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 年,英国人 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 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 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 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 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经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 6 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 3 岁,称为胚胎期3~6 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 岁到 12 岁)③青春期(从 12 岁到 18 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经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 世纪末至1918 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 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 年,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 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 “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 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群居,你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社会公寓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原始社会教育方法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包括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 夏出现:序,校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成“三母” 太保,太傅,太师合成“三公” 少师,少傅,少保合成“三少”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你有了证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一,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2.齐家治国    3.光耀门楣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培养 2.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孝悌 孝悌之道更是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也就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②重俭    ③诚信    ④为善 三,文化知识教育 史游《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 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 古代家庭教育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知识的培养。最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唐人李瀚《蒙求》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黄帝内经》是古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一,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1.提倡尽早施教    2.提倡威严有慈    3.重视语言教育    4.强调真才实学    5.重视风化熏陶 一,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小学》朱熹还亲自制定了儿童学规,其中《童蒙须知》影响最大 1.重视蒙养教育 2.强调学“眼前事”养成行为习惯 3.在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 4.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讽”的教学方法 他提倡把知识,礼仪等的传授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结合,同时把儿童的身体锻炼和道德涵养联系在一起,传授全面的教育,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奉命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虽经颁布,并未实施。   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确定了更为详备的近代学制系统 《学校系统改革》“壬戌学制”才有美国的“633”学制,确定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体系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设蒙养院为学前教育机构 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 1.日本式的  2.宗教式的 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思想的首倡者 《大同书》论述了儿童公育的方法。育儿之法和育幼之法以“开儿知识”为目的,旨在“养儿体,乐而魂”。 《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约束,以及传统的封建家庭教育不合理的教养方法,对儿童的影响,强调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 蔡元培制定和颁布了“任子癸丑学制”将学堂更名为学校,蒙养院改称蒙养园,收未满六岁的儿童。 1928年10月,有陈鹤琴和胡叔异负责,着手进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拟定工作。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方面内容。 一,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有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 2.熊希龄在北京香山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先生在1923年创办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立于1927年11月,陶行知主办,办园宗旨是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园,在1929年,周恩来 6.上海劳工幼儿团,是1934年在陶行知的领导下建立 是没幼稚师范学校于1927年9月1日创立,他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的诞生 1.1940年十10月,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_-----江西省立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校长是陈鹤琴 一,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学 陶行知,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具体做法如下 1.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2.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3.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是创造教育首创者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嘴巴    4.解放儿童的空间    5.解放儿童的时间    6.解放儿童的眼睛 一,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和论述了“生活知教育”“社会级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基本观点。 毛泽东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概念 一,幼稚师范教育的实习和见习 张雪门认为,主要有四种实习基地,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教保园和小学。 陈鹤琴《家庭教育》 针对幼儿园发展提出了15条主张 1,幼稚园要适合国情2.幼稚园要和家庭合作3.凡是儿童能学的而又应该学的,我们都应教他们4.幼稚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5.课程设置应该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6.课程首先应该考虑到小儿童的健康7.幼儿园应特别注意音乐8.幼稚园应有充分适应的设备10.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11.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12.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指出,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五指活动包括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 一,“活教育”理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张宗麟,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 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概念,他认为幼稚园课程可以有两种划分方法:1.以儿童活动分类2.以学科分类 幼稚园课程内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1.学习者本身2.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即《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幼稚园”为“幼儿园”。 1952年7月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归程》规定:师范学校得附属幼儿师范科,师范速成班,短期师资训练班等,同时还规定“应设附属小学或幼儿园为实习场所”。 由于政府对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视和制定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多种政策,是正规幼儿师范学校与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手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造就了一批中等和高级的幼儿教育的生力军。 1996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该规程确定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 一,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宗教意识,并不是为了继承传统或是振兴民族。 