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详解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详解

答:这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错误,不是心理学的问题。汉语普通话中,声母“ h”和“ k”是不同的发音部位。在发音过程中,声母“ h”和“ k”是不会混淆的。请看下图,这是普通话声母“ h”和“ k”的发音部位示意图,其中,“ h”和“ k”的区分是很明显的,不会发生混淆的。请看下图,“ hong1hong4qi4he1”中的“ h”是声母,而“ k”是韵母。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和试题及答案我在上学吧网站上下载的

最近消费者行为一节课里面提到了这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The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代表性启发式Categorization process that involves comparisons to the category prototype 涉及与类别原型进行比较的分类过程。放在市场营销里就是,Marketers can position their product or service close to a prototype or exemplar that has positive associations in consumers' minds.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获得性启发式Judgments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ease with which instances of an event can be brought to mind. 判断可能会受到事件实例容易程度的影响。More accessible or vivid ev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called and therefore influence judgment.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能有(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和试题及答案我在上学吧网站上下载的

有历年的真题及模拟题

这篇关于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认知心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7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们聚精会神听课时,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体现的是 A.神经过程的兴奋 B.神经过程的抑制 C.负诱导现象 D.正诱导现象 2.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 3.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高度专注,而对教室外面的声音不予注意,这体现了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阔性 C.注意的紧张性 D.注意的分配性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常用红笔批改,以便于学生注意到,这符合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 D.知觉恒常性 5.增加量ΔΙ与原刺激量Ι之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是 A.缪勒定律 B.韦伯定律 C.费希纳定律 D.赫尔定律 6.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明暗的视感光细胞是 A.锥状细胞 B.棒状细胞 C.明细胞 D.暗细胞 7.注视电灯几秒钟,再闭上眼睛,此时在黑暗的背景上会出现灯的痕迹,这属于 A.正后像 B.负后像 C.正诱导现象 D.负诱导现象 8.学生上课时没有根据学习任务听老师讲课,而是在头脑中浮现昨天与同伴玩游戏的情景,这是 A.注意分散的表现 B.注意集中的表现 C.注意分配的表现 D.注意转移的表现 9.在浮云遮月的天空,即便我们知道浮云在移动,静止的是月亮,但是我们还是感觉月亮在浮云后移动,这种现象属于 A.似动现象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认知错觉 10.我们睡觉前关闭电灯后再上床,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似乎仍能看见,这种能保持光亮不足2秒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11.首次以自己为被试,以无意义音节为学习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得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冯德 B.艾宾浩斯 C.巴特莱特 D.米勒 12.如果我们现在在头脑中浮现一个鸟的形象,那么这个鸟的形象属于 A.知觉形象 B.记忆表象 C.想象表象 D.再造想象 13.有的儿童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太空宇航员,这种想法属于 A.幻想 B.空想 C.梦想 D.无意想象 14.我们把一个苹果按照品种、颜色、大小等属性进行分解,这种思维过程是 A.概括 B.综合 C.分析 D.比较 15.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解法解一道题,这是培养学生的 A.直觉思维 B.逻辑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6.后来学的英语字母对以前学的汉语拼音产生干扰,这是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7.“所有动物都有皮肉;狗是动物;因此,狗有皮肉。”这一推理形式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直接推理 D.关系推理 18.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19.言语抽象思维的优势半球在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小脑 D.脑干 20.根据斯坦福——比内量表的计算方法,一个5岁儿童连续通过了4岁组、5岁组、6岁组三个年龄组的测验题目,那么他的智商应该是 A.80 B.100 C.120 D.15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哪种属于条件反射? A.司机在交叉路口看见红灯停下 B.鼻子受到一定刺激会打喷嚏 C.小明看见数学老师就害怕 D.望梅止渴 E.膝跳反射 22.下列属于空间知觉的有 A.似动知觉 B.大小知觉 C.立体知觉 D.距离知觉 E.方位知觉 23.演讲是 A.运用书面言语 B.运用口头言语 C.言语输出 D.言语输入 E.外部言语 24.属于智力范畴的有 A.记忆力 B.注意力 C.思维力 D.意志力 E.观察力 25.属于内部感觉的有 A.内脏感觉 B.皮肤觉 C.味觉 D.运动觉 E.平衡觉 26.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有 A.知觉对象的特点 B.注意分配能力 C.需要注意的任务多少 D.个体的知识经验 E.知觉的方法 27.追忆属于 A.直接回忆 B.间接回忆 C.无意回忆 D.有意回忆 E.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和联想进行的回忆 28.我们头脑中所保留的记忆表象有哪些特征 A.形象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性 E.生动鲜明性 2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心理特征的是 A.思维的高度积极主动性 B.思维的敏锐性 C.思维的灵活性 D.思维的独创性 E.思维的深刻性 30.儿童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儿童所获得的这种“鸟”的概念是属于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前科学概念 D.人工概念 E.错误概念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 32.视觉适应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3.两可图形说明,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 34.按照学习者对识记材料意义是否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5.发散性思维具有三个特点:流畅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6.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指出,智力是由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组成。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7.注意起伏现象 38.技能 39.创造想象 40.问题解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42.什么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两者的关系如何? 43.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 4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5.简述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趋势。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4分) 46.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标有数字的图片,每张图片画有家庭用具或水果。让一组被试按图片内容进行分类,让另一组被试按照数字把图片分别放在写有数字纸板的相对应位置上,然后出其不意地检验对图片内容和数字的记忆。结果,图片分类组的被试平均识记图片13.2张,回忆保持率为88%,平均识记数字0.7个,保持率为4.7%;在数字组合组中,被试平均识记数字10.2个,保持率为68%,平均识记图片1.3张,保持率仅为8.7%。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什么识记原理?(4分) (2)对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4分)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6分)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解析

