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答案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答案

自考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问什么答什么。这类题型主要考查“是什么”,考生在答题时,根据题干内容回答,简单明了,不用过多解释“为什么”。简答题一般在百字以内就能完成。 考生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么简练,也不要像论述题一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列出要点,并简要扩展。对于题目中考察的知识点,要按照1、2、3、4的书写形式进行作答,答案的语句表达都用同一种形式,简单介绍即可,只写重点,言简意赅,不需要再去展开说明。 简答题也可以用到上述说的关键词记忆法哦,记忆关键词,尤其是专业词汇,会让你的答案更加出彩,得分更高。 自考的学习方法 读书多遍,重点自现。自学一本教科书的时候,先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有哪些内容,然后快速的先看一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看),对这本书有大概的认识之后再认真重读一遍。第二遍要带着思考去深入阅读,阅读、思考、消化、理解、记忆。看第三遍的时候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做总结,同时配合着练习题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全部结束,考后考生可以根据我整理的答案进行核对,现将教资科三初中美术部分答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每题2分,共26题,共52分)

1.D美术鉴赏

2.D嘉兴南湖

3.C刘开渠

4.A三星堆

5.A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6.C形象化

7.B随类赋彩

8.A钱绍武

9.B色彩

10.D样式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题,共28分)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暂缺

四、教学设计题(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暂缺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搜索题目答案题目反馈下列哪项不是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继承因素A.对社会思想的继承B.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的情感姻缘C.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蕴涵的精神品性的美学价值D.对前人思想的继承答案A去不挂科APP 查看更多试题相关资料2021年美术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1) - 百度文库A:主题思想就是政治思想 B: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C:题材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差异,选材无关紧要 D: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是主题 【答案】:D 【解析】:A 项,主题即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 也可以...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1年艺术设计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0) - 百度文库() A:审美 B:题材 C:主题 D:形式 E:风格 【答案】:BC 【解析】: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①题材就是 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选择乃至虚构而进入作品的生活内容。 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艺术...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0年艺术与审美智慧树参考答案 - 百度文库2.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单选题] *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正确答案) B.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C.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 3.以下关于书法...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试题库 - 百度文库A.无阶级性的 B.有阶级性的 C.超阶级性的 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 B.再现 C.表现 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B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1年艺术设计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 - 百度文库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 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B 【解析】: 15.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这决定了艺术鉴赏的()。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试卷 - 百度文库A.实际生活B.劳动C.思想D.政治2.艺术具有阶级性是因为()。A.有统治阶级存在B.有被统治阶级的存在C.阶级社会的存在D.社会需要3.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C.政治法律制度D.科学文化4.艺术美感中最显著...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 百度文库A 艺术形式 B 艺术意象 C 艺术的思想内容 D 创作主体 分值: 2 答案:B 解析: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 也在于艺术意象,答案为 B。 17.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 ...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传媒2020年7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在线作业考核试题 - 百度文库B、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C、 合目的性与合实用性 D、 合目的性与合功能性 第 40 题,() 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是艺术家艺术造诣、 文 化修养、 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A、 意蕴 B、 风格 C、...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艺术概论历年试题 - 百度文库5.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 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生产表现活动。( ) 6。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偏 重于从艺术史...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2022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预测试题及答案七 - 百度文库四、答案要点: 27.(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进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进展是有其 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 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定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根底上得以进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不挂科&百度文库联合提供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陕西自考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主考院校为西安美术学院,一共需要考18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心理学、教育学(一)、美术技法理论、雕塑、美术鉴赏、中国画论、美育概论、美术教育学、工艺与设计、中国画、造型基础、色彩学、毕业创作。自考本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1710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 格式:PDF大小:266.28KB 2017年0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55.96KB 201510自考00012英语一真题 格式:PDF大小:1374.89KB 2019年04月自考00247国际法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95.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1、描述是第一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中国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社会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教案

