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发布时间: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参考考试大纲以及历次试题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知识点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质量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辅导: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

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

贯彻“质量第一”就要求企业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或市场的需求,科学地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当质量与数量、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质量、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适宜的质量。

(二)系统的观点

既然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那么不论是保证和提高质量,或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都应把企业看成是个开放系统,应当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实行全面诊断、辨证施治。

(三)“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一定要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因而,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能达到用户要求,把用户的要求看作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以用户的要求为目标来制定企业的.质量标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的概念是广泛的,它不仅仅指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和社会,而且,还认为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也是用户。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指导思想。上道工序将下道工序作为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品,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和质量信息的反馈。

“使用本企业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是用户”,就是说,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而且还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服务到家,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制度,不仅要保质保量、物美价廉、按期交货,而且要做好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但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在于设计和制造。设计质量是先天性的,在设计时就已决定了质量的等级和水平,而制造只是实现设计质量,是符合性质量。二者不可偏废,都应重视,但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对于设计质量还需要格外强调。

(五)预防为主的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把从管理产品质量“结果”变为管理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把不合格产品消灭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控制起来,以形成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优质产品的生产系统。

当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并不是说不要检验工作,不要“事后检查”,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不让不合格品流人下道工序或出厂,质量检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质量检验工作不仅仅具有“把关”的作用,也有着“预防”的作用。

(六)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科学地分析、控制质量波动规律的工作作风。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事实和数据反映质量问题。一定要尽可能使产品质量特性数据化,以利于对产品质量的优劣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七)经济的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我们必须考虑经济性,建立合理的经济界限,这就是所谓经济原则。因此,在产品设计制定质量标准时,在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时,在选择质量检验方式为抽样检验或全数检验时等等场合,我们都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来加以确定。

(八)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格外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现代化生产多为大规模系统,环节众多,联系密切复杂,远非单纯靠质量检验或统计方法就能奏效的。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加强质量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自考专科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考以下内容:1、《质量管理基本理论》。2、《行业组织概论》。3、《生产运作管理》。4、《机械基础及制造工艺》。5、《电工电子技术及制造工艺》。6、《C语言程序设计》。7、《质量检验管理基础》。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

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引导语: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某发展的总战略方针进行着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质量管理经验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正是因为我公司一直坚持着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信念,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编制了实施了一套与我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现在就借着晋宁县2012年“质量走廊”创建活动将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与大家分享。

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1、总则;2、仪器管理;3、原材料品质管理;4、制造前品质条件复查;5、制程品质管理;6、成品品质管理;7、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8、成品出厂前的品质管理;9、产品品质的确认等9个大板块及其中的二十八条规定组成。 1、总 则

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公司品质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品质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品质检验的执行;

(五)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品质检查与改善。

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品质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四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

(一)原物料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在制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五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品质标准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品质管理部、生产部、市场部、技术

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 原物料供应商水准,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填制"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一式二份,呈总经理批准后品质管理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品质检验规范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召集品质管理部、生产部、市场部、技术部及

有关人员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品质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品质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

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二)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品质实绩会同有关

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酌予修订。

(三)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立"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

(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现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2、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一)周期设订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

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

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做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一)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执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

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二份存于使用部门。

(二)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品质管理部或研发部申请

委托校正,并填立"外协请修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第九条: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

管与保养。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

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 。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

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4、各生产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盒尺)由使用部门自行校正与保养,由质量管理部不

定期抽检。

5.仪器保养 (1)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年度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于"仪

器维护卡"内。 (2)仪器外协修造:仪器邦联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外表请修申请单"并呈主管核准后送采购办理外协修造。(3)任何仪器损坏后的维修都应当保留维修履历及验证记录,以便追踪。

3、原物料品质管理

第十条;原物料品质检验

(1)原物料进入厂区时,库管单位应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对需用仪器检

验的原物料,开立“材料验收单”,通知质量管理工程人员检验且品质管理工程人员于接获单据三日内,依原物料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

(2)"材料验收单"各一式五联检验完成后,第一联送采购,核对无误后送会计整理付款,

第二联会计存,第三联料库,第四联品质管理存,第五联送保税。且每次把检验结果记录于"供应厂商品质记录卡",并每月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的结果统计于"供应商品质统计表"及每月评核供应商的行分于"供应商的评价表",提供采购作为选择对抗厂商的参考资料。

4、制造前品质条件复查

第十一条:制造通知单的审核(新客户、新流程、特殊产品)质量管理部主管收到"制造通知单"后,应于一日内完成审核。

(一)"制造通知单"的审核

1、订制产品类别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

2、种类-客户提供的配件。

3、产品规格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使用于特殊要求者有否特别注明。

4、品质要求-各项品质要求是否明确,并符合本公司的品质规范,如有特殊品质要求是

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再确定产量。

5、包装方式-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装规范,客户要求的特殊包装方式可否接受

6、是否使用特殊的原材料。

(二)制造通知单审核后的处理

1、新开发产品、"试制通知单"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

设计部提示有关制造条件等并签认,若确认其品质要求超出制造能力时应述明原因后,将"制造通知单"送回生产部办理退单,由市场部向客户说明。

2、新开发产品若品质标准尚未制定时,应将"制造通知单"交设计部拟定加工条件及暂

订品质标准,由设计部记录于"制造规范"上,作为制造部门生产及品质管理的依据。

第十二条:生产前制造及品质标准复核

(一)生产部门接到设计部送来的"制造规范"后,须由部长或组长先查核确认下列事项后

始可进行生产:1、该制品是否订有"成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作为品质标准判定的依据。

2、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二)制造部门确认无误后于"制造规范"上签认,作为生产的依据。

