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及答案

发布时间: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及答案

2009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ACDB; 6—10:CACDC;11—15:BBCAD;16—20:BBBA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CE;22:ADE;23:AD;24:BCE;25:ABC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兵:武器。27.殆:危险。28.过:拜访。29.绝:断。30.莫能如也:没有人比得上。31.嫠妇:寡妇。32.洒然:整齐清洁。33.征:招请。34.淹留:长期停留。35.恪守: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A.这里倡导的是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理念。B.现实社会是“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C.论证方法:类比法。 修辞手法:比喻。37.A.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B.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逆乱。C.强弱对比。以张巡、许远两人所率的“千百就尽之卒”的弱势和叛军“百万日滋之师”的强势进行对比,以此表现出张巡、许远的历史功绩,以及他们的视死如归的精神。38.A.都江堰流水“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魂俱夺”,但“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B.“壮丽的驯顺”意指都江堰的坚固和力量。C.拟人,比喻。39.A.借比喻抒情。B.“急流”和“小鱼”。C.“我”和“我的爱人”之间存在着炽热的爱情,把夫妻之间相依为命、坚贞不屈的纯真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敬重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事业的献身精神。40.A.张道士提亲。B.心理描写。如: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到:“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如:(宝玉)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C.直接的心理描写。深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微妙的变化,反映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五、作文(30分)(略)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07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解析]文中无类比法,C项、D项应排除,A项的演绎法不是主要的论证方法,B项中的例证法和对比法是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为B(P11)2. [解析]A项是作者人生观的核心,B项改变了原局,不合作者原意,C项、项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体现。答案为A(P44)3.[解析]A,C,D项不含作者的自我反思,只有B项的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从自身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答案为B(P26)4.[解析]引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道理是演绎论证,其结论是反对陈词滥调、文贵创新,A、B、C项都是用例证法来证明的。答案为D(P52)5.[解析]A项含成语“四面楚歌”,B项含成语“狡兔三窟”,C项、D项不含成语。答案为A(P67)6. [解析]本文用种树类比治民。答案为A(P80)7. [解析]<<秋夜>>中写了天空、小粉红花、枣树,小青虫,分别象征黑暗暴虐势力,抱有希望的弱者、顽强的斗士,革命先锋战士。答案为A(P104)8. [解析]<<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浩然之气”。答案为B(P119)9. [解析]A项是故宫大门内的灯光的象征意,B项无象征物,C项是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答案为C(P114)10. [解析]“壮丽的驯顺”正是都江堰的作用,隐含着李冰父子的功劳,其余三项都不能隐含主题。答案为B(P133)11. [解析]思念湘夫人的是男人,湘君是男人,娥皇、女英均为女子。答案为B(P160).12. [解析]B项是直接写人物的行为,其余三项分别写的是配饰、用具、骑具,都不是写人。答案为B(P164).13. [解析]全诗的纲领是“心远”,心远了才“忘世”、“忘我”、“忘言”,反璞归真。答案为B(P167).14. [解析]”系”语义双关,一指孤舟被系,而指作者牵系故园-------长安。答案为D(P173)15. [解析]本词上片写登高所望之秋景,下片写望远之后的思归之心,登高临远是上下片的连接点。答案为C(P189).16. [解析]作者将抗金收复失地的雄伟壮志用宫中女人的闺怨来表现,所以是寓刚于柔。答案为D(P198).17. [解析]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1927年秋,这首诗是作者在1928年的8月发表的。答案为D(P207).18. [解析]A项由“火山”隐喻,B项由“能点得着火”隐喻,C项由“铁树开花”隐喻,D项由“霹雳”隐喻。答案为A(P200)19. [解析]D项小说先写20世纪60年代孙女珊珊要穿百裥裙到学校参加欢送毕业同学晚会上的服装表演,然后再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其余三项的小说都用的是顺叙。答案为D(P270)20. [解析]小说中重点写了德拉卖发买表链,为避免重复,也为制造悬念,没写杰姆卖表买发梳的过程,只交待了结果,构成了虚线。答案为B(P285)二.多项选择题21. [解析]蔡元培在演说中向北大提出三点希望是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是蔡先生当时自己要办的事。