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

《汉字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和试题结构,真题你到 上找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汉字学也称为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概论》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掌握汉字的日常运用,而且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汉字学的理论和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汉字,而且有助于提高汉语古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修养。二、学习方法与要求 要求考生在阅读一定数量古代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以了解有关汉字的常识和理论,识记一定数量的相关字例,并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凡内容范围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对于具体问题的阐述,凡参考书跟指定必读书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必读书为准;如果面授时的讲解有修正的,原则上以面授讲解为准,但答题可以按指定必读书的说法。 学习汉字学理论,必须密切结合文献用字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不宜脱离具体的文献语言而把汉字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必须把常识、理论、例证及应用能力四者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自学和助学的依据。三、汉语文字学的内容和思考题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 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 2.对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的认识 3.对出土原始陶器符号的性质的认识 4.从历史文献的产生看汉字起源的时代 (二)汉字的演变 1.商代文字—甲骨文、一般金文和族徽文,商代文字的特点 2.西周文字—西周金文,西周文字的特点 3.春秋文字—春秋金文,鸟虫书 4.战国六国文字—出土文字、《说文》“古文”,战国文字的特点 5.秦系文字—出土秦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秦始皇东巡刻石、《说文》“篆文”和“籀文” 6.隶书文字—古隶、东汉隶书,隶变 7.草书文字—章草、今草 8.楷书文字—东汉魏晋行书、六朝楷书【本章思考题】 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仰韶文化陶器刻符及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符是什么性质的符号? 3.为什么说用于记载历史的文字大约在夏代初期已经出现了? 4.甲骨文与商代一般金文的区别主要有哪些?何者更接近原始面貌? 5.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6.谈谈春秋文字的美术化倾向。 7.战国时代六国文字与秦系文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说文》的“古文”和“籀文”是什么性质的文字? 9.什么是“小篆”和“大篆”?小篆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战国秦文字的关系如何? 10.谈谈古隶产生的时代、来源和原因。 11.成熟的隶书大约出现于什么时期? 12.谈谈隶变对汉字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13.谈谈章草与今草产生的时代、来源及其区别。14.谈谈楷书产生的时代。二、汉字的结构 (一)许慎的“六书”理论 1.许慎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理解 2.转注和假借的性质 (二)新六书理论 1.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 (1)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定义及其字例 (2)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辨析 2.会意字 (1)会意字的定义 (2)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的定义及其字例 (3)会意字与象形字、指示字、象事字的辨析 3.形声字 (1)形声字的形成(即深层结构) ①表意字附加表音符号 ②会意字意符声化 ③表音性文字附加表音符号 ④己有文字附加类化符号 ⑤改换己有形声字形符 (2)形声字的结构(即表层结构) ①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位置关系 ②形声字的结构层次 ③通过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功能辨析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④形声字造字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区别 ⑤形声字的讹变 ⑥形声字的省形和省声 (3)形声字与会意字的辨析 4.变体字 (1)变体字的定义 (2)取形变体字、取义变体字、取音变体字【本章思考题】 1.识记许慎有关六书的界说及字例,了解许慎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的理解。 2.谈谈象事字与象形字、会意字与象形字、会意字与象事字的区别。 3.谈谈意符兼表音的会意字与声符兼表意的形声字的区别。 4.谈谈形声字产生的几种途径。 5.什么叫类化符号?谈谈类化符号对形声字产生的作用。 6.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术语,能够分析一般形声字及部分结构较特殊的形声字。 7.识记形符或声符讹变的形声字的结构。 8.识记省形和省声的形声字的结构。 9.注意某些本来声符不同而隶变后形体混同的形声字。 10.注意形声字声符的表意现象。 三、汉字的字义 (一)汉字与词汇 1.汉语词汇的载体 2.一般了解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性与继承性 3.词汇系统及相应的字义系统 (二)汉字的义项 1.本义、基本义、语源义的定义及其区别 2.引申义、引申义系统、词义引申方式,及词的同一性问题 3.假借义 (1)假借义与假借字 (2)假借义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本章思考题】 1.什么叫词汇系统?它是怎样形成的? 2.谈谈汉语书面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3.单音节词与词之间的词义关系有哪些?如何理解汉字的字义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 4.什么叫“本义”和“基本义”? 5.为什么说造字本义本必是词的最早意义? 6.谈谈词义引申的几种方式。 7.文字的假借义与该字本义之间一定没有意义联系吗?请举例说明。 四、文献中的用字 (一)同源字 1.同源字概念 2.同源字之间的音义联系 (二)假借字 1.本字与借字、本义与借义 2.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本字后起的假借 3.专职假借字与兼职假借字 (三)古今字 1.古今字概念及其与假借字的区别 2.古今字的形成原因 3.古今字的用法分工 (四)异体字 1.异体字之间的形体关系 2.异体字与假借字、古今字的辨析 (五)同形字 1.理解同形字概念 2.同形字形成的原因 (六)繁简字 1.简化字的形体来源 2.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章思考题】 1.认识下列概念:同源字、本字与借字、本义与借义、假借与通假、古字与今字、广义异体字与狭义异体字、同形字、繁体字与简化字、同音替代字。注意同源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同源字之间在字义方面有什么关系? 3.无本字的假借和有本字的假借,两者是否具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 4.古今字是怎样形成的?今字与古字之间在形体上有什么关系? 5.异体字之间在形体上有什么关系? 6.同形字是怎样形成的? 7.认识常用繁体字(参照《古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的文选常用字) 8.识记因汉字简化造成的常见同形字、汉字简化中的同音替代字、多字简化为同一形体的繁简字的字例。 五、较重要的文献和古文字资料 1.许慎《说文解字》(参见指定必读书第109页)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页)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19页) 4.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第56页) 5.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57页) 6.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第68页) 7.孙海波《甲骨文编》(第16、56页) 8.容庚《金文编》(第16、68页) 9.甲骨文(第53页) 10.金文(第56页) 11.石鼓文(第101页) 12.侯马盟书(第79页) 13.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09页) 14.居延汉简(第117页) 15.银雀山汉墓竹简(第126页)16.马王堆汉墓竹简帛书(第127页)四、必读书和参考书【必读书】 《汉字说略》,詹郭鑫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考书】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文字学》,杨伍铭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古代汉语》教材,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参阅该书第一册通论(四)、(五)、(六),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古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郭锡良、李玲噗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参阅该书与文字学有关的通论内容。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自学和助学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1.文字学的学习虽然有其一定的独立性,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2.本大钢有关汉字结构、汉字字义和文献用字的三个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 3.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应结合汉字的具体使用加以理解,并能通过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理解常见汉字或书面义献(主要是古书)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4.指定必读书对各种问题的举例有限,应能举一反三。 5.助学者应在系统掌握汉字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辅导。 二、关于考试命题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1.本大纲各部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和知识点都是考试内容。考试命题要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大纲各部分所列的思考题是各章重点问题的提示,不代表具体的考试题目。 2.指定必读书不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举例中若涉及较有争议的问题,应尽量在试题中回避。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4.要合理安排试卷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种。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5.由于学科的特点,适合本课程考核的试题类型也具有相应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看下文的举例。 6.本课程采用闭卷书面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六、适合本课程考试的试题类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下列各组繁简字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1)后后 (2)万万 (3)徵征 (4)余余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下列各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1)切 (2)到 (3)则 (4)利 (5)副三、填空题(l)古隶书的出现时代是 晚期,隶书的成熟大约在 晚期。四、填空题(2)分析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 釜 阶 布 修 辩 胜 条 祁 袤 表意符号 金 邑 巾 表音符号 父 皆 父 备注 省形 形符讹变 声符讹变五、填空题(3)指出下列各字的结构类型(采用新六书分类法)字例 牢 乒 大 亦 企 橐 结构类型 象形 六、填空题(4)按所示古文字分析下列会意字的结构,并说明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古文字 隶定 今字 偏旁分析 字形所表示的意义 会意字的本义 示例 臭 嗅 从犬从自,自表示鼻子 象狗以鼻子闻嗅 闻嗅气味 1. 只 2. 毓 七、填空题(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都具有某种关系,请指出它们的关系属于:A.假借字、B.古今字、C.异体字,将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题次1 1 2 3 对应字 敺 驱 畮 亩 与 欤 辩 变 关系 C 1.今敺(驱)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亩),则蓄积只而人乐其所矣。《论积贮疏》2.唯求则非邦也与(欤)?(《论语》)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 八、简答题 什么是本字后起的假借,试举例说明。 九、论述题 为什么说造字本义未必是词的最早意义

