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自考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发布时间:

自考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狭义和广义解释: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基本内容: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完善:

1844年《德法年鉴》的论文表明,马恩 完成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历史唯物论,完成历史观的革命。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系统简述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恩完成二个重要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

1876-78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这是标准答案!1.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3.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念,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当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需要心态、记忆、做题,缺一不可。那么做什么题?如何做题?如何分析?这里,老师来进行一一解答。首先,历年考题必不可少,在历年考题全部掌握之后,再考虑模拟题。通过分析历年考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涉及三种题型,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今天呢,老师就根据对历年考题的分析数据,筛选出了一些高频知识点,从而带着大家感受主观题(即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实战演练题目1:(考频:15+)试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方式和手段。【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2)调控方式:①国家对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如对国有企业和国有私人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调控,这在整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控中所占比重不大。②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3)调节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使用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教材定位:第五章第一节第二个知识点。知识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题目2:(考频: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对于输出国的作用。【答案】(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教材定位:第五章第一节第二个知识点。知识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题目3:(考频:11+)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定位:第四章第一节第一个知识点。知识点:商品经济题目4:(考频:9+)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教材定位:第六章第一节第一个知识点。知识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题目5:(考频:8+)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答案】(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过程。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无论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材定位:第一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知识点: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题目6:(考频:7+)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答案】(1)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这些企业的资本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2)但随着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和技术普及,个别资本家不会一直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教材定位:第四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知识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科目考点较为集中,通过以上六道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会考很多次。因此,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规律,通过做题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学会一类题目的答题方式和思路。预祝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温馨提示:犹豫和等待才是升本路上最大的障碍!应届生现在报名可享600-1000助学金~关于提升学历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

看教材,看课后的考试纲要,看两遍,然后买套习题,随便是自考通或者是一考通都行,把一套试卷做三遍,不会的就去教材上找原题答案,基本这样就能过了。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这是标准答案!1.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3.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念,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课及格就行了,专业课尽量多点

不难的,10月份马原出成绩考了83分。说难的,都是太依赖市面上的押题卷或者押题班了。因为今年的马原的大题,就是最后一两章节的知识,以往都没怎么考过,所以那些所谓的押题老师,都觉得不是重要考点,很多人都不去着重记忆。

非常好过,只要每本一考通或者找来历年试卷,被上面的题目和答案就可以了。当然要将整本书背下来在融会贯通就更好,除非对于哲学有浓厚兴趣,否则不太赞成这种方式。

自考马克思主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其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本文将对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考核要求和学习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大纲:一、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1.1 马克思主义哲学1.2 政治经济学1.3 社会学二、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核要求2.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2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3 能够正确提出和解决实践经验问题三、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方法3.1 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 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3.3 加强实践经验的系统收集和总结3.4 加强把握思想认识论的实践性学习结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考生在准备考试时,要熟悉各种理论,多积累实践经验,加强把握思想认识论的实践性学习,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详细介绍了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考核要求和学习方法,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生在备考时,要熟悉相关理论,多积累实践经验,加强把握思想认识论的实践性学习,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这个要看个人了。用心什么都好过、当然要将整本书背下来在融会贯通就更好,除非对于哲学有浓厚兴趣,否则不太赞成这种方式。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篇一】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人类的认识本质上是实践的和社会的,是以一定的方法体系和思维方式社会历史地展开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发展不仅体现为知识的增加和更新,而且体现为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在各种信息大规模增加和人的主体作用高度发挥的时代,使学生了解认识与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关系,熟知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现代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思维方式的认识本质

思维方式作为一定时代的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既有其社会的本质,又有其认识的本质,就社会本质而言,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观念化的结果,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就认识本质而言,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双向运动,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双向转换过程的深刻体现。

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划分思维方式,它是由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构成的,是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的统一体,思维方式的外在系统由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方面构成,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包括知识信息系统、动力调控系统和智力智慧系统三个子系统。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是指与人类意识相区别的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的活动过程的辩证法,是指以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则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是指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人类的主观辩证法是在概念辩证本性的基础展开的。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人类的思维反映和把握客观世界是通过概念体系来进行的,概念体系是人类的思维之网,各个概念是这张思维之网上的各个“纽结”,从概念到概念体系,又是概念本身内在矛盾通过判断、推理、假说等具体的思维形式的运动,才能理解人类思维之网的形成和变迁,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主观辩证法。

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1)客观辩证法: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支配整个自然界和社会;人的社会实践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主观辩证法则采取主观的、逻辑的形式,同人的自觉活动相联系。逻辑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本身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而为人的思维所独有

第一节 方法和方*

一、方法的发生和发展

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它对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七大基础学科的排序中,数学第一,逻辑学第二。