5、制程品质管理

第十三条:制程品质检验

(一)质检部门对各制程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品质检

验,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品质。

(二)在制品品质检验依制程区分,由品质管理部IPQC负责检验:

1、制衬-缠绕日报表。2、缠绕一-针对缠绕过程记录日报表。3、固化-针对固化情况填

写日报表。 4、休整-休整日报表。5、脱模-脱模后由生产部门进行自检。

(三)品质管理部门于制程中配合在制品的加工程序、负责加工条件的测试:1、模具生

产前"规范检验"并记录于"模具检验报告"上。2、原材料依检验规范检验并记录于原材料检验报告。

(四)各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组长应即追查原因,并加以处理后将异常原因、

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指示后送品质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复核。

(五)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反应单位主管处理并开立" 异常处理单"呈经(副)

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改善。

(六)各生产部门依自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品质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以"异常处

理单"反应处理。

(七)制程间半成品移转,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第十四条:制程自主检查

(一)制程中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品质异常时应即予挑

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部长或组长,并开立"异常处理单"见(表)一式四联,填列异常说明、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送品质管理部门判定异常原因及责任发生部门后,依实际需要交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拟定责任归属及奖惩,如果有跨部门或责任不明确时送总经理批示。第一联总经理室存,第二联品质管理部门(生产管理),第三联会签部门,第四联经办部门。

(二)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确实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各制程品质,

一旦发现有不良或品质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品质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三)制程自主检查规定依"制程自主检查实施办法"实施。

6、成品品质管理

第十五条:成品品质检验

成品检验人员应依"成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品质检验,以提早发现,迅速

处理以确保成品品质。

第十六条:出货检验

每批产品出货前,品检单位应依出货检验标示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品质与包装检验结果填报"出货检验记录表"见(附表)呈主管批示后依综合判定执行。

7、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条:原物料品质异常反应

(一)原物料进厂检验,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

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检验部门的主管均须于说明栏内加以说明,并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呈核与处理。

(二)对于检验异常的原物料经核决主管核决使用时,品质管理部应依异常项目开立"异常

处理单"送制造部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时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由现场主管填报使用状况、成本影响及意见,经经理核签呈总经理批示后送采购单位与提供厂商交涉。

第十八条:在制品与成品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一)在制品与成品在各项品质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时,应提报"异常处

理单",并应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品质异常情况,使能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以确保品质。

(二)制造部门在制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踪原因外,不良品当即剔除,

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制程(以"废品报告单"提报,并经品质管理部复核才可报废)。

第十九条:制程间品质异常反应

收料部门组长在制程自主检查中发现供料部门供应在制品品质不合格时,应填写"异常

处理单"详述异常原因,连同样品,经报告部长后送经理室绩效组登记(列入追踪)后,送经理室品保组人员召集收料部门及供料部门人员共同检查料品异常项目、数量并拟定处理对策及追查责任归属部门(或个人)并呈经理批示后,第一联送总经理室催办及督促料品处理及异常改善结果,第二联送生产管理组(品质管理部)做生产安排及调度,第三联送收料部门(会签部门)依批示办理,第四联送回供料部门。制造科召集机班人员检查改善并依批示办理后,送经理室品保组存,绩效组重新核算生产绩效及督促异常改善结果。

8、成品出厂前的品质管理

第二十条:成品缴库管理

(一)品质管理部门主管对预定缴库的'批号,应逐项依"制造流程卡"、"QAI进料抽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审核确认后始可办理缴库作业。

(二)品质管理部门人员对于缴库前的成品应抽检,若有品质不合格的批号,超过管理范围时,应填写"异常处理单" 详述异常情况及附样并拟定料品处理方式,呈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及改善。

(三)品质管理人员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如经理无法裁决时,把"异常处理单"呈总经理批示。

第二十一条:检验报告申请作业

(一)客户要求提供产品检验报告者,营业人员应填报"检验报告申请单"一式一联说明理由,检验项目理由,检验项目及品质要求后送总经理室产销组。

(二)总经理室产销组人员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时,应转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品质要求

超出公司成品品质标准者,须交研发部)研判是否出具"检验报告",呈经理核签后把"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室产销组,转送品质管理部。

(三)品质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于制造后取样做成品物性实验,并依要求检

验项目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入"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后,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产销组,第二联自存凭以签认成品缴库。

(四)特殊物、化性的检验,品质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会同研发部于制造后

取样检验,品质管理部人员将检验结果转填于"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表"送产销组,第二联自存。

(五)产销组人员在接获品质管理部人员送来的"检验报告表"第一联及"检验报告申请单"

后,应依"检验报告表"资料及参酌"检验报告申请单"的客户要求,复印一份呈主管核签,并盖上"产品检验专用章"后送营业部门转客户。

9、产品品质确认

第二十二条:品质确认时机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安排"生产进度表"或"制作规范"生产

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将"制作规范"或经理批示送确认的"异常处理单"由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取样确认并将供确认项目及内容填立于"品质确认表",连同确认样品送市场部门转交客户确认。

(一)批量生产前的品质确认。

(二)客户要求品质确认。

(三)客户附样与制品材质不同者。

(四)生产或品质异常致产品发生规格、物性或其他差异者。

(五)经经理或总经理指示送确认者。

第二十三条:确认样品的生产、取样与制作

(一)确认样品的生产 1、若用户要求确认生产规格者由研发部制作供确认。 2、若客

户要求确认生产工艺、使用效果者,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以小时制作供确认。

(二)确认样品的取样 质量管理部人员应取样二份,一份存质量管理部,另一份连同"品质确认表"交由市场部送客户确认。

第二十四条:品质确认书的开立作业

(一)品质确认书的开立 质量管理部人员在取样后应即填"品质确认表"一式二份,编号连同样品呈经理核签并于"品质确认表"上加盖"品质确认专用章"转交设计部及生产管理人员,且在"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日期"后转交业务部门。

