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马列文论笔记

自考马列文论笔记

发布时间:

自考马列文论笔记

第四章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贯彻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坚持反映论原则 2、唯心主义认识论以意识的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贯彻了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坚持先验论原则。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定义 可知论:是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反映论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否认人能认识世界或能彻底认识世界,其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 只有马哲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定义(简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或能动的反引论和直观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都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本对立。 但也有本质区别: A、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社会实践考察认识问题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B、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物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因而是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是机械反映论。 不同:辩证唯物认识论: A、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B、把辩证法运用到反映论,揭示了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能动革命反映论。 1、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①能动的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应的客观性。 ②能动的反映也具有创造性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活动。 ③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于创造的统一,否认其摹写性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其创造性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形式,关系 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是是简和认识的纵观。 认识主体的属性:1自然性,2意识性,3社会性,4实践性 认识主体的基本形式:1个人主体,2集团主体,3类主体 主体和主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主体包括主观。 认识客体的属性:1客观性,2对象性,3社会历史性 认识客体的形式:1自然客体,2社会课题3精神客体 客体不等于客观。 二者的关系: 1、认识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 识关系。 2、二者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认识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即实践关系,这是人事关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关系。 3、二者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二、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A、它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它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简答) 1.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它是处理人与人之家关系的活动。 (二)、科学实践也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探索性常识的实践活动。(定义)(实践和试验的关系) 实践包含试验,试验时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作用)及其意义。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选择) 1、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或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或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简答或联系意义出论述题)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与人的实践需要相关的事物才成为人的认识对象; ②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并阐述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论述) 直接经验:是人们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上或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①承认知识来自实践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 ②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③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 ①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接受书本知识。 ②对每个人来讲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亲自去实践,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得来的,所以一个人不仅要实践并且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为什么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给回答新问题提供了有关的经验材料; ③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认识会把实践引向失败。 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答案是(一)里的第1点内容和(二)大点的内容) (三)、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论述) 我们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一切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同时又要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及意义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形象性。内容是:现象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论中的辨论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意义: 割裂二者的统一,片面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论认识是经验论,片面夸大理论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是唯理论,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又要重视唯 理论反对教条主义。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途径(简答) 1、要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要经过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一)、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意义(或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达到; 2、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检验,修正和丰富发展理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回到(指导)实践的条件和途径(简答或多选) 1、回到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2、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5、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简答或论述或为什么说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 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1、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人的认识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主观意义:认识受到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一个正确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①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是曲折,发展,不断升化的过程;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对社建的认识并没有完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认识的无限发展 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必然是无限发展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无至穷,是认识的总规律。 (三)、实践和认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其具体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实践中相符合; 2、其历史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全面发展,必须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 3、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认识超越或落后实践发展,必然导致“左”、“右”倾错误,“左”倾是主观超越客观,认识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右”倾是主观落后客观,认识落后历史发展阶段。 四、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简答或论述)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学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 3、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三节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重点是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要坚持真理一元论,反正真理多元论(选择题)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选择题)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第一、在广度上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扩展;第二、在深度上,任何真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认识有待深化。 (二)、二者的关系及意义: 1、二者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意义: 1、马列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要坚持马列主义,他也具有相对性,所以要发展它,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以既要坚持他,又要发展它,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论的错误。 2、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的命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机,力量之源。 3、马列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体制,这是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体理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 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1、二者是对立的,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谬误是对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歪曲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范围内,二者有着原则的界线和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 二者的联系:1、二者是统一的,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二者的关系:1、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范围内)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①真理是具体的,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其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就转化为谬误;②真理是一个过程,如果认识落后或超越事物发展阶段, 真理就变成谬误;③真理是全面的,完整的,如果把对客观对象某一侧面的反应,当作全体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谬误向真理的转化是:①谬误回到他适用条件和范围就是真理;②从认识过程看谬误是正 确认识的先导;③在批判谬误过程中获得和发展真理;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考试重点。