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发布时间: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1.艺术与美就像一对相偎相依的孪生姐妹.大凡是艺术都是美的,都具有美的属性或审美的价值;而大凡美的事物,有多半是艺术的,具有某些艺术的构成要素或组合规律.2.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3.....4......5........................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的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俊俏的相貌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英国谚语) 有些老年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黄钟之与瓦釜,就是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与邪,永远是对立的,而前者总是获得决定的胜利。(郭沫若) 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 千万不要华丽低俗,因为从衣服上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莎士比亚)

一、美的本质 美学范畴内关于美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审美对象,即什么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质,即美是什么;三是指与丑相对立的美学基本范畴,即狭义的美。其中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一)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本质在于探索审美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第四种是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但他们往往最终还是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心理。这些观点在把外物看作构成美的条件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们强调的重点仍在主观心理方面,因而未能克服第二种观点的缺陷。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二)、美的本质之争:主观? 客观?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我国美的主观论的代表高尔泰举了个例来说明美的主观性: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莺和蝴蝶的,并不少什么,但是蛤蟆并没有黄莺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种“美”,是人觉得它不美。在这个例子中,美的主观性充分显现出来了。 通俗一点说,美是人们的一种感觉,那种认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再荒谬不过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鹅、蛤蟆,还是卢浮宫的门面,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这种存在的状态可并不添加上天的主观色彩,只是感觉这种存在状态的人,才自作主张地认为是美是丑,对于这种美与丑,人类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犹豫地认为这种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蝴蝶鲜艳,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类就认为它美;而蛤蟆皮肤色暗,粗糙,还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丑。人类是自私的,竟忘了从蛤蟆的角度去审定它是否为美,如果是这样,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来说是再美不过了。也许人们会认为卢浮宫的修建有人为的主观色彩,是人类追求美的杰作。这话不错,对于人类,确实能把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色彩、声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人们把卢浮宫的门面按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修建,这种形状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它不能说明卢浮宫门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属性。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里,这种人类劳动创造与乌鸦搭巢可毫无二分(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那种美是人类的自我陶醉。无可否认,美的载体是客观的,就是说这种人类的感觉是以卢浮宫的存在为物质基础,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脑做出美与丑的判断。换句话说,卢浮宫的存在与卢浮宫是否为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卢浮宫门面的存在是客观实在,它的形状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然而它形状的美丑则是人类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卢浮宫的存在与人感觉到的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有的人眼中,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狄得罗语)。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丑则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说美感是客观美的主观反映,这里的“客观美”应理解为感觉客观的美,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美感属于意识,也应该是“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所以美与客观性沾不上边。由此还可以说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美学上的主观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在美的本质争论中,还有美的统一论。我国两位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和李泽厚先生分别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和“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美的统一论虽然在人们对美的经验认识的解释上似乎更合情理,然我个人认为美的统一论的提出在根本上是个错误。不管是主客观的统一,还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李泽厚先生所说的社会性,指的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所能体现的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实际上与主客观的统一如出一辙。美的统一论还有一个通病:他们认为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往往承认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这当然给美的解释带来了方便,却违背了它自己的初衷。朱光潜先生在物我的统一的论述中说“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没入我”或“物我交流物我同一”,大自然是否没入我只有大自然才知道,这纯粹是个人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西方美学所谓地“移情说”,这实际上是承认美的主观性。 从美的统一论的产生缘由来看,它是在对美的上千年的争论——美是主观还是客观,僵持不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人们另辟思路,把主、客观折中而产生的。统一论是对美的主、客观之争的一种逃避,美要么是主观的,要么是客观的,有没有第三种思辨存在的方式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不仅如此,美的统一论还显得泛泛而谈。 朱光潜先生在得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这样推理的:承认了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承认美是文艺的一种特性,美必然是意识形态的。由于物质是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因此美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朱先生所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观论所认为的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因为任何主观感受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美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否能严格的推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直接推论应该是 “人类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不应该把范围缩小成美,这样就像定义人时说“人是生物”一样尴尬。美的统一论也就显得空洞乏味,似是而非,对探索美是什么的问题是毫无指导意义。 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的本质下定义是什么是很难的。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普遍接受的论断。结合各方面的结论,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虽然美是因人、因物、因事而显现出来的,但人、物、事却不是美本身。世间一切事物都只是美的"照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对象。我们就称这些象照片一样含有美的信息的事物为审美对象。 把审美对象说成是美,把审美对象与美混为一谈的美学家有很多,例如亚里士多德、蔡仪等。这些美学家为什么会犯这样一个简单的错误呢?主要是因为美只有通过审美对象才能反映出来,没有审美对象,也就不存在美,而审美对象既是美的载体也是美的组成部分,并且是美显现于人们面前的唯一可感的要素。所以,许多美学家都无法将美与审美对象区分开来,把审美对象当成美也就不奇怪了。我认为美是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个定义与其他的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吗?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朱光潜给美下的定义同我们的新定义相比,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相似并不就是相同。首先,朱先生的定义不仅包含美,还把美以外的许多东西,比如善,都装进去了。而这个定义比朱先生的定义外延要小得多,它不包含美以外的其它事物。其次,朱光潜的主观和客观两词是绝对的,静态的;而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两词却是相对的,动态的,它随人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第三,朱先生的定义是理论性的,而这个定义是实践性的,它同我们在审美实践中的实际经验相吻合。因此,这个定义同朱先生的定义是相似而不相同的。 其它的关于美的定义或类似定义的言论,区别是明显的。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吕荧: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丁枫:美,就是当对象以它的感性形象表现了人的实践创造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社会实践的进步内容和理想,从而引起人们喜爱和愉悦的那种性质。易洪斌:美是人的积极本质的对象化,美,是人的自觉自由活动的产物,是人的积极本质在实践对象上的感性显现。我认为,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所以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简言之,当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对象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表现出来时,这就是美。 那么,"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一定义,如何理解呢?比如:一个满月的晚上,张三的心情好极了,他看见天上的月亮,觉得月亮真美,它明亮而温柔,美极了。但是,就在第二天,在同一个地方,张三望着同样的明月,却感到这月亮真丑,真讨厌。为什么呢?因为张三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张三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月亮这个审美对象与他的审美意识不和谐了。我认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对美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因此,我们说美是相对的,美是动态的,美是发展的,美是变化的。而美的本质--关系本身--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才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 哲学家狄德罗,也说过美在关系的话。但狄德罗说的关系,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狄德罗的关系是一个局部的部分的具体的小关系,与我们说的本体论的关系有所不同。我们国家的一些美学家,在美学研究中也隐约感到了美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但由于他们没有将美同美的本质区分开,经常把它们等同、混同,以至于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美的本质就是关系,而常常把他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说成是美。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等等。都没有完全解释美的本质。 综上所述,关于美和美的本质美学家的认识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去把握这两者的内涵和关系。最近十余年来对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虽未形成规模,但从本文总结的内容可以看出,这种讨论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并且确实澄清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这说明,在这一古老的美学主题上,仍然倾注着美学家们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探索的积极意义是不能被轻易怀疑和否定的。

