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本科重点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本科重点

发布时间: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发展观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历史上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遗传决定论人性,被普遍地看做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类相区别的、由人类个体所表现出的类化特征.这种类化特征除了人类共有性之外,在人类内部,每个人在展示这些类化特征时,还同时展示出了个体的特殊性.例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但就单个人而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表达能力高低的差别,语调语速的差别等.人类思想的繁荣更揭示了人类在其本质特点之一——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那么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重点

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这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的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论,和精神分析的创建者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期的理论。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来自于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这是一个著名的儿子谋杀父亲,迎娶母亲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心理学家马勒论述的,是三岁前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而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讲的是三岁之后的孩子,这个时候父亲也深入参与到母子关系中,构成了复杂的三元关系。 玛格丽特·马勒的理论马勒认为,三岁前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三个阶段: 一、正常自闭期 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 只有这个阶段的自闭是正常的,以后的自闭是病态的。 这个阶段,婴儿肉体上虽然已经出生,但心理上,好像仍然活在一个封闭的蛋壳内,表现得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 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孩子表现得貌似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就忽略对他的照顾。相反,需要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让婴儿可以从这个心理蛋壳内破壳而出,从自闭走向开放。 二、正常共生期 1个月到6个月左右 和第一阶段一样,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才是正常的,此后的共生是病态共生。 例如常有妈妈说,我们家孩子十几岁了,但我们好得像是一个人,他什么都告诉我,对我完全没有秘密。这其实就是病态共生。对此,国内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没有秘密,就会长不大,没法走向独立。 父母与孩子的病态共生,一般都是父母想和孩子共生在一起,并且大多是父母的意志侵占孩子的生命。对孩子来讲,这是没有必要的。 可六个月前的婴儿期不同,对小婴儿来说,一方面,他们处于全能自恋中,觉得自己是神;另一方面,他们极度虚弱无助,吃喝拉撒睡玩等基本需求,都有待妈妈照顾,所以是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这是一种真实需求,所以叫正常共生。 这个阶段中,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和妈妈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身体和心理都是连在一起的,这被称为母婴共同体。 三、分离与个体化期 6个月到36个月左右 分离,是指身体上的独立;个体化,是指心理上的独立。 在孩子实现了独立之后,他的个体化自我也就随之形成了。这个阶段中,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最终能基本独立完成吃喝拉撒睡玩,同时也与妈妈分离,母婴共同体最终瓦解。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比如当孩子学会了爬、翻身、坐等动作,孩子的自恋会爆发出来,他想立即靠自己完成各种探索。但遇到挫败后,会再次陷入到虚弱无助中,对妈妈又产生依赖。随着能力增长,自恋又会爆发,不断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徘徊。马勒把这个过程总结成了四个亚阶段,分别是分化与躯体意象、实践、和解和情感客体稳定与个体化。 1.分化与躯体意象 大约4/5 —10个月 婴儿开始把身体从母亲身上挣脱下来,开始有独立诉求,越来越体验到与母亲的分离,但没能力走远,只能在母亲脚边玩;婴儿会开始检查,什么是属于母亲的,什么是不属于母亲的。 2.实践 大约10—15/16个月 显著特征是婴儿开始进行四肢爬行的运动,运动知觉等机能发展,学会走路,这增加了离开母亲的冒险,练习承受分离焦虑,逐步形成独立个体;同时他仍然寻求母亲的存在,并不时加以确认,寻求“情感充电”;这个时期自恋达到顶峰。 3.和解 大约15/16—24个月 这一阶段的幼儿全能感再次受挫,有着独立和依赖的矛盾:想要分离又害怕失去;更能包容分离焦虑,同时付出的代价是承受很多孤独、脆弱和依赖;这一阶段幼儿情绪种类扩展,语言能力提高,客体与规则开始内化。 4.