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

发布时间: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2)教育的作用: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泛智”思想(就是使所有人都获得“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①母育学校(1-6岁)②国语学校(6-12岁)③拉丁文学校(12-18岁)④大学(18-24岁)(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①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考试同时升级②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经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6)论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7)论道德教育: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8)教育管理思想: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9)对夸的评价:《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本独立性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细,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2、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1)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③自然后果法(4)自然教育的教育阶段: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①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以身体养护为主②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反对儿童在这一时期读书③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在青年期(15-18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公民教育理论: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6)对自然主义的教育评价: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为的教育观,但对儿童的天性过分影响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1)教育实践活动: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1774年,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1799年,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1805年将学校迁往伊弗东,建立了伊弗东学校,使其成为欧洲的教育圣地(2)论教育目的:培养“完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和谐发展基于此,裴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3)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具体要求是①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②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④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4)论要素教育:按照裴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到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①智育最基本的要素是数目、形状、语言,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②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③德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对母亲的爱(5)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裴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①新庄“贫儿之家”时期(初步实验,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②斯坦兹孤儿院时期(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7)对裴的评价:①根据要素主义和教育心理化的要求,研究了小学学科教学法的方法,奠定了各科教学法的基础,被誉为是“小学学科教学法奠基人”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手工业时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时代性质未能找到真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教育实践活动:在瑞士期间,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 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2)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和心理学(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统觉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统觉的条件是兴趣,新 S&rarr意识阈+已有观念&rarr统觉团)(3)管理论: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训育可分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四阶段训育方法有限制、赞许(奖励)、责备、惩罚、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等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4)教学论:①教育性教学原则(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视知识增长和品德提高的同步运动,未意识到德育和智育的相对独立性)②教学四阶段(明了或清晰、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③德育论-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即道德教育的目的)(5)课程理论:①经验、兴趣与课程-兴趣分为经验和同情两类,经验课程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课程,同情课程有社会的、同情的、宗教的课程②统觉与课程-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相关就是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历史和数学)③儿童发展与课程-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故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要按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相应阶段取得的文化成果来安排课程(婴儿期要加强身体养护,幼儿期要学习《荷马史诗》以发展想象力,童年期和青年期要学习历史和数学发展理性)(6)赫尔巴特的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重要代表,作为传统教育的拥护者,强调教师、课堂、书本三中心,其理论的不足性在于充满思辨和哲学色彩,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幼儿教育之父”,(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①统一的原则②顺应自然的原则③发展的原则(人的成长与万物生长一样必须服从两条互补的原则即对立与调和)④创造的原则(2)幼儿园教育理论:①幼儿园工作意义与任务-幼儿园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其任务是,经过各种有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社会性、道德,使之认识自然和人类,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准备②幼儿园教育方法:自我活动或自动性和社会参与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社会参与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3)幼儿园课程:游戏与歌谣恩物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①恩物是福禄培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是自然的象征,其教育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儿童逐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②恩物的条件是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的恩物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有趣、透明的观念③作业与恩物的关系在于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恩物是活动的材料恩物是确定的,而作业是变化的恩物在前,作业在后恩物主要用于发现和模仿,作业主要用于接受和创造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1)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①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仅仅从人性论出发)②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将人视为环境的消极产物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欧文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实用论”)③关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基于人性论的空想成分)④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未揭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2)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或社会关系决定教育,教育受社会关系制约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同时还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3)论教育与社会生产: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4)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人的本质是劳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5)论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6)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提供了基础,综合技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纽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与现代教育密切联系的反应和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思想斗争采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术语解释 文艺复兴: 1.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1.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用人权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法国文学 人文主义有两种倾向: 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国王卡冈都亚 儿子庞大固埃 “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的现世人生态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创立了“德廉美修道院”(理想社会)。 贵族:“七星诗社 术语解释 七星诗社: 1.法国文学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更新。 2.《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爱情诗。 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西班牙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术语解释 流浪汉小说: 1.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2.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顶峰:塞万提斯《堂.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戏剧方面: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主人公:劳伦霞 、 骑士队团长:费尔南 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英国文学(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斯宾塞:《仙后》(长诗)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文学的高峰。 术语解释 大学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塞万提斯 (西班牙) 塞万提斯: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代表作: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奴曼西亚》(悲剧):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惩恶扬善故事集》:西班牙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理解后简答题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2.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脑子里装这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 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 堂 吉诃德原名吉?;哈诺 他的侍从:桑丘.潘沙 莎士比亚 (英) 威廉.莎士比亚:马克思成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一生共创: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 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 历史剧(9部): 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代表性)《亨利五世》 喜剧(10部):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包括: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 基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雷欧提斯 《奥塞罗》主要人物:奥塞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 《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麦克白》:(心理描写)野心家形象。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 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 《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 《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这一时期詹姆士统治的反动矛盾的尖锐。作者从现实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转向幻想世界,梦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实现理想。 术语解释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1.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 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以上也是《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综合论述题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正剧(严肃的喜剧): 1.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感伤主义: 1.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秀)理想世界—黄金国激进派: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百科全书》领袖):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的喜剧作家):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德国文学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术语解释狂飙突击运动: 1.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 2.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 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综合论述题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理解后简答题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总结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①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②注重德智体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③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④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⑤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⑥反对体罚、压制;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二、新教教育——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路德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③加强英语教学;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1.耶稣会学校: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2)教育的作用: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泛智”思想(就是使所有人都获得“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①母育学校(1-6岁)②国语学校(6-12岁)③拉丁文学校(12-18岁)④大学(18-24岁)(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①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考试同时升级②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经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6)论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7)论道德教育: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8)教育管理思想: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9)对夸的评价:《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本独立性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细,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2、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1)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③自然后果法(4)自然教育的教育阶段: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①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以身体养护为主②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反对儿童在这一时期读书③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在青年期(15-18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公民教育理论: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6)对自然主义的教育评价: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为的教育观,但对儿童的天性过分影响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1)教育实践活动: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1774年,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1799年,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1805年将学校迁往伊弗东,建立了伊弗东学校,使其成为欧洲的教育圣地(2)论教育目的:培养“完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和谐发展基于此,裴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3)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具体要求是①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②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④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4)论要素教育:按照裴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到地学习。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①智育最基本的要素是数目、形状、语言,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②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③德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对母亲的爱(5)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裴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①新庄“贫儿之家”时期(初步实验,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②斯坦兹孤儿院时期(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7)对裴的评价:①根据要素主义和教育心理化的要求,研究了小学学科教学法的方法,奠定了各科教学法的基础,被誉为是“小学学科教学法奠基人”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手工业时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但由于时代性质未能找到真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教育实践活动:在瑞士期间,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 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2)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和心理学(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统觉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统觉的条件是兴趣,新 S&rarr意识阈+已有观念&rarr统觉团)(3)管理论: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训育可分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四阶段训育方法有限制、赞许(奖励)、责备、惩罚、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等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4)教学论:①教育性教学原则(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视知识增长和品德提高的同步运动,未意识到德育和智育的相对独立性)②教学四阶段(明了或清晰、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③德育论-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即道德教育的目的)(5)课程理论:①经验、兴趣与课程-兴趣分为经验和同情两类,经验课程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课程,同情课程有社会的、同情的、宗教的课程②统觉与课程-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相关就是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历史和数学)③儿童发展与课程-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故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要按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相应阶段取得的文化成果来安排课程(婴儿期要加强身体养护,幼儿期要学习《荷马史诗》以发展想象力,童年期和青年期要学习历史和数学发展理性)(6)赫尔巴特的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重要代表,作为传统教育的拥护者,强调教师、课堂、书本三中心,其理论的不足性在于充满思辨和哲学色彩,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幼儿教育之父”,(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①统一的原则②顺应自然的原则③发展的原则(人的成长与万物生长一样必须服从两条互补的原则即对立与调和)④创造的原则(2)幼儿园教育理论:①幼儿园工作意义与任务-幼儿园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其任务是,经过各种有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社会性、道德,使之认识自然和人类,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准备②幼儿园教育方法:自我活动或自动性和社会参与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社会参与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3)幼儿园课程:游戏与歌谣恩物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①恩物是福禄培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是自然的象征,其教育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儿童逐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②恩物的条件是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的恩物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有趣、透明的观念③作业与恩物的关系在于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恩物是活动的材料恩物是确定的,而作业是变化的恩物在前,作业在后恩物主要用于发现和模仿,作业主要用于接受和创造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1)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①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仅仅从人性论出发)②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将人视为环境的消极产物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欧文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实用论”)③关于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基于人性论的空想成分)④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未揭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2)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或社会关系决定教育,教育受社会关系制约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同时还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3)论教育与社会生产: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4)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人的本质是劳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5)论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6)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大工业生产客观上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提供了基础,综合技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纽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与现代教育密切联系的反应和联系。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研中对外国教育史的部分大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不过相对国内教育史来说,外国教育史还是比较轻松明快的,通过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外国教育史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唯美的文化教育史。在复习的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拆分整理。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2、外国近代教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最好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3、外国现代教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在复习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整理