(二)客户进厂确认的作业方式 客户进厂确认需开立"品质确认表"品质管理人员并要求客户于确认书上签认,并呈经理核签后通知生产管理人员排制,客户确认不合格拒收时,由质量管理部人员填报"异常处理单"呈经理批示,并依批示办理。

第二十五条:品质确认处理期限及追踪

(一)处理期限 市场部门接获质量管理部或设计部送来确认的样品应于二日内转送客户,品

质确认日数规定国内客户5日,国外客户10日,但客户如需装配试验始可确认者,其确认日数为50日,设定日数以出厂日为基准。

(二)品质确认追踪 质量管理部人员对于未如期完成确认者,且已逾2天以上者时,应以便函反应市场部门,以掌握确认动态及订单生产。

(三)品质确认的结案 质量管理部人员于接获市场部门送回经客户确认的"品质确认表"后,应即会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完成并以安排生产,如客户不合格时应检查是否补(试)制。

10、 品质异常分析改善

第二十六条:制程品质异常改善 "异常处理单"经经理列入改善者,由经理室品保组登

记交由改善执行部门依"异常处理单"所拟的改善对策确实执行,并定期提出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改善结果。

第二十七条:品质异常统计分析

(一)品质管理部每日依IPQC抽查记录统计异常料号、项目及数量汇总编制"各机班、料

号不良分析日报表" 送经理核示后,送制造部一份以了解每日品质异常情况,以拟改善措施。

(二)品质管理部每周依据每日抽检编制的"各机班、料号不良分析日报表"将异常项目汇总编制"抽检异常周报"送总经理室、制造部品保组并由制造科召集各机班针对主要异常项目、发生原因及措施检查。

(三)各科生产中发生异常时拟报废的产品,应填报"成品报废单"会品质管理部MPB确认后始可报废,且每月5日前由品质管理部汇部填报"制程料号别报废原因统计表"见(附表)送有关部门检查改善。

第二十八条:品质管理圈活动 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领导统御及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启发提高人员的工作士气及品质意识,以团队精神共谋产品品质的改善,公司内各部门得组成品质管理圈,以推动改善工作。

以上规定的制定的制定及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公司产品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为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持不败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参考考试大纲以及历次试题

这个专业知识都是靠理解记忆难度不大 你不用太担心以下内容是些学习方法建议你可以参考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复习首先要先把书本看几遍了解这科主要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在四川自考网(tfzikao)网历年真题版块找几套历年真题在不看书和看书的情况下做几套题做题的过程中 总结记忆整理知识点

