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18自学考试试题答案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史籀篇》 B.《博学篇》 C.《仓颉篇》 D.《急就章》

2.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称为

A.庠 B.辟雍

C.泮宫 D.乡校

3.以下命题属于孟子教育思想的是

A.反求诸己 B.有教无类

C.举一反三 D.化性起伪

4.孟予明确概括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A.学而优则仕 B.明圣道

C.明享乙法 D.明人伦

5.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要措施是

A.以经义代诗赋 B.考生必须接受规定时日的学校教育

C.推行八股取士 D.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6.提出“致良知”思想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王夫之

7.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阅读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8.在人性和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入性是“日生曰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9.严复提出教育要培养

A.“真国民” B.“现代中国人”

C.“新民” D.“特色之国民”

10.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11.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的教学方法是

A.五段教学法 B.分团教学法

C.自学辅导法 D.设计教学法

12.公元718年,查理曼国王邀请协助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是

A.阿尔琴 B.约克

C.法兰克 D.阿尔曼

13.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批判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主要著作是

A.《愚人颂》 B.《神人颂》

C.《罪人颂》 D.《圣人颂》

14.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l517年的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5.美国殖民地时期中等教育主要是文法学校,l749年富兰克林创办的新型学校是

A.文科学校 B.文实学校

C.理科学校 D.实科学校

16.1890年,日本以天皇名义颁布的培养国民效忠天皇、义勇奉公的重要文件是

A.《教育大纲》 B.《教育语录》

C.《教育事典》 D.《教育敕语》

17.洛克教育思想的熏点是

A.工人教育 B.农民教育

C.军人教育 D.绅士教育

18.1964年西德颁布的《联邦共和国关于实行教育统一的规定》也称为

A.慕尼黑协定 B.汉堡协定

C.德国协定 D.统一协定

19.提出“任何学科都能以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盼任何儿童”观点的教育家是

A.桑代克 B.科南特

C.皮亚杰 D.布鲁纳

20.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师中心论 B.知识中心论

C.儿童中心论 D.课堂中心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唐代科举的方法包括

A.帖经 B.诗赋

C.八股文 D.墨义

22.汉代的中央官学包括

A.鸿都门学 B.国子学

C.太学 D.宫邸学

23.薪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

A.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 B.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C.废除尊孔读经 D.废除科举制度

2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A.人道主义 B.古典主义

C.人本主义 D.自然主义

25.20世纪“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是

A.桑代克 B.狄摩林

C.莫伊曼 D.赖伊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题1分,共l0分)

26.“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_______。

27.在诸子百家长期争鸣过程中,儒、墨两家被称为_______。

28.汉代史游所著的《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书。

29.魏晋时期文化教育突破了汉代经学的束缚,儒道思想兼容,出现了一种“新学”,即_______。

30.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_______》一书,系统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1.从l8—20岁,古希腊雅典的青年要进入_______,接受军事教育。

32.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畜一般为_______。

33.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_______。

34.斯宾塞反对英国传统教育“装饰重于实用”的观点,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_______。

35.1902年美国创立了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后来这种学院面向地方服务,也被称为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36.“学在官府”

37.“苏湖教法”

38.修道院学校

39.“统一劳动学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筒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

41.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42.简述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3.简述欧洲“新学校运动”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4分。共28分)