史前社会或称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一、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探讨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对此问题所持观点。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倡导者有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等。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并在《动物之教育》的书中进一步提出:非但在脊椎动物中,而且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现象。在他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他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沛西·能在20世纪20年代则断言:“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上述从生物学观点说明教育起源,乃是19世纪下半叶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批评了利托尔诺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孟禄在其名著《教育史教科书》的第一章“原始的教育”中,从人类学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做了专门和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如何拾掇杀死的野兽,如何烹调,如何编织,如何制陶,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孟禄根据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动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从时间上来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即“正在形成中的人”这个发展阶段。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她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由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由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者继续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几种较新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即非本能的条件反射所获得的经验,包括在社会中生存的经验和使用、制造工具,改造世界的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等等。 上述两类教育起源论反映出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看法。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二类教育起源论则将教育看作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在其原始阶段乃是与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的,其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乃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类观点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然而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史前指原始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目前,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这一社会的概况(包括教育的概况);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二、民族学的资料;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一、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二、教育与产生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三、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正剧(严肃的喜剧): 1.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感伤主义: 1.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秀)理想世界—黄金国激进派: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百科全书》领袖):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的喜剧作家):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德国文学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术语解释狂飙突击运动: 1.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 2.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 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综合论述题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理解后简答题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教育学考研中对外国教育史的部分大家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不过相对国内教育史来说,外国教育史还是比较轻松明快的,通过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外国教育史其实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唯美的文化教育史。在复习的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拆分整理。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2、外国近代教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最好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3、外国现代教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在复习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本文来源:猎考考研 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重点

你是自考么?我怎么给你呢?留你邮箱吧!我发给你!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何在?①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②鲜明的人物形象;③生动的比喻,语言质朴、自然。