本小节的教材上的叙述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上:什么是逻辑学?辩证逻辑是逻辑吗?等等。

逻辑哲学就是在技术的基础上,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逻辑问题。通俗地说,以技术方式研究逻辑问题,形成现代逻辑。与此相对,在这一基础上,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逻辑问题,形成了逻辑哲学。

三、方*

方*的意思就是说有了这个方法你就一通百通了。我们经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授人以鱼,那个渔就是方法,你知道方法了就可以事半功倍,不知道方法你是事倍功半。所谓研究的方*化,就是使整个研究变得编程化,程序化。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

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手段,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中介性,此外还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统一性。

辩证思维是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性而展开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体系演化等思维形式的矛盾运动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本质。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

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手段,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中介性,此外还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统一性。

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它对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篇二】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既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而实现价值的过程,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不断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在实践基础上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生和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

一、客观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性在于其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观的唯物主义:真理观的首要问题。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都是客观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什么是真理(1)

“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

应该正确地把人们常说的真理区别为客观真理和概念真理。所谓客观真理即客观存在着的,不论人们是否认识而其自在的真理;概念真理即人们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为客观真理赋予相应定义的概念化了的真理。一般说来,后者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以无限对无限。一方面,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有无限种客观需要,有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变换无限的认识角度,在无限不定的层次上和时间里,用无限变换的概念,去认识和阐述真理。另一方面,认识的客观对象是无限繁多的,认识领域是无限是广泛的。

任何哲学家都不该怀疑真理的存在。如果有人否认真理的存在,那就意味着他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废话。

第一节 真理

二、实践是鉴别真理和谬误的根本标准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其间也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真理和谬误

•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 2、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 (1)、两者相比较二存在,相互贯通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绝对真理(absolute truth)和相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

观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真理的绝对性

• A、任何真理都是包含在认识中的客观内容,不能被****,这一点是无条件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 B、人类按认识的本性是可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 (2)真理的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 A、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 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 B、承认我们的认识尚有待于深化,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1)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A、相对包含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 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 (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

• *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 3、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的表现。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和可能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这是思维的非至上性。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正是由于这一矛盾的运动,才推动了真理的发展。

第二节 价值

• 一、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及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种对于主体有用即有价值的东西,有用的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 二、价值的特征

• 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特点

• 三、价值与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需要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统一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两大原则的根基,在于马克思所说的客观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有区别。

【篇三】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一个这样的观点:即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要善于吸取、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外来优秀文化中国化、让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此加速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使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于世界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广义的文化是以各种各样民族的、区域的、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它的本质含义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它映现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它具有三个特点: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多样的形态。

二、人类发展和文化存在

人类与文化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双向建构关系。一方面,人类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具有超越主体的客观形式,具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人类社会特有的遗传机制。

文化的发展从总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1、建立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的基础上;2、建立在“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基础上。

• 文化的发展是人发现人自身的过程,文化成果又加速社会的发展。

三、两种不同的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上阐述文化与社会和人类相互关系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P694-):

1、人类改造世界和改造人本身的活动是文化的起源和基础。2、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的标志和准绳。3、文化是具有自身利益相对独立性的“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西方文化哲学的四种类型: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自然主义的文化哲学、结构功能的文化哲学、符号主义的文化哲学。它们的局限性主要有(P696-):1、无限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2、夸大了历史的偶然性而否认历史的规律性。3、夸大了文化相对主义的运用范围,抹杀了文化进步的内在标志。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的分类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文化本身领域看,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

从文化的主体承担者看,文化可分为个体、群体、民族、世界文化。

从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文化可分为主、亚、反文化。

从文化的发展看,文化可分为原始、古代、现代以及未来文化。等等。

文化和文明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二、文化的一般结构

思考:什么是结构?

文化结构指文化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

文化系统的表层要素,是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背后,是人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动方式,即“活动模式”或“活动样式”。

从文化产生过程看,文化是人们活动模式(经验)的保存和传递。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活动方式。

在活动方式背后,是以文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文化观念”。

文化产品、活动方式、文化观念是构成文化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不同类型的文化在基本结构上的共性,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性,并不排斥文化的民族性。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具有信息功能;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认识功能。

第三节 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从历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性、新旧交融性等特点,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培养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传统文化中的缺陷、糟粕又造就消极落后的国民同性。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我们要用批判继承的眼光,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文明(civilization)是文化进步(advancement)程度的标志(sign,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度。

【篇四】

本章要求学生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以及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作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使他们能充分把握人的本质,实现其人生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 一、人性的具体性

• 人性是指人在自己的社会或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人性是具体的,也是历史的,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人的本质在于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 二、人在历史发展中达到自身的全面性

