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发布时间: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建筑业口语中的“打桩”就是制作桩基础,术语中的“打桩”意思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或达到持力层。

测试的解释

(1) [test]

(2) 测定、检查、试验 测试手表的精确度 (3) 测验;考试 进行专业测试 详细解释 测量试验。 朱敏 《怀念 敬爱 的父亲》 :“父亲坚决 抵制 了他,派警卫班长测试了河的深浅, 准备 千方百计 渡过 河去与等候在 包座 的 * 会合。”

词语分解

测的解释 测 (测) è 利用 仪器来度量:测绘。测量。测控。测算。观测。 检定,检验:测试。测验。 料想:推测。 清:“漆欲测,丝欲沈”。 部首 :氵; 试的解释 试 (试) ì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 金石 。 考,测验: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部首:讠。

单元测试是什么单元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单元测试的好处1,单元测试不但会使你的工作完成得更轻松。而且会令你的设计会变得更好,甚至大大减少你花在调试上面的时间 2,提高代码质量 3,减少bug,快速定位bug 4,放心地修改、重构 写单元测试要注意什么1,不能只测试一条正确执行路径,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 2,要确保所有测试都能够通过,避免间接损害 3,如果一个函数复杂到无法单测,那就说明模块的抽象有问题 4,配置不是单元测试的难点,难点是mock(后文讲),做单元测试需要伪造被测函数用到的大部分函数为什么写单元测试编写单元测试太花时间了?考虑下面问题:1,对于所编写的代码,你在调试上面画了多少时间? 2,对于以前你自认为正确的代码,而实际上这些代码却存在重大的bug,你画了多少时间在重新确认这些代码上面? 3,对于一个别人报告的bug,你花了多少时间才找出导致这个bug的源码位置? 对于那些没有使用单元测试的程序员而言,上面这些问题所耗费的时间的递增速度是很快的,而且随着项目深入,递增速度会变得更快;而另一方面,适当的单元测试却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这些时间,从而为你腾出足够的时间来编写所有的单元测试——甚至可能还有剩余的空闲时间。