44.试述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及其特点。

45.评析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 #自考# 导语】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供您查阅。篇一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A)A.低级的感性认识 B.人的意志 C.理性 D.意念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D)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 A.意念 B.实践 C.精神 D.物质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B)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席勒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 A.自由 B.实践 C.劳动 D.阅读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C)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B) A.多向度的人 B.单面人 C.双重性格的人 D.多重性格的人 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B) A.学习 B.觉解 C.实践 D.艺术 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C) A.自发性 B.内在性 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D.动态性 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A) A.天地境界 B.道德境界 C.功利境界 D.自然境界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C) A.功利境界 B.学术境界 C.艺术境界 D.*境界 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B) A.知识 B.体验 C.美 D.存在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A) A.自由 B.限制 C.必然 D.可能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B) A.毫无瓜葛 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C.同一个概念 D.包含关系 1.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C) A.同时的 B.在后的 C.在前的 D.无所谓先后 1.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D) A.崇高 B.荒诞 C.喜剧 D.气韵 1.37.审美经验是一种(A) A.感性体验 B.感官体验 C.认识 D.感官快感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D) A.艺术创造 B.艺术作品 C.艺术接受 D.艺术欣赏 1.39.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B) A.广义的美育 B.狭义的美育 C.美育 D.以上都不是 1.40.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才能实现。(D) A.人生境界 B.实践 C.生存实践 D.审美活动 1.41.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A) A.审美活动 B.审美理想 C.审美意象 D.审美心理篇二 2.1.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A)A.审美需要 B.抽象思维 C.审美理想 D.认识能力 2.2.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位置的是(D) A.审美需要 B.审美经验 C.审美趣味 D.审美理想 2.3.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B) A.主体的个体特征 B.后天的社会因素 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 D.人的生理素质 2.4.“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A) A.审美趣味相对化 B.审美趣味绝对化 C.审美趣味个性化 D.审美趣味主观化 2.5.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D) A.信仰关系 B.认识关系 C.审美关系 D.本己性精神交流 2.6.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D) A.自律性 B.个性化 C.开放性 D.形式符号性 2.7.马克思说过:“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的特性。(A) A.自律性 B.超越性 C.自我性 D.开放性 2.8.美感产生于(A)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2.9.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B) A.惊异 B.领悟 C.体验 D.澄明 2.10.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才能自动展现出来。(B) A.审美距离 B.静观体验 C.陌生化 D.热情投入 2.11.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的特征。(D) A.虚无性 B.具体性 C.不可捉摸性 D.非实体性 2.12.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C) A.欧阳修 B.苏轼 C.梅尧臣 D.柳宗元 2.1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C) A.自由创造 B.交感巫术 C.自由游戏 D.劳动先于艺术 2.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 A.加达默尔 B.弗洛伊德 C.柏格森 D.贝尔 2.15.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B) A.泰勒 B.弗雷泽 C.卡o毕歇尔 D.普列汉诺夫 2.16.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D) A.表现说 B.劳动说 C.本能说 D.巫术说 2.17.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B) A.有意味的形式 B.劳动先于艺术 C.自由游戏 D.巫术礼仪活动 2.18.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C)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2.19.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20.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D) A.语言艺术 B.家庭生活 C.劳动工具 D.巫术礼仪活动 2.21.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B) 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 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2.22.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B) A.婚姻恋爱 B.狩猎生活 C.巫术仪式 D.耕种篇三 3.1.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构成了(A)A.审美形态 B.审美范畴 C.审美活动 D.审美经验 3.2.认为审美形态是美的形态的逻辑出发点是(C) A.认为美是主观的 B.认为美中有人的体验 C.认为美是客观的,完全外在于人 D.认为美在实践中形成 3.3.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风格的观点,是将审美看成一种文化大风格,这种观点是(C) A.完全正确的 B.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最主要的特征 C.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不全面 D.完全错误的 3.4.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类型的观点(A) A.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 B.顾及到了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 C.是美的类型说 D.是审美类型说 3.5.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D) A.是美的范畴说 B.是审美范畴说 C.很全面 D.犯了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 3.6.将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等同的观点(B) A.是正确的 B.随着对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视而出现 C.人生境界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 D.在古希腊时就如此 3.7.“虚实”不仅在文学意境中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甚至现实生活的兵法中使用,这说明了审美形态具有(B)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8.“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B) 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 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 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 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 3.9.中国哲学之“道”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原则,贯穿于阳刚与阴柔,意与境等,说明审美形态具有(A)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0.中国古代的“神”及其有关的神韵等。在当今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审美形态的(C)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1.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D)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中世纪 D.19世纪中叶后 3.12.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是审美形态的(B)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3.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这是审美形态的(C)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4.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C) A.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B.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统一 C.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D.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3.15.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A)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6.西方早期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7.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B) A.席勒 B.索绪尔 C.鲁迅 D.*金 3.18.汉语高度重视词汇,而不像西方重视语法,所以它表现出一种(D) A.哲学性 B.逻辑性 C.清晰性 D.诗性 3.19.和西方的审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A) A.世俗化 B.形而上性 C.宗教化 D.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3.20.理念论的*学内容,是道德至上的原则,具体到美学中,就表现为(C) A.真与善合一 B.真与美合一 C.美与善合一 D.以上都不是篇四 3.21.在理性主义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时,讲出“上帝死了”的人是(B)A.叔本华 B.尼采 C.罗兰巴特 D.德里达 3.22.审美形态的出现与哲学息息相关,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是(C) A.人文主义盛行 B.理性主义兴起 C.非理性主义兴起 D.古典主义盛行 3.23.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句话可以说明?(D) A.变则通 B.物化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天不变道亦不变 3.24.许多审美形态都是最初表现为(C) A.自然形态 B.社会形态 C.艺术形态 D.人生形态 3.25.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A) A.优美和崇高 B.悲剧和喜剧 C.丑和荒诞 D.优美和丑 3.26.明确将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并说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本雅明 3.27.在狭义上,美主要指(C) A.崇高美 B.悲剧美 C.优美 D.喜剧美 3.28.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相关的是(A) A.康德 B.歌德 C.雅斯贝斯 D.席勒 3.29.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C)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托尔斯泰 3.30.下列对优美的理论探讨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B) A.古希腊时期,把优美与美划等号 B.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三角形 C.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D.英国画家荷迦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3.31.康德说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说明其论述着手的角度是(C) A.对象的物性特性 B.对象的形式特征 C.审美效应 D.生理效应 3.3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是(B) A.朗吉弩斯 B.博克 C.索绪尔 D.歌德 3.33.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着作是(A) A.《判断力批判》 B.《美学》 C.《论崇高》 D.《谈美书简》 3.34.西方美学,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C) A.朗吉弩斯 B.博克 C.毕达哥拉斯 D.歌德 3.35.朗吉弩斯将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对举的美来论述的着作是(C) A.《拉奥孔》 B.《美学》 C.《论崇高》 D.《论崇高与美》 3.36.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D) A.博克 B.席勒 C.黑格尔 D.康德 3.37.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C)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D.艺术的崇高 3.38.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将整个美学体系建立在(B) A.悲剧上 B.崇高上 C.荒诞上 D.丑上 3.39.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D) A.一除悯和恐惧 B.对立理想的冲突 C.永恒正义的和解 D.历史必然性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3.40.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是(D) A.表现冲突和毁灭 B.表现巨大的哀伤 C.具有崇高性 D.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

