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原文怎么写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原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原文怎么写

首先不能没有目标的到处看第一得把你所要考的国家的最重要的概况给做个笔记归纳比如说英国的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各自的机构又是什么之类的把每个单元的重点先找出来然后归纳会考的要点有些难于理解的东西先看中文再看英文大概就这么多,加油

看中文~ 绝对有效 背重点

现在考过了吧?我考了三次,快疯了

《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科的最后一门课,通过了就能拿到专科文凭,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比较难。想考好,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注意书中细节的穿接。 这门课的内容很广,包含地理、历史、宗教、政治制度、文化民俗。看书的时候死背是没有希望的,只能越背越乱,穿接起来就不一样了。例如,英国历史是难点,就可以将历史时间用国王传位做线索,把这些关于历史的知识点穿接起来。思路一下就明朗了:诺曼王朝的三个国王分别为williami,williamii,henryi,其中提到的事实就是williami创建grandcouncil,编写domesdaybook,引入天主教会制度(romancatholicchurch),而henryi的时候,创建了习惯法(commonlaw),这样做是用人名做线索,记住了关键事件,另一个方面,完整地了解英国王室的概况(这对英国文化地了解可是至关重要的)可谓一举两得,既准备了考试,也提高了能力,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二、一定要背好解词。 这门考试每次有四个解词,抓住了它们,等于拿到了二十分,背的时候一定要细,因为这门考试的特点就是专爱挑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考,不留神就丢分,2002年考stagflation,2003年考quebecact,2004年考stonehedge,以后还考了outback,有的在书上就有两句话,所有只要是有大写字母的地方,还都要看一下。考试一年就考一次,差一点就有要等一年,与其年年准备,不如仔细准备,一次考过。 三、一定要紧跟考核目标学习。 2005年以后,这门课的考核目标就行了调整,有的内容不是考核范围了,所以必须加强对考核目标内容的学习。范围比以前小了,内容也就少了,只要看得细致一些,考试的通过就指日可待了。

自考英美国家概况原文

《英美国家概况》分美国概况及英国概况两部分,主要内容涵盖美国的地理;美国历史;美国文学;美国政治制度;美国的教育;美国人的社会生活。

您好,这个帮不了同学,百度其他相关网页查询下吧,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自考大专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写作文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问题描述: 笔试就剩一门英语国家概况了,但是感觉有点难度。请问过了的朋友有没什么决招啊? 解析: 只要你把那写课后的问题都弄明白了,那就没问题,而且可以说拿高分也是很简单的.

<英语国家概况>简称"英概"是自考英语专科里最难的一门,好多的学生就差这门课没考过,所以俗称专科证的最后一关卡,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思路共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先看大纲,然后把课本翻看一遍,大纲没涉及的内容也要看。 第二步:精读。要面面俱到,读完每一章后,要做练习册上的题,除此之外,把自己总结的题也要掌握,然后重读这一章。历史要一字不漏地看,其它的内容可参阅大纲,只抓重点部分看。 第三步:记重点。在熟悉习题的基础上,要通读全文,要看重点,依据题型去套书中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 通读全文,掌握框架 读书也要讲大将风范,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把具体的重点加上去,这样,掌握起来,就不至凌乱。 二、 找准重点,理清线索 熟悉课文内容是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英语国家概况》比其它课要难,英国与美国的历史部分占很大篇幅,要作为重点去掌握,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又是那么宠杂,因此理清线索,摸清脉络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英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early settlers——Roman invat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t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the two World Wars 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in 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e War 每个要点之后都分别有重点,尤其每次战争的背景、时间、起因、结果都需要全面了解。 复习指导:提早动手充分准备,攻克《英语国家概况》难关

