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答案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答案

发布时间: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的心理当家是( ) A.佛洛伊德 B.马斯洛 C.皮亚杰 D.维果斯基 2.幼儿期注意发展的特点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无意注意逐渐发展,有意注意未发现 D.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未出现 3.洗手时,东东突然叫了起来:“洗手液溅进眼睛里了!”这时老师首先应该做的是( ) A.用流动水冲洗眼睛 B.用干净的纸或软布擦眼睛 C.找保健医生 D.拉开眼皮吹一吹 4、幼儿时期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是( ) A意义记忆 B.形象记忆 C.词语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幼儿自我评价特点的是( ) A.依从性 B.表面性 C.主观情绪性 D.全面性 6.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最应该强调的是( ) A.画面干净、美观 B.画得和教师的一样 C.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表达 D.画得越像越好 7下列选项中属于实施正面教育原则方法的是( ) A.树立榜样 B 只表扬不批评 C.纠正错误 D.对幼儿的错 8.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B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 C.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D.完成园长交给的任务 9新入园时,如果班里有个幼儿哭了,其他幼儿也会跟着哭。这是( ) A.情绪的动机作用 B.情绪的信号作用 C.情绪的组织作用 D.情绪的感染作用 10.从生活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因是( ) A.教师容易制作教具 B.便于教师教 C.符合家长的希望 D.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二、简答题 11.简述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2.根据右图说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缺图) 三、论述题 13.有家长说:“这家幼儿园天天让孩子玩,什么都没教。不教拼音,不教写字,孩子连字都认不了几个。”为什么说该家长的说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 14.材料: 毛毛是个活泼的孩子。这学期体检时,毛毛被检查处弱视,需要戴眼镜治疗李老师发现毛毛戴眼镜后变得沉默了,还时不时把眼镜摘下来。李老师关心地问毛毛,毛毛说怕被小朋友笑话,所以不想戴。于是李老师组织了一次“眼睛生病怎么办”的集体活动。活动后,幼儿都知道了眼睛生病要治疗,毛毛戴眼镜也是为了治疗,毛毛又戴上了眼镜,又和往常一样活泼好动了。 问题: (1)李老师组织这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李老师的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5.材料: 新入职的王老师第一次带大班小朋友做操时,发现大象的动作有些混乱,有的胳膊向左伸,有的向右伸,这是为什么呢?昨天老教师带操时,明明大家动作很整齐啊! 问题: (1)请从幼儿左右概念发展水平的角度分析,幼儿动作混乱的原因。 (2)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五、活动设计题 16.菊花开了,枫叶红了。幼儿园准备组织大班幼儿去秋游。园里已经联系好和车辆。要求各班老师写出自己班的工作计划。 要求:假设你要是大二班的老师,请写出你班的工作计划,包括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 D. 维果斯基 2.【参考答案】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参考答案】 A. 用流动水冲洗眼睛 4.【参考答案】 B. 形象记忆 5.【参考答案】 D. 全面性 6.【参考答案】 C. 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表达 7.【参考答案】 A. 树立榜样 8.【参考答案】 C. 家园合作,形成校园合力 9.【参考答案】 D. 情绪的感染作用 10.【参考答案】D. 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1.种植活动对幼儿教学的意义 种植是孩子们实践、探索的好活动,好奇和探究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它为孩子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的一小块“种植园地”,组织幼儿开展科学种植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从而开拓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2.种植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1)在种植中习得管理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播种管理。动员大家一起收集各种种子,把收集的种子一并呈现在幼儿们面前,让他们充分讨论:“我们班的种植园地应该种些什么?种植园地上要种各种蔬菜应该怎样划分呢”?幼儿们各抒起见,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合理安排种植了芹菜、蚕豆、油菜、土豆、大蒜、萝卜等。并请幼儿的奶奶(老农)一起参与指导种植园地,使幼儿们了解到要让蔬菜长的好,要经常去管理,施肥、浇水、锄草。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时常有幼儿提醒老师一起管理种植园地,参与管理已融入幼儿们每天的生活。 (2)在种植中培养观察能力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在观察种植园地时,孩子们养成了习惯,总要人手一本带好种植记录本,记录本中记录着植物的点滴变化,在记录中孩子们惊喜的发现了植物生长的有趣现象:萝卜开的是大大的白色花,油菜、青菜开的是黄花,蚕豆开的是粉色的花;花谢了,有的结籽、有的结豆荚。我们平时吃的土豆是在泥土里挖出来的,这些又都是蔬菜的种子。同时,结合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进行教学,特别是在开展绿色菜篮子和种植园地的活动中,找到了主题活动和种植园地的结合点,发挥了种植园地的作用。 (3)在种植中提高语言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在活动中孩子的表现非常积极,对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都充满自信。首先,利用口头交流的传统表达方式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如“我的空心菜长得绿油油的”“我的西红柿可真红”“我的茄子多长”等这些表达带有幼儿观察成功的愉快体验,为幼儿表达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运用图示记录法等科学表达方式,引导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将每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画在自己的图画本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多种形式的种植活动不仅满足幼儿这一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幼儿从小爱生活、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学科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参考答案】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论述题 【答案解析】 家长不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小学倾向的坏处: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内容不了解。 幼小衔接工作第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第三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解析】 (1)李老师组织这次活动解决的是毛毛怕别人笑话而不戴眼睛的问题。 ①依据教育目标,满足幼儿发展的整体需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由教育目标决定,教育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和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现为 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首要标准,是对于幼儿来说是有用的,能够满足幼儿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基础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基础的学习内容是有效的学习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 实施的有效性。幼儿具有特定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过程与个性,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制约教育活动内容的有效性及有效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2)以下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 ①遵循幼儿生活的逻辑,而非学科知识的逻辑 遵循幼儿生活的逻辑,这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与编制的一大特征。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幼 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从幼儿生活中发掘有教育价值的事件、现象、问题等,将之转化为课程内容和 有意义的课程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非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活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特征。因为幼儿需要游戏,游戏反映了幼儿的需要,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幼儿园不能像中小学那样主要通过“上课”来实施课程,而必须以游戏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如果幼儿园用上课来代替幼儿游戏,以上课为主要形式,那就是“小学化”了,幼儿园课程也就不称为幼儿园课程了。幼儿园课程常常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幼儿的游戏又常常生成课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会生成新的活动,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幼儿的游戏与课程是难以分开的。 【答案】 (1)幼儿左右概念发展如下: ①大班幼儿只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指南》中数学认知:5-6岁幼儿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材料中,幼儿园大班认识左右,是以自身为中心认识左右,所以会出现动作混乱的特点。 ②教师要进行镜面示范 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如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舞蹈、体操等动作时,应该面对幼儿做示范动作,示范左右方位的动作需要和幼儿学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如同照镜子时做出的动作一样。材料中,教师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镜面示范进行带操,故出现动作混乱的现象。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①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 ②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 ③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④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答案】:B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其内容一般以表象的形式存在,所以也叫做表象记忆,是对事物的形状、体积、颜色、气味声音等具体特征的记忆。它带有显著直观性和鲜明性。按照主导觉察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人的记忆都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儿童在出生6个月-12个月之间就开始出现形象记忆。形象记忆的作用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其重要性是显著的,特别是在某些职业中。人的形象记忆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形象记忆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促进。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