除却在起源论方面的价值建构作用而外,自然美的价值功能还体现在与其所由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和谐互动关系方面。自然美所反映或表达的自由和谐的人性状态与精神特质并非出自它的再度创造,在现实性上,这种存在方式正是其所由以生成的那种美好和谐、朴素真如的人生语境的本相展示与无蔽澄明,它意味着,自然美与其语境共在同一种审美状态下,它们以一种和谐的关系分享了共同的和谐理念。只有当这种自然美或其语境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行将失却或已经付诸阙如时,一种替代性的社会美或艺术美才应时而生,企图以自然美的影子或类似方式来弥补这一历史性的缺席。在表象上,它们是以生成某种人工的美为目的,但在深层意义上却是以恢复它们所由以生成的人生语境的和谐审美状态为终极鹄的。从历史来看,由于人类的文明化进程日益压缩着自然美的空间,破坏着自然美及其表征的美好人性状态,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出于缓解或解决这种紧张关系,重新让生活返魅并重构一种人性的诗意维度的目的,人们对已经失落了的自然美进行了招魂,希冀通过创造社会美与艺术美这种方式来仪式化地实现自然美及其所象征的诗意生存方式的重新降临。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C.观 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C.游戏说 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 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C.独创性 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C.人生 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C.想象 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 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C.阶级性 D.地域性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C.博克 D.康德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D.事物与人的关系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37.美学研究的对象38.生命的机械化39.集体无意识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D 3.C 4.B 5.A6.D 7.C 8.A 9.D 10.B11.B 12.D 13.A 14.B 15.B16.B 17.B 18.B 19.B 20.A21.A 22.C 23.B 24.B 25.A26.A 27.C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42.(1)区别:①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①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应该是要进行现场手绘的吧。

