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

发布时间: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

切记!最好的模拟题就是历年的试卷,事半功倍!去你那教委自考部买!那年都有!不卖,问问题在什么地方,因为考试批完试卷后!要将剩下的试卷装订成册拿回教育局备案。(必须的)给他甩50-100元把题复印回来!那些破题对他们没什么价值,你给钱他还不给你印。说明他有问题!把题买下来,你还能卖!因为我常去教育局拿题!!

安徽自考专业 C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C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考试计划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2 0005 马克思主义主政治经济学原理 33 0015 英语(二) 144 97003 唐诗风貌 55 97002 莎士比亚研究 56 0541 语言学概论 47 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88 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 053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810 97040 中学语文教学法 811 97041 中学作文教学 812 0037 美学 613 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理论) 414 98010 毕业论文(中文教育) 合计 61说明:非在职教师需通过“英语(二)”考试才能申请毕业。2、原“中国古代文学史(1705)”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原“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过的考生,可以不参加分解后的课程考试。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核复习指导考核总体说明一、毕业综合考核的性质毕业综合考核是一种实践性环节考核,是该专业考试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一项替代考试。也就是说,考生通过了综合考核,就不再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综合考核成绩须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改为毕业综合考核是考虑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是更全面地检查考生对该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程计划调整,是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实施的。二、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毕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即“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每门课程命一道主观性试题,不出客观性试题。考试采用现场开卷的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有限,考生可从6个试题中选答4个题,但必须选答一个语言类试题(即“现代汉语”或“古代汉语”试题)。三、教材说明毕业综合考核对教材和参考书的版本不做统一要求。文 学 理 论文学理论是一门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作为这门课的综合考试,从目的上讲与上述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既然是一种综合考试,与一般考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表现在:内容上它是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性质相当于毕业论文;形式上它是开卷的,要求写成5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题。因此,这一考试考查的不是对文学理论的识记、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如下几点需要了解和注意:一、教材和复习范围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同时对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效果与功能?怎样理解文学的精神享受与情感宣泻的特点?文学的认识功能与提高人格境界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包含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典型的特征性?什么是典型的历史意蕴?文学创作典型化的特征是什么?等具体问题也应结合教材进行思考复习。二、命题原则和题型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题型如下:(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如:1、有人认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如: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谈看法。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三、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审题。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且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 国 古 代 文 学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因此,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如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比如,在代表性的文体中,既要从整体上认识诗、小说、散文、词、曲等体裁的总体特征,还要落实到律诗、乐府诗、文言小说、长篇小说、骈文、古文、豪放词、婉约词以及南曲、北曲等更细的层次;在经典主题中,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如爱情主题、生死主题、山水田园主题、边塞主题等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代表性的作家,还要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唐代古文运动与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两次文学革新运动,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如何理解这两次革新运动的同异,会有助于我们对唐宋文学发展的不同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中 国 现 代 文 学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服务。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这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外 国 文 学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例如,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考生不仅要能够答出教材上已经集中归纳的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若干特点,更要结合这一章涉及的重要作家(包括笛福、理查生、菲尔丁等)的创作,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如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小说的心理描写,除了教材已经提供的针对两位作家的这方面的结论外,还需要你找出他们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尤其是对不同的方面进行更具体的论述,而不是把两位作家心理描写的特点分别列出就算完成任务了。