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它的意义考论述题) (一)、实践为什么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在于它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其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是主观自身和客观实际都办不到的。 2、实践的特点在于它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它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真理标准的辨证法(或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不确定性或相对性)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以及坚持它的意义(或两者的含义及关系)(简答或论述) 解放思想就是从落后观念和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关系:二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意义:1、背离它们就产生失误;2、坚持它们就会取得成就;3、只有继续坚持它们才能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第三章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选择)(一)、什么是联系?以及联系和区别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和区别是互为前提的关系(选择题)(二)、联系的客观性其客观性是指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现实的联系。(三)、联系的普遍性其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要求必须用整体性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四)、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内部的联系和外部的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二、联系的条件性(选择)(一)、什么是条件?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二)、一切与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由于事物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和发展变化,条件和空间、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变化,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尊重条件,具体条件具体分析,有效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唯心主义。三、联系观点和系统观点的一致性系统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体。其主要特征是:①整体性 ②结构有序性 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两者的联系是:系统是世界联系的普遍形式,是对辨证法的运用、丰富和证实。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意义(或全局与局部的关系)1、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2、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3、二者相互作用,整体支配和决定部分,部分也影响和反作用于整体。其意义是: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又要照顾局部利益,调动局部的积极性,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一、发展的实质(一)、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选择)运动指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变化既可以是前进的,上升的,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发展是指运动过程中前进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任何事物都是以过程而存在(选择)过程是指事物产生成长和灭亡的历史,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过程,运动发展是普遍的,客观的,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每一个事物都是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阶段。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及其意义(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在书上本章的第三节里)(选择题)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识别新旧事物只能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而不能以出现的时间先后为标准。1、新事物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2、新事物优于旧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其意义是:1、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2、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3、要发现新事物,支持新事物。三、辨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及分歧(或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选择或简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的发展的源泉和动立的对立,这是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四、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选择或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它揭示了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它是贯穿唯物辨证法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辨证法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焦点。第三节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以上三点为选择题。第一、对立统一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什么是矛盾以及辨证矛盾同逻辑矛盾的区别(简答)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区别:逻辑矛盾是主观的,是因人的思维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逻辑错误,是在思维中必须避免和排除的;辨证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二者是有区别的。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的含义是:①矛质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简答或论述)关系:1、二者相互连接不可分割,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2、二者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意义:1、在稳定的形式下,要看到不稳定的因素,克服它也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式;2、对不稳定因素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目的是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3、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矛盾是怎样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为什么说矛盾对立既同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简答)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同一性的作用: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2、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B、斗争性的作用:1、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2、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C、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使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及其意义(简答或论述)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是根本原因,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第一位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第二位原因)3、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原因;4、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造本国人民,而中国的发展又离不开世界,因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实行改变开放。是要依造本国人民的理遇,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的利用外部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既要反对不利用外部条件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以要反对夸大外因作用的全盘西化外因论。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意义矛盾的物殊性是指每一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意义:1、分析它是具体解决矛盾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的基础,从而区分不同事物。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三)、矛发展的不平衡及其意义(这里要回答的意义是主次矛盾意义,不要和下面一个问题的主次方面的意义混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其意义(主要矛盾不是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A、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矛盾;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这也为顺利解决其他社会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齐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推动社府主义建设全面发展。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也叫非主要方面)关系:A、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方面;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意义: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主流,是主要方面,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然而这是支流,是次要方面,因此要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支流对主流的影响和转化,将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或两点论和均衡论、重点论和一点论的区别)(简答或选择)在观察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反对只顾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形而上学一点论,重点论是必须分清主次,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不分主次的形而上学均衡论。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论中的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先答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关系: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是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任何一般只是诸多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2、二者是相互连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包括着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意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选择题)现实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特色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二、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度及其意义(一)、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含义:1、质是一切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3、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意义: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划清事物的界线,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二)、量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含义: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2、量和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3、同一质可以有不同的量,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质。意义:从质到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做到胸中有数。三)、度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简答)含义:1、度是事物中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2、在度的范围内,质和量处于统一状态,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意义:1、认识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2、在实践中要遵循适度原则,防直“过”和“不及”两种错误。