答案为ABD(P18)22. [解析]史铁生表现母爱的方法有三:一是无声的行动描写,二是借“我” 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三是侧面烘托,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的难以遏制。C、D、E三项与之一致,A、B项不在其内。其答案为CDE(P143).23. [解析]A、C项是作者的小说集,B项是作者的散文集,D项是作者的散文诗集,E项是鲁迅的主办的杂志。答案为AC(P102)24. [解析]A、B、C、E四项都属于是诗性美感,在诗中都有体现,D项含在A项中。答案为ABCE(P204).25. [解析]对偶就是上下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答案为BD(P183).三.词语解释题26.[答案]涂:通“途”,路。(P3)27. [答案]忽微:细微小事。(P11)28. [答案]疾:快,迅速。(P60)29. [答案]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P73)30. [答案]冯虚御风:在天空中乘风遨游。(P86)31. [答案]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P99)32. [答案]危栏:高栏。(P197)33. [答案]艳羡:非常羡慕。(P14)四.简析题34. [答案]A.所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P8) B.论证方法:类比法,对比法。(P8) C.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诘、对比(P8)35. [答案]A.贵而不娇,勤劳、节俭,待人宽厚。(P93) B.语言质朴、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质朴之中。(P93) C.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作者不动声色中使读者深受感动。(P211)36. [答案]A.用一组富于生机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P211) B.象征手法,用新颖传神的意象象征改革开放的祖国。(P211)C.“雪被”象征贫穷落后的历史,“古莲”象征古老的祖国,“胚芽”象征新的生命力,整句话的寓意是:贫穷落后的古老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P211)37. [答案]A.杰姆、德拉夫妻二人。(P285) B.“一般聪明人”指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而他们各自牺牲了自己的爱物以换钱购置对方的意中物,而这礼物对方又用不上了。所以被认为是笨孩子。(P285)C.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购买对方最想等到的礼物,是向对方表达了最诚挚的情谊。(P285)五.作文题38. [答案]《一次难忘的经历》①题目分析: 写一件事,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情的经过要有四个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历,必须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要用第一人称写,要真实,有真情实感。 “难忘”是事情对“我”的影响程度很深。②写作要求:文体:记叙文。内容:要选择一个正面的对自己影响深的事件,要有一个正面的形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即人物对祖国或生活、亲人、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写法:要进行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③应对提示:A. 尽量是新事,将自己置身故事矛盾之中,要有前后变化。B. 材料好,内涵深,品德善,意境美。C. 对自己触动大,影响深远,要详细写自己的心理活动。④注意事项:A. 不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写小学时的事。B. 要写真事,禁忌假、空,过程要细。

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题库及答案

2009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ACDB; 6—10:CACDC;11—15:BBCAD;16—20:BBBA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CE;22:ADE;23:AD;24:BCE;25:ABC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兵:武器。27.殆:危险。28.过:拜访。29.绝:断。30.莫能如也:没有人比得上。31.嫠妇:寡妇。32.洒然:整齐清洁。33.征:招请。34.淹留:长期停留。35.恪守: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A.这里倡导的是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理念。B.现实社会是“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C.论证方法:类比法。 修辞手法:比喻。37.A.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B.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逆乱。C.强弱对比。以张巡、许远两人所率的“千百就尽之卒”的弱势和叛军“百万日滋之师”的强势进行对比,以此表现出张巡、许远的历史功绩,以及他们的视死如归的精神。38.A.都江堰流水“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魂俱夺”,但“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B.“壮丽的驯顺”意指都江堰的坚固和力量。C.拟人,比喻。39.A.借比喻抒情。B.“急流”和“小鱼”。C.“我”和“我的爱人”之间存在着炽热的爱情,把夫妻之间相依为命、坚贞不屈的纯真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敬重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事业的献身精神。40.A.张道士提亲。B.心理描写。