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总结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总结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293天 约练第91次  晨跑第38天第二课:社会心理学概述模仿是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互动,相互影响,还有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有什么行为。 一、诞生标志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不是以单个人为主,社会心理学更多的以人的心理为主。心理学不能做诊断和治疗的。精神病是医学 二、定义 1.F.H奥尔波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意识就是心理,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心理与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我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拓展:学习心理学不要把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滥用,什么角色做什么角色的事。 2.G.W奥尔波特:个体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精神分析咨询的时候,提供一个场,一个容器,这样来访者把咨询师想象成自己父母,被理解、了解、觉察,重新活一遭。 三、社会行为 1.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反社会行为 4.人际合作与竞争 5.群体的决策行为 四、研究对象 1.个体 (1)社会化:研究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不到,就是很难成长好,功到自然成。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自我意识 (3)社会知觉 (4)态度 (5)社会动机 (6)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真诚最影响人际关系,相反是虚伪。 人的心理要有弹性,否则人的社会功能是不太健全的,当一个人社会功能不太健全的时候,就不容易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就容易出问题。 (1)人际沟通 (2)人际关系 (3)人际吸引: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除非是受虐,比如SM,耽美。 3.群体 4.社会 五、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当一个人问你,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我的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不要当专家,你要具体化,去了解情况,了解环境,了解背景,了解什么样的人,了解这个人一系列的方面,性别,年龄,性格特点,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的情绪状态,他自己怎么想的,他有哪些考虑和打算,他有哪些尝试,后来怎么样?一系列的情况,都要去了解,否则都是在帮倒忙。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 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我们容易预设,要保持未知的心,保持好奇之心,才能了解更多的东西,否则的话帮倒忙而不自知。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1.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2.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 3.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理论→应用 启发:急不得,保持平常心,走好脚下每一步,不知不觉就走到那样的一个状态和位置了。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遵循原则:这些原则不单是研究时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做咨询的时候遵循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的三驾马车:伦理、基本功、自我成长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一般情况不引导。什么时候引导,比较违反社会道德时,尽量先保持中立,然后慢慢来。 2.系统性原则 个案概念化,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看一个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搜集信息,了解情况,建立关系。如果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容易走偏。所以要头大身子小。 (1)动态原则: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不要贴标签,不要刚了解一点信息,就给人家下定断。也不要预设,用动态的原则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了解。 (2)整体原则:从整体去看,他可能是什么样的? (3)关联原则:看到一系列事情的关联,然后对事情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但是又不要把你以为的就一定当真,因为对事情有了了解以后,就容易有假设,尤其是家庭治疗里面的系统式家庭治疗要做假设。假设和预设是不一样的。 (4)有序原则:了解具体的情况的先后顺序 (5)反馈原则:我们以为了解了,但是不一定了解了,所以要反馈。 我听到什么情况,是这样吗? 3.伦理原则:就像开车时的交规,否则容易出车祸。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就像华生对小罗伯特的实验就是不符合道德的。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提供研究报告,录音录像的时候必须征求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不伤害原则。  (4)被试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终止咨询,来欢迎,去不留。 (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作为咨询师需修专业,内心和为人 (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尤其在中国,完全纯粹的咨询关系不容易,但是我们尽量保持相对纯粹的关系。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常说的有三个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新行为主义) 1.简史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 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更为接近人的真实的情况,比较接地气的。) 心理学家会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到最后都是你这个人,足够稳定和完善。深挖一口井,样样通,样样松。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为了想让行为增加,多发生,惩罚正好相反,使行为减少。本意是强化,但是不一定真正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消退:对于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 模仿:社会学习论(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孩子社会化比较好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1.亲子关系 2.言传身教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1)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每个人更多会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同的人注意的东西千差万别  (2)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 (3)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  (4)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通过动作再现,他感觉是自己需要的,他就有动机了,他就内化为自己的了。 特别像基础心理学的记忆的三个阶段。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忽视的地方,恰恰是我们要多关注,多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过去的学习经验,还要考虑当下的情景等细节,这样就能更好的去了解一个人。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不但要看当时的情景,还要看他当时的状态和感受,了解怎么回事,以及他自己怎么看的?所以要去确认知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打算,这样才能更加清楚这个行为的意义。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我们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还要关注他内在是怎么想的。他内在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陪着他去觉察。 