• 个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现实关系和观念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它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能应付自如,显示出更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因而就更为自由,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人类越来越自觉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的解放,从而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可能一步步变为现实。

• 原理链接: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 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 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 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他进入人的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人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人的个性化即逐步形成作为自己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的过程,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 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的内涵

通过创造物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人满足自己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显示了人本身的价值,人的价值即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二、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客体价值的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自身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包括主体能力、主体作用、主体地位等全部主体性内容的实现,其中主体地位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

三、人的价值的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的观念活动,是主体对于价值对象的价值功能的判断。

价值只是对主体而言的意义,因而必须以一定的主体作为评价的基准。

对于客体的价值的评价就是对于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判断。

人的价值是一种主体价值,在人的价值中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自身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的关系。人是通过实现自己的工具性价值去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的意义的判断。

人的价值评价包含如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人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工具性价值,几是否创造了客体价值。这是人的价值评价的基础。第二,人在实现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价值,即他的工具性价值是否真的成了实现自己主体性价值的工具,这是人的价值评价的实质内容。

对人的价值评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一定行为主体的“自我评价”;2、他人、社会对他的“社会评价”。

人的价值区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对于自身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则是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人的价值评价尺度归根到底应是社会的尺度。

运用社会的尺度评价人的价值,就是看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评价人的价值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态度。

第三节 人的自由

一、必然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一个主体性范畴,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体现,人不能摆脱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不能超出客观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这就是人的自由的限度,但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可能性范围内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决定,并通过实践把选定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获得自由,自由与必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由与必然的区分是相对的即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二、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就社会整体而言。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也就是人类的解放,人类解放就其一般意义来说,包括人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两方面含义,人类解放即获得自由度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为不同的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是更高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境界。

自考公共课一般都要靠近代史和马克思,不过,如果你大专或大学有学过这两科,是可以做免考的

马克思主义自考

你好,不管是自考还是统招,还是成教、网教。都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还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因为这两门课属于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公共课程。所以你没有选择。

自考本科一定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基础课是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因此,报考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扩展资料: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包括以下课程:

1、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2、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3、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4、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马克思教材章节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主要考哪些章节马原分为马哲和政治经济学两部分要考察。你说的马哲主要考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两章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是必考的重点中的重点。抱歉,马哲内容精要,没有非重点。重在理解,背不完的,只能是尽量熟悉,可以应付选择题。但分析题你想靠背书来做,那太难了,背熟几十句常用的原理性概括,把对应原理先写上,再联系材料一顿写满。自考《马克思主原理》习题与解析1.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从过程上看,它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2.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水平。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3.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生产力标准,坚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代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4.如何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改革是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既有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也是一场革命。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当然,如果问题是由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统治这种科学技术的社会形式。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坚持的科学发展观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的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个人,也不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结合实际,当代大学生应该作为“以人为本”的忠实实践者和表率。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你可以上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看一下上面都有介绍哪个学校开考该专业,考该专业要考哪些具体课程的详细介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考大讲堂我向你推荐华夏大地自考网。我在它上面听的政治经济学的串讲,今年四月份考了80多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全日制本科自考的公告课程是,马原,近代史,思修,毛邓三,这些课程都是免不了的,必须要参加考试的,不然你是不能毕业的,如果你现在有大专的文凭的话,这些课程都是可以免考的,最终毕业需要参加考试的科目大概是10门左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 一、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二、观点要全面,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一是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本课程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的“绪论”中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想提醒自学考试应考者注意的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专科学历的话,自考本科,不再考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情况是专科学历以下的需要考马克思主义。自考免考: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及自学考试专科以上(含专科)的毕业生(及肄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免考已学过并考试成绩合格的有关课程。免考手续(1)考生登录系统,通过考籍和转免考管理模块中的免考功能提交免考申请后,向县(区)考办提交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完整成绩表的原件及复印件。如成绩表须从原毕业学校复印,须由原毕业学校教务处在复印件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2)县(区)考办收集考生材料,打印《办理免考手续凭证》交考生,然后将考生材料统一集中报市考办。(3)市考办验核考生材料后,在复印件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原件交县(区)考办退回考生;打印《免考审核表》与复印件材料一并上报省考办。(4)省考办审核后,考生通过系统查询审核结果。(5)考生如办理免考的课程与原已有成绩的课程存在课程顶替关系,则无需办理免考手续。

闭卷,全国统一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本书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同时适当吸收了一线师生使用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自考本科一定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基础课是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因此,报考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扩展资料: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包括以下课程:

1、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2、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3、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4、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3—4年,本科一般为4—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索引序列
  • 自考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怎么过
  • 自考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自考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