自考本科的复习资料还是买实体书比较好吧?

中国古代,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文人读书,常常要自己断句,这样就容易发生歧义。到了清末,才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之后逐步规范,形成中国通行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现在的文言文,都是后加的标点符号,它们的使用,也是按照现在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文言文断句方法(1)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言文断句指津(2)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 “史官曰”。 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专题指导 考点分解释要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近几年来,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1987年以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知识要点梳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

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胃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

下面分别叙述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1. 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 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 ① 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 请把门关上。 ③ 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语气舒缓的析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时独词句元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 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如: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 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 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 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你来一下好不好? ④ 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例如: 怎么啦,你? ⑤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 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歌唱吧,为迎接香港回归! ② 语气很重,很强烈的析使句也用叹号。 例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 ③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例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④ 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长途! 飞机! 啊呀!你走错了。

⑤ 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2. 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 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如: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 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 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话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例如: 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④ 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例如: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⑤ 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⑥ 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 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菇奋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⑦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如: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

就目前人们断句、加标点的经验来说,文言文断句、加标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词性、语序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的组合顺序,古今基本是一样的。这样,就可根据词语的词性和它们的语法关系来断句、加标点,例如:“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这一句,经查:只有“谓、出、许”三个动词。

“自、每、自”三个副词,一个助词“之”,一个介词“以”,其余都是名词。在这几类词语中,三个副词、一个助词、一个介词的前后关系不言自明。

主要是三个动词,而“谓”又是个特殊的动词,表示“作为”的意思,由此可知,它前面是陈述对象,它后面便是关涉的内容,内容比较复杂,当是一种情况。而“许”处在句尾,本为自动词。

可见全句词性清楚,词语之间的关系明了,其加标点后的句子就是这样的:“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我们说,按句子的构成规律来断句、加标点是最可靠而又易把握的。

2.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许多惯用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方式,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抓住这些相沿习用的惯用句式,进行断句、加标点。

例如“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这一句。经查,有三个介词“于”,且构成三个相同的介词结构,又都处在句中的形容词后面,显然是介词结构后置。

又有一个呼应的“者也”句式,显然构成了判断句。这样,此句的标点就应该这样加上去“吾现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抓住这些有特殊形式的句式,断句、加标点,也就容易得多了。 3.根据对话用语的词语标志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些对话带有对话标志,如“语曰、云、言、道、白、对、谓”等,抓住这些对话标志语,进行断句加标点。例如下边的这段话“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抓住文中的“曰”,就可断为:“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掌握这些对话语的标志,对断句是大有帮助的。

4.根据各种语气词,进行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几种表示不同语气的语气词。

诸如“也、矣、耳、乎。哉、耶、夫、盖、呜呼”等等,这些语气调表示不同语气,或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尾。

抓住这些语气调进行断句、加标点,则是一条规律,断句就容易得多。例如“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我执御矣”根据句中的语气词。

这段文字就可断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

’” 5.根据修辞技巧断句、加标点。 古人写文章是很讲究修辞技巧的。

有的讲究句式的整齐、音律的和谐,有的讲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的运用。在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时,充分注意到这些修辞现象,就给断句、加标点带来很多便利。

如下段文字“人在少年神情款定所与未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就可利用修辞现象进行断句、加标点。

这段文字可断为“人在少年,神情款定,所与未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例如: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三国志·华佗传》,中华1959)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华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例如: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例如: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商务《万有文库》)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同上,人民文学1962)

张守节《正义》:“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

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例如: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修书》,中华1977《文选》本)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一、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一、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

古文一般没有任何标点和空格,但是一般在读一本新书时,古人习惯在应该停顿的地方打上一个类似今天顿号“、”的符号,这个符号古人称为“注”。

为人便于人们阅读,学者们在注解书籍时就加上一个大圈,实际上就起到了断句的作用。约在宋代时出现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

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文言文中是用以下这些标志词来标记不同的句式的,详细的判断方法及判断的标志如下:文言文中的句式例解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 *** .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你,你不欺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

古文一般没有任何标点和空格,但是一般在读一本新书时,古人习惯在应该停顿的地方打上一个类似今天顿号“、”的符号,这个符号古人称为“注”。为人便于人们阅读,学者们在注解书籍时就加上一个大圈,实际上就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约在宋代时出现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古人写作不用标点符号,标点是五四以后才有的。

古人写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道德经》的原文自然也没有标点,现在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标点。1842年以前,传教士在南洋地区出版中文报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刊物。

其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也有关於世界历史、民俗风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亦将西方标点符号系统引入中文,不但有断句,包括「、」「,」「。

」和地名、人名专用号「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

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得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

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得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饿标点符号。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住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我来回答吧,有很多,但回答之前先说一点: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后人断句,才断出来标点符号,所以,读古文不同的大师,有可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基于此,44次的,词就有很多:以下词牌:菩萨蛮、卜算子、采桑子、减字木兰花均为44字.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苏轼作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采桑子 宋 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减字木兰花斜红翠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菩萨蛮 霜无痕碧罗圆帐鸳鸯绣,芙蓉裙带垂红豆.鸾镜理妆慵,金炉沉水浓.中庭花似雪,帘外纤纤月.无事度佳辰,粉香和泪匀.。

一、考点分析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 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 (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 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目

