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归纳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归纳

发布时间: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归纳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pdf,唐宋词研究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谁有07564《唐宋词研究》2010年10月份的自考试题? 只有主观题也可以去书店买一本吧浙江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什么教材当初报名《唐诗研究》,书里只有李白和长恨歌的内容,结果考试居然都没有考到,幸好当时一起报名了古代文学史一所以教材只是参考一下而已不如买下试卷看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可以咨询下你们导师。真的

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 [07409] 《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唐宋词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可择便任选一种。 二、考核目标第一章 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 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宴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了解)第一节 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一般掌握)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重点掌握)燕乐定律的依据(一般掌握)第二节 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重点掌握)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第三节 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重点掌握)《唐声诗》(一般掌握)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重点掌握)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一般掌握)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重点掌握)相传为李白二词(《菩萨蛮》、《忆秦娥》)的真伪问题(一般掌握)思考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 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一般掌握)第一节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重点掌握)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一般掌握)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一般掌握)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一般掌握)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重点掌握)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重点掌握)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一般掌握)词谱的代表性著作(一般掌握)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重点掌握)第二节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一般掌握)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重点掌握)片的含义(一般掌握)词调的分段(一般掌握)单调(一般掌握)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重点掌握)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重点掌握)四叠(一般掌握)词的依腔押韵(一般掌握)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一般掌握)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一般掌握)词的一调多体现象(一般掌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一般掌握)词协律的一般原则(一般掌握)词中重视去声字(一般掌握)词律发展的趋势(一般掌握)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一般掌握)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一般掌握)思考题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 第三章 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宋人所创词调全是长短句),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 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重点掌握)第二节 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重点掌握法曲)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重点掌握)令、引、近、慢的均拍(重点掌握)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一般掌握)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一般掌握)第三节 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重点掌握)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重点掌握)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重点掌握)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重点掌握)叠韵、改韵(重点掌握)第四节 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一般掌握)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重点掌握)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重点掌握)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一般掌握)唐宋词人(如温庭筠、晏殊、辛弃疾、陈人杰等)择调的偏好(一般掌握)择曲名的含义(重点掌握)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一般掌握)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一般掌握)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一般掌握)第五节 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一般掌握)唐五代词调的特征(重点掌握)北宋词调的特征(重点掌握)南宋词调的特征(重点掌握)思考题: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 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欧阳)文忠家庐陵,而(晏)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登临纵目)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凌波不过)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1127)的《满江红》(丁末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 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一般掌握)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二分法)论词的得与失(重点掌握)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一般掌握)第二节 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一般掌握)《云谣集杂曲子》(重点掌握)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一般掌握)敦煌曲子词的特点(重点掌握)第三节 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一般掌握)《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一般掌握)《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一般掌握)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重点掌握)温庭筠词的特点(重点掌握)温庭筠词的代表作(《菩萨蛮》)(重点掌握)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重点掌握)韦词与温词的差别(重点掌握)《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一般掌握)第四节 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一般掌握)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重点掌握)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一般掌握)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一般掌握)冯延巳词的特点(重点掌握)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重点掌握)李璟的创作(一般掌握)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重点掌握)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重点掌握)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晏殊、欧阳修等人)的影响(重点掌握)第五节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一般掌握)柳词的分期与变化(一般掌握)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重点掌握)柳词的创调之功(重点掌握)柳词多用赋体(创法之功)(重点掌握)柳词雅俗并存(俗不伤雅,雅不避俗)的特色(重点掌握)柳词的代表作(重点掌握)柳词的影响(重点掌握)第六节 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重点掌握)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掌握)苏轼词风的特点(重点掌握)苏词的代表作(重点掌握)苏词的影响(重点掌握)第七节 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重点掌握)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重点掌握)秦观词的代表作(重点掌握)秦观词的影响(重点掌握)贺铸词的特点(一般掌握)贺铸词的代表作(一般掌握)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一般掌握)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重点掌握)周邦彦词的代表作(重点掌握)周邦彦词的影响(重点掌握)(这里字数不够帖了)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

