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的。 2._______是学龄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 3.小学儿童的幻想正处在从_______幻想逐步向_______幻想发展的过程中。 4.埃里克森以_______作为划分标准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进行了划分。 5.新生儿期,条件反射形成时起强化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6.新生儿明显条件反射的产生时间是出生后_______左右。 7.在儿童出生2个月末和3个月初,儿童会对照顾他的成人发出一种特有的所谓_______. 8.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 在正常情况下,约在_______岁时候,儿童在平坦的道路上的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0.学龄期,_______逐渐成为口头语言的主要形式。 11.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_______的形成。 12.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_______识记。 13.一般认为,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在小学_______年级。 14.少年期学生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常常是不客观的,评价别人_______,而评价自己_______. 15._______性别角色,由于其灵活性,使个人在心理适应和自我调节上有一些优越之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 )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 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 A.立即实现 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 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 )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要研究儿童每隔半年心理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纵向研究,也可以用横断研究。( ) 2.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 3.在儿童出生7、8个月之后,词的声音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表明言语活动已经开始。( ) 4.当儿童掌握代词“我”,表明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 ) 5.学前儿童的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6.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一项社会义务。( ) 7.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 8.小学儿童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和表面的。( ) 9.初中学生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词的材料的识记指标已高于对具体材料的识记指标。( ) 10.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这是青年初期学生个性发展上的重要特征。(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实验法 2.关键期 3.去习惯化 4.直觉行动思维 5.学龄初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3.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特点。 5.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2.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707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 2.学校集体 3.远离现实 现实主义 4.个性特征 5.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6.两周末 7.天真快乐反应 8.概括作用 调节作用 9.满2岁(或2周岁) 10.独白言语 11.条件反射 12.机械 13.四 14.比较清楚 比较模糊 15.中性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A 5.B 6.B 7.D 8.B 9.B 10.A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改变或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在动物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容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3.当儿童对某种刺激(如声音等)已经习惯化了以后,突然改变这种刺激(如改变音调或另一种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又会发生停止吃奶的动作。 4.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只能在感知行动中进行的思维。随着儿童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加强了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5.是指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所谓需要,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3)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4)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5)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据,但内部矛盾的运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条件。 2.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 (1)在学校集体生活方面; (2)在少年先锋队集体生活方面 (3)在家庭集体生活方面 3.(1)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2)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1)和学前时期一样主要是一种广义的劳动。狭义的劳动,即生产性劳动开始逐步占有一定地位。 (2)小学儿童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服务性的劳动。 (3)小学儿童另一主要劳动形式是公益性劳动。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劳动态度的发展; B.劳动能力的发展; 5.(1)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2)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自觉态度; (2)培养儿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保持正常的工作速度; (6)培养和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7)防止儿童过分疲劳; (8)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儿童; (9)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2.(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的。 2._______是学龄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 3.小学儿童的幻想正处在从_______幻想逐步向_______幻想发展的过程中。 4.埃里克森以_______作为划分标准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进行了划分。 5.新生儿期,条件反射形成时起强化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6.新生儿明显条件反射的产生时间是出生后_______左右。 7.在儿童出生2个月末和3个月初,儿童会对照顾他的成人发出一种特有的所谓_______. 8.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 在正常情况下,约在_______岁时候,儿童在平坦的道路上的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0.学龄期,_______逐渐成为口头语言的主要形式。 11.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_______的形成。 12.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_______识记。 13.一般认为,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在小学_______年级。 14.少年期学生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常常是不客观的,评价别人_______,而评价自己_______. 15._______性别角色,由于其灵活性,使个人在心理适应和自我调节上有一些优越之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 )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 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 A.立即实现 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 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 )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要研究儿童每隔半年心理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纵向研究,也可以用横断研究。( ) 2.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 3.在儿童出生7、8个月之后,词的声音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表明言语活动已经开始。( ) 4.当儿童掌握代词“我”,表明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 ) 5.学前儿童的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6.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一项社会义务。( ) 7.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 8.小学儿童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和表面的。( ) 9.初中学生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词的材料的识记指标已高于对具体材料的识记指标。( ) 10.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这是青年初期学生个性发展上的重要特征。(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实验法 2.关键期 3.去习惯化 4.直觉行动思维 5.学龄初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3.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特点。 5.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2.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707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 2.学校集体 3.远离现实 现实主义 4.个性特征 5.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6.两周末 7.天真快乐反应 8.概括作用 调节作用 9.满2岁(或2周岁) 10.独白言语 11.条件反射 12.机械 13.四 14.比较清楚 比较模糊 15.中性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A 5.B 6.B 7.D 8.B 9.B 10.A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改变或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在动物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容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3.当儿童对某种刺激(如声音等)已经习惯化了以后,突然改变这种刺激(如改变音调或另一种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又会发生停止吃奶的动作。 4.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只能在感知行动中进行的思维。随着儿童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加强了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5.是指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所谓需要,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3)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4)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5)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据,但内部矛盾的运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条件。 2.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 (1)在学校集体生活方面; (2)在少年先锋队集体生活方面 (3)在家庭集体生活方面 3.(1)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2)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1)和学前时期一样主要是一种广义的劳动。狭义的劳动,即生产性劳动开始逐步占有一定地位。 (2)小学儿童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服务性的劳动。 (3)小学儿童另一主要劳动形式是公益性劳动。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劳动态度的发展; B.劳动能力的发展; 5.(1)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2)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自觉态度; (2)培养儿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保持正常的工作速度; (6)培养和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7)防止儿童过分疲劳; (8)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儿童; (9)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2.(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幼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