古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 1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2.佛教的幼儿教育 一,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培养军人 斯巴达教育的总特征为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和性格训练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一,雅典的幼儿教育 提倡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并且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一,古希腊的幼儿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优婚优育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次论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在教育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英国的学前教育 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怀尔德斯平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斯平脱地区开设了一所幼儿学校 怀尔德斯平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五个方面1.激发好奇心2.通过感觉教学3.从已知到未知4.让孩子们独立思考5.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怀尔德斯平还设计了“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置换价”等教具 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1.引进福禄贝尔幼儿园后,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存在着两种并立的制度:一种是原来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种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2.幼儿园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受到福禄贝尔运动的影响,福禄贝尔精神渗透到幼儿学校中,如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从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法国的学前教育 奥柏尔林的“编制学校”1770年创设的 法国的幼教机构开始向双轨制方向发展 最早将福禄贝尔幼儿园引进法国的是别劳夫人,他是福禄贝尔的得力助手 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教育法》,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化”三条原则。同年8月,将托儿所等要叫机构统一改称“母育学校”并将其并入公共教育系统。1881年的教育法令基本上确立了法国的近代幼儿教育制度。“母育学校”作为法国统一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一,德国的学前教育 巴乌利勒保育所 福禄贝尔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幼儿园”。创制出一套称作“恩物”的教学用品 一,俄国的学前教育 别茨考伊无“莫斯科教养院” 1866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 乌申斯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人事教育的对象》 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2教学论思想 一,美国的学前教育 1855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茨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瓦特镇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德语幼儿园 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是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创立的,他是美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因此,它被美国人尊为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 1873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是建立,这实际上是在一所公立小学里附设的幼儿园,创立者是当时的圣路易斯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 一,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是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893年,民族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在新泻市创立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托儿所,专门为看管平民的子女而开设的 1899年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有关幼儿园的综合而详细的法规 除了中村正值外,日本的关信三,饭岛半十狼等在传播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世界图解》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他提出的教育主导原则,这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整个教学思想之中 在《大教学论》中构筑了一个适用于一切男女儿童四级单轨学制 论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正确的准备应该是1.在儿童接近入学的时候,父母,家庭教师和监护人应当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舞儿童,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2.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换起儿童学习的兴趣。3.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任感和爱戴。 洛克《教育漫话》洛克受培根思想的影响,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 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归于自然”《爱弥尔》 卢梭指出,人要接受的教育有三个,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教育学考研中对外国教育史的部分大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不过相对国内教育史来说,外国教育史还是比较轻松明快的,通过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外国教育史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唯美的文化教育史。在复习的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拆分整理。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2、外国近代教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最好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3、外国现代教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在复习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 年,英国人 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 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 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 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 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经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 6 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 3 岁,称为胚胎期3~6 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 岁到 12 岁)③青春期(从 12 岁到 18 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经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 世纪末至1918 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 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 年,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 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 “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 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自考外国文学史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因为大家很少接触过外国文学,也找不到复习重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外国文学史的知识点,以供参考。外国文学史自考重点1、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2、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端(即希腊半岛) 、爱琴海中数百个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 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 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地区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有了相当发达的文化,史称 “克里特 —迈锡尼文化 ”。(地理位置、特点、什么文化)3、古代希腊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 ——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这两部作品是诗人荷马所作,所以又叫 “荷马史诗 ”。荷马问题的核心是史诗的作者和形成问题。十八世纪末十九世初的德国学者沃尔夫和拉赫曼提出 “短歌说 ”,以尼奇为代表的另一些德学学者坚持 “统一说 ”,赫尔曼为代表提出 “基本核心说”。《伊利昂纪》是描写特洛亚战争的。希腊主帅阿伽门农,主将阿基琉斯。特洛亚方面的主将赫克托尔。《奥德修纪》 主人公是木马计的策划者奥德修斯。 史诗写他从特洛亚回国途中在海上飘流期间发生的故事。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儿子帖雷马科。