简答题1.怎样理解世界文学这个口号?①世界文学是世界五大洲文学的总汇;②世界文学是一种要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学聚合起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宏伟理想;③世界文学是指那些文豪巨匠的伟大宝库。2.谈谈世界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①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生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人类历史和现状;②蕴藏着人民的战斗精神和生活智慧;③人道主义的深厚传统。3.学习世界文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①洋为中用;②古为今有;③批判继承。4.上古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①高度的、令人惊讶的艺术成就;②永不复返的艺术阶段。5.为什么说,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莱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①思想上、艺术上的首创性质;②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各种艺术体裁;③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④巨大的文化哲学影响。6.综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①荷马时代的神话和英雄史诗;②古典时期的戏剧、抒情诗、艺术散文和文艺理论;③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7.简析《伊利亚特》的战争观。①没有道义是非;②歌颂战争双方的氏族英雄;③描写战争,但并不鼓吹战争。8.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①阿是史诗刻画的主要英雄人物,全诗以他的愤怒始、息怒终;②他的怒而罢战、怒而参战有着巨大的主题和结构意义。9.谈谈阿喀琉斯的形象与古代人性格描绘的特点。①阿在史诗中有着鲜明的个性;②人物毕肖;③风格崇高。10.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何在?①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②鲜明的人物形象;③生动的比喻,语言质朴、自然。11.综述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起源。①从酒神祭祀到“春之歌”;②从春之歌到羊人剧;③从羊人剧到雅典诗人特斯庇斯设计第一个演员。12.埃斯库罗斯为什么被恩格斯推崇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①高昂的战斗激情;②宣扬了奴隶主民主派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③嫉恶如仇的崇高精神。13.为什么说,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中的荷马”。①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戏剧诗人,他在戏剧比赛中共得头奖24次,从未失败过;②作为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诗人,他史诗般地反映了伯里克理斯时代;③他对戏剧艺术作了大胆的革新,其创作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14.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戏剧技巧。①巧妙的布局;②突转与发现;③人物性格对剧情的推动作用。15.柏拉图的主要文艺观点是什么?①文艺只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②文艺伤风败俗,毒害青年;③宣扬灵感说。16.亚里斯多德在美学理论上有什么贡献?①摹仿就是创造;②文艺有益于理想性格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③悲剧具有净化作用,其动作要整一,时间要紧凑,情节要一以贯之。17.谈谈索福克勒斯对悲剧艺术的贡献。①突破三联剧的传统,使每一部悲剧成为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作品;②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使悲剧基本定形;③首创倒叙、悬念、突转等手法,布局严谨,结构紧凑,使希腊悲剧在艺术形式上高度成熟。18.《圣经.创世纪》有那些著名的神话传说?①上帝创世;②人失乐园;③诺亚方舟。19.综述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创作。①蛮族史诗中著者为《贝奥武甫》、《埃达》、《萨加》、《卡列瓦0371拉》、《布尔德布兰特之歌》;②在欧洲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这样的作品。20.谈谈中古骑士文学的特点。①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否定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②热爱民族、扶危救困、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倾向;③曲折丰富的情节和细致的心理分析以及精炼优美的语言。21.简述中古欧洲城市文学的特点。①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②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③讽刺风格22.谈谈《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①张扬英雄主义;②歌颂爱国主义思想。23.为什么说,但丁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其创作最早透露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曙光;②在艺术上具有继往开来的特质。24.谈谈《神曲》的人文主义思想。①表现人的思想感情;②宣扬个性解放;③歌颂知识的力量;④推崇古代文化。25.《神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①严密的框架式;②严整的漫游式。③连锁韵的运用。26.《神曲》是怎样运用梦幻和象征手法的?①整个情节乃一个大梦,其中还有三个小梦;②铺天盖地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7.谈谈文艺复兴的产生。①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②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精神;③古代文化艺术成就的发现。28.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巨人时代?①哲学的解放;②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③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文学繁荣;④一大批人文巨子的出现。29.综述文艺复兴文学代表作家的创作。①卜迦丘的《十日谈》;②拉伯雷的《巨人传》;③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④莎士比亚的诗剧创作。30.谈谈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①赞美人的尊严和力量;②提倡个性解放;③歌颂理性,崇尚科学;④拥护中央集权。31.为什么说,“大学才子派”是莎士比亚的先驱?①他们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莎士比亚;②他们将素体诗与戏剧结合起来,首创出诗剧;③他们的有些剧作成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蓝本。32.《十日谈》为什么被人誉之为“人曲”?①幸福在现世.在人间的思想倾向,完全不同于但丁笔下神圣的喜剧;②占全作三分之二的爱情故事描写。33.怎样理解《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①巨人身躯伟岸,膂力惊人,象征着人的无穷无尽的力量;②巨人智慧超群,乃知识的无底深渊,为当时新人的典型代表。34.谈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基本内容。