首先不能没有目标的到处看第一得把你所要考的国家的最重要的概况给做个笔记归纳比如说英国的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各自的机构又是什么之类的把每个单元的重点先找出来然后归纳会考的要点有些难于理解的东西先看中文再看英文大概就这么多,加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英语写作基础教材目录,自考英语写作基础作文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D050201]英 语 所有考试科目有哪些?英语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50201050207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层次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专科段1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34729大学语文440794综合英语1050795综合英语1060593听力8实践分8分70594口语8实践分8分80595英语阅读690596英语阅读6100597英语写作基础4110522英语国家概况4总学分66本科段1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840第二外语60841第二外语60842第二外语640600高级英语1250087英语翻译660602口译与听力6实践6学分70603英语写作480604英美文学选读610830现代语言学4本科段选考课程任选3门,专科段已考“英语语法”的本科段不能再选考。2083。1英语语法430832英语词汇学440833外语教学法450094外贸函电460836英语科技文选4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58二、学习书目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刘瑞复,李毅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钱淦荣、罗正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4.综合英语《综合英语》,徐克容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综合英语《综合英语》,徐克容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听力》,何其莘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口语教程》,吴祯福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英语阅读《英语阅读》,俞洪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英语阅读《英语阅读》白永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0.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写作基础》。杨俊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1.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概况》余志远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4.第二外语德语《德语速成》,肖佩玲、张人杰等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法语《公共法语》,吴贤良,王美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央广播电视台教学节目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5.高级英语《高级英语》,王家湘,张中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6.英语翻译《英语翻译》,庄绎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7.口译与听力《口译教程》,梅德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中级听力》,何其莘、金利民等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8.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杨俊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选读》,张伯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何兆熊,梅德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英语语法《英语语法》,李基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2.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张维友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3.外语教学法《外语教学法》,舒白梅、陈偌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4.外贸函电《外贸函电》,方春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英语科技文选《英语科技文选》李碧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资料:我想学英语专业。自考大专。请问要买点什么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综合英语》《英语语法》上面12门课程全部考过就可以毕业了。辅导书就是每门课对应的同名教材和考试资料。那考试的时候是同时都考吗?这些书一般哪里有卖?不是同时考,正常时每年4月和10月考,4月的两个周末4天,10月的两个周末4天。另外1月和7月还有两次增考。增考内容1月和10月开考科目基本相同,7月和4月的开考科目基本相同。因为每次考试只有两个周末,所以理论上最多每次可以报考8门,但是实际上最多只能报考6门,很少有人一次报考6门得,因为考试难度比较大,多数人每次只报考2—4门。自考书在自考办全部都能买到,报名时可以买,但是自考办的教材都是按定价卖,比较贵。你可以到本市的书籍市场买,多数都能买到,价格便宜的多。我是河北石家庄的,但是籍贯在福建。。能考试吗?是用上面那些书吗?可以的,你在哪里报考都可以,如果你在一个地方15门可没有考完,然后又要转到其他地方,那你也可以把自考的学籍转到其他地方考。自考很方便的,只要你能够坚持,肯定能过。我看了比人给你的回答,他们都是做广告的,现在做自考培训的很多,其实自考没必要参加培训的,只要自己肯花时间,肯努力,一定没问题的,而且自考这个过程能够锻炼你很多的能力,让你学会怎样坚持,怎样自主把想要的东西得到。希望你能够坚持。我的本科学历是自考拿到的,自考不光是拿个学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很宝贵的,加油。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英语专科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写

<英语国家概况>简称"英概"是自考英语专科里最难的一门,好多的学生就差这门课没考过,所以俗称专科证的最后一关卡,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思路共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先看大纲,然后把课本翻看一遍,大纲没涉及的内容也要看。 第二步:精读。要面面俱到,读完每一章后,要做练习册上的题,除此之外,把自己总结的题也要掌握,然后重读这一章。历史要一字不漏地看,其它的内容可参阅大纲,只抓重点部分看。 第三步:记重点。在熟悉习题的基础上,要通读全文,要看重点,依据题型去套书中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 通读全文,掌握框架 读书也要讲大将风范,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把具体的重点加上去,这样,掌握起来,就不至凌乱。 二、 找准重点,理清线索 熟悉课文内容是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英语国家概况》比其它课要难,英国与美国的历史部分占很大篇幅,要作为重点去掌握,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又是那么宠杂,因此理清线索,摸清脉络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英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early settlers——Roman invat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t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the two World Wars 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in 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e War 每个要点之后都分别有重点,尤其每次战争的背景、时间、起因、结果都需要全面了解。 复习指导:提早动手充分准备,攻克《英语国家概况》难关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英语国家概况教材翻译,自考英语国家概况总是不过关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是如下。When people refer to Britain, they often use different names.Such as Britain, Great Britain, England, the British Isles, the United Kingdom or the U. K.Do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当人们提及英国时,常用不同的名称,如不列颠、英格兰、不列颠群岛、联合王国,以及缩写的U.K。这些不同的称呼是不是指向相同的事物?Strictly speaking,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are all geographical names.They are not the official name of the country.严格地说,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都是地理名称。它们并不是这个国家的官方名称。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课,讲的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这几个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地理等。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近60个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更多。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母语,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亚被广泛使用。它是联合国、欧洲联盟以及许多其他世界和区域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之一。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是什么?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如下:WhenpeoplerefertoBritain,theyoftenusedifferentnames.当人们提及英国时,常用不同的名称。SuchasBritain,GreatBritain,England,theBritishIsles,theUnitedKingdomortheUK.例如不列颠、英格兰、不列颠群岛、联合王国,以及缩写的UK。Dotheymeanthesamething?这些不同的称呼是不是指向相同的事物?《英语国家概况全书》内容简介这本教材是根据专业考试计划,从造就和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颂布的《英语国家概况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组织高等院校一些专家学者集体编写而成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英语专业专科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自考英语专科中的英语国家概况和综合英语2要怎么学习才能顺利通过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综二难度不大。建议你将精力主要放在概况上面。我专科考了三年,其它的都是一次通过的。只有概况考了两次,第一次56分,第二次68。做好心理准备吧,如果你非常厉害的话可能只考一次。自考英语专科中的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学?对于这门课来说,是英语专业中最难的。量也非常大,书上的内容要全面了解,尤其是英国和美国部分。再有就是,专用名词要全部掌握,要会拼。因为难度较高,建议留待最后来攻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以及一些说英语的国家比例比较大,主要是英美,主要是自己把英语学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