4、古代希腊戏剧起源:是从狄俄倪索斯的祭典发展而来的。狄倪索斯是酒神,也被希腊人尊为自然之神。5、希腊悲剧艺术形式:戏剧的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始终是悲剧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6、古希腊主要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史称三大悲剧诗人。7、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称为 “喜剧之父 ”。作品《云》、《蛙》、《阿哈奈人》。8、教会统治和教会文学:欧洲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特点是: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以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支柱。 (1405 年基督教东西两派分裂,西派称为天主教) 。教会思想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 。《圣经》分《旧约》和《新约》 (西方教会文学最重要的是《新约》 ,东方最重要的是《旧约》 )。9、人民英雄史诗:中世纪早期人民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各族人民的英雄史诗,像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盎格鲁 ·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冰岛人民的 “埃达 ”和“萨迦 ”。“埃达 ”较完整地保留了北欧人民最古老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是欧洲文学中仅存的异教作品,是以诗歌的形式记北欧的神话。 “萨迦 ”是散文叙事文学。10、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史诗如法国的《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为四大史记。其中以《罗兰之歌》最为著名。 “罗宾汉谣曲 ”是一组歌唱侠盗罗宾汉的作品。12、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叙事诗常写的题材。其中最著名的骑士有郎斯洛、格莱斯、盖兰德和圣杯的保护者契莱尔等。描写亚瑟王传奇的最有名的作家是法国诗人克雷蒂安 ·德 ·特罗阿。他的著名作品《郎斯洛》 。1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的主要形式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寓言诗。韵文故事(又称 “笑话 ”)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体小故事。作品《驴的遗嘱》 。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 《列那狐传奇》。市民文学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法国的 《玫瑰传奇》。法国的吕特博夫和维庸是比较著名的市民诗人。14、恩格斯评价但丁,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5、但丁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小贵族家庭。 《新生》写贝雅特里齐,共三十一首,又用优美的散文把它们串连起来。 《新生》中的诗歌属 “温柔的新体 ”诗派。16、但丁的学术著作《飨食》和《论俗语》 (均未写完)。《论俗语》是一篇语言学著作,也是一篇美学著作。17、《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 “神圣的喜剧 ”。但丁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喜剧》 《神曲》全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分为《地狱》 、《炼狱》、《天堂》三部。但丁随维吉尔而行,首先来到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带领下,一层层地上千到了乐园。这时维吉尔突然不见,天空中祥云浮现,仙乐声中出现了万花蔟拥的贝雅特里齐。这位圣女把他带进了天堂。 (两个引路人)18、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但丁的作品中已露端倪。到十四世纪下半期,在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又出现两位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彼特拉克和薄伽丘。19、意大利的弗兰齐斯科 ·彼特拉克被史学家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的诗集《歌集》开一代诗风。彼特拉克大量采用十四行诗体。20、意大利的乔万尼 ·薄伽丘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十日谈》的框式结构是学习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结果。故事的重要主题是反教会,揭露天主教会和僧侣的腐败、虚伪。通过爱情题材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偏见。小说用意大利语言写成。21、自考外国文学史中堂吉诃德的形象:患“游侠狂想症”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1)堂吉诃德是人文主义者形象。(2)他身上具有许多喜剧人物的因素。(3)充满悲剧精神的人物。(4)人文主义思想的直接传播者。22、自考外国文学史中桑丘•潘沙的形象(1)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劳动农民的典型。(2)一方面,他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在当“海岛总督”期间表现出惊人的才智。(3)另一方面,他又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4)桑丘·潘沙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 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2 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群居,你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社会公寓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原始社会教育方法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包括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 夏出现:序,校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成“三母” 太保,太傅,太师合成“三公” 少师,少傅,少保合成“三少”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你有了证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一,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2.齐家治国    3.光耀门楣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培养 2.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孝悌 孝悌之道更是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也就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②重俭    ③诚信    ④为善 三,文化知识教育 史游《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 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 古代家庭教育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知识的培养。最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唐人李瀚《蒙求》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黄帝内经》是古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一,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1.提倡尽早施教    2.提倡威严有慈    3.重视语言教育    4.强调真才实学    5.重视风化熏陶 一,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小学》朱熹还亲自制定了儿童学规,其中《童蒙须知》影响最大 1.重视蒙养教育 2.强调学“眼前事”养成行为习惯 3.在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 4.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讽”的教学方法 他提倡把知识,礼仪等的传授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相结合,同时把儿童的身体锻炼和道德涵养联系在一起,传授全面的教育,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奉命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虽经颁布,并未实施。   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确定了更为详备的近代学制系统 《学校系统改革》“壬戌学制”才有美国的“633”学制,确定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体系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设蒙养院为学前教育机构 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 1.日本式的  2.宗教式的 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思想的首倡者 《大同书》论述了儿童公育的方法。育儿之法和育幼之法以“开儿知识”为目的,旨在“养儿体,乐而魂”。 《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约束,以及传统的封建家庭教育不合理的教养方法,对儿童的影响,强调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 蔡元培制定和颁布了“任子癸丑学制”将学堂更名为学校,蒙养院改称蒙养园,收未满六岁的儿童。 1928年10月,有陈鹤琴和胡叔异负责,着手进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拟定工作。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方面内容。 一,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有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 2.熊希龄在北京香山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先生在1923年创办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立于1927年11月,陶行知主办,办园宗旨是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园,在1929年,周恩来 6.