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题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题

发布时间: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题

李明杰编的那本教材课后有答案,你注意看一下。

五、计算题1、解:(1)消费品零售额指数=消费品零售量指数*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所以: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指数=100%+28.2%=128.2% 城市消费品零售量指数=100%+13%=113%城市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指数=100%+24.3%=124.3% 农村消费品零售量指数=100%+6.8%=106.8%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即: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3.45%和16.39%(2)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产品成本指数所以:2003年产品成本指数= 即: 2003年产品成本比2002年降低了0.62%。(注:此题有误:正确应为:2003年的产量比2002年增长了13.6%)2、产品名称 产量 单位成本(元) 总成本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甲 万件 1000 1200 元/件 10 8 10000 9600 12000乙 万只 5000 5000 元/只 4 4.5 20000 22500 20000丙 万个 1500 2000 元/个 8 7 12000 14000 16000合计 42000 46100 48000解:(1)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万元) (2)产品产量总指数= 单位产量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万元) (3)产品总成本总指数= 总成本绝对值总变动: (万元)指数体系: , 即: , 答:1)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是96.04%,2)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是114.29%3)总成本总指数是109.76%,即计算期总成本比基期的销售额增加9.76%,是由于产量增长14.29%和单位成本降低3.96%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由于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减少使得总成本减少了1900万元,由于产量增加又使总成本增加了6000万元,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成本净增加了4100万元。3、名称 商品销售额(万元) 价格变动(%) 基期 报告期 甲 500 650 102 637.25 乙 200 200 95 210.53 丙 1000 .91 合计 1700 2050 1938.69 (1) 商品价格指数= 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 (万元) (2) 销售额总指数= 销售额绝对值总变动: (万元)(3) 销售量指数= 单位产量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万元) 4、分析:劳动生产率c=生产总产值(总产量)a/工人数b 所以: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月平均总值/月平均工人数解:1) 月平均总产值 = (万元)月平均工人数(人)=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元/人)2)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元/人 )答: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000元/人 2)一季度劳动生产率9000元/人5、解:年份 97 98 99 00 01 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760.3 5425.1 .6 6860逐期增长量(元) — -335.2 428.9 426 42.6 537.4累积增长量(元) — -335.2 93.7 519.7 562.3 1099.7环比发展速度(%) — 94.18 107.91 107.28 100.68 108.5定基发展速度(%) — 94.18 101.63 109.02 109.76 119.09环比增长速度(%) — -5.82 7.91 7.82 0.68 8.5定基增长速度(%) — -5.82 1.63 9.02 9.76 19.0997-02年全期平均增长量= (元)97-02年平均发展速度= =103.56%97-02年年增长速度= =103.56%-100%=3.56%6、解:(1)2000~2005年平均发展速度: (2)2010该地区的生产总值= =3233.21(亿元)

