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考试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考试

发布时间: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

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与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异同点一、自考“试点专业”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根据各省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有关主考院校积极支持和参与下,选择了一些实用性强,本省经济建设又急需的部分专业进行开考模式的改革试点。这些专业统称为“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简称“试点专业”。二、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区别1、试点专业的开考首先是由主考学校提出申请,专业计划经省考办严格论证,符合条件后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方能开考。报考试点专业的考生在完成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联合署印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其证书的使用效力与所有自学考试专业的毕业证书完全相同。2、参加“试点专业”考试的考生都要参加主考学校所组织的助学辅导,有关考务事项由主考学校统一负责办理(包括报名、成绩发放、转免考手续和办理毕业证书),最后汇总到省考办。省考办只接收主考学校的报名。3、试点专业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4、7、10月份,报名收费标准按省物委有关规定执行。4、由于试点专业的考试机会多,应用性强,加上有主考院校助学辅导,只要考生努力,毕业周期可大大缩短,因此深受考生、家长、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三、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相同点1、都执行全国考委公布或批复的专业考试计划,全国统考课程使用全国考委制定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2、省考课程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制定考试大纲、指定教材。专业代码、课程代码与全国考委公布的一致。3、实践环节考核在主考学校进行,实践考核费用相同。考试由市级考办统一组织,考后同时评卷、登分、建档,同时办理每年两次毕业审核,毕业证书相同。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违天,是做孽。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面向社会专业 与 体制改革试点专业 之异同!相同点:都执行全国考委公布或批复的专业考试计划,全国统考课程使用全国考委制定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省考课程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制定考试大纲、指定教材。专业代码、课程代码与全国考委公布的一致。实践环节考核在主考学校进行,实践考核费用相同。考试由市级考办统一组织,考后同时评卷、登分、建档,同时办理每年两次毕业审核,毕业证书相同。不同点:---------------- 面向社会专业----------------------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开始时间:-------1984---------------------------------1996面向对象:-------社会考生------------------------主考院校助学班考生考试次数:-------4 次/年--------------------------------4次/年报考费用:---40元/门(委托开考50元)--------------80元/门报考时间:-------提前三至四个月---------------------提前一个月报名地点:-------各县市区自考办------------------各主考学校自考办助学辅导:-------不完全有-------------------------------都有毕业申请:-------各县市区自考办------------------各主考学校自考办

你一点不晓得什么是小自考额,小自考可是你拿高分的关键!自考里还有自考助学专业,在我所考的独立本科段很多都没有自考助学里的专业,例如交通工程。小自考的考试安排是根据4月和10月的考试科目来的,说白了是小自考是4月和10月的补考,自考的专业每个省都不一样的,有的专业自考里是没有的啦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

自考体制改革专业是由学校集中授课,所以考试通过率要比一般自学考试通过率高,你要报的话,必须交学费。面向社会的专业可以报班,也可以自学。自考中比较容易的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秘书学等,都不考高数。英语的顶替规定各个专业不同,要看具体专业的政策。

是的,你说的是对的。你说的应该是专科,二年,属于后者,就是试点专业,也就是小自考。 但毕业证是一样的,并没有大小自考之分,两者只是学习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毕业待遇是完全一样的。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联合署印。

“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即报考对象不受限制;“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来确定的。两种自考的区别在于:“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就是社会上符合报考条件的个人都能考的专业,也就是现在社会上自考的那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个社会开考,可以直接去自考班报名就可以考试的那种,没有任何限制,有专科毕业证书的可以考独立本科段,没有专科的只能从专科学习;“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是由各主考院校组织全日制助学辅导,即开办全日制辅导学校(班),采取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讲授。开考的专业多为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考生必须参加全日制的学习。

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与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异同点一、自考“试点专业”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根据各省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有关主考院校积极支持和参与下,选择了一些实用性强,本省经济建设又急需的部分专业进行开考模式的改革试点。这些专业统称为“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简称“试点专业”。二、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区别1、试点专业的开考首先是由主考学校提出申请,专业计划经省考办严格论证,符合条件后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方能开考。报考试点专业的考生在完成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联合署印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其证书的使用效力与所有自学考试专业的毕业证书完全相同。2、参加“试点专业”考试的考生都要参加主考学校所组织的助学辅导,有关考务事项由主考学校统一负责办理(包括报名、成绩发放、转免考手续和办理毕业证书),最后汇总到省考办。省考办只接收主考学校的报名。3、试点专业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4、7、10月份,报名收费标准按省物委有关规定执行。4、由于试点专业的考试机会多,应用性强,加上有主考院校助学辅导,只要考生努力,毕业周期可大大缩短,因此深受考生、家长、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三、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相同点1、都执行全国考委公布或批复的专业考试计划,全国统考课程使用全国考委制定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2、省考课程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制定考试大纲、指定教材。专业代码、课程代码与全国考委公布的一致。3、实践环节考核在主考学校进行,实践考核费用相同。考试由市级考办统一组织,考后同时评卷、登分、建档,同时办理每年两次毕业审核,毕业证书相同。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考试