第三,重视比较性。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国,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两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英国文学对工业资产阶级的批判,法国文学对金融资本的批判。同样,作为人道主义伟大作家,狄更斯和雨果分属英法,他们的作品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既有很大的共性,又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他们对待暴力革命的态度上就是不一样的。第四,注重原著阅读。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例如,《简爱》里有一段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话:“你以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对你无足轻重的人么?你以为我是架机器——毫无感情的机器么?可以任人从我口中夺去属于我的一口面包,抢走我杯子里的一滴生命之水么?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肝么?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同样重要,我的心肠跟你同样勇敢。假若上帝赐给我几分美貌,许多财富,我就会使你对我难以割舍,正像我离不开你一样。我不是通过习俗、传统,甚至血肉之躯与你谈话——而是我的灵魂在与你的灵魂谈话。恰似我们都已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现在也平等!”通过会要求考生结合这段话对简爱的思想和性格进行分析。但真正深刻的分析不仅仅是从这段话来的,同时要求考生了解《简爱》这部作品,了解简爱与罗切斯特关系的来龙去脉。现 代 汉 语一、基本要求《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讲述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识,既有理论性,也有的实践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员学完本科阶段的课程之后,全面系统地复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释常见的语言现象,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二、教材与考查重点现代汉语教材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目前的考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考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们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这一部分人又分三类,一是专科阶段通过自学考试过来的,他们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二是专科阶段是在专科学校里读的,他们使用的教材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专科阶段是在电大读的,他们使用的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或《简明现代汉语》,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一部分考生,他们专科阶段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政治、体育等专业,是升本之后才走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条路上的,根本就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得从头到尾认真的学习。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尽量使用自己学过的教材,这样复习起来容易一些;根本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应该从头学习一遍,教材可选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六部分,词汇、语法、修辞三部分是考核重点,需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各章节的复习要求和考核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绪论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现代汉语的含义、特点和地域分支。(二) 考核点:1、 现代汉语的含义。2、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3、 普通话与方言。语音部分(一) 复习要求:熟记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构造、音变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正确拼写和认读;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的语音现象。(二) 考核点:1、 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和记音符号。2、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的结构与四呼,声母、韵母与辅音、元音的关系,调值和调类,平仄与押韵。3、 音节的构造(韵头、韵腹、韵尾),拼合规律。4、 轻声、儿化、连读音变。5、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6、 轻声儿化、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规范。文字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字体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汉字应用整理的知识,熟悉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用字规范。(二) 考核点:1、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2、 偏旁和部首。3、 分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构造方法。4、能够识别、纠正错别字。词汇部分(一) 复习要求:1、 能够区分词和其他语言单位。2、 了解词的构造、词义性质特点、词汇的构成等知识。3、 会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正确运用词语。4、能熟练地查检一种词典。(二) 考核点:1、 语素与词、字的关系。2、 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的构造、词根和词缀,分析合成词的构造,区别字面形式相同的词根和词缀。3、 词义的性质,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4、 同音词和多义词。5、 同义词、反义词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辨析同义词。6、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汇的发展。7、 成语、惯用语、谚语语法部分(一) 复习要求:了解词的语法特点,能给实词词归类,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能正确的分析单句的句子成分、复句的层次与关系;了解各类句型、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能够识别和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二) 考核点:1、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词的兼类。2、 常用虚词“都、也、就、再、还、不、没、没有、别,把、被、对于、关于、和、在、连、比,和、或、还是、不管、况且、何况、而、而且、否则、只有、只要、由于、因为,的、地、得、着、了、过、所、似的”等的用法。3、 识别纠正词性误用的语法错误。4、 分析短语的结构层次 。