唐宋诗词鉴赏大全(六)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花影重叠映于瑶台之上,以比小人之高位,虽有直臣攻之而不去。神宗崩,小人贬谪;宣仁崩,而小人又受重用。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雪泥鸿爪”这个有名的比喻就出于本诗。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的苏轼,妙手偶得般创造出的这一艺术形象,总令人嗟叹生命的短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者,百代之过客。”(李白语),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这是作者在僧人画家惠崇的《春江晚景》图上题的一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的山色。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此诗写秋末的景色,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一反悲秋之调。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 轼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作者被贬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潇洒的词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换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恶星天狼!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冷的,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从教坠:任杨花坠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缀:连接。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南宋 念奴娇 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释】词人用战略家的眼光指点江山,审视历史,破长江乃天限南北的旧说,发京口可争雄中原的宏论,嗟六朝只经营门户之私计,笑庸人空仿效英雄之挥涕,进而大声疾呼,鼓吹北伐。全篇高屋建瓴,势不可当,颇有战国纵横家之气。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是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飘泊已久的游子,乘一叶小舟,路过太湖旁的吴江县。春寒料峭,岸边楼上的酒旗对他频频招手,故故撩拨。吴地方音软媚,边渡桥的名字也香艳。一阵风、一阵雨的恼人天气,添了游子的春愁。客袍早就脏了,到家就可以洗。到得家时,先什么也不干,且把银字的笙调试起来,把心字的香点起来,陪娘子好好坐坐,可屈指一算,到家该交夏令,樱桃颜色变红了,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了,让人思之欣慨交心。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陆游爱梅,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和词) 唐琬(陆游前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注释】:问世间情为何物!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释】:蜀道天险,剑门关隘,历来都是名流雅士,骚人墨客,忍不住要赋诗一首的地方,但难得有陆游这般的洒脱,堪称神来之笔!虽只四句,但剑门之美,羁旅之情,战士之心,诗人之思,跃然纸上。古往今来,堪称绝唱。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暗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 词上片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下片则句式尽变,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个四言对句,用八个字浑无著力痕迹地概括了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本篇写的是作者“歇雨”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月子弯弯照九州 民歌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注释】:注意意象(月亮)和对比手法对表达诗歌情感的作用。 鹊桥仙 南宋蜀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功夫咒你。 颂 无门和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注释】:可由上两词对比文人词与民间词区别。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南乡子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①锦:锦衣。 ②金胡禄(LU4)箭袋。 ③金仆姑:箭名 “壮岁旌旗拥万夫”一句是说自己壮年时曾统领过万人的军队抗击金兵。“锦突骑渡江初”一句是说穿着锦衣的精锐骑兵开始渡江南下。“燕兵夜捉金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这两句是写与金兵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是说岁月无情青春难再。词上阕回忆自己年轻时奋勇抗金杀敌的情景。下阕抒发自己年老力衰、壮志未酬的感慨。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此词上片伤春,痛风雨之无情;下片咏怀,哀时忆之可悯,虽目曰“闲愁”,而寄托遥深,身世之感与爱国忧时之心,悠悠不尽,蕴积其中,不能漠然无视。借“长门事”谈到蛾眉见妒的遭遇。 屈原《离骚》始以美人香草之辞比喻君臣遇合。辛词字面上伤春宫怨,骨子里忧国忧时。摧刚为柔,沉郁顿挫。回肠荡气,低徊无已。夏承焘先生曾以“肝肠似火,色笑如花”八字赞誉此词,推为词中极品。 满意望采纳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pdf,唐宋词研究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谁有07564《唐宋词研究》2010年10月份的自考试题? 只有主观题也可以去书店买一本吧浙江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什么教材当初报名《唐诗研究》,书里只有李白和长恨歌的内容,结果考试居然都没有考到,幸好当时一起报名了古代文学史一所以教材只是参考一下而已不如买下试卷看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常考古诗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常考古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诗:唐诗:《登高》--王之涣《静夜思》--杜甫《春晓》--孟浩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将进酒》--李白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钗头凤·世情薄》--陆游元曲:《汉宫秋》--白朴《西厢记》--王实甫《雨巷》--柳永《浣溪沙》--晏殊以上是部分常考古诗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复习。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科目汇总2023年专升本报考指南及备考复习资料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时间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汇总2023年全国专升本退役士兵免试政策汇总2023年全国各省专升本免试入学条件汇总解决学历痛点,获取全日制文凭,更多请点击>>专升本考试科目专栏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内容