一、美的本质 美学范畴内关于美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审美对象,即什么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质,即美是什么;三是指与丑相对立的美学基本范畴,即狭义的美。其中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一)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本质在于探索审美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第四种是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但他们往往最终还是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心理。这些观点在把外物看作构成美的条件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们强调的重点仍在主观心理方面,因而未能克服第二种观点的缺陷。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二)、美的本质之争:主观? 客观?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我国美的主观论的代表高尔泰举了个例来说明美的主观性: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莺和蝴蝶的,并不少什么,但是蛤蟆并没有黄莺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种“美”,是人觉得它不美。在这个例子中,美的主观性充分显现出来了。 通俗一点说,美是人们的一种感觉,那种认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再荒谬不过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鹅、蛤蟆,还是卢浮宫的门面,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这种存在的状态可并不添加上天的主观色彩,只是感觉这种存在状态的人,才自作主张地认为是美是丑,对于这种美与丑,人类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犹豫地认为这种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蝴蝶鲜艳,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类就认为它美;而蛤蟆皮肤色暗,粗糙,还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丑。人类是自私的,竟忘了从蛤蟆的角度去审定它是否为美,如果是这样,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来说是再美不过了。也许人们会认为卢浮宫的修建有人为的主观色彩,是人类追求美的杰作。这话不错,对于人类,确实能把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色彩、声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人们把卢浮宫的门面按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修建,这种形状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它不能说明卢浮宫门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属性。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里,这种人类劳动创造与乌鸦搭巢可毫无二分(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那种美是人类的自我陶醉。无可否认,美的载体是客观的,就是说这种人类的感觉是以卢浮宫的存在为物质基础,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脑做出美与丑的判断。换句话说,卢浮宫的存在与卢浮宫是否为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卢浮宫门面的存在是客观实在,它的形状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然而它形状的美丑则是人类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卢浮宫的存在与人感觉到的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有的人眼中,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狄得罗语)。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丑则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说美感是客观美的主观反映,这里的“客观美”应理解为感觉客观的美,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美感属于意识,也应该是“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所以美与客观性沾不上边。由此还可以说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美学上的主观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在美的本质争论中,还有美的统一论。我国两位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和李泽厚先生分别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和“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美的统一论虽然在人们对美的经验认识的解释上似乎更合情理,然我个人认为美的统一论的提出在根本上是个错误。不管是主客观的统一,还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李泽厚先生所说的社会性,指的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所能体现的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实际上与主客观的统一如出一辙。美的统一论还有一个通病:他们认为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往往承认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这当然给美的解释带来了方便,却违背了它自己的初衷。朱光潜先生在物我的统一的论述中说“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没入我”或“物我交流物我同一”,大自然是否没入我只有大自然才知道,这纯粹是个人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西方美学所谓地“移情说”,这实际上是承认美的主观性。 从美的统一论的产生缘由来看,它是在对美的上千年的争论——美是主观还是客观,僵持不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人们另辟思路,把主、客观折中而产生的。统一论是对美的主、客观之争的一种逃避,美要么是主观的,要么是客观的,有没有第三种思辨存在的方式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不仅如此,美的统一论还显得泛泛而谈。 朱光潜先生在得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这样推理的:承认了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承认美是文艺的一种特性,美必然是意识形态的。由于物质是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因此美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朱先生所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观论所认为的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因为任何主观感受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美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否能严格的推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直接推论应该是 “人类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不应该把范围缩小成美,这样就像定义人时说“人是生物”一样尴尬。美的统一论也就显得空洞乏味,似是而非,对探索美是什么的问题是毫无指导意义。 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的本质下定义是什么是很难的。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普遍接受的论断。结合各方面的结论,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虽然美是因人、因物、因事而显现出来的,但人、物、事却不是美本身。世间一切事物都只是美的"照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对象。我们就称这些象照片一样含有美的信息的事物为审美对象。 把审美对象说成是美,把审美对象与美混为一谈的美学家有很多,例如亚里士多德、蔡仪等。这些美学家为什么会犯这样一个简单的错误呢?主要是因为美只有通过审美对象才能反映出来,没有审美对象,也就不存在美,而审美对象既是美的载体也是美的组成部分,并且是美显现于人们面前的唯一可感的要素。所以,许多美学家都无法将美与审美对象区分开来,把审美对象当成美也就不奇怪了。我认为美是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个定义与其他的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吗?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朱光潜给美下的定义同我们的新定义相比,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相似并不就是相同。首先,朱先生的定义不仅包含美,还把美以外的许多东西,比如善,都装进去了。而这个定义比朱先生的定义外延要小得多,它不包含美以外的其它事物。其次,朱光潜的主观和客观两词是绝对的,静态的;而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两词却是相对的,动态的,它随人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第三,朱先生的定义是理论性的,而这个定义是实践性的,它同我们在审美实践中的实际经验相吻合。因此,这个定义同朱先生的定义是相似而不相同的。 其它的关于美的定义或类似定义的言论,区别是明显的。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吕荧: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丁枫:美,就是当对象以它的感性形象表现了人的实践创造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社会实践的进步内容和理想,从而引起人们喜爱和愉悦的那种性质。