成考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七2007年02月08日14: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七)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 时期。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奴隶制前期D.奴隶制后期「」 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 . A.商代B.春秋时代 C.西汉D.东汉「」 3.亚里斯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 A.《诗艺》B.《诗品》 C.《诗学》D.《论崇高》「」 4.审美的客体是 . A.鉴赏者B.艺术家 C.艺术作品D.艺术受众「」 5.《石壕吏》属于 . A.抒情诗B.叙事诗 C.词D.散文诗「」 6.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 A.情节B.故事 C.语言D.结构「」 7.《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 的代表作之一。 A.新月派B.山药蛋派 C.鸳鸯蝴蝶派D.创造社「」 8.《人间喜剧》的作者是 . A.巴尔扎克B.托尔斯泰 C.狄更斯D.雨果「」 9.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 A.徐悲鸿B.刘海粟 C.傅抱石D.齐白石「」 10.立体派的人物是 A.毕加索B.马蒂斯 C.梵o高D.高更「」 11.建筑属于 . A.表现艺术B.实用艺术 C.装饰D.造型「」 12.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属于 . A.私家园林B.皇家园林 C.岭南园林D.东方园林「」 13.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 . A.云冈石窟像B.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D.敦煌塑像「」 14.楷书最早产生于 . A.汉代B.魏晋 C.唐代D.宋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历史上关于艺术产生问题的主要学说是 说、 说、 说 说及劳动说。 16.想像分为 性想像和 性想像,艺术创作主要依靠 性想像。 17. 是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 18.郑板桥描述的从“眼中之竹”到“ ”,再到“ ”,形象地阐释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19.以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 艺术和 艺术。 20.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期待视野可分为 、和 三个方面。 2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北宋大文学家 对唐代诗人 诗画艺术特点的概括。 22.电影是将艺术与 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 为基础元素,并与 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23.雕塑分为 雕和 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摄曩艺术的主要特征。 25.何谓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26.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7.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 28.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30.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B 6.C 7.B 8.A 9.D 10.A 11.B 12.B 13.D 14.A 二、填空题 15.摹仿 游戏 表现 巫术 16.再造 创造 创造 17.泰姬陵 18.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19.视觉 视听 20.文体期待 意象期待 意蕴期待 21.苏轼 王维 22.科学 画面 声音 23.圆浮 三、简答题 24.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术。 (1)特定的时空。摄影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别注重纪实性。 (2)营造的真实。摄影艺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 (3)光影的结合。光线和影调是摄影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 25.(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侧重现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差别。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26.(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7.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28.(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咱主要的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四、论述题 29.答案要点 (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30.答案要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成考教育网) (

自考美术教育不同院校的考试课程设置不一样,摘取其中3个供参考:

1  江西

2 四川大学

3浙江师范大学

公共课都一样,中国近代史,马克思,英语,创新教育,现代生物学进展,专业课有美术技法理论,雕塑,美术鉴赏,中国画论,美育概论,美术教育学,素描(四),色彩2,装饰绘画,招贴广告设计,

答: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特征,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起源于巫术,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视听艺术。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1、描述是第一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中国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社会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成考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七2007年02月08日14: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七)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 时期。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奴隶制前期D.奴隶制后期「」 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 . A.商代B.春秋时代 C.西汉D.东汉「」 3.亚里斯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 A.《诗艺》B.《诗品》 C.《诗学》D.《论崇高》「」 4.审美的客体是 . A.鉴赏者B.艺术家 C.艺术作品D.艺术受众「」 5.《石壕吏》属于 . A.抒情诗B.叙事诗 C.词D.散文诗「」 6.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 A.情节B.故事 C.语言D.结构「」 7.《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 的代表作之一。 A.新月派B.山药蛋派 C.鸳鸯蝴蝶派D.创造社「」 8.《人间喜剧》的作者是 . A.巴尔扎克B.托尔斯泰 C.狄更斯D.雨果「」 9.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 A.徐悲鸿B.刘海粟 C.傅抱石D.齐白石「」 10.立体派的人物是 A.毕加索B.马蒂斯 C.梵o高D.高更「」 11.建筑属于 . A.表现艺术B.实用艺术 C.装饰D.造型「」 12.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属于 . A.私家园林B.皇家园林 C.岭南园林D.东方园林「」 13.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 . A.云冈石窟像B.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D.敦煌塑像「」 14.楷书最早产生于 . A.汉代B.魏晋 C.唐代D.宋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历史上关于艺术产生问题的主要学说是 说、 说、 说 说及劳动说。 16.想像分为 性想像和 性想像,艺术创作主要依靠 性想像。 17. 是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 18.郑板桥描述的从“眼中之竹”到“ ”,再到“ ”,形象地阐释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19.以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 艺术和 艺术。 20.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期待视野可分为 、和 三个方面。 2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北宋大文学家 对唐代诗人 诗画艺术特点的概括。 22.电影是将艺术与 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 为基础元素,并与 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23.雕塑分为 雕和 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摄曩艺术的主要特征。 25.何谓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26.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7.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 28.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30.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艺术概论命题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B 6.C 7.B 8.A 9.D 10.A 11.B 12.B 13.D 14.A 二、填空题 15.摹仿 游戏 表现 巫术 16.再造 创造 创造 17.泰姬陵 18.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19.视觉 视听 20.文体期待 意象期待 意蕴期待 21.苏轼 王维 22.科学 画面 声音 23.圆浮 三、简答题 24.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术。 (1)特定的时空。摄影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别注重纪实性。 (2)营造的真实。摄影艺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 (3)光影的结合。光线和影调是摄影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 25.(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侧重现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差别。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26.(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7.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28.(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咱主要的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四、论述题 29.答案要点 (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30.答案要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成考教育网) (