一、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2007年中考)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分号应为逗号) (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如: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就是、即等)同时使用。如: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四)引号的作用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2006杭州中考)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2007年杭州中考,冒号应去掉)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五)书名号的使用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如: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如:《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省略号的使用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1. 给一段古文加标点并翻译~~~ 书之功用大矣,由一理之微,而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而可以尽千古之久;由一处之狭,而可以通四海之广;由一事之约,而可以兼万物之众。 其惟书乎!呜呼!圣人死也久矣,而道德万世如见;古人徃也多矣,而事业终古常新。合千万世之心术,聚千万世之治迹,传千万世之语言,演千万世之理道,皆于书乎!是赖士也生乎千年之后,而知乎千年之前,具乎一物之形而悉乎万物之理,处乎一室之间而周乎,万里之势非书曷以致之哉,人生天地间不为儒则已,有志于儒以从事乎,圣贤之道未有舍书而能成者也.古语有之,通天地人曰儒一物不知,儒者所耻.一书之不读则一书之事缺焉.书之在天下,自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若诸子若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学者,诚即是而求焉,则可以贯三才而兼备乎,万事万物之理,之道其在是矣.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约,而后可以致于博精.而约之以尽其多与,博则气质由是而变化心,志由是而开明德,业由是而崇广析其,精而至于不乱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夫岂外乎是哉,区区积书之心诚有在乎,是所以期待吾乡之后贤,君子者甚远,且大其必有副予望者乎,使诚有之恨予耄矣不及见也,虽然冥漠之中无知则已,万一有知,亦将畅然快冁然笑也。 2. 翻译古文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然后按后面的要求答题。(谢)灵运既东[ ]与族弟惠连[ ]东海何长瑜[ ]颖川荀雍[ ]泰山羊睿之以文章赏会[ ]共为山泽之游[ ]时人谓之四友[ ]惠连幼有奇才[ ]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太守),灵运造方明,遇惠连,大相知赏。灵运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 时何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长瑜当今仲宣(王,字仲宣,汉末文学家),而饴以下客之食。 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载之而去。 长瑜才亚惠连,雍、睿之不及也。1. 方括号内加上标点。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运去永嘉还始宁。译文 : (2)灵运造方明译文: (3)而饴以下客之食。 译文: (4)长瑜才亚惠连,雍、睿之不及也。译文: 答案:1.标点:依次为[,][、][、][、][,][,][。 ][,]2.(1)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2)灵运前往拜谒方明(3)您却供给他普通人的饮食。 (4)长瑜才不及惠连,雍、睿之也不及惠连。 3. 这文言文怎么翻译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4. 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词表达了什么 你好,并没有叫这个词名的词,但是”诗言志歌咏言“出自此言出自《尚书.舜典》,是其中讲典乐中的两句。 此言出自《尚书.舜典》,是其中讲典乐中的两句。《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舜典记述的是舜时的事,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制度主持典乐时,使用了“诗言志,歌咏言“的话。 其中“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对于后世的文学有着重大影响。我们首先简单看下这种倾向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汉代重经,汉儒解释诗经时,喜欢牵强附会,比如诗三百,思无邪。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就是诗人们写诗一定要注重诗歌的现实主义功能,表明志向,抨击现实。 如果诗写儿女情长的东西,就是不庄重的了。比如一直遭到诟病的宫体诗。 宋人这方面的分裂倾向尤为明显,比如欧阳修既会在诗文中表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向,又会写一些艳词,那是因为诗歌传统的功能不能满足其抒发个人私密情感的需要。如果从正面理解诗言志,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中国古代是很少有很单纯的文学创作的,文人的身份往往是复杂的,一些具有参政意识的诗人往往把诗歌作为一种工具。 即使是表达闲情的诗歌,其中也透露着一种立场一种倾向,以陶渊明的隐士田园诗歌为例子。其实诗歌发展史会呈现一些波浪式反复的轨迹,比如诗之后出现词,是因为词更具音乐性更能满足情感表达需要,但是当文学变得太甜软的时候,就会有“道貌岸然”的文学复古运动,背后有着深层的政治原因歌咏言中的”咏“,常见的是用”永“,”咏“通”永“。 后面还有两句是”声依咏,律和声“。按照前贤从语言流变的考证,诗与志、诗与情可同义通用。 孔子又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朱光潜解释说,志与意含有近代语所谓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意志与情感不易分开。还有志是指“心所念虑””心意所趣向“等说法,不多说了。” 歌咏志“,朱光潜说:”歌本长言“。此时的诗是用于唱的,不长不足以形成高低长短的腔调。 所以,又有了”声依咏,律和声“这两句的补充,是说这种腔调,也要依一定的规则来。《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因为诗与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再往后就合称为诗歌了。 如果要用今天的话,最简洁地表述即是:诗是表达愿望的,歌的规则有助于这种愿望的表达,同时也受其制约,这样唱起来,就更动人了。但是由于语言的流变,表达内容的增加,用其旧规则,会制约表达,后来便了更自由一些的词,有了词牌,当然能用于唱。 再后来,有了新诗,主要在于看,而非用于诵唱,也无所谓诗词之分了。新诗中,从有标点,到不要标点,到更自由的长短句搭配,到一句诗中,有若干空格,以适应情绪节奏的变化。 从空格独立出来的几个字中,突出相对独立的意象,使情绪的表达与句式一致。旧体诗词与新诗等,习得者各有所好,自得其乐。 我个人倒是觉得,今人如爱好写诗,写新诗,更易于表达今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question/19812995:/question/19812995。 5.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详解1.答: B◆解析◆ A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méi,huǐ,wǔ,huì,huì;B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jùn,cūn,qūn,suō,quān;C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jī,qǐ,qí,yǐ,yǐ;D项,加点字读音依次为:hé,kè,hé,gāi,gāi。 2.答: A ◆解析◆ B项,“频律”应为“频率”,“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C项,“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D项,“协迫”应为“胁迫”。3.答: C◆解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之情。 相比较而言,还是前者更温馨些,能够劝慰友人伤别之心。 “吝啬”含有贬义,而“吝惜”比较中性,更符合语境。 “轻车熟路”指“架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得心应手”指“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语境并没有说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轻车熟路”不合适。 4.答: D◆解析◆ A项,“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是“意境”的定语,句子主干为:“意境丰富和提高了表现技巧,做出贡献。”主宾搭配不当。 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即可。B项,缺宾语。 在“提升”后面加“它们”,在“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中的“为”的后面加“其”。C项,“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等并列概念之间关系不清晰明确。 5.答:C◆解析◆ A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B项,原文第一小节说:“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C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 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6.答:D◆解析◆ 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B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 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 C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这隐含的语义可能是现在要培养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而不是将其“列为远期目标”。 7.答 : A◆解析◆ 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B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强加因果。 C项,“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中“主要”一词,不准确。 D项,原文第一段说“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选项对知识产权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定性正好相反。8.答:B◆解析◆ A项,需要电流刺激,才“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 B项,正确,见原文第二小节:“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 C项,它伸缩时要消耗电或人的生物能。 D项,强加因果。9.答: C◆解析◆ A项,人造肌肉的伸缩和弯曲需要电的刺激;如果,人的运动带动人造肌肉,它可以产生发电,原文没说是“静电”。 B项,“各个领域”,范围过大;“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因为人造肌肉具有灵活性”,强加因果。 C项,符合原文,见原文第三小节:“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 D项,“代替传统机器人完成了任务”,已然未然混淆。10.答: D◆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A项,第二小节有这样的信息:“研究证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 6.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怎么读 根据标点符号不同,有三种读法: 1.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aishui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zhaolu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uyunzhang changchangzhang changzhangchangxiao 2.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haishuizhao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lu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fuyunchangzhang changchangzhang changchangxiao 3.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aishuizhaozhaochao zhaozhaochaozhaoluo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uyunchangchangzhang changchangzhangchangxiao 我们只要进行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据初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个别字的读音有五个之多(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五个音)。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 我们学习文言文也会遇到多音字,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叫做“异读”。人教版全国高中语文课本把文言文的异读分为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这种分类反映了异读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地诵读文言文。 7. 落花生阅读答案 《落花生》(15分)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zhǒng zhòng),翻地,播种(zhǒng zhòng),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hái huán)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分)2、给下列词语排列顺序。(1分)(1)浇水 收获 翻地 播种 买种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收获 (2)中秋 清明 除夕 元旦 国庆 元旦 清明 中秋 国庆 除夕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4分) 可惜——(惋惜) 开辟——(开垦) 居然——(竟然) 吩咐——(嘱咐)4、从“居然”的意思是什么?你从这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请用“居然”造一个句子。(4分)“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表现出我们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 例句:他一向很少举手发言的,今天居然举手发言。5、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爱吃花生的愿望。 (3分)《落花生》(41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chǔ chù)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lǜ lù)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3分)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分)3、我会按要求写词语。(6分)写出反义词:爱慕(厌恶 ) 有用(没用 ) 好处(坏处)写出近义词:可贵(珍贵 ) 体面(气派 ) 爱慕( 喜爱 ) 4、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2分)5、用“要……不要”写一句话。(2分)我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吃太多的零食。 