①1─126首乃献给一位美丽的朋友;②127─152首献给一位黑肤女郎;③讴歌纯洁的爱情、真挚的友谊、欢乐的青春和常绿的生命,向往光明的未来,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35.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何在?①揭露封建暴君的昏庸无道和残暴不仁;②歌颂人文主义心目中的开明君主;③突出地表现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必然战胜诸侯割剧和封建暴君的思想。36.谈谈夏洛克。①嗜财如命的性格,著名的吝啬鬼典型;②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有遭受歧视的一面。37.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什么特色?①从中古的传奇中独创出的浪漫喜剧;②中心主题为爱情和友谊战胜一切;③生气勃勃的乐观精神和浓烈的浪漫气息。38.莎士比亚是如何扩充传统题材的容量的?①赋予历史题材以现实性;②赋予宫廷题材以人民性;③赋予爱情题材以社会性。39.为什么说,莎士比亚是一个点铁成金的作家?①莎士比亚的绝大部分剧作都是写的传统题材;②作为一个伟大的戏剧革新家,他极善于推陈出新,点铁成金,赋予传统题材以深刻的时代精神。40.概述莎士比亚的中期创作。①莎士比亚中期一共创作了11个剧本,其代表作为四大悲剧;②这些剧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③这些剧本刻画了形形色色的野心家的形象;④这些剧本塑造了一批人文主义者的形象。41.谈谈奥瑟罗悲剧的成因。①嫉妒说、轻信说、骄傲说、文化身份说等任取一种。42.麦克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①从民族英雄到专制暴君;②人性的沦丧: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健的心灵的坏蛋。43.简评李尔王的形象①裂土封侯的专制君王;②漂泊生涯中的人性复苏;③完善道德:作者对于在位君主们的希望。44.谈谈“莎士比亚化”。①宏大的艺术场景;②生动.丰富的情节;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④丰富有力的语言。45.《哈姆莱特》的思想意义何在?①集中反映了16世纪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②揭露了时代的阴暗残酷的一面;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④提出了反抗封建暴政、改造社会的重大问题。46.哈姆莱特为什么不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①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②哈姆莱特本人的思想局限;③作者的理想化。47.流浪汉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意义?①独创出一个具有重大文学意义的小说流派;②将漫游式情节小说传统推向成熟阶段;③对后世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48.《堂吉诃德》的创作动因是什么?①扫荡封建文化;②史诗般地反映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社会生活。49.简析桑丘的形象。①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②纯朴善良、光明磊落与狭隘自私、胆小怕事;③性格在发展中逐步放射出了理想的光辉。50.《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①敲响了骑士文化的丧钟;②以史诗的规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③描写人民的苦难,讴歌人文主义的理想。51.《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①化平凡为神奇的叙事风格;②鲜明的对比;③讽刺和戏拟。52.谈谈《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①主仆对比;②人物幻想与客观现实的对比;53.谈谈17世纪英国文学的概况。①弥尔顿的《失乐园》;②班扬的《天路历程》。54.简析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①拥护中央集权;②崇尚理性原则;③恪守文学法规;④推崇古典文化。55.为什么说,高乃依是法国政治悲剧的巨匠?①多写国家大事、政治斗争,着意展示天职与欲望之间的斗争、感情与理智的冲突;②歌颂公民为国家利益献身的艰苦卓绝的时代精神;③赞美合理的、以仁政治国的君主。56.简析《熙德》的矛盾冲突。①主要描写个人爱情与封建义务之间的冲突;②剧作展示了理性和义务战胜个人感情的全过程;③开明君主在解决剧中矛盾冲突中起着重大作用。57.谈谈《安德洛玛刻》的思想意义。①谴责了情欲横流.丧失理智的贵族人物;②歌颂了忠于祖国.敢于反叛暴君的思想。58.为什么说,拉辛是古典主义的正宗诗人?①三一律是他施展自己创作才华的最好形式;②精于心理分析;③语言晓畅如行云流水,成为后人学写悲剧的楷模。59.《伪君子》的思想意义何在?①揭露宗教的伪善;②批判封建贵族的没落。60.谈谈《伪君子》讽刺艺术的特点。①幽默诙谐的笔调;②生动鲜明的对比。③适度的夸张。61.《堂璜》是怎样批判封建贵族的?①作者对传统题材作了改造,赋予他法国没落贵族的特征;②作品中的堂璜是一个不受任何道德观念束缚的.无恶不作的坏蛋。62.《悭吝人》是怎样讽刺资产阶级的。①着意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拜金狂热;②作者以笑为武器对资产阶级被金钱物化后的种种可悲可笑的行为,作了淋漓尽致的嘲弄。63.综述莫里哀的性格喜剧创作。①莫里哀的文学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喜剧奠定的;②《伪君子》、《堂璜》、《悭吝人》、《吝啬鬼》可谓他的四大性格喜剧;③这些剧作指斥时弊,探讨问题,批判封建道德,挟击天主教会,鞭挞资产阶级,充满着强烈的战斗精神。64.谈谈古典主义诗学法则的二重性。①它对于规范当时的法国文学创作,起过积极的作用;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文学创作的桎梏,终于被赶下历史舞台。65.启蒙文学的特点是什么?①强烈鲜明的政治倾向;②浓郁深邃的哲理意味;③尖锐深刻的讽刺精神;④新颖多样的文学形式。66.谈谈启蒙文学的产生。①启蒙运动的狂飙突进;②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③理性思潮的涌动。67.简析鲁滨逊的形象。①文学史上第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②他的冒险精神、坚强毅力、和进取雄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风貌;③作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在他的身上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占有观念和殖民主义思想。68.谈谈菲尔丁的创作成就。①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三大奠基人之一;②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③《汤姆.琼斯》创立了近代欧洲小说的完备形式,开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写社会风俗史的先河。69.综述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①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②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③理查生与《克拉丽莎》;④菲尔丁与《汤姆.琼斯》。70.简述感伤主义文学。①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它夸大感情的作用,格调悲凉,语言灰暗;②感伤主义在理查生的创作中已经初见端倪,其代表作为斯泰恩的《感伤旅行》;③感伤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有汤姆生的《四季歌》.杨格的《控诉或关于生死.永生的夜》.葛雷的《墓畔哀吟》等。71.谈谈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特点.①浓郁的哲理韵味;②传奇般的故事情节;③鲜明的讽刺风格。④犀利的批判锋芒。72.《老实人》的创作意义何在?①提出社会亟待改革的问题: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祸啊!②描绘了启蒙主义者心目中的理想王国─黄金国;③宣扬工作伦理:种自己的园地要紧。73.简析孟德斯鸠创作的意义。