认知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所以我们要去觉察,所以在咨询的时候,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温暖的,放松的,自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当事人更容易把自己沉下去,然后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二、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都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需求后,行为就会增加,满足多了,再给也不一定能够行为增加。所以强化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给的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爱一个人,爱到60分就刚刚好。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要给他需要的正向强化。 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有时候就是给他安全的空间,而不是带着目的,功利心的强化。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努力后,他成绩提上来了,他就会更愿意努力。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 比如:老公之前不说我爱你,偶尔说一下,我们会感觉很感动,如果天天说,一天说几十遍,就会感觉恶心。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持续地给,似饱非饱最好。 5.侵犯—赞同命题        (期待与需求不对等)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 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运用和修改意义

心理学 专本科自考科目 心理学专科共16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赵家祥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钱淦荣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巩献田 00010 大学语文(专) 大学语文(专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徐中玉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施承孙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沈德灿 侯玉波 02106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郭淑琴 02108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朱 滢 焦书兰 02109 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姜长青 02110 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韩 昭 0211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包 燕 02112 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王 垒 02114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陈 萍 迟立忠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版 赵鸿德 张 喆 王鲁滨 10022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张智勇 10127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张伯源 心理学本科共22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罗正楷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卫兴华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远 00016 日语(二) 日语入门(上) (下)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 李翠霞 00017 俄语(二) 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应云天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版 沈德灿 侯玉波 02106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郭淑琴 02108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朱 滢 焦书兰 02109 心理测量 心理测验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姜长青 02110 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 原子能出版社 2004年版 韩 昭 10070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沈 政 林庶芝 10071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张亚旭 10072 心理实验设计 心理实验方法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吴艳红 韩 昭 耿海燕 10074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简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沈德灿 10075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时代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版 王登峰 10076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钱铭怡 10077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李同归 侯玉波 10078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年版 马谋超 高云鹏 10079 市场调查 市场调研——基础与实务 吉 林教育出版社 20 01年版 刘 明珠 谢晓非 施大德 10080 人事测量 实用人事测量(简明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王 垒 1008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王 垒 10082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苏彦捷没有金融贸易这个专业,先发个金融专科吧1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5 0020 高等数学(一) 6 6 0010 大学语文(专) 4 7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含上机考核(0019)2学分 8 0041 基础会计学 5 9 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6 10 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11 0066 货币银行学 6 12 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5 13 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6 14 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5 15 0074 中央银行概论 5 16 0055 企业会计学 6 17 0012 英语(一) 7 18 0060 财政学 4 合计 76 16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 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 高等数学(一)(0020) 基础会计学(0041)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43) 大学语文(专)(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19)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65) 消费心理学(0177) 谈判与推销技巧(0179) 企业管理概论(0144) 公共关系学(0182) 广告学(一)(0181) 市场营销学(0058) 市场调查与预测(0178) 毕业考核(2548) 祝您成功。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总结知识点

你去报名,每年都有考试时间,并且都有书籍,,你可以到所属的招生考试院的网站上查询,上面都会有很详细的,你要参加考试的科目,然后有代码,照着代码买资料,学习就可以了··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点解析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那么社会心理学具体是什么呢?现在一起来学习下吧。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在其形成之前也是依附于西欧思辩哲学的母体中。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开始运用实验;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

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那么,究竟社会心理学是如何界定的呢?它主要是研究什么的?所使用的研究方面有哪些呢?