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1、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参考答案:D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B、它们互相配合 C、它们相互渗透D、它们互相决定 参考答案:A 3、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主体是() A、社会主要矛盾 B、人民群众 C、科学家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B 4、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的基础是() A、社会根本性质B、社会物质基础 C、社会基本矛盾D、社会存在 参考答案:C 5、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 参考答案:C 6、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机制"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是一个辩证过程 D、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 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参考答案:ABCDE 7、有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作用机制的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是一个辩证过程 D、经济基础是形式,上层建筑是内容 E、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参考答案:ABCE 8、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因素有() A、生产力B、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C、意识形态D、上层建筑E、政治 参考答案:ABD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基础强大 E、人民群众运动活跃 参考答案:ABC 10、下面属于"群众观点"的是() A、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D、把人群众当作英雄E、向人民群众学习 参考答案:ABCE 11、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 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 参考答案:B 1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 参考答案:B 13、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 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 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 参考答案:C 14、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参考答案:D 15、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B 16、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 A、度B、属性C、量D、特殊矛盾 参考答案:C 17、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 参考答案:A 18、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 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 参考答案:BD 19、辩证的否定是()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 参考答案:BD 20、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 参考答案:ABCD

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公共关系学》是一部李道平主编的图书。

2015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管理信息中,执行层信息的特性包括 ( ) A.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内部 B.使用频率较低 C.保密要求较高 D.使用时间较长 2.下列属于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 ) A.目的性 B.相关性 C.边界性 D.以上均正确 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为20世纪 ( ) A.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B.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 D.90年代至今 4.最传统和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 A.事业部制 B.职能式 C.直线式 D.矩阵制 5.下列属于逻辑运算的是 ( ) B.减 A.加 C.乘 D.比较 6.关于DBMS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合理组织大量数据以避免冗余 B.支持多用户对数据的共享 C.保证数据的安全 D.保证用户对数据存取的合法性 7. 802.3规范是IEEE802标准体系之一,它规定用无源的_______来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 ) A.双绞线 B.电缆 C.光纤 D.微波 8.下列IP地址正确的是 ( ) A. 19.2.1.300 B.192. 22.a.15 C. 202.112.0.x D.202. 112. 111. 190 9.关于关系数据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 A.建立在逻辑概念的基础上 B.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C.数据独立性好 D.查询效率较低 10. Access数据表以行和列的格式组织存储数据,在表中,每一行为一个 ( ) A.字段 B.属性 C.记录 D.单元 11. Access视图中,用于查看报表的页面数据输出形态的是 ( ) A.“视计”视图 B.“打印预览”视图 C.“版面预览”视图 D.“定义”视图 12.生命周期法中,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 ) A.系统的逻辑设计 B.系统的物理设计 C.编写程序 D.系统调试 13. ERP是指 ( ) A.物料需求计划 B.制造资源计划 C.企业资源计划 D.供应链管理 14.下列不属于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的是 ( ) A.数据结构 B.数据存储 C.数据流 D.外部实体 15.在系统设计中,物理模块是逻辑模块的 ( ) A.抽象 B.综合 C.具体化 D.集合 16.数据模型的规范化可提高数据的 ( ) A.一致性 B.完整性 C.可修改性 D.以上均对 17. -般情况下,服务器上需安装的系统不包括 ( ) A.网络操作系统 B.网络管理系统 C.防病毒系统 D.数据库应用系统 18.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 ( ) A.硬件 B.软件 C.文件、业务代码 D.以上均对 19.强凋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阶段所处的时期为 ( ) A.18世纪-1950年 B.1950-1987年 C.1987年-现在 D.1957-1980年 20.数据库人员不包括 ( ) A.系统分析员 B.系统程序员 C. ODB D.应用程序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企业包括多种多样的流动,常用的“流”有: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及______等。 2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是____。 23.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有组织与变革、______、技术、世界范围的商业竞争环境。 24. MRPⅡ与MRP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包含了______的能力。 25.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组成了______。 26.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信号的转换。 27. Access是一种______数据库管理系统。 28.