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发布时间: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文学专业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需要那些教材那里可以买你好,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自考书籍要根据你报考的科目来选择教材,所有课程的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根据考试科目安排报考科目根据报考科目和科目的教材信息购买教材教材信息已经公布,在报考时自考办就有报考时在购买。查询你报考课程的教材信息,根据教材信息购买教材,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到自考办问问,或是大型书店都有。一、自考教材都是全国自考办指定的教材,一般考试大纲都是根据指定教材来出的,所以教材一定不能买错。自考教材一般在每次考试前发布考试安排与计划时同时公布各科目的指定教材,考生在选购时根据办发布的各课程的代码、主编、版本号等信息进行选购就可以了~二、购买自考教材或辅导教材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自考办教材服务部:正版教材、一般原价出售,无折扣2、自考实体书店:一般都是6~9折左右,根据书的质量有些差异,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几个自考书店的3、网上书店购买:个人比较推荐的方式,一般网上都还是非常容易购买的,而且折扣也比较大。你直接网上搜书名就可以了。以上,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看哪些书?书就比较多哟比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文献学,语言学概论,美学,训诂学,外国文学史、、、、、、我建议你还可看看历史有关的哟,对你汉语言学专业有帮助。关于自考,为什么汉语言文学专科的教材里没有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属于公共课,非文学专业才要考.就像法律基础一样,法学专业是不用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表专业代码:C050105主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0015 英语(二) 14 2 00037 美学 6 3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 4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5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6 00540 外国文学史 6 7 00541 语言学概论 6 8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9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10 06999 毕业论文 0 111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五选二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4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4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4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也是这2门还没过?你过了几门,咱们切磋切磋啊,这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对你有用.加我37708624 1〔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翻译〕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很讨厌他。而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郑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首先为共叔段请求以“制”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的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对庄公)说:“都的城墙超过一百雉长,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先王的制度:大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都市不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京这个地方不合乎制度,不制裁的话,国君将不能忍受。”庄公说:“武姜想要(这样),我又怎能躲避灾祸呢?”祭仲说:“武姜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给太叔安排个处所,不要让他(的势力)滋生蔓延!一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杂草尚且不可以除掉,何况是国君您宠爱的弟弟呢?”郑武公说:“多做了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2〔原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翻译〕 过了不久,太叔又使(郑国)西部和北部的两个边邑一面属于庄公,一面属于自己。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经得起两个君主,您要(对他)怎么办呢?若(想把君位)给予太叔,我请求去臣事他;如果不给他,我请求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用不着,他将自己赶上灾祸。”太叔又收起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郡邑,(领土一直扩大)到了廪延。子封说:“行了!共叔段的底盘要再扩大,就会失去民众。”郑庄公说:“对兄弟不亲,地盘再扩大,就必将崩溃。” 3〔原文〕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翻译〕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宣子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暗杀他。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宣子)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树上。 4〔原文〕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翻译〕 当初,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看见灵辄饿倒在地,问他得了什么病,灵辄回答说:“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问其原因,答道:“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赵盾)要他吃光,并给他预备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却把戟掉过头来抵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免于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饿汉呀。”问(他的)名字和住处,他没有告诉就走了,于是(赵宣子)也逃亡了。 5〔原文〕 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翻译〕 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坐在车右做了齐侯的护卫。晋军解张为却克驾车,郑丘缓做了却克的护卫。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却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停息。却克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殷红,难道敢说受了重伤?您就忍耐它一点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以来,如果遇到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您是否知道这种情况呢?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太严重了!”解张说:“全军的人都听着我们的鼓声,注视着我们的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这辆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就大事。怎么能因受重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受了重伤还没有到死,您还是努力地干吧!”于是左手一并握住缰绳,右手取过鼓槌击鼓。马狂奔不止,全军跟着他们冲锋。齐军溃败。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6〔原文〕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 〔翻译〕 (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7〔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翻译〕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8〔原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翻译〕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9〔原文〕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俛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翻译〕 蜻蜓还算小的,黄雀也是如此啊。他俯身啄食白米粒,飞上茂密的树上?息,不时地拍打着翅膀奋飞,自以为不会有灾祸,跟谁也没有争端。哪知那些公子王孙,左手持着弹弓,右手握着弹丸,正要从七八丈高的天空中捕捉自己,并已瞄准了自己的脖子。它白天还在茂密的树枝间嬉戏,晚上已被调成酱醋制成佳肴了。 10〔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美好的菜肴,不去吃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大道,不去学习它,就不知道它义理的精善。因此,经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透过施教,然后才晓得自己困惑的所在。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困惑的所在,然后才能奋力求进。所以教与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书经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1〔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译〕 学生有四种缺点,教师们一定要知道。那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失之于贪多务得,有的失之于涉猎不广,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知识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固步自封;这四种缺点,是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不同所造成的。要了解学生的心性,然后才能补就其缺失。教育的工作,就是赔养学生的优点,而补救学生的缺点。 12〔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翻译〕 墨子说:“现在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人民多,政治清明。但事实上他们得到的不是国家富而是国家穷,不是人民多而是人民少,不是政治清明而是政治混乱,那就是他们所希望的没有得到,却得到了他们所憎恶的。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墨先生接着回答说:“这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不能以尊重贤人任用能人的办法来管理政治。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多,治理国家的力量就雄厚;贤良之士少,治理国家的力量就薄弱。因此,大人的重要任务,就只在于使贤良之士增多而已。” 13〔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不曾听说过。(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百姓,而称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挡不住。”(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就废弃祭钟的仪式吗?”王说:“哪能废呢?用羊来代替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之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何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不要紧,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要离开厨房远远的。” 14〔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翻译〕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当时)我这样做了,但回头再追问自己,却想不出(当时)是什么心思。您这么一说,正合我意,内心很激动。(但)我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加到百姓身上,这偏偏是什么缘故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眼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说:“不肯做与不能做有怎样区别呢?”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不能。’这确实是不能。向年长的人鞠个躬,告诉别人说:‘我不能。’这是不肯,而不是不能。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老年人鞠躬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推而广之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推而广之到爱护别人的孩子。(照这样的仁心)治理天下,就可以把天下运转在手掌之上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个榜样,影响到到兄弟,进而治理封邑和国家。’说的就是把这种(爱自己亲人的)仁心推及到爱别人。所以,推广恩德,就可以使天下安定,不推恩,甚至没办法保全自己的妻子。古代的圣贤大大超过平常人(的原因),没有别的,(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却不能加到百姓身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去哪里买书,买什么书?一、可以先买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架上没有的话他们会有帮忙订购的服务。二、自考汉语言文学要看的书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汉语言专业教材,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停考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需要哪些教材?在网上可以买的到的,你可以看看亚马逊书店或者新华书店;\x0d\x0a汉语言文学考试所需教材,仅供参考:\x0d\x0a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x0d\x0a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x0d\x0a3.文学概论(一)\x0d\x0a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x0d\x0a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x0d\x0a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x0d\x0a7.写作(一)\x0d\x0a8.现代汉语\x0d\x0a9.秘书写作实践\x0d\x0a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x0d\x0a11.外国文学作品选\x0d\x0a12.儿童文学概论\x0d\x0a13.民间文学\x0d\x0a14.教育学(一)\x0d\x0a15.心理学\x0d\x0a如果个人报读自考汉语言文学通过率不是很高,而且所需要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可以选择培训班来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如果报读自考培训班基本上这些书籍都有的。请问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的教材全国通用吗,我在湖南,但当地没有卖自考教材的地方?不是的,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的教材不是全国通用,除了公共课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专业课程的教材都是个省的自考办决定的,各省的教材是不一样的,你可以上网上看看有没有,买的时候要根据自考办制定的教材买,作者、书名、出版社和版本都要一样。也可以在报名时预订教材。一星期左右到自考办领取教材。本回答由网友推荐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去哪里买书,买什么书?一、可以先买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架上没有的话他们会有帮忙订购的服务。二、自考汉语言文学要看的书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答案解析