情感客体稳定与个体化 24—36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步明确自己是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母亲的稳定的内在表象,能维持对母亲及其他一切的稳定形象,可以将母亲内化,当母亲不在眼前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这个阶段也表明儿童综合的认知功能逐渐清晰起来。 在良好养育下,孩子到了三岁时,个体化自我就会形成。同时,与孩子保持基本稳定关系并且又提供了良好养育的妈妈,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这是标志性的时刻,个体化自我的形成,意味着孩子有了“内在的我”,而心中住下一个爱的妈妈,意味着孩子有了“内在的你”。 人的心灵发展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我的理解中,就像是要将外在的东西不断内化一样。当内化完成,人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就会降低很多。 例如,当个体化没完成前,就会对“我”的意志有一种偏执的坚持,但一旦有了“内在的我”,“我”在内部心灵中得以存在了,就对“我”在一个外部事物上是否存在,变得不是那么执着了。 再比如,在重要关系中,有人能容忍关系的分离,这是因为他们心中住着一个内在的爱的人,有人难以容忍关系的分离,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住着“内在的你”,所以需要一个“外在的你”在身边。 弗洛伊德的理论 个体化自我和“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极为关键。有了这两者,孩子才能进入到俄狄浦斯期。这一时期的理论来自弗洛伊德,在我们的课程中,对于孩子三岁之后的成长阶段,会用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补充。 俄狄浦斯期是三岁到六岁左右,也被称为恋父恋母期。对男孩来讲,是与父亲“竞争”母亲的爱,对女孩来讲,是与母亲“竞争”父亲的爱。 可同时,这种竞争又不能太敌对,而且竞争也不能彻底实现。俄狄浦斯期的顺利过渡,需要孩子完成对同性父母的认同,男孩认同父亲,女孩认同母亲,把目标变成“找一个像母亲或者父亲这样的异性恋人”。 个体化自我,是孩子能展开竞争的基础。如果没有结实的自我,男孩与父亲竞争,女孩与母亲竞争,这太难了。 孩子需要完成对同性父母的认同,这种认同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心中住着一个爱的人”。 在俄狄浦斯期初步品尝了竞争与合作后,一个孩子就可以进入到社会中,在家庭以外,去学习更有张力的竞争与合作,并最终构建自己的生活。 我个人作为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提出了我自己更形象化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诞生与发展,可以分五个阶段: 自恋之壳 母爱怀抱 家庭港湾 社会熔炉 无限世界 孩子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在更大的空间里伸展。 先是要刺破孤独的自恋之壳,进入到母爱怀抱,这是最原始的关系;接着要刺破母爱怀抱,进入到父亲母亲一起构建的家庭港湾;再接着,要离开家庭港湾,进入到所在文化的社会熔炉;最终也要刺破社会熔炉,进入到世界乃至无限的宇宙中。 这五个阶段,也将是我后面40讲课程的总体逻辑,我会一步一步带你走过这整个历程,带你学习每一个阶段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这五个阶段还可以有一个更形象化的理解,我想请你来想象一只鹰蛋,最初是在自恋的壳中,当母爱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它就会自然发育,破壳而出。 刚破壳而出的雏鹰,嘴还不够尖,利爪也未长出,羽翼也只是有雏形,总之它的攻击能力还没有形成。这时,它要在母爱怀抱中继续发育。这个阶段,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只没有攻击力的小鸡。 等攻击能力初步形成后,它变成了真正的小鹰,需要进入更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去试炼它的竞争力。 三岁前的孩子,就像是“小鸡”,但三岁后,具有个体化自我的孩子,就像是“小鹰”,这时要破掉的壳,是母爱怀抱。然后进入到家庭港湾,在这个由父母构成的复杂关系中,去初步磨练它的攻击力。再然后,要进入社会熔炉。最后,进入到无限世界中去翱翔。 这个形象化的画面,就是我在这门课程中为你总结的,可以称为是自我诞生与发展的“蛋-鸡-鹰”模型。 * 基本的满足和必须的边界 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一对核心矛盾,那就是基本的满足和必须的边界。 基本的满足很容易理解,一个孩子必须得到基本的满足,这样才会体验到“我的需求是好的”,最终简化为“我是好的”,这是内聚性自我的向心力的由来。同时,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边界,并让孩子也逐渐学习看到,父母也是有边界的。 孵化是一个重要隐喻。父母必须看到,孩子有一个自恋之壳,这个边界必须尊重,不能贸然强行破壳。 所以说,边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边界的尊重,是我们极度缺乏的东西。在这门课程中,我也会和你深入探讨边界意识,可以说“打造你的边界意识”是这门课的另一个隐含标题。 边界意识很重要,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共识。它既是个体化自我产生的一个条件,也会因为个体化自我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 如果说,个体化自我的发展,是对“我”的尊重,那么你也会看到,这一点实现的同时,也会增加一个人对“你”的尊重。这两者是相互成就的,而不是互为对立。 但是,当边界意识和个体化自我的发展受到阻碍时,你会看到非常熟悉的东西,糊涂哲学与浆糊逻辑,我将它们概括为混沌共生,会在接下来的第一模块课程中详细讲解。上一讲,我讲了孵化的隐喻,强调让孩子的各种生命力都自然发生,从内部破壳。现在这一讲我想讲讲,如果从外部破壳会发生什么。习得性无助 给你讲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我看过一个母亲和婴儿互动的视频,视频里,一位表情僵硬的妈妈,站在床边,给躺在床上的孩子读古典经书。关键是,那只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 他当然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是他能感受到妈妈的语气和情感,他并没有被妈妈吸引住。