安师大现在考的都是唐诗风貌吧。。。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答案

第一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互。

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字含义 (1)虎以为然 然:__对,正确__ (2)兽见之皆走 走:_逃跑___ 2.百兽为什么‘见之皆走’? __因为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它们怕的实际上是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不能看表面现象,看表面现象容易被迷惑_______ 第二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梨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子多,此必苦梨” 取之信然 1. 请给故事拟一个标题:_王戎析梨___ 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 _曾经,有一次___ (2)诸小儿竟走取之走: _跑去__ (3)唯戎不动:唯___只有 3.看了短文,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试着结合原文分析 _____善于分析事物的聪明孩子_____第三篇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

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⑨举轴,猫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逼真。

翻译: ①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②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轴:画卷 ③ 邑令:县令。

④ 漫:漫不经心,随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

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观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⑾ 然:这样。

⑿ 为:是。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第四篇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经长安岭,上下马扶辇,至坦道始上马以从。

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太后命骑从,上不可,下岭乃乘马傍辇行。

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太后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布尔尼叛,师北征,太后以慈宁宫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尔,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罢之。

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作书以诫,曰: “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

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于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

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

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

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诰,以日易月,始从之。

(《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节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A. ②请减算以益太后 ①下岭乃乘马傍辇行 B. ②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 ①古称为君难 C. ②不可为我轻动 ①当于孝陵近地安厝 D. 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A.“以”: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乃”:①才;②是。

C.“为”:①做;②为了。D.“于”:①在;②比。

答案:A 9.康熙曾满怀 *** 地颂扬他的祖母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获的成就)。”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孝庄文皇后对两代皇帝的帮助的一组是 ①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②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⑤尝勉上 ⑥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世祖顺治即位后。

高考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归纳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八)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

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

(3)待渔人如此热情。

文言文要靠积累,试卷里的实词,虚词解释大部分是书上出现过的,记住特殊的像“向”有个意思是从前,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考点,一定要记牢.如果没有整理过实词虚词,建议买些书看看,一般的文言文的书后面都有实词虚词列表的,像文言文全解,语文类的学海导航,高中必修文言文,或者是口袋书(文言文解析的),考试前看看很有用处.阅读题的话,你可以套.像这类题目都是死的,考句子有什么特点啊,就回答修辞手法,或者和主旨联系一下,网上或者老师会有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回答技巧,记住这些,然后回答是一直联系文章主旨都行了.还有就是不怕写错,就怕写少.有些题目,额,像问文中反复出现什么什么的原因,他可能是文章线索,或者暗含主旨,或者点明中心等等等.不要怕写上去可能是错的,只要写全就行了,因为老师改卷是按点给分的,只要答到就有分,所以手写勤一点.诗歌鉴赏也是套路题,网上找找都有,像什么思想感情,无非是思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的愤恨,悠然自得的洒脱,美好生活的向往·····记牢就可以套了语言运用的话,语句要简洁,用最少的字表达你要说的想法,因为改卷是量很多的,老师不会细看,字太多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他们会觉得很烦,所以有些老师不怎么看就给低分,像这种题目有些会限制字数,一定要在试卷上先写下来数数看,不要超了,再抄到答题卷上.然后就这些,希望你能把语文搞上去,也不枉我辛苦敲字···文言文是见效最慢的,所以不要太急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了,加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搏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艾子后语》

〔明〕陆灼撰

艾子有一个孙子,十来岁,懒惰顽皮不肯学习,艾子常用拐杖打他,但是他仍然不肯悔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一个儿子,所以很害怕儿子受不了杖打死掉,每次艾子教训孙子的时候,艾子的儿子都哭着求情。艾子愤怒地说:“难道我为你教育儿子不对吗?”反而打得越狠,艾子的儿子也无可奈何。一天清晨,天下起了雪,艾子的孙子玩起雪来,艾子看见了,脱了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结果被冻得直打寒战,看上去十分可怜。艾子的儿子不敢多说话,也脱了衣服跪在雪地上。艾子吃惊地问他:“你儿子犯错了,应该受此惩罚,你又为何这样做?”他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笑着饶了他孙子。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卷324_23 【送宇文文府赴行在】权德舆

送君当岁暮,斗酒破离颜。车骑拥寒水,雪云凝远山。

且安黄绶屈,莫羡白鸥闲。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卷324_24 【送岳州温录事赴任】权德舆

解巾州主簿,捧檄不辞遥。独鹤九霄翼,寒松百尺条。

晨装沾雨雪,旅宿候风潮。为政闲无事,清谈肃郡僚。

卷324_25 【送山人归旧隐】权德舆

工为楚辞赋,更著鲁衣冠。岁俭山田薄,秋深晨服寒。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会被公车荐,知君久晦难。

卷324_26 【惠上人房宴别】权德舆

方袍相引到龙华,支策开襟路不赊。法味已同香积会,

礼容疑在少施家。逸民羽客期皆至,疏竹青苔景半斜。

究竟相依何处好,匡山古社足烟霞。

卷324_27 【送裴秀才贡举】权德舆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卷324_28 【送袁太祝衢婺巡覆(同用山字)】权德舆

校缗税亩不妨闲,清兴自随鱼鸟间。

知君此去足佳句,路出桐溪千万山。

卷324_29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权德舆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卷324_30 【送穆侍御归东都】权德舆