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不仅仅是作为无错编码一种辅助手段在一次性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单元测试必须是可重复的,无论是在软件修改,或是移植到新的运行环境的过程中。因此,所有的测试都必须在整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维护。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普查:所谓普查也称整体或全面调查,它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域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进行调查。 概念:所谓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 变量:所谓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 信度:所谓信度即可靠性、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变量。 效度:所谓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是测量的有效性。 量表:所谓量表是精确地调查人们主观态度的测量工具,间接测量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或观念。 测验:所谓测验是以间接的方式收集个人的态度、人格结构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资料的方法; 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审核:所谓审核是指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 座谈会:所谓座谈会又称(开调查会),是一种集体访问法,访问层次高、难度大的调查方法。 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课题,利用感觉器官和科学手段,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统计表:所谓统计表就是把资料通过汇总,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称为统计表。 中位数:所谓中位数是把调查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平均数,又称位置平均数。 比较法:所谓比较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异点…… 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来推论总体状况。 典型调查:所谓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全面、深入的调查。 重点调查:所谓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通过它反映总体情况。 横剖研究:所谓横剖研究是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纵贯研究:所谓纵贯研究是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作纵向研究。 趋势研究:所谓趋势研究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个案调查:所谓个案调查是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追踪研究:所谓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回溯研究:所谓回溯研究是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和行为,只做一次调查,侧重了解对象的具体变化过程,并概括出一些共同的、普遍的本质。 统计调查:所谓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所谓实地研究也称实地调查、定性研究,是深入到调查现场,利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少数单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调查对象作深入的解剖分析。 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是从经验出发,通过大量客观现象的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建立理论来说明观察到的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理论或普遍法则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导出一些具体的结论,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并在应用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 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调查内容:所谓调查内容是指一项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它们涉及各种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定类尺度:也称为(类别尺度、名义尺度),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不能作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而只能作“是”或“否”这样一些回答。 定序尺度:所谓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顺序尺度,定序尺度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偶遇抽样:所谓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是指研究者将其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典型的如“街头拦人采访”; 定额抽样:所谓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是按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是以代表总体为目的的。 重点访问:所谓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创造。 深度访问:所谓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是为搜寻特定经验及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做的访问。 民意测验:所谓民意测验又称为(民意调查、舆论调查),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目的是通过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精确反映社会舆论或一般民意动向。 资料整理:所谓资料整理是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我,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集中量数:所谓集中量数又称为(集中趋势),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代表着现象的一般水平,其它数值围绕在它的周围。 离中量数:所谓离中量数,也称(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是一个概括性量值,是研究现象差异程度的概括表现。 P335 相关分析:所谓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来判断两个两个现象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密切程度,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 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的标准差范围内设立一个置信区间,然后联系这个区间的可信度将样本统计推论为总体参数值。 总加量表:所谓总加量表也称为(利克特量表),最初形式是给出一组问题,请被调查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回答。 参与观察:所谓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为了深入了解情况的目的,在一定时间内进入被调查者的群体或单位之间,不断地观察记录这个群体内部的行动的一种观察方式。 探索性研究:所谓探索性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描述性研究:所谓描述性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解释性研究:所谓解释性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索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同期群研究:所谓同期群研究是对在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滚雪球抽样:所谓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样本开始,然后通过它们得到更多的样本,一步步地扩大样本范围的抽样方法。 社会计量法:所谓社会计量法是评估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或排斥关系的工具,是用以解决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并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工具; 结构式访问:所谓结构式访问又称为(标准化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即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的访问;在总体上的优点是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客观陈述法:所谓客观陈述法又称为(非引导式访问),即访问者鼓励被访问者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加以描述。 结构式观察:所谓结构式观察又称为系统观察,是观察法中最为严格的一种,是在严格规定和控制下进行观察的特殊形式,制定比较严格的观察计划和程序并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简单随机抽样:所谓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即抽样时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使总体中的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对总体中的所有分子都一视同仁,毫无例外。 分层随机抽样:所谓分层随机抽样是先按总体依照某一种或某几种特性分为几个子总体,每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这些子样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 整群随机抽样:所谓整群随机抽样又称为(类聚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办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所有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总体的样本 社会调查研究:所谓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直观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科学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的认识活动。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认识活动”。 应用性调查研究:所谓应用性调查研究主要是侧重解答各个实际工作部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政策评估研究、社会指标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诊断。 理论性调查研究:所谓理论性调查研究是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

心理测验名词解释如下:⑴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measurement),是指将心理变量的数量化,他与心理测验含义无本质区别,有时通用。⑵心理计量(psychometrics)有两种涵义:一是和心理测量相同;二是指心理测验技术,特别是设计测量工作的技术,此时可称为心理计量学。⑶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它比测验或测量的意义范围大,不仅用测验对个人某心理变量数量化,而且还采用其他手段(如交谈,调查或实验等)对过去、此时甚至对将来做更全面的而系统的估计。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 *** 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 求小学教育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 *** 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 *** 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计算机自学考试名词解释解释

