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马克思本科自考试题

马克思本科自考试题

发布时间:

本科自考马克思试题

二、简答(这道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26 .【题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成果的升华。首先,那不是远离了实际的系统吗? 永远面对现实世界;二是它不是宗派主义体系,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后,它不是自我约束系统,它具有自我批判意识,能随着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要求人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实践,把握新时代特点,研究和探索新问题。(3)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富有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拓展新本领,提出新理论。【考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无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商学兵联盟 2、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5、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资料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9、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0、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11、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C.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创新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3、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14、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7、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 A.理论性 B.实践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19、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21、 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自然科学 D.科学技术 22、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3、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2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惟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26、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2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8、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A.“参与制”来实现 B.“个人联合”来实现 C.资本输出来实现 D.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来实现 29、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共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0、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 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32、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34、 商业资本的作用是()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5、 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立叶 D.法国的圣西门 36、 劳动的旧式分工,在人类历突出表现为() A.工农分工 B.城乡分工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D.工商分工 37、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生产资本的构成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38、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A.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 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39、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对象性 40、 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2、 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43、 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44、 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45、 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试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4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马克思本科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 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 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E、不彻底性 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E、绝对观念

2013年10月自考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公布,请各位考生详细查看以下试题相关信息,尽请关注!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囱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 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 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 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 D.渗透性因素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文化素质 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 B.法院 C.警察机构 D.议院或国会 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银行的贷款利率 D.银行的存款利率 22.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理事会 D.股东大会 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肥沃程度 D.土地的地理位置 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 B.战略性科学研究 C.普通消费品生产 D.公共产品生产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 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 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贫富差距的拉大 B.革命领袖的出现 C.政治腐败的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 B.完整的理论体系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严密的逻辑结构 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 B.有用性 C.客观性 D.普遍性 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 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 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 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 B.贸易国际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 44.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课程代码: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我国古代有些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原著 B.勤于独立思考 C.熟记基本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4.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才能对物质发生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8.为了使用方便和降低成本,许多小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我国目前每年丢弃的一次性筷达450多亿双,造成大量树木被砍伐。一次性筷子屡禁不止,从认识上说是由于人们 A.只注意直接联系,忽略了间接联系 B.只注意内部联系,忽略了外部联系 C.只注意必然联系,忽略了偶然联系 D.只注意本质联系,忽略了非本质联系 9. “安不忘危”。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 A.相互区别 B.相互对立 C.相互作用 D.相互转化 10.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 11.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其中一种是激变论,另一种是 A.庸俗唯物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循环论 12.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B.辩证决定论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3.有的哲学家提出:“一念之发动处便是行了”,就是说一种思想念头一产生就是行动了。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观 C.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D.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14.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觉到知觉 B.从概念到判断 C.从实践到认识 D.从认识到实践 15. 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这一事例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可*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7.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人类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D.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18.当代对生态平衡影响的因素是 A.动物的活动 B.植物的变化 C.气候的改变 D.人类的活动 19.下列生产力各要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运输设备 20.国家的政体是指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行使国家权力的指导思想 21.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的观点来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B.国家富强的重要条件 C.人民富裕的重要前提 D.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2.下列社会发展的各个系列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是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23.既承认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观点属于 A.唯意志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 B.党的思想路线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25. “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是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进化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阶级调和论观点 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A.把改革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把教育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把稳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7.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政府加大资本的投入 C.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D.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 28.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A.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不断前进、一帆风顺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发展、有时停滞的过程 29.人有多种属性,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血缘属性 30.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依*别人的帮助 B.等待机遇的到来 C.借助社会环境的改善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就存在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E.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3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辩证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C.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E.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因素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E.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因素 36.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37.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下列各项属于思想体系的有 A.社会传统和社会风气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宗教观点和艺术观点 D.哲学观点和道德观点 E.自然科学和语言学 38.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E.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的有 A.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一般说来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发动的 C.社会革命是进步的,社会改革则是保守的 D.社会革命属于政治领域的变革,社会改革则是经济领域的变革 E.社会革命往往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说来不需要用暴力解决 40.下列观点属于抽象人性论的有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生而自由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 E.人性善恶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7分) 42.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7分) 43.简述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6分) 44.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2分) 46.试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并说明二者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12分) 47.试述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的作用。(12分)

