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逻辑学自考题目难吗

逻辑学自考题目难吗

发布时间:

逻辑学自考题目难吗

逻辑学难不难?说实话,是真的不太难,逻辑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当然了,刚开始的时候,学习逻辑的论证逻辑和推理这都很绕,什么p推q,但是当你拿到199管理类联考的时候,即是你没有学过逻辑,你也能作对将近一半。但是当你学习了一个阶段后,或许你连一半都做不对了。这不是在吹牛,这是在讲述事实。不信你试试看。那么逻辑真的不难嘛?实话实说,真的不难!逻辑学这门课很有意思,你会感觉逻辑学的题目特别有意思,但是答案你总选不对,而且往往你觉得是错的答案结果就是正确答案,

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是真的不太难,逻辑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当然了,刚开始的时候,学习逻辑的论证逻辑和推理这都很绕,什么p推q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题目难度不是很高,但题干阅读量很大(7千-8千字),同时时间非常紧张,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首先,是语言能力。语感要好,不能钻牛角尖,平时要训练用正常的思维去看语言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弄清楚里面的必要考点。第一个具体考点是演绎推理,演绎就是一种公式,在你把自然语言理解清楚之后,按照这个公式去套,不要用感觉。第二个考点就是综合推理,综合就是排列、组合,还与数学相关,这个还是有点难的,多练就可以了,所以要想获得高分,这个分数一定也要拿到。第三个叫论证评价能力,要学会对别人的观点和论证做出一个有效的评判,考察的就是平时说的批判性思维。四、逻辑题题干的信息量比较多,总是在读题的时间上浪费很多的精力,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大家不要着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去解决:第一,先看提问,你要知道这道题要让你干嘛。之后就回到了刚才说的,考点有三个,如果是演绎的话,问的是非常明确的问题,只要找到它的关联词,就会非常简单。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综合推理。就是排列、组合,这是没办法绕过去的,但是它题量不大。还有一种是论证评价,它的题干往往是一个小故事,这就要抓住证据和结论的核心关键词。但是它的关键词不是固定的,一般来说是时间、空间、人、事、物。五、经常觉得同一个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是对的,那怎么排除这种强干扰项?”建议先看提问,如果是演绎推理的大考点,是绝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第二个排列组合,也不可能出现两个选项选不出来,只有一个答案。要想拿高分,一定要把演绎和排列组合做的非常熟练,一个都不能错。这个问题是论证评价的题,它五个选项至少两到三个是有干扰的,这就需要你去搞清楚里面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往往一招就能搞定。怎么排除干扰?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证据结论,弄清楚思路。