知君儒服贵,彩绣两相辉。婉婉成名后,翩翩拥传归。

江深烟屿没,山暗雨云飞。共待酬恩罢,相将去息机。

卷324_31 【送崔端公赴度支江陵院三韵(照字)】权德舆

津亭风雪霁,斗酒留征棹。星传指湘江,瑶琴多楚调。

偏愁欲别处,黯黯颓阳照。

卷324_32 【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权德舆

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此去佳句多,枫江接云梦。

卷324_33 【送李处士归弋阳山居(限姓名中用韵)】权德舆

暂来城市意何如,却忆葛阳溪上居。不惮薄田输井税,

自将嘉句著州闾。波翻极浦樯竿出,霜落秋郊树影疏。

想到家山无俗侣,逢迎只是坐篮舆。

卷324_34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权德舆

暂辞长老去随缘,候晓轻装寄客船。佳句已齐康宝月,

清谈远指谢临川。滩经水濑逢新雪,路过渔潭宿暝烟。

暇日若随千骑出,南岩只在郡楼前。

卷324_35 【送别同用阔字(三韵)】权德舆

耿耿离念繁,萧萧凉叶脱。缁尘素衣敝,风露秋江阔。

想得读书窗,岩花对巾褐。

卷324_36 【送人使之江陵(赏字)】权德舆

嘉招不辞远,捧檄利攸往。行役念前程,宴游暌旧赏。

征轺星乍动,江信潮应上。烟水飞一帆,霜风摇五两。

纷纷别袂举,切切离鸿响。后会杳何时,悠然劳梦想。

卷324_37 【馀干赠别张二十二侍御(一作馀干别张侍御)】权德舆

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

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

卷324_38 【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六七言(暄字)】权德舆

响深涧,思啼猿。闇入苹洲暖,轻随柳陌暄。

澹荡乍飘云影,芳菲遍满花源。寂寞春江别君处,

和烟带雨送征轩。

卷324_39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权德舆

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远水霁兮微明,

杜蘅秀兮白芷生。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

纷离念兮随君,溯九江兮经七泽。君之去兮不可留,

五彩裳兮木兰舟。

卷324_40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卷324_41 【赠别表兄韦卿】权德舆

新读兵书事护羌,腰间宝剑映金章。

少年百战应轻别,莫笑儒生泪数行。

卷324_42 【古离别(一作古别离)】权德舆

人生天地间,瞥若六辔驰。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入门复上堂,怳怳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

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九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 【送春词】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2 【送李尚书镇滑州】刘禹锡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视草名高同蜀客,

拥旄年少胜荀郎。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3 【送浑大夫赴丰州】刘禹锡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故吏来辞辛属国,

精兵愿逐李轻车。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

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4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刘禹锡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身带霜威辞凤阙,

口传天语到鸡林。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

5 【送王司马之陕州(自太常丞授,工为诗)】刘禹锡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府公既有朝中旧,

司马应容酒后狂。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

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6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刘禹锡

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今转富,

曾伤六翮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7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刘禹锡

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野戍岸边留画舸,

绿萝阴下到山庄。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

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

8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刘禹锡

建节东行是旧游,欢声喜气满吴州。郡人重得黄丞相,

童子争迎郭细侯。诏下初辞温室树,梦中先到景阳楼。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9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刘禹锡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凤从池上游沧海,

鹤到辽东识旧巢。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10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时崔相公、杨尚书掌选)】刘禹锡

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已是世间能赋客,

更攻窗下绝编书。朱门达者谁能识,绛帐书生尽不如。

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11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刘禹锡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闽岭夏云迎皂盖,

建溪秋树映红旌。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右作公卿。

12 【送李中丞赴楚州】刘禹锡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儿童但喜迎宾守,

故吏犹应记姓名。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3 【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刘禹锡

昔年内署振雄词,今日东都结去思。宫女犹传洞箫赋,

国人先咏衮衣诗。华星却复文昌位,别鹤重归太乙池。

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14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

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薤叶照人呈夏簟,

松花满碗试新茶。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15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刘禹锡