(m :n)关系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时,已知实体A的关键字为A1,B的关键字是B1,则形成的多对多关系的关键是______。 29.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______、系统设计、系统实施、______五个步骤。 30.测试工具涉及测试的全过程,包括______、测试程序和数据的生成、______及结果评价等等。 31.系统详细调查中,有一点必须要强调,即______原则。 32.数据字典中主要有六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______ 、外部实体和______。 33.代码的校验位的产生方式主要是______。 34.集中式系统是集设备、软件和______于一体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单机结构和______结构。 35.风险管理具体可以分为风险识别、______、风险规划和______四个步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管理 37.信息技术 38.模块结构图 39. CASF法 40.工作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信息具有哪些特性? 42. Access中包括哪几种查询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43.简述面向对象法的优点。 44.简述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5.输入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输人数据的校验方法有哪些?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某校校长与学校间存在关系的E-R图如下,试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式。 47.请画出某学院购置设备的数据流程图: 由需购置设备的部门填空申请表格,将此表格送交设备科,设备科填写预算表格送财务处,财务处核对后,将资金返回设备科,设备科利用资金购买设备,购得设备送需购设备的部门,将收据送财务处。 参考答案 一、1.A 2.D 3.C 4.C 5.D 6.A 7.B 8.D 9.A 10. C 11. B 12. B 13. C 14. A 15. C 16. D 17. D 18.D 19. C 20. C 二、21.信息流 22.联机实时处理 23.管理 24.财务管理和模拟 25.计算机网络系统 26.数模/模数 27.关系型 28. (A1,B1) 29.系统分析系统运行与维护 30.测试执行测试用例的选择 31.用户参与 32.数据存储加工处理 33.模数加权法 34.数据主机 35.风险分析风险监控 三、36.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37.信息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 38.模块结构图又称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它用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描述系统整体结构。模块结构图是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一个主要工具,它可以描述的问题包括:模块化分解后的系统结构层次、模块间组成层次的调用关系、模块间传递的数据信息及控制信息等。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转接等基本符号组成。 39.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她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它是20世纪80年代末从计算机辅助编程工具、第四代语言(4GL)及绘图工具发展而来的一个大型综合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开发环境,为具体的开发方法提供了支持开发过程的专门工具。 40.工作站是连入网络的、具有独立运行功能并且接受网络服务器控制和管理的、共享网络资源的计算机。它可以通过网卡、传输介质和互联设备连接到网络服务器上访问数据资源。 四、41.信息具有哪些特性? (1)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是信息的准确性。 (2)层次性。信息是分等级的。信息和管理层一样,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 (3)可传输性。信息的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局域网络、互联网等媒介快速传输和扩展的特性。 (4)可变换性。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5)共享性。从共享的角度来讲,信息不同于其它资源,它不具有独占性。 42. Access中包括哪几种查询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在Access中主要有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和SQL查询。查询的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这些查询来实现。 (1)选择查询是最常用的查询类型,即是根据指定的查询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也可以对记录进行分组,并且对记录进行总计、计数、求平均值以及其他运算。 (2)交叉表查询将来源于某个表中的字段进行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然后在数据表行与列的交叉处显示表中某个字段的统计值。交叉表查询就是采用了表中的行和列来统计数据的。 (3)参数查询是一种利用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准则的查询。这种查询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准则来检索符合相应条件的记录。 (4)操作查询是由用户指定查找记录的条件,在一次查询操作中对所得结果进行我等操作。 (5) 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来创建的一种查询。 43.简述面向对象法的优点。 (1)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面向对象以对象为核心,按照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对象,避免了其它方法可能出现的客观世界问题领域与软件系统结构不一致的问题。 (2)稳定性好。面向对象方法基于构造问题领域的对象模型。当系统功能需求发生变化时,并不会带来软件结构的整体变化。 (3)可重用性好。对象固有的封装性、多态性等特点使对象内部的实现与外界隔离,因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为可重用性提供支持。 (4)可维护性好。面向对象的软件容易理解、修改、测试、调试,从而缩短了开发周期并利于系统的修改维护。 44.简述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注意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灵活性是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4)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不仅追求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效益,还应尽可能减少系统不必要的开销。 45.输入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有哪些? 输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输入量小。输入量应保持在能满足处理要求的最低限度。 (2)输入简便。输入数据的汇集和输入操作应尽可能简便易行,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3)数据转换少。输入数据应尽量用其处理所需的形式进行记录,以便减少或避免数据由一种介质转换到另一种介质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4)数据尽早检验。对输入数据的检验应尽量接近原数据发生点,使错误能及时得到更正。 常见的输入校验方式有二次输入校验法、静态校验法、平衡校验法、文件查询校验法、界限校验法、数据格式校验法和校验码方法等。 五、46.学校(校名,地址,电话,校长名,任职年月) 校长(姓名,年龄,性别,职称)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把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其中一部分转化成剩余劳动时间,因而,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了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出的剩余价值。