17.无意注意

18.创造想象

19.能力

20.敏感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17.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18.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19.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2.(1)缺乏明确的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晚期)。

23.(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4.(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26.(1)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④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2)具体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8.关键期:(见简答题)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 )和(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小学儿童心理学》考试题)班别:姓名:学号:得分:名词解释:(20分)人际关系品德移情幻想养成教育填空题(30分)1、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儿童的的范围最大,1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2、在整个小学阶段,凡需儿童识记信的材料,切莫忽视运用通道来接受有关信息。3、儿童刚入学时,记忆仍保持幼儿期的特点,以为主。在小学二年级到小学四年级期间,的效果提高迅速。4、幻想分为和。5、儿童入学后,想象的有意性、现实性、和都在不断发展着。6、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五种指标: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性和性、思维的批判性。7、培养小学儿童品德的常用方法有:说理法、法、法。8、交往是由信息交换、交换和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9、高速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可通过训练来进行,进行训练的方法有:口头指导、和三种方法,还要取得的理解和支持。10、小学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具体表现为这么几个规律:(1)从到。(2)从效果到;(3)由片面到。11、在养成教育方面,教师通常采用以下做法:(1)从是进行训练;(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3)教师注意。12、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性为主逐步向以为主过渡。1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互补等。14、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要多用和比较。论述题:(50分)意志与认识和情感之间的分别的怎样的关系?2、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记忆?3、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4、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5、教师应该怎样调节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学前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A.巴甫洛夫

B.皮亚杰

C.普菜尔

D.马斯洛

2.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A.1~3个月

B.5~6个月

C.1岁左右

D.3岁以上

3.皮亚杰认为儿童表征发生的年龄段是()。

A.1.5~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4.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A.偏好细密图像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喜欢单色的图像

D.偏好中等复杂程度的刺激

5.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A.运动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6.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A.识字

B.写字

C.阅读

D.写作

7.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动作概括的形成

B.直观概括的形成

C.语词概括的形成

D.形象概括的形成

8.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研究表明,儿童数概念形成经历四个明显阶段,下列描述儿童数概念形成次序正确的是()。

A.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B.给物说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C.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

D.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给物说数→口头数数

9.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A.科学概念

B.抽象概念

C.日常生活概念

D.辩证概念

10.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A.1~3岁

B.3、4~5、6岁

C.6、7~11、12岁

D.11、12~17、18岁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o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努力

12.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所掌握的最多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连词

13.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A.匀速均衡发展

B.高速不均衡发展

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

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14.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

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

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

15.儿童思维发展中,从发展过程看,形成最晚的是()。

A.直观概括

B.功能概括

C.语词概括

D.动作概括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6.问卷法

17.形象记忆

18.个性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9.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可望获得哪些收获?