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后发优势和制约因素 在我国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环境恶化的情况在中国初露端倪,在某些地区情况已相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危害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也适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要求各地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摆脱目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道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我国有那些可利用的优势,制约因素又有那些呢? 相比欧美这些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来讲,我国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具有后发优势。所谓的后发优势就是我们可以依靠引进和模仿先进技术来快速实现技术的升级。这种模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当中。后发优势不仅仅在经济领域适用,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同样的有效。当然,具体的细节又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四条列举如下: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在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国中反复出现,其产生的原因,导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相当成熟。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已经充当了“实验厂”,我们无须再走同样的弯路。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1943年7月首次出现,1950年才发现污染的元凶是臭氧,到70年代初才找到有力的措施使臭氧浓度开始下降①。对于先行者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但对于后来者却可以直接拿来应用了,甚至可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避免类似情况的重演。 (二)发达国家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技术已较为成熟,中国可以直接引进和模仿这些技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工业化,不必重复工业化国家早期那种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景象。比如我国在冶金、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时,无论是引进成套设备还是自行开发,在清洁生产方面和欧美工业化早期时的技术水准已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来取代传统的生产、工作模式,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好机会。不仅可以实现快速缩小技术差距,而且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消耗较少的能源、材料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跨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欧美国家为保护环境已经制订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可以参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环境保护法律。需要强调的是,欧美的这些法律是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应对因为市场失灵而导致的环境问题而制订的。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依靠法律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规范经济运行,减少环境代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我国已经制订一系列的旨在保护环境的法律,比如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颁布《环境躁声污染防治法》,以及1984年颁布,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保护法》,2002年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还有关于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污染,放射性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各项法律及与其配套的环境标准等,应该讲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立法工作更加科学,这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制订的法律、标准也会逐步地得到修订、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随着中国快速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在各个方面愈来愈受到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影响,环境问题也毫不例外。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的环境标准已经不能仅仅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必然要受到国外的影响,或者说是压力。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几点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话,这一条则是被动的,但它同样可以促使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比如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蔬菜,向欧盟出口的蜂蜜都因为对方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而受到拒绝。国内生产者为了出口只有遵守对方的标准,这种被迫采用的生产方式也会为我国的食品生产提供一种模式,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帮助。另外,对外交往的扩大也推动了环境保护的进行。例如北京为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针对北京环境问题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制定一系列的治理污染的措施:从城区迁出污染严重的企业;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建立污水处理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污染等②。奥运会的申办显然在客观上促进了北京环境的改善。 但是,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并不说明中国必然地能够避免环境恶化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的工业化有先有后,每个后来者都可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但是却几乎都遇到了环境问题。比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以善于学习和借鉴著称,二战后在日本就出现了水俣病、骨痛病、米糠油事件等环境事故。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也没能摆脱被严重污染的命运,花费了巨额资金治理,水质至今还没有根本好转。墨西哥、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墨西哥城和曼谷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里面既有因为政策措施的不力,也有各自实际的困难,有制约的因素。就中国来讲,有其它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又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先进技术和落后的社会现实的矛盾。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这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却很难实现。 清洁生产所要求的设备往往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这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无法满足的。我国目前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私营经济大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员工的文化素质较低、熟练工的数量少。要么是无力引进先进的设备,要么是引进设备后没有人会操作,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国营企业的技术、资金条件相对较好,发展时间也较长,但是多数也处于粗放、落后的阶段。以前曾寄予厚望的外企,只是将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地和销售产品的市场,采用的多为在国外淘汰和转移的工艺,在保护环境方面并不令人满意。 