所以,视频中的婴儿几次把头扭过去,我觉得这就是他在用婴儿微弱的方式表达抗拒。可每次,妈妈都会用双手,把他的头再摆正,然后接着读经书。 几次下去后,这个婴儿不反抗了,他的脸正对着妈妈的脸,接受灌输。 这就是一种从外部破壳的表现,妈妈破坏了婴儿的蛋壳。婴儿不反抗,是因为反抗没有意义,他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他对妈妈的抗拒,被证明是没有意义的,他只好接受。但是,他的眼神变得空洞,神情变得和妈妈一样僵硬。 这个婴儿的边界没有被尊重,他不能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抗拒,他就用神情来表达。原本围裹在他身体外的蛋壳被破坏了,而他进一步退守,用自己的神情和内心,来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保护壳。只是这个壳,比他本来的壳,变得更小、更脆弱了。 强控制型的养育者,的确会不断压缩孩子的壳,导致孩子的内在空间会越来越小。特别是婴儿,他们的确非常虚弱,任何一个大人都可以征服他们,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意志,而接受大人的意志。 我在得到上的另外一门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有一节课叫《输在起跑线上》,里面提到了家庭和幼儿园在养育孩子时,容易对孩子有各种逼迫。而且研究发现,当孩子被逼迫得少时,就会更外向,当被逼迫得多时,孩子就会变得更内向。严重的话,这种内向,就可以视为自闭的一种表现。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因作用的中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等。其中平衡化又包括了同化和顺应。平衡化是由皮亚杰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前三个因素都属于经典性因素,第四个才是儿童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据此还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11岁开始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幼儿一般处于感知运算阶段与前运算阶段中,因此这两个阶段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本科重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2、儿童的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我国的划分标准1、新生儿期(出生到一个月)2、乳儿期(1岁以内)3、婴儿期(1~3岁)4、幼儿期(3~6岁)5、儿童期(6~12岁)6、少年期(12、13~14、15岁)7、青年期(14、15~17、18)8、成年期(18岁以后)1、遗传疾病及预防策略如何? 苯丙酮酸尿症唐氏综合症其他预防策略:避免近亲结婚 进行婚前咨询 避免高龄生育 进行生育咨询 行政部门咨询 中止妊娠2、儿童身体及动作发育的规律怎样?身体:身高体重的变化、骨骼肌肉的生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动作: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1、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及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策略有效性、稳定性、灵活性等不断增强,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发展特点:1)注意的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能力4)注意的转移能力5)注意的广度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阶段; 第一。出生到4个月,婴儿通过无关探索感受外界刺激;第二,5-7个月,视-听-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复合感知能力出现;第三,8-9个月以后,爬行与走动促进了儿童空间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促进了形状大小知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表现;1、学前儿童记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发展趋势:(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容量的增加(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一)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1. 学前期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作为教师与家长,要分清儿童是在想象还是在撒谎,以免阻碍儿童想象的发展)2. 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儿童再造想象需借助成人知道和外部行动进行。随着语言和知识经验等的不断增加,逐渐发展了创造想象)3. 想象完全脱离显示到合乎客观逻辑。(起初想象时常常夸大现实,甚至完全脱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想象的内容越来越符合客观逻辑)4. 2、学前儿童想象能力的评价要素1. 广泛性,即能够根据表象形成多种形象;2. 新颖性,即想像的内容和结果独特而新颖;3. 积极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形象。 