质量管理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具体如下:一、素养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2、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3、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可以报个班老师都会重点的辅导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质量管理教材,自考本科质量管理,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同济大学的工商管理,有哪些科目?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有实践考核环节)管理学原理金融理论与实务英语(二)质量管理(一)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二)财务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咨询上海自考教材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大纲名称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000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00023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考试大纲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00032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00042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005)000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00096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专)(0010)00104大学语文(专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专科)徐中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大学语文(本)(0011)00116大学语文(本科)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本科)徐中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一)(0012)00127英语(一)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英语(二)(0015)001514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00184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高等数学(一)(0020)★00206高等数学(一)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一)微积分章学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高等数学(二)(0021)00219高等数学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二)第一分册、第二分册姚慕生唐国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等数学(工专)(0022)00227高等数学(工专)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上下)陆庆乐马知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等数学(工本)(0023)002310高等数学(工本)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数学(工本)陆庆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普通逻辑(0024)0024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心理学(0031)00314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心理学张厚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学概论(0034)00346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美学(0037)00376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美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法学概论(0040)00406法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法学概论吴祖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会计学(0041)★00415基础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基础会计学王俊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42)00427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张小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43)00434经济法概论(财经类)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刘文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经济统计学(0045)00456企业经济统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济统计学钱伯海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财政与金融(0048)★00485财政与金融自学考试大纲财政与金融安体富周升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0051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学考试大纲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53)0053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郭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管理学原理(0054)★00546管理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管理学原理李晓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会计学(0055)00556企业会计学自学考试大纲企业会计学方正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0056)00566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钱伯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统计应用软件(0057)00576统计应用软件自学考试大纲统计应用软件顾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市场营销学(0058)★00585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市场营销学郭国庆李先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投入产出分析(0059)00595投入产出分析自学考试大纲投入产出法邵汉青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财政学(0060)★00604财政学自学考试大纲财政学高培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国家税收(0061)00616国家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家税收郝如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税收管理(0062)00624税收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税收管理李大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家预算管理(0063)★00634国家预算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家预算管理李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纳税检查(0064)00645纳税检查自学考试大纲纳税检查刘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65)★00656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黄书田刘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货币银行学(0066)00666货币银行学自学考试大纲货币银行学王克华陈雨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财务管理学(0067)00676财务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财政(0068)00685外国财政自学考试大纲资本主义财政学王传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税收(0069)00695国际税收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税收李久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70)0070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林万祥曹钟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保障概论(0071)00715社会保障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社会保障学李晓林王绪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72)0072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自学考试大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银行信贷管理学(0073)★00736银行信贷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信贷管理学吴慎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央银行概论(0074)00745中央银行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中央银行概论潘金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与管理(0075)00755证券投资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与管理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金融(0076)00766国际金融自学考试大纲国际金融刘舒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市场学(0077)00775金融市场学自学考试大纲金融市场学周升业王广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银行会计学(0078)00785银行会计自学考试大纲银行会计许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保险学原理(0079)★00795保险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保险学原理张拴林陈继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财产保险学(0080)★00806财产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财产保险郝演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0081)★00814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文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人身保险学(0082)00826人身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人身保险学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船舶保险(0083)00833船舶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船舶保险李继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运输保险(0084)00844运输保险自学考试大纲运输保险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再保险学(0085)00854再保险学自学考试大纲再保险学张拴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风险管理(0086)00865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风险管理李晓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英语翻译(0087)00876英汉翻译自学考试大纲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基础英语(0088)008812基础英语自学考试大纲英语(上)(下)吴顺昌黄震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0089)00894国际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陈同仇薛荣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实务(一)(0090)00906国际贸易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商法(0091)00914国际商法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商法冯大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对外贸易(0092)00924中国对外贸易自学考试大纲中国对外贸易黄晓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技术贸易(0093)00934国际技术贸易自学考试大纲国际技术贸易王玉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贸函电(0094)00944外贸函电自学考试大纲外贸函电诸葛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经贸知识英语(0095)00956经贸知识英语自学考试大纲经贸知识英语王学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96)0096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自学考试大纲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史天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外贸英语写作(0097)00978外贸英语写作自学考试大纲外贸英语写作王关富、蒋显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市场营销学(0098)00985国际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市场营销学吴世经、曾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涉外经济法(0099)★00994涉外经济法自学考试大纲涉外经济法盛杰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运输与保险(0100)★01006国际运输与保险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运输与保险叶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101)01014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外经贸经营与管理宋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市场行情(0102)01024世界市场行情自学考试大纲世界市场行情杨