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自考英语毕业论文

一般论文至少都要10多页,这个是最低的标准了。普遍都是20多页到30页之间,这主要是world文档进行编辑,然后图文并茂,凑足这个页码数基本就OK了。最主要的是不要忘了格式,要不然会走回头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8469 高级英语(一)(B) 10 必考 笔试 002 8470 高级英语(二)(B) 10 必考 笔试 003 8266 翻译 8 必考 笔试 004 8269 英语语言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5 8268 英语词汇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6 8472 英语高级听力 6 必考 实践考核 007 8475 英美报刊选读 5 必考 笔试 008 8476 英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09 8477 美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10 8478 英语论文写作 5 必考 笔试 011 8479 中学英语数学法 4 必考 笔试 012 8480 外语教学心理学 4 必考 笔试 013 8100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0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8473 第二外语(日语)(B) 6 必考 笔试 102 8474 第二外语(法语) 6 必考 笔试 103 0012 英语(一) 7 必考 笔试 201 8447 基础英语(一)(B) 6 必考 笔试 202 8448 基础英语(二)(B) 6 选考 笔试 203 8449 基础英语(三)(B) 6 加考 笔试 204 8450 英语阅读 6 加考 笔试 205 8451 英语听力 4 加考 实践考核 206 8452 英语口语 4 加考 实践考核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8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3门72学分;选考课3门19学分;加考课6门32学分。说明:1、101至103须任选考一门课程。2、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系列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英语专业和中英文秘书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6(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看只须加考205、206),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毕业论文要用英文写,答辩也要用英语回答,答辩当然是你先宣读论文,然后主考官就会用英语问你你的论文方面的问题,你用英语回答就是了;

自考本科段英语论文的标准应该和全日制英语本科论文相同,但老师会酌情放宽给分,毕竟自考和全日制水平会有点差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英文正文, 7000字以上。加reference。 具体格式可参考网上的MIA论文格式。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

自考本科段英语论文的标准应该和全日制英语本科论文相同,但老师会酌情放宽给分,毕竟自考和全日制水平会有点差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英文正文, 7000字以上。加reference。 具体格式可参考网上的MIA论文格式。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简称LR)表明了论文的作者对其所研究的领域的了解情况及其自身研究对该领域的贡献,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献综述是很有必要的,面对激烈的学术竞争,研究者必须首先证明其学术研究的创新所在,阐明前人研究中的空白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为自己的理论预设空间。本研究以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为研究语料,在Kwan(2006)提出的文献综述模式的理论基础上,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研究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并做出对比研究,找出在语步出现的次序以及频率的异同。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语言学领域中的96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对比的语料主要由2部分组成,其中48篇是国外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论文,48篇是中国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结论表明,两个语料中论文作者在论文文献综述的宏观语步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遵循Kwan提出的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模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学术语篇的对比研究,同时也对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Literature Review (LR)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English scholarly writing. Facing the severe academic competition, the writer has first to presuppose a theoretical background for his own research, and after reviewing the previous studies, a research space or a niche is pointed out. All these forms a foundation for the writer to fill in the research gap.Since there is still a niche i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ic structures of LR, this thesis aim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generic differen 整CDv4垣炳TOovRz

自考是学生拿到相关学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并被社会广泛承认。这篇文章具体说明一下自考英语论文的相关问题。 自考毕业论文的要点如下: 1、自考英语论文申请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年上下半年各有一次毕业论文申报时间,各主考院校申请时间不一样,所以考生需要密切关注主考院校官网消息,以免错过报考时间。 2、自考英语论文申请条件:原则上是所有课程考完之后才能申请。论文是自考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考生需要在报名的网站上申请毕业论文报名,然后等待相关人员审核。 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论文一般要提前半年准备,论文选题怎么选至关重要。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跟论文指导老师请教一下有哪些好的选题。 4、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具体以院校通知为准。 一般情况下,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一般在5000-8000字之间,查重率30%。注意可能因查重不过关导致不通过的情况,查重是至关重要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是“情感痴者”,你曾回答了我的问题,我该怎样努力写成这篇文章?我的英语能力不行,加上性格问题,自己的经历也少,所以特别担心

