2、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3、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 A、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 B、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 注: 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完全由外语音译过来的,无论多少个字,都是一个语素。 语素: 1  成词语素 2 不成词语素: (1)不定位语素(词根,如——农,农——) (2)定位语素 (词缀: 前缀如老——, 第—— ; 后缀如——子,——儿) 注: 词缀也是一个语素 四、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充当,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的构成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A、单音节的:如天,江 B、多音节的: a、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含双声词(参差,仿佛,伶俐) 叠韵词(烂漫,逍遥,哆嗦) 其他(鹦鹉,芙蓉,玛瑙) b、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由不成词语素相叠而构成。如猩猩,潺潺,依依 c、音译外来词:如葡萄,歇斯底里 d、拟声词/象声词,如“哗啦,叮当,滴答” 翻译外来词的四种方式: 音译,如苏打,巧克力 半音译半意译,如冰淇淋,米老鼠 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拉力赛,沙丁鱼 字母外来词,如MTV,CD (2)合成词 A、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分五种类型: a、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国家 b、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如火红 c、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提高,车辆 d、动宾型: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注意 e、主谓型:前一次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日食,民主 B、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仅仅,刚刚 C、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b、词根+词缀:刀子,来头,鸟儿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红通通(的) 五、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也是造句的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割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即扩展),而词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例如:骑兵是词,骑马是词组。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六、固定短语 1、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即一般短语。 2、固定短语包括专有名词(企事业单位名称,书名,杂志名等)和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七、词义 1、词义的定义:词是词的内容。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 2、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事物可以不同。 3、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 (2)色彩义(附属义) A、感情色彩 a、褒义词 b、贬义词。 c、中性词。 d、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C、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务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这些词除了理性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 4、词义的分解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时,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A、义项的分类:按地位分为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和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B、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C、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A、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B、义素分析步骤 a、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b、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中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关的义素。 c、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十”“一”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可以用二分法,多分。 C、义素分析的运用 a、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b、突出地显示词义间的异同及联系 c、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八、语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的定义:语义场又称词汇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2、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例如:人(上位词),男人,女人(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由自己的下位词。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下一层次的称做子场。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例如父亲和母亲。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的语义场,主要由义项不同所致 3、语义场的种类:(按关系不同) (1)类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在汉语中类属语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锅碗瓢盆”可以代表一切厨具;其划分依据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2)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得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 (4)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如“东边,西边”,甲在乙的A——〉乙在甲的B (5)行为动作的过程:买——卖 九、同义义场 1、同义义场的定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2、同义义场的分类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如:斧子——斧头 (2)近义词 A、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 这种词,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 3、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A、意义的轻重:即±[程度重],如“轻视——蔑视” B、范围的大小:即±[范围大],如“边疆——边境” C、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即±[集合],如“信件)——信” D、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2)色彩方面的差别: A、感情色彩不同,即±[褒义],如“成果——结果——后果” B、语体色彩不同,即±[书面语],如“父亲——爸爸” (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深刻——深入 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4、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十、反义义场 1、反义义场的定义: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两个词必须是同一意义范畴的 2、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两者之间不容许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 (2)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它意义存在的可能。如白,黑 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4、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十一、语境: 1、定义:指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2、分类 (1)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得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2)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3)语境和词义 A、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因文定义”,而不要“望文生义” B、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C、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D、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E、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十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特点: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2、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 (2)方言词 (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 类型:音译外来词、音义兼意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 3、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2)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十三、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 十四、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也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 2、成语的特点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 (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 十五、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穿小鞋,下马威,天晓得。意义是整体化了的。 十六、歇后语 1、歇后语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2、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义,一是谐音 (1)喻义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现象 十七、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来源于网上资源)

  • 索引序列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知识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
  • 自考现代汉语修辞学重点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总结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章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