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

理解两个概念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欣赏”与“鉴赏”:o 《辞海》对“欣赏”与“鉴赏”的解释o 欣赏:领略;玩赏。鉴赏: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o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是人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o 区别:活动过程完成的不同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感知 —— 想象 —— 情感体验 —— 理解美术欣赏(感性)美术鉴赏(理性)“美术鉴赏”:o 《课程标准》中指出: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o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美术鉴赏”的含义:o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的两种方法o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o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o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1)、费德门四阶段分析模式:o 前面讲到,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o 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种美术鉴赏程序。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叙述o 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象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o 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面面的注意,提起兴趣和好奇心。形式分析o 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例如作品展示了什么视觉元素和组织原理、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构成的等等。o 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对于形式的观察,少数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上的差异,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运用对比的方法,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等。解释o 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o 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o 在解释过程中,学生有阅历、审美趣味不同,解释会带由个人主观性,这是很自然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忠实的发表情绪感受。评价o 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作品造型语言的效果是否适当地传达主题内容?作者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材料的特性?o 当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并对作者的意图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比单纯用“好”与“坏”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据得多,也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例如:o 教材在第二单元的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分别设置了林风眠《白衣女》和法国杜尚《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两个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其实就是费德门的美术鉴赏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o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开展美术鉴赏活动。(2)、比较教学法:o 比较鉴赏是指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比较性的分析、解释、评价等研究,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o 由于美术本来就不是个孤立的现象,它与其他艺术创造和精神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又不同于它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掘艺术间的规律。横向比较o 含义:在鉴赏过程中对与鉴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横向比较o 文化背景下的比较: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中的各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品中的物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o 如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题材作品比较横向比较o 风格流派间的比较:在美术史的长廊中,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不同的风格流派其造型形式和技巧各具特色,纯粹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难理解。但如果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形成比较,则效果大相径庭。o 例如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横向比较o 艺术家间的比较:艺术家由于各自生活体验、受教育及时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艺术观念,反映在作品上则是各有千秋。纵向比较o 含义: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作品有关的事物作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每一种艺术,每一个流派,每一位艺术家乃至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比较分析中认识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纵向比较o 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o 在欣赏某类艺术作品时,把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把握这类艺术发展体系的总特征,对于理解单个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纵向比较o 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o 每一个流派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会在该时期的作品上留下痕迹。例如印象派艺术,从印象主义莫奈的《日出·印象》到新印象主义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再到后印象主义塞尚的《苹果和橙子》、凡高的《向日葵》等,把这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比较分析,就可清楚地呈现出该类流派艺术特色的发展线索,这无疑成为帮助学生窥探该类作品艺术境界的好向导。纵向比较o 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o 如:如果纯粹欣赏毕加索的一幅作品,学生难以理解或似儿童画、或抽象、或拼贴的作品美在何处。因此有必要将毕加索一生历经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风格作一定的比较,如果忽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多变的精神世界去孤立地理解作品,学生是难以领会的