20.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1.幼儿无意想象发展有何特点?

22.幼儿自制力的表现方面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23.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石.塞倒分析颢(太大题其2小题,每小题l2分。共24分)

24.中班和大班孩子在进行“夏景”和“雪景”进行想象时有如下描述:

关于“夏景”:

男孩说:在夏天就是“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

另一个孩子马上接着说:“有个小女孩在小河边玩水,手里拿手帕当小船玩,又不敢放手,怕被水冲走。”

关于“雪景”:

一个大班男孩观察“雪景”后想象说:“她走在大路上正在想,她想上学,想当个学生;她还想上班,当个老师。”

另一个女孩子观察“雪景”后想象说:“小女孩看见了雪人,雪人在看小女孩,两只手一动一动的,脚在跳舞,嘴巴在唱歌。”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孩子的想象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25.张颖是一个六岁的男孩。他妈妈是个有心人,把张颖在四岁半至五岁半一年中的提问做了详细的记录,共得4000多个问题,而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妈妈也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对孩子的提问总是很认真对待,并鼓励孩子提问。老师评价说,张颖知识面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些都是根据案例分析张颖的心理发展的突出年龄特点是什么;并提出正确的教育措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B【解析】婴儿的认生从5~6个月开始,8~12个月达到高峰。

3.A【解析】皮亚杰认为表征发生于1.5~2岁之间。

4.D【解析】婴儿偏好人的正常面孔;喜欢曲线图胜于喜欢直线图;偏好中度复杂程度的图形,而不喜欢报纸字体的细密图像;偏好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不喜欢空白的、无条纹的、单色的或者没有明暗对比的图像。

5.B【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言记忆逐渐发展。

6.A【解析】儿童书面语言的产生,如同口头语言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语言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7.C【解析】最初语词概括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思维发生。

8.A【解析】略。

9.C【解析】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生活概念。

10.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学前期(3、4~5、6岁)是主动对内疚阶段时间。

11.B【解析】略。

12.A【解析】幼儿掌握的词汇中名词最多。

13.B【解析】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高速不均衡的过程。

14.C【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15.C【解析】从发展过程看,语词概括发展得较晚。

二、名词解释

16.问卷法: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制作书面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书面调查的方法。

17.形象记忆:指根据事物具体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18.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简答题

19.【答案要点】(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20.【答案要点】(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1.【答案要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主题不稳定;(3)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2.【答案要点】幼儿自制力的表现方面:(1)抗拒诱惑能力,即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2)延迟满足,即自己愿意延缓目前的满足享受。

幼儿自制力的影响因素:(1)分心因素;(2)活动的特点;(3)同伴间比较;(4)成人的强化;(5)儿童自身的态度。

四、论述题

23.【答案要点】(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具有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采取行动。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伊扎德等人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儿童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4)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日渐稳定,逐渐形成情绪品质。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人格)结构。

(5)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语言。

五、案例分析题

24.【答案要点】本案例说明幼儿的想象内容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展开想象;

(2)情境性想象:幼儿想象由相应情境引发;

(3)愿望性想象:在想象过程中表露出个人愿望;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语言等去描述。

25.【答案要点】案例中张颖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这是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表现。

正确的教育措施是:要为儿童多提供能产生提问的情境和条件。并对儿童的提问高度关注,尽可能做出科学的解答,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讨厌孩子提问或对孩子提问加以指责,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 2、学习动机 3、发展 4、性格 5、记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类) 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 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 习和模仿学习。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 习。 (1分) 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 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 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 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 分) (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 展;(1分) (3)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 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

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学真题答案解析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8.关键期:(见简答题)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 )和(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幼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

17.无意注意

18.创造想象

19.能力

20.敏感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17.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18.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19.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2.(1)缺乏明确的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晚期)。

23.(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4.(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26.(1)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④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2)具体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心理学感知特点的运用

幼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

17.无意注意

18.创造想象

19.能力

20.敏感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17.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18.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19.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2.(1)缺乏明确的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晚期)。

23.(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4.(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26.(1)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④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2)具体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 索引序列
  •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 自考学前儿童心理学真题答案解析
  • 儿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