6、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 、(苹果)相比,说明花生没有(外表美) ,却具有( 内心美)。(5分)7、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8、画横线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精神。(2分)9、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分)10、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1)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改为反问句)难道父亲的话没有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吗?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11、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只讲体面,而要做有真正本领和内心世界美的人,并赞扬那些默默无闻,为人民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12、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3分)答: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如:清洁工人、农民、送报人、教师。 13、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4分)(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即可。)答:我想做花生一样的人,我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美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8. 夺冠100分四年级(上)语文rj月考夺冠卷(四)答案 一、基础知识(60分)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luò tuó wān yán ɡònɡ xiàn shāo huǐ shùn jiān 骆驼 蜿蜒 贡 献 烧毁 瞬 间chénɡ fá pí láo biàn lùn xī ɡài yú chǔn 惩 罚 疲劳 辩 论 膝 盖 愚 蠢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 √ ”标出。(4分)浙江(zhé zhè√) 啄食(zhuó√ zuó) 栖息(qī√ xī) 剥皮(bā bāo√)3、多音字组词。 (4分) nán(困难) juàn(猪圈) sāi(塞车) tán(弹琴) 难 圈 塞 弹 nàn(逃难) quān(圆圈) sài(出塞) dàn(子弹)4、比一比,组词。(4分)忘(忘记) 绕(环绕) 采(采摘) 徽(厂徽) 妄(妄想) 饶(饶恕) 睬(理睬) 微(微笑) 5、先将成语中的错别字用“_”标出,并把正确的字写在( )里。 (4分)清撤见底(澈) 赏心阅目(悦) 气极败坏(急) 攻棋不备(其)具精会神(聚) 鱼惯而行(贯) 迷或不解(惑) 波阑壮阔(澜)6、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美丽)的鲜花 (快速)地奔跑 表演得(精彩) 尽情地(歌唱)7、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里。(4分) (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攀”字应先查(D) A、“ 栈”字部 B、“ 大 ”字部 C、“ 林 ”字部 D、“ 手 ”字部 (2)选词填空。 一只美丽的蝴蝶,(A)落在了小姑娘那胖乎乎的手上。 A、竟然 B、果然 C、自然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C)的诗句。 A、王维 B、苏轼 C、陶渊明 D、白居易(4) 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C)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8、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改写句子。 ①有哪一个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改写成陈述句:没有一个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②盲女孩抓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 改写成“把”字句:盲女孩把睁着眼睛的蝴蝶抓住了。 改写成“被”字句: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抓住了。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在庆“六•一”活动中,我校的全体师生和班主任老师登台表演了文艺节目。 ②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受(动)了我。 (3)造句。 ①从词语“悄然、赞赏、争先恐后、气喘吁吁”中,任选一个造句。 体育节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唯恐落后。 ② 虽然……但是……虽然明天是周末可以休息,但是我还要去上兴趣班。 9、填空。 (8分) (1)把下面语句补充完整。 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②水滴穿石—— 非一日之功 。 (2)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选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中“未解”的意思是不懂。“供”的意思是从事 。 诗句的意思是:小孩不懂耕种和织麻,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种瓜。 得分 二、阅读(15分)(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5分)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1、按原文填空。 (1分)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慌张——( 沉稳 ) 爱惜——( 糟蹋 )3、这段话主要写作者用听诊器感悟生命。 (1分)4、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每个人都有生命的权利,你可以对生命负责,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也可以放弃生命。(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0分)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 已经感冒了吧?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 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急忙——( 赶紧) 到达——( 抵达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分)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 C )A、拉 B、牵涉 C、挂念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老 王牵挂武汉的儿子 ,给他打电话要他注意保暖。(2分) 5、给短文加一个。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只逐戒武 B.修腾徒切 C.曰亦甘刃 D.取莫狱祭 2.下列各组字中,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胜月誊 膝 B.地吐徒坠 C.嬴赢羸蠃 D.衷衰裹裏 3.下列各组字中,属繁简字的一组是( ) A.罢疲 B.避辟 C.煖暖 D.爱爱 4.《逍遥游》:“斥安鸟 笑之曰:‘彼且奚______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 ) A.往 B.之 C.去 D.适 5.下列各句中加 词用其本义的一句是( ) A.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女桑。 B.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C.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6.《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倡优”的用法是( ) A.名词作主语 B.名词作前置宾语 C.名词作状语 D.名词作谓语 7.《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句中“以”的词性属( ) A.介词 B.连词 C.语气词 D.语气副词 8.《论语 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 ’”句中“盍”的意思是( ) A.同“盖” B.同“何不” C.同“何” D.同“曷” 9.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 A.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0.下列各句中,“请”用作表敬副词的一句是( ) A.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B.及庄子即位,为之请制。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玄(谢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词中,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的是( ) A.江 B.臭 C.驰 D.色 E.丈夫 2.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同义词的有( ) A.皎皑皙 B.坐跪跽 C.给予与 D.侵袭伐 E.行走亡 3.《冯谖客孟尝君》:描写冯谖“倚柱弹其剑而歌”,紧接“长铗归来乎”后面的语句有 ( ) A.食无鱼 B.居无庐 C.出无车 D.无以为家 E.无以为宇 4.下列句子中加 的语词属联绵词的有( ) A.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B.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C.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D.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E.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5.《老子》:“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句中意动用法的词有( ) A.上 B.下 C.先 D.重 E.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句中“党”是______的通假字:“常”是______的通假字。 2.《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其中“归”的读音是_______,“诸”是_______的合音字。 3.《孟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中“岁”指_______,“兵”指_______. 4.《报任安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其中“鼓”的词性属_______,“说”后来写作_______. 5.《田单列传》:“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其中“乐”的读音是_______,有“隙”的意思是_______. 6.《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其中“日”的意思是_______,“穷”的词性属_______. 7.《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其中“辄”的读音是_______,“曾”的词性属_______. 8.律诗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如七律首联出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其对句的平仄格式就是_______. 四、语词解释题(解释加______语词,每组语词2分,共20分) 1.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其又何尤: 曷其有极: 2.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人或说: 都以霸: 3.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疏属: 市掾: 4.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市贾不贰: 莫之或欺: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女弱女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愁予: 木叶下: 五、古文标点题(为下面一段古文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本大题10分)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六、古文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事亲孝,与士信……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3.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4.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5.[圣王]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本大题共20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 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 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一)解释文中加______语词:(10分) 1.蹴琨觉: 2.纠合骁健: 3.遭残贼: 4.命将出师: 5.击楫而誓: (二)指出文中的判断句(4分) (三)指出文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语句(4分) (四)指出文中含形容词使动用法的语句(2分)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D 4.D 5.A 6.C 7.B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CD 2.ABD 3.ACD 4.ACE 5.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傥 尝 2.kuì 之于 3.年成 兵器 4.动词 悦 5.yuè 有裂痕(有隔阂,不和睦) 6.每日(每天) 动词 7.zhé 语气副词 8.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语词解释题(每组语词2分,共20分) 1.其又何尤:难道又怨谁呢 曷其有极:哪里才有尽头 2.人或说:人们中有的劝说 都以霸:定都(建都)并建立霸业 3.疏属:远房亲属 市掾:管理市场的属员(辅助人员) 4.市贾不贰:市场上的价格不会两样 莫之或欺:没有人欺他 5.愁予:使我发愁 木叶下:树叶坠落 五、古文标点题(每错2处扣1分,扣完10分为止,不倒扣,共10分)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 公骂曰:“竖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 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六、古文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事奉长辈亲人孝顺,交往士人讲信用……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为人恭敬约束对人谦虚逊让。 2.我听说掌管国家的君主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忧虑没有好名声。 3.因此圣人不期求学习古代,不效法那些一成不变的措施,研究社会的实际情况,据此对它采取措施。 4.燕国的军队被扰乱逃跑,齐人追击败逃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回齐国怀抱。 5.〔圣王〕不是能耕种而供给他们吃的,织布而供给他们穿的,而是为百姓开发那物资财富的途径啊。 七、古文阅读题(共20分) (一)解释文中加______语词(每组语词2分,共10分) 1.蹴琨觉:用脚踢醒刘琨 2.纠合骁健:集合强壮的兵马 3.遭残贼:受残害 4.命将出师:命令将领出兵 5.击楫而誓:敲击船桨而发誓 (二)指出判断句(4分)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此非恶声也 (三)指出名词用作动词的语句(4分) 自相鱼肉 (四)指出形容词使动用法的语句(2分)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自考古代汉语真题标点符号题