1、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0-3岁1、产生词的概念2、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3-6、7岁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包括相对具体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 3、概念掌握的主要方式及发展的表现;主要方式: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中掌握积极主动,不是被动接受发展表现:实物、数、空间和时间、科学概念 4、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1、 知识经验的匮乏,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事物的感知觉,并没有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的了解2、 概括不准确、非本质且内容比较匮乏的特点 5、理解的发展趋势及幼儿发展的特点发展趋势:对事物的理解是直接理解,即来自感知经验的理解到间接理解,即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特点: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1、儿童言语发展的方面及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方面 语音 语义 语法 语用发展阶段:(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1.言语发生的准备:(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2.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1.言语发生的标志: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具体标志:(1)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2)持续地、自发地使用一些词,且这些词必须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非自造的;(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4)掌握l0个词左右。2.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如下: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3、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等。

3、幼儿发展心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包括幼儿发展的规律、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等。

拓展:

1、教育类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体育教学,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学科教学(分学科),教育管理,运动训练,学前教育,教育法学,各类师范专业。

2、教育类本科专业。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华文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特用作物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食品工艺教育,建筑工程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儿童发展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成长:成长通常指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数量上的变化,因为它们涉及增加,而不是转变。身高的增长或鼻子的长大都是成长的例子。2、成熟:成熟所描述的变化与遗传之间的关系比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青春期的展露是成熟的一个例子。成熟与学习始终产生相互作用。3、学习:学习涉及相对长久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经验,而不是仅仅来自成熟或成长。4、发展本身包括所有的过程与变化,个人凭借这些过程与变化来适应他们的环境。

自考本科儿童发展理论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讲人:陆老师 笔记:Mandy #前言# 儿发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基础、核心,父母接受正规心理学培训、对儿童心理了解最好的途径。书《儿童发展心理学》200多页,对孩子具体情况阐述,内心世界的阐述和剖析,极为精到。深厚内功,再去看其它任何书,就像学习武功招式。内功+招式=威力大,仅有招式走火入魔。微信公号的方法太多,但我们看了没什么用?Why?原因不在方法,在自己。再好的招式,需要内力去化解它,这一步很苦。啃一些教科书,真正专业有用的东西。 儿发研究 时间:儿童阶段 内容: 发展 心理学(重点:发展) 发展心理学 :人的一辈子,都是发展的。父母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影响比较大的人,要拿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碰到的问题只是此时此刻的问题,彼时彼刻也许就不是问题了。小时候,感觉过不去的坎儿,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好像就过去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家长,有一种很好的人格特质:希望。只有向前发展,问题才有希望迎刃而解。如果看事情只看现有的、已经发生的部分,再好的方法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为视角错了。听完课,再回顾陆老师回答的问题,其它课程,每一句话都是有出处的,为什么这样处理问题有用,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一切的一切,根本的根本,都来源于我们的视角。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回馈给你什么样子。发展心理学狭义:人类个体心理学发展的类目,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心理、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从生命的最基本构成(受精卵)开始就算儿童了。研究心理、行为,及人生各阶段心理年龄特征。不研究生理。生理参考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发展指南》。 