自考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我也是英语自考本科的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简称LR)表明了论文的作者对其所研究的领域的了解情况及其自身研究对该领域的贡献,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献综述是很有必要的,面对激烈的学术竞争,研究者必须首先证明其学术研究的创新所在,阐明前人研究中的空白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为自己的理论预设空间。本研究以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为研究语料,在Kwan(2006)提出的文献综述模式的理论基础上,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研究学术语篇的宏观结构,并做出对比研究,找出在语步出现的次序以及频率的异同。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语言学领域中的96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对比的语料主要由2部分组成,其中48篇是国外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论文,48篇是中国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结论表明,两个语料中论文作者在论文文献综述的宏观语步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遵循Kwan提出的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模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学术语篇的对比研究,同时也对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Literature Review (LR)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English scholarly writing. Facing the severe academic competition, the writer has first to presuppose a theoretical background for his own research, and after reviewing the previous studies, a research space or a niche is pointed out. All these forms a foundation for the writer to fill in the research gap.Since there is still a niche i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ic structures of LR, this thesis aim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generic differen 整CDv4垣炳TOovRz

你好,我已经定好了自考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方向:教学法,我是当会计的,就是想写论题:会计英语教学法,但搜索非常难,都是

你好,题目感觉很有意思啊,建议你沿着你的思路写。个人意见如下: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你好,我已经定好了自考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方向:教学法,我是当会计的,就是想写论题:会计英语教学法,但搜索非常难,都是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文学方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文学;大学生

一、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

第四,布置课下文学的延伸任务,定期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恰当的文学阅读任务和文学赏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的任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对于布置的文学任务,可以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写阅读反思、影评等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五,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高。大学生为了就业,更多的人都选择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对于短期内实用效果较小的文学学习却很忽略。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前的观念,意识到文学学习和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自身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上和课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配合教师的文学学习的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文学相关作业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当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兰春寿课程.教材.教法2015-12-01期刊1

2、 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景婧外语界2015-08-25期刊

摘要: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文学;研究生

一、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是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的概括意义是一样的,但动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与方式却并不一样。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亦即,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并列谓语除外);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式”,如“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汉语是一种离不开动词的语言,除了部分句子(即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六”和形容词谓语句如“他这几天心情很好”)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汉语的动词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如“走走”、“商量商量”、“看一看”、“打打闹闹”,而英语的动词却不能。另外汉语中为数不多的介词,也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还具备动词的一般特点,称为“半动词”,“副动词”,“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如“他在家”中的“在”为动词,而“他在家看书”中的“在”则为介词。

二、“动态”与“静态”的思维根源

汉语“动态”与英语“静态”之差异,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汉民族重形象思维、重悟性,而西方人重抽象思维、重理性。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汉民族习惯于“观物取像”,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了偏重形象,即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语言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因而显得“虚”和“静”;而汉语则习惯于形象语言,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动词的形象性即满足了中文的需求,由于大量地使用动词,汉语言因而显得“实”和“动”。另外,汉民族相比于西方人更倾向于注重悟性,汉语由意念贯通,行文造句不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词的用法也非常灵活,动词的使用即非常灵活。汉语的动词由于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使用起来十分自由、灵活,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也可以连用形成连动式和兼语式,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动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的表达呈现“动态”的倾向。与之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理性,注重形式论证,在语言上表现为形态的外漏和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行文造句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大量本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只能用非谓语动词来表达,或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主要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有时还要借助于介词、副词及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形容词,这样便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的倾向。

三、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

鉴于学生动态英译文的问题,从“动态”与“静态”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不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的处理,应是汉译英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讲。

(一)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词组)来表达汉语用动词所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体中更是如此。这不仅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也避免了将人牵涉进来,从而使语句意义更加含蓄、间接,符合英民族表达习惯,因而句子优美。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即动词向名词和介词的转化(如a和b),有时也转化成副词和形容词(如c和d)等,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a.他很贪嘴。Heisagreedyeater.b.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政策.ThisisnotinkeepingwithourParty’spolicies.c.桌布铺上了吗?Istheclothon?d.他怀疑我的动机。Heissuspiciousofmyintentions.

(二)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汉语注重“动态”描写,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但并不会引起句子的臃肿和混乱.汉语的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同成分;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语,有时一个句子中会集结异常大量的动词,按照各动作实际上的时间顺序或逻辑上的因果次序,将事件一一如实说出,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因此在将汉语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的动词译成英语时,有的可以省译,有的要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在将汉语的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要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与主语形成SV主干,构成全句中心,其他动词有的可以省译,有的作为次要动词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打破汉语的时间或事理顺序,运用英语所富有的各种关系词或关系手段,适当地将它们嫁接到句子的中心主干上,形成空间立体布局,使句子语义层次分明。当然,在将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若有两个或以上动词都该是英译文中的谓语动词,则应将其译成并列谓语。但译文谓语动词如果铺排过多,就会显得很累赘,语义层次很不分明,带有浓厚的汉语色彩,这时,应首先采取断句处理。