相门才子高阳族,学省清资五品官。谏院过时荣棣萼,

谢庭归去踏芝兰。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伯仲到家人尽贺,柳营莲府递相欢。

16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刘禹锡

家袭韦平身业文,素风清白至今贫。南宫通籍新郎吏,

西候从戎旧主人。城外草黄秋有雪,烽头烟静虏无尘。

鼎门为别霜天晓,賸把离觞三五巡。

17 【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刘禹锡

蝉鸣官树引行车,言自成周赴玉除。远取南朝贵公子,

重修东观帝王书。常时载笔窥金匮,暇日登楼到石渠。

若问旧人刘子政,如今白首在南徐。

18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刘禹锡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雪山童子应前世,

金粟如来是本师。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19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刘禹锡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猿狖窥斋林叶动,

蛟龙闻咒浪花低。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20 【送景玄师东归】刘禹锡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山下偶随流水出,

秋来却赴白云期。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21 【汉寿城春望】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

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22 【荆门道怀古】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道行人歇,

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23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因以继和】刘禹锡

鸳鹭差池出建章,彩旗朱户蔚相望。新恩共理犬牙地,

昨日同含鸡舌香。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

24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刘禹锡

新赐鱼书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朝驱旌旆行时令,

夜见星辰忆旧官。梅蕊覆阶铃阁暖,雪峰当户戟枝寒。

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

25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刘禹锡

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秋风门外旌旗动,

晓露庭中橘柚香。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

骚人昨夜闻鶗鴂,不叹流年惜众芳。

26 【松滋渡望峡中】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

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27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刘禹锡

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远放歌声分白纻,

知传家学与青箱。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28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刘禹锡

端州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阙里庙堂空旧物,

开方灶下岂天然。玉蜍吐水霞光静,彩翰摇风绛锦鲜。

此日佣工记名姓,因君数到墨池前。

29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刘禹锡

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欹枕醉眠成戏蝶,

抱琴闲望送归鸿。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更说扁舟动乡思,青菰已熟奈秋风。

30 【谢寺双桧(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古桧存焉)】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

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31 【寄杨八寿州】刘禹锡

风猎红旗入寿春,满城歌舞向朱轮。八公山下清淮水,

千骑尘中白面人。桂岭雨馀多鹤迹,茗园晴望似龙鳞。

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谏臣。

32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刘禹锡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

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

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33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刘禹锡

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孝若归来成画赞,

孟阳别后有山铭。兰陔旧地花才结,桂树新枝色更青。

为报儒林丈人道,如今从此鬓星星。

34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刘禹锡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

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35 【赠东岳张炼师】刘禹锡

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雅淡世间稀。堪为列女书青简,

久事元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著霓衣。

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

36 【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刘禹锡

麟台少监旧仙郎,洛水桥边坠马伤。尘污腰间青襞绶,

风飘掌下紫游缰。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犹赖德全如醉者,不妨吟咏入篇章。

37 【寄杨虢州与之旧姻】刘禹锡

避地江湖知几春,今来本郡拥朱轮。阮郎无复里中旧,

杨仆却为关外人。各系一官难命驾,每怀前好易沾巾。

玉城山里多灵药,摆落功名且养神。

38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39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代因寄七言】刘禹锡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暂入南宫判祥瑞,

还归内殿阅图书。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40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令狐…题此诗】刘禹锡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百二山河雄上国,

一双旌旆委名臣。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41 【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42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刘禹锡

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清洛晓光铺碧簟,

上阳霜叶剪红绡。省门簪组初成列,云路鸳鸾想退朝。

寄谢殷勤九天侣,抢榆水击各逍遥。

43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刘禹锡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

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44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刘禹锡

潦倒声名拥肿材,一生多故苦邅回。南宫旧籍遥相管,

东洛闲门昼未开。静对道流论药石,偶逢词客与琼瑰。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45 【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时严常侍萧给事…有二毛之作】刘禹锡