儿童发展心理学 :是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一般指出生~青春期前期(17,8岁)年龄段的探讨。家长常见问题:我的孩子是天生的还是后面影响。天生:遗传决定论。 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深受其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该思想引入到人类研究。他着重研究个别差异,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开创了优生学。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 )认为:个体发展、品行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决定,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展开,环境、教育起到“引发”作用,宿命论、决定论。遗传的确有影响,但是后天对人的发展至少起到70%的作用,先天占30%作业。后天为主,先天为辅。心理学实验:双生子置于不同人家去养,结果截然不同。高尔顿优生优育学被反驳。另一派走极端,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行为主义:胡萝卜+大棒,威逼利诱。)环境决定论。不管基因,给什么环境就能成长为样子。给我一打儿童,只要给我时间训练,我就能把他们变成想变成的样子。他的几个孩子都被他用这种方式训练,3疯1自杀。完全忽略孩子现实,粗暴对待,行不通。 皮亚杰,互相作用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奠基者。论点: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1)互相制约,互相依存。2)互相渗透,互相转化。3)成熟与学习时的发展作用,是动态的。发展心理学,发展的核心在于“动态”,移动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3方面内容: 生理发展 、脑部发展,例如身体、大脑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特别是脑部。其它生理看《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是脑部、精神和心理方面学习儿发。 认知发展 。对东西的感知能力,感知觉,感受,获取信息的方式:a.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我们探讨的核心。这几块都可以深入研究,等自己研究出来,对孩子一用一个准。b.推理(数学)。c.创造力。 社会性发展 。学校应该教授,但欠缺。情绪(爱发脾气?挫折抵抗力强不强?)、意志(别人偷懒,你能不能坚持)、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人际关系)。 这3块没法量化,心理学里没办法量化的东西往往被忽略。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任务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 具体知识点没有用,要转化成模式才有用。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和测量个体的差异。 揭示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 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基本方法。 包括1)描述儿童的行为;2)解释行为背后的动机;3)预测以后可能会怎样;4)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去控制ta。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心理发展有方向性、顺序性,不可逆 (有待商榷,催眠回到童年的感受,去改变)。整体看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不完善向完善。总体趋势向上,具体过程不可逆性,但是后期也许可以回顾。 心理发展时间上的不平衡性。 第一加速期,第二加速器,平稳发展。加速发展也叫关键期:在孩子对的时候给予对的事情。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共性的规律,也不能忽略个性差异。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有些能力增长,有些在衰退,看接受到环境怎样的信息。孩子的成长一定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成长。 心理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与否的问题。 是否有段时间发展的很“奇怪” ?孩子分口唇期,肛欲期,性欲期,潜伏期、青春期。孩子发展至少有5个时期。在稳定性方面,这几个时期就像处于大陆板块交接的部位,非常不稳定。 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 两个截然不同观点。观点1:连续性发展,一棵树慢慢长大。观点2:阶段性发展,一夜之间长大,毛毛虫变蝴蝶。生理上连续性,长远看阶段性。两者并行不悖。 发展具有年龄特征。 佐证上一条。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问题。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孩子就会突飞猛进。eg.双生子爬梯实验。研究显示,滑滑梯最合适在2岁左右。宝宝1,1岁半训练滑滑梯,4个月学会。宝宝2,2岁训练滑滑梯,2周学会。错的时间,4个月;对的时间顺理成章2周。性价比,在对的时间给孩子做对的事情。不是对于不对,而是时机掌握的如何。应该在孩子准备好的时候,再给他相应的刺激和训练。这个实验告诉大家,关键期。这个时间给孩子良性刺激,促使行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会阻碍孩子发展甚至导致行为和能力的缺失。关键期不是突然开始或终止,而是逐渐发展到高峰,慢慢消退,有时间段,留给大家慢慢体会和把握。 心理发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 被动:脑部发展,能力突飞猛进。主动:主动去适应环境。 遗传和环境之争。 