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好,译文就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这个过程完成得不好,译文就会汉化,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表达。我们的学生动辄用动词写英语句子,而且多是小短句或简单的复合句,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主要是受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因此在汉译英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英语的“静态”修辞进行思维,克服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为汉译英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朱振武; 綦亮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你好,题目感觉很有意思啊,建议你沿着你的思路写。个人意见如下:

分少了,不好办事

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语言文化的发展,先写个大纲,在拓展,要不要穿差英语随你的便

毕业论文要用英文写,答辩也要用英语回答,答辩当然是你先宣读论文,然后主考官就会用英语问你你的论文方面的问题,你用英语回答就是了;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8469 高级英语(一)(B) 10 必考 笔试 002 8470 高级英语(二)(B) 10 必考 笔试 003 8266 翻译 8 必考 笔试 004 8269 英语语言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5 8268 英语词汇学(英文) 6 必考 笔试 006 8472 英语高级听力 6 必考 实践考核 007 8475 英美报刊选读 5 必考 笔试 008 8476 英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09 8477 美国文学选读 4 必考 笔试 010 8478 英语论文写作 5 必考 笔试 011 8479 中学英语数学法 4 必考 笔试 012 8480 外语教学心理学 4 必考 笔试 013 8100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0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8473 第二外语(日语)(B) 6 必考 笔试 102 8474 第二外语(法语) 6 必考 笔试 103 0012 英语(一) 7 必考 笔试 201 8447 基础英语(一)(B) 6 必考 笔试 202 8448 基础英语(二)(B) 6 选考 笔试 203 8449 基础英语(三)(B) 6 加考 笔试 204 8450 英语阅读 6 加考 笔试 205 8451 英语听力 4 加考 实践考核 206 8452 英语口语 4 加考 实践考核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8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3门72学分;选考课3门19学分;加考课6门32学分。说明:1、101至103须任选考一门课程。2、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系列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英语专业和中英文秘书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6(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看只须加考205、206),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霍桑与都德小说叙事伦理的比较【摘要】霍桑与都德是19世纪同受宗教文化影响并试图为解决资本主义道德危机而寻找某种伦理可能态的异国作家。相比之下都德更倾向于以博爱与大善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参考14世纪的城邦文明对伦理的幸福内涵作出设想。霍桑则受困于清教主义关于人性恶的悲观论调,着意于善恶有报的道德反思。显恶与惩恶的主题安排同时彰显了其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反映了现代人们的伦理期待。【关键词】霍桑;都德;小说;叙事伦理;伦理期待Abstract:In the 19t h century Hawthorne and Daudet were affected by religious culture who should discuss t he value of ethics under t he background of capitalistic moral crisis in t heir fictions. Daudet inclined to t he et hic narration in his early works on caritas and goodness, imagined a ideal world referring to t 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t he 14t h century. In comparison with Daudet, Hawthorne was puzzled by the puritanical pessimistic opinions, showed us moral standards and the ethical expectation of t he modern people rethinking on t he wages of sin.Key words: Hawthorne; Daudet; fiction; narrative ethics; ethical expectation.相对而言理性伦理指的是普遍的道德伦理,它探究一般的道德法则和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叙事伦理则是“通过叙述某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人的生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某种价值观念的生命感觉在叙事中呈现为独特的个人命运”[1]。它是理性伦理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探究伦理的可能性形态。亚里士多德曾主张正义、友爱和怜悯的道德分析应建立在现实的个体行为基础上,而文本中的叙事伦理展开则有赖于作者的创作品质。