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一)、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及其特点(定义要求记住,特点会做选择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或不同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特点: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质变是事物的规定性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剧烈的、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过程的中断。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的。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4、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一)、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形式(或举例说明量变和质变的形式)(简答)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1、单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2、构成事物成分在空间排列减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引起的质变。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1、爆发式飞跃 2、非爆发式飞跃。(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1、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部分质变有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事物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与非根本性质变化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整体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是事物各部分发展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2、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这是指质变过程中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消亡,这属于质变而不属于量变。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的答案是质变和量变的定义,然后答笔记中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里的四点内容和质变和量变的相互渗透里的两点内容的里的每点的第一句话。四、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意义1、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激变论,导致“左倾”冒险主义;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是庸俗进化论,导致“右倾”保守主义和改良主义。2、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①实现现代化是质变,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只能进行艰苦的努力,在生产力和物质精神财富上进行扎实的积累,才能最终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②要把远大革命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3、对每个人成长的意义:(详见材料P85正数第四段内容)要树立远大目标,有实干精神。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辨证的否定(一)、肯定和否定的辨证关系1、什么是肯定和否定?肯定是事物肯定自身、维持其存在的方面,是事物保持质不变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2、肯定和否定的统一(选择题)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渗透,一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或辨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关系是简答或结合意义出论述题)辨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自己否定自已;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吸引旧事物的合理因素;4、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简单的消灭,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意义:对我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都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做到吸取精华排除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又要反对否贮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和盲目排外的错误。二、否定之否定(字面意思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实质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选择)1、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完成一个发展周期;2、经过两次否定而实现的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其根据在于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及其意义(或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或事物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运动)论述题1、事物的发展是经过两次辨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运动;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前进性是循环论,它导致“右倾”悲观主义,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曲折性是直线论,它导致“左倾”冒险主义。意义:1、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总趋势,并且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因此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2、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但这并不改变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人民君众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3、我们既要满怀信心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又要头脑清醒,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现象和本质(论述、简答或选择)(见教材P102)(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选择)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现象的含义: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的,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颠倒的表现本质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的含义:本质同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二)、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对立是:1、现象是外露于事物表面,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事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易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4、现象比本质生动丰富,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刻。其统一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三)、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1、二者的对立使科学认识成为必要,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决不能使认识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2、二者的统一使科学认识成为可能,人们能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二、内容和形式(P100)(一)、内容和形式的定义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面内容的方式。(二)、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先答定义)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是:二者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不能混淆和颠倒。其统一是:1、二者相互依存;2、二者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①是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②是内容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形式尺早要发生相应的变化。③形式反作用于内容。A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B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他们的矛盾运动,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三)、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内容决定形式,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保持或改变,反对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要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反对否认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三、原因和结果(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特点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二者之间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特点:(因果联系)1、具有前后相继性。事件顺序性,先因后果,但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2、一国制约性,因果必然性。(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指二者在一定关系中严格区别,不能混淆和颠倒。统一是指二者相互依存,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一相互转化。同一现象在这种关系上 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上是结果,反之,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三)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和客观必然性(简答题,选择)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有一果多因,同果异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的因果观念是对客观因果联系的反映,存在着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中,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否认因果的复杂多样性是形而上学机械论。四、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指它们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统一:(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他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 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绝对必然性。(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他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 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3)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一相互转化。选择 (4)割裂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是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相反之承认偶然性否认必然性,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3、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科学任务就是揭示必然性,只有掌握必然性才能 使人的行动有预见性和自觉性。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抓住和分析偶然性取得的, 如果排斥偶然性和机遇,就会错过科学发展是极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简答题)(一)、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四种情况 (简答题)1、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2、要区分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非现实可能性)3、要区分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即好的可能性和怀德可能性。4、要区分可能性的不同程度,分清可能性的大小