①从主题、题材、体裁、风格诸方面草创出哲理小说;②提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74.简析卢梭创作的意义。①充分阐述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理论,提出了民主共和这个最激进的革命主张;②提出了自然人的理论;③发现并描写人的内在激情,从而开文学风气之庑。75.玛甘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①封建势力的残酷迫害;②宗教势力的迫害;③德国资产阶级性格的软弱性。76.简析靡非斯特的形象。①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②推动浮士德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恶能造善;③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77.《浮士德》创作的思想意义何在?①建立和表达了一套完整世界观体系──以性善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泛神论世界观;②再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③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78.谈谈《阴谋与爱情》的思想意义。①抨击公侯专制,痛斥封建阶级的残暴.腐朽与堕落;②赞扬了市民阶级的道德和尊严;③曲折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79.维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①德国青年个性解放的代表人物;②爱情至上的自戕者;③影响深远的艺术典型。80.《浮士德》的艺术特色简析。①独特的艺术结构;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替使用;③矛盾对比的手法。81.谈谈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生。①反击资本主义现实的时代潮流;②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③发轫于中古的浪漫传奇传统;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82.浅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①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②崇尚自然;③重视民间文学传统;④主张创作自由,崇尚天才,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84.简述湖畔派诗人的创作。①他们的创作在英国诗史上开创了一代诗风;②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与《抒情歌谣集.序》;③柯勒律支与《古舟子咏》。85.谈谈夏多布里安对法国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意义。①重新在文学中树立了基督教的权威;②最早地发现并表现了萧条之美.废墟之美;③最早以巨型景物入诗;④创出富丽的文体,为文学打开了巨大的音乐泉源。86.为什么说,雪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急先锋”?①欧洲诗史上第一个用崭新的社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创作的诗人;②他的创作中充满了一种生气勃勃乐观主义精神,尤以《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为著。87.简述雨果社会性长篇小说的特质。①他以博大的胸怀,提出了人类生活中巨大的课题:专制与人权,法律与公理,革命与人道,贫穷与富裕;②他以清醒的社会意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浪漫主义的灵感与诗情,塑造出非凡的人物来表达他的强烈的爱憎与理想。88.谈谈“东方诗篇”的主要特色。①反对封建暴君,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和压迫;②歌颂孤独高傲的个人英雄;③浓随的东方色彩和异国情调。89.试析《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抒情性。①抒情在全作中占据压倒一切.统治一切的地位;②两个抒情主人公的格局;③热情拥抱大自然。90.《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思想意义何在?①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和压迫,尤其是战争和奴役;②自由的颂歌:对于人类未来的乐观展望;③世界悲哀的思想倾向。91.《巴黎圣母院》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①人物之间的对照;②人的外形与内心世界的对照;③社会场景的对照,即乞丐王朝与路易十一王朝之间的全面对照。92.谈谈《悲惨世界》的思想意义。①深刻批判19世纪法国以法律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黑暗;②集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高贵品格;③以人道主义为指导,探讨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以仁爱代替压迫,大兴慈善事业,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革命暴力的积极作用。93.简析芳汀的形象。①圣女原型:浪漫主义文学中伟大母亲的形象;②19世纪法国文学中被侮辱.受压迫妇女的悲剧形象。94.谈谈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①批判、揭露现实的犀利武器;②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革命暴力的正义性和进步性;③“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95.浅析《悲惨世界》中小说情节的戏剧性。① 情节的离奇性;②人物的传奇性;96.谈谈“易卜生主义”。①易卜生主义,指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它体现了自由农民之子的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②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绝对否定的精神;③其次,它是一种易卜生式的精神乌托邦;④其三,它是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人主义。97.简析《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①通过娜拉的反叛,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以及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②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自私和虚伪;③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98.谈谈易卜生剧作的艺术特色。①“讨论问题”的独创性;②精巧的戏剧结构;③晚期创作的象征主义色彩。99.为什么说,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奠基人?①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方面都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创出了典范的作品;②他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意味隽永的幽默.辛辣的讽刺为美国文学贡献了成熟的风格。99.简析吉姆的形象。①在美国文学史上,吉姆是一个崭新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形象;②吉姆身上有着劳动人民所特的优秀品格;③通过这一形象,作者一方面表现了黑人也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真正的人,另一方面表达了黑人应与白人携手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10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意义何在?①广泛揭露和批判了美国19世纪中期的诸如教育、蓄奴、仇杀等社会现实;②肯定了不满足于现状、厌恶庸俗保守生活的开掘精神。