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与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异同点一、自考“试点专业”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根据各省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有关主考院校积极支持和参与下,选择了一些实用性强,本省经济建设又急需的部分专业进行开考模式的改革试点。这些专业统称为“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简称“试点专业”。二、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区别1、试点专业的开考首先是由主考学校提出申请,专业计划经省考办严格论证,符合条件后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方能开考。报考试点专业的考生在完成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联合署印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其证书的使用效力与所有自学考试专业的毕业证书完全相同。2、参加“试点专业”考试的考生都要参加主考学校所组织的助学辅导,有关考务事项由主考学校统一负责办理(包括报名、成绩发放、转免考手续和办理毕业证书),最后汇总到省考办。省考办只接收主考学校的报名。3、试点专业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4、7、10月份,报名收费标准按省物委有关规定执行。4、由于试点专业的考试机会多,应用性强,加上有主考院校助学辅导,只要考生努力,毕业周期可大大缩短,因此深受考生、家长、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三、自考“试点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相同点1、都执行全国考委公布或批复的专业考试计划,全国统考课程使用全国考委制定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2、省考课程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制定考试大纲、指定教材。专业代码、课程代码与全国考委公布的一致。3、实践环节考核在主考学校进行,实践考核费用相同。考试由市级考办统一组织,考后同时评卷、登分、建档,同时办理每年两次毕业审核,毕业证书相同。

【 #自考# 导语】 自考频道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 关于印发2022年下半年福建省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安排表的通知 》了解到,2022年下半年福建厦门自学考试时间是10月22日—25日,详情如下: 各市、县(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主考院校: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关于202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考试全国统考课程考试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考院函〔2022〕44号)精神,按照“确保所有专业理论课程年度考试科目全覆盖”的原则,福建厦门在原10月22日、23日的理论课程考试安排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10月24日、25日上午一天半考试时间,用于安排10月考试计划中没有的4月份考试科目。现将《2022年下半年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安排表》印发给你们,请做好宣传及报名组织工作。 2022年下半年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安排表 说明:1.此表包含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试点所有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2.“#”为停止接纳新生报考专业;“△”为省考课程。3.“*”为委托开考专业,报考对象有限制:护理(专科,专业代码:620201)报考对象:本省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从事护理(助产)专业工作,具有护理(助产)中专毕业学历或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助产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职护理(助产)人员。护理学(本科,专业代码:101101)报考对象:国家承认学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且目前在岗的护理专业人员、护理老师及护理干部可以报考。药学(本科,专业代码:100701)报考对象:具有大专以上国家承认学历的医学、化学、护理、生物及药学专业专科毕业生以及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从业药师、执业药师资格的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中药学(本科,专业代码:100801)报考对象:具有中药学专科或相关专业专科毕业目前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的相关人员。

是的,你说的是对的。你说的应该是专科,二年,属于后者,就是试点专业,也就是小自考。 但毕业证是一样的,并没有大小自考之分,两者只是学习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毕业待遇是完全一样的。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联合署印。

自考体制改革专业是由学校集中授课,所以考试通过率要比一般自学考试通过率高,你要报的话,必须交学费。面向社会的专业可以报班,也可以自学。自考中比较容易的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秘书学等,都不考高数。英语的顶替规定各个专业不同,要看具体专业的政策。

自考本科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违天,是做孽。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一、加考科目。任何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都要求必须通过数学内、英语考试。改革后,含金量提高容的自考也不列外,所有专业加考高数、英语,专科,加考高等数学一、大学英语三级,本科加考高等数学二、大学英语四级。 二、专业停考。2023年天津、山东、广东省、河南等停考一些专业,改革后其它省份也会逐步取消部分专业的考试,现在报考专业还有的选,以后想学的专业都报不上。 三、延长学制。为了规避不合理的现象,自考的修学年限也会做出改变,专科最少修满三年,本科最少修满四年与现在的政策相比较,拿证时间是现在的一倍。自考没有具体学制限制,只要考完报考专业的所有科目并通过即可申请毕业。 四、户籍有所限定。之前只有吉林省限制户籍,现在北京、杭州萧山等地都发布通知限制户籍自学考试只开放本地户籍考生。改革之后也会限制户籍,考生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进行考试,在其它地域无法报考。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体制改革专业是由学校集中授课,所以考试通过率要比一般自学考试通过率高,你要报的话,必须交学费。面向社会的专业可以报班,也可以自学。自考中比较容易的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秘书学等,都不考高数。英语的顶替规定各个专业不同,要看具体专业的政策。

你一点不晓得什么是小自考额,小自考可是你拿高分的关键!自考里还有自考助学专业,在我所考的独立本科段很多都没有自考助学里的专业,例如交通工程。小自考的考试安排是根据4月和10月的考试科目来的,说白了是小自考是4月和10月的补考,自考的专业每个省都不一样的,有的专业自考里是没有的啦

自考体制改革试点和面向社会区别

自考体制改革专业是由学校集中授课,所以考试通过率要比一般自学考试通过率高,你要报的话,必须交学费。面向社会的专业可以报班,也可以自学。自考中比较容易的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秘书学等,都不考高数。英语的顶替规定各个专业不同,要看具体专业的政策。

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和改革试点专业有何区别?

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是我省自学考试专业开考的主要形式,考生须向各设区市自考办报名,只收取报考费,没有辅导;开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是由主考院校组织全日制助学辅导,收取一定辅导费,考生必须参加全日制的学习,报名直接由主考院校统一办理。

“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即报考对象不受限制;“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来确定的。两种自考的区别在于:“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就是社会上符合报考条件的个人都能考的专业,也就是现在社会上自考的那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个社会开考,可以直接去自考班报名就可以考试的那种,没有任何限制,有专科毕业证书的可以考独立本科段,没有专科的只能从专科学习;“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是由各主考院校组织全日制助学辅导,即开办全日制辅导学校(班),采取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讲授。开考的专业多为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考生必须参加全日制的学习。

  • 索引序列
  •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
  •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
  • 自考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专业考试
  • 自考本科面向社会和体制改革
  • 自考体制改革试点和面向社会区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