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因素,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观点。现在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市场上也炒作比较厉害。不如首先来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向更高水平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指的是儿童机体或器官的正常生长(形态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发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的是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越大。在出生后6年,儿童发展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十分明显。杨期正(人名)等人对儿童辨别物体大小能力进行研究表明——1、儿童按语言指示选择大小物体的正确率如下:18月龄 : 20%36月龄 : 100%2、用语言说明物体大小的正确率如下;18月龄: 036月龄 : 完全正确同样,儿童语言随着年龄逐步增加越加丰富。一般来说,儿童初期,学习语言带有情境性,主要是对话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展连贯性语言。到了学前后期,随着儿童独立性发展,他们常常离开成人进行活动,比如给布娃娃穿衣服,通过这些活动获得各种体验和认识,并向别人讲述。这样,陈述式独白语言就发展起来了。娃娃家的游戏儿童是怎样发展的?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怎样相互作用的呢?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并有种种不同理论。儿童发展观是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儿童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我国主要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上影响儿童发展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三 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主张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凯洛夫在《教育学》中认为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了环境因素,人也不可能成为人,比如狼孩。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因素是人生活的环境。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0年代巴拉洛夫等人对凯洛夫的发展观提出批评:教育是环境影响的一种,不应该与环境并列几种因素的关系分析也不够所以,巴拉洛夫的《教育学》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生物因素(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生理机构、成熟机制等方面的总和)二是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此书关键在于提出 :活动之外无发展 ,所有因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的主动活动。这点与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联系起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人们不再空洞的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儿童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主动的活动来实现发展。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积累,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因素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不是充足条件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考试科目有:

英语(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另外还有幼儿教师教研指导以及毕业考核。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方向有:

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儿教师行业,该专业重点就在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师就是一个基本的基业方向,如果要从事幼师行业,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就业心态。老师是一个长久的职业,不用担心失业。据统计,该岗位的平均薪资达到了4-6k每月,想做幼师的考生可以考虑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报考。

另外还可以任职儿童教育咨询师,当毕业生积累了稳定的的人脉以及相当多的工作经验之后,可以选择当一名儿童教育咨询师。因为现在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很多孩子和家长容易出现代沟,不好管教,这时候就需要儿童教育咨询师了。另外该岗位的的自由性比价高,待遇也不错。

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

学前教育自考本科的科目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这些科目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理论,考生学习后可以掌握更多的原理。

拓展资料: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教育部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通知,国发[1988]15号。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自考本科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2021

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因素,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观点。现在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市场上也炒作比较厉害。不如首先来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向更高水平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指的是儿童机体或器官的正常生长(形态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发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的是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越大。在出生后6年,儿童发展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十分明显。杨期正(人名)等人对儿童辨别物体大小能力进行研究表明——1、儿童按语言指示选择大小物体的正确率如下:18月龄 : 20%36月龄 : 100%2、用语言说明物体大小的正确率如下;18月龄: 036月龄 : 完全正确同样,儿童语言随着年龄逐步增加越加丰富。一般来说,儿童初期,学习语言带有情境性,主要是对话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展连贯性语言。到了学前后期,随着儿童独立性发展,他们常常离开成人进行活动,比如给布娃娃穿衣服,通过这些活动获得各种体验和认识,并向别人讲述。这样,陈述式独白语言就发展起来了。娃娃家的游戏儿童是怎样发展的?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怎样相互作用的呢?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并有种种不同理论。儿童发展观是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儿童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我国主要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上影响儿童发展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三 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主张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凯洛夫在《教育学》中认为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了环境因素,人也不可能成为人,比如狼孩。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因素是人生活的环境。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0年代巴拉洛夫等人对凯洛夫的发展观提出批评:教育是环境影响的一种,不应该与环境并列几种因素的关系分析也不够所以,巴拉洛夫的《教育学》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生物因素(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生理机构、成熟机制等方面的总和)二是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此书关键在于提出 :活动之外无发展 ,所有因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的主动活动。这点与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联系起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人们不再空洞的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儿童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主动的活动来实现发展。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积累,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因素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不是充足条件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专业代码:040106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主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原专业代码:040102原专业名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课程类别课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最低学分/学分小计公共基础课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6/30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015英语(二)14选考不低于10学分;申请学位者英语(二)必考。406779应用写作学5508118法律基础5专业核心课6*00398学前教育原理6学位课程35/357*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6学位课程812350儿童发展理论4学位课程900385学前卫生学41000394幼儿园课程411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51212657幼儿教师教研指导6综合实践推荐选考课13*00401学前比较教育614*00402学前教育史6150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41612351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3171235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21830008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21930009幼儿园班级管理2毕业考核201022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其他要求1.合格课程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合格课程门数(不含毕业考核)不少于13门,毕业考核合格及以上;申请学位者英语(二)必考。2.选考课可从推荐选考课中选考,也可从同层次选考课程库中,或湖北省自学考试现行开考的同层次其他专业中,自主选择与本专业课程名称及代码不相同的理论课程考试,达到学分规定要求。说明:“*”表示原专业考试计划已设课程。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30008)、幼儿园班级管理(30009)2021年4月未安排考试。

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

2021自考儿童发展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二 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要看具体情况,以鄙人之见,学前教育教育原理包括了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其中的一大部分,要答的点是具体一些的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2021

学前教育自考本科的科目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这些科目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理论,考生学习后可以掌握更多的原理。

拓展资料: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教育部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通知,国发[1988]15号。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自考本科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科目:公共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专业核心课: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心理学、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卫生学选考课: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幼儿教师教研指导、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 索引序列
  •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答案
  • 2021年自考儿童发展理论
  •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2021
  • 2021自考儿童发展理论
  • 儿童发展理论自考202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