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点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点

发布时间: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点

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学普能心理学,这是入门科目来的。接着学教育心理学,这科可以用在教育心理学里学到的知识指导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教育心理学,常给人一种误解,认为是从事教育者才会用的到。其实,教育心理学是以学习心理学为中心的,也就是这门学科提到了很多学习的规律。像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得。也提到学习策略,如何有效学习,乍么学习等。学习教育心理学这科的意义,不仅是教别人,第一个教的人就是自已。可以马上的学以至用。 接着学的是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心理测量 实验心理学。 以上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最好按顺序学。 为什么呢?因为,学习中有一种现像叫做迁移的,也是学一种学习中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单点说就是,学完以上课程对你学其他的心理学课程有帮助。 学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以后,就可以学心理学的应用科目了啊。如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当你学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后再来学应用学科,你会好的理解。自考心理学的专业目前只有二个,一个是应用心理学,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两个专来的,具本要联系当地考办看看,以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看啊,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专科)2008-01-12 10:33:31来源:编辑:wei专业代码:A040109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专科)主考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开考方式:面向社会报考范围:全省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 笔试 002* 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 笔试 003* 4729 大学语文 4 必考 笔试 004* 0031 心理学 4 必考 笔试 005* 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4 必考 笔试 006* 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 必考 笔试 007* 5616 心理测量与评估 6 必考 笔试 5617 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008* 5618 青少年心理卫生 6 必考 笔试 009* 5619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6 必考 笔试 5620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010 3372 团体心理辅导 5 必考 笔试 011 4265 社会心理学 6 必考 笔试 012 3518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5 必考 笔试 013 35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6 必考 笔试 毕业要求:不少于13门且不低于68学分。B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段)*2008-01-10 13:36:00来源:编辑:cheng专业代码:B040110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段)*主考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开考方式: 面向社会报考范围: 全省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 笔试 00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 笔试 003* 5621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6 必考 笔试 004* 5622 临床心理学 6 必考 笔试 5623 临床心理学(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005* 5624 心理治疗(一) 6 必考 笔试 5625 心理治疗(一)(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006* 5626 变态心理学(一) 4 必考 笔试 007* 5627 职业辅导 3 必考 笔试 008* 5628 团体咨询 4 必考 笔试 009 3519 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 5 必考 笔试 010 4269 人格心理学 6 必考 笔试 011 5951 心理与教育统计 6 必考 笔试 012 4267 学习心理与辅导实践 6 必考 笔试 013 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0015 英语(二) 14 选考 笔试 102 2108 实验心理学 6 选考 笔试 103 0471 认知心理 4 选考 笔试 104 0266 社会心理学(一) 4 加考 笔试 201* 5616 心理测量与评估 6 加考 笔试 5617 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践) 2 加考 实践考核 202* 5619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6 加考 笔试 5620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实践) 2 加考 实践考核 203* 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4 加考 笔试 204* 0031 心理学 4 加考 笔试 205* 5618 青少年心理卫生 6 加考 笔试 毕业要求: 不少于14课程,不低于76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3门62学分;选考课4门28学分;加考课5门30学分。说明:1. 类型带“*”的课程均使用全国考委组编的在大纲、教材,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2. 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本专业。教育、医学类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五门课程。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七门课程。3. 35周岁以上的考生,可不选考101课程,但须选考102至104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一)、变态心理学(一)、职业辅导、团体咨询、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人格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习心理与辅导、毕业论文、英语(二)、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社会心理学(一)、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卫生。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江苏自考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在江苏自考08年4月使用什么教材和以前的一样《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1)秦启文主编.公共关系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程曼丽主编.公关心理学.线装书局.2001年版.《变态心理学》,张伯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生理心理学》,李新旺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江光荣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大学生职业指导》,顾雪英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江苏自考心理健康教育用的哪些教材?【教材名称】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主编】伍新春【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ISBN】7811161656【版次】2006-10【开本】787*1092【字数】417千字【页数】259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路健康教育专业《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指定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经本课程的学习与考核,考生应达到全国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段)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课程的结业水平。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考察和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原则、任务和意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联系紧密的课程。本课程与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团体心理咨询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有相应的知识积累。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性质、历史与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原则、过程、技术、方法、内容及管理等。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和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本大纲对这门课程各部分的内容均有明确的指示,指出了具体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部分,均为本课程的概念与事实要点,学生应加以熟记;凡要求“领会”和“应用”的内容,均涉及与考核点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原理,考生应熟练掌握。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第二节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第三节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第四节生活问题的教育与辅导第二篇实施途径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第二节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关系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第八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第二节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第三节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优化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网络第三篇支持保障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的建立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与价值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搜集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立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长江苏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科)考试计划主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1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20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330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2400010大学语文4500031心理学46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47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6805616心理测量与评语6+2905618青少年心理卫生610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6+21128660人格心理学61200469教育学原理61328793学习心理与辅导51429659家庭心事治疗5谢谢你啊,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qq什么的,我还有好多问题想问您呢?我不是你那个专业的,我是学新闻专业的,对我自己的专业还比较了解。你说有很多问题要问我,我怕我难以回答,可能还会误人子弟呢!!你要是我这个专业的,我肯定会留下我的联系方式的!!本回答由网友推荐教材有哪些?2015年江苏自考英语?2015年江苏自根据 教材信息 购买教材 根据考试科目安排 报考科目 根据报考科目科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 教材信息已经公布报考自考办 报考购买华南师范大学自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好?华南师范大学自考心理健康教育上你所在地区的自学考试办公室,如,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区自学考试办公室,统一申请购买或单独买向它们咨询!这两个部门一般有这方面的信息或快讯等刊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青少年心理那些事儿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初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1、情绪类:情绪持续低落,高兴不起来,觉得活着没意思;自我评价过低,有自卑心理;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懒得活动,对什么都无所谓;易怒,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2、学习类:厌学心理,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意志薄弱,没考好容易一蹶不振。