D. 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可去官方网站下载。

网上查询百度文库里下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能有(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A.华生B.斯金纳 C.弗洛伊德D.冯特 2.由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 A.复习方式多样化B.及时复习 C.降低干扰D.集中、分散复习相结合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A.呈正比关系B.呈反比关系 C.无一定关系D.无关 4.克服焦虑的原则之一是 A.幻想B.投射 C.正面迎战D.转移 5.“一心两用”,这是注意的 A.广度B.稳定性 C.分配D.转移 6.目的不明,行动盲从,这是哪一种意志品质不好? A.意志的自觉性B.意志的果断性 C.意志的坚持性D.意志的自制性 7.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 C.无好坏之分D.有好有坏 8.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适用于 A.成年人B.儿童 C.所有人D.青少年 9.罗夏墨迹测验属于 A.自陈测验B.投射测验 C.智力测验D.创造能力测验 10.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 A.兴趣B.能力 C.气质D.性格 11.测谎仪的使用原理主要是 A.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B.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 C.情绪产生时,伴随外部表现 D.情绪情感是一种自我察觉 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A.整理过程B.印象判断过程 C.印象管理过程D.整合过程 13.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班杜拉B.卡特尔 C.维纳D.斯金纳 14.记忆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D.操作能力 15.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行动孤僻迟缓,不善交际,这种人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16.人对事物采取的态度,是从该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________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 C.需要D.感觉 17.人在快乐与悲哀气氛中,含有快乐与悲哀感,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感染性B.情境性 C.两极性D.移情性 18.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B.概括性 C.预见性D.抽象性 19.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素质B.缺乏营养 C.缺乏社会性刺激D.母狼的影响 20.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艾森克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知觉 22.从众 23.成就动机 24.心境 25.气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27.简述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28.简述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29.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0.动机分哪几种?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1.心理学家曾在一次实验中向两组被试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出示照片前告诉第一组被试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杀人犯,告诉第二组被试此人是一个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证明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着犯罪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表示了他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透露出他在科研工作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这一实验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网上查询百度文库里下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将等量的液体放置于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儿童认为细高容器中的液体多于短粗容器中的液体。皮阿杰称该儿童是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反射活动中,反应的结果和反应动作本身又构成刺激,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再沿传入神经返回到中枢,这种过程叫() A.反射B.反馈C.反应D.反常现象 3.下列备选答案中,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有关的是()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B.主体自身的状态 C.活动的目的与任务D.对事物本身和活动过程有兴趣 4.汽车司机在驾驶汽车的同时要特别集中精神注意观看周围道路上的情况和发生的一切障碍,这种注意品质称为()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紧张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 5.能够刚刚被人觉察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觉阈限D.阈限值 6.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先刺激同侧耳朵,后刺激对侧耳朵,声源便被定位在先获得刺激的一侧,它在空间定位的依据属于() A.两耳时间差B.两耳强度差 C.两耳频率差D.两耳位相差 7.长时记忆的编码性质是() A.自然编码B.视觉编码 C.听觉编码D.语义编码 8.识记是人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它是() A.信息的简单接受过程B.信息的贮存过程 C.信息的编码过程D.信息的提取过程 9.前苏联盲人作家杜布林斯基失明之后,仍能借助于过去经验保留的形象,对自然景物进行清晰、鲜明的描写,他的这种表象是() A.视觉表象B.听觉表象 C.运动表象D.动作表象 10.通过描写祖国大好山河诗词的朗诵,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祖国美好山河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叫()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 11.