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

发布时间: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报考自考本科后,在每次需要报考课程时,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一般情况下,建议由易到难的顺序,先考自己认为简单的,这样一方面先把简单的课程考过能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学习简单课程的同时,可以慢慢熟悉较难的课程,这样用来学习难课程的时间就长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选择的是冷门专业的话,建议先考专业课,尤其是这个专业独有的专业课,最后再考公共课。因为冷门专业如果报考的人太少的话,可能会出现专业停考的情况,一旦专业停考,那么这个专业独有的专业课就不再开考,就会面临无法毕业;如果专业停考,但是只剩下公共课没考完的话,还可以继续考。全国自学考试时间一般如下:自考每年开设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自2015年起大部分地区已将考试次数调整为4月和10月两次,详细情况请咨询所在地自考办。报考之初,首先要查看当年自己所在省市都在什么时间考哪些课程,来确定自己要报考的科目。考生可参考各省的考试计划,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专业。1、兴趣是最重要的出发点。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2、有些专业对考生某些能力有特殊要求,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自身能力特点。3、合理安排职业规划。需要对新的生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坚定目标,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及行业发展。4、有些专业是面向社会开考,有些专业是部门委托开考,仅限本系统在职人员报考,一些本科段专业和特殊专业(如医学类专业)对报考者的学历、职业等还有一些具体要求。可以看出来,想要快速通过自考,认真复习备考很重要,但是也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合理安排,才能事半功倍。自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导读】很多自考的考生,在进行自考备考复习、报考的时候,总是对于自考课程如何搭配存在疑虑,甚至感觉无从入手,其实无非是要难易结合、根据考试时间安排等等,那么怎样搭配才是合理的?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吧。

1、合理搭配课程

(1)提前查询考试安排

由于公共课几乎每个考期都会安排考试,但专业课不同,并不是每个考期都开考的,所以我建议,对于开考科目比较少的考试科目,大家需要尽量一次通过。

(2)实践科目早安排

实践课程的考试一般由主考院校安排,需要考生提前通过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考试才能报考。所以,大家可以提前将笔试阶段的考试考完,在所有科目考完之前将实践课程通过,减少毕业时间。

(3)难易组合

很多完全不懂自考的考生,都是胡乱搭配课程;而稍稍懂一些的考生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先易后难,将难的科目放到后面考。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节奏没把握好,后期每次考一门都会非常难。所以,这里建议大家注意难易结合,比如很多考生觉得英语比较难,就会把英语放再最后边,这里建议考生可以一次多报几门,将比较难的科目适当排1-2科提前考。有的考生可能会问,一科都过不了还报4科?其实,这样难易搭配,也可以让自己提前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后面有备考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

(4)搭配方式

将难一点的专业课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考试时间,同时将简单一点的公共课分配到各个考试时间,不要一下子考完,同时考一门简单的选修课。

课程搭配=1门公共课+2门专业基础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

每次只考一门公共课,公共课程相对简单,留出时间复习难以通过的科目。后期公共课程会提前考完,专业基础课程比较多,以此补空缺,所以自考生每次报考就可以报考4门,课程搭配合理,每次考试难度分配都比较适中,这样通过的机率就会很大。

(5)对比往期考试安排

提前查看往期考试安排,避免剩余考试科目同一个考期、同一个时间段考试重叠,一次只能报考一门,这样的话对拿证时间是非常有影响的。

2、自考课程搭配的问题

(1)先难后易

前期先考了难度较高的科目,简单的留在最后。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前期考得不好,容易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导致弃考率上升。这也是很多自考生不懂的课程能读,随意安排课程,导致弃考的原因之一。

(2)先易后难

前期挑选简单容易考的科目,将较难的科目留到最后考。加上每次考试都报4科,但是到了后期,一次过1门都会很困难,如果采取此种方式,往往会延迟毕业。

(3)课程没有搭配好

大部分课程都考完以后,只剩下几门科目,但是这几门科目考试时间相重叠,出现在同一天上午考或者下午考的状况,这样的话,最多只能选择考一门,大大的浪费时间,这也会延迟你毕业的时间。

以上就是自考课程搭配有关介绍,以上的几种情况,相信很多自学自考的考生都曾遇到过,所以在自考之前,我们一定先要了解清楚一些自考常见问题,避免自己走入误区,另外,也要认真进行计划的制定,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加油!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新生入学后可结合市自考办的时间表,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弄清一年有几次考试机会,一次报几门,几次通过考试,何时拿到毕业证。按计划学习、考试,尽量一次通过。自考公共课就是不同专业可能都要学的课程。如自考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等。把机会留给自考专业课,这样一旦当你本次专业课不及格时,而下次考试该课程又没有,这样你就可以报考公共课来补上,而不会出现什么课程也不能报的尴尬局面。又同时加快了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进程。有些科目和其他的科目有冲突的,要优先安排考试次数少的科目,否则可能会耽误毕业,所以建议最好先考专业课,然后再安排公共课。自考科目顺序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6年04月自考00887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69.4KB 2013年04月自考07189视听语言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28.5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听