选择:一,AABAC二,BCDE后边的打不上去字,教科书里面都有相似的题,看看就知道了

这是开放专科会计的平时作业4,对你考试很有帮助,最后有讲解和答案。如需前3次平时作业请联系《统计学原理》第4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3.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6.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7.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8.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若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倍,则抽样误差将减少一半。 9.若直线回归方程 ,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1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2.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 得 分 批改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 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 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填报单位是( )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重点单位 4.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 确定调查单位 D) 确定调查时限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全国人口普查 B) 工业设备普查 C) 全国工业普查 D) 农村耕畜调查 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7.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8.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产量 C)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1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50件产品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等距抽样 D) 类型抽样 1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12.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 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首末折半法 D) 简单算术平均法 得 分 批改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 机床台数 B) 汽车产量 D) 耕地面积 D) 粮食产量 E) 学生人数 2.普查是一种( )。 A) 专门组织的调查 B) 连续性调查 C) 不连续调查 D) 全面调查 E) 非全面调查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E)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与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之比 4.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 某商店各月的销售额 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D) 某企业历年工伤死亡数 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 5.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 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 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 人口按年龄分组 6.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 A) 重复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不重复抽样 D) 等距抽样 E) 类型抽样 F) 整群抽样 7.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 抽样的组织形式 C) 抽取样本的方法 D)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 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8.直线回归分析中( )。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得 分 批改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简述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4.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得 分 批改人 五、计算题(共52分,第1小题4分,其余各小题8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并整理成次数分成表。 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亩) 播种面积(亩) 900 1050 0.8 0.9 1.0 1.1 1.2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确定哪一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3.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要求:(1)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 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4.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资料: n=7 要求:(1)确定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2)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5.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 基期 报告期 甲 150 180 8 乙 200 240 5 丙 400 450 15 试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增加值; (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6.已知下列资料: 3月 4月 5月 6月 月末工人数(人) 2200 总产值(万元) 110 126 146 163 要求:(1)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计算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7.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2000年 粮食产量(万斤) 134 435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评讲(4)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4)包括教材第八、九两章的内容,第八章是指数分析,第九章是动态分析,从内容看,第九章的动态分析相对简单,但第八章的指数分析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对统计指数的理解和指数计算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讲。 1.判断题1,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同度量的因素的确定方法。同度量因素是为了将不能直接加总和对比的数量状况综合过渡到能够相加的价值状况而引入的因素,其确定方法是“同一时期,质报数基”,即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则此命题是错误的。 2.单项选择题4,本题主要考核综合指标的编制和应用。从已知的计算公式看应是销售价格指标的计算公式,反映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3.多项选择题3,本题主要考核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指数化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的,如产量、销售量、职工人数、总成本等,相应指数化后形成的指数均为数量指标指数。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4.简答题3,本题主要考核总指数两种编制方法的关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只有在特定权数下,平均指数才能转化为综合指数,所以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这一特定权数。此题的参考答案为: 平均指标要成为综合指标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具体地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5.计算题1,本题主要考核指数体系的关系及应用。指数体系存在两个关系,即总动态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这积、总差额等于各因素影响差额之和。根据第一个关系和已知的指数,即可计算出所求指数。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根据指数体系: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 ∴城市消费品价格指数=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128.2%÷113%=113.45% 同理,可计算出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16.39%。所以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上13.45%和16.39%。 (2)已知:生活费用指数=129%,产量指数=113.6%(注意:题目中产量应该是增长了13.6%,而不是增长313.6%) 根据指数体系: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129%÷113.6%=113.56% 即单位产品成本增加了13.56%。 6.计算题2,本题主要考核考了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在本题中,质量指标P是单位成本,数量指标q是产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三种总成本,即: 、 、 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及变动影响差额,即: (1)总动态指数= 总变动差额= — (2)质量指标指数= 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3)数量指标指数= 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第三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相对数分析: = × 绝对数分析:( — )=( — )+( — )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 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和差额 总成本指数 差额=4100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 差额=-1900万元 产量总指数 差额=6000万元 第三步:因素分析 相对数分析:109.76% = 96.043% ×114.29% 绝对数分析:4100 = -1900 + 6000 (万元) 7.计算题3,本题主要考核考了平均指数的计算。由于平均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两种,而一般情况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在已知条件中已知的是报告期基期的销售额和价格个体指数,所以可直接用报告期的销售额除以基期的销售额计算出销售额指数,用调和平均指数的公式计算出价格指数,再根据指数体系的关系计算出销售量的指数。 解题过程如下: (1)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变化增加的销售额=2050-1938.69=111.31(万元) (2)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增加的绝对值=2050-1700=350(万元) (3)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20.59%÷105.74%=114.04% 由于销售量变化增加的销售额=1938.69-1700=238.69(万元) 8.计算题5,本题主要考核了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由于在本题中要平均的现象为平均劳动生产率,而 ,即不同时间的劳动生产率构成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故应选择公式 进行计算;又因为总产值为时期指标,工人数为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指标,故采用公式 计算。而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3可得季劳动生产率,即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9.计算题6,本题主要考核了发展水平、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等动态指标之间关系及计算。 注意:本题题目有错,在表中只已知各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而没有其他的资料。 分析:(1)根据累积增长量和环比发展速度等速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分别计算出有关指标,填入表中。 (2)由于从第一问中可计算出1995年的累积增长量,则可用公式: 进行计算。 (3)由于既知定基增长量,又知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则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 或 进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得平均增长速度。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760.3 5425.1 5854.0 6280 6322.6 6860 逐期增长量 - -339.2 428.9 426 42.6 537.4 累积增长量 - -339.2 93.7 519.7 562.3 1099.7 定基发展速度(%) - 94.18 101.63 109.02 109.76 119.09 环比发展速度(%) - 94.18 107.91 107.28 100.69 108.5 定基增长速度(%) - -5.82 1.63 9.02 9.76 19.09 环比增长速度(%) - -5.82 7.91 7.28 0.69 8.5 (2)年平均增长量= 年平均增长速度= 103.56% 年平均增长速度=3.56%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

