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美术鉴赏重点归纳

美术鉴赏四步法可以归纳如下:美术鉴赏: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我们是学美术史+经典作品赏析。从绘画工具介绍到美术流派,然后着重学习国画相关的东西,其中穿插些经典作品的赏析。

美术鉴赏的定义是什么?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更要了解?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呢?(一)美术鉴赏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鉴赏在我国同美术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地位,其发展历史也比较长。更多时候美术鉴赏已经同美术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二)美术鉴赏成为总结美术发展成就的重要手段美术鉴赏主要工作就是对美术发展成就进行总结,并分析美术作品的流派、创作方法、主题思想等信息,做到对美术发展成就有效的归纳。所以,美术鉴赏对于美术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对其必要性有全面的认识。(三)美术鉴赏促进了美术艺术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美术鉴赏的存在,美术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有效总结,形成了美术艺术发展经验,对美术作品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术鉴赏的社会价值分析1.通过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美术作品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美术作品的成就除了作品本身之外,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2.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由于美术作品都有作者的主题思想蕴含在里面,所以所有作品中均蕴含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对于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而言,单纯依靠普通人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达成共识,也难以形成总结。美术鉴赏的存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有效分析和体现。3.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对透彻美术鉴赏是一门独特的学问,需要对美术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和造诣才能胜任。因此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比其他手段要更加透彻更加深入,也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鉴赏的具体作用分析(一)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鉴赏这一有效手段,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境和价值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保证美术作品的价值能够得到肯定。 (二)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进行正确评判(三)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价值进行有效衡量美术鉴赏的4种方法1.美术鉴赏: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2.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3.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4.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你好,朋友。我也是考美术教育的。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

自考美术教育不同院校的考试课程设置不一样,摘取其中3个供参考:

1  江西

2 四川大学

3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鉴赏四步法可以归纳如下:美术鉴赏: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美术鉴赏选修课的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美术史知识: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地区以及流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家等。2. 艺术理论:掌握基本的美学概念和原则,如色彩、构图、比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与评价。3. 艺术形式与风格:熟悉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能够辨认出不同风格或流派的作品。4. 作品分析与评价:对于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从技法、主题、意义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5. 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对于美学原理和技法应用的掌握程度。例如,在素描或水彩绘画中展现自己对于线条构成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理解。以上仅为参考,具体考试内容还需结合教师讲解及相关资料而定。

陕西自考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主考院校为西安美术学院,一共需要考18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心理学、教育学(一)、美术技法理论、雕塑、美术鉴赏、中国画论、美育概论、美术教育学、工艺与设计、中国画、造型基础、色彩学、毕业创作。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题

我们是学美术史+经典作品赏析。从绘画工具介绍到美术流派,然后着重学习国画相关的东西,其中穿插些经典作品的赏析。

美术鉴赏的定义是什么?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更要了解?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呢?(一)美术鉴赏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鉴赏在我国同美术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地位,其发展历史也比较长。更多时候美术鉴赏已经同美术发展融为一体,成为了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二)美术鉴赏成为总结美术发展成就的重要手段美术鉴赏主要工作就是对美术发展成就进行总结,并分析美术作品的流派、创作方法、主题思想等信息,做到对美术发展成就有效的归纳。所以,美术鉴赏对于美术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对其必要性有全面的认识。(三)美术鉴赏促进了美术艺术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美术鉴赏的存在,美术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有效总结,形成了美术艺术发展经验,对美术作品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术鉴赏的社会价值分析1.通过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美术作品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美术作品的成就除了作品本身之外,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2.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由于美术作品都有作者的主题思想蕴含在里面,所以所有作品中均蕴含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对于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而言,单纯依靠普通人欣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达成共识,也难以形成总结。美术鉴赏的存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有效分析和体现。3.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对透彻美术鉴赏是一门独特的学问,需要对美术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和造诣才能胜任。因此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社会价值的分析相比其他手段要更加透彻更加深入,也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美术鉴赏对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鉴赏的具体作用分析(一)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鉴赏这一有效手段,对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境和价值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保证美术作品的价值能够得到肯定。 (二)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进行正确评判(三)美术鉴赏能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价值进行有效衡量美术鉴赏的4种方法1.美术鉴赏: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2.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3.社会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4.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公共课都一样,中国近代史,马克思,英语,创新教育,现代生物学进展,专业课有美术技法理论,雕塑,美术鉴赏,中国画论,美育概论,美术教育学,素描(四),色彩2,装饰绘画,招贴广告设计,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美术鉴赏自考重点内容归纳

我们是学美术史+经典作品赏析。从绘画工具介绍到美术流派,然后着重学习国画相关的东西,其中穿插些经典作品的赏析。

主考学校:西南大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 王顺生、李 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版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99/98版 高 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美术技法理论 《油画技法》 2001年版 马一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雕塑 《雕塑》 1999年版 陈 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2006年版 张道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中国画论 《中国画论辑要》 2005年版 周积寅 江苏美术出版社 8美育概论 《大学美育》 1997年版 仇春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9美术教育学 《美术及其教育》 1995年版 尹少淳 湖南美术出版社 10工艺与设计 《室内环境与装饰》 2000年版 沈渝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1中国画 《山水画述要》 2001年版 梅墨生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2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 2000年版 林建群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色彩学 《色彩构成》 2003年版 陈 瑛、孙 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免试英语(二)需加考课程: 1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第二版) 2006年版 李??巍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学 《美学》 2007年版 朱立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平面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教程》 2006年版 李??巍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3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楼主请参考:

你好,朋友。我也是考美术教育的。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美术鉴赏课程相关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二、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三、课堂小结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板书设计: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第2课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探究导入课题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二、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新知探究(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学生活动:一同朗读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赫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c、提问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c、提问: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c、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四、自我评价练习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五、课堂回顾总结: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3类?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美术鉴赏的定义: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主考学校:西南大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 王顺生、李 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版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99/98版 高 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美术技法理论 《油画技法》 2001年版 马一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雕塑 《雕塑》 1999年版 陈 刚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2006年版 张道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中国画论 《中国画论辑要》 2005年版 周积寅 江苏美术出版社 8美育概论 《大学美育》 1997年版 仇春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9美术教育学 《美术及其教育》 1995年版 尹少淳 湖南美术出版社 10工艺与设计 《室内环境与装饰》 2000年版 沈渝德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1中国画 《山水画述要》 2001年版 梅墨生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2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 2000年版 林建群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色彩学 《色彩构成》 2003年版 陈 瑛、孙 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免试英语(二)需加考课程: 1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第二版) 2006年版 李??巍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学 《美学》 2007年版 朱立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平面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教程》 2006年版 李??巍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3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楼主请参考:

你好,朋友。我也是考美术教育的。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自考美术教育不同院校的考试课程设置不一样,摘取其中3个供参考:

1  江西

2 四川大学

3浙江师范大学

  • 索引序列
  • 自考美术鉴赏重点归纳
  •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
  •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题
  • 美术鉴赏自考重点内容归纳
  • 自考美术鉴赏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