逢华林桂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证券投资学(0103)01035证券投资学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学罗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投资分析(0104)01045证券投资分析自学考试大纲证券投资分析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证券业经营管理(0105)01054证券业经营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证券业经营管理刘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0106)01064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贺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管理学(0107)01076现代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现代管理学刘熙瑞张康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0108)01086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个体、私营经济管理(0109)01095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个体、私营经济管理蒋泽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0110)01105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企业法人登记管理胡加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商标与广告管理(0111)01115商标与广告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商标与广告管理陈季修李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市场管理(0112)01125市场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市场管理赵丽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房地产评估(0122)01225房地产评估自学考试大纲房地产评估董黎明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农业经济与管理(0135)01356农业经济与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农业经济与管理谭向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138)01384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自学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经济学(0139)01396西方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经济学(0140)01406国际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发展经济学(0141)01416发展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计量经济学(0142)01426计量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计量经济学贺铿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思想史(0143)01435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管理概论(0144)01445企业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概论谭道明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生产与作业管理(0145)01456生产与作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生产与作业管理施礼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税制(0146)01464中国税制自学考试大纲中国税制郝如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人力资源管理(一)(0147)★01476人力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人力资源管理孙建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企业管理(0148)01486国际企业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国际企业管理徐子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49)0149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冷柏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金融理论与实务(0150)01506金融理论与实务自学考试大纲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经营战略(0151)01516企业经营战略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经营战略概论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组织行为学(0152)01524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大纲组织行为学孙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质量管理(一)(0153)★01534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质量管理学焦叔斌陈运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管理咨询(0154)01544企业管理咨询自学考试大纲企业管理咨询刘仲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中级财务会计(0155)01558中级财务会计自学考试大纲中级财务会计杨金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成本会计(0156)01565成本会计自学考试大纲成本会计学贺南项目管理自考天津开考自考项目管理专业通知天津大学、各区、县教委、天铁集团教委、各助学单位: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造就和培养21世纪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7月起面向社会开考项目管理专业,遴选天津大学为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专业代码:669.望你们做好宣传和开考准备。附件: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考试计划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专业着重培养与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和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其专业培养规格总体上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水平相一致。本专业共设置14门课程,采用学分制计算,共计77学分。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课程合格证书。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证书,并通过毕业论文,思想品德符合要求者,经核验专科毕业证书及加考课程合格,由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为特色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通过学习能够对工业工程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规划、运营、控制及其评价。能胜任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外贸、金融机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或教学工作。本专业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工程管理理论指导下,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10553毛泽东思想概论2必考笔试20359英语14任选0049俄语14笔试0244日语14笔试30506管理经济学5必考笔试41069管理数量方法8必考笔试51072项目成本管理4必考笔试61073项目质量管理4必考笔试71074项目时间管理4必考笔试81075项目风险管理4必考笔试91076项目管理法规6必考笔试101077项目论证与评估5必考笔试1111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5必考笔试121125工程造价管理6必考笔试131124工程监理4必考笔试141123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6必考笔试154836项目管理毕业论文0通过实践以下课程为专接本加考课160105管理学原理6加考笔试1、学科门类为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2、其他学科门类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需加考“管理学原理”课程。五、毕业论文与要求考生在通过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的10以上课程后,可以申请进行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由主考院校确定,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考生独立完成。经审核答辩后,采用五级制评定成绩。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后方能获得毕业证书。六、使用考试大纲和教材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英语《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俄语《俄语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大学俄语》丁树杞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日语《日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日语教程》任卫平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管理经济学》吴德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管理数量方法《管理数量方法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管理数量方法》韩天锡、周禄新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孙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6、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王祖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7、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计划与控制》卢向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8、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沈建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9、项目管理法规《项目管理法规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何鸿峰、赵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论证与评估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项目论证与评估》戚安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田元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造价管理》郭婧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工程建设监理》李清立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七、新课程的说明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该课程主要学习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概念、系统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与方法,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方法,工程建设项目范围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与技术,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干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估价与合同价款的确定;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竣工计算和保修期保修费的处理;案例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管理的基础。课程以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实际,以突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特色。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能力,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工程监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的法规、制度;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的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监理组织;建设工程监理规划;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的关系。建设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程以建设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相关法规、制度,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通过精选教材和案例实施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在本领域内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是项目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构成与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精选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单一领域的典型案例,以及大型、复杂综合案例为教学内容;以课堂引导、讨论、讲评、总结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案例分析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具备熟练运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与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竣工验收及评价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决策的能力;掌握对大型、复杂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决策的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Rc0是否明火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图