我们无法通过感知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映出思维的______特征。()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概括性 12.思维的物质外壳和工具是() A.表象B.实践活动C.言语D.语言 13.球这个概念是指“物理表面上任何一点与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立体”,这种解释在概念中是指() A.概念的内涵B.概念的外延 C.从现象说明概念D.从物理的角度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4.在推理中,从两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这种推理形式是() A.直接推理B.间接推理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 15.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得出这一结论依据的观点是() A.尝试错误理论B.启发式理论 C.顿悟式理论D.信息论观点 16.功能固着是() A.习得的经验作用B.生来就有的 C.遗传的D.知识的迁移 17.临床观察,大脑皮层的41—42区威尔尼克中枢发生病变,会出现() A.失语症B.失写症C.听觉失语症D.视觉失语症 18.提出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古德曼B.高夫C.鲁墨哈特D.斯金纳 19.用斯坦福—比内量表测量智力:一个8岁的儿童,不仅通过了8岁的全部条目,还通过了9岁的5个条目,10岁的4个条目,11岁的3个条目,他的智商是() A.110B.115C.120D.125 20.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先天身体素质所起的作用() A.推动作用B.前提作用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认知心理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包括() A.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B.有助于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 C.有助于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D.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E.有助于改善自身的脾气、禀性 22.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性功能提出的假说和理论有() A.双耳分听理论B.过滤器理论C.全或无理论 D.衰减器理论E.主动加工模型理论 23.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 D.温度觉E.机体觉 24.空间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有() A.触觉B.听觉C.视觉 D.机体觉E.运动觉 25.心理学家对于记忆的脑皮层定位进行研究,认为记忆的脑定位是() A.大脑皮层顶叶B.大脑皮层颞叶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额叶E.边缘系统 26.创造想象的主要条件有() A.个人的创造需要B.灵感C.自信心 D.原型启发E.创造者的思维积极活动 27.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指思维具有() A.直观性B.灵活性C.间接性 D.概括性E.创造性 28.概念运用的含义和作用是() A.理解概念的重要环节B.一般原理、法则的具体化 C.检验掌握概念深度的标尺D.增强学生掌握概念的自觉积极性 E.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 29.在阅读过程中,影响词辨认的因素有() A.词形B.语法C.词音 D.词频E.语言环境 30.能力概念的含义包括() A.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B.是完成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 C.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D.是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E.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在神经活动过程中,由于兴奋集中的加强,使周围区域的抑制也得到加强,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 32.根据布罗德本特的理论,神经系统的“过滤器”是按照___________的加工原则进行的。 33.眼球内的视网膜由若干层神经细胞组成,是眼球对光的敏感层,其最内层含有___________细胞。 34.当知觉对象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知觉的特征叫做知觉的___________. 35.表象中出现的事物形象和相应的客观事物十分近似,但和知觉相比,它的形象比较___________. 36.布鲁纳等人在概念形成的研究中使用的两类策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7.熟练掌握英语的人,有助于学习法语和德语;会骑自行车的人,容易掌握摩托车的驾驶技能,这些促进知识、技能转移的例证,确切地说,叫做___________. 38.说话的人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把语言说出或写出,这是言语的___________;听话或阅读的人通过自己的耳朵或眼睛,接受别人的言语,这是语言文字的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39.后象 40.双眼视差 41.对话言语 42.流体能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3.如何理解认知心理的实质 44.再认和回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5.语言和思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6.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共14分) 47.试论述创造思维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含义和作用。 七、案例题(共14分) 48. 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让学生解答。许多学生按照传统的方法逐个相加时,高斯却一下子就得出55的答案。之所以 如此之快,是因为他用了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他从全局看问题,从左向右看,每个数都增加1.从右向左看,每个数都减1,于是他发现依次把两次的数相加,其和 都是11,只要找出一共有多少个11,问题就解决了。试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并结合此案例分析高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特征(要求分析出三个心理特征即 可)。