自考的难度不小,一个月的时间就想过一门课不太现实。

普通逻辑自考题难吗

普通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自考的人多了,一定不是很难考。

逻辑题其实都不难的,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做题的时候,用排除法,简单~~

学理科的会觉得好些学文科的可能会有些吃力,不管好不好考,只要选择了考它就要认真学习。认真学了不好考的也就好考的,其实不会很难啦!个人意见

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00024普通逻辑课程的复习方法: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逻辑学自考题目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p→q”与“r→s”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 A. 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B. 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C. 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D. 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2.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是() A.普遍概念、单独概念 B.二分法、连续划分 C.江苏省、苏州市 D.科学家、化学家 3.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为() A. A判断 B. E判断 C. I判断 D. O判断 4.SIP与SOP之间是()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与□p有矛盾关系的判断是() A.□﹁p B.◇p C.◇﹁p D.﹁◇p 6.“如果二角对顶,那么二角相等”可变换为等值于它的判断是() A.如果二角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B.只有二角相等,二角才对顶 C.如果二角不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D.只有二角对顶,两角才相等 7.必然性推理必定是() A.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B.前提不蕴涵结论的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8.“小华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遇到了别的急事。小华生病了,所以他没有遇到别的急事。”这个推理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 A.否定肯定式 B.肯定否定式 C.肯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9.以“如果p或q,那么r”和“非r”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 A.﹁p∧q B.p∧﹁q C.﹁p∧﹁q D.p∧q 10.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主要运用的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统计推理 11.“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这种推理的逻辑错误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轻率概括 D.循环论证 12.“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该陈述在逻辑上犯的错误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后者是按年代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诗歌、小说、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13.“某人正驾车行驶。此时若忽然停车,他后面跟行的卡车将撞上他车的尾部;若不停车,他会撞倒一个横穿马路的妇女。”如果此陈述为真,则最可能的推论是() A.那辆卡车跟得太近 B.行人不该在马路上行走 C.他不是被后面的卡车撞上,就是撞倒那个妇女 D.他的驾驶技术还不够高明 14.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以买到一切。”最能有力驳斥上述观点的是() A.有些东西,即使有足够的钱也不能买到,如友谊、健康、爱情等 B.如果没有足够的钱,那么什么也买不到 C.有一件我买不到的东西,便说明我没有足够的钱 D.没有足够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一切东西 15.“如果刘伟力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他一定是结了婚的。”此断定是基于哪种假设?() A.某些已婚者不可以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B.只有已婚者才能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C.某些已婚者必须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D.某些已婚者可以不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两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矛盾关系。”作为划分,该句的逻辑错误是() A.划分不全 B.多出子项 C.划分标准不同一 D.子项相容 E.划分不全、多出子项 17.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有() A.朋友关系 B.同学关系 C.父子关系 D.年长于关系 E.年轻于关系 18.仅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富有创新性的人”这一全称肯定判断看,“科学家”和“富有创新性的人”这两个概念间可能具有的关系为() A.种与属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E.全异 19.如下公式中表示或然模态判断的是() A. □p B. ◇p C. ◇﹁p D. SEP E. □﹁p 20.已知判断“﹁p←﹁q”,则它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A. p∧﹁q B. ﹁p∧q C. ﹁p∧﹁q D. p∨﹁q E.﹁(p→q) 21.“并非他又聪明又能干”的等值判断是() A.他不聪明或能干 B.他聪明或不能干 C.他不聪明或不能干 D.如果他聪明,那么他不能干 E.如果他能干,那么他聪明 22.直接推理式①“SAP→ ”和②“ → ”() A.都有效 B.都无效 C.不都有效 D.①有效,②无效 E.①无效,②有效 23.一个有效三段论的项在前提中周延,则它在结论中() A.可以周延 B.必定周延 C.不可以周延 D.可以不周延 E.不可以不周延 24.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形式有() A.肯定否定式 B.否定肯定式 C.肯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E.肯定后件式 25.“男同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8%”中,“男同学”是()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C.负概念 D.集合概念 E.非集合概念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_______________,一是变项。 27.概念的_______________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8.性质判断SAP与SEP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关系。 29.“必然非p”与“可能p”为_______________关系。 30.“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即使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这段话违反了_______________律。 31.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划分看,直接推理和三段论均属_______________。 3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为_______________判断的假言推理。 33.简单枚举法是根据某类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从而得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4.科学假说就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于未知的事物或_______________所作的假定解释。 35.反驳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虚假性或_______________的思维过程。 四、图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4分,第37小题6分,共10分) 36.已知所有A是B,并且所有C是A,请用欧拉图表示A、B、C三概念间所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37.列出下列A、B、C三个判断的真值表,并根据真值表回答:当A、B、C中只有一句真时,哪一句话真?甲是否去开会?乙是否去上学? A:如果乙去上学,那么甲去开会。 B:并非要么甲去开会,要么乙去上学。 C:甲不去开会或乙不去上学。 p q T T F F T F T F 设:p为“甲去开会”,q为“乙去上学”,T表示“真”,F表示“假”。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8.(1) “判断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模态判断。” 该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2)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 该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定义的结构;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9. (1)只要该企业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就能搞活企业。 (2)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指出用什么判断可以反驳上述判断,并说明逻辑理由。 40. “有为青年都是勤奋好学的,所以,凡是勤奋好学的都是有为青年。” (1)写出上述推理的推理式; (2)指出这个推理式属何种直接推理; (3)用逻辑规则检查它是否正确。 41. “19世纪期间,人们从各种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其密度总是相同的,可是大气中的氮,却比从化合物中得到的氮多出0 . 5%的重量,于是,人们分析这多出来的重量,一定有它另外的原因。经过对大气的反复测定,终于证明空气中的氮气加重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氩气的缘故。” 分析此例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说明理由并写出该逻辑方法的公式。 42. 已知:△ABC中,∠B>∠C(如题42图) 求证:AC>AB 证明:如果AC不大于AB,就只有两种情况, 即AC=AB或AC如果AC=AB,那么△ABC为等腰三角形,∠B=∠C; 如果AC∠B∠C相矛盾,所以AC不大于AB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AC>AB。 分析上例论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 六、证明题(本大题8分) 43.试证明以I判断为大前提,以E判断为小前提不是三段论前提的有效组合。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44. 某司令部决定选派三个师去完成一次行动,军事参谋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甲:如果派C师,则必须派D师。 乙:如果B师不去,则A师也不能去。 丙:如果C师不去,则E师也不能去。 丁:派A师前去,但B师留下。 戊:E师必须前往。 司令部最终采纳了其中的四条建议,派三个师顺利完成了此次行动。 司令部采纳了哪四个人的建议?选派的是哪几个师? 45. “或者逻辑学难学(p),或者没有多少学生喜欢它(q)。如果数学容易学(r),那么逻辑学不难学。事实上许多学生喜欢逻辑学,因此,数学并不太容易。” 上述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是只做第四道题吧? 第一小题:题目说四个人的猜测只有一个不正确,而甲和丙、丁的话矛盾,故,甲不正确。所以张某没做案,王某作案。 第二小题:E未必出差。E是否出差的前提是C或D出差,而C或D出差的前提是B出差。那么B是否出差?题目只说B不出差时A不出差,所以A出差时,B一定也出差。但题目现在说的是A要求出差而不是A出差了,因为A只是要求而不是出差,所以答案具有不确定性。