工农兵能不能

古代汉语答案(上)一、 名词解释:(10分)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意义有关联的意义。笺:对毛传的补充和修订。读为:一种注音的方法,常用本字注借字。脱文:指传抄和刻印的过程中误掉的字。二、 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鹿:象形字。 本:指事字。 栽:形声字。“木”形符“�”声符。解:会意字。 目:象形字。 徒:形声字。“辵”形符“土”声符牧:会意字。 刃:指事字。 闻:形声字。“耳”形符“门”声符象:象形字。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B C )。A.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 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D. 故不能推车而及。2、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 C )。A.子产治郑二十六年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B.童子隅坐而执烛。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引申义义的是(A C D)。A. 虢,虞之表也。B. 表裘不入公门。C. 或援誓以表心。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B C )。A.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B.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C.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D.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是(A B)。A. 许子奚为不自织?B. 子归,何以报我?C.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D. 吾子与子路孰贤?四、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1、羹:带汁的肉。词义的转移。2、汤:热水。词义的转移。3、赂:礼物。感情色彩的不同。4、臭:气味。词义的缩小。5、皮:带毛的售皮。词义的扩大。五、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1、 造:到。本义2、 责:要求。引申义3、 间:门缝。本义。4、 发引申义。5、 零:下小雨。本义。六、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於哪一种活用。(10分)1、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痛:动词使动用法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君:名词意动用法。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名词活用作动词。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形容词使动用法。七、 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 翻译下面句子。(10分)1、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到一亩大,可以装到笼子里占有它,问它的主人,回答说:“姓唐的人家荒弃的土地,要出卖却卖不出去。”问它的价钱,回答说:“只有四百文铜钱。”我怜惜它把它买下。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一起出游,都非常高兴,没有意料到(得到这个小丘)。2、 齐国的使者到了大梁,孙膑以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地会见(齐国使者),向齐国使者游说。齐国使者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地(把他)载到车上,和他一起到齐国去。齐国的将领田忌认为他有才能,把他当作客人对待。八、 加标点并翻译下面这段文章。(20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译文: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就是这个,