3、人际关系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善,社交恐惧;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包括父母;师生关系烦恼、与家庭的间离感等。

初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4、青春期烦恼:早恋困惑,异性恐惧。

5、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部分会食欲下降,睡眠减少,严重者有自残倾向。

初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关系不和谐,使青少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2)父母对青少年期望过高,或过度干涉和保护,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心理变化

(3)父母和孩子缺少情感交流,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

2、学校因素

(1)部分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导致师生情感对立,使学生心里压抑,精神紧张或焦虑。

(2)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室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初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

3、社会因素

(1)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侵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获取各种思想和情感的渠道陡增,很容易步入误区。

4.青少年自身

(1)青少年容易冲动和产生逆反心理,到新的环境不能马上适应。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往往依靠于他人,容易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

如何帮助初高中生?

1.家长帮助

父母能做到的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认真对待他们的感受。他们可能想要一个拥抱或者可能想要父母帮他们改变什么,又或者他们可能需要其他一些实际的帮助。

2.学校帮助

学校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以及开设心理咨询室为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

3、寻求专业帮助

正视心理方面的烦恼,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谈话咨询或者药物治疗,同时如果青少年不想和家人谈论他们与专业人士的谈话,那么家里人应该要尊重他们的隐私,给他们留一点空间。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介绍

一、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众多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1、陕隘: 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问题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外貌、体内激素分泌、身体发育以及生理疾病等,这些生理因素中,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家庭。例如,父母关系不好、父母期望过高、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成员的负榜样作用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中学生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一)入学不适应的预防

儿童从一个爱护照顾的家庭或幼儿园来到纪律严明、课多、需要较强独立自觉的学校中,前后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通常,大部分儿童在一、二周内就能适应。但有少数儿童却总感到陌生、恐惧、怀疑、拘谨等,从而抑制了其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作为教师要避免批评或呵斥,多对其关心、爱护和指导,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

(二)学习疲劳的预防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紧张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预防中学生学习疲劳的主要措施有:

⑴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

⑵重视课程教学的心理卫生。

⑶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

(三) 攻击行为的预防

攻击型行为是由愤怒、不满情绪而引起的发泄、对立、对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说谎、攻击、偷盗、吸烟、破坏性恶作剧等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主要原因是家庭和不良伙伴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知识点整理资料

虽然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对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的划分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大家一致认为,青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知识点整理资料

整个青年期(包括少年期)年龄的区分大体规定为11、12岁到25-28岁。少年期,即为初中阶段,年龄范围为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即为高中阶段,年龄为14、15岁至17、18岁;而青年晚期的年龄范围为17、18岁到22、23岁,大致属于大学阶段,而有些学者把青年晚期延长到28岁,这也并不影响青年晚期的特征的概括。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成熟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认知能力发展

由于青少年时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活动向学习者所提的要求有了质的变化,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言语都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高度发展的概括化观察力。