第一个题, 答案是在大街上丢失的.过程: 由bc 可得手表不是在宿舍丢失, 由de 可得手表不在校园内丢失.由a 可以排除宿舍和校园,所以是在大街上丢失.第二题答案: 小白黄色包, 小蓝白色包,小黄蓝色包.过程: 背黄色包的的人 只能是小蓝货小白, 小篮对话数对,所以最开始说话的人不是小兰,所以是小白. 小白是黄色,其他显然.第三题答案: 甲乙是疑犯.过程, 因为 (1)(2) 可得甲乙丙不全是疑犯, 又(5)可知丙不认识乙, 所以乙 的供词是假的,=疑犯. 显然 甲的供词也是假的,所以甲也是疑犯.所以甲乙是疑犯,丙不是疑犯.望采纳

自考逻辑学难吗

失控的逻辑课

逻辑题其实都不难的,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做题的时候,用排除法,简单~~

普通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自考的人多了,一定不是很难考。

《逻辑十九讲》是我最先读的一本书,但迟迟没有写读书心得。原因很简单,一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的读书心得不怎么好写,搞不好就变成了读书笔记;二是我不想就事论事,泛泛而谈,而是想真正能引起老师们的思考,能否在现实中改进我们的教学。当然,这确实很难。为什么老师总是受伤?在今年的6月25日,网上的一个帖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浙江宁波市的一位家长发了一个求助贴:“我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我的小孩非常爱好数学,可是昨天的考试彻底打垮了他,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扩大多少倍?”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4倍,而学生的解答是8倍。后来,宁波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忍不住”了,回复了家长的帖子,承认老师在命题时的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今后将更加注意。之所以出现争议,关键在于对“扩大”和“扩大到”的理解问题,属于对概念的准确表达问题。“扩大多少倍”有两种情况:如扩大10倍,一般指扩大到原来的10倍,而不是“1 10”倍;但要说扩大一倍、一半,就不是原来的1倍、0.5倍,而是原来的“1 1”倍、“1 0.5”倍。“扩大到多少倍”,就非常明确了,就是原来的多少倍。可见,教材已经非常准确地用“扩大到”、“缩小到”来表述,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其它的模糊表达呢?网上还有一则笑话,据说来自二年级数学试题。小明今年7岁,爷爷比小明大48岁,妈妈比爷爷小36岁。妈妈今年几岁?这道题在计算上没有什么问题,妈妈今年19岁。可是,真正的问题来了,妈妈12岁时生下了小明!难怪,有网友留言,孩子的爸爸判了几年?这是超出了数学本身的逻辑错误。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绝大多数是学生家长晒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恶意的搞笑之作。不管是什么情况,我认为都是对教师的一种伤害,显得老师没水平,在社会上的声誉下降,在学生中的威信下跌。避免此类情况出现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学一点逻辑学,注重对概念、术语的本质属性的把握和表达,对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结果的准确性的充分验证,提升专业素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儿童有没有逻辑思维能力?肯定有啊。儿童的逻辑思维是在与外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只是我们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孩子的“哭”是他表达自己需求的主要手段,饿了、困了、不舒服了,通过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然后就能得到相应的解决。他的逻辑就是:饿了→哭→吃奶;尿了→哭→换尿布;哭→解决一切问题。再大一些后,怎样让他建立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逻辑呢?比如,走路摔跤了(并没有摔伤),哭,希望家长把他抱起来。如果这时家长立即将他抱起来,只会强化他“哭的逻辑”。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地上爬起来。真爬起来了,要表扬他:“宝宝真勇敢,跌到了可以自己爬起来。”慢慢地,他就知道,哭并不能解决问题,靠别人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自己解决问题。儿童对概念的认识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妈妈→女人;爸爸→男人。这其实就是归纳推理的雏形。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父母经常吵闹的家庭中,是没有安全感的,并且会形成一个判断:家庭是不安全的。这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入学后,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与家长的训练和老师的引导密切相关。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只是注重记忆,背古诗、认字,没有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孩子的发展注定是不全面的,更没有发展后劲。教师应该成为逻辑思维训练的高手逻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好的推理把我们引向真理,而坏的推理给我们带来厄运。同样,逻辑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无处不在,既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更有教师的课堂教学逻辑。比如一节物理或化学课,从外在形式来看,它包含“阅读—实验—讨论—练习—讲解”的教学过程,但从内在实质上看,它是“感知—定向—理解—运用—迁移”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清晰的课堂教学逻辑结构认知,那么,你的教学一定是肤浅的、没有条理性的,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到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的头脑中还存在这样的逻辑判断:“文科学习就是记忆”,“理科学习就是练习”。于是,死记硬背压得学生喘不了气,机械训练让学生变成了解题机器。效果呢?学生越学越死气,教师越教越丧气。问题出在哪里?核心问题仍然在逻辑思维的训练上。逻辑思维讲求的是推理,而正确的推理依赖于从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所以,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请记住形成任何概念都需要的五个步骤:陈述、对比、抽象、概括、命名。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去尝试、感悟,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推理的四个步骤: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投入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掌握推理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呢?与其我们在课堂上歇斯底里的大叫:“你动动脑子!”“自己再看一遍!”不如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策略。《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中的雷夫,把解决问题的策略看得像 “圣经”一样,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1、理解题目(把铅笔放下,搜集相关资料。)2、选择合适的策略(①付诸行动;②选择运算方式;③画图;④先猜测再检查;⑤找出模式;⑥制作图表或表格;⑦逻辑推理;⑧逆推。)3、解题(拿起铅笔)4、分析(我的答案合理吗?)解题规律是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来的,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就是演绎推理了。在数学、科学等课堂教学中,这是最核心的内容,可是被很多老师忽略了。那么,重点来了!当你成为逻辑思维训练的高手时,还用担心你的学生不够优秀吗?何不试一试?除了推荐《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第一本和第三本书外,再推荐《逻辑思维训练课》系列丛书《逻辑推理》《益智谜题》,供老师们开设选修课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选择