在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时,初学者总想一开始就明确它的定义是什么。不过,对于社会心理学,要下一贯确切、所有社会心理学家都恩能够接受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还因为研究者们所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为了使朋友们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把西方、前苏联以及我国社会心理学接提出的一些定义介绍给大家。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和两们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因此,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而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二)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以说,这是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有别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特点。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1982年,吴江霖提出,"社会心理学四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1983年,潘菽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我们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问题在里面。研究这些课题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

1985年,汪青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还可以比较全面地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社会心理学四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外显的反应。

发展至今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那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档案研究法。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总结知识

你去报名,每年都有考试时间,并且都有书籍,,你可以到所属的招生考试院的网站上查询,上面都会有很详细的,你要参加考试的科目,然后有代码,照着代码买资料,学习就可以了··

#为填空;□为选择;◎名词;△问答题。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第1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带有主观性。 社会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 社会心理现象的主体离不开个体,这个个体指处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受他人或人群影响下的个体。群体不等于若干个体相加的总和。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节 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 心理学大致上可有两种归类:一种是归为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或归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的性质;另一种是归为自然科学的性质或归为社会科学的性质。 不能把社会心理学视为一门单纯的应用科学,应归属于心理学分支中的基础性学科,它与生理心理学一起应该构成心理学两个基础与支柱,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人们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一般看法认为,它属于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介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兼有两类科学的性质。 简述:SSP与PSP的区别?答:1.SSP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3.在研究着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着重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身上产生发展的过程与条件。 第3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年龄是自变量,学习能力是因变量。自变量既可以是研究者控制之下的,也可是被试者影响心理或行为的特征,如性别;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观察在心理学中即指人们对特定现象或事件有目的、有计划、周密而系统的知知。优点:现实性(自然性);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法:实验指研究者有意安排的一套程序,它使研究者在控制的条件下取得能揭示因果关系的经验,因而能使这种经验得到重复或验证,而不带有偶然性。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但在实验安排上也不同于心理学实验的特点。优点:提高了效率;缺点:不可随意迁移到社会情境中去,不易于推广。 调查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档案研究法:指对现存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可使研究者在较广阔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考虑假设。 物理痕迹研究: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始建于1879年,以德国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德国冯特的个体心理学与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构成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尔后发展的基本特征。 西方社会心理学一般定位由1908年开始,这一年,出版了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一本是罗斯写的,另一本是麦独孤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他用的心理学理论是本能论。 第5节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论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足以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它更加充实,更加具体化,因而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2.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人际交往。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理解他人、认识自我和正确地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标准和相处的原则,是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加强自我教育,协调人际关系,改进社会风气的有益的帮助。社会心理学还着重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及其形成与改变的规律,这对于处在社会改革今天的我们说来,尤其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第2章 个体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每个人降生到人间后,就面临着 物质环境 和 社会环境。 论述: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有那些特点?(个体社会化概念),有如下特点:1.长期性。a-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初生儿吸取食物以维持营养,披衣盖被以维持体温,总之,在生存生长方面,有个特别长的生活依赖期。b-初生儿面临的社会环境极端复杂,他逐渐长大起来,要掌握的社会事务和道理很多。总之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所以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2.发展性。个体从不认识和不掌握社会事务、社会标准到认识和掌握它们,是个发展过程:a-这种发展是随个体身体的发育、年龄、智力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所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不到一定年龄阶段,不能认识和掌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要点和准则。b-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 个体实现社会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机械的过程。 第2节 个体社会化的机制 实现个体社会化最初是从机械地模仿开始的。 依从,是出于父母的“威严”、“权力”,是薄弱的。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的机制或根据,社会心理学上称作“认同”或叫“自居作用”。