19世纪的西方文学以宗教设计的理想世界作为作品中伦理叙述的参考,人们企图借助宗教信仰为现实环境中的伦理理解寻找支撑。不过宗教不同于伦理,宗教的价值判断、道德批评是建立在人对上帝的信仰基础上,而伦理则是建立在人们用理性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的基础上。宗教之所以具有伦理色彩,是因为宗教教义具有某种社会效应,与伦理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宗教的介入使得作品中的伦理分析建立在一个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下。霍桑与都德是生活于同一世纪前后仅相差三十余年且兼有浪漫与现实主义品质的异国作家,善以信仰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水平与伦理现状作出评判。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一直往返于南方故土和巴黎之间,为普罗旺斯淳朴的民风与虔诚的天主教文化所感染,博爱与大善是他作品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在温馨淡泊的生命感受中萌发出济世主义的宗教情怀。正如他在长篇《小东西》与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中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替别人谋幸福”[2],而刻板偏激的仇恨不过是“弱者的愤怒”[3]。都德选取的故事题材或来自生活或源于民间传说,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具有虔诚、宽容与慈爱的精神品质,担负起与人为善的道德责任。他甚至赋予了故事人物以上帝的形象特征,并遵循了人心向善的基本伦理法则来叙述人物的生命感觉:爱与被爱。美国作家霍桑(1804-1864)却背负着人类的罪恶遗产,把各种社会问题置于自己种族及民族的以往历史之中加以观察,以作品中的道德寓意作为实现忏悔与保持秘密的最优方式[4]。《红字》写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与已婚少妇海斯特的不伦之情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灵修苦旅,违背风俗民约与宗教戒律的海斯特被判示众并终身佩戴“红字”。波士顿的政教要人作为通奸罪的审判者引导众人残忍地完成了对海斯特的精神围剿。新英格兰人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正直了,人们为追求殖民地的良风优序而鄙弃“A”字以标示自己的清白与善良;清教徒则展开人类原罪的联想,借助上帝的形象力量让灵魂卑劣之人接受惩诫。与《红字》一样《,七角楼》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小说通过讲述平琼与莫尔的家族世仇来揭示“祖宗犯罪,殃及子孙,因果报应,古今皆然”的主题[5]。平琼上校利用手中权势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把平民莫尔当巫师处死,从而霸占了莫尔家的土地并建造了豪华的七角楼,然而此后的几代人都在莫尔的血咒中得到报应。在善恶对比中霍桑较之于都德更善于挖掘人性中极为阴暗的一面,并在伦理与信仰之间找到一个交集、形成一种同构关系。都德早期的主要作品(长篇《小东西》《达拉斯贡的达达兰》与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南法国人的生活哲学与性格特征[6],奉献与宽容同时成就了小说人物的精神高度,就像书中朴实乐施的封维依村民、虔诚无私的牧师以及孱弱本善的哥哥。都德的小说里没有宏阔的背景介绍与曲折的情节安排,只有细节的真实,人物呈现出其生活中的原型态。霍桑的《红字》则凸显了17世纪新英格兰人的精神临界点,违背公规俗约的主人公是罪人也是受害者,波士顿上层的一次道德秀同时造成了另一场道德灾难———无辜的珠儿被视为恶魔的后代与母亲海斯特一起被社会所孤立。同样《七角楼》以恶报恶,莫尔家族的一员马修木匠利用催眠术羞辱善良无辜的艾丽斯。小说中冗长的议论与心理评述似乎掩盖了其情节铺开的艺术性,人物在道德悖谬的怪圈里诠释了人性的虚伪与丑陋。虽然出生于地道的清教世家,霍桑却并没有成为一名清教徒,然而矛盾的清教思想影响又使得他在认同人性恶的同时对清教徒的狭隘和偏激充满怀疑和厌恶[7],清教信仰终究不可能为波士顿的社会良序竖起屏障。都德没有霍桑那么坎坷复杂的身世背景与宗教的消极影响,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甚至不免有点超然(柳鸣九先生语)。伦理不仅与个体心性气质相关,也离不开时代、民族的价值偏爱、精神气质或体验结构[8]。霍桑与都德都生活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还不够巩固,虽然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却党派斗争频仍;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南部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国内统一市场的需求,内战的阴霾笼罩着北美上空。特殊的时代背景为众多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多维度的叙述空间,而工业革命则无疑是19世纪西方文学浪漫伤怀最直接的源头。早期的南方之旅对都德充满着诱惑与启迪,于1866年开始创作的《磨坊书简》正是一本传承古风、具有某种道德寓意的佳作,代表了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对民俗公约社会的价值认可与精神眷念。“达达兰”系列(1872-1890)则集中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罗旺斯小人物的无奈与不安。达达兰本是达拉斯贡的地主却为平庸的生活所困扰,幻想成为锄强扶弱的英雄却常常留人笑柄。达达兰的不合时宜之处就在于他以古骑士的精神视阈去认识现时代的社会人情,结果处处碰壁。在都德早期的作品中理想的抒写成分多于批判,就是后期创作于1873年的《繁星》与1884年的长篇《萨福》依旧能显示作者对人性向善所抱有的信心。出身于小业主家庭的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明显不及左拉、巴尔扎克等人那么深刻、尖锐,也不如霍桑那么充满理性的思辨色彩。霍桑也以熟悉的家乡文化为背景,并善于将个体的伦理困境放大至社会问题的层面并带来悲剧性的审美效果。《红字》有两组交错发展的矛盾冲突,即主人公的罪行为与宗教教规;人类罪性与现有的社会伦理秩序。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罪,都是社会良序的威胁,而引导形成新英格兰殖民时期最高道德法则的人恰是“最坏的罪人”。