(2)为了达到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目的,必须要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要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其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而生活资料的价值和生产它的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所以,为了降低其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相关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需要提高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商品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

扩展资料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工作日包括两个部分:为自己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为资本家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日。但工作日的延长受到了生理的、道德的界限的制约,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迫使资产阶级颁布法律,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长度以内。

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要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必须改变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而改变这种比例的前提,就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假定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工作日的长度仍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地由4小时延长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便由100%提高到300%。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前提下,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成负相关,必要劳动时间愈短,剩余劳动时间就愈长。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手段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而降低生活资料价值的手段,就是提高直接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各种各样的,包括不同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商品。其中某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只能使它该部门生产的那部分商品便宜;只有生产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工人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才能降低,从而劳动力的全部价值才会降低。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大多数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相对剩余价值

自考是国考,严抓的但是小保存论坛有考前资料不是每个科目多有看你考什么科目对你通过考试保证有帮助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商学兵联盟 2、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5、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资料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9、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11、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3、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4、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 A.理论性 B.实践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19、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21、 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自然科学 D.科学技术 22、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3、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惟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26、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8、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9、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0、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 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32、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34、 商业资本的作用是()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5、 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圣西门 36、 劳动的旧式分工,在人类历突出表现为() A.工农分工 B.城乡分工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D.工商分工 37、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38、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39、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对象性 40、 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2、 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43、 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44、 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45、 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试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4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017自考试题及答案

【答案】:2017年4月自考于4月15-16日考试结束,上学吧找答案将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4月自考道德修养与法律试题及答案,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上学吧找答案网。

2017年4月高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答案及解析: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