“认同”或“自居”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机制。 个体社会化的进一步实现则是凭借“内化”机制,使个体社会化完完全全实现了一种由外在转向内在、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历程。 依从、认同和内化三种机制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往往综合地重叠地起着作用,成人甚至老年人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同样有这三种机制的表现。重要阶段是从出生到青年。 第3节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的重要内容: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称之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首先是要求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活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个体学会独立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其次,是要求其掌握有关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第三,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懂得做一个孩子、学生或少先队员等的不同社会责任;第四,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要求个体明确自己“长大了干什么?”。 个体从成人一直到老年时期趋于定型。 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它指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或可称为丙社会化问题。它不同于个体社会化的继续发展。第一,它不是在个体原有社会化基础上按照同一个方向进一步发展,而要求实现改向转变;第二,这种转变又是非常迅速的一种转变,而使个体在实现这一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显得特别难于适应。 第4节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获得 社会角色的获得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份、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了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除了生理的自然方面 原因之外,主要是由文化的、社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5节 老年人的个体社会化 老年人个体社会化的特点:①表现在个体社会化的方向与目标上。为了使个体得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过好幸福的晚年生活。②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方面,在扮演社会角色上也表现出老人的特点。③在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方面,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特点。 老年人个体社会化的实现途径:①要明确认识到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过程,人到老年但社会化还要继续进行。②应顺应形势的发展,认识到离退休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必要的。③搞好家庭、邻里关系,开展人际交往活动。④正确对待疾病、丧偶以及其他突发的不幸变故。 第6节 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个体社会化问题 发展心理学讲到青少年青春期时,常常把这个时期看作个体发展的“危险”阶段;从心理学上说,表现出“非理性”倾向的,属于一种心理上的适应困难,或称“顺应不良”。 心理的适应是一种根源于生物进化的机能,表现为有机体某种应变的能力,起到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适应不良(逆反心理)的表现:①与环境的矛盾: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快增强了,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大人的管教使青少年感到委曲,难于承受。②与家长的矛盾:③社会责任感与经验有限的矛盾。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适应,根源在于整个心理生活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是以心理上受到挫折、创伤,心理适应机能的发挥受到阻碍,因而降低了适应机能水平为基础,受盲目的、非理性的支配为其行为的特征。 第3章 自我——自我意识 第1节 什么是自我、自我意识,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察觉。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包括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别人对自己的关系。三个层次:觉察到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 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表明“自我”观念、自我意识是形成发展得更晚,更慢的,正是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的意识。 #□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表现为高度的自我觉察,个体关注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处于这种状态时,个体得以更多更好地处理有关自己的信息,使自己能更妥善地协调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整个周围情境的关系,由于加强了自我监控,工作更有效,与他人相处更融洽,也更能学习他人所长,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2节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表现 并非所有的行为都表现为自我意识,还受环境他人态度的影响。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上。在对人关系中自我与自我意识的表现又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格京1965年实验说明,在对人关系中对方的特点与情况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另外,个人所属群体、团体组织,也常常成为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第3节 自我评价及其研究 自我评价:指个体对他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评价是通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的。 *自我评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家长)个体主要是从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以及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作自我判断,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情绪。第二阶段(同伴)主要从自己的名誉、地位,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来作自我评价和判断,表露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第三阶段(行为结果)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智慧、才干、自己的道德水平的方面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产生如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上、道德上的上进和发挥自己的才智。 心理的自我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第4节 正确认识并实现自我 △个体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①思想方法。首先得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自己,否则,就会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会使自我实现成为一句空话,甚至迷失方向,走上邪路。②把目标化为实际行动。而自我实现除了方向正确之外,重要的问题在于认真实践,所以为了正确认识并实现自我,必须大处着眼又能小处着手,要使千里之行落实到能够始于足下,在不断实践中总结自我,提高自我。 第4章 社会动机 第1节 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传统的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理解为自然人、生理的人,即使在谈论人的动机问题时,也多半只从人的生理需要方面来谈论人的动机。 第2节 需要、动机和个体的行为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现象,一种主观意识。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 目的是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动机必有目的,而没有动机所引起的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 可以出于不同动机而具有相同目的;也可以出于相同动机而去达到不同目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动机的产生与对个体的影响都是个体之外的别人所看不见的,凡能见的只是个体的行为。