上海劳工幼儿团,是1934年在陶行知的领导下建立 是没幼稚师范学校于1927年9月1日创立,他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的诞生 1.1940年十10月,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_-----江西省立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校长是陈鹤琴 一,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学 陶行知,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具体做法如下 1.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2.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3.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是创造教育首创者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嘴巴    4.解放儿童的空间    5.解放儿童的时间    6.解放儿童的眼睛 一,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和论述了“生活知教育”“社会级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基本观点。 毛泽东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概念 一,幼稚师范教育的实习和见习 张雪门认为,主要有四种实习基地,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教保园和小学。 陈鹤琴《家庭教育》 针对幼儿园发展提出了15条主张 1,幼稚园要适合国情2.幼稚园要和家庭合作3.凡是儿童能学的而又应该学的,我们都应教他们4.幼稚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5.课程设置应该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6.课程首先应该考虑到小儿童的健康7.幼儿园应特别注意音乐8.幼稚园应有充分适应的设备10.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11.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12.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指出,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五指活动包括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 一,“活教育”理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张宗麟,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 张宗麟提出幼稚园课程概念,他认为幼稚园课程可以有两种划分方法:1.以儿童活动分类2.以学科分类 幼稚园课程内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1.学习者本身2.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即《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幼稚园”为“幼儿园”。 1952年7月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归程》规定:师范学校得附属幼儿师范科,师范速成班,短期师资训练班等,同时还规定“应设附属小学或幼儿园为实习场所”。 由于政府对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视和制定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多种政策,是正规幼儿师范学校与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手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造就了一批中等和高级的幼儿教育的生力军。 1996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该规程确定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 一,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宗教意识,并不是为了继承传统或是振兴民族。 古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 1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2.佛教的幼儿教育 一,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培养军人 斯巴达教育的总特征为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和性格训练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一,雅典的幼儿教育 提倡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并且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一,古希腊的幼儿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优婚优育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次论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在教育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英国的学前教育 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怀尔德斯平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斯平脱地区开设了一所幼儿学校 怀尔德斯平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五个方面1.激发好奇心2.通过感觉教学3.从已知到未知4.让孩子们独立思考5.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怀尔德斯平还设计了“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置换价”等教具 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1.引进福禄贝尔幼儿园后,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存在着两种并立的制度:一种是原来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种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2.幼儿园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受到福禄贝尔运动的影响,福禄贝尔精神渗透到幼儿学校中,如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从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法国的学前教育 奥柏尔林的“编制学校”1770年创设的 法国的幼教机构开始向双轨制方向发展 最早将福禄贝尔幼儿园引进法国的是别劳夫人,他是福禄贝尔的得力助手 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教育法》,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化”三条原则。同年8月,将托儿所等要叫机构统一改称“母育学校”并将其并入公共教育系统。1881年的教育法令基本上确立了法国的近代幼儿教育制度。“母育学校”作为法国统一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一,德国的学前教育 巴乌利勒保育所 福禄贝尔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幼儿园”。创制出一套称作“恩物”的教学用品 一,俄国的学前教育 别茨考伊无“莫斯科教养院” 1866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 乌申斯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人事教育的对象》 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2教学论思想 一,美国的学前教育 1855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茨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瓦特镇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德语幼儿园 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是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创立的,他是美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因此,它被美国人尊为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 1873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是建立,这实际上是在一所公立小学里附设的幼儿园,创立者是当时的圣路易斯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 一,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是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893年,民族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在新泻市创立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托儿所,专门为看管平民的子女而开设的 1899年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有关幼儿园的综合而详细的法规 除了中村正值外,日本的关信三,饭岛半十狼等在传播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世界图解》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他提出的教育主导原则,这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整个教学思想之中 在《大教学论》中构筑了一个适用于一切男女儿童四级单轨学制 论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正确的准备应该是1.在儿童接近入学的时候,父母,家庭教师和监护人应当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舞儿童,消除儿童对学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唤起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2.要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换起儿童学习的兴趣。3.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任感和爱戴。 洛克《教育漫话》洛克受培根思想的影响,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 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归于自然”《爱弥尔》 卢梭指出,人要接受的教育有三个,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教育学考研中对外国教育史的部分大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不过相对国内教育史来说,外国教育史还是比较轻松明快的,通过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外国教育史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唯美的文化教育史。在复习的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拆分整理。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2、外国近代教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最好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3、外国现代教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在复习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笔记