建议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专业课加公共课一起备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如何合理分配自考报考科目? 一、难易搭配 自考科目里面的公共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等,这类科目一般难度不会很大,建议考生报考科目时将难度较低的公共课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相结合报名,复习时候难易搭配,能提高通过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报考数量不宜多 大家都希望每次考四门,每门都能顺利通过,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报考科目过多,导致复习时每门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好,结果几门都没过,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点,报考时根据科目难度及自身基础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报考科目,科目难度较高,可以先报考两门,专心备考,争取把这两门一次性通过,如果自身基础比较好,考试科目难度较低,则可以一次报考四门。 三、把握考试机会 合理的安排考试科目,可以有效的防止科目“断档”的情况。考生可以查阅开考科目年表,以核对每个考期开设的科目,避免出现无序报考,个别考期无科目可报的局面。有的课程1年只考一次,上半年没准备好预计下半年再报考,等看到公布的课程名单就后悔了,竟然没有这个课程!如果1次没考过,那就要足足再等一年。 四、实践考试尽早考 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试的,这些实践考试必须到报考的大学进行,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就得上机编程考试。实践考试在相应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可进行,所以要尽早报考。如果在全部课程考试后才进行,会拉长毕业时间。 考生在进行课程报考之前,一定要在报名官网充分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掌握这些课程的难度差异、属性分类,做出最合理的报考选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般情况下,每个自考专业都要考十几门课程,这十几门课程有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学位课(主要针对自考本科生,自考专科是没有的),难度各不相同。在报考前一定要熟悉每门课程的属性、设置要求等,以便我们在搭配科目的时候更加的合理。那么每次考试该如何合理搭配呢?一、第一次考试的搭配第一次报考主要是理论科目,实践课一般会在下一次开始报考!1、全报考公共课本科的公共课:英语二、马原、近代史专科的公共课:大学语文、思修、毛概为什么会选择先报考公共课呢,公共课一般情况下难度小,通过率也比较高,而且公共课是所有的专业都会考的,如果你之后想要换专业公共课也可以直接申请免考,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如果说你之后想要拿学位证但是英语基础不好,也可以放在后面再考。2、公共课+专业课如果说你的学习能力不错,又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公共课和专业课一起报考。选择入门级的专业课程,公共课一般每次都能报考,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穿插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比如:2门公共课+1—2门专业课。这样穿插的优点是让我们每次考试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再者公共课的考试难度比专业课小,考试起来不会太吃力。二、第二次考试搭配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加入学位课了,但是加入一两门就可以了,不建议太多。学位课最好是拆开考!可以选择: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公共课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如果第一次出现挂科,可以重新穿插搭配。三、第三次考试搭配同样可以选择4门,直接选满。可选择: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四、第四次考试搭配如果前面三次顺利,那么基本是没有剩余几课,剩下什么报什么,如果4次全部都通过,那你就顺利完成所有科目了!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看

【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https://www.jxjyw.com/tg/?bdlk】自考一年有2到4个考期,每个考期可报考1-4门,许多考生为了能够快点毕业,每次考试都是毫无计划性地把4门报满,结果却屡考不过,这是因为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考试科目造成的。那么,如何安排考试科目才是最优解呢?在报考时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思路出发:一、难易搭配自考科目里面的公共课,如《毛概》《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原》等,这类科目一般难度不会很大,建议考生报考科目时将难度较低的公共课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相结合报名,复习时候难易搭配,能提高通过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报考数量不宜多大家都希望每次考4门,每门都能顺利通过,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报考科目过多,导致复习时每门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好,结果几门都没过,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点,报考时根据科目难度及自身基础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报考科目,科目难度较高,可以先报考两门,专心备考,争取把这2门一次性通过,如果自身基础比较好,考试科目难度较低,则可以一次报考4门。三、把握考试机会合理的安排考试科目,可以有效的防止科目“断档”的情况。考生可以查阅开考科目年表,以核对每个考期开设的科目,避免出现无序报考,个别考期无科目可报的局面。有的课程1年只考一次,上半年没准备好预计下半年再报考,等看到公布的课程名单就后悔了,竟然没有这个课程!如果1次没考过,那就要足足再等一年。四、实践考试尽早考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试的,这些实践考试必须到报考的大学进行,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就得上机编程考试。实践考试在相应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可进行,所以要尽早报考。如果在全部课程考试后才进行,会拉长毕业时间。温馨提示:犹豫和等待才是升本路上最大的障碍!关于提升学历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