发展的年龄特征-后续一块块研究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 维果斯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 强调主张文化、历史、社会角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文化角度的奠基人。 最近发展区( 孩子能力发展应该最近的区域和成人对他的要求) 脚手架结构 应架结构 教学区域(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把控方向,而非每个具体紧促 学习最佳期 敏感期,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每个阶段关键期 20周 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可以胎教。 Stimulation刺激 - Reaction反馈。 婴儿期(0-3岁) 大脑完成40%-50%发展任务,脑结构,神经元,发生很大变化。 此阶段对心里、生理发展意义重大 成人,任何情绪、心里反应都可以从童年找到依据 动作尝试,神经元重组机会越多,智商越高 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 有能力探索外界,和外界沟通交互。开始创造自己的世界、认识自己的世界。肢体、情感、表情、口头语言。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心理学里面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认为它对,为什么认为它错。了解背后的原因。 认知水平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靠感官收集信息,靠直觉判断。(成人复合决定,孩子更多靠自己直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表现出最初独立自主的要求。 第一个反抗期开始。“不听话”,好事情。如果完全听家长的,反而自主发生了问题。 孩子成长代价 - 甩开父母 有想法,意味着一定要反抗别人。孩子发展自己的人格,第一个反抗期。鼓励孩子,构建自我。不给孩子尝试机会,自我被压制。成人,想做一些事情,又不敢做,自我没有形成。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对情绪发展的意义 依恋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0-3岁与妈妈的依恋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将来的亲密关系。第一次感觉好不好,直接决定以后感觉好不好。 三、儿童生长4个显著时期 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为什么走路?探索世界。为什么讲话?与世界交流。为什么打人?他让我愤怒。没有动作发展,就不可能有心理发展。动作发展受限,心理发展迟钝。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心理怎么想,就会怎么做 动作发展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空间认知非常重要。数学语文英语基础能力都是空间能力。所有能力中,只有空间认知能力是直接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空间认知能力决定了大脑神经元的分布,大脑神经元的分布决定思维方式,数学(推理、思维)、语文英语(语言类,考验重组、转化信息、翻译信息的能力),都是以空间认知为基础。多运动,很有帮助。 动作发展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孩子要玩,越激烈越好。 新生儿反射行为 有的反射留存,有的消失。 eg.在水里泡久了,皮肤产生皱纹。为了增加摩擦力。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帮助孩子成长,但不是所有最后都留下来。 反射内容的补充 定向反射:新刺激出现,个体包括新生儿,出现定向反射。eg.叫一声,眼睛看过来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反复呈现,使原先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即习惯化。eg.很喜欢的东西一直吃一直吃,后来没感觉了。帮助孩子系统脱敏。 去习惯化:有习惯了,对刺激的反应消失了。但是,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一个跟之前刺激有区别的刺激,反射行为会重新产生,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久刺激加以区别。恢复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叫去习惯化。eg.喜欢吃肉,天天吃肉,厌烦了-习惯化;换种做法,烤肉 - 去习惯化。 颜色知觉:新生儿看不见彩色。3-4个月开始看见 形状知觉:婴儿带着观察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的偏爱出生的。婴儿喜欢看轮廓多的图形,喜欢曲线,不喜欢直线。婴儿喜欢接收更多的信息量。这也是人的认知跟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换言之,如果天天注视简单的东西,就会退化成动物差不多。人之所以是人,会不断往前进。 儿童发展模式 皮亚杰 整个儿发最重要的奠基者。 格式 认知结构组织中最基本的单元。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eg.生气时挥舞一下拳头,这个拳头就是你的“格式”,生气的时候流泪,流泪就是你的“格式”。每个人的行为拆分成无数格式,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不断重复,得到迁移和概括。eg.口渴喝水,不需要动脑筋;生气时提高嗓门,不需要动脑筋,喝水、提高嗓门,都是你已经形成的“格式”。格式不是与生俱来,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学习操练,不断重复得到的迁徙和概括,你有你的格式,别人有别人的格式。心理咨询会问“你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因为,第一次的感觉的格式,如果没有第三方干预,会被保留下来。你现在发怒,是发童年的怒;你现在的做法,是在为童年负责。格式是最基本的单元,了解格式,就能了解行为。 同化 一个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把外界元素整合在机体内正在形成的,完整形成的格式内。eg.小橡皮泥捏入大橡皮泥,同化。