SQL名词解释:数据模型,关系,视图,事务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包括三个方面: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2、逻辑数据模型(Logix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拥护,又要面向系统。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表关系可以在数据库关系图中的表间创建关系以显示某个表中的列如何链接到另一表中的列。表与表之间存在三种类型的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一对一关系、 一对多关系。 视图和数据表很像,不过不同的是,视图是根据一定的约束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里面取出数据,其实视图就是帮你一个忙,将你经常用的sql语句集成了而已,有点类似编程里面的函数。视图同自定义函数很相似,不同的是select视图的时候,后面不用跟()数据库事务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开始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下列设备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 A.主机 B.终端 C.前端处理机 D.打印机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干预网络中其它计算机的工作。 B.网络系统中的各计算机都是独立的。 C.网络系统中的各计算机都可以使用系统中的网络打印机。 D.网络系统中的各计算机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4.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在终端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种设备,它的作用是将收集到的终端发来的信息装配成作业信息。这种设备是( ) A.线路控制器 B.调制解调器 C.前端处理机 D.集中器 5.下列对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采用计算机技术 B.具有相似的结构 C.目的都是进行信息交流 D.都包括通信系统 6.从技术角度看,带宽是传输信道的( ) A.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B.最低频率 C.最高频率 D.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A.2位 B.3位 C.4位 D.5位 8.属于半双工通信的是( ) A.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B.计算机与网络打印机之间的通信 C.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 D.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通信 9.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 ) A.数据转换、数据存储、数据恢复 B.数据识别、数据缓存、数据通信 C.通信服务、数据传输、数据存储 D.数据转换、数据缓存、通信服务 10.在局域网中,掌握整个网络命脉的服务器是( ) A.文件服务器 B.数据库服务器 C.通信服务器 D.打印服务器 11.集中器的传输单位是( ) A.比特 B.字节 C.字符 D.报文 12.在OSI七层模型中,实现对传输操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是(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表示层 13.物理层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位操作、数据信号传输、接口设计和( ) A.差错控制 B.信号传输规程 C.流量控制 D.通信控制规程14.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次是( )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 C.网络层、运输层和表示层 D.网络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运输层服务的是( ) A.连接与传输 B.端对端通信 C.安全保密 D.异常报告 16.下列关于LAN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LAN传输质量的要求比广域网的低 B.LAN的地域范围一般在10—20公里之间 C.LAN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 D.所有规格的光纤传输媒体都适于LAN 17.网桥的最高层是( )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18.下述关于集线器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集线器具有公共电源特性 B.集线器具有较多的电缆接线 C.集线器操作接口一致 D.如果集线器失效,整个网络无法运行 19.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资产主要是指( ) A.网络硬件设备 B.网络软件 C.数据 D.通信设施 20.域名右部分,用于表示教育机构的是( ) A.com B.edu C.ory D.gov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具有单独数据处理能力,连接在多用户系统中的计算机称为___________。 22.网络节点分为___________节点和___________节点两大类。 23.数字数据到模拟信号的调制有三种基本方法,即移幅键控法,移频键控法和___________。 24.计算机网络的远程通信通常采用的传输是___________传输。 25.通信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源、___________和信宿。 26.在通信系统中,若利用电信号的形式把数据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则把用电信号表示的数字数据叫做___________。 27.通信控制设备的基本功能是线路控制、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控制。 28.为实现在表示层实体之间传递数据,会话连接必须被映射到___________上。 29.在数据传输中把位流的格式称为___________语法,它是对___________的描述。 30.TCP协议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是面向连接的___________的通信协议。 31.组成C/S结构系统的三个基本部分是客户、服务器和___________。 32.按照虚拟网络的通信协议,当一个工作站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其通信协议和___________必须被改变。 33.智能型集线器最主要的优点是:管理是___________的,不需要单独的___________工作站。 34.管理进程完成各种网络管理功能,通过各设备中的管理代理对网络内的各种设备、设施和资源实施监测和___________。 35.因特网是一种分层网络互连___________的结构。 36.在ODBC中,用户在程序中都使用同一套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虚拟通信 38.信息网络 39.IP地址 40.磁盘镜像技术 4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风险和威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2.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43.简述数据通信的五个基本阶段。 44.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 45.简述TCP/IP协议簇中网际层的主要功能。 46.简述控制令牌访问控制的操作过

逻辑地址位数:16*2048*8=262144

最基本的知识,看书吧,不是一二句能够说清楚的。

自考教育预测与规划名词解释

教育预测:是指依据对教育活动发展规律的认识,运用现代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未来的可能发展作出推测或判断的一种活动。教育规划:是一种战略性安排,它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规模、速度、结构、学校布局及其实现的步骤、措施等拟定方案,旨在通过最优途径实现目标。教育决策:教育决策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某种目标或解决某些问题,而对未来的教育行动方案作出抉择的过程。教育决策、教育发展战略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教育决策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某种目标或解决某些问题,而对未来的教育行动方案做出抉择的过程;教育发展战略是对教育发展的宏观性、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问题所作的整体谋划,它通过对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的综合分析、判断,在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作出抉择。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答:1、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2、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4、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5、教育发展战略的专题研究简述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之间的关系?答:教育预测是教育规划的前提、依据、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预测既是制定教育规划的手段,又是教育规划的分析与评估方法。简述教育预测与教育决策以及教育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答:教育预测与教育决策的关系,反映在教育决策对教育预测的依赖性。教育预测是教育决策的基础,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由于教育发展战略可以看成是一种对教育发展中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因此,教育预测与教育决策的关系也基本反映在教育预测与教育发展战略的关系中。