清羸隐几望云空,左掖鸳鸾到室中。一卷素书消永日,

数茎斑发对秋风。菱花照后容虽改,蓍草占来命已通。

莫怪人人惊早白,缘君尚是黑头翁。

46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刘禹锡

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初服已惊玄发长,

高情犹向碧云深。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47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刘禹锡

爱君新买街西宅,客到如游鄠杜间。雨后退朝贪种树,

申时出省趁看山。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见拟移居作邻里,不论时节请开关。

48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时守吴郡】刘禹锡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

十见蛮江白芷生。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阖闾城。

何人万里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

49 【刘驸马水亭避暑】刘禹锡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

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

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50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南宫、左辅,两处交代)】刘禹锡

南宫幸袭芝兰后,左辅曾交印绶来。多病未离清洛苑,

新恩已历望仙台。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

闻说随车有零雨,此时偏动子荆才。

51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刘禹锡

南荆西蜀大行台,幕府旌门相对开。名重三司平水土,

威雄八阵役风雷。彩云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来。

不是郢中清唱发,谁当丞相掞天才。

52 【庙庭偃松诗】刘禹锡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

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53 【赠致仕滕庶子先辈(时及第人中最老)】刘禹锡

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寿觞每使曾孙献,

胜境长携众妓行。矍铄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

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

54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刘禹锡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

不见男婚女嫁时。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55 【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命同作】刘禹锡

前年曾见两鬟时,今日惊吟悼妓诗。凤管学成知有籍,

龙媒欲换叹无期。空廊月照常行地,后院花开旧折枝。

寂寞鱼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琼祠。

56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刘禹锡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幽院妆成花下弄,

高楼月好夜深吹。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57 【哭庞京兆(少年有俊气,常擢制科之首)】刘禹锡

俊骨英才气褎然,策名飞步冠群贤。逢时已自致高位。

得疾还因倚少年。天上别归京兆府,人间空数茂陵阡。

今朝繐帐哭君处,前日见铺歌舞筵。

58 【送李庚先辈赴选】刘禹锡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曾脱素衣参幕客,

却为精舍读书人。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59 【阳山庙观赛神(梁松南征至此,遂为其神,在朗州)】刘禹锡

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

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

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蹋竹歌还。

60 【送僧元暠东游】刘禹锡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彭泽因家凡几世,

灵山预会是前生。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61 【赠日本僧智藏】刘禹锡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

新秋放鹤野田青。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62 【送元简上人适越】刘禹锡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久向吴门游好寺,

还思越水洗尘机。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63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

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64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65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诗示之】刘禹锡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振锡常过长者宅,

披衣犹带令公香。一时风景添诗思,八部人天入道场。

若许相期同结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诗简介

隋及初唐是诗歌史上的过渡时期。唐代诗歌达到全面繁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仅《全唐诗》所收,就有诗人2200余家,诗作48900余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

隋代诗歌,齐梁影响根深蒂固,但隋初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他们的一些较好的边塞诗,反映了征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具有某种清新刚健气息,透露出一点新气象。形式格律亦有进一步的发展,像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豫章行》,已粗具初唐七言歌行的规模。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已接近于唐代的七律。而无名氏的《送别诗》,其声调韵律,已是很成熟的七言绝句了。

初唐诗坛沉浸在"梁陈宫掖之风"里,宫廷诗人如虞世南、上官仪、杨师道、李义府等,诗风浮艳。沈佺期、宋之问两人虽未摆脱齐梁影响,但他们完成了律诗形式的定型,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继四杰之后,陈子昂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开启了一代新风。

盛唐诗歌发展了各种体裁和形式,风格流派众多,达到全面繁荣的高潮。除李白、杜甫外,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为主的山水田园诗人和以写边塞征戍生活为主的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语言清新洗炼,意境深幽秀丽。但思想内容上带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把边塞的奇丽景色与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结合在一起,气势雄伟,情调悲壮,具有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表现出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诗作想象奇妙,热烈奔放,色彩缤纷,飘逸不群,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诗圣",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祖国的命运,对人民无限同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强烈憎恨。其诗作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诗歌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唐大历前后,元结、顾况等人的诗,继承了杜甫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诗风质朴,词意深挚。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皆自成一家。当时影响较大的"大历十才子",内容浮浅,实际成就较差。贞元、元和年间,诗坛又出现大活跃的景象。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以批判现实为主旨,写下大量政治讽喻诗。