有历年的真题及模拟题

认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和试题及答案我在上学吧网站上下载的

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考过了忘记了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1A.V.L单元 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2 Stroop效应 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 3 编码 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6 范畴大小效应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9 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10 可得性启发法 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11 控制性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12 两种记忆说 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是Waugh和Norman最早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模型。13 模式识别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是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人的模式识别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一个名称。 14 内隐记忆 其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15 启动效应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16 启发法 是指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比较常见的启发法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和计划等。18 情景记忆 按照贮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 22 双作业任务 一种常见的注意研究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而研究者的兴趣通常在于两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的程度。 28 字词优势效应 这个效应是Reicher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如work中的k),比识别一个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如字母串orwk中的k)的正确率要高。29 自动化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其中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就很难予以改变。30 自上而下加工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31 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该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米勒1956年首先提出。米勒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得比特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 六、简答题 5 简述集理论模型。 答案要点:该模型由Meyer提出。是关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模型的一种。在该模型中,基本的语义单元为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分为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这些特征称为语义特征。这样来看,语义记忆就是由无数的这种信息集所构成的。然而,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当要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就可以分别搜索属性集,再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根据其重叠程度来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6 简述记忆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答案要点: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存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这个模型中,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登记,它按照感觉通道可以分为视觉的、听觉的等等,即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等。感觉登记有丰富的信息,但很快可以消失。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存储。进入短时存储的信息可具有不同于原来感觉的形式,即要进行变换或编码,编码单元为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并且信息也能较快的消失,虽然速度比感觉登记要慢。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在短时存储中可保持15-30s。短时存储是一个加工系统,它有两个功能: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信息通过各个槽道,借助复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有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和视觉的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相对地来说是永久性的,但它们可以因消退、干扰或者强度减少而不能被提取出来。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出来,就转入短时记忆了。该模型还认为:信息从一个存储转到另一个存储,多半是受人控制的。人对感觉登记中短暂存储的信息进行扫描,得到选择的那些信息经过识别而进入到短时存储。此外,有些信息还可以直接从感觉登记进入长时存储,不经过短时存储的中介。信息从短时存储进入到长时存储的所依赖的复述也同样体现出人的控制。总之,对记忆的信息流程的控制是该模型的一个突出特点。7 简述加工水平说。 答案要点:Craik和Lockhart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看记忆系统,最早提出来提出了加工水平说。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时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Craik等人曾经用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的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一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8 简述衰减模型。 答案要点: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非追随耳的信息要想受到高级分析,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鸡尾酒会效应”。照Treisman看来,主义的选自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 10 简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答案要点:1、信息加工就是符号进行操纵。2、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3)关于加工器的功能:A、一组信息处理过程;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符号结构;C、解说器: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关于程序: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复制以及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 11 简述知觉的直接理论。 答案要点: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12简述中枢能量理论。 答案要点: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于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较好地体现中枢能量理论,他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个人的长期倾向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中枢能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 14 哪些生物学证据支持特征分析说? 