自考的教材是自考办指定的,一般可以在自考报名的同时预订教材,也可以根据自考办提供的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本,在网上购买。网上的复习资料,因为各省自考的教材不同,所以要看一下这些资料是否是云南自考的资料。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自考马列文论

一个是要记住马恩列斯毛每个人涉及文学的文章名称,发表年代,时代背景;其二是要记住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列1、2、3,这样来记,当然要是能够记住每篇中一个或一段经典的句子,那就更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一种观点对当代的影响,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广东版、湖南版、重庆版山东版)《西方文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孟庆枢版).《马列文论》《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师能力学》《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等资料,在“百度一下就知道”或“谷歌”搜索栏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或输入“自考通关王博客”。就可以寻找答案。或者电话联系李老师,电话1508700联系4348。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皮朝纲、蒲友俊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本资料整理结

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再百度输入“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找到的资料您试过以后可知道?百度或者谷歌输入包过

自考本科马列文论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统考科目有:

1、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529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3、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4、00540 外国文学史

5、00541 语言学概论

6、00547 马列文论选读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校考科目有: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3、外国文学作品选

4、古代汉语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心理学

7、小学语文教学论

扩展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与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为语文教育,其培养对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自考汉语言文学可报考的学校有: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

2023年报考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不难,属于应用型小自考,一年四次考试机会,考试科目资料齐全。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基本上是以文学史语言类为主。 一、2023年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本科那些人可以报考? 1、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教育招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2、报考自考专升本的考生申请毕业时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或以上证书的人员。 二、2023年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报名注册时间和需要的资料:1.全年滚动招生,理论上注册时间是每年的4月和10月,具体时间以助学站点招生老师通知的为准。 2.报名需要的资料: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学生本人蓝底寸照电子档照片。 三、2023年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有哪些? 00015 英语(可校考科目代替)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67 马列文论选读 00037 美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81 广告学 00634 广告策划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54 新闻采访与写作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562 报告文学研究 08103 影视艺术概论 10543 散文创作与研究 00000 毕业论文 四、2023年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证和学位证样本: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毕业证学位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统考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扩展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

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统考科目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和毕业论文。

扩展资料: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教育部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通知,国发[1988]15号,第三十二条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自考本科-百度百科

自考马列文论选读

一个是要记住马恩列斯毛每个人涉及文学的文章名称,发表年代,时代背景;其二是要记住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列1、2、3,这样来记,当然要是能够记住每篇中一个或一段经典的句子,那就更好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一种观点对当代的影响,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统考科目有:

1、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529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3、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4、00540 外国文学史

5、00541 语言学概论

6、00547 马列文论选读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校考科目有: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3、外国文学作品选

4、古代汉语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心理学

7、小学语文教学论

扩展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与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为语文教育,其培养对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自考汉语言文学可报考的学校有: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

一、语言文学统考科目有: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英语(二)。

4、美学。

5、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6、中国现代文学史。

7、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8、中国古代文学史(2)。

9、外国文学史。

10、语言学概论。

11、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2、应用写作学。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14、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15、毕业论文。

扩展资料:

该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具有文学修养、鉴赏文学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

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

急救!马列文论(四川省统考) - 哔哩哔哩2021年9月18日分高者慎入 首先,马列文论是属于四川省要考的,这科资料属实很少,连历年真题真比较难找到,这就使同学很苦恼。 一个夜晚,一科目奇迹!!! 开...哔哩哔哩四川自考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难度分析、学费 - 知乎2020年10月14日00540 外国文学史 统考较难 00541 语言学概论 统考适中 00567 马列文论选读 统考简单 仅用作参考,以实际考试为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知乎

马列文论自考真题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广东版、湖南版、重庆版山东版)《西方文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孟庆枢版).《马列文论》《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师能力学》《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等资料,在“百度一下就知道”或“谷歌”搜索栏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或输入“自考通关王博客”。就可以寻找答案。或者电话联系李老师,电话1508700联系4348。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皮朝纲、蒲友俊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版本资料整理结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四川自考08390教材,08390自考真题百度网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四川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求推荐教材?汉语言统考科目: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40外国文学史00541语言学概论00567马列文论选读四川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求推荐教材?汉语言统考科目: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40外国文学史00541语言学概论00567马列文论选读四川自考英语专业教材的出版社是?我想学自考英语专科,我想在自家附近买教材,但我不知道现在大家都用什么教材?具体列出来。辅导材料有必要买吗。四川自考所用教材可以随时在自考办买吗四川自考所用教材可以随时在自考办买吗是的,但有时也会缺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基本是以往的试卷为主。

  • 索引序列
  • 自考马列文论笔记
  • 自考马列文论
  • 自考本科马列文论
  • 自考马列文论选读
  • 马列文论自考真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