李明杰编的那本教材课后有答案,你注意看一下。

对不起 我没有 我有 只要给钱就行

统计学原理练习册不是有配套的答案吗?如果没有,你旁边的同学也有吧、我也在华农哦,艺术学院这些练习册都有培训套的答案和重点的,何况我也是自考的。

这是开放专科会计的平时作业4,对你考试很有帮助,最后有讲解和答案。如需前3次平时作业请联系《统计学原理》第4次平时作业 得 分 批改人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3.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6.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7.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8.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若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倍,则抽样误差将减少一半。 9.若直线回归方程 ,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1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2.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 得 分 批改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 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 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填报单位是( )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重点单位 4.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 确定调查单位 D) 确定调查时限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全国人口普查 B) 工业设备普查 C) 全国工业普查 D) 农村耕畜调查 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7.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8.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产量 C)销售价格、产量 D)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10.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50件产品抽取一件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等距抽样 D) 类型抽样 11.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12.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 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首末折半法 D) 简单算术平均法 得 分 批改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 机床台数 B) 汽车产量 D) 耕地面积 D) 粮食产量 E) 学生人数 2.普查是一种( )。 A) 专门组织的调查 B) 连续性调查 C) 不连续调查 D) 全面调查 E) 非全面调查 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指标的有( )。 A)人口密度 B)某市医院病床数与该市人口数之比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我国男性人口数与全国人口总数之比 E)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与乙地区工业总产值之比 4.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 某商店各月的销售额 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D) 某企业历年工伤死亡数 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 5.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 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 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 人口按年龄分组 6.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 A) 重复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不重复抽样 D) 等距抽样 E) 类型抽样 F) 整群抽样 7.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 抽样的组织形式 C) 抽取样本的方法 D)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 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8.直线回归分析中( )。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得 分 批改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3.简述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4.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得 分 批改人 五、计算题(共52分,第1小题4分,其余各小题8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并整理成次数分成表。 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亩产量(斤/亩) 播种面积(亩) 900 1050 0.8 0.9 1.0 1.1 1.2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确定哪一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3.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学生人数 10 20 22 40 8 要求:(1)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 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4.根据某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资料: n=7 要求:(1)确定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2)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5.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 基期 报告期 甲 150 180 8 乙 200 240 5 丙 400 450 15 试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增加值; (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6.已知下列资料: 3月 4月 5月 6月 月末工人数(人) 2200 总产值(万元) 110 126 146 163 要求:(1)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计算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7.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2000年 粮食产量(万斤) 134 435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评讲(4) 《统计学原理》平时作业(4)包括教材第八、九两章的内容,第八章是指数分析,第九章是动态分析,从内容看,第九章的动态分析相对简单,但第八章的指数分析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对统计指数的理解和指数计算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讲。 1.判断题1,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同度量的因素的确定方法。同度量因素是为了将不能直接加总和对比的数量状况综合过渡到能够相加的价值状况而引入的因素,其确定方法是“同一时期,质报数基”,即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则此命题是错误的。 2.单项选择题4,本题主要考核综合指标的编制和应用。