概括化是观察力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其观察能力虽然是敏锐的,但缺乏概括性,观察得不够深刻、不够全面。青少年则不同,他们可以利用日益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组织、调节和指导观察活动,以提高观察的概括性。

2、获得成熟的记忆力

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的记忆力达到一个空前成熟阶段。意义识记代替机械识记而成为识记的主要手段;识记的目的性增强,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而居于支配地位;进入了记忆最佳时期。

3、形成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思维类型上看,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经验型的,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的支持,理论思维发展得不是很好。到了17、18岁之后,其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急剧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一种成熟的思维形式,并导致辩证思维的发展。使青少年有可能形成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二、个性的成熟

从少年到青年,个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稳定性低。

进入青年期,青年的个性虽然还有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可能,但已相对稳定。主要标志是:

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2、世界观初步形成

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期(此时尚不太稳定),到青年中后期进一步成熟。青年对世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政治活动以及青年中后期生活道路给青年的锤炼是青年期世界观形成的基础。青年世界观的成型表现在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和恋爱都有了比较稳定而系统的看法。

3、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

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兴趣是广泛而多样,逐步稳定,持久性提高,日益深刻。性格和能力都是最能表现个性差异的心理特征。性格在青年初期基本定型,此后的改变十分细小。能力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能力发展的速度不尽相同,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都要到青少年期才能趋于成熟,并在青年后期都先后达到高峰。

4、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提高

青少年开始进入自觉的道德水平阶段,形成信念,知道自己行动的原则。这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所掌握的道德准则范围广、质量高。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情感中的直觉式情感逐渐减少,伦理道德式的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此外,道德理想更为现实,知行脱节的现象也日趋减少。

三、情绪、情感特征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其主要特征有:

1、热情、容易激动

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

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渐稳定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四、意志特征

青年的意志发展迅速,其特征是:

1、完成意志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自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同时青少年能不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性日益增强。

2、行动的果断性增强

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青年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少年相比,青年的轻率和优柔寡断都相对减少,动机斗争过程也逐渐内隐、快捷。

3、自制力增强

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

4、富于坚持精神

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持性,不过在这方面,青年人比少年强得多。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五、言行特征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它像一面可以折射的透镜,将青少年的内心活动反射出来。

1、成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其主要表现是: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言语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言语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

2、行为动机、表现上的成年型,行为控制上的童年型

他们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在这方面,少年尤其突出。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

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确认识自己——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

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

稳定、协调的个性——心理健康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协调一致的个性系统。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适应——一定的年龄应有相应的心理活动特点,如儿童、青少年应是朝气蓬勃,而老年人应稳重老练。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小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归纳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家人培养宝宝的智力是刻不容缓的,培养的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下面我分享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来访青少年中,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抢劫,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泫等。

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社交恐怖症较多见。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同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4、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5、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小组辅导。

6、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只是进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而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一、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恶劣的气候,各种事故等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不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但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小学生冲击甚大。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对孩子造成不良刺激,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是造成小学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

2、学校教育的忽略。

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的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另外,很多学校口头上说是实行素质教育,实际是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许多学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欠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惯于不自觉地将许多本来属于心理问题的东西看成是思想意识问题。如:把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这种把学生心理看成思想问题来处理的方法,必然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从多方面做起: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使学生无时无刻受到美的熏陶,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和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为中促使学生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能力差,随意采摘践踏花草,或随意丢纸屑等。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在校园各个角落安放环保型的果皮箱,在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不忍心破坏,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比如: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与此同时,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教师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三、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精心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功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深化心理品质教育。

据调查,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如何教育好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再忽视,但,要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对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同时也不是单靠教育力量就能一劳永逸,而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调适方法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调适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保持内外和谐。内部和谐表现为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并用积极的心理状态接纳自我;外部和谐表现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二是无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及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抑郁、厌食、反社会行为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对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其心理便是健康的。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2、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协调的情绪,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

3、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青少年出现的网瘾、烟瘾等行为问题往往与意志品质薄弱有关。

4、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为表现正常包括:行为内外一致、行为与年龄相符以及行为与角色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在家里却乱发脾气,较少参与家务劳动,这样的学生心理不能算是健康。

5、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当家庭不和睦、同学相处不融洽时,青少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嫉妒、敌意、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

6、保持健全的人格。培养青少年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

7、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8、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爱,而不自责、自怨、自卑。