但动机与行为密切不可分,所以可据行为来追溯、窥察动机;而对某个个体的动机有相当认识之后,也可据以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3节 动机的分类 动机分类的标准按照四个方面来确定: (1)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基础的自然动机,其它几种为社会动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社会动机。 (2)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分为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烈最稳定的动机是主导动机,也可叫优势动机,它对个体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其它对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 (3)按照动机的范围来归类,分为广泛动机与局部动机。 广泛动机:指个体的行为由多种动机所推动,并且能长期坚持一贯的方向,也称概括动机。局部动机:指对人的行为直接起作用的动机,也称具体动机。 (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来归类,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第4节 动机的特征 简答:*动机的特征:(1)动机强度是动机的第一特征;它表明动机在强度上有强弱之分;对动机强弱的观察测量可以从动机的持续性上来加以判定。(2)动机清晰度是动机的另一个特征;它表明动机指向的目标在意识程度上有高低之分。(3)动机转换是动机的第三个特征,它指一个动机为另一个动机所替代,也称动机更替,它对改变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被取代的动机常常是动机强度较弱的。 挫折: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第5节 侵犯 侵犯:亦称侵犯行为,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侵犯动机:是决定侵犯行为的性质的;而侵犯行为的效果,不能改变侵犯行为的性质。侵犯行为一般说来总是不好的,但也不能对它作绝对化、抽象化的理解。 侵犯的几种理论:(1)本能论。这是早期心理学家看法,认为人天生带来一种侵犯冲动、好斗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互相残杀只是这种本能的表现,这种把本能看作人的侵犯行为根源的观点,显然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然观、生物观。(2)挫折论。这是另一种有影响的侵犯理论,一些西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挫折这种消极的主观状态总会引起侵犯行为。现时西方挫折论由原先挫折→情绪→侵犯这一公式转向挫折→情绪→理解→侵犯消除这一公式。(3)学习论。这是与本能论在观点上正好相反的一种侵犯理论。 * 论述:学习论是怎样解释侵犯行为的?答:学习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包括个人的侵犯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这种理论认为只要改变外界的环境条件,就能改变人的社会行为,改变个体的侵犯行为。本能论是一种先天论、生物决定论,学习论则是一种后天论,环境决定论。 学习论代表人物有: a斯金纳——强调学习的强化机制,以为对侵犯行为直接给予奖赏、鼓励,个体的侵犯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强化。学习强化机制过于死板与简化。 b班社拉——提出学习模仿机制,认为个体不一定要亲身受到奖惩,而只需通过观察别人受到奖罚,同样可以形成或消除侵犯行为。 *如何控制以避免侵犯?答:(1)宣泄,即精神发泄,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最早在精神病治疗中使用过的一种方法,让患者将自己痛楚或精神创伤的经验诉说出来,像把满肚子的脏东西从内心深处倾吐、排除出去,没有了压抑之感,病也就好了。西方学者运用宣泄原则来理解和处理侵犯问题。以为侵犯多半由遭受挫折引起,就认为应提供机会与场合让怒不可遏或积有怨愤的个体把胸中的不平说出来,气消了,可能引发的侵犯行为也就减免了。但单纯依靠发泄,也可能越发泄,旧恨未消,又添新愤。(2)惩罚:惩罚可以抑制一些人的侵犯行为,但不是的与根本的办法。惩罚可能减少明显的侵犯行为,却会导致出现隐蔽的侵犯行为,使人无法抓获。惩罚必须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并以教育改造为主,才能起作用。(3)自我控制: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自我约束与控制。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要对侵犯行为的后果具有明确意识,设身处地地想象受害者的不幸与痛苦。而且从道理上说服自己,感到它的不对,产生内疚之感,这才不只是对后果产生忧虑不安而已,而会有抑自己产生侵犯行为的强烈愿望。

1、心理学专业名称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2、你可以登录当地的自学考试网查询报考简章栏目下:什么时间报名,需要考哪些课程、本次开考那几门课3、自考没有学历、时间、年龄的限制。每次考试都安排在双休日,每年考4次,4、7、10次年1月份考试。7月是补考4月的课(即4、7两个月的考试课程是相同的)1月是补考上年10月的课。4、4月和10月报考的同时可以预定教材,(现在网上也有)5、自考采取学分制,每门课程约70元(包括考务费和书费),可以在报名的同时购买教材,也可以在网上购买,便宜些。6、本科段学习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公关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个性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实验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认知心理学、毕业论文。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汇总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293天 约练第91次  晨跑第38天第二课:社会心理学概述模仿是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互动,相互影响,还有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有什么行为。 一、诞生标志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不是以单个人为主,社会心理学更多的以人的心理为主。心理学不能做诊断和治疗的。精神病是医学 二、定义 1.F.H奥尔波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意识就是心理,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心理与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我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拓展:学习心理学不要把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滥用,什么角色做什么角色的事。 2.G.W奥尔波特:个体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精神分析咨询的时候,提供一个场,一个容器,这样来访者把咨询师想象成自己父母,被理解、了解、觉察,重新活一遭。 三、社会行为 1.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反社会行为 4.人际合作与竞争 5.群体的决策行为 四、研究对象 1.个体 (1)社会化:研究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不到,就是很难成长好,功到自然成。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自我意识 (3)社会知觉 (4)态度 (5)社会动机 (6)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真诚最影响人际关系,相反是虚伪。 人的心理要有弹性,否则人的社会功能是不太健全的,当一个人社会功能不太健全的时候,就不容易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就容易出问题。 (1)人际沟通 (2)人际关系 (3)人际吸引: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除非是受虐,比如SM,耽美。 3.群体 4.社会 五、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当一个人问你,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我的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不要当专家,你要具体化,去了解情况,了解环境,了解背景,了解什么样的人,了解这个人一系列的方面,性别,年龄,性格特点,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的情绪状态,他自己怎么想的,他有哪些考虑和打算,他有哪些尝试,后来怎么样?一系列的情况,都要去了解,否则都是在帮倒忙。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 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我们容易预设,要保持未知的心,保持好奇之心,才能了解更多的东西,否则的话帮倒忙而不自知。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1.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2.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 3.