循环经济要求社会经济活动以“减量、再用、循环”(3R)为行为的准则,不仅需要技术的先进,而且对于管理、法规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发展水平和这些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比如废旧电池的回收是一件意义重大,代价并不高的事情,在国内的推广却不如人意。说明环境保护不仅仅有技术的制约,还受到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 (二)沉重的环境压力和大量的适龄人口需要就业的矛盾。我国目前就业压力非常突出,尤其是农村具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大多数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要转移到城市。 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从环保角度来看将会减少对于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城市化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因为城市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使得土地、交通及公用设施的利用效率很高,如果说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的话,城市也具有这种规模效益,它的规模越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越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但是这种规模效益的发挥也要求有完备的配套措施,如方便的交通,清洁的饮用水,能够对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等,而这些正是一个落后地区所缺乏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大量失业的城市贫民,生存条件恶劣的居民区,这种环境状况不仅损害人民健康,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户口制度的逐步宽松,城市化的速度将会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已逐步成为现实。在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少有的人均水量不足的国家,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污水处理厂,尤其是中小城市。有的城市虽然建有污水处理厂,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投用,形同虚设。因此,水短缺和水污染这两个问题的共同作用,使缺水的地区雪上加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这就使依靠城市化来解决就业的途径面临瓶颈约束。 (三)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的矛盾。和已开始走向重化工业时代,能源和原材料的增长速度要等于甚至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使得中国的环境在今后二十年左右将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这些行业对于环境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中国在实现经济翻两番的同时能源消费只增加了一倍。尽管这样,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人们快速改善居住条件的关系,2003年全国耗费了16亿吨的煤,3亿吨铁矿石,2.46亿吨钢材,1178万吨氧化铝,8.5亿吨水泥。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31%,30%,27%,25%和40%,这些比例已经超过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中的比重,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快速的增长。由于消费量的增长,污染物的排放也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增长了12%,烟尘增长了5%,粉尘增长了8%③。当然,随着技术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将会开始减少,但是这个过程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代价会很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也是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的比重过高,一直在70%上下。和石油、天然气相比,无论是开采、运输还是消费阶段,煤的污染都要大的多。但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现阶段更无法取代煤的地位。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还处于起步阶段,核能只是有限度的开发。伴随着重工业化的到来,我国的环境将因为能源结构的原因面临更大的压力。 (四)增长的粮食需求和耕地的超负荷的矛盾。粮食问题一直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我国改革的第一阶段就是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膳食结构的调整,人均消耗的粮食还会继续增长下去。但是,我国极为有限的耕地面积,加上因为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要占用的土地,使得我们提供粮食的增长潜力有限。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郎(Lester Brown)的《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一文曾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是我们目前的粮食自给率是以巨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湖泊缩小、湿地消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退化。适度的进口粮食,减少国内土地压力,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便布朗教授的预言不会出现,国际市场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国外市场。 >因此,在人们的粮食需求增长,工业、城市、道路等的发展又将使可耕地的面积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合适的进口比例,在实现粮食战略安全的同时,使国内的环境减少压力,避免再出现毁林开荒,保证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是一项需要智慧和远见的课题。 (五)日益自由的经济政策和政府的有效监管的矛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因相应法律、政策不能及时转变以及监管部门的腐败导致企业缺少有效监管而出现环境污染。 经济学家将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称为市场失灵,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优化配置资源时,对于那些不需要花费金钱,却同样非常宝贵的公共资源如空气、水等无法进行有效配置。企业在不受到监管的时候,它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要损害公共资源,使整个社会为这些企业付出代价。 这时,就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家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尽管制定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法规,但其作用较为有限。这里面既有政府部门为了解决就业和财政收入问题,对于某些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姑息纵容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部分企业不遵从环保法规,偷偷摸摸地私排乱放;更有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部分人员勾结,为了一己之私利,置人民长远利益而不顾,使法律无法收到实效。 虽然在上面只列出了五条影响环境的因素,但是环境的状况是社会、经济、政策、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也是互相影响的。我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果在取得物质财富的同时过度损害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本末倒置了。2003年末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和2004年初四川沱江的污染事故,从历史上看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了工业的发展总要带来副产品的,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我国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这是一个充满远见的举措。如果这个远大目标能够实现,将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因为它不仅会使中国人受益,也将惠及全世界。但是,从提出目标到成为现实,需要环境保护部门的专家、学者的劳动,以及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既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更要明白制约的因素,只有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睿智的目光,进行更加艰辛的探索和奋斗,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这个目标。