应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一定的美术知识与实践能力;一定的美术审美能力与修养;一定的美术欣赏与鉴赏能力。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笔记

理解两个概念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欣赏”与“鉴赏”:o 《辞海》对“欣赏”与“鉴赏”的解释o 欣赏:领略;玩赏。鉴赏: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o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是人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o 区别:活动过程完成的不同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感知 —— 想象 —— 情感体验 —— 理解美术欣赏(感性)美术鉴赏(理性)“美术鉴赏”:o 《课程标准》中指出: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o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美术鉴赏”的含义:o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的两种方法o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o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o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1)、费德门四阶段分析模式:o 前面讲到,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o 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种美术鉴赏程序。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叙述o 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象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o 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面面的注意,提起兴趣和好奇心。形式分析o 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例如作品展示了什么视觉元素和组织原理、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构成的等等。o 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对于形式的观察,少数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上的差异,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运用对比的方法,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等。解释o 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o 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o 在解释过程中,学生有阅历、审美趣味不同,解释会带由个人主观性,这是很自然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忠实的发表情绪感受。评价o 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作品造型语言的效果是否适当地传达主题内容?作者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材料的特性?o 当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并对作者的意图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比单纯用“好”与“坏”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据得多,也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例如:o 教材在第二单元的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分别设置了林风眠《白衣女》和法国杜尚《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两个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其实就是费德门的美术鉴赏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o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开展美术鉴赏活动。(2)、比较教学法:o 比较鉴赏是指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比较性的分析、解释、评价等研究,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o 由于美术本来就不是个孤立的现象,它与其他艺术创造和精神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又不同于它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掘艺术间的规律。横向比较o 含义:在鉴赏过程中对与鉴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横向比较o 文化背景下的比较: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中的各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作品中的物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不同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o 如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题材作品比较横向比较o 风格流派间的比较:在美术史的长廊中,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不同的风格流派其造型形式和技巧各具特色,纯粹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难理解。但如果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形成比较,则效果大相径庭。o 例如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横向比较o 艺术家间的比较:艺术家由于各自生活体验、受教育及时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艺术观念,反映在作品上则是各有千秋。纵向比较o 含义: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作品有关的事物作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每一种艺术,每一个流派,每一位艺术家乃至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在比较分析中认识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纵向比较o 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o 在欣赏某类艺术作品时,把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把握这类艺术发展体系的总特征,对于理解单个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纵向比较o 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o 每一个流派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会在该时期的作品上留下痕迹。例如印象派艺术,从印象主义莫奈的《日出·印象》到新印象主义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再到后印象主义塞尚的《苹果和橙子》、凡高的《向日葵》等,把这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品摆在一起比较分析,就可清楚地呈现出该类流派艺术特色的发展线索,这无疑成为帮助学生窥探该类作品艺术境界的好向导。纵向比较o 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o 如:如果纯粹欣赏毕加索的一幅作品,学生难以理解或似儿童画、或抽象、或拼贴的作品美在何处。因此有必要将毕加索一生历经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风格作一定的比较,如果忽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多变的精神世界去孤立地理解作品,学生是难以领会的

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我们可以初步把艺术品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 ①观。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 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也许只了解到了字面的意义,也许已开始感受到表面意义后面的隐含意义。藉此理解, 可以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在这样的主体意识中,接受者也许能直观地感受到美。 ②品。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 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 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 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③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 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37。 本题知识点: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网我精心为广大自考学员整理的相关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关自考试题请持续关注网校。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1、描述是第一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中国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社会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 索引序列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答案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教案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
  • 自考美术鉴赏简答题汇总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