【导读】很多自考的考生,在进行自考备考复习、报考的时候,总是对于自考课程如何搭配存在疑虑,甚至感觉无从入手,其实无非是要难易结合、根据考试时间安排等等,那么怎样搭配才是合理的?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吧。

1、合理搭配课程

(1)提前查询考试安排

由于公共课几乎每个考期都会安排考试,但专业课不同,并不是每个考期都开考的,所以我建议,对于开考科目比较少的考试科目,大家需要尽量一次通过。

(2)实践科目早安排

实践课程的考试一般由主考院校安排,需要考生提前通过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考试才能报考。所以,大家可以提前将笔试阶段的考试考完,在所有科目考完之前将实践课程通过,减少毕业时间。

(3)难易组合

很多完全不懂自考的考生,都是胡乱搭配课程;而稍稍懂一些的考生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先易后难,将难的科目放到后面考。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节奏没把握好,后期每次考一门都会非常难。所以,这里建议大家注意难易结合,比如很多考生觉得英语比较难,就会把英语放再最后边,这里建议考生可以一次多报几门,将比较难的科目适当排1-2科提前考。有的考生可能会问,一科都过不了还报4科?其实,这样难易搭配,也可以让自己提前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后面有备考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

(4)搭配方式

将难一点的专业课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考试时间,同时将简单一点的公共课分配到各个考试时间,不要一下子考完,同时考一门简单的选修课。

课程搭配=1门公共课+2门专业基础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

每次只考一门公共课,公共课程相对简单,留出时间复习难以通过的科目。后期公共课程会提前考完,专业基础课程比较多,以此补空缺,所以自考生每次报考就可以报考4门,课程搭配合理,每次考试难度分配都比较适中,这样通过的机率就会很大。

(5)对比往期考试安排

提前查看往期考试安排,避免剩余考试科目同一个考期、同一个时间段考试重叠,一次只能报考一门,这样的话对拿证时间是非常有影响的。

2、自考课程搭配的问题

(1)先难后易

前期先考了难度较高的科目,简单的留在最后。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前期考得不好,容易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导致弃考率上升。这也是很多自考生不懂的课程能读,随意安排课程,导致弃考的原因之一。

(2)先易后难

前期挑选简单容易考的科目,将较难的科目留到最后考。加上每次考试都报4科,但是到了后期,一次过1门都会很困难,如果采取此种方式,往往会延迟毕业。

(3)课程没有搭配好

大部分课程都考完以后,只剩下几门科目,但是这几门科目考试时间相重叠,出现在同一天上午考或者下午考的状况,这样的话,最多只能选择考一门,大大的浪费时间,这也会延迟你毕业的时间。

以上就是自考课程搭配有关介绍,以上的几种情况,相信很多自学自考的考生都曾遇到过,所以在自考之前,我们一定先要了解清楚一些自考常见问题,避免自己走入误区,另外,也要认真进行计划的制定,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加油!

对于自考生来说,除了知道报名时间外,最重要的还是科目报考。掌握好科目报考搭配技巧,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备考周期大大缩短,省时又省力;科目搭配不好,考完上门没下门,备考起来一头雾水,拿证遥遥无期。今天给大家支招,来看看怎么搭配科目。一般情况下,自考每个专业大概需要考11-16门左右的科目,这些科目根据不同的类型又被分成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学位课等等,科目难度也各不相同。第一次自考科目搭配可以先报理论课,熟悉学习和考试套路参考搭配模式:一、全报考公共课公共课难度较低,通过率高,复习起来比较轻松;对于不确定考什么专业,后期想换专业的同学,考过公共课,换专业时可申请免考,不影响总体考试进度。二、公共课+专业课1~2门专业课+任意公共课1~2门专业课+2门公共课优点:公共课课比专业课难度小,难易搭配备考不会很吃力。第二次自考科目搭配有了第一次的学习经验和考试经验,第二次考试我们可以多报点,可以4门都报满。学位课也可以试试;如果第一次有挂科的科目,现在也可以穿插进行重新报考。参考搭配模式: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秀课第三次自考科目搭配第三次考试同样可以4门都报满,专业课、学位课和需要补考的科目都可以。参考搭配模式: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1~2门学位课+1~2门专业课到第三次顺利考完的话,我们自学考试科目就已经考完大半了。第四次自考考试搭配到这里如果剩余的科目多,那就继续参考上面的模式进行科目搭配去报考。如果剩余没几科了,那就剩什么报什么。总结:选报考试科目首先要根据科目之间的必然联系,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其次,有些自考科目一年只安排一次考试机会,考生在选报考试科目时应优先安排专业课。再次,考生应优先选考几门较易过关的科目,一则增强信心,二则集中时间攻克难点。温馨提示:犹豫和等待才是升本路上最大的障碍!关于提升学历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

