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

发布时间: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

书后面有考试大纲,那些要求领会,识记,应用的都是重点,但也不能说明其它的就不重要了,这些只是出到名词解释和问答分析题概率高点,其它的会出选择题。建议你去看下历年的自考试卷,肯定有好处,每次都有几道题目在以前的试卷上出现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Rc0是否明火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2、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4、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5、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 :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

自考教育管理原理重点章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为了组织好《教育管理原理》(0449)课程统一命题工作,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命题工作手册》的要求及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要求,严肃认真,慎重对待,坚持质量标准,切实做好命题工作。

2.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蓝本确定命题的内容;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二、命题依据和范围

1.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2.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孙绵涛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教育管理原理》为考试指定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三、考试要求

1.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2.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一般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2﹕3﹕3﹕2。

3.考试命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4.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四、《教育管理原理》课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

a、20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中期

2.教育管理属于()中的一种。

a、工程管理                    b、行政管理

c、企业管理                    d、公共事业管理

二、名词解释题

人本原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

2.简述学校管理过程。

四、论述题

1.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2.谈谈你对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看法。

五、案例题

略。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406)课程考试说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为了组织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406)课程统一命题工作,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命题工作手册》的要求及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要求,严肃认真,慎重对待,坚持质量标准,切实做好命题工作。

2.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蓝本确定命题的内容;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二、命题依据和范围

1.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2.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杨小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为考试指定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三、考试要求

1.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2.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一般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2:3:3:2。

3.考试命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

4.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若因变量为思维的敏捷性,那么其检测的最适宜指标是()。

a.难度                          b.强度

c.灵活度                      d.反应速度

2.最早提出实验科学这一概念的是()。

a.弗朗西斯·培根         b.罗吉尔·培根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二、名词解释题

1.科学研究

2.真实验

三、简答题

1.教育理论研究法有何特点?

2.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有何异同?

四、论述题

1.在小学教育研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确定课题?

2.试用教育实验法理论来评述某一个小学教育实验范例。

五、计算题

略。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388)课程考试说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为了组织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388)课程统一命题工作,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命题工作手册》的要求及全国统一命题课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要求,严肃认真,慎重对待,坚持质量标准,切实做好命题工作。

2.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蓝本确定命题的内容;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二、命题依据和范围

1.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学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2.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张慧和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考试指定教材。

3.命题内容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三、考试要求

1.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15%,“理解”占30%,“应用”占55%。

2.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一般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2:3:3:2。

3.考试命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等。

4.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一般出现在()

a.小班时期             b.中班时期

c.大班时期             d.以上都不对

2.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中,建立评价指标系属于评价工作中的哪一个步骤()

a.确定评价的目的     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              d.根据评价结果作出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

数学的特点()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精确性

d.应用性        e.客观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2.简述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

1.试举出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2.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应用题

设计一个大班数学活动。要求:

(1)以认识“数的组成”为内容。

(2)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课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说明等部分。