史前社会或称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一、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探讨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对此问题所持观点。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倡导者有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等。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并在《动物之教育》的书中进一步提出:非但在脊椎动物中,而且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现象。在他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他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沛西·能在20世纪20年代则断言:“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上述从生物学观点说明教育起源,乃是19世纪下半叶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批评了利托尔诺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孟禄在其名著《教育史教科书》的第一章“原始的教育”中,从人类学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做了专门和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如何拾掇杀死的野兽,如何烹调,如何编织,如何制陶,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孟禄根据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动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从时间上来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即“正在形成中的人”这个发展阶段。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她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由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由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者继续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几种较新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即非本能的条件反射所获得的经验,包括在社会中生存的经验和使用、制造工具,改造世界的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等等。 上述两类教育起源论反映出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看法。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二类教育起源论则将教育看作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在其原始阶段乃是与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的,其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乃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类观点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然而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史前指原始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目前,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这一社会的概况(包括教育的概况);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二、民族学的资料;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一、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二、教育与产生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三、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外国教育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教育史:

1、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2、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3、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发扬光大,进而使人弃旧图新,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 也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朱熹称之为“三纲领”。 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朱熹称为“八条目”。“八条目”是根据大学教育的纲领完成“修己治人”教育目的的一整套完整程序,其中八条目的核心是修身。