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理论→应用 启发:急不得,保持平常心,走好脚下每一步,不知不觉就走到那样的一个状态和位置了。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遵循原则:这些原则不单是研究时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做咨询的时候遵循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的三驾马车:伦理、基本功、自我成长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一般情况不引导。什么时候引导,比较违反社会道德时,尽量先保持中立,然后慢慢来。 2.系统性原则 个案概念化,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看一个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搜集信息,了解情况,建立关系。如果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容易走偏。所以要头大身子小。 (1)动态原则: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不要贴标签,不要刚了解一点信息,就给人家下定断。也不要预设,用动态的原则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了解。 (2)整体原则:从整体去看,他可能是什么样的? (3)关联原则:看到一系列事情的关联,然后对事情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但是又不要把你以为的就一定当真,因为对事情有了了解以后,就容易有假设,尤其是家庭治疗里面的系统式家庭治疗要做假设。假设和预设是不一样的。 (4)有序原则:了解具体的情况的先后顺序 (5)反馈原则:我们以为了解了,但是不一定了解了,所以要反馈。 我听到什么情况,是这样吗? 3.伦理原则:就像开车时的交规,否则容易出车祸。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就像华生对小罗伯特的实验就是不符合道德的。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提供研究报告,录音录像的时候必须征求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不伤害原则。  (4)被试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终止咨询,来欢迎,去不留。 (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作为咨询师需修专业,内心和为人 (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尤其在中国,完全纯粹的咨询关系不容易,但是我们尽量保持相对纯粹的关系。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常说的有三个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新行为主义) 1.简史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 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更为接近人的真实的情况,比较接地气的。) 心理学家会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到最后都是你这个人,足够稳定和完善。深挖一口井,样样通,样样松。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为了想让行为增加,多发生,惩罚正好相反,使行为减少。本意是强化,但是不一定真正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消退:对于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 模仿:社会学习论(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孩子社会化比较好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1.亲子关系 2.言传身教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1)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每个人更多会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同的人注意的东西千差万别  (2)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 (3)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  (4)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通过动作再现,他感觉是自己需要的,他就有动机了,他就内化为自己的了。 特别像基础心理学的记忆的三个阶段。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忽视的地方,恰恰是我们要多关注,多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过去的学习经验,还要考虑当下的情景等细节,这样就能更好的去了解一个人。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不但要看当时的情景,还要看他当时的状态和感受,了解怎么回事,以及他自己怎么看的?所以要去确认知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打算,这样才能更加清楚这个行为的意义。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我们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还要关注他内在是怎么想的。他内在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陪着他去觉察。 认知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所以我们要去觉察,所以在咨询的时候,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温暖的,放松的,自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当事人更容易把自己沉下去,然后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二、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都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需求后,行为就会增加,满足多了,再给也不一定能够行为增加。所以强化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给的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爱一个人,爱到60分就刚刚好。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要给他需要的正向强化。 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有时候就是给他安全的空间,而不是带着目的,功利心的强化。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努力后,他成绩提上来了,他就会更愿意努力。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 比如:老公之前不说我爱你,偶尔说一下,我们会感觉很感动,如果天天说,一天说几十遍,就会感觉恶心。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持续地给,似饱非饱最好。 5.侵犯—赞同命题        (期待与需求不对等)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 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运用和修改意义

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实验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 基础心理学: 研究 正常成人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早期隶属哲学,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人的血液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最先提到的“气质”的概念。人格包括气质(无好坏之分)和性格(有好坏) (一)五大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各组成部分,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杜伟、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重视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华生(小阿尔伯特实验)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论,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主张:人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并以潜意识形式支配人行为。