古代汉语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只不过有很多题需要理解,如果理解不了,你照着抄都不知道怎么下手,考了两次的我深有体会。。。所以,书本要全看一遍,不懂的一定要理解透。

1. 自考古代汉语课本是繁体字,考试可以写简体字吗

可以,试卷都是简体字,答题用简体字就可以了,而且难度不大,不用太担心。 哦,对了,我是河南的,我考试时是这样的,没有要求用繁体字,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2.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都考那些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是:

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艺学

文艺学(050101)

01 文学基本原理

02 中国文论

03 西方文论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文艺学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01 汉语语法史 02 词汇学(含训诂学) 03 文字学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7语言学理论 ④834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汉语言文字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01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02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古文献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03 宋元文学 04 明清文学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国学与汉学(050122) 01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02 域外汉学研究 03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04 出土文献研究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四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

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

01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

02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少数民族作家文学

④821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同等学力加试:文学概论,文学作品赏析

拓展资料: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3. 自考古代汉语历年考题答案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4juan/zixuekaoshi//wenxuelei/gudaihanyu/index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 ......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答案古代汉语 ......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古代汉语全国试卷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 2007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 ......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试卷古代汉语 ...... 2006年1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历年试卷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 2005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真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答案

4.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

《论语八章》 《老子二章》 《郑伯克段于焉》 《子产说范宣子轻弊》 《冯媛客孟尝君》 《田单列传》 《寡人之于国也》 《天论》 《逍遥游》 《七月》 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 祝考试顺利通过!

5. 自考现代汉语要怎么学习呢就要考试了,,还有古代汉语,教育学,古代文学选。。求详细的

《现代汉语》是自学考试中汉语言文学、文秘以及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阶段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表述较为抽象,系统较为复杂,对自学的考生来说,如何能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学习,把握并做到举一反三,最后顺利地通过本课程的考核呢?我们觉得,兼顾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与应试方法的恰当处理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收藏我吧!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 "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 "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 "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 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 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 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 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填出答案,属理解类题目,如"’他在考试。,一句中的’在’所属词类为一"(98下)等。 2、判断题。从内容上讲,这类题大多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填空题不同,要求考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若错还须改正。要注意的是,有的判断是整个内容错,如"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词。"(95下),有的是理论部分正确,举例说明有误,如"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有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U是后、高、不圆唇元音。"(98上),有的则是判断不严密,如"’裤、鲸’二字的义符都能较准确地提示词义的义类。"(如上)但也有少量理解和分析性的,如"通常所说的褒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表示贬斥的感 *** 彩。"(98上)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务必从多个侧面去考虑。 3、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不管答案数量多少,从内容上讲,也与上述两种题型同,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多属分类、定义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方面的,涉及每一章内容。限于篇幅,不作举例。 4、名词解释题。考核基本概念,一般每章一个,从内容上看,这些概念对于相关章节来说是基本的知识点,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此类题回答时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出其实质内容,有些需举例。’如"零声母",要求说出"指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并举例,而"笔画"只需说出"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可。 5、归纳题。该类题型主要考核对材料的归类,多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复韵母以及四呼、声调、单纯词类别、词义归纳、词类的归纳、汉字首笔的排序、汉字简化方式等。 6、分析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际材料进行分析。涉及到各部分内容,如词语的拼音、声韵母的认识、合成词结构划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句型判断、复句的分析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 7、改病句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理论和表达能力,可以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以及修辞表达三个方面去思考。拿到题目后可以采用先零后整逐级进行的方法寻找错误处。"先零后整逐级"指首先逐个查看单个词语的运用,若无问题,再看句子成分的搭配和结构,最后看修辞表达如语义是否周密、前后是否照应、语序是否得当、辞格是否合格等。所改理由,也可以来用针对所改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直接解释,体现针对性。 8、简答题。属于理解和运用类。该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中重点内容的掌握,从内容上看,即前一部分所提到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答题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大多数是有明确答案的,回答时只需列出主要条目即可,如"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等;另一种形式是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但实际上毋须惧怕,有的只需稍加归纳即可,如不同韵母的比较、调值与调类的关系等,有的则要求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如一些修辞现象的分析等。回答用语,尽可能简洁,避免技蔓,不需作详细解说。考试大收集整理

6.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题,课外的文言翻译占多少

不多,具体的不好说,不同地区试卷结构可能不太一样的。考试时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东西,最后可能会有一篇古文阅读,一般也是选常见的篇目,难度也不大。其实古代汉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了,不用太担心的。

7. 求《古代汉语》上册(易国杰 姜宝琦编著)课后习题的答案(快考试了,很急)

8. 古代汉语到底怎么考试

《古代汉语》 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 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wenku./view/1549297bf7ec4afe04a1dfc0?sfr_fb=0

9.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的背诵篇目考试时,如果要求写背诵段落要用繁体字写吗

不用,古汉语考试答题不要求写繁体字,你怕写错字的话,写成简化字就可以,默写段落也是如此。

10. 我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这学期有【古代汉语教程-魏清源】这门课程,我想现在开始准备期末考试的东西