答案要点:特征分析说就是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比较,一旦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1)Pritchard利用技术使客体在眼睛运动条件下,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不变,得到客体的固定网像,结果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客体的知觉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渐消失,消失的是完整的特征,暂留的也是一定模式。(2)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存在特征觉察器。 2 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这两个对立的模型各有其论据,自60年代以至现在,始终引起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了实验研究的开展。现在对于这两个模型,心理学还没有充分的根据来肯定一个并否定另一个。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其实,这两个模型也似乎不像有关双方所想的那样尖锐地对立。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而且,这两个模型也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这就是一些实验结果既可以从知觉选择模型又可以从反应选择模型得到解释的重要原因。现在可以设想,注意既可以是知觉选择,也可以是反应选择,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两类模型在性质上的差别不应被忽视,而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从目前的实验研究来看,有两点似应加以改进:1.在迄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主张知觉选择的人大多利用附加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他们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主张反应选择的人大多应用非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程序,他们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这两种实验的差别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来说,改变这种对某一个方法的侧重并应用多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2.以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听觉感觉道内进行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因此,利用其他感觉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感觉道进行实验,将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揭示主义的实质和机制。 3 试评述知觉的直接理论和间接理论。 答案要点:知觉的直接理论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中的著名代表Gibson则提出了“直接知觉”的观点。Gibson认为观察者可直接从环境中的丰富信息抽取出与深度、大小及动作等有关的知觉。他强调观察者与环境两者是不可分的;知觉是观察者与环境之间主动、互动、持续与动态的过程。按照他的观点,距离就是我们直接知觉到的。著名的Gibson结构密度级差实验的结果支持上述看法。知觉的间接理论认为人在知觉时,接受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刺激是什么的假设。知觉是一种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依照Bruner和Gregory的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在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弱的照明下看东西,有时可以体验到这种假设考验。知觉间接理论注重观察者的内在处理过程,知觉直接理论则注重外在环境的信息内容。但是知觉的直接理论过分轻视了视觉的分析处理表征的过程,以致于无法完备的解释人类视觉的复杂性。而知觉的间接理论缺少对于各种知觉现象的生理基础的探讨。4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答案要点: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Collins和Quilli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模型,实验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看法。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是按逻辑得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的网络。这使它具有简洁的特色,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之间既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层次网络模型中,主要连线为“是一种”、“有”、“会”等性质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他种类的关系。其次,层次网络模型节约了贮存空间但是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此外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用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模型中的结点表示一个概念,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该模型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启动效应是对该模型的支持。激活扩散模型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用语义模型取代了层次结构,因此比层次网络模型显得更加全面和灵活。激活扩散模型更适合于人,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5 哪几个试验能够证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的阶段? 答案要点:1、注意选择的模型发展。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一,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明注意的选择机制,实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双耳分听技术。从布鲁德本特(Broadbent)最早提出早期选择模型以来,认知心理学家又先后提出了中期选择模型、晚期反应选择模型和资源限制理论等不同观点。2、注意选择反应选择模型。De 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注意的晚期的反应选择模型与早期(知觉)选择模型的差别:瓶颈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业性质决定,早期(知觉)选择模型是再认前选择,反应选择模型是语义分析。3、支持反应选择的实验。为探讨瓶颈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开始,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一: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支持反应选择模型实验二:Shiffrin等(1974)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们让被试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分为两种:一用双耳听,不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二只用单耳听,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得到的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 支持注意选择的反应选择模型。实验三:刘易斯(Lewis,1970)的分听实验。让被试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单词而忽视非追随耳中的任何信息。非追随耳呈现的信息而是单词,不过这些单词与追随耳的单词有时没有语义上的联系,有时却又是同义词。实验要求被试在执行分听任务是,对追随耳的单词作出声音反应,并测量从追随耳单词出现开始到被试对其作出反应之前的反应时。结果发现:非追随耳呈现是是追随耳单词的同义词时,被试对追随耳单词的反应时会延长,而非追随耳呈现无关单词时则观察不到这种效应。

  • 索引序列
  •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详解
  •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答案解析
  •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认知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