《古代汉语教学参考》不仅翻译了教材《古代汉语》十二个单元中的所有文选,解答了十二套练习与思考题中的所有练习题,且编写了基础知识提要,对文选增加了补注。这些内容不仅有益于广大学生和普通读者,同时也会给教师备课带来方便。

目录

自己认真思考吧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

目录绪论 第一单元第一颗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课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三课 古书的用字 第二单元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第五课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六课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七课 词义关系 第三单元第八课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九课 动词、形容词、名词第十课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第十一课 副词第十二课 代词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介词第十四课 连词第十五课 语气词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判断句第十七课 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第十八课 语序和省略 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古代文献的阅读第二十课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第二十一课 古代文化常识

之前是3本,现在最新印刷的是上下两册,我刚买了,感觉还不错,语言比王力的易于理解,我买的是商务印书馆的,1999年版的

郭锡良古代汉语3本,分别是:1、自考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郭锡良 李玲璞/主编 语文出版社出版。2、考研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著,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3、考研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著,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去哪里买书,买什么书?一、可以先买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架上没有的话他们会有帮忙订购的服务。二、自考汉语言文学要看的书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教材答案解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的配套用书。主要内容有“文选理解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串讲课文的实录)、“《古代汉语教程》练习参考答案”(对于教材所附练习的详细解答)、“补充练习与参考答案”(含有多种类型的习题及其解答)、“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的试卷样本及其答案)。

自己做吧 孩纸

练习一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的“行”读xíng。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惊,形声字,繁体字“惊”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A)组: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B)组1. 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2.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3.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4.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5. 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6.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7.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8.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9. 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10.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九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标点: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译文: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标点: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第八》)译文: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标点: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程敏政《夜渡两关记》)译文: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古代汉语答案(上)一、 名词解释:(10分)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意义有关联的意义。笺:对毛传的补充和修订。读为:一种注音的方法,常用本字注借字。脱文:指传抄和刻印的过程中误掉的字。二、 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鹿:象形字。 本:指事字。 栽:形声字。“木”形符“�”声符。解:会意字。 目:象形字。 徒:形声字。“辵”形符“土”声符牧:会意字。 刃:指事字。 闻:形声字。“耳”形符“门”声符象:象形字。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B C )。A.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 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D. 故不能推车而及。2、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 C )。A.子产治郑二十六年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B.童子隅坐而执烛。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引申义义的是(A C D)。A. 虢,虞之表也。B. 表裘不入公门。C. 或援誓以表心。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B C )。A.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B.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C.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D.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5.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是(A B)。A. 许子奚为不自织?B. 子归,何以报我?C.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D. 吾子与子路孰贤?四、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1、羹:带汁的肉。词义的转移。2、汤:热水。词义的转移。3、赂:礼物。感情色彩的不同。4、臭:气味。词义的缩小。5、皮:带毛的售皮。词义的扩大。五、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1、 造:到。本义2、 责:要求。引申义3、 间:门缝。本义。4、 发引申义。5、 零:下小雨。本义。六、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於哪一种活用。(10分)1、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痛:动词使动用法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君:名词意动用法。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名词活用作动词。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形容词使动用法。七、 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 翻译下面句子。(10分)1、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到一亩大,可以装到笼子里占有它,问它的主人,回答说:“姓唐的人家荒弃的土地,要出卖却卖不出去。”问它的价钱,回答说:“只有四百文铜钱。”我怜惜它把它买下。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一起出游,都非常高兴,没有意料到(得到这个小丘)。2、 齐国的使者到了大梁,孙膑以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秘密地会见(齐国使者),向齐国使者游说。齐国使者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地(把他)载到车上,和他一起到齐国去。齐国的将领田忌认为他有才能,把他当作客人对待。八、 加标点并翻译下面这段文章。(20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译文: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费用多。’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 索引序列
  •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 现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解析
  •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答案解析
  • 古代汉语自考教材目录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教材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