教育育管理考试科目: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成人高考专升本

报考条件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

报名时间 成考报名时间一般在8月左右,届时,当地主管部门会下发报考通知、各高校招生计划、报名方式等。

报名方法 各位考生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考试时间 10月的第三个周末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005) 素质教育概论(8193) 英语(二)(0015) 教育预测与规划(0454) 教育科学方法论(0456) 教育经济学(0451) 教育法学(0453) 教育统计与测量(0452) 教育管理原理(0449) 中外教育管理史(0445) 教育管理心理学(0455) 教育评估和督导(0450) 学前教育管理(0457) 中小学教育管理(0458) 高等教育管理(0459) 毕业论文及答辩(6999)

自考统计与测量名词符号解释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总括地计算;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学 概括地说统计就是用数字作为语言表述事实。它有三层含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2统计资料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 3统计工作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3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为什么?)。P8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第二节 统计的基本问题1.统计的作用 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 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P42.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综合性) 具体性3.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分类目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5、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所确定的统计指标,把研究对象中各总体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6、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7、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根据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三节 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三大特点: ①同质性 (共性)②大量性 ③差异性总体可分为两大类:①有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有限而可以计数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普查)②无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无限不可以计数的总体(如在检验某种新工艺是否真正能够改善产品的性能的问题中)2、总体单位:就是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3、总体与总体单位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统计研究的客体。都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确定的。 总体和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种情况又可能变成单位。 4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单位,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样本(或子样)。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被称为样本容量。其特点: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不许总体外部单位参加。 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样本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5标志 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组成。标志的分类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其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数量标志 :说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需用数值来表现。 不变标志 :无

抽样平均误差是测定抽样误差的基本指标。它是随机抽样可变总体平均数(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与全及平均数之间离差...这个指标反映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对全及平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即反映误差平均值的大小 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说明总体的分布特征、内部结构,并可据以研究总体某一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的规律性。

1.众数(Mode)将数据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后,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2.中位数(Median)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N+1)/2;当样本数为偶数时,N/2与此类似的还有:四分位数(Quartitles)、百分位数(Percentile)、十分位数(Decile)3.均值(Mean)(1)算术平均数,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量值。(2)几何平均(Geometric Mean)在计算社会经济问题的平均发展速度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适用于现象的总比率是若干个比率的连乘积,或现象的总发展速度是各时期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时,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3)倒数平均(调和平均)(Harmonic Mean)对观察值取倒数后用数额xifi进行加权平均,主要适用于无法直接计算均值的特殊情况。(4)切尾均值(Trimmed Mean)切掉数据大小两端的若干数值计算中间数据的均值,适用于电视大奖赛、体育比赛等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的竞赛项目,即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5)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 Method)通过扩大原时间序列的时间间隔,并按一定的间隔长度逐期移动,分别计算某一序列的移动平均数,由这些移动平均数形成的新的时间数列对原数列的波动起到一定的修匀作用,削弱了原数列中短期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现象发展的变动趋势。

Α α:阿尔法 Alpha Β β:贝塔 Beta Γ γ:伽玛 Gamma Δ δ:德尔塔 Delte Ε ε:艾普西龙 Epsilon Ζ ζ :捷塔 Zeta Ε η:依塔 Eta Θ θ:西塔 Theta Ι ι:艾欧塔 Iota Κ κ:喀帕 Kappa ∧ λ:拉姆达 Lambda Μ μ:缪 Mu Ν ν:拗 Nu Ξ ξ:克西 Xi Ο ο:欧麦克轮 Omicron ∏ π:派 Pi Ρ ρ:柔 Rho ∑ σ:西格玛 Sigma Τ τ:套 Tau Υ υ:宇普西龙 Upsilon Φ φ:fai Phi Χ χ:器 Chi Ψ ψ:普赛 Psi Ω ω:欧米伽 Omega

  • 索引序列
  • 单元测试名词解释自考
  • 测验名词解释自考
  • 计算机自学考试名词解释解释
  • 自考教育预测与规划名词解释
  • 自考统计与测量名词符号解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