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二)当代心理学研究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三阶段 1、哲学思辨期(启蒙期)19世纪上半叶 关于人性的争论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 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之一:英国本能主义(麦独孤)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年): 1、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 《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 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  B=F(P,E) 实验心理学奠基人: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班杜拉波波实验)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换”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米德) 符号:带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行为、姿势、首饰、文字等。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集体无意识 是人格机构最底层的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论(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尼“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詹姆士: 关于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归因原则(协变原则): 凯利三维理论 —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特高情景;一高主体;三高客体) 态度ABC模型 A(affection):情感成分—核心  ABC 不协调时情感A占主导 B(behavioral tendency) :行为倾向 C(cognition):认知成分 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4要素) :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目标)——情景(背景) 沟通过程7要素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 :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IRO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塔尔德“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阿德勒提出的出生顺序影响人格 : 头生孩子—易成“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 中间出生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成就 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被过分保护 常见的8种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投射(把错误归于他人)、转移(猫踢效应)、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 升华 霍尼人格结构: 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自我(自我实现中心,内在力量)、理想自我(贬义的,个体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人格海洋ocean)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irae) 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性(C)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到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动因: 1、遗传因素论(高尔顿) 2、环境因素论(华生) 3、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到的几个问题: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 1、心理发展是 主体和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 2、心理起源于 动作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VS: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 (以心理危机作为划分标准) 婴儿前期(0-1.5):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儿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防止角色混乱、形成角色统一。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5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 前道德阶段(只依据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受自身外价值标准支配,依据行为结果,不考虑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受自主价值标准支配,规则有相对性可改变、依据行为结果和动机意图) VS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开放式的两难故事) 前社会习俗水平阶段(10岁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功能取向 社会习俗水平阶段(少年期道德水平):“好孩子”取向—“好公民”取向 后社会习俗水平阶段(青年期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型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巴斯按活动性划分婴儿气质类型: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分三种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安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焦虑)型 第一发展加速期: 婴幼儿期(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2岁左右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 :少年期 第一逆反期: 3-4岁 第二逆反期: 少年期(青春期) 一周岁: 出现主我 两周岁: 出现客我 1.5-2.5: 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 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3-4岁: 词汇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3岁:1000词   6岁:3000词  7岁:4000词 8、9-10岁: 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293天 约练第91次  晨跑第38天第二课:社会心理学概述模仿是行为主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互动,相互影响,还有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有什么行为。 一、诞生标志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不是以单个人为主,社会心理学更多的以人的心理为主。心理学不能做诊断和治疗的。精神病是医学 二、定义 1.F.H奥尔波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意识就是心理,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心理与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我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拓展:学习心理学不要把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滥用,什么角色做什么角色的事。 2.G.W奥尔波特:个体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精神分析咨询的时候,提供一个场,一个容器,这样来访者把咨询师想象成自己父母,被理解、了解、觉察,重新活一遭。 三、社会行为 1.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反社会行为 4.人际合作与竞争 5.群体的决策行为 四、研究对象 1.个体 (1)社会化:研究一个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不到,就是很难成长好,功到自然成。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自我意识 (3)社会知觉 (4)态度 (5)社会动机 (6)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真诚最影响人际关系,相反是虚伪。 人的心理要有弹性,否则人的社会功能是不太健全的,当一个人社会功能不太健全的时候,就不容易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人际,就容易出问题。 (1)人际沟通 (2)人际关系 (3)人际吸引: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除非是受虐,比如SM,耽美。 3.群体 4.社会 五、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当一个人问你,我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我的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不要当专家,你要具体化,去了解情况,了解环境,了解背景,了解什么样的人,了解这个人一系列的方面,性别,年龄,性格特点,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现在的情绪状态,他自己怎么想的,他有哪些考虑和打算,他有哪些尝试,后来怎么样?