买本教辅,参照考试大纲,然后就狂背,真没什么捷径,背得到才做得起,加油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大连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本自考的练习册1,大连可以去黑石礁考试书店,大连长兴电子图书城,大连新华书店等地。2,如果上面书店没有,可以提前和书店人员说明你要的书。可以预定。3,还有就是如是全国统考课,你弄清楚书的出版社和作者,可以去淘宝上搜,价格便宜,量又足。自考学习《唐宋词研究》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你最喜欢哪首唐宋诗词?为什么?【作品名称】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作品作者】纳兰性德【创作年代】清【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大爱我是人间惆怅客欣赏唐宋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平时写作什么的很有用对文学素养有好处以后给女生写**用得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诗词的鉴赏主要考诗词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唐宋词研究自考太难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急!宋词研究自学考,上海考的试卷有么?我在上海,是今年选修《宋词研究》,去浙江自考网查了下,用的都是上海古籍出版的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如果有配套的辅导教材就更好啦~~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07409]《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可择便任选一种。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燕乐定律的依据第二节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唐声诗》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相传为李白二词的真伪问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第一节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词谱的代表性著作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第二节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片的含义词调的分段单调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四叠词的依腔押韵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词的一调多体现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词协律的一般原则词中重视去声字词律发展的趋势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第三章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第二节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令、引、近、慢的均拍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第三节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叠韵、改韵第四节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唐宋词人择调的偏好择曲名的含义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第五节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唐五代词调的特征北宋词调的特征南宋词调的特征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的《满江红》,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论词的得与失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第二节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敦煌曲子词的特点第三节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词的代表作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韦词与温词的差别《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第四节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冯延巳词的特点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李璟的创作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的影响第五节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柳词的分期与变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柳词的创调之功柳词多用赋体柳词雅俗并存的特色柳词的代表作柳词的影响第六节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苏轼词风的特点苏词的代表作苏词的影响第七节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秦观词的代表作秦观词的影响贺铸词的特点贺铸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周邦彦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影响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我想请问一下 自考书的出版社不一样是不是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买错了出版社的话最自考影响大么?自考唐宋词研究,有网友提供给你吗,我也想要一份你需要的资料“唐宋词研究”,我有24份历年自考试题,部分是带答案的,有的试题跟答案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要你自己从文件夹里面找,这个专业逝江省好像基本每年都有考,不知道怎样才能给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知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重点: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重点掌握的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 《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 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 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③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④应用文的格式、种类等。 附1-6册重要的作品、作者: 冰 心 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小橘灯》(小说) 巴 金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繁星》(散文) 郭沫若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诗集《女神》、话剧《屈原》 《石榴》 (散文) 《天上的街市》(诗歌:选自诗集《星空》) 《在萧红墓前排五分钟讲演》(讲演) 鲁 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小说 选自《鲁迅全集》) 《一件小事》(小说 选自《呐喊》) 《故乡》、《孔乙已》(小说《呐喊》) 《论雷峰塔的倒掉》(杂文) 《坟》 《“友邦惊诧”论》(杂文)《二心集》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自清 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 《春》(散文)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老 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济南的冬天》(散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骆驼祥子》) 《龙须沟》(戏剧) 安徒生 丹麦作家 他的童话有160余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童话) 列御寇 战国 《列子》 《两小儿辩日》 《愚公移山》 蒲松龄 字留仙 别名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人 文学家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狼》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并称王、孟。 《过故人庄》 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观刈麦》《钱塘湖春行》《卖炭翁》(叙事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 陆 游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 殊 北宋初期词人,字同叔 《浣溪沙》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词牌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 曲牌名 魏 巍 当代作家 长篇小说 《东方》 散文 《我的老师》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都 德 法国小说家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林嗣环 清代人 《口技》选自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周立波 当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分马》节选自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高尔基 苏联作家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 散文诗 《海燕》 杨 朔 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海市》、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荔枝蜜》(散文 选自《杨朔散文选》) 孔 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陶渊明 东晋诗人 名潜 字元亮 《陶渊明集》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传记) 杜 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史” 《春望》、《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 《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文天祥 南宋大臣、文学家。《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如梦令》选自《漱玉词》 如梦令 词牌名 契诃夫 俄国作家 《变色龙》(小说)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 报告文学《二六七号牢房》 选自《绞刑架下的报告》 沈 括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叶圣陶 《苏州园林》(说明文) 《多收了三五斗》(小说《叶圣陶选集》) 柯 岩 女作家诗人 《周总理,你在哪里》 贺敬之 诗人《回延安》(选自《放歌集》) 《白毛女》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马南屯阝 原名邓拓 《从三到万》、《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著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全唐文》) 《秋词》(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 周敦颐 字茂叔 宋代著名哲学家 《爱莲说》(选自《周子全书》) 韩 愈 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看选自《昌黎先生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韩昌黎集》)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 《关雎》《蒹葭》(爱情诗) 《君子于役》 王安石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湖阴先生壁》 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 词牌名 选自《稼轩长短句》)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唐代诗人 作品有《李义山诗集》 《夜雨寄北》、《无题》 茅 盾 散文《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 马克·吐温 美国进步作家 《竞选州长》(小说)《婴儿》(讲演) 苏 轼 北宋文学家 号东坡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散文 选自《东坡志林》) 《水调歌头》、《江城子 密州出猎》(词 选自《东坡乐府》) 《乐府诗集》 曹操 《观沧海》《龟虽寿》 《陌上桑》(汉代乐府中的民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李 白 唐代诗人 《李太白全集》 《宣州谢月兆 楼饯别校书叔云》《渡荆门送别》《行路难》 李 贺 字长吉唐代诗人 作品有《李贺诗歌编》 《雁门太守行》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词牌名 选自《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艾 青 原名蒋海澄 代表作《大偃河,我的保姆》 《给乌兰诺娃》选自《艾青诗选》 吴敬梓 字敏轩 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范进中举》 吕叔湘 《人类的语言》《论“基本属实”》 顾颉刚 历史学家 《怀疑与学问》选自《通俗论集》 孟 子 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著有《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 勃 字子安 唐代初年的诗人与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王子安集》 岑 参 唐代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 张养浩 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莫泊桑 法国作家 《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求》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 左丘明 春秋时期人,《左传》是根据鲁史所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 诸葛亮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 苏 辙北宋文学家 《上枢密韩太尉书》选自《苏辙集》 曾 巩 字子固 北宋文学家 《墨池记》选自《元丰类稿》 一、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诗词的鉴赏主要考诗词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请问有广东2010年10月份《唐宋词研究》(07564)的试卷吗?只记得主观题部分(简答和论述)也可以,谢谢了!