1、把其中重要的课文熟读甚至背过,这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 2、掌握一批实词、专虚词的用法,特别要属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敬词谦词的用法。 3、整理选文的古汉语特殊句式,按判断句、主谓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整理语法现象。 4、整理古代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计时方法等。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古代汉语教材文选,自考本科古代汉语历年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学古代汉语买什么书或是教材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自考书店里有一本书叫《古代汉语》。全部都是繁体字。里面从汉字的起源开始讲。而且里面的文言选段都是很精典而且很实用。至于《古汉语字典》说实话,买不买无所谓。因为当你看了那本书之后,会对汉字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而且读多了基本上生字就少了。也用不到。当然了,因人而异,如果您的基础相当差,那就要买了。如果不是很差,建议不要买。自己捉摸一下就通了。当然,《古代汉语》这本书是为自考学生编的。如果看完之后,感觉不是很深。可以看《四书五经》。这个对增长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自考古代汉语的侧重点1。文选主要是让你看多了,慢慢的很多古文的意思就会明白。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最好都能大概地看一遍。最起码心里要有个印象。2。有一部分是从书上的文选里出题。3。课后习题我基本上不看。4。有背诵写默写的题。有6分个人觉得,还是要多看文选,看多了很多古文自己也就会翻译了。能大概地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那么小部分不明白的词汇也可以根据联想推理等弄出来。建议下载个历年试题看看,对题型有个大概了解会比较好。10月份刚刚考过古代汉语,我书都没有全部看完,仅仅看了里面的文选。当时也是抱着要重考的态度去的,没想到过了。祝你好运!今年自考会计本科的教材?今年自考会计本科的教材?去专门的自考书店才有,像上海书城就没有的!自考本科的教材哪里可以购买呢?看你报了哪几门,在自考办可以定购书的,一般自考办附近都有专门卖自考书的书店,也可以在淘宝网上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语法,字词解释与翻译是相当的多.像语法一般是出选择题,问你,打点的字什么意思,或用了什么手法,或有什么作用.解释题也是.默写有一道,挖空形式.然后诗词格律一般涉及一道...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标点题新题

古代汉语专科自考重点,按照汉字、词汇、语法的顺序分列如下:

1、汉字。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常见的通假字(叛—畔,拒—距,修—脩,早—蚤,伸—信,飞—蜚,等等),假借字与古今字的异同。

2、词汇。说明一个词的词性和意义,古今异义(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分析。

3、语法。词类中的副词特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词类活用中的名词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

总之,重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正确分析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难点,需要下苦功夫才能突破。