如何合理分配自考报考科目?一、难易搭配自考科目里面的公共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等,这类科目一般难度不会很大,建议考生报考科目时将难度较低的公共课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相结合报名,复习时候难易搭配,能提高通过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报考数量不宜多大家都希望每次考四门,每门都能顺利通过,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报考科目过多,导致复习时每门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好,结果几门都没过,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点,报考时根据科目难度及自身基础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报考科目,科目难度较高,可以先报考两门,专心备考,争取把这两门一次性通过,如果自身基础比较好,考试科目难度较低,则可以一次报考四门。三、把握考试机会合理的安排考试科目,可以有效的防止科目“断档”的情况。考生可以查阅开考科目年表,以核对每个考期开设的科目,避免出现无序报考,个别考期无科目可报的局面。有的课程1年只考一次,上半年没准备好预计下半年再报考,等看到公布的课程名单就后悔了,竟然没有这个课程!如果1次没考过,那就要足足再等一年。四、实践考试尽早考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试的,这些实践考试必须到报考的大学进行,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就得上机编程考试。实践考试在相应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可进行,所以要尽早报考。如果在全部课程考试后才进行,会拉长毕业时间。考生在进行课程报考之前,一定要在报名官网充分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掌握这些课程的难度差异、属性分类,做出最合理的报考选择。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听些

你好,自考课程报考难易搭配好,有利于学习提高效率。可以选择基础课程高数、专业课程会计基础、经济法,如果在报考一科可以选择理论性强的课程近现代史。最好不要四科,二三科就可以了,时间充足可以都报。

自考科目怎么选择合适自己的? 1、每次开考的专业课不尽相同,所以考生在报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再进行筛选,避免考试科目、考试时间重合。 2、要记住已经报考过哪些课程,是否已经取得合格成绩单等,已考过的科目可以在本省教育考试院的考生服务平台查询;未考的课程应如何安排后续的复习工作以及报考,所有科目考完之后才能申请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3、优先选择开考次数少、难度较低的专业课程,以免把时间浪费在等待开考或者重考上面,耽误拿毕业证书。 4、报考本科层次的考生准备在毕业时拿学士学位,单科成绩需达到70分左右(不同院校政策不同),如未达到,可以重新报考,直到满意为止,毕业时以最高分的成绩单为准。 自考考试科目有哪些 1、公共基础课 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公共课的课程一般有3~5门。 2、专业课 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课程一般有8~10门。 3、选修课 可以有限制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4、实践课 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核的,而且还是必考科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般情况下,每个自考专业都要考十几门课程,这十几门课程有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学位课(主要针对自考本科生,自考专科是没有的),难度各不相同。在报考前一定要熟悉每门课程的属性、设置要求等,以便我们在搭配科目的时候更加的合理。那么每次考试该如何合理搭配呢?一、第一次考试的搭配第一次报考主要是理论科目,实践课一般会在下一次开始报考!1、全报考公共课本科的公共课:英语二、马原、近代史专科的公共课:大学语文、思修、毛概为什么会选择先报考公共课呢,公共课一般情况下难度小,通过率也比较高,而且公共课是所有的专业都会考的,如果你之后想要换专业公共课也可以直接申请免考,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如果说你之后想要拿学位证但是英语基础不好,也可以放在后面再考。2、公共课+专业课如果说你的学习能力不错,又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公共课和专业课一起报考。选择入门级的专业课程,公共课一般每次都能报考,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穿插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比如:2门公共课+1—2门专业课。这样穿插的优点是让我们每次考试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再者公共课的考试难度比专业课小,考试起来不会太吃力。二、第二次考试搭配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加入学位课了,但是加入一两门就可以了,不建议太多。学位课最好是拆开考!可以选择: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公共课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如果第一次出现挂科,可以重新穿插搭配。三、第三次考试搭配同样可以选择4门,直接选满。可选择:2门学位课+1门专业课+1门选修课1门学位课+3门专业课2门学位课+2门专业课四、第四次考试搭配如果前面三次顺利,那么基本是没有剩余几课,剩下什么报什么,如果4次全部都通过,那你就顺利完成所有科目了!

  • 索引序列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听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看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
  • 自考课程怎么搭配好听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