从已知的计算公式看应是销售价格指标的计算公式,反映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3.多项选择题3,本题主要考核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指数化指标属于数量指标的,如产量、销售量、职工人数、总成本等,相应指数化后形成的指数均为数量指标指数。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4.简答题3,本题主要考核总指数两种编制方法的关系。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只有在特定权数下,平均指数才能转化为综合指数,所以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这一特定权数。此题的参考答案为: 平均指标要成为综合指标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具体地讲,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5.计算题1,本题主要考核指数体系的关系及应用。指数体系存在两个关系,即总动态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这积、总差额等于各因素影响差额之和。根据第一个关系和已知的指数,即可计算出所求指数。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根据指数体系: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 ∴城市消费品价格指数=消费品零售额指数÷零售量指数=128.2%÷113%=113.45% 同理,可计算出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16.39%。所以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上13.45%和16.39%。 (2)已知:生活费用指数=129%,产量指数=113.6%(注意:题目中产量应该是增长了13.6%,而不是增长313.6%) 根据指数体系: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生产费用指数÷产量指数=129%÷113.6%=113.56% 即单位产品成本增加了13.56%。 6.计算题2,本题主要考核考了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在本题中,质量指标P是单位成本,数量指标q是产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三种总成本,即: 、 、 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及变动影响差额,即: (1)总动态指数= 总变动差额= — (2)质量指标指数= 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3)数量指标指数= 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而使总量指标变动的增加(或减少)值= — 第三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分析,即: 相对数分析: = × 绝对数分析:( — )=( — )+( — )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第一步:计算三种总值 第二步:计算三种指数和差额 总成本指数 差额=4100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 差额=-1900万元 产量总指数 差额=6000万元 第三步:因素分析 相对数分析:109.76% = 96.043% ×114.29% 绝对数分析:4100 = -1900 + 6000 (万元) 7.计算题3,本题主要考核考了平均指数的计算。由于平均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两种,而一般情况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在已知条件中已知的是报告期基期的销售额和价格个体指数,所以可直接用报告期的销售额除以基期的销售额计算出销售额指数,用调和平均指数的公式计算出价格指数,再根据指数体系的关系计算出销售量的指数。 解题过程如下: (1)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变化增加的销售额=2050-1938.69=111.31(万元) (2)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增加的绝对值=2050-1700=350(万元) (3)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20.59%÷105.74%=114.04% 由于销售量变化增加的销售额=1938.69-1700=238.69(万元) 8.计算题5,本题主要考核了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由于在本题中要平均的现象为平均劳动生产率,而 ,即不同时间的劳动生产率构成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故应选择公式 进行计算;又因为总产值为时期指标,工人数为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指标,故采用公式 计算。而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3可得季劳动生产率,即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9.计算题6,本题主要考核了发展水平、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等动态指标之间关系及计算。 注意:本题题目有错,在表中只已知各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而没有其他的资料。 分析:(1)根据累积增长量和环比发展速度等速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分别计算出有关指标,填入表中。 (2)由于从第一问中可计算出1995年的累积增长量,则可用公式: 进行计算。 (3)由于既知定基增长量,又知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则平均发展速度可用公式 或 进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得平均增长速度。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 (1)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760.3 5425.1 5854.0 6280 6322.6 6860 逐期增长量 - -339.2 428.9 426 42.6 537.4 累积增长量 - -339.2 93.7 519.7 562.3 1099.7 定基发展速度(%) - 94.18 101.63 109.02 109.76 119.09 环比发展速度(%) - 94.18 107.91 107.28 100.69 108.5 定基增长速度(%) - -5.82 1.63 9.02 9.76 19.09 环比增长速度(%) - -5.82 7.91 7.28 0.69 8.5 (2)年平均增长量= 年平均增长速度= 103.56% 年平均增长速度=3.56%

2020年设计原理自考真题答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报名注册地、报考所在地、考籍所在地是什么意思报名注册地是指考生首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注册并取得准考证的所在地(县、市、区招考办或高校自考办)。报考所在地是指考生参加当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选择的考点所在地县(市、区)招考办。考籍所在地是指考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取得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合格成绩后,将为其建立考籍档案的报名注册地(县、市、区招考办或高校自考办)。自考报名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9年04月自考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84.92KB 2020年08月自考02655建筑施工(二)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81.77KB 2019年04月自考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5.98KB 2013年04月自考05844国际商务英语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43.2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2021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10月《管理学原理》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正确答案】