亲情伦常与社会公序是霍桑作品常常涉及并深入探讨的一对伦理范畴,在《七角楼》里,上校倚强凌弱挑战人心向善的道德常态,夺财害命并结下世仇平琼法官为掠夺家财无视手足亲情、残害长辈。《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个有关科学与自然、理性与亲情关系的著名短篇,药物学家拉帕西尼为了科研不惜以女儿为实验对象并害及无辜,对功利与实用的追求使人们已经丧失了人的正常德性,小说影射了在财富集中过程中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的病态道德观。与都德田园牧歌式的叙述方式不同,霍桑的小说有着厚重的社会内容与强烈的批判倾向,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处在了一个宗教与哲学的理性层面,作品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霍桑不满清教徒的虚伪偏激以及人们围绕阶级、尊严和地位所展开的冷酷争斗,他采用曲笔与象征的形式,为现代人的心理剖析寻找历史的叙述本源[9]。宗教同为二人提供了一个思想的前提与伦理批评的参考对象,所不同的是都德感受到的是源自故土的生命暖意,霍桑却无法回避清教的刻骨之伤。相比于都德早期作品的伦理叙述,霍桑的《七角楼》可谓是大爱与大恨的结合,一百多年前结下的家族仇恨终于在两家最年轻的一代霍尔格雷渥与菲比的爱情中划上句号。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显示了霍桑对向善主题的认同,并让人联想到《红字》所掩藏的伦理意图,诚实与本善最终使牧师和医生的灵魂得以复苏,前者能坦然面对“红字”,后者把自己的财产赠给了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珠儿。其实霍桑也并非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他相信“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是围绕着一个圆进行的”,是“螺旋上升”的。《红字》与《七角楼》寓言式的结尾正说明叙事伦理作为文本伦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这与《磨坊书简》所蕴含的伦理表达有相似之处。不过人们对现实的伦理期待反映于作品中,有时也会造成一定的逻辑错位,因为产生于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个体生命感觉作为叙事伦理的生成,是重新描摹人的道德的可能性,寻求在不确定的人生可能性中可能生活得幸福的条件[10]。霍桑视真诚为人性完善的美德,试图为抵御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道德侵蚀而寻找信仰的支持的做法,显然缺乏足够的现实条件;都德对幸福乐土的渴望也最终为现实主义的批判写法所代替。都德早期的创作意在扬善,在接受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影响之前,都德以温婉的人道主义视角对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法国社会的道德现象作出评判,而这种评判是以14世纪农业社会的城邦文明(见《磨坊书简·教皇的骡子》)作为参考。作品中暗含作者关于人类生存状态的理想描叙:人们免于战争和饥荒的困扰,没有仇恨,并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在爱与善的基本道德法则下幸福地生活。可事实上因为物欲横流、信仰迷失,19世纪的西方宗教已成为一个徒具仪式的名词,面对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都德更倾向于表达对爱和善的伦理期待。霍桑的作品侧重于显恶与惩恶的道德批判,他借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哥特式文风的现实主义写法,关注“人的心灵”以及“深层次的个体心理”[11]。作品中恶恶相报的情节彰显了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即剥夺他人生命也是一种“罪”[12]。霍桑小说的道德终点仍是扬善,从菲比身上作者相信“人类之间的同情心与吸引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微妙得多,普遍得多;它们不但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生命机体中,也在不同种类间传播”[5]。【参考文献】[1]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 [2](法)都德.小东西[M].姜依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68. [3](法)都德.磨坊书简[M].郝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1,37.[4](美)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M].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66. [5](美)霍桑.七角楼[M].贾文浩,贾文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9,136. [6]阳根华.都德早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地域性[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04-106. [7]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5. [8]伍茂国.叙事伦理:伦理批评新道路[J].浙江学刊,2004,(5):123-129. [9]方文开.从《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文化政治策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8,(1):70-74. [10]祝亚峰.王安忆小说的叙事伦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56. [11]葛红.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26

  • 索引序列
  • 自考英语毕业论文
  •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
  • 自考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 英语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 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