自考逻辑学专业科目难吗

普通逻辑对于广大自考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不把原理搞清楚,只靠做题基本没戏,问题稍微一变,马上就发蒙。刷题是最没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自考总体通过率低,主要就是考生被人误导所致。所有的资料都没用,把书看懂了,学会了,把原理搞清楚,不需要做多少题,有两三套综合题足够用了。

楼主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核实1.登陆当地(你的所在地)教育考试院网站2.查找自考相关信息3.查看是否有逻辑专业、如有、查看相关考试科目貌似正常大学没有这个专业,顶多也就是专业里的一门“科目”

1、自学考试是通过个人自学,最后取得自考专科、本科毕业证书的国家考试制度。2、想获得自考的毕业证书,就要去报名参加自考。您需要去当地自考办(教育考试院)报名自考。有些地方要先进行网上报名,再到自考办的现场点确认。3、自考(自学),不需要入学,是以看书自学为主,按期去参加考试就可以了。4、自考的整个流程是:自考报名(选择所要考的专业和课程)——预订或买教材(书)——拿到书,自己看书学习——按期参加考试……(按每年的自考周期循环前面各环节多次)……全部课程考出——申请毕业——拿到专科、本科学历。(其中:先报名后考试是固定不变的;而先报名还是先买教材,考生根据情况可以自己灵活进行的)。5、自考,某门考试课程的教材(书)是指定的,一般在报名的地方预订或购买教材。6、自学,就是在家看这些自考教材(自考书)。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

逻辑学基本知识很简单,也非常实用,我就是学习逻辑学的,虽然此专业就业不怎么样,那本《批判性思维》的确很好,不过你也可以找一本大学逻辑学的入门教材,上面有具体解释,我们学习的是南开出版社编辑的,很值得推荐哈(母校强大O(∩_∩)O!)其实日常使用,这些入门基本知识就足够了,逻辑学的深入发展,现在的新分支,都涉及到比较晦涩的数学,哲学,计算机,甚至是物理方面,你也不需要了解太多,我个人感觉在考试方面,如果你有意向考公务员,或者参加出国留学考试的话,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兴趣,可以看看逻辑学发展历史,有很多通俗易懂的教辅材料,能够拓展你的视野,鉴于此,就非常建议你能够辅助读一些哲学史著作,对工作,学习,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也非常高兴能够认识一位逻辑学爱好者,加油。

  • 索引序列
  • 逻辑学自考题目难吗
  • 普通逻辑自考题难吗
  • 逻辑学自考题目
  • 自考逻辑学难吗
  • 自考逻辑学专业科目难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