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下载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下载

发布时间: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下载

考研论坛去找,比较多的资料

百度文库中有完整的,我前几天刚看过,整理的挺细的~~;你要是考研,有些大学网站里有考研笔记,可以下载参阅。祝你好运~~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傅斯年)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作者:傅斯年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2

页数:181

内容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作者简介:

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链接: 

提取码: nyb8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简介: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

可以把邮箱给我哩……我发给你

我有啊,给个邮箱,发给你

针对自考可以选择看书,多刷题。有相应的软件里面有很多真题。多做多复习多背诵,还是非常好过的。

到中国考研网啊!有多年真题。可以找到你所想报院校的历年真题资料。免费考研网也不错的。我最近也在找呢。呵呵。一起努力吧。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网盘

《中国文学史》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作品相关简介:

《中国文学史》是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袁行霈主编,分为四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傅斯年)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作者:傅斯年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2

页数:181

内容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作者简介:

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录了中国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中国古代文学史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百度云下载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古代汉语(第一册)

作者:王力 主编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1999-5

页数:370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选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选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选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选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范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彻(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文选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并且随着文选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法国留学期间,王力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有大量的散文。

古代汉语(第四册)

链接:

古代汉语(第一册)》

链接: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古代汉语常识

作者:王力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7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马庆株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

作者简介:

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百度云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傅斯年)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作者:傅斯年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2

页数:181

内容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作者简介:

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1919年底赴欧留学,前后研习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和比较语言学。1926年归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历史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大教授、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 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第三章 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论述班固《两都赋》《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第四章 汉代诗歌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电子书00840,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教材电子书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求山东自考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考试教材以及历年真题 考试范围你好,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网上试试,或是有卖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的辅导资料的可以,或是模拟试题都是可以的。自考书籍要根据你报考的科目来选择教材,所有课程的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根据考试科目安排报考科目根据报考科目和科目的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报考时在购买。查询你报考课程的教材信息,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到自考办问问,或是大型书店都有。一、自考教材都是全国自考办指定的教材,一般考试大纲都是根据指定教材来出的,所以教材一定不能买错。自考教材一般在每次考试前发布考试安排与计划时同时公布各科目的指定教材,考生在选购时根据办发布的各课程的代码、主编、版本号等信息进行选购就可以了~二、购买自考教材或辅导教材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自考办教材服务部:正版教材、一般原价出售,无折扣2、自考实体书店:一般都是6~9折左右,根据书的质量有些差异,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几个自考书店的3、网上书店购买:个人比较推荐的方式,一般网上都还是非常容易购买的,而且折扣也比较大。你直接网上搜书名就可以了。以上,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有没有实体书介绍啊没有不好意思英语专业自考本科段教材专业代码:01C1502专业名称:英语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87英语翻译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庄绎传00600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王家湘张中载00603英语写作英语写作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杨俊峰00604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文学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张伯香00795综合英语综合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徐克容00831英语语法现代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李基安00832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张维友00839第二外语大学俄语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张宝岑钱晓惠00840第二外语初级日语\初级日语教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007年版赵华敏00841第二外语简明法语教程商务印书馆1990/1年版孙辉00842第二外语新编大学德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朱建华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王顺生李捷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版卫兴华赵家祥10014水平考试水平考试自学辅导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余志远10015水平考试英语听力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何其莘王敏金利民夏玉和10016水平考试英语口语自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5年版96年版余志远10017欧洲文化入门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王佐良祝珏李品伟高厚10064口译与听力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吴冰10065口译与听力英语高级听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何其莘王敏金利民俞涓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重庆自考本科00840日语是全国卷吗10不是~但跟北京公共课日语一样。。。只要把推荐的教材上的题都做了肯定没问题,几乎是原题本回答由网友推荐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下载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百度云网盘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百度云下载
  • 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百度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