一系列的情况,都要去了解,否则都是在帮倒忙。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 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我们容易预设,要保持未知的心,保持好奇之心,才能了解更多的东西,否则的话帮倒忙而不自知。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1.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2.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 3.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理论→应用 启发:急不得,保持平常心,走好脚下每一步,不知不觉就走到那样的一个状态和位置了。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遵循原则:这些原则不单是研究时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做咨询的时候遵循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的三驾马车:伦理、基本功、自我成长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一般情况不引导。什么时候引导,比较违反社会道德时,尽量先保持中立,然后慢慢来。 2.系统性原则 个案概念化,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看一个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搜集信息,了解情况,建立关系。如果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容易走偏。所以要头大身子小。 (1)动态原则: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不要贴标签,不要刚了解一点信息,就给人家下定断。也不要预设,用动态的原则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了解。 (2)整体原则:从整体去看,他可能是什么样的? (3)关联原则:看到一系列事情的关联,然后对事情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但是又不要把你以为的就一定当真,因为对事情有了了解以后,就容易有假设,尤其是家庭治疗里面的系统式家庭治疗要做假设。假设和预设是不一样的。 (4)有序原则:了解具体的情况的先后顺序 (5)反馈原则:我们以为了解了,但是不一定了解了,所以要反馈。 我听到什么情况,是这样吗? 3.伦理原则:就像开车时的交规,否则容易出车祸。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就像华生对小罗伯特的实验就是不符合道德的。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提供研究报告,录音录像的时候必须征求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不伤害原则。  (4)被试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终止咨询,来欢迎,去不留。 (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作为咨询师需修专业,内心和为人 (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尤其在中国,完全纯粹的咨询关系不容易,但是我们尽量保持相对纯粹的关系。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常说的有三个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新行为主义) 1.简史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 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更为接近人的真实的情况,比较接地气的。) 心理学家会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到最后都是你这个人,足够稳定和完善。深挖一口井,样样通,样样松。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正强化是为了想让行为增加,多发生,惩罚正好相反,使行为减少。本意是强化,但是不一定真正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消退:对于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 模仿:社会学习论(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孩子社会化比较好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1.亲子关系 2.言传身教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1)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每个人更多会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同的人注意的东西千差万别  (2)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 (3)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  (4)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通过动作再现,他感觉是自己需要的,他就有动机了,他就内化为自己的了。 特别像基础心理学的记忆的三个阶段。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忽视的地方,恰恰是我们要多关注,多注意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过去的学习经验,还要考虑当下的情景等细节,这样就能更好的去了解一个人。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不但要看当时的情景,还要看他当时的状态和感受,了解怎么回事,以及他自己怎么看的?所以要去确认知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打算,这样才能更加清楚这个行为的意义。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我们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还要关注他内在是怎么想的。他内在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陪着他去觉察。 认知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所以我们要去觉察,所以在咨询的时候,就是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温暖的,放松的,自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当事人更容易把自己沉下去,然后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二、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都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需求后,行为就会增加,满足多了,再给也不一定能够行为增加。所以强化的时候,也不一定要给的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爱一个人,爱到60分就刚刚好。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要给他需要的正向强化。 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有时候就是给他安全的空间,而不是带着目的,功利心的强化。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比如努力后,他成绩提上来了,他就会更愿意努力。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 比如:老公之前不说我爱你,偶尔说一下,我们会感觉很感动,如果天天说,一天说几十遍,就会感觉恶心。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持续地给,似饱非饱最好。 5.侵犯—赞同命题        (期待与需求不对等)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 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运用和修改意义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 B.U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C.行为传染 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A.竞争者 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 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A.轮式 B.圆周式C.链式 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总结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总结知识点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总结知识
  •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汇总
  •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知识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