易洪斌:美是人的积极本质的对象化,美,是人的自觉自由活动的产物,是人的积极本质在实践对象上的感性显现。我认为,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所以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简言之,当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对象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表现出来时,这就是美。 那么,"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一定义,如何理解呢?比如:一个满月的晚上,张三的心情好极了,他看见天上的月亮,觉得月亮真美,它明亮而温柔,美极了。但是,就在第二天,在同一个地方,张三望着同样的明月,却感到这月亮真丑,真讨厌。为什么呢?因为张三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张三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月亮这个审美对象与他的审美意识不和谐了。我认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对美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因此,我们说美是相对的,美是动态的,美是发展的,美是变化的。而美的本质--关系本身--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才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 哲学家狄德罗,也说过美在关系的话。但狄德罗说的关系,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狄德罗的关系是一个局部的部分的具体的小关系,与我们说的本体论的关系有所不同。我们国家的一些美学家,在美学研究中也隐约感到了美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但由于他们没有将美同美的本质区分开,经常把它们等同、混同,以至于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美的本质就是关系,而常常把他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说成是美。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等等。都没有完全解释美的本质。 综上所述,关于美和美的本质美学家的认识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去把握这两者的内涵和关系。最近十余年来对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虽未形成规模,但从本文总结的内容可以看出,这种讨论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并且确实澄清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这说明,在这一古老的美学主题上,仍然倾注着美学家们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探索的积极意义是不能被轻易怀疑和否定的。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于美学学科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社会科学 B.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经验的人文学科 C.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想象的社会科学 D.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学科 2.美学之父是 A.康德 B.鲍姆加登 C.席勒 D.海德格尔 3.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形态,还是一种 A.社会历史形态 B.自然客观形态 C.逻辑归类形式 D.理性抽象形式 4.中国文论中所谓“不平则鸣”、“发愤著书”等命题,实质上都是揭示文艺创作中的 A.崇高现象 B.悲剧心理 C.荒诞感 D.虚无感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 A.自然 B.含蓄 C.隐秀 D.优美 6.崇高与壮美的区别是 A.崇高指自然现象,壮美指社会现象 B.崇高一般展示冲突的过程,壮美一般显示人的活动的结果 C.崇高是道德的象征,壮美是自由的显现 D.崇高多与戏剧相伴,壮美则与史诗结缘 7.主张审美鉴赏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的美学家是 A.哈奇生 B.休谟 C.康德 D.黑格尔 8.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表明审美经验具有 A.直观性 B.功利性 C.超越性 D.超验性 9.《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所体现的审美 经验的构成要素是 A.感知 B.情感 C.想象 D.理解 10.《礼记•乐记》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 的 A.表现说 B.符号说 C.形式说 D.巫术说 11.“art” 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 A.思想 B.情感 C.技艺 D.智慧 12.在意象的各种类型中,与对象相似的是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13.艺术多元功能的间接实现须通过 A.审美功能 B.认识功能 C.干预功能 D..交流功能 14.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研宄的是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的形式特征 C.艺术的创作行为 D.艺术的功能体系 15.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 A.意蕴 B.意象 C.意义 D.意指 16.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分类原则是 A.艺术是人类的主观愿望 B.艺术是神灵凭附的结果 C.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摹仿” D.艺术是对于某种理念的“摹仿” 17.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A.“以美育代宗教”说 B.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力 C.艺术可以“畅神” D.“性欲升华”说 18.《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斯宾塞 B.歌德 C.席勒 D.康德 19.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其理论缺陷在于 A.将美育的目标落实到德行,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 B.把情感从人的整体心理结构中抽离出来,变成了目的 C.把美育变成了传授知识的一种单纯手段 D.把美育变成了培养个性的一种途径 20.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A.使人具有崇高的人格 B.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感 C.使人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D.使人成为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标志包括 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问世 B.有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C.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D.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围 E.有明确的研宄人员 22.下列关于喜剧的命题中表述正确的有 A.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B.喜剧对象的特征是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C.喜剧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D.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E.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 23.柏拉图认为迷狂状态的四种类型是 A.预言的 B.宗教的 C.寓言的 D.诗神凭附的 E.哲学的 24.意境的类型包括 A.道器同一之境 B.天人合一之境 C.默坐证心之境 D.有我之境 E.无我之境 25.关于艺术敏感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由对象引发的感触 B.它能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 C.它能调动起艺术家的诸心理功能 D.它是主体对客体的感受能力 E.它是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分析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审美意识 27.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28.审美理解的多义性 29.以道制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析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1.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 32.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3.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34.简述美育的独特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结合下面两段话,谈谈对“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这一命题的 理解: (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2)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欣赏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 36.试论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者是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的,请举例说明。