(√)。(3分)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江苏自考设计原理教材,江苏自考设计原理考试大纲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建筑学本科需要哪些教材自考本科?你要考什么学校,按道理本科只需要一定的文理知识和“必要”美术基础就行,个人认为文科基础比理科基础更重要,如果要教材的话,只能说一些本科中会用到的教材。注意,这些都是教材而已,学建筑的书是知识面很宽,理论很深奥的,需要大量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科学技术知识做基础。素描、色彩之类的入门,关键是训练《建筑初步》田学哲《外国建筑史》陈志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图学》亦称画法几何《建筑构造基础》《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物理》至于深度阅读就先不说了求:江苏省自考艺术设计《设计原理》考试大纲南京艺术学院编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设计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检验应考者对艺术设计理论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本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设计原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含艺术设计的动力因、目的因、限制因、资源因等方面,要求考生对其中重要的概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各个关节点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艺术设计创作与相关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考试目标设计的动力因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认识教材中关于艺术设计产生原因的分析,设计的本体分析,设计的主体分析,对艺术设计的性质与特征有所把握。重点学习设计的定义、设计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的分类、设计师的素质等有关理论。设计的目的因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了解教材中关于设计的功能性、易用性、快乐性理论,对学习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和设计创作的艺术原则有所把握。重点学习设计的功能美、人体工效学、普适设计、设计的形式美、等有关理论。设计的限制因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了解教材中关于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一些问题:消费伦理与环境伦理,对艺术设计创作的伦理原则有所把握。重点学习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理论。设计的资源因考核要点:要求应考者重点了解教材中对于设计资源的特征、类型、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资源,对艺术设计创作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原则有所把握。重点学习设计资源的特征、类型、设计资源的方法论等有关理论。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内容的提纲。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它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本大纲在考试要点中没有细分层次,考试要点只是帮助考生指导学习的重点,并不是考试范围的缩小,其出发点在于《艺术设计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时应尽可能在理解的情况下全面掌握。关于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原理》,黄厚石、孙海燕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1、无论是自学还是社会集中辅导,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大纲所开列的考试要点为重点。学术界有争议和尚无定论的问题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回答。如果有所涉及,以教材为标准答案。2、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影响的,不是截然分开的。考生和社会助学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面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切勿孤立地抓重点和猜题押题。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考题难易应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个能了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的难度问题,切勿混淆。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四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教材有哪些?2015年江苏自考英语?2015年江苏自根据 教材信息 购买教材 根据考试科目安排 报考科目 根据报考科目科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 教材信息已经公布报考自考办 报考购买江苏理工学院的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教材在哪里能买到自考万能的淘宝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对 11、错12、错 13、对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第一题:各买5千克,平均价P=(10*5+13*5+15*5)/15=12.67 各买100元,平均价P=300/(100/10+100/13+100/15)=12.315第二题:横着数 第一空:400*(1+0.05)=420 二:400*1.113=445.2 四:445.2/420-1=6(%) 五:484/445.2-1=8.7(%) 三:484(1+0.125)=544.5 六:420/400=105% 七:484/400=121% 八:544.5/400=136%第三题:价格总指数=(1.3*1500+1.1*2000+3.5*600)/(1.2*1500+1.0*2000+3.2*600)=1.0927 销售量总指数=((1.2*1500+1.0*2000+3.2*600)/(1.2*1200+1.0*1500+3.2*500)=1.2599 楼i主看在我那么用心的份上采纳我把

1、错;2、错;3、错;4、错;8、错;10、错;11、错;15、错;16、错;17、错;19、错。

一、1、A 2、B 3、B 4、A 5、B二、1、BD 2、BCD

设计原理自考2020题答案

系统功能是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设计原理是利用输入信号处理,进行储备、信号修整以及微电子调节等过程来输出所用信号波源的。555多路波形发生器是一种数据信号发生器,其中系统功能是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设计原理是利用输入信号处理,进行储备、信号修整以及微电子调节等过程来输出所用信号波源的。原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或道理。

平面设计专业基础知识

平面设计是将作者的思想以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也可以以手绘方法去创作。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术语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元素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递进学习

分为入门、进阶、实操三个层次。

入门知识

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Photoshop位图处理软件、CorelDRAW矢量图形软件等制图技术;以及平面设计基础理论、思维方式、模块训练、课题设计研究等实践课程。