买本教辅,参照考试大纲,然后就狂背,真没什么捷径,背得到才做得起,加油哈。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

个人觉得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比较容易,因为趣味性大,考试问题也简单,学起来干劲足。相较于唐诗宋词,难度低多了。唐诗宋词鉴赏需要非常扎实的文化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诗词鉴赏问题真的很难,虽然诗词看起来比小说字少

个人觉得考试时唐诗宋词简单一点,我自考过安徽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你以前是什么专业?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唐宋词研究自考太难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急!宋词研究自学考,上海考的试卷有么?我在上海,是今年选修《宋词研究》,去浙江自考网查了下,用的都是上海古籍出版的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如果有配套的辅导教材就更好啦~~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07409]《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可择便任选一种。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燕乐定律的依据第二节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唐声诗》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相传为李白二词的真伪问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第一节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词谱的代表性著作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第二节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片的含义词调的分段单调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四叠词的依腔押韵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词的一调多体现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词协律的一般原则词中重视去声字词律发展的趋势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第三章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第二节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令、引、近、慢的均拍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第三节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叠韵、改韵第四节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唐宋词人择调的偏好择曲名的含义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第五节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唐五代词调的特征北宋词调的特征南宋词调的特征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的《满江红》,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论词的得与失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第二节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敦煌曲子词的特点第三节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词的代表作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韦词与温词的差别《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第四节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冯延巳词的特点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李璟的创作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的影响第五节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柳词的分期与变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柳词的创调之功柳词多用赋体柳词雅俗并存的特色柳词的代表作柳词的影响第六节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苏轼词风的特点苏词的代表作苏词的影响第七节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秦观词的代表作秦观词的影响贺铸词的特点贺铸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周邦彦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影响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我想请问一下 自考书的出版社不一样是不是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买错了出版社的话最自考影响大么?自考唐宋词研究,有网友提供给你吗,我也想要一份你需要的资料“唐宋词研究”,我有24份历年自考试题,部分是带答案的,有的试题跟答案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要你自己从文件夹里面找,这个专业逝江省好像基本每年都有考,不知道怎样才能给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诗词的鉴赏主要考诗词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 索引序列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归纳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内容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重点知识
  • 唐宋诗词鉴赏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