自考作为国家大考,考试比较严格。总体来讲,对于自考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讲,自考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毕竟自考考试科目较多,而且专业性较强。在这方面对上班族和自身知识基础较差的自考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专业核心课程(9门48学分)、选考课程(不低于25学分)、毕业论文。教育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2、教育管理原理(6);3、教育经济学(6);4、教育法学(4);5、教育管理心理学(6);6、中外教育管理史(6);7、教育评估和督导(6);8、教育统计与测量(6);9、教育预测与规划(5)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归纳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2、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4、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5、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很多,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来说,整本书都是重点,但最核心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 (一) 系统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人们对有联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总的描述。 它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而组织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原理在管理的原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原理。(1)集合性 :子系统组合而成。 (2)层次性 :构成系统的子(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组织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2、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1)整体性观点 (2)开放性观点(3)动态性观点 (环境适应性观点) (4)综合性观点(集成、相关性、层次性) (二)能级原理 1、什么是能级原理 管理的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 能级原理的运用,其重点在于如何使人的能量得到最有限度地发挥以实现目标。 2、能级原理的基本内容 (1)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 ① 能级与职级配置,使能者有其位; ② 能级与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岗; ③ 能级与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 ④ 能级与能级交叉配置,实现能力优化组合。 (三)人本原理 1.什么是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核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管理中对人的认识过程:要素研究—行为研究—主体研究。 2.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尊重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2)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发展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为了人——管理是为人服务的(本质)。 ——热爱我们的企业吧,它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热爱我们的员工吧,他热爱我们的企业。 (四)责任原理 1.什么是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以实现高效的管理。 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1)合理分工 ① 没有分工,会造成责任模糊、管理混乱; ② 分工过细,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2)明确责任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列宁) (1)职责界限要清楚; (2)职责内容要具体; (3)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4)职责一定要落实到人。(3)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4)检查、监督有力,奖惩公正、及时。 (五) 效益原理 1.什么是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要求一切活动都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使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产出最佳的管理效益。 2、效益的界定及其评价(1)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生的成果——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2)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一致。(3)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管理效益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效益原理的主要内容(1)要重视经济效益。(2)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 a.遇事首先坚持3个“能不能”原则——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更简便处理。 b.实行工作ABC分类法——着重处理A类;派人处理B类;暂缓处理C类。 c.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授权。(5)管理者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六)弹性原理 1、什么是弹性原理 管理弹性是指管理在客观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必须增强的应变能力。 ——弹性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为使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积极的动态适应关系,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管理系统整体或内部诸要素、层次在各个环节和阶段上保持适当的弹性。 2、管理弹性的分类 (1)局部弹性——指任何一种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中保持可以适当调节的弹性。 ① 衡量标准要合理 ② 任何局部弹性都不能成为对抗上层管理指令的手段或工具。(2)整体弹性——指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生存本领。 ① 优化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素质 ② 优化管理系统诸要素的结构 ③ 提高管理系统及其要素和层次同环境的沟通频率和强度(物质、能量、信息等)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必须具有两个必要条件:①两个以上的集体活动。②一致认可的目标。二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三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谋划出一种有用的解决方法来高效地实现目标。又是一门科学,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可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这点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4管理两重性的意义: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即制宜地学习与运用。5、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特点:①一般性。②多科性。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多种学科综合的学科。③历史性。④实践性。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是否具有有效性。6、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其研究内容可分为: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7、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8、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9、系统特性: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开放性。④交换性。⑤相互依赖性。⑥控制性。10、系统的观点(看):①整体观点。②“开放性”与“封闭性”。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④模糊分界的观点。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⑥信息反馈的观点。⑦分级观点。⑧不断分化和完善观点。⑨等效观点。12、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④实行有差别的计划工资制。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方法为科学的工作方法。⑦实行职能工长制。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13、亨利•甘特的“甘特图”是当时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并为当今现代化方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奠定了基石。14、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管理活动又有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P3715、韦伯认为,存在三种形态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17霍桑实验的结论: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④存在着霍桑效应。18、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①个体行为。主要有两方面: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a、激励内容理论,例如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b、激励过程理论。c、激励强化理论。2有关企业中人性理论:X理论—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以及人性的四种假设。19、组织行为。(有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20、管理学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法约尔)观点①管理是一个过程。②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③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④管理应具有灵活性。21、社会合作学派;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经验或案例学派:最早提出这一见解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数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权变理论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这一学说强调随机应变,灵活运动过去各学派学说。22、3C23、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与企业的常规管理或运营层次的管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系统性。②长远预见性。③多外抗争性。④灵活应变性。24、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5、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6、学习型组织的六个特征:即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或水平化、信息在组织内分享、以及要有强的组织文化。27、卓越绩效标准是由7个类目、19个条目和32个着重方面构成。无论是对类目、条目、还是着重方面的要求,都建立在11条核心价值观基础上。28、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①领导作用。②以顾客为导向。③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④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⑤灵敏性。⑥关注未来。⑦管理创新。⑧基于事实的管理。⑨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⑩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⑾系统观点。29、管理与环境:(1)一般环境: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①经济环境: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②政治和法律环境。③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至于人们经常提到的社会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则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具体表现。表层的企业文化如厂容、厂貌、厂歌、厂旗、产品形象、职工风貌等。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最为巩固的,深刻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它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倾向,并决定着企业的中层和表层的文化。④科技环境。⑤全球化环境。(2)具体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①顾客:顾客是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②供应商。③竞争者。④其他因素。30、根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将组织环境划分为:①简单和稳定的环境。②复杂和稳定的环境。③简单和动态的环境。④复杂和动态的环境。31、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很多,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来说,整本书都是重点,但最核心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一) 系统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人们对有联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总的描述。它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而组织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原理在管理的原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原理。(1)集合性 :子系统组合而成。 (2)层次性 :构成系统的子(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组织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2、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1)整体性观点 (2)开放性观点(3)动态性观点 (环境适应性观点) (4)综合性观点(集成、相关性、层次性)(二)能级原理1、什么是能级原理 管理的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能级原理的运用,其重点在于如何使人的能量得到最有限度地发挥以实现目标。2、能级原理的基本内容 (1)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① 能级与职级配置,使能者有其位;② 能级与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岗;③ 能级与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④ 能级与能级交叉配置,实现能力优化组合。(三)人本原理1.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核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中对人的认识过程:要素研究—行为研究—主体研究。2.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1)尊重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2)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3)发展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为了人——管理是为人服务的(本质)。——热爱我们的企业吧,它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热爱我们的员工吧,他热爱我们的企业。(四)责任原理1.什么是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以实现高效的管理。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1)合理分工① 没有分工,会造成责任模糊、管理混乱;② 分工过细,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2)明确责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列宁)(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内容要具体;(3)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4)职责一定要落实到人。(3)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4)检查、监督有力,奖惩公正、及时。(五) 效益原理1.什么是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要求一切活动都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使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产出最佳的管理效益。2、效益的界定及其评价(1)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生的成果——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2)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一致。(3)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管理效益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效益原理的主要内容(1)要重视经济效益。(2)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a.遇事首先坚持3个“能不能”原则——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更简便处理。b.实行工作ABC分类法——着重处理A类;派人处理B类;暂缓处理C类。c.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授权。(5)管理者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六)弹性原理1、什么是弹性原理管理弹性是指管理在客观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必须增强的应变能力。——弹性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为使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积极的动态适应关系,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管理系统整体或内部诸要素、层次在各个环节和阶段上保持适当的弹性。2、管理弹性的分类(1)局部弹性——指任何一种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中保持可以适当调节的弹性。① 衡量标准要合理② 任何局部弹性都不能成为对抗上层管理指令的手段或工具。(2)整体弹性——指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生存本领。① 优化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素质② 优化管理系统诸要素的结构③ 提高管理系统及其要素和层次同环境的沟通频率和强度(物质、能量、信息等)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总结