你是自考么?我怎么给你呢?留你邮箱吧!我发给你!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 年,英国人 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 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 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 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 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经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 6 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 3 岁,称为胚胎期3~6 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 岁到 12 岁)③青春期(从 12 岁到 18 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经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 世纪末至1918 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 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 年,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 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 “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 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有,但不是2009年版的,给我个电子邮箱,我给你传过去

欧美文学部分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 A.《工作与时日》 B.《胜利颂》 C.《神谱》 D.《牧歌》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 )。 A.《长征记》 B.《神谱》 C.《工作与时日》 D.《胜利颂》3.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 )。 A.抒情诗 B.散文 C.寓言 D.戏剧4.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 A.维吉尔 B.贺拉斯 C.萨福 D.奥维德5.《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 )。 A.个人情感 B.贵族与奴隶主的情趣 C.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D.市民的思想感情6.古希腊被称为“历史之父”的作家是( )。 A.希罗多德 B.修昔底德 C.色诺芬 D.苏格拉底7.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卢克莱修8.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代表作品是( )。 A.《理想国》 B.《伊安篇》 C.《诗学》 D.《诗艺》9.“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 )。 A.米南德 B.阿里斯托芬 C.普劳图斯 D.泰伦斯10.泰伦斯的代表作品是( )。 A.《双生子》 B.《一罐黄金》 C.《婆母》 D.《恨世者》1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 )史诗。 A.文人 B.英雄 C.民族 D.悲剧12.贺拉斯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 A.《诗学》 B.《诗艺》 C.《讽刺诗》 D.《颂歌集》13.奥维德的代表作品是( )。 A.《爱经》 B.《变形记》 C.《讽刺诗》 D.《颂歌集》14.《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开篇写的是( )。A.阿喀琉斯的愤怒B.希腊联军节节败退C.阿喀琉斯重上战场 D.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15.《奥德修纪》是一部( )。A.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B.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斗争的史诗 C.悲剧史诗 D.英雄传说16.奥德修斯的形象是一个( )。A.被理性化了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 B.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形象 C.战胜自然的形象 D.漂泊者17.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赫剌克勒斯18.“哲学日历中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指的是( )。 A.宙斯 B.普罗米修斯 C.伊娥 D.赫剌克勒斯19.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悲剧诗人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米南德20.《俄狄浦斯王》主要表现的是( )。 A.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B.神力不可抗拒 C.人的意志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D.人与社会的冲突21.欧里庇得斯被誉为( )。 A.“古希腊悲剧之父” B.“戏剧艺术的荷马” C.“舞台上的哲学家” D.“喜剧之父”22.同情妇女,为妇女鸣不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批判的希腊悲剧是( )。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俄狄浦斯王》 C《美狄亚》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23.阿里斯托芬被誉为( )。 A.“悲剧之父” B.“喜剧之父” C.“戏剧艺术的荷马” D.“舞台上的哲学家”24.阿里斯托芬最著名的反战喜剧是( )。 A.《阿卡奈人》 B.《鸟》 C.《云》 D .《公断》25.《鸟》表达了作者的( )。 A.反对内战的思想 B.主张和平的思想 C.乌托邦思想 D.民主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1.西方文学的两个源头是( )。 A.古希腊文学 B.古罗马文学C.古希腊罗马文学 D.早期基督教文学 E.中世纪文学2.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繁荣的几大要素是( )。 A.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B.对外战争的胜利对民族自信心的鼓舞 C.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D.政府的提倡 E.雅典与斯巴达争雄3.古希腊抒情诗的主要体裁有( )。 A.民歌 B.双管歌 C.讽刺诗 D.琴歌 E.颂歌4.独唱琴歌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 A.萨福 B.阿那克瑞翁 C.品达 D.维吉尔 E.贺拉斯5.希腊“古典时期”出现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 A《希腊波斯战争史》 B《长征记》C《伯罗奔尼撒战争史》D《胜利颂》E《埃涅阿斯纪》6.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是( )。 A.苏克拉底 B.狄摩西尼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西塞罗7.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有(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卢克莱修 D.贺拉斯 E.奥维德8.柏拉图的文艺论著《对话录》中最著名的篇目有( )。 A.《理想国》 B.《斐德罗篇》C.《伊安篇》 D.《会饮篇》 E.《诗学》9.“希腊化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是( )。 A.新喜剧 B.田园诗 C.喜剧 D.悲剧 E.散文10.罗马著名的戏剧家有( )。 A.普劳图斯 B.泰伦斯 C.西塞罗 D.卢克莱修 E.米南德11.普劳图斯的代表作是( )。 A.《双生子》 B.《一罐黄金》C.《婆母》 D.《农事诗》 E.《埃涅阿斯纪》12.奥古斯都时期的三大诗人是( )。 A.维吉尔 B.贺拉斯 C.奥维德 D.西塞罗 E.卢克莱修13.希腊神话包括两大部分,它们是( )。 A.神的故事 B.英雄传说 C.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D.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 E.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14.荷马史诗包括两部史诗,它们是( )。 A.《伊利昂纪》 B.《奥德修纪》C.《埃涅阿斯纪》 D.《变形记》 E.《长征记》15.《伊利昂纪》中最具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鲜明个性的两位英雄是( )。 A.阿喀琉斯 B.赫克托耳 C.阿伽门农 D.奥德修斯 E.帕里斯16.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E.米南德17.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主要有( )。 A.内战问题 B.家庭问题 C.妇女问题 D.僭主专制问题 E.奴隶问题18.米南德留存完整的剧本有( )。 A.《恨世者》 B.《萨摩斯女子》C.《公断》 D.《鸟》 E.《阿卡奈人》三、名词解释1.“阿那克瑞翁体” 2.新喜剧 3.荷马史诗四、理解简答题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4.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5.简析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6.简述希腊神话的特征。7.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8.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9.简述希腊戏剧的起源。五、分析比较题1.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C 5.C 6.A 7.A 8.C 9.A10.C 11.A 12.B 13.B 14.A 15.B 16.A 17.C 18.B 19.B 20.A 21.C 22.C 23.B 24.A 25.C二、多项选择题1.CD 2.ABCD 3.BCD 4.AB 5.ABC 6.AB 7.AB 8.ABCD 9.AB 10.AB 11.AB 12.ABC 13.AB 14.AB 15.AB 16.ABC 17.ABCDE 18.AB三、名词解释1.