一、基础理论

1.平面设计概论:什么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平面设计要素

2.平面设计基础:透视、构图、色彩基础、平面构成

3.美术作品欣赏:当代优秀视觉作品、当代优秀创意作品、世界优秀美术作品

二、Photoshop基础

1、工作界面与基本工作原理:Photoshop基本工作界面布局、预设工作界面、DIY工作界面、Photoshop软件特性与工作原理浅析

2、基本工具:选取工具、基本编辑工具、视图操作工具

3、图层类型与图层样式的应用:什么是图层、图层工作原理、图层面板的使用、图层类型与图层转换、图层样式的应用

4、矢量工具与路径面板的应用:什么是矢量图形、矢量图层与矢量蒙版、钢笔工具的应用、形状工具的应用、路径与路径面板的'应用

5、编辑菜单与图像菜单详解:Photoshop编辑菜单、常用编辑命令、图像菜单、图像色彩模式转换、调整菜单

6、通道原理与通道面板的使用:什么是通道、通道的工作原理、通道面板的使用、alpha通道与专色通道的应用

7、滤镜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什么是滤镜、滤镜的工作原理、滤镜的应用、滤镜效果的组合与简单特效的制作

三、Photoshop操作实例

1、选区抠图训练

2、钢笔抠图训练

3、通道抠图训练

4、矢量小图标

5、书签的制作

6、广告海报的制作

7、名片制作

8、插画制作

9、字体设计

四、CorelDRAW基础

1、软件介绍:矢量图概念、矢量图的特性与应用范围、CorelDRAW简介与工作原理

2、工作界面与视图操作:CorelDRAW工作界面布局、工作界面的导入与导出、DIY工作界面、CorelDRAW视图操作

3、工具箱简介

4、基本形状工具:矩形工具与椭圆形工具、三点矩形与三点椭圆、多边形与星形工具组、图纸工具与螺纹线工具、常用形状工具

5、形状编辑工具的基本应用:使用形状编辑工具编辑基本形状、使用形状编辑工具编辑曲线、使用形状编辑工具编辑多边形和星形

6、贝塞尔曲线的特性与编辑操作:贝塞尔曲线的特性、贝塞尔曲线的形态表现、点和线段的形态、曲线的结合与拆解

7、曲线工具:曲线的绘制与生成、曲线工具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8、图形组合:图形组合方式与组合后的效果、简单的图形组合练习、小标志临摹练习

9、图形填充与轮廓:对象的填充属性与轮廓属性、填充属性的编辑、轮廓属性的编辑

10、交互式工具的应用:什么是交互式工具、交互式工具的特性、交互式工具组及其应用

11、泊坞窗:常用泊坞窗的使用、泊坞窗参数详解、具体对象泊坞窗的应用

五、美术基础训练

1、素描基础:什么是素描、画材与画笔、画面构图、调子与素描关系、透视的应用、点线面在美术中的运用、形状观察与概括技巧训练、立体视觉的形成、

2、人物速写(选修):速写的定义、人体比例与五官比例、人体结构、人物观察技巧、速写中线的用法、人物动态的把握、人物写生训练

进阶课程

培养目标:以培养平面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Photoshop软件、CorelDRAW矢量软件、Illustrator矢量软件平面等制图技术;以及平面设计材料知识、操作流程、模块训练、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

一、平面设计理论:1平面设计原理;2.平面设计师具备的素质;3.平面广告创意;4.平面广告创意的思维方式 5.平面广告创意的表现方式 6.不同风格学习7.不同行业平面设计的属性、特点 8.模块训练理论

二、PhotoShop:1. 工具栏;2. PhotoShop图层、蒙版、路径、通道与滤镜;3. PhotoShop合成处理图像,4. 平面设计制作

三、CorelDRAW:1.CorelDRAW工具栏;2. CorelDRAW矢量绘图;3. CorelDRAW文字编辑、卡通制作、宣传册、标志等平面设计内容。

四、Illustrator:1. Illustrator工具栏;2. Illustrator矢量绘图;3. Illustrator名片设计、字体设计、文字排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制作公司手册等平面设计