同化作用,在具体问题分析时,大概念同化小概念。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没有用,因为他在对你同化,他的理论大于你的理论。你觉得你在改变他,其实他在改变你。 顺应 同化不了怎么办?内部格式来改变,以去适应现实。同化的格式、结构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影响而发生改变,那么整个过程发生逆翻转。同化不了,就只能顺应。eg.打架,打得过,打服你-同化。打不过,求饶按照你的做-顺应。 总结:同化-顺应是孩子认知结构最基本的单元,它处理的单元叫格式。 五、感知运动阶段。 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儿童依靠感知运动适应外部世界,构筑运动格式,开始认识几个内容: 1.客体永久性。 2.智慧性结构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主客体分化 :分清什么是“我”什么是“妈妈。”孩子出生时感觉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感知运动阶段,孩子逐渐发现“我”想的和“妈妈”想的,不一样,开始意识“我”和“妈妈”不是一个人。主体客体开始分化。 主客体分化,意味着孩子“自我”开始形成 。没有尝试、操练就形不成自我。 因果关系形成; 在感知运动阶段才会形成。此前,孩子眼中,做错事情一码事,受惩罚另一码事。 【重要】 1.孩子通过感知运动对外界产生基本认知,构建运动格式,该格式保持至死。 2.客体永久性。认识客体永久性的过程。eg.台灯,拿出去,拿进来。 3.末期,智慧性结构。孩子通过调动自己的神经元,充分认识外部结构。 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自我意识情绪 复合情绪:羞耻、尴尬、羞愧、嫉妒、骄傲等。情绪不是只有一种。情绪可以复合成很多种。eg.愤怒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愤怒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别人打了你,不一定愤怒。你可以打回去。只有在想打回去,没有能力打回去,会愤怒。情绪分层次的,首先认识情绪,才知道怎么处理由不同情绪复合而成的新情绪。情绪很复杂,一个孩子闷闷不乐不开心,你能不能迅速体验到他为什么不开心?这就是专业能力。不开心是一种情绪,但绝对不是单一的情绪。愤怒底层情绪是什么?思考题。 自我意识情绪,在孩子3岁前出现。18-24个月婴儿,出现为难情绪,尴尬情绪,表达骄傲。嫉妒、羞愧情绪,3岁左右出现。孩子为什么难为情?羞愧?尴尬?妈妈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有怎样的认知。eg.工作忙,不理会孩子需求,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不重要。他认为自己配活在世界上,还是不配呢?这是在消灭孩子自信心。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品类区别,程度强弱。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在每一阶段挑选做什么样的人生。 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父母跟他的互动,因此成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帮助儿童从小获得他所生活的文化社会的价值标准。 孩子为什么羞愧?因为父母一直说他。为什么一直说?因为你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孩子通过羞愧了解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价值标准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也就是文化。文化对一个人是决定性的。文化不一样,价值标准不一样,三观不一样。孩子的问题不用对错来分,用价值标准来分,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对或错。 情绪的自我调节 补充 儿童哭:会假哭。为什么会哭,后面慢慢讲。 社会性:儿童索要东西,得到了,或没得到。通过社会交互评估是不是有内心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不太会有情绪波动,跟人交互,才有了情绪。 依恋模式 依恋在母婴互动时形成(0-1岁) 宝宝的任何要求,妈妈都能很好的察觉、满足,即能形成 安全性依恋关系 。注意:满足所有要求,仅指这个阶段。安全型依恋形成,孩子有两大特征:1自信心很好;2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内心中永远不会绝望,因为在他最弱小的时候,妈妈曾经满足过他,所以他有理由相信,别人也会对他温柔以待。 焦虑抵抗型 :妈妈尽心尽力,但是自以为是。妈妈自身人格有问题,满足孩子一部分需求,孩子对妈妈既爱又恨。很多妈妈人格有问题,表现是:情绪不稳定,价值观偏激,不会灵活的运用去处理问题,和配偶关系差。孩子展现出跟妈妈类似的人格特征。不好的人格会继承。上一代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回避性依恋 :父母不理宝宝。例如:妈妈产后抑郁。宝宝最初尝试各种方式夺取父母的关注,百般尝试后,呈回避态度。宝宝觉得世界对他一点都不友善,一团糟。亲密关系出各种问题。心理是荒漠,没有绿洲,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护他,世界就是一片地狱。 关键期汇总 童年早期发展的注意事项 挑食补充:孩子和成人是两个物种 a.对有些食物就是不喜欢。 b.零食形成闭环。 c.吃饭就是吃饭,开开心心的事。 游戏补充: a.自己玩或跟父母玩 b.摸得着的东西。 c.过家家 d.游戏本身不好玩,制定规则才好玩 儿发中最重要的内容 - 孩子如何认识世界 思维(认知)的发展 “有什么经历,就有什么思维,-->行为-->人生。” 思维是底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思维之间的差距。阶层的分布是能力的分布。 皮亚杰认知发展(精华) 四个阶段,搞清楚就知道孩子究竟怎么成长的。 运算 思维有一定步骤。人际关系也是运算,eg.欠人情,要还人情。思维能力的核心:运算。内化动作,在头脑中思维活动。大脑中构思出来,再实操。运算在前动作在后,思维在前,动作在后。 可逆操作 ,既可以一个方向发展,也可以反方向发展。eg.宝宝我对你好,你是不是也要对我好?人际运算。运算到7岁才会有,此前孩子很难形成这种运算概念。 运算特点 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香蕉+香蕉=两个香蕉。