马克思自考本科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二000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简答题(共26分) 41、[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参考答案]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评分标准] (1)论述题的第45、46、47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三题全部作答,第47题的答卷无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观点正确,政治观点错误的,该题为0分。 (3)要求答案观点全面,表述清楚。观点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给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阐述深入,有创见,可以多给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45、[参考答案]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分)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2分) 46、[参考答案]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分)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分) 47、[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1.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生活 D.信息交流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 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势力侵犯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动力 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的个人在历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 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2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D.只能是价值客体 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自考本科马克思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 B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 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 A、精神 B、某种实物 C、原初的物质 D、原子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 A、社会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8.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B)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B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2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的哲学是(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1.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2.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C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 )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2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B ) 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 2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8.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29.意识的本质( B ) A、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 3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3.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D )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5.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D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D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 C ) 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 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得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D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BDE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E、贝克莱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6.意识的本质是( BC)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CE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B、生命的根本条件 C、物体存在与否得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BCE ) A、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B、意识掌握群众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E、社会实践 1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 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BC ) A、山脉河流 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ABCDE )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E、无动则有静,无静则有动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 B、电子学理论 C、狭义的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C、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D、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 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E、语言发展的产物 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3.规律的特点有( ABCE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无条件性 E、普遍性 24.尽管历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5.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 AC ) A、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B、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C、人与自然的区别 D、客观于客体的区别 E、相对于人的可能性存在与现实性存在地区别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29.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D、劳动是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得过程 3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马克思教材章节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主要考哪些章节马原分为马哲和政治经济学两部分要考察。你说的马哲主要考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两章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是必考的重点中的重点。抱歉,马哲内容精要,没有非重点。重在理解,背不完的,只能是尽量熟悉,可以应付选择题。但分析题你想靠背书来做,那太难了,背熟几十句常用的原理性概括,把对应原理先写上,再联系材料一顿写满。自考《马克思主原理》习题与解析1.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从过程上看,它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2.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水平。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3.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生产力标准,坚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代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4.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4.如何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改革是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既有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也是一场革命。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当然,如果问题是由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统治这种科学技术的社会形式。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党要教育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坚持的科学发展观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的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个人,也不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结合实际,当代大学生应该作为“以人为本”的忠实实践者和表率。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你可以上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看一下上面都有介绍哪个学校开考该专业,考该专业要考哪些具体课程的详细介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考大讲堂我向你推荐华夏大地自考网。我在它上面听的政治经济学的串讲,今年四月份考了80多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是每一单元的练习题 最好是选择题 解析: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1.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生活 D.信息交流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 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D.保护国家领土 *** 不受外来势力侵犯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 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2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D.只能是价值客体 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 E.科学主义 3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3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E.准备性因素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自由职业人员 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7分) 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6分) 44.简述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12分) 47.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自考本科马克思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二000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简答题(共26分) 41、[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参考答案]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评分标准] (1)论述题的第45、46、47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三题全部作答,第47题的答卷无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观点正确,政治观点错误的,该题为0分。 (3)要求答案观点全面,表述清楚。观点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给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阐述深入,有创见,可以多给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45、[参考答案]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分)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2分) 46、[参考答案]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分)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分) 47、[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2014年4月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l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 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 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33.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D.真理的绝对性 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 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 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 A.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可以网上搜索历年真题及答案多做多背一定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 索引序列
  • 本科自考马克思试题
  • 马克思本科自考试题
  • 马克思自考本科试题
  • 自考本科马克思考试题
  • 自考本科马克思考试试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