文档视界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_蒋雅俊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史的系统性、科学性认识,对建设学前教育学科,提升学前教育研究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一)学前教育史是当代史“历史”一词往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二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专业史,它同样包含上述两层含义:学前教育的历史事件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在研究者用叙述的方式记录和再现历史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自己对史实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学前教育史不仅仅是指历史事实,还包括历史的记载者、书写者、研究者对史实的理解、判断和评价。由此学前教育的历史是研究者跟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互动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答问。[2]对于不同的研究者来说,面对的文献资料可能是相同的,但对文献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把握和理解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同的研究者书写着不同的学前教育史。正是从这一意义而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而思想史必然是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当下仍然存在的一些落后的幼儿教育观念,如过分强调教师或成人的权威,认为“听话”和习惯于服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有历史上的“根”,是深受自古及今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同样,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到今的众多哲学家、教育家在各自所处时代精神的孕育和激励下,历史地批判、继承和超越前人,才积累发展到今天的思想水平。由此可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并非已经消失,它就存在于当下。[4]人们当下的精神或生活都包含着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当前。学前教育的历史同样“是一种活着的过去……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总第198期)No.6,2011Serial No.198[摘要]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学前教育史不仅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这使学前教育史必然是不断被研究者重新书写的思想史与当代史,开展学前教育史研究必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现在、预见未来,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研究收稿日期:2011-1-2;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3-3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类课题“儿童观:文化传统的省思与现代化改造”(批准号:BAA08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蒋雅俊,E-mail :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蒋雅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31DOI:10.13861/j.cnki.sece.2011.06.007上一页下一页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3页)支付 ☛下载相关文档学前教育史试卷及答案学前教育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6套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答案2019学前教育史试题平时作业答案(终审稿)2020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六套中国学前教育史试题(A)含答案word版本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学前教育史》期中测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试卷及答案月全国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新 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练习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真题与答案学前教育历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18年04月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试题2017年10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考试真题选择题部分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学前教育史试题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学前教育史测试题学前教育史试题平时作业答案学前教育史综合测试试题(一)《学前教育史》2013年7月自学考试 真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综合试题学前教育史试卷学前教育史试题学前教育史综合试题(三)《学前教育史》自考真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期中测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答案学前教育史试题学前教育史综合试题(二)学前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学前教育史含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18秋在线作业11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二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资料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中外学前教育史19春在线作业11东北师范中外学前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2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中外学前教育史》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东北师范中外学前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2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二及答案.doc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说课讲解(完整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2021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复习资料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东北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史17秋在线作业1-4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东师《中外学前教育史》17春在线作业1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东师《中外学前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3东北师范大学奥鹏中外学前教育史20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19秋在线作业2答卷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一及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图文稿东北师范大学奥鹏中外学前教育史20春在线作业3标准答案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中外学前教育史试题93763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检测试题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共44页最新中外学前教育史(第2版)陈文华主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教学讲义ppt学前教育史资料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练习题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ppt课件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一章解析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习资料学前教育史教案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学前教育史标准答案学前教育史答案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练习题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最新学前教育史测试题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lmn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答案2019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答案2019资料讲解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2009~2014年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学前教育史题目答案复习进程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试题和答案【纯文字】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最新学前教育史作业题库及答案及答案学前教育史(含答案)练习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全国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自考真题及答案2016年04月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史综合试题(三)学前教育史试题A含答案全国2018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史试题和答案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知识交流练习学前教育史试题及答案最新文档访问电脑版© 2022 文档视界 m.docsj.com 侵权投诉