2021年自考毛概论述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8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正确答案】

(1)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国己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2)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

(3)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

(4)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既要有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又要有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还要有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奖惩机制。

(5)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自考汉语言本科美学有论述题吗

以湖北自学考试为例,汉语言文学本科考试科目有以下这些:看科目就知道,不可能都是选择题,选择题只占一部分,名词解释、简单、论述的题目肯定不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法律基础(**加试)应用写作学(**加试)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你好:自考不同课程题型不同,大多数课程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另外部分省市的地方课程可能还有判断题、填空题。

【导读】在自考热门专业中,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呢?一方面是就业比较好,还有很大原因是考试通过率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目,有的考生甚至考了很多次也不能通过,那就是语言学概论,那么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真的属于一些基础的,定义性的问题的考查。只要你认真记下来,完全不成问题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多看教材,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都看完,之后就是做题巩固,来提高正确率。

2、多项选择题

不得不提一下真题的重要性了,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真题所有的选择题复制过去,注意这里的复制是不包括选项的,而是把正确的选项直接放回原题里,用颜色标明,突出,这样既能方便翻阅的时候查看,也能方便记忆。

3、名词解释题

这类背诵的题目真的靠记忆了。把真题里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拿一个小本本记下来,翻看教材加深理解,并背诵。一点点的积累,利用每天一点时间,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背上几个,等到考试那天,基本也就掌握了常见的那几个了。

4、分析题

分析题主要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考查你所学的知识,看你能不能用复习到的内容去分析题目中的一些观点和运用到的方法。

5、简答题

简答题的复习方法可以跟名词解释题一起用,因为这两类都是实实在在的教材的内容,你背了就能写出来,没背就只能胡扯了。

6、论述题

这个跟简答题不同的一点在于这个要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才能拿到完整的分数。听上去蛮难的,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一般这种题目你练多了,你就知道答题思路是什么样的了,一定要多积累,多练习,熟能生巧。

以上就是自考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的相关介绍,最后还有一个黄金法则要告诉你们,记住,这种偏文科类的题目,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无论你会不会写,或者你背了但是一上考场就忘记了,也要把你能写的都写上去。毕竟你写了说不定会答对,没写老师想给你分数都给不了。更多自学考试考场注意事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自考本科论述题

试题答案见第12页。

1、简答题只要答出要点,即可得全分。不要写太多内容,否则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判断。2、论述题除了回答要点,还要对要点进行阐述。3 分点作答,不要一句阐述完。

简答题只要答出要点,即可得全分。不要写太多内容,否则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判断。

论述题除了回答要点,还要对要点进行阐述。分点作答,不要一句阐述完。

自考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或者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或者是提供证明,但都有一定系统性。所以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突出重点,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构思围绕主题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

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布局应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

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 索引序列
  • 2021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 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 2021年自考毛概论述题及答案
  • 自考汉语言本科美学有论述题吗
  • 自考本科论述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