自考英美国家概况怎么写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面积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人口 6140万,其中英格兰占83.6%,苏格兰占8.6%,威尔士占4.9%,北爱尔兰占2.9%(2008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首都 伦敦(London),人口756万(2008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国家元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简况 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为湿润。政治 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出现“无多数议会”,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与第三大党自民党组成英二战后首个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担任首相,自民党领袖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担任副首相,主要负责宪政改革。新政府上台后,积极采取措施,削减公共开支,降低财政赤字,防范主权债务风险,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复苏;推出“大社会”计划,动员民众充分参与决策,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外交方面,强调加强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成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张保持英核威慑力量;将阿富汗问题列为外交第一要务;巩固英美“特殊关系”;积极推进英在欧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欧元区、未经公投不向欧盟让渡主权的立场;加大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力量的接触力度;呼吁推动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重视国际发展问题,坚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海外援助目标。【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和政府】1999年5月,苏格兰和威尔士选举成立地方议会,分别设129和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和政府正式运作。苏格兰议会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此举被视为工党政府实施权力下放的标志性成就。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蒙德(Alex Salmond),威尔士首席部长卡因·琼斯(Carwyn Jones)。【北爱尔兰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及北爱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后选举产生北爱地方议会。1999年11月,北爱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北爱自治政府。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放弃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12月,北爱自治政府正式运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南北爱部长理事会、英爱政府间会议、英爱理事会等机制也正式启动。这是北爱新教派与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爱管理权,也是自1972年英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首次拥有自治政府。现任首席部长为民主统一党的彼得·鲁宾逊(Peter Robinson),新芬党的马丁·麦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长。【宪法】英国宪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议会】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君主、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上院议员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获得通过,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资料来源:英国议会网站)【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君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行政区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司法机构】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上院为英最高司法机关,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政党】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政中的重要内容。现英国主要政党有:(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议会第一大党。领袖戴维·卡梅伦,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重获执政地位,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近年来,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及英加入欧元区,但强调英应该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2)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1997年至2010年间连续执政13年。2010年5月大选失利,成为反对党。原领袖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大选后引咎辞职,由副领袖哈丽特·哈曼(Harriet Harman)代行领袖职能,新领袖将于2010年9月年会前选举产生。近年来,工党更多倾向关注中产阶级利益,与工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远。主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视与美和欧盟关系为两大外交支柱,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主张在经济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加入欧元区。(3)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多数派组成,领袖尼克·克莱格,2007年12月当选。自民党政治主张居中偏左,在很多问题上与工党立场相近。主张通过减税还富于民,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吁限制金融城过度扩张,对银行家薪酬课以重税;承诺公平教育,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倡导宪政改革,提出减少议员议席,在选举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欧洲制宪,主张加入欧元区。2010年英国大选后,与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获得5个内阁位置,首次成为执政党。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绿党(Green Party)、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国家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重要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国家元首。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治国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二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受封为威尔士亲王,是英国王储。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戴维·卡梅伦:英国首相。1966年10月生于伦敦,是威廉四世国王后代、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远亲。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2001年当选议会下院议员,2003年起历任保守党下院副领袖、保守党副主席和影阁教育大臣。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领袖。2010年英国大选后,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出任首相经济 英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仅占不到1/5。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英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形势严峻。2009年GDP收缩4.7%,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截至2009年12月,英国失业人口247万,失业率7.8%。2009年第四季度,英经济恢复增长,但增幅仅为0.3%。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幅仅0.2%。(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英中央统计局网站)【资源】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天然气产量为810百万兆瓦时,原油产量7166万吨,煤炭产量1760万吨,总发电量达385万亿瓦时,2/3发电量来自煤和天然气。英国现有10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在2008年占英国总发电量的13%,但是到2025年,其中9座核电站将达到使用寿命而停止运营。目前,英国政府已确定10个适合建设新一代核电站的地址。第一座核电站有望在2018年投产,其余9座核电站将在2025年之前陆续完工,届时英国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近年来生产呈下降趋势。英森林覆盖面积281万公顷,占本土面积12%左右。