到自考书店买得到的。我就是在那买的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四种——“於”(“于”)字句,“为”字句,“见”字,“被”字句。下面逐一分析。 1、“於”字句 上面讲过,被动句的施事者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於”的作用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於”字的这种用法出现得比较早,据研究材料,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如: (1)矢乍(作)册麦易(赐)金于辟矢。《麦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侯作册,麦被辟候赏赐了金(铜)。 引出行为的主动者“於”的出现,使被动句在表意上明显凸现,因而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甲骨文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有意念上的被动句,全文中出现了有“於”作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但仍有不少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当无形式标志时,主动句与被动句是同形的,容易发生混淆。甲金文意念上的被动句如: (2)鹿禽(擒)。 (3)麦易(赐)赤金。《麦方鼎》 例(2)不会产生歧义,译为现代汉语是“鹿被捉住了”,例(3)就费踌躇了,因为主语为人,既可能是动作的施事者也可能是动词的受事者,根据文意,应是后者,译成现代汉语是“麦被赐予赤金”。不难看出,“於”字对识别主动句被动句起看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主语为人而容易引起混淆时,“於”的有与否就成了主动被动的标志。如: (4)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5)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 (6)物物而不拘於物。《荀子•天论》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沿人者食於人。《许行》 (8)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项羽传》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於”字句中被动的意义是由及物动词来表示的,而不是“於”本身能表示被动,“於”的作用只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由于“於”字的功用,它一出现之后,后代在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都用“於”了,但还有个别地方仍然主动被动同形,要予以充分注意。如: (9)西域诸国大率士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汉书•西城传》师古注——“服属于匈奴,为其所投使也。” (10)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同上)师古注——“安息以条支为外国,如言蕃国也。” 二例都有“某役属某”,但前例为被动句,后例为主动句,颜师古担心读者理解错,故加以注解。 还应该指出来的是,介词“於”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有时不容易确定。 (11)屈原放逐於楚国。《盐铁论•相刺》 (12)昔司马喜膑脚於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例(11)的“放逐於楚国”可以理解为“被楚国放逐”也,可以理解为“在楚国被放逐”。例(12)的“膑脚於宋”可以理解为“被宋人挖去膝盖”,也可以理解为“在宋国被挖脚膝盖骨”。正因为“於”虽然使主动被动有识别的标志,但也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纠缠不清,所以,当有更好的被动句式产生之后,它就让位于新的更好的形式了。 2、“为”字句 “为”字表示被动时是介词,读作wei(其它介词读wei)。“为”字句最典型的结构为“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如: (1)卒为天下笑。《鲁仲连义不帝秦》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3)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6)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上述六例中,前二例主语没有出现,中二例主语为人,后二例主语为非生物,可以看出,在主语出现时,主语如果是非生物,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句子被动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变成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已,主语如果是人,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则句子就可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如例(3)变为“身笑”。 上述被动结构中,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如: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9)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齐晋鞌之战》 上述含“为”的被动句,无论施事者是否出现,其结构都跟现代汉语的“被”字句相同,只要简单地把“为”释成“被”就可以了。 “为”字表被动时后来还发展出“为……所”式,“为字后面的施事者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据王力先进研究,“为……所”式出现于汉代。如: (10)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11)卫太子所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12)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13)复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5)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史记•李将军列传》 上述六例,前四例施事者出现了,后二例施事者没有出现,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省略,出现的频率远没有前者多。相对而言,“为……所”式只比原来的句式多了一个“所”字,但被动的意味更明显,且没有歧义,故它出现后便成了一种比“於”字还要常用的句式,直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如“为风雪所阻”,“为事实所证明”。而原来那种不用“所”的句式,由于“为”字还有其他意义,有时候会产生歧义,故后来比较少用了,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看到。容易产生歧义的例子如: (16)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17)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16)的“为”可以是介词“替”,可以是介词“被”,还可以是动词“成为”,分别译为“后代一定替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被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例(17)的“为”可以理解为动词“成为”,也可以理解为介词“被”,前者可译为“像我韩信也已成为俘虏了”,后者可译成“像我韩信已经被俘虏了”。正因为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后来被“为……所”所取代。 3、“见”字句 单纯用“见”作被动的被动句结构比较简单,其结构为“见+动词”,施事者不出现。如: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 (3)汝可疾去矣,且见禽。《史记•商君列传》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5)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只用“见”的被动句,“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上述后二例“见疑”、“被谤”对举,“为戮”、“见疑”对举。 “见”字句如果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需要与“於”字句配合使用,组成“见+动词+於+施事者”的结构。如: (5)臣诚恐见斯於上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韩非子说难》 上述只用“见”的“见+动词”结构,后来产生了另一种新用法,“见”不再表被动,而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人把这种用法的“见”称为副词)。如: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7)的“慈父见背”意为慈祥的父亲背我而去,例(8)的“或见恕”意为“或许原谅我”。现代汉语的“见谅”、“见怪”、“见笑”还保存了这种用法。由于同一结构可表达两种意思,容易产生歧义,故“见+动词”这种句式后来很少使用。 4、“被”字句 “被”用于被动句是最后起的,大致出现于战国末期,“被”用于被动句是从“被”的动词义“遭受”发展而来的。如: (1)而民不被其泽。《孟子•离娄上》 (2)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末期,“被”字由遭受义发展为表示被动,如: (3)今兄弟被侵,必攻也,廉也;知已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4)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以上“被”字还有明显的动词义,汉以后“被”逐渐虚化,纯粹表示被动,但开始只有“被+动词”的形式,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5)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稍后,才出现了行为的主动者,魏骨之后逐渐得到推行。如: (6)臣被尚书召向。(蔡邕《被收时表》) (7)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被”字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后,“被”字句的基本格式得以完成。由于“被”字句没有歧义,尽管它是最后起的句式,却得到广泛运用,一直用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句式。 从上面我们看到被动句的整个发展情况:开始是主动被动同形,没有形式标志,接着出现了“於”字句,再接着出现了“为”字句和“见”字句,最后出现了“被”字句。由于“於”字句、“见”字句和“为”字句都可能产生歧义,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表意明确,于是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式终于被被动意味较强且无歧义的“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中优胜劣败的结果。 这知识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细节知识,因版面有限,你可登入 ,这可是个专门学习汉语的网站,其中中文专业课和中文考研栏目就有很多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详细可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修)睦。B.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C.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导)之。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 B.杂——襍C.雕——雕 D.钟——钟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 末 牧 特 B.鱼 本 孟 恭C.人 上 逐 苏 D.刀 刃 亦 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 徒 徙 近 B.胜 肺 胡 朝C.祈 视 祁 禁 D.闾 闻 闽 闺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尔出於崖涘,观於大海,乃知尔丑。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C.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7.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 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 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C.寡人之民不加多。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D.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C.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B.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C.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的“尤”应解释为( )A.忧虑 B.伤心C.气愤 D.责怪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中的“讲”应解释为( )A.讲究 B.精深C.研究 D.教授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B.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C.田地肥广,草木饶衍。D.后世圣人易之所宫室。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数罟不入洿池。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C.冯唐已老听吹嘘。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A.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D.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网在纲,有修而不紊。B.以防止水。C.庄公寤生,惊姜氏。D.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2.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责於人。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擐甲执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D.“肉食者谋之,又何闲焉”的“闲”,用的是引申义。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B.资用乏绝,去秦而归。C.却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A.《说文解字》 B.《康熙字典》C.《辞海》 D.《辞源》27.近体诗李白《渡荆门送别》首联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B.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C.嫂虵行匍伏。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 )A.“汉以为池”,本或作“汉水以为池”,“水”衍字。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诵四方之传道。”郑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30.下列工具书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 )A.《词诠》 B.《诗词曲语辞汇释》C.《经传释词》 D.《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B.子为父死亡所恨。[恨:遗憾]C.下流多谤议。[谤: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丈夫:女子的配偶]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且表示“将要”意义的是( )A.此时鲁仲连适游赵。B.乘累捷之势,挚垂亡之国,何患不克!C.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E.行略定秦地。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C.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D.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E.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34.下列句子中,有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E.吾翁即若翁。35.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中包括的注解有( )A.西汉毛亨《诗故训传》B.东汉郑玄《毛诗笺》C.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D.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E.宋朱熹《诗集传》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36.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食:37.被於宗庙之崇。被:38.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墐:39.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荒忽:40.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奇赢:(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41.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斯:4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或:4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44.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乃:45.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连词“之”的用例,归纳总结连词“之”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例说明。(3分)(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2)民之有口也,犹士之有山川也。(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难也,晋人伐诸蒲城。(7)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7.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4分)(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48.默写《季氏将伐颛臾》中,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既来之,则安之”之间的文句。(3分)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9.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50.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51.当是时,楚兵冠诸侯。5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53.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六、古文标点题(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蜀中类试相传主司多私意与士人相约为 暗号李季章季永同登庚戌科己酉赴类省试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侯某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侯侯疑其必有谓将出门侯故少留李遂先出而侯踵其后至纳卷所扣吏以二李卷子欲借一观以小金牌与之吏取以示则诗之景联皆曰日射红鸾扇风清白兽樽侯即於己卷改用之既而皆中选二李谢主司主司问此二句惟以授於昆仲何为 又以与人李怳然不知所以他日微有所闻终身与侯不协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直!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驩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者,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仁。明主察焉,宗庙太宁。夫人臣犹贵仁,况於人主乎?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一)解释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4分)5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不义:56.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就:57.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及:58.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干:(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或语法作用,并解释其意义(10分)59.择不处仁,焉得知焉:60.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夫:6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虽:6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卒:63.人臣而仁,国治主仁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6分)64.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以为:65.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然而:66.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标点题新题汇总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四种——“於”(“于”)字句,“为”字句,“见”字,“被”字句。下面逐一分析。 