阿那克瑞翁体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他的诗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2.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代表作家是米南德。3.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前者描写部落战争,后者写战后漂泊。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是吟咏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一直是口头传诵,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们整理成书,公元前3至2世纪审校定本,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四、理解简答题1.(1)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程度不同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2.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的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3.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4.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希腊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5.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它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成为新纪元之初崭新的文学思潮,开启了后世欧洲文学的新传统,构成了欧洲文学的另一个源头。6.在思想内容上,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希腊社会的世俗生活和希腊人的意志愿望。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具有人的性格和形象,还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俗化色彩极浓。希腊神话还体现出浓郁的人本色彩,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表现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7.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人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8.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大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9.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由几十个人组成的歌队和一个歌队长一问一答,讲述酒神在尘世所受的苦难和教人种葡萄的故事。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应和人”,他以几种不同的身份和歌队长对答,这种对白就成为戏剧的基础。五、分析比较题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地下生产力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官也在发生变化。三位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罗斯的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切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然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和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庇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高中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 年,英国人 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 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 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 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 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经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具备三样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2)劳作学校理论: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任务为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①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②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③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关于幼儿发展: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 6 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 3 岁,称为胚胎期3~6 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 岁到 12 岁)③青春期(从 12 岁到 18 岁)(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经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幼儿教育的内容: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5.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1)兴起(19 世纪末至1918 年):昆西教学法(帕克,“进步教育之父”)(2)成型(1918至1929 年):这一时期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1919 年,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有自由发展的自由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布置作业的监工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对于儿童身体发展给予更大关注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作用)1924 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3)转折(1929至1943年):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 “社会中心”(4)衰落(1944至1957年):1944 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5)失败原因:①其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②理论和时间的自相矛盾③内部出现了分化,受到改造主义的攻击④理论不能与进步中的美国社会保持同步更新6.进步主义教育实验––(1)昆西教学法(帕克):主要特征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②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③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④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2)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1907年):“有机教育”即教育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课程以活动为主(3)葛雷制(沃特,1907年):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和“做中学”为依据,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是进步教育运动中最卓越的例子(4)道尔顿制(赫克帕斯特,1920年):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①学校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教室改为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作业室中配有该科教师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进度该制度原则是自由和合作(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1919年):在道尔顿制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重视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创造性作业,前者按学科进行,后者分小组开展(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父”):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取消课程制、分科教学和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优点在于①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研中对外国教育史的部分大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不过相对国内教育史来说,外国教育史还是比较轻松明快的,通过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外国教育史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唯美的文化教育史。在复习的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拆分整理。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2、外国近代教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最好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3、外国现代教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在复习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归纳汇总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笔记
  • 外国教育史自考知识点汇总高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