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近年来,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政府计划在201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比重从2004年的3.6%左右提高到10%。(资料来源:英能源部网站、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工业】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53.3万,占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近年来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资料来源: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服务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英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达32.4万人。截至2008年,共有约550家跨国银行和170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旅游业】英国旅游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210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交通运输】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重视交通问题,为此制定了十年规划,计划从2001-2010年十年间投资1800亿英镑用于维护和改善交通。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如下:铁路:1997年完成私有化。目前,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8年,铁路总客运量为510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5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公路:2008年英国公路总长达39.4万公里,其中3518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的交通量;9343公里为干道,承担14%的交通量;其余各种公路总和承担的交通量为62%。85%的出行旅客由各类小汽车、家庭轿车和出租车运送,而公共汽车和铁路的运送量分别占6%和9%。截至2009年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430万辆,新增机动车240万辆,75%家庭拥有汽车。水运:英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8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55艘,总吨位为1296.8万吨。2008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62亿吨,出口1.56亿吨,进口2.66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分别占英出口额的49.7%和进口额的54%。2009年英前四位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17%)、德国(11.5%)、荷兰(7.8%)、法国(7.6%)、爱尔兰(7.4%)。前四位最大进口市场为:德国(13%)、美国(8.7%)、中国(7.5%)、荷兰(7.4%)。(资料来源:英中央统计局网站、2009年经济季评)【对外投资】英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绝对值降至522亿欧元,降幅达57%,但仍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网站、2009年经济季评)【外国资本】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它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人民生活】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是最早实施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截至2010年3月,英总就业人数为2883万,全日制雇员平均周工资为489英镑,伦敦地区为627英镑,为全国最高;东北部地区最低,为436英镑。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福利体系的标志。1948年由当时的工党政府创立,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年约花费150亿英镑的资金,用于购买相关产品与服务。2007年英人均医疗费312英镑。由于初级健康保健实施良好,英人均寿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当。2009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7.4岁,女性为81.6岁;婴儿死亡率为4.9‰。(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英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军事】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现任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英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继续将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及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截至2009年,英正规军总兵力19.79万。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预备役部队总兵力19.5万。英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某些技术和装备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军用飞机、战术导弹、作战舰艇和军事电子设备。(资料来源:英国国防部网站、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文化教育【教育】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16岁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归地方政府主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政府负责。英重视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允许高校增收学费,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投资,2009年教育经费为840亿英镑,占GDP的5.4%。中小学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3%。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英文盲率仅为1%。约40%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2007年高等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等。目前有30多万海外学生在英大专院校学习。英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之一,文化产业发达。全国约有2500家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外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闻名于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每年举行约500多个专业艺术节,其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艺术节之一。当今世界80%的信息以英语传播。(资料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英语国家概况>简称"英概"是自考英语专科里最难的一门,好多的学生就差这门课没考过,所以俗称专科证的最后一关卡,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思路共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先看大纲,然后把课本翻看一遍,大纲没涉及的内容也要看。 第二步:精读。要面面俱到,读完每一章后,要做练习册上的题,除此之外,把自己总结的题也要掌握,然后重读这一章。历史要一字不漏地看,其它的内容可参阅大纲,只抓重点部分看。 第三步:记重点。在熟悉习题的基础上,要通读全文,要看重点,依据题型去套书中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 通读全文,掌握框架 读书也要讲大将风范,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把具体的重点加上去,这样,掌握起来,就不至凌乱。 二、 找准重点,理清线索 熟悉课文内容是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英语国家概况》比其它课要难,英国与美国的历史部分占很大篇幅,要作为重点去掌握,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又是那么宠杂,因此理清线索,摸清脉络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英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early settlers——Roman invat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t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the two World Wars 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in 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e War 每个要点之后都分别有重点,尤其每次战争的背景、时间、起因、结果都需要全面了解。 复习指导:提早动手充分准备,攻克《英语国家概况》难关

多背诵一些国家得资料试着用自己得语言去给别人解释讲解熟能生巧

是的!我深有同感!确实!国家概况是专科段最难的一科!我也考了2次!想PASS ,其实也不是很难!一定要把每课后面的10个问题弄明白!理清楚了!因为他、那是出题的根据!很多题目都是那上面的!做好选责和问答!这上面多拿点分!就比较容易过了!还有!你可以去买天一版的模拟卷!我们同学都用那!比较不错!最后!祝你尽早PASS!:)

  • 索引序列
  •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原文怎么写
  • 自考英美国家概况原文
  • 自考大专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写作文
  • 自考英语专科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写
  • 自考英美国家概况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