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很多,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来说,整本书都是重点,但最核心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一) 系统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人们对有联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总的描述。它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而组织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原理在管理的原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原理。(1)集合性 :子系统组合而成。 (2)层次性 :构成系统的子(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组织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2、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1)整体性观点 (2)开放性观点(3)动态性观点 (环境适应性观点) (4)综合性观点(集成、相关性、层次性)(二)能级原理1、什么是能级原理 管理的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能级原理的运用,其重点在于如何使人的能量得到最有限度地发挥以实现目标。2、能级原理的基本内容 (1)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① 能级与职级配置,使能者有其位;② 能级与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岗;③ 能级与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④ 能级与能级交叉配置,实现能力优化组合。(三)人本原理1.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核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中对人的认识过程:要素研究—行为研究—主体研究。2.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1)尊重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2)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3)发展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为了人——管理是为人服务的(本质)。——热爱我们的企业吧,它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热爱我们的员工吧,他热爱我们的企业。(四)责任原理1.什么是责任原理 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以实现高效的管理。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1)合理分工① 没有分工,会造成责任模糊、管理混乱;② 分工过细,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2)明确责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列宁)(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内容要具体;(3)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4)职责一定要落实到人。(3)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4)检查、监督有力,奖惩公正、及时。(五) 效益原理1.什么是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要求一切活动都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使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产出最佳的管理效益。2、效益的界定及其评价(1)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生的成果——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2)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一致。(3)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管理效益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效益原理的主要内容(1)要重视经济效益。(2)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a.遇事首先坚持3个“能不能”原则——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更简便处理。b.实行工作ABC分类法——着重处理A类;派人处理B类;暂缓处理C类。c.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授权。(5)管理者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六)弹性原理1、什么是弹性原理管理弹性是指管理在客观环境下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必须增强的应变能力。——弹性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为使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积极的动态适应关系,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管理系统整体或内部诸要素、层次在各个环节和阶段上保持适当的弹性。2、管理弹性的分类(1)局部弹性——指任何一种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中保持可以适当调节的弹性。① 衡量标准要合理② 任何局部弹性都不能成为对抗上层管理指令的手段或工具。(2)整体弹性——指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生存本领。① 优化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素质② 优化管理系统诸要素的结构③ 提高管理系统及其要素和层次同环境的沟通频率和强度(物质、能量、信息等)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2、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4、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5、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的具体内容: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4.决策要进行优选。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决策的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网络图的编绘规则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组织结构形式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5.网络结构。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简答题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基本内容:1.定总目标和方针。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3.及时反馈与跟踪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5.改善组织结构6.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柔性管理的内容: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危机管理的原则:1.预防第一原则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4.主动面对原则5.快速反应原则6.统一对外原则7.真诚坦率原则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汇总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有:

1、管理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目标管理是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3、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率原理。

4、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科学方法,教育方法。

5、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2、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应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3、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4、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5、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 索引序列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
  • 自考教育管理原理重点章节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归纳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总结
  •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章节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