答: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特征,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起源于巫术,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视听艺术。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答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需要课程在11到17门之间,要看就读的专业和报考的学校,不同专业所要考的科目数量不一样,同样的专业不同的院校开出的科目数也会有差别。自考大专开考课程:一般包括四部分:公共课、专业课、换考课程、毕业论文(设计)。自考公共课:没有获得免考资格的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都是必考科目。每个专业中的公共课不完全一致,所以说没有具体的必考科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其中的必考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这三门的。公共课和所学专业没关系,必须考的。自考专业课:根据专业不同,课程不同。一般理工类的专业会增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的考试,偏应用性质的专业还会开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自考考生最好是去本省自考考试官网或报读学院的继续教育官网查询必考科目。自考大专课程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7年04月自考00744美术鉴赏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0.36KB 2018年04月自考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494.3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前置学历审核状态有几种一、省初审属实:表示前置学历信息已通过省考办的初步审核,等待省复审。二、省复审属实:表示考生的前置学历信息已审核通过,考生可以申请办理毕业。三、省初审不属实(省复审不属实):省初审不属实(省复审不属实)的状态下,考生可以如实修改相关信息。考生可登录系统,在前置学历信息填写页面,拉动横向的滚动条,查看不通过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修改后,状态将自动调整为“未查验”,请耐心等待省考办审核。四、材料待补:表示省考办对普通高校应届生的材料进行审核后,确认了考生的应届毕业生身份,考生可在各地市考办规定时间内办理毕业申请手续。考生取得毕业证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补填前置学历毕业证号及学历认证信息等相关内容。五、应届已补,待省初审:表示应届毕业生已补填前置学历相关信息,等待省考办审核。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5年04月自考06637园林树木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0.63KB 2010年04月自考00744美术鉴赏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26.1KB 2018年10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85.69KB 2014年10月自考03005护理教育导论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03.07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有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河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湘南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怀化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自考学前教育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1年04月自考00744美术鉴赏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23.99KB 2018年10月自考01181电视节目导播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27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搜索题目答案题目反馈下列哪项不是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继承因素A.对社会思想的继承B.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的情感姻缘C.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蕴涵的精神品性的美学价值D.对前人思想的继承答案A去不挂科APP 查看更多试题相关资料2021年美术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1) - 百度文库A:主题思想就是政治思想 B: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C:题材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差异,选材无关紧要 D: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是主题 【答案】:D 【解析】:A 项,主题即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 也可以...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1年艺术设计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0) - 百度文库() A:审美 B:题材 C:主题 D:形式 E:风格 【答案】:BC 【解析】: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①题材就是 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选择乃至虚构而进入作品的生活内容。 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艺术...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0年艺术与审美智慧树参考答案 - 百度文库2.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单选题] *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正确答案) B.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C.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 3.以下关于书法...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试题库 - 百度文库A.无阶级性的 B.有阶级性的 C.超阶级性的 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 B.再现 C.表现 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B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1年艺术设计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 - 百度文库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 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B 【解析】: 15.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这决定了艺术鉴赏的()。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试卷 - 百度文库A.实际生活B.劳动C.思想D.政治2.艺术具有阶级性是因为()。A.有统治阶级存在B.有被统治阶级的存在C.阶级社会的存在D.社会需要3.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C.政治法律制度D.科学文化4.艺术美感中最显著...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 百度文库A 艺术形式 B 艺术意象 C 艺术的思想内容 D 创作主体 分值: 2 答案:B 解析: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 也在于艺术意象,答案为 B。 17.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 ...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传媒2020年7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在线作业考核试题 - 百度文库B、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C、 合目的性与合实用性 D、 合目的性与合功能性 第 40 题,() 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是艺术家艺术造诣、 文 化修养、 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A、 意蕴 B、 风格 C、...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 百度文库5.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 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生产表现活动。( ) 6。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偏 重于从艺术史...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2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预测试题及答案七 - 百度文库四、答案要点: 27.(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进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进展是有其 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 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定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根底上得以进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陕西自考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主考院校为西安美术学院,一共需要考18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心理学、教育学(一)、美术技法理论、雕塑、美术鉴赏、中国画论、美育概论、美术教育学、工艺与设计、中国画、造型基础、色彩学、毕业创作。自考本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1710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 格式:PDF大小:266.28KB 2017年0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55.96KB 201510自考00012英语一真题 格式:PDF大小:1374.89KB 2019年04月自考00247国际法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95.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1、描述是第一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中国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社会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 1、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垄断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量资本输出具有着必要性: 首先,大量的货币资本由于本部门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继续大量追加投资。 其次,资本投放的场所是输出国外。 3、资本输出的形式 (1)从资本形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它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外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另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是一种直接的输出。 (2)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基础。 5、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6、大量资本输出对输出国来说,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首先,由于资本输出给输出国带来巨额的利润,这就使输出国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大大增长,进而使资本输出国成为“食利国” 其次,大量的资本输出到国外,这些资本不能用于本国进行生产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7、对输出国的影响主要是: 资本输出到经济落后国家,一方面会促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掠夺性,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输入国的经济,使得资本输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8、国际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9、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垄断达到了更高的程度。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其中国际卡特尔一直是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战后,国际垄断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卡特尔的作用下降,代之而起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成为主要形式。 11、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或“国际公司”,它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12、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的区别在于: (1)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的军事侵略,直接控制殖民地附属国。 (2)新殖民主义则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 13、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的手法很多,主要是: (1)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援”国的政治经济。 (2)还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商品销售市场。 (3)此外,还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等。 14、新殖民主义不外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手法,其实质同旧殖民主义是一样的。 15、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对国外的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17、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18、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 (2)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3)国际资本流动增强。 19、经济全球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单选题) 20、生产的全球化是随得新科学技术发展,一系列高新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合作的趋势。

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初步把艺术品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 ①观。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 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也许只了解到了字面的意义,也许已开始感受到表面意义后面的隐含意义。藉此理解, 可以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在这样的主体意识中,接受者也许能直观地感受到美。 ②品。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 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 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 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③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 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37。 本题知识点: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网我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网校。

自考简答题答题技巧如下:

1、单项选择题:一定要审清题意,确定好答案再往答题卡上填写,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用排除法去掉错误答案。

2、多项选择题:记住宁可少选也不要多选,特别是需要把握知识点,如果当你犹豫不定的时候,宁可少选也不多选。

3、名词解释题:能写出原文最好,记不住就多读读问题,尽量理解,再按照自己的话去解释,答案尽量简洁精练,富有逻辑性!

4、简答题:建议分点作答,如果记不住知识点,也要根据题意和自己的理解来作答,需要注意的是字迹要工整!

5、论述题:围绕题目和问题进行深层次、详细的论述,但也是要重点突出论点,观点明晰,最好是列出要点,有序编排!

扩展资料:

简答题答案比较明确,不利于受测者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而主要考查受测者对基本概念、专业名称等知识的掌握,不适用于测量更加复杂的内容。简答题是客观测验的自由反应类。试题为一直接问句,答案通常为一个字、词或短句,可测量事实或片断的知识。

简答题的作答应明确问题的知识范围和提问的指向,然后再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之后回答与关键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分情况,历史的简答和政治的就不太一样,顾名思义是简要回答的意思。

明确回答“简答题”要从简入手,不可太过繁琐,将要点答出即可;行文形式上要有条理性,分条回答,突出回答的要点;回答的内容要有层次性,首句是观点,其后观点做出必要的说明;书写时,如需做必要的铺垫可以在分条回答之前写一些铺垫,引出要回答的内容。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详解

到西安美院北边的方圆书店就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挺不错,我已经过了12门,就差一门了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1、描述是第一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中国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社会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 索引序列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答案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详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