自考专科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考以下内容:1、《质量管理基本理论》。2、《行业组织概论》。3、《生产运作管理》。4、《机械基础及制造工艺》。5、《电工电子技术及制造工艺》。6、《C语言程序设计》。7、《质量检验管理基础》。

参考考试大纲以及历次试题

这个专业知识都是靠理解记忆难度不大 你不用太担心以下内容是些学习方法建议你可以参考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复习首先要先把书本看几遍了解这科主要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在四川自考网(tfzikao)网历年真题版块找几套历年真题在不看书和看书的情况下做几套题做题的过程中 总结记忆整理知识点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表

参考考试大纲以及历次试题

质量监督

释义: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特点:

作用:

1.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重点: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难点: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内容讲解: 过程方法模式: 1、过程方法的概念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过程的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运用过程的方法建立的。 2、过程方法的意义 过程是质量管理活动研究的基本单元,研究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建立一个有机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的方法和管理思路。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3、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A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B具体的识别每一个过程。 C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关系。D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4、ISO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 识别顾客需求,通过各过程的应用,而提 *** 品给顾客可视为一个大过程,图中圆内的部分过程构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过程的方法,为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提 *** 品,图中圆内包括产品实现,管理活动,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过程。 产品实现,管理活动,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过程构成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一个闭环。 以产品实现为主过程,对过程的管理构成管理过程,既管理职责,实现过程所需的资源的提供构成资源管理过程,对实现过程的测量、分析和改造构成支持过程。这四个过程分别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为更详细的过程。 2.质量管理有哪些基本知识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本讲内容 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重点: 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难点: 1、过程方法模式 2、顾客满意 3、卓越绩效评价原则 内容讲解: 过程方法模式: 1、过程方法的概念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过程的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运用过程的方法建立的。 2、过程方法的意义 过程是质量管理活动研究的基本单元,研究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建立一个有机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的方法和管理思路。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3、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A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B具体的识别每一个过程。 C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关系。 D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4、ISO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 识别顾客需求,通过各过程的应用,而提 *** 品给顾客可视为一个大过程,图中圆内的部分过程构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过程的方法,为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提 *** 品,图中圆内包括产品实现,管理活动,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过程。 产品实现,管理活动,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过程构成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一个闭环。 以产品实现为主过程,对过程的管理构成管理过程,既管理职责,实现过程所需的资源的提供构成资源管理过程,对实现过程的测量、分析和改造构成支持过程。这四个过程分别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为更详细的过程。 5、PDCA循环是指计划(PI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 PDCA方法适合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体系螺旋式提升,这个方法也适合每一个过程的持续改进。 3.质量的基本知识有什么 质量的基本知识 质量的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的: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特性(螺栓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接通电话的时间;赋予特性:完成产品后因要求不同而新增的(价格、硬件的共货时间、运输要求、售后服务等)。 要求:可表达的(明示的一元质量),说不出来但非常影响产品质量的(隐含的如吸味,通常是魅力质量),必须履行的(理所当然质量)。 组织:有关系的一组人员---------过程:相互作用的活动-------产品:过程的结果---------顾客:接受产品的人-------------顾客满意期望与实际的对比情况---------相关方(有利益关系的人)--------体系:相互关联的一组要素---------质量特性 硬件产品:内在特性、外在特性、经济性 服务质量: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 软件质量;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流程性材料:可测量的(强度、粘性、速度、抗化学性);定性的(色彩、质地、气味) 关键质量特性:影响安全和整机功能散失 重要质量特性:部分功能散失 次要质量特性:逐渐散失。 4.质量管理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计划: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头脑风暴、PDPC、网络图、树图) 组织: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 领导: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 控制: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织资源。 高层有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有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质量控制:设定一标准,测量实际结果,判定是否达到要求,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 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让顾客和相关方受益。 典型试题: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了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 )、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A。 离散度 B。不确定度 C。 精确度 D。分散性 试题答案:D 对于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应以( )为主要手段,以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 A。 周期检定 B。 校准 C。非周期检定 D。 定点检定 试题答案:B。 5.做品质管理要具备哪些知识 最为基本的: 1.影响质量的6大因素人员、机器、方法、材料、环境、测试 2.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PDCA戴明环 3.QC七大手法 4.ISO/TS9001基础知识 5.质量包含的几大方面的内容:使用性能、安全卫生性和环境要求、寿命、可信性、经济性、美观舒适性、信息性和可追溯性。 6.质量控制:1.设计-是否合乎客户需求 2.采购-所采购物料是否存在缺点 3.生产-是否按要求制作 4.包装-是否满足客户需求 5.储运-是否保证既有质量 7.不合格产品出现采取的措施 鉴别、标识、隔离、评定、处置,临时措施、固化措施(软体固化、硬体固化) 。 至于六西格玛品质、质量流程体系、先期质量策划、8D整改可以后续延伸 6.关于品质管理方面的知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1。 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2。 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 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3。 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 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 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 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 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 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5。 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 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 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7.TQC:全面品质管理。 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 一、品质管理规划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 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 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 二、品质资源管理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 (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2、品质成本分析(包括品质成本分类、品质成本管理分工、品质成本管理步骤)。 3、品质信息管理(包括品质信息管理流程、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四、异常品 质信息的处理)。4、品管工作环境管理(包括、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5、相关供方管理(包括确定对供方的需要、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 况、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二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三 鉴定成本统计表 表四 预防成本统计表 表五 废 品损失汇总表 表六 信息联络单 表七 供应商年度考核表)。三、品质管理工具1、第一节 帕累托图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图、分析帕累托图、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 2、因果图法(包括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图、分析因果图)。3、散布图法(包括制作散布图、分析散布图)。 4、控制图法(包括明确控制图原理、制作控制图)。5、关联图法(包括区分关联图的类型、制作关联图)。 6、亲和图法(包括确定课题、组成小组、搜集资料 .、书写卡片、汇总整理卡片、制作标签卡、作图)。7、系统图法(包括确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评价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图,确认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确PDPC法的用途、应用PDPC法)。9、箭线图法(包括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应用箭线图)。 四、品质计量管理1、标准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标准计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2、一般计量器具管理(包括检定一般计量器具、使用一般计量器具)。 3、能源计量管理(包括明确能源计量范围,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与维护,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4、计量器具的选配 (包括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 5、计量器具的校准(包括校准类型、校准的注意事项)。6、计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电子秤、弹簧秤、硬度计、游标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计、千分尺)。 7、计量器具内校标准(包括硬度计内校标准、深度尺内校标准、高度尺内校标准、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200~500mm卡尺内校标准、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厚度器内校标准、电子秤内校标准、钢卷尺内校标准、温 度计内校标准)。8、计量器具周检(包括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报出下月周检计划。 7.质量管理员的必备知识有哪些 作为一名质量管理员,其岗位职责包括哪几个方面?如果你想了解这一岗位,可以适当参考以下这篇优秀的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希望各位从中掌握这一岗位的岗位责任制。 (一)、质量管理员职权 1.在技术质保部经理(番禺经理)领导下,组织领导全公司原辅材料、工序产品、成品检验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2.对技术质保部质量检验员、材料检验员有指挥调度权;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有检查监督、业务指挥权和撤换建议权。 3.对生产班组有依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责令返工、报废、停产的处置权和质量奖罚建议权。 (二)、质量管理员职责 1.负责质量信息采集、分析、传递工作,按时报出月、季、年报;监控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按月统计、上报质量分析报告。 2.组织领导质量检验员按检验规程对成品进行抽检,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 3.组织领导材料检验员对进厂原辅材料进行检验,保证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入生产;按检验规程对工序产品进行首检和监督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混入下道工序。 4.对生产部工序检验员、包装成品检验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对生产部设备管理员的计量器具检定、工装器具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5.保证检验数据准确、质量记录齐全、统计(番禺统计)报表完整。 6.完成部门负责人交办工作。 7.负责检验规程的制修订草案编写。 更多可以到“六西格玛品质网”查看!