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古代的罗马法中,有市民法与_______之分,二者同时并行,后者即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相互之间的贸易和其他关系的法律。 2.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 3.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条的规定,_______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即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 4.保密条款只适用于以转让_______使用权为内容的国际许可合同。 5.一国的涉外投资法,通常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吸收外国投资的立法和_______. 6.各国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大体上可以分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和_______制证券交易所。 7.税收管辖权有两个类别:一是居民税收管辖权,二是_______税收管辖权。 8.共同海损损失可分为两大类,即共同海损牺牲和_______. 9.国际经济组织一般都有三级主要机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_______. 10.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的特点之一就是_______掌握着决定独任仲裁员和仲裁庭庭长人选的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B.参加欧盟的国家均属大陆法系 C.欧盟成立的标志是《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生效 D.欧元已经于1999年1月1日如期启动 2.“德拉果主义”认为( )。 A.东道国政府对境内外国投资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侵害的权利 B.东道国政府对境内外资若予征用或国有化是违法的,有“忍受干涉”的法律义务 C.外国投资者政府为保护在东道国投资的利益可以兴兵索债,东道国须无条件配合 D.兴兵索债是侵略和干涉他国内政之举 3.我A公司向巴西B公司发出传真稿:“急购B公司一级白砂糖200吨,每吨250美元CIF广州,1994年4月20日至25日装船。”巴西B公司回电称:“完全接受你方条件,1994年5月1日装船。”依照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巴西B公司的回电属于( )。 A.反要约 B.一项新要约 C.无效 D.有效 4.国际许可合同按照供方授予的使用权的大小以及受方在生产经营范围和地域上所受到的限制,可以把合同分为( )。 A.独占合同、排他许可合同、普通许可合同 B.可转让许可合同、不可转让许可合同 C.交换许可合同、不交换许可合同 D.普通许可合同、可转让许可合同 5.典型的融资性租赁通常由( )构成。 A.三方当事人,两个合同 B.四方当事人,三个合同 C.四方当事人,两个合同 D.三方当事人,三个合同 6.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建议用以协调法人双重居民身份的冲突的标准是( )。 A.法人注册成立地所在国 B.法人国籍所属国 C.法人总机构所在地国 D.法人实际控制与管理中心所在国 7.船舶优先权,因下列原因之一而消灭( )。 A.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自优先权产生之日起满半年不行使 B.船舶已经被出售 C.船舶被转让 D.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自优先权产生之日起满一年不行使;其一年期限不得中止或者中断 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包括( )。 A.电力的买卖 B.补偿贸易合同 C.来料加工 D.玩具的买卖 9.仲裁机构是( ),没有法定的管辖权,仲裁机构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受理有关案件。 A.官方机构 B.半官方机构 C.民间机构 D.半民间机构 10.国际经济组织必须具备一定的( ),才能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有效地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活动。 A.不动产 B.财产 C.住所 D.法律人格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国际经济法广义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杰塞普 B.斯泰纳 C.杰克逊 D.洛文费尔德 E.樱井雅夫 2.许多国际法学者认为国际条约也适用“情势变迁”原则,即如果由于( )而使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某项义务危及缔约国一方的生存或重大发展,该缔约国一方应当有权要求解除这项义务。 A.不可预见的情势变迁 B.无法抗拒的诱惑 C.无法抵制的危难 D.不可预见的事态变化 E.另一方长期不履行条约义务 3.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付款银行一般是( )。 A.议付行 B.开证行 C.开证行指定的另一家银行 D.通知行 E.开证申请人的开户行 4.不能认作共同海损的损失项目包括( )。 A.为了船舶和货物的共同安全而抛弃船上货物 B.船期损失与市价损失等间接损失 C.被抛弃的货物在被抛前业已受损无任何经济价值 D.凡是未按航运习惯而装载于甲板上的货物被抛入海 E.货方谎报货物或未申报的货物所遭受的牺牲 5.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主要方式有( )。 A.经济封锁 B.报复 C.司法解决 D.调解 E.仲裁 6.国内司法方式解决的国际经济争端包括( )。 A.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的经济争端 B.国家和他国公司之间的经济争端 C.国家之间的经济争端 D.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争端 E.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争端 7.股息付出国解决国际重叠征税的措施主要是( ) A.间接抵免制 B.直接抵免制 C.双税率制 D.折算制 E.减税制 8.项目贷款是国际上对( )的贷款方式。 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 C.个人房屋建设 D.大型工程项目建设 E.城镇建设 9.下列条款属于禁止在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规定的限制性商业条款是( )。 A.出口限制、搭卖条款 B.片面的回授条款 C.保密条款 D.对生产数量的限制 E.对使用竞争性技术的限制 10.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国内企业申请进行境外投资,须按其投资总金额的大小,分级报经( )审批。 A.国家计委 B.国务院 C.省政府 D.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部 E.国家外汇管理局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加权表决制 2.税收管辖权 3.国际证券的公募发行 4.提单 5.根本违反合同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如何理解有约必守原则应受一定限制? 2.股息收入国用来解决国际重叠征税的方法有哪几种? 3.试述《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关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决定》(TRIMs)的主要内容。 4.当前,在国际技术转让中,解决争议的办法通常有哪几种? 5.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买方宣告合同无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六、论述题(10分) 试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24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万民法 2.南北矛盾 3.营业地 4.专有技术 5.向外国投资的立法 6.公司 7.收入来源地 8.共同海损费用 9.行政机构 10.仲裁院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B 2.D 3.C 4.A 5.A 6.D 7.D 8.D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BCDE 2.AC 3.BC 4.BCDE 5.CDE 6.AB 7.CD 8.BD 9.ABDE 10.AD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国际法上,根据特定国际组织成员国的责任、贡献、利害关系等标准赋予成员国不同表决权的表决制度,称为加权表决制。 