外国教育史:

1、苏格拉底教学法:是苏格拉底提出并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问答法”。他在教学生时,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结论。他的这种问答式教学法也被称为“产婆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影响很广。

2、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它是封建制庄园经济和封建等级政治的产物。这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他们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其内容注重宗教道德品质, 以养成军事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 文化知识极为贫乏。

3、要素主义教育:现代教育思潮的一种,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和科南特。主要观点是: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把拥有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等。

史前社会或称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一、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探讨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对此问题所持观点。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倡导者有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等。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并在《动物之教育》的书中进一步提出:非但在脊椎动物中,而且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现象。在他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他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沛西·能在20世纪20年代则断言:“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上述从生物学观点说明教育起源,乃是19世纪下半叶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批评了利托尔诺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孟禄在其名著《教育史教科书》的第一章“原始的教育”中,从人类学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做了专门和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如何拾掇杀死的野兽,如何烹调,如何编织,如何制陶,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孟禄根据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动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从时间上来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即“正在形成中的人”这个发展阶段。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她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由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由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者继续探讨教育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几种较新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即非本能的条件反射所获得的经验,包括在社会中生存的经验和使用、制造工具,改造世界的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等等。 上述两类教育起源论反映出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看法。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二类教育起源论则将教育看作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在其原始阶段乃是与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的,其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乃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类观点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然而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史前指原始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目前,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这一社会的概况(包括教育的概况);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二、民族学的资料;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一、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二、教育与产生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三、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自考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整理: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3、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

4、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强调儿童教育意义,出自《论幼学》。

5、梁启超,《论女学》,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观念。

6、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

7、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

8、__蒙养院____是中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的名称。

9、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0、《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1、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2、育婴堂,创于宋代。

13、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4、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15、我国幼儿教育始于1903年成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

  • 索引序列
  •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
  •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总结
  •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整理
  • 外国教育史自考笔记重点
  • 外国教育史自考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