9、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勇敢面对、妥善处理。

10、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是珍惜和热爱生活的,并能积极地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发展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但是由于阅历不深,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和矛盾,使青少年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厌学。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持否定态度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乃至逃学或旷课。厌学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考试焦虑。当自我施加的压力过大,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青少年就会出现典型的焦虑行为反应,如心慌、烦躁、胸闷、不安等。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接纳青少年的紧张焦虑,主动与青少年沟通,倾听他们的不安和担心,让他们学会释放压力。

3、学习疲劳。学习疲劳主要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是指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可通过培养青少年科学用脑的习惯,劳逸结合。

4、烦恼。烦恼主要体现在:

(1)与家长沟通困难。

(2)业余生活枯燥。

(3)学习压力大。

(4)知己朋友少,社交范围小。

(5)没有自我成长环境。

(6)家长老师的观念、教育方法和学校教程陈旧,赶不上时代步伐。

(7)到青春期不让结交异性朋友。

(8)有烦恼无处倾诉。

5、抑郁情绪。抑郁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高涨的时期,会更容易也更经常地体验到抑郁情绪。比如,因考试没考好被家长唠叨了,与同学关系没有处理好被误解了。这些事情都可能会触碰到青少年敏感波动的心灵。

6、逆反心理。青少年期正处于逆反期。经常会发现有些青少年跟老师、家长“对着干”。逆反心理的出现往往与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关。要从根本上化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要做好与青少年的沟通。

7、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是青少年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达成一致,给予青少年全方位的关心和关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兴趣爱好,养成合理控制上网时间的习惯,鼓励青少年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要改善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需要从各方面努力。第一,需要学校的改革和教师的努力。第二,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言传身教;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三要优化社会环境,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青少年自身应不断学习与提高。

三、青少年心理调适的方法

理性认知调节法:从多角度看待事件

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对人和事物的看法缺乏稳定性,但又有着强烈的独立需求,容易对人和外界事物产生极端想法,从而产生不良情绪。理性认知调节法认为情绪的发生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事件的人对事件的解释和认识引起的。该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从多个角度对引发情绪的事件进行解释,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当青少年因某事件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引导青少年改变对事件的看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事件进行解释,不沉浸于事情的负面效果,不被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积极的'情绪调控

1、自我激励。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可以使用“我可以……”“我能行……”等语言进行自我激励。

2、注意力转移。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较感兴趣或有意义的事情上,也可以转换一下环境,外出散步、参观旅游,或者暂时离开产生消极情绪的环境等。

3、放松训练。催眠音乐、瑜伽运动都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

4、积极期望。不论是自我的积极期望,还是他人对自己的积极期望,都能传递正能量,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良好的亲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青少年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对家长遵从和依赖,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分离和独立。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有话想说,但又不想跟家长说,家长想跟孩子交谈,孩子却找借口推辞。因此家长应学会一些沟通技巧。

1、相信孩子。以平和的语气给予青少年建议和指导,相信青少年能改正错误和缺点。

2、学会倾听。家长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他们想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青少年关心和帮助。

3、创造机会交谈。与青少年的沟通需要恰当的时机。饭桌上、睡觉前、郊游途中、散步时间等都可以找机会与青少年交流。

4、讨论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家长与青少年出现沟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共同话题。

5、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恰到好处的赞美和欣赏会增强青少年的自信。

6、沟通时持亲切、尊重的态度。青少年期自尊感较强,有了对社会和事物的个人理解能力,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拓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能够针对青少年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辅导。 本课 程要求考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特征,个性、自我意 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涉及的基本埋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网络成瘾对青少 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总结

1/7分步阅读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心理教育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使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2/72.人际交往教育进人中学后,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的性质相对复杂。中学生结交朋友的意识增强,与同伴和朋友的交往逐渐密切,朋友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朋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具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学生常常不懂得如何与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的沟通。因此,教会中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双方的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和缩小代沟。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性萌动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和沟通。内容主要包括朋友、老师、家长和异性的沟通与交往。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零基础入学,持续成长广告3/73.自我意识教育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苏醒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包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等。心理咨询-找心灵绿洲苏老师-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广告4/74.意志品质教育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既要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疲劳、懒惰、分心等,又要克服外部的困难,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意志品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内容包括挫折应对、意志力磨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济宁 心理咨询推荐泰安唐訾心理张老师广告5/75.压力释放作为中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将会伴随许多压力的产生,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学科选择的压力,以及学校适应压力,同伴交往压力,师生矛盾压力,亲子矛盾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的侵袭,仅有一颗意志坚强的心是不能够支撑他们长远的发展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压力排解的教育。内容包括压力症状,压力源分析,压力释放方法等。6/76.生涯发展教育生涯发展辅导是为中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帮助中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与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并正视社会问题,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内容包括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7/77.情绪情感教育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为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涨的两极状态,甚至有时表露出来,有时内隐难觅踪迹。例如,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情绪飞扬,兴高采烈,同样,老师一句轻微批评的话又可以使学生愁眉深锁,沮丧不安。众所周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潜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内容包括调节和培养情绪情感以及消除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稳定、健康的情绪。