1、“於”字句 上面讲过,被动句的施事者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於”的作用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於”字的这种用法出现得比较早,据研究材料,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如: (1)矢乍(作)册麦易(赐)金于辟矢。《麦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侯作册,麦被辟候赏赐了金(铜)。 引出行为的主动者“於”的出现,使被动句在表意上明显凸现,因而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甲骨文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有意念上的被动句,全文中出现了有“於”作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但仍有不少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当无形式标志时,主动句与被动句是同形的,容易发生混淆。甲金文意念上的被动句如: (2)鹿禽(擒)。 (3)麦易(赐)赤金。《麦方鼎》 例(2)不会产生歧义,译为现代汉语是“鹿被捉住了”,例(3)就费踌躇了,因为主语为人,既可能是动作的施事者也可能是动词的受事者,根据文意,应是后者,译成现代汉语是“麦被赐予赤金”。不难看出,“於”字对识别主动句被动句起看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主语为人而容易引起混淆时,“於”的有与否就成了主动被动的标志。如: (4)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5)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 (6)物物而不拘於物。《荀子•天论》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沿人者食於人。《许行》 (8)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项羽传》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於”字句中被动的意义是由及物动词来表示的,而不是“於”本身能表示被动,“於”的作用只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由于“於”字的功用,它一出现之后,后代在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都用“於”了,但还有个别地方仍然主动被动同形,要予以充分注意。如: (9)西域诸国大率士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汉书•西城传》师古注——“服属于匈奴,为其所投使也。” (10)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同上)师古注——“安息以条支为外国,如言蕃国也。” 二例都有“某役属某”,但前例为被动句,后例为主动句,颜师古担心读者理解错,故加以注解。 还应该指出来的是,介词“於”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有时不容易确定。 (11)屈原放逐於楚国。《盐铁论•相刺》 (12)昔司马喜膑脚於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例(11)的“放逐於楚国”可以理解为“被楚国放逐”也,可以理解为“在楚国被放逐”。例(12)的“膑脚於宋”可以理解为“被宋人挖去膝盖”,也可以理解为“在宋国被挖脚膝盖骨”。正因为“於”虽然使主动被动有识别的标志,但也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纠缠不清,所以,当有更好的被动句式产生之后,它就让位于新的更好的形式了。 2、“为”字句 “为”字表示被动时是介词,读作wei(其它介词读wei)。“为”字句最典型的结构为“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如: (1)卒为天下笑。《鲁仲连义不帝秦》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3)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6)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上述六例中,前二例主语没有出现,中二例主语为人,后二例主语为非生物,可以看出,在主语出现时,主语如果是非生物,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句子被动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变成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已,主语如果是人,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则句子就可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如例(3)变为“身笑”。 上述被动结构中,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如: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9)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齐晋鞌之战》 上述含“为”的被动句,无论施事者是否出现,其结构都跟现代汉语的“被”字句相同,只要简单地把“为”释成“被”就可以了。 “为”字表被动时后来还发展出“为……所”式,“为字后面的施事者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据王力先进研究,“为……所”式出现于汉代。如: (10)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11)卫太子所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12)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13)复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5)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史记•李将军列传》 上述六例,前四例施事者出现了,后二例施事者没有出现,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省略,出现的频率远没有前者多。相对而言,“为……所”式只比原来的句式多了一个“所”字,但被动的意味更明显,且没有歧义,故它出现后便成了一种比“於”字还要常用的句式,直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如“为风雪所阻”,“为事实所证明”。而原来那种不用“所”的句式,由于“为”字还有其他意义,有时候会产生歧义,故后来比较少用了,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看到。容易产生歧义的例子如: (16)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17)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16)的“为”可以是介词“替”,可以是介词“被”,还可以是动词“成为”,分别译为“后代一定替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被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例(17)的“为”可以理解为动词“成为”,也可以理解为介词“被”,前者可译为“像我韩信也已成为俘虏了”,后者可译成“像我韩信已经被俘虏了”。正因为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后来被“为……所”所取代。 3、“见”字句 单纯用“见”作被动的被动句结构比较简单,其结构为“见+动词”,施事者不出现。如: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 (3)汝可疾去矣,且见禽。《史记•商君列传》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5)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只用“见”的被动句,“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上述后二例“见疑”、“被谤”对举,“为戮”、“见疑”对举。 “见”字句如果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需要与“於”字句配合使用,组成“见+动词+於+施事者”的结构。如: (5)臣诚恐见斯於上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韩非子说难》 上述只用“见”的“见+动词”结构,后来产生了另一种新用法,“见”不再表被动,而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人把这种用法的“见”称为副词)。如: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7)的“慈父见背”意为慈祥的父亲背我而去,例(8)的“或见恕”意为“或许原谅我”。现代汉语的“见谅”、“见怪”、“见笑”还保存了这种用法。由于同一结构可表达两种意思,容易产生歧义,故“见+动词”这种句式后来很少使用。 4、“被”字句 “被”用于被动句是最后起的,大致出现于战国末期,“被”用于被动句是从“被”的动词义“遭受”发展而来的。如: (1)而民不被其泽。《孟子•离娄上》 (2)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末期,“被”字由遭受义发展为表示被动,如: (3)今兄弟被侵,必攻也,廉也;知已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4)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以上“被”字还有明显的动词义,汉以后“被”逐渐虚化,纯粹表示被动,但开始只有“被+动词”的形式,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5)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稍后,才出现了行为的主动者,魏骨之后逐渐得到推行。如: (6)臣被尚书召向。(蔡邕《被收时表》) (7)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被”字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后,“被”字句的基本格式得以完成。由于“被”字句没有歧义,尽管它是最后起的句式,却得到广泛运用,一直用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句式。 从上面我们看到被动句的整个发展情况:开始是主动被动同形,没有形式标志,接着出现了“於”字句,再接着出现了“为”字句和“见”字句,最后出现了“被”字句。由于“於”字句、“见”字句和“为”字句都可能产生歧义,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表意明确,于是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式终于被被动意味较强且无歧义的“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中优胜劣败的结果。 这知识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细节知识,因版面有限,你可登入 ,这可是个专门学习汉语的网站,其中中文专业课和中文考研栏目就有很多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基础知识,字词解释,翻译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详细可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修)睦。B.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C.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导)之。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 B.杂——襍C.雕——雕 D.钟——钟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 末 牧 特 B.鱼 本 孟 恭C.人 上 逐 苏 D.刀 刃 亦 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 徒 徙 近 B.胜 肺 胡 朝C.祈 视 祁 禁 D.闾 闻 闽 闺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尔出於崖涘,观於大海,乃知尔丑。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C.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7.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 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 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C.寡人之民不加多。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D.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C.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B.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C.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的“尤”应解释为( )A.忧虑 B.伤心C.气愤 D.责怪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中的“讲”应解释为( )A.讲究 B.精深C.研究 D.教授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B.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C.田地肥广,草木饶衍。D.后世圣人易之所宫室。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数罟不入洿池。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C.冯唐已老听吹嘘。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A.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D.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网在纲,有修而不紊。B.以防止水。C.庄公寤生,惊姜氏。D.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2.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责於人。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擐甲执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D.“肉食者谋之,又何闲焉”的“闲”,用的是引申义。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B.资用乏绝,去秦而归。C.却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A.《说文解字》 B.《康熙字典》C.《辞海》 D.《辞源》27.近体诗李白《渡荆门送别》首联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B.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C.嫂虵行匍伏。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 )A.“汉以为池”,本或作“汉水以为池”,“水”衍字。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诵四方之传道。”郑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30.下列工具书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 )A.《词诠》 B.《诗词曲语辞汇释》C.《经传释词》 D.《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B.子为父死亡所恨。[恨:遗憾]C.下流多谤议。[谤: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丈夫:女子的配偶]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且表示“将要”意义的是( )A.此时鲁仲连适游赵。B.乘累捷之势,挚垂亡之国,何患不克!C.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E.行略定秦地。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C.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D.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E.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34.下列句子中,有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E.吾翁即若翁。35.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中包括的注解有( )A.西汉毛亨《诗故训传》B.东汉郑玄《毛诗笺》C.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D.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E.宋朱熹《诗集传》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36.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食:37.被於宗庙之崇。被:38.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墐:39.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荒忽:40.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奇赢:(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41.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斯:4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或:4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44.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乃:45.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连词“之”的用例,归纳总结连词“之”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例说明。(3分)(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2)民之有口也,犹士之有山川也。(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难也,晋人伐诸蒲城。(7)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7.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4分)(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48.默写《季氏将伐颛臾》中,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既来之,则安之”之间的文句。(3分)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9.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50.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51.当是时,楚兵冠诸侯。5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53.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六、古文标点题(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蜀中类试相传主司多私意与士人相约为 暗号李季章季永同登庚戌科己酉赴类省试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侯某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侯侯疑其必有谓将出门侯故少留李遂先出而侯踵其后至纳卷所扣吏以二李卷子欲借一观以小金牌与之吏取以示则诗之景联皆曰日射红鸾扇风清白兽樽侯即於己卷改用之既而皆中选二李谢主司主司问此二句惟以授於昆仲何为 又以与人李怳然不知所以他日微有所闻终身与侯不协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直!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驩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者,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仁。明主察焉,宗庙太宁。夫人臣犹贵仁,况於人主乎?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一)解释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4分)5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不义:56.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就:57.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及:58.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干:(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或语法作用,并解释其意义(10分)59.择不处仁,焉得知焉:60.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夫:6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虽:6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卒:63.人臣而仁,国治主仁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6分)64.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以为:65.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然而:66.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

一般网络上都有的,像百度文库里面呀,或者是圣才APP里都有专门的考试题目。不过百度文库里面一般你不下载的话不要钱,但圣才APP是需要钱的。

  • 索引序列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中标点符号题目
  • 自考古代汉语真题标点符号题
  •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标点题新题
  • 自考专科古代汉语标点题新题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