五、印刷工艺:印刷种类/印刷设备种类/常识/纸张开度/四色印刷/专色印刷/网点线数/角度/纸张克重/出血/套印/拼版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印后工艺:烫金/覆膜/上光UV/胶/膜切知识。印刷流程:设计样稿/CMYK成稿/校对/菲林/印刷。介绍实际工作中的喷绘工艺知识、喷绘写真制作流程、电脑喷绘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实际工作中影响喷绘输出效率的因素。

实操课程

1.标志设计:标志的分类,标志的功能,类别与特点,标志构成的设计构思,表现手法,组合形式,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商标与标志的区别。

2.吉祥物设计:吉祥物的设计标准,创意,取材,理解品牌与色彩运用 。

3.艺术字设计:字体分类,美术字的书写规律与变化法则,艺术字体设计原则,艺术字体设计方法,标准字体。

4.展板设计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基础,版面构成要素,创意设计表现形式,广告设计流程,平面广告制作手法。

5.指示牌设计:户外广告理论知识,户外媒体优缺点,户外广告制作手段。

6.证卡设计:平面设计色彩心理反应,证卡尺寸,设计注意事项。

7.名片设计:平面设计色彩运用,名片的尺寸,不同行业制作名片的特点。

8.宣传折页设计:版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版面构成的原则,版面构成的形式,封面,内页的制作。

9.X展架设计:喷绘知识,喷绘与写真的区别,喷绘和写真图像输出要求,怎样使喷绘画面不偏色,喷绘材料的选择,画面合成。

10.店面门头设计:不同店面门头设计的注意要素,门头材料的选择。

11.画册设计:装帧设计基础知识,装帧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装帧设计开本尺寸与规格,装订,装帧设计内容及功能。

12.商业海报设计:海报设计基础知识,海报的设计内容,海报的表现形式,海报的设计准则,海报构图,海报的字体安排,海报的规格。

13.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

的基本知识,CIS的具体组成部分,优秀VI对企业的重要意义,VI设计的基本原则,VI设计的流程。

14.报纸广告设计:报纸广告设计基础知识,报纸稿版式,报纸稿设计要点。

15.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概述,包装设计一般流程,包装设计计划书,包装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包装的形式。

16.综合广告设计:空间广告布置,效果图设计,车体广告设计。

构思想法

构思即根据设计要求,运用艺术创意手段,经过精心思考,将有关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意象的过程。构思基于对设计要求和设计主题的了解,而构思最终形成的意象则决定于设计者的经验、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创造力等个性的因素。

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和表现内容,推出主题,同时进行风格定位。

想象

根据内容和主题,发动经验,进行联想与想象,增大与主题相关意象的容量。

选取

从联想到的多个意象中选定一个或多个较为成熟的意象。

推敲

根据受众群的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确定设计风格,推敲意象表达方式(构图、色彩、肌理等)。

加减

与文案相加,形成整体设计风貌,必要时对意象表现进行舍弃处理,保证设计的整体感、视觉冲击力与美观度。

调整

“调整”即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调整是在美观性原则的指导下,添加、删减造型元素,变化各部分大小与比例关系,最终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调整过程贯穿制作的始终。

(1)承载力设计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范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版)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 (3.3.2—1) R=R(fc,fs,ak,…)/γRd (3.3.2—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 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注:公式(3.3.2—1)中的γ0S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M、V、T等表达。《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3.2.5条(条文太长,此处从略):一般工业建筑,重要性系数取1.0。恒荷载控制:1.0*N=1.0*(1.35*250+1.4*0.7*97)=432.56KN;活荷载控制:1.0*N=1.0*(1.2*250+1.4*97)=435.8KN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条,取大值N=435.8KN;(2)裂缝宽度计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范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版) 3.4.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 S≤C (3.4.2) 式中: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7.1.2 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公式复杂,此处从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8条:标准组合效应设计值:N=250+97=347KN;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0条:准永久组合效应设计值:N=250+0.6*97=308.2KN;

  • 索引序列
  •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题
  •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
  • 2020年设计原理自考真题答案
  • 2020年自考统计学原理题
  • 设计原理自考2020题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