精益生产管理 质量经理知识大纲 第1章 质量 1.1 质量的含义 质量的定义(识记);质量认识的演变过程(理解);大Q和小Q(理解);朱兰关于质量概念的辨析(理解);质量等级(理解)。 1.2 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识记);质量特性的类型(理解);狩野的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理解)。 1.3 质量相关术语 过程(识记);产品的种类(理解);顾客(理解);供方(理解);顾客满意(识记);合格(识记);质量经济性(理解)。 第2章 质量管理 2.1 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理解);质量管理在管理发展历史中的地位(理解);管理理论发展对当代的启示(理解)。 2.2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定义(识记);质量管理发展的三阶段及其比较(理解);质量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理解)。 2.3 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戴明(Deming)及其主要思想(理解);朱兰(Juran)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石川馨(Ishikawa)及其主要思想(理解);克劳士比(Crosby)、费根堡姆(Feigenbaum)、休哈特(W. A. Shewhart)等以及他们的思想(理解)。 第3章 全面质量管理 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识记);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原则及其关系(理解)。 3.2 质量环与质量职能 质量环(识记);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的质量环(理解);组织的质量环和质量职能(应用)。 3.3 质量改进的定义和程序 质量改进的定义(识记);质量改进的特点(理解);戴明环(识记);朱兰、克劳斯比的质量改进程序(理解);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应用);日本企业的QC程序(应用)。 第4章 领导作用 4.1 领导的含义 领导的定义和实质(理解);领导影响力的两种来源(识记)。 4.2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及其重要性(理解)。 4.3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定义(识记);组织文化的构成(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应用);使命、价值观、愿景(识记)。 4.4 变革管理 变革的动因和领域(理解);变革的阻力和减少阻力的方法(理解);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应用)。 4.5 组织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定义(识记);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理解);恪守道德规范的做法(应用)。 第5章 战略制定与部署 5.1 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PEST分析、五力模型、竞争对手分析(应用);内部环境分析的框架(应用);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理解);SWOT分析(应用);公司战略的三个层次(理解);公司战略种类(理解);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理解)。 5.2 战略计划活动 战略计划活动的含义(理解);战略计划活动的过程(应用)。 第6章 以顾客为中心 6.1 营销观念的变化和关注顾客 五种营销观念(理解);了解顾客需要的关键活动和方法(应用);外部顾客的概念给组织结构带来的影响(理解)。 6.2 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顾客满意及其带来的情绪特征(理解);顾客忠诚及其表现(理解);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关系(理解)。 6.3 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及其过程(理解);顾客管理管理的基本功能(理解);顾客关系管理要做好的关键工作(应用)。 6.4 顾客满意度的测量与分析 顾客满意度及其作用(理解);顾客满意度测评实施过程(应用)。 第7章 卓越绩效模式概述 7.1 卓越绩效模式的产生背景、实质、作用和特征(理解)。 7.2 几种主要的卓越绩效模式(识记)。 第8章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念、框架和内容 8.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念(理解)。 8.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框架、结构和分值分配(理解)。 8.3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应用)。 第9章 卓越绩效评价方法 9.1 卓越绩效评价(应用)。 9.2 组织自我评价(应用)。 9.3 全国质量奖申报与评审(识记)。 第10章 过程管理 10.1 过程概念、过程方法和过程管理 过程、过程链、过程网络及体系的概念(识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方法(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卓越绩效模式中的过程管理方法(理解)。 10.2 过程的策划和实施 过程的识别(应用);过程要求的确定(应用);过程的设计(应用);过程的实施(应用)。 10.3 过程的改进 过程改进的概念、类型(识记);改进的组织形式、程序和步骤(应用),QC小组活动的由来、发展、特点、课题类型和推进方法(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发展、涵义、组织、流程和推进步骤(应用)。 第11章 ISO9000族标准 11.1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特点和意义 11.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11.3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11.4 ISO/DIS 9004 《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___一种质量管理途径》 第12章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 12.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理解)。 1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理解)。 12.3 ISO22000以及ISO/TS16949、TL9000、AS9000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识记)。 第13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 13.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文件化(应用)。 1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保持(应用)。 13.3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和改进(应用)。 13.4 管理体系的整合(应用)。 第14章 质量审核、认证和认可 14.1 认证和认可(识记)。 14.2 审核(应用)。 14.3 体系审核(应用)。 14.4 产品审核(理解) 14.5 过程审核(理解) 第15章 管理技能 15.1 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识记);管理者的分类和技能(理解)。 15.2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理解);组织结构的职能观和过程观(应用)。 15.3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过程(理解);人员的选拔、考评、培训和发展(理解);职业生涯管理(理解)。 第16章 沟通 16.1 沟通的含义 沟通及其过程(理解);丰富度不同的沟通渠道(理解);沟通的障碍(应用)。 16.2 沟通的类型 五种常见的沟通网络(理解);正式和非正式沟通(理解)。 16.3 有效沟通的原则 有效沟通的原则(应用)。 16.4 跨文化沟通 全球化领导与跨文化沟通(理解);文化的维度(理解)。 第17章 激励 17.1 激励与人性假设 激励的定义(识记);人的行为模式(理解);各种人性假设(理解)。 17.2 主要激励理论 各种激励理论(理解)。 第18章 团队 18.1 团队的含义和类型 团队的定义(识记);团队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的好处(理解);团队的类型(识记)。 18.2 团队的条件和发展技巧 团队形成的支持条件(理解);团队建设、推动和领导的技巧(应用)。 18.3 团队的绩效评估和奖励 团队的绩效评估、奖励和表彰(应用)。 18.4 高效团队的特征 高效团队的特征(理解)。 第19章 项目管理 19.1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念(理解)。 19.2 项目管理过程(应用)。 19.3 项目管理常用方法与工具(应用)。 第20章 培训 20.1 培训及其价值 培训和教育的含义(识记);培训对企业的价值(理解);培训的局限性(应用);培训管理流程(应用)。 20.2 培训需求识别 培训需求的来源 (应用);质量培训的一般需求(理解);识别培训需求的方法 (应用)。 20.3 培训策划与实施 培训设计策划的含义(理解);培训的制约条件(识记);提供培训的方式(应用);培训的适宜时机(理解);精益争霸,培训目标体系(应用);培训内容的准备(应用);培训方法的选择(应用);成人学习的特点(理解);成人学习应遵循的原则(应用)。 20.4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评价的内容(理解);培训效果评价的方法(应用)。 第21章 供应链管理 21.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框架(理解);物流管理简介(理解)。 21.2 供应商管理的策划和实施 战略性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战略(理解);供应商选择(应用);供应商沟通(应用);供应商关系(应用)。 21.3 供应商管理的监控和改进 供应商质量控制(应用);供应商绩效管理(理解);供应商审核、评审与认证(应用)、供应商改进(应用)。 第22章 统计技术基础 22.1 基本统计的应用(识记)。 22.2 数据抽样方法(理解)。 22.3 数据的基本整理方法(应用)。 22.4 数据的统计推断(识记)。 第23章 非量化质量工具 23.1 流程图(应用)。 23.2 因果图(应用)。 23.3 检查表(应用)。 23.4 头脑风暴法(应用)。 23.5 亲和图(应用)。 23.6 树图(应用)。 23.7 PDPC(应用)。 23.8 关联图(应用)。 23.9 矩阵图(应用)。 