2.税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或国家管辖权在税收领域内的表现,是指一国政府决定对哪些人征税、征收哪些税和征收多少税的权力。 3.指证券发行人公开向大众投资者推销证券的发行方式。公募发行的证券可以在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 4.根据我国《海商法》第71条的规定,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5.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1)有约必守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对条约的信守和合同的信守;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或多边经济条约,应根据条约的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2)条约对当事国的约束力以条约本身合法有效为前提,在国际经济条约中存在错误、诈欺、强迫或违反国际强行法的情况,当事国可以以此为由不遵守条约。 (3)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势变迁或事态变化而使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某项义务危及缔约国一方的生存或重大发展,该缔约国一方应有权要求解除这项义务,这种情况应排除“有约必守”,或对它进行一种限制。 2.(1)对来自国外的股息减免所得税。 (2)准许母、子公司合并报税。 (3)实行间接抵免。 3.(1)TRIMs只适用于货物贸易,不适用于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 (2)TRIMs禁止缔约国采取与关贸总协定第3条第4款和11条第1款相违背的TRIMs.GATT第3条第4款是有关国民待遇的规定,GATT第11条第1款是有关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 (3)关贸总协定的各项例外规定全部适用于TRIMs. (4)缔约国应加强其投资政策、法规及做法的透明度。 4.(1)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解决。 (2)由双方指定一名与许可合同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进行调解。 (3)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4)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5.(1)卖方不履行其约定或法定的任何义务,等于根本违反合同;或者在发生不交货的情况之后,买方曾规定一段合理时期的额外时间让卖方交货,而卖方不在该额外时间内交付货物,或卖方声明他将不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 (2)必须卖方未交付货物;若已交付货物,买方就丧失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但也有一些例外。 (3)若已交付货物,买方要能按实际收到货物的原状归还已交货物,否则,他就丧失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但这也有一些例外。 六、论述题(共10分) (1)适用范围。一切国际税收协定只适用于缔约国双方的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税种的适用范围方面,国际上遵循的共同原则是只将有可能在缔约国间发生重复征税的税种列入协定的适用范围。 (2)征税权的划分。征税权的划分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所得、劳务所得和财产所得四个方面。 (3)关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联合国《范本》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范本》在这方面的规定相同,即采用避税制与抵免制。 (4)关于无差别待遇。无差别待遇是指对另一国进入本国境内的国民在税收上给予同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即反对税收歧视。 (5)关于防止偷税、漏税。

一、填空题(40分)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时代的美术。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 、 、 、 等四类。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为代表。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 ”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之法。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 、 和 石窟。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 ,殉葬的 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 ”,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时 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 ,其中以 为最佳。16、清初“四僧”指的是 、 、 、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 等人。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 、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的新画风。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 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 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A、 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A、 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A、 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A、 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三、名词解释:(15分)1、彩陶2、仕女画3、马踏匈奴四、简答题(20分)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中国美术史答案一、填空题(40分)1、石器 2、舞蹈纹彩陶盆 3、红山文化女神庙 4、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5、武梁祠 6、蒿岳寺塔 7、秀骨清象、张家祥 8、破墨、泼墨9、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 10、唐三彩、俑、马11、李成、范宽 12、减笔画 13、马君祥、连环画 14、戴进、吴伟15、九歌图、屈子行吟图 16、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郑板桥、李鱓18、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雅俗共赏 20、吴有如二、单项选择题(10分)1、B 2、A 3、C 4、A 5、C 6、B 7、C 8、B 9、D 10、D三、名词解释(15分)1、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2、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3、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四、简答题(20分)1、(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2、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1、(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2、(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 索引序列
  • 2018自学考试试题答案及答案
  • 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15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17自考试题及答案
  • 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