其他诗人如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在艺术上也有各自创造。其中韩孟一派努力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或气象阔大,或思力深刻,或奇崛险怪,或笔力峭拔;有的有散文倾向,有的流于艰涩怪诞,对宋诗影响很大。贾岛以"苦吟"著名,李贺则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元白和韩孟两派诗人之外,柳宗元的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刘禹锡的《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都有鲜明特色。

晚唐五代诗感伤颓废的情调和藻饰繁缛的风气逐渐增浓。杜牧、李商隐的诗忧时悯乱,感叹身世,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感。他们的七律和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的贡献。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等人的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动乱和阶级矛盾。五代诗坛冷落,是唐诗的尾声。

唐诗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言、七言、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无不齐备。这些形式,上承风骚,下启词曲,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唐诗的成就空前绝后,成为以后各代诗的`榜样。

唐五代词简介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始于中唐,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的《渔歌子》,韦应物的《调笑令》,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是较早的作品。初期文人词题材较广泛,形式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特色。

词至晚唐,作者渐多,艺术上趋于成熟。以温庭筠影响最大。温词题材偏于闺情,内容娇娆柔弱,词句过于雕琢。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等。五代时赵崇祚编《花间集》,以温庭筠为首,西蜀词人为主,内容多闺情离愁,形式上追求藻饰。唯韦庄词语言清丽,稍有内容,如《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另有牛希济、李珣的词,也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受。

五代时词家集中在南唐首都金陵,重要作家有冯延巳、李璟和李煜。冯延巳留词100多首,为唐五代词人存词最多者。多写闲情、春愁,语言清新流转,继承温庭筠婉约词风并有所发展,对宋代晏殊、欧阳修等人有很大影响。

李璟遗词四首,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李煜原为南唐国君,初期词多写宫廷豪华生活,降宋后所写词大多为家国之恨,感慨极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艺术上以白描取胜,语言明净,意境优美,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言怀述志,抒写特定的生活感受,一变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词风,对词的创作积累了新经验,开拓了新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诗风貌自考

肯定不一样啊,两本不一样的书,侧重点肯定不一样。自考都有指定的教材,去你那儿指定的自考书店去买吧,自考书店地址,打电话问自考办。望采纳,谢谢

我也是唐诗风貌 也是今年十月份的自考……

也算你有才。。外面有卖那个小书的。。买一本多少能用到点吧!!

你到一中对面的同个书店看看,那有考试用的小册子,都是重点,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带到考场里……

自学考试唐诗风貌

汉语言本科笔试必考科目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唐宋词,民间文学,毕业论。汉语言文学选考科科目为英语(二),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可以做教师或者从事跟中文有关的工作,像编辑汉语言文学是属于中文系的,如果本科毕业的话,写作啊等等

安徽师范大学

C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考试计划 主考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英语(二) 4 唐诗风貌 5 莎士比亚研究 6 语言学概论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8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10 中学语文教学法 11 中学作文教学 12美学 1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理论) 14 毕业论文(中文教育) 说明:非在职教师需通过“英语(二)”考试才能申请毕业。2、原“中国古代文学史(1705)”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原“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过的考生,可以不参加分解后的课程考试。

唐诗风貌自考总结

不一样,两本不一样的书,侧重点肯定不一样。自考语文试题,大部份是书上的内容,超纲的题目很少。与高考语文不一样,高考语文不一定考书上的。所以还是买本自考书,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自考安徽会计专业,我考过本专业里的大学语文,我没有看高中语文教材,我只看自考语文书。我觉得考什么,就学什么比较好。看其他与考试相关的书,对考试有一定帮助,但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安徽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唐诗风貌(09073)考试纲要讲义整理

我也是唐诗风貌 也是今年十月份的自考……

  • 索引序列
  •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
  • 唐诗风貌自考试卷答案
  • 唐诗风貌自考
  • 自学考试唐诗风貌
  • 唐诗风貌自考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