1、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5、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仅要考虑其生理因素,更应重视社会因素,我们应该把对青少年的担忧变成了解、理解和关心,培养和发挥青少年的优点,如青少年思想敏捷,对新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要从幼儿起就应进行健康的心理培养,以提高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预防儿童青少年各时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个成果,它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今天教育的主流,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就是说,要改掉原先单纯的关注学生的身体以及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要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而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还存在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染上了德育化的色彩。在内容上,强调学生思想行为要符合规范,对照规范硬性比较,如有偏差,就冠之以心理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等之名。教师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学校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特别是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有的学校搞了这方面教育,但他们没有按科学的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讲求实效,流于形式,不深入实际,没有针对性,有的甚至不懂心理教育的职业道德,严重地伤害学生。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日益严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完全忽视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初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 3、社会环境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再加上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再健康,学业越优秀,能力越出色,那么多社会的危害就会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乃至我们的社会,全员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

一般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问题有:1.恐怖症,是一组以特定事物、特殊环境或人际交往时发生强烈恐惧或紧张的内心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2.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指一种重复出现的、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和行为作为特点的神经症。3.焦虑症,是一种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4.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5.学习障碍。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失败。6.情绪障碍。主要指情绪方面的经常性异常表现。7.人际关系障碍。(1)文化因素障碍;(2)社会因素障碍;(3)个体因素障碍。8.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性生理发育好奇以及困惑等。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个成果,它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今天教育的主流,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就是说,要改掉原先单纯的关注学生的身体以及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要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而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还存在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染上了德育化的色彩。在内容上,强调学生思想行为要符合规范,对照规范硬性比较,如有偏差,就冠之以心理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等之名。教师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学校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特别是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有的学校搞了这方面教育,但他们没有按科学的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讲求实效,流于形式,不深入实际,没有针对性,有的甚至不懂心理教育的职业道德,严重地伤害学生。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日益严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完全忽视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校是农村初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 3、社会环境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再加上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再健康,学业越优秀,能力越出色,那么多社会的危害就会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乃至我们的社会,全员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能够针对青少年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辅导。 本课 程要求考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特征,个性、自我意 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涉及的基本埋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网络成瘾对青少 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1/7分步阅读1.学习心理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心理教育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使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2/72.人际交往教育进人中学后,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的性质相对复杂。中学生结交朋友的意识增强,与同伴和朋友的交往逐渐密切,朋友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朋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具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学生常常不懂得如何与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的沟通。因此,教会中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双方的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和缩小代沟。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性萌动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和沟通。内容主要包括朋友、老师、家长和异性的沟通与交往。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零基础入学,持续成长广告3/73.自我意识教育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苏醒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包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等。心理咨询-找心灵绿洲苏老师-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广告4/74.意志品质教育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既要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疲劳、懒惰、分心等,又要克服外部的困难,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意志品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内容包括挫折应对、意志力磨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济宁 心理咨询推荐泰安唐訾心理张老师广告5/75.压力释放作为中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将会伴随许多压力的产生,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学科选择的压力,以及学校适应压力,同伴交往压力,师生矛盾压力,亲子矛盾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的侵袭,仅有一颗意志坚强的心是不能够支撑他们长远的发展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压力排解的教育。内容包括压力症状,压力源分析,压力释放方法等。6/76.生涯发展教育生涯发展辅导是为中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帮助中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与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并正视社会问题,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内容包括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7/77.情绪情感教育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为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涨的两极状态,甚至有时表露出来,有时内隐难觅踪迹。例如,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情绪飞扬,兴高采烈,同样,老师一句轻微批评的话又可以使学生愁眉深锁,沮丧不安。众所周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潜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内容包括调节和培养情绪情感以及消除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稳定、健康的情绪。

  • 索引序列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点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归纳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知识总结
  • 自考青少年心理卫生重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