两个香蕉也可分成2个不同的香蕉。这就是集群概念。 聪明的孩子,运算能力都比较好,情商一般也比较高,情商是以运算为基础。 感知运算阶段。(0-2) 参考之前录音。 前运算阶段。(2-7) 没有形成真正运算, 通过动作内化形成表象。eg.爸爸打了我,说明爸爸对我不好。“不好”是一个符号。人类交流是通过符号来交流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思维有质的飞跃。eg.父母的语音语调变化,孩子立刻知道父母要批评自己,我要做出点事情讨好父母。-->思维功能产生。外界的东西,孩子抽象成符号,对这个符号用另一种东西对待它,这就是思维的过程。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小学才学习加减乘除具体运算,7岁孩子才有能力进行具体运算。 特点:守恒性、脱离自我中心的可逆性。可逆性非常不容易,让孩子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需要大量运算。很多成人都没有形成可逆性,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按照自己的性子去生活,looser。还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学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思维,但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eg.1+1=几,1支铅笔+1支铅笔。不能完全抽象成“数”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 (11- ) 思维发展成抽象逻辑的推理水平。思维形式开始摆脱思维内容,由具体运算变成抽象运算。对假命题做出富有逻辑和创造性的反应。开始演绎推理。 总结: 教育领域的每一项成果,全是根据理论进行编排。 认知发展最核心的理论,理解了自己如何长大,理解了孩子在每个阶段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千万不要错怪孩子,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就没办法进行思维,也就没办法做出符合你条件的行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如下: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3、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儿童发展理论12350自考重点

学校简介西华师范大学,简称“西华师大”,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第一所授予学士、硕士学位的机构。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四川“双1流”建设计划、四川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首批专业课和考试课1、学前教育统考科目: 00015英语(二),00385学前卫生学,00394幼儿园课程,00398学前教育原理,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12350儿童发展理论。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2、法学统一考试科目: 00015英语(二)、00167劳动法、00226知识产权法、00233税法、00249国际私法、00259公证律师制度、00262法律文书写作。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3、小学教育统考科目: 00015英语(二),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42教育学)二),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467课程与教学论,02111教育心理学。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4、汉语文学教学统考科目: 00015英语(二),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42教育学(二),02111教育心理学。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5、会计学统考科目: 00015英语(二),00058市场营销,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160审计学,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6、人力资源管理统考科目: 00015英语(二),00054管理学原理,00182公共关系学,06088管理思想史,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90人员素质评价理论与方法,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7、行政管理统考科目: 00015英语(2),00034社会学概论,00315现代中国政治制度,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318公共政策,00320领导力科学,01848公务员制度。英语二可以是统考,也可以用学校的科目代替,还可以用英语四六级申请豁免。学校的考试有资料,所以不用太担心。)更多学历问题咨询:(V同) )。更多学历知识欢迎关注gzh :自考知识分享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7、艺友制。8、“活教育”理论。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1、儿童发展的概念。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 索引序列
  •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重点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重点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本科重点
  • 自考本科儿童发展理论重点
  • 儿童发展理论12350自考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