第24章 集成化质量工具 24.1  质量成本(理解)。 24.2 质量功能展开(理解)。 24.3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识记)。 24.4 可靠性工程(识记)。 24.5 试验设计(识记)。 24.6 测量系统分析(理解)。 24.7 统计过程控制(应用)。 24.8 精益生产(理解)。 原材料检验(IQC) 1、原料进厂检验包括三个方面 ① 库检 原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实际,一般由仓管人员完成。 ② 质检 检验原材料物理,化学等特性是否符合相应原材料检验规定,一般采用抽检方式。 ③ 试检 取小批量试样进行生产,检查生产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2、来料不合格的处理 ① 标识 在外包装上标明 “ 不合格 ” ,堆置于 “ 不合格区 ” 或挂上 “ 不合格 ” 标识牌等。 ② 处置 退货或调货或其他特采。 ③ 纠正措施 对供应商提供相关要求或建议防止批量不合格的再次出现。 3、紧急放行 因生产急需,在检验报告出来前需采用的物资,为紧急放行。需留样检验,并对所放行物资进行特殊标识并记录,以便需要时进行追踪。 4、特采 ① 从非合格供应商中采购物资---加强检验。 ② 检验不合格而采用的物资---挑选或修复后使用。 5、应特别关注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损失 ① 投入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元。 ② 生产阶段发现,损失成本为10元。 ③ 在客户手中发现,损失成本为100元。 IQC职责: 1.严格按检验标准检验原材料 2.如实填写检验记录表  3.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 4.原材料异常的呈报 5.原材料的标识  6.负责对货仓物料员检验报告的签收  7.对生产线投诉的物料质量问题,要负责对货仓库存物料进行重新检查 过程检验(IPQC) 1、IPQC 的检验范围包括 ① 产品 半成品、成品的质量。 ② 人员 操作员工艺执行质量,设备操作技能差。 ③ 设备 设备运行状态,负荷程度。 ④ 工艺、技术 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是否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2、工序产品检验 对产品的检验,检验方式有较大差异和灵活性,可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检验方式更灵活。 3、质检员全检 适用于关键工序转序时,多品种小批量,有致命缺陷项目的工序产品。工作量较大,合格的即准许转序或入库,不合格则责成操作员工立即返工或返维。 4、质检员抽检 适用于工序产品在一般工序转序时,大批量,单件价值低,无致命缺陷的工序产品。 5、员工自检 操作员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先实行自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发出至下道工序。可提高产品流转合格率和减轻质检员工作量,不易管理控制,时有突发异常现象。 6、员工互检 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员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可以不予接收上道工序的不良品,相互监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会引起包庇、吵执等造成品质异常现象。 7、多种方式的结合 有机结合各种检验方案,取长补短,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但检验成本较高。 8、工序品质检验 对人员、设备工艺技术环境等的检验。 IPQC职责:  1.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2.根据检验记录填写检验报告  3.对检验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成品质量检验(FQC) 制造过程最终检查验证(最终品质管制,Final Quality Control),亦称为制程完成品检查验证(成品品质管制,Finish Quality Control)。 FQC的运作: FQC是在产品完成所有制程或工序后,对于产品本身的品质状况,包括外观检验(颜色、光泽、粗糙度、毛边、是否有刮伤)、尺寸/孔径的量测、性能测试(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操作控制),进行全面且最后一次的检验与测试,目的在确保产品符合出货规格要求,甚至符合客户使用上的要求(Fitness for Requirement)。 FQC检验缺陷: 产品的所有缺失(严重缺失、主要缺失、次要缺失)都要在此一阶段被检测出来。也是产品尚未包装/ 装箱前的最终品质管制工作。经由FQC后所发现之不合格品的处理,端看不合格状况的不同,而可能回到制程前段或是半成品阶段进行重工或修理/OK后,再次送检,精益争霸,之要再通过FQC被检测一次。 通常对没有通过FQC的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下: 1、对不合格品进行重工(Rework)或修理(Repair)程序; 2、无法重工或修理的品质缺失,就会被直接报废,算入生产耗损的成本项目内; 3、原不合格品被降级(降低品级,Down Grade)处理,销售给品质要求较低的客层,但必须符合买卖合同或订单约定; 4、对于可以有的零部件进行再使用(Reuse)。 成品出厂检验(OQC) 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才能达到产品出厂零缺陷客户满意零投诉的目标,检验项目包括: ① 成品包装检验 包装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运输要求等。 ② 成品标识检验 如商标批号是否正确。 ③ 成品外观检验 外观是否被损、开裂、划伤等。 ④ 成品功能性能检验 批量合格则放行,不合格应及时返工或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⑤ 环境 环境是否适宜产品生产需要。 质量体系审核员 1、具备比较广泛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组织管理体系框架内,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必须服从一个组织总的管理原则。 所以,审核员要完成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首先必须了解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具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基本职能,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包括设备、研发、人力资源、战略、风险、财务等管理和领导力方面知识,对具体管理行为在提高生产力水平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充分认知组织整体经营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及其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其适宜性。 否则,在审核中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把握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整体管理与运行的关系和作用。 2、通晓质量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和运用质量管理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必须较为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统计和可靠性、设计和过程质量控制、抽样检验、供应商和顾客关系管理、质量信息和改进以及计量管理等知识,才能对ISO9001标准中的相应条款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对具体的条款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的PDCA和过程方法要有充分理解,掌握一些质量管理工、方法、技术(如“五图一表一法”的七大手法、新七项工具、6σ、5S、统计技术、抽样方案、精益生产等)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3、掌握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及法律法规知识特定技术领域知识主要包括行业及其技术特性、产品特性和实现过程及其质量影响要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认证机构根据审核员具备的特定技术领域的知识水平来确认其专业类别。 ISO9001标准明确指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用,“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行政管理从“事前审批”模式要逐步转向“事中事后监督”方式,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执行力度,这就要求在认证活动中更要关注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识别。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要全面了解与质量有关的主要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合同法》《标准化法》等,以及特定的行业涉及的法律,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建筑法》等; 在特定的行业法规、技术规范与认证审核关系更为密切,审核员更要充分掌握,如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中淘汰工艺和淘汰产品就不能给予认证; 对国家行政许可的产品在现场审核时,要关注行政许可资格取得及有关具体行政许可要求,如人员和设备、检验项目、产品标识等。当然,现实中的审核员都是在满足一定基本管理、专业知识前提下,各有所长,认证机构要识别审核员知识短板,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系统,全面提高审核员知识技能水平。 同时,在审核策划时,注意考虑组织类型规模、治理结构、经营方式等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及认证活动的影响,合理调配审核组成员,取长补短,优化审核组知识结构,使审核资源与受审核方经营相匹配。如大型、集团性组织,要注意安排管理学知识丰富并有类似组织工作经历的成员; 对国家严格管控的行业客户,安排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成员等,确保审核结果得到准确评价并给受审核组织带来增值,同时也提升认证机构声誉,达到提升审核质量的最终目的。

  • 索引序列
  •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
  • 质量管理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图
  • 质量管理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