如: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到:“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如:(宝玉)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C.直接的心理描写。深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微妙的变化,反映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五、作文(30分)(略)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07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解析]文中无类比法,C项、D项应排除,A项的演绎法不是主要的论证方法,B项中的例证法和对比法是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为B(P11)2. [解析]A项是作者人生观的核心,B项改变了原局,不合作者原意,C项、项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体现。答案为A(P44)3.[解析]A,C,D项不含作者的自我反思,只有B项的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从自身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答案为B(P26)4.[解析]引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道理是演绎论证,其结论是反对陈词滥调、文贵创新,A、B、C项都是用例证法来证明的。答案为D(P52)5.[解析]A项含成语“四面楚歌”,B项含成语“狡兔三窟”,C项、D项不含成语。答案为A(P67)6. [解析]本文用种树类比治民。答案为A(P80)7. [解析]<<秋夜>>中写了天空、小粉红花、枣树,小青虫,分别象征黑暗暴虐势力,抱有希望的弱者、顽强的斗士,革命先锋战士。答案为A(P104)8. [解析]<<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浩然之气”。答案为B(P119)9. [解析]A项是故宫大门内的灯光的象征意,B项无象征物,C项是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答案为C(P114)10. [解析]“壮丽的驯顺”正是都江堰的作用,隐含着李冰父子的功劳,其余三项都不能隐含主题。答案为B(P133)11. [解析]思念湘夫人的是男人,湘君是男人,娥皇、女英均为女子。答案为B(P160).12. [解析]B项是直接写人物的行为,其余三项分别写的是配饰、用具、骑具,都不是写人。答案为B(P164).13. [解析]全诗的纲领是“心远”,心远了才“忘世”、“忘我”、“忘言”,反璞归真。答案为B(P167).14. [解析]”系”语义双关,一指孤舟被系,而指作者牵系故园-------长安。答案为D(P173)15. [解析]本词上片写登高所望之秋景,下片写望远之后的思归之心,登高临远是上下片的连接点。答案为C(P189).16. [解析]作者将抗金收复失地的雄伟壮志用宫中女人的闺怨来表现,所以是寓刚于柔。答案为D(P198).17. [解析]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1927年秋,这首诗是作者在1928年的8月发表的。答案为D(P207).18. [解析]A项由“火山”隐喻,B项由“能点得着火”隐喻,C项由“铁树开花”隐喻,D项由“霹雳”隐喻。答案为A(P200)19. [解析]D项小说先写20世纪60年代孙女珊珊要穿百裥裙到学校参加欢送毕业同学晚会上的服装表演,然后再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其余三项的小说都用的是顺叙。答案为D(P270)20. [解析]小说中重点写了德拉卖发买表链,为避免重复,也为制造悬念,没写杰姆卖表买发梳的过程,只交待了结果,构成了虚线。答案为B(P285)二.多项选择题21. [解析]蔡元培在演说中向北大提出三点希望是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是蔡先生当时自己要办的事。答案为ABD(P18)22. [解析]史铁生表现母爱的方法有三:一是无声的行动描写,二是借“我” 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三是侧面烘托,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的难以遏制。C、D、E三项与之一致,A、B项不在其内。其答案为CDE(P143).23. [解析]A、C项是作者的小说集,B项是作者的散文集,D项是作者的散文诗集,E项是鲁迅的主办的杂志。答案为AC(P102)24. [解析]A、B、C、E四项都属于是诗性美感,在诗中都有体现,D项含在A项中。答案为ABCE(P204).25. [解析]对偶就是上下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答案为BD(P183).三.词语解释题26.[答案]涂:通“途”,路。(P3)27. [答案]忽微:细微小事。(P11)28. [答案]疾:快,迅速。(P60)29. [答案]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P73)30. [答案]冯虚御风:在天空中乘风遨游。(P86)31. [答案]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P99)32. [答案]危栏:高栏。(P197)33. [答案]艳羡:非常羡慕。(P14)四.简析题34. [答案]A.所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P8) B.论证方法:类比法,对比法。(P8) C.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诘、对比(P8)35. [答案]A.贵而不娇,勤劳、节俭,待人宽厚。(P93) B.语言质朴、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质朴之中。(P93) C.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作者不动声色中使读者深受感动。(P211)36. [答案]A.用一组富于生机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P211) B.象征手法,用新颖传神的意象象征改革开放的祖国。(P211)C.“雪被”象征贫穷落后的历史,“古莲”象征古老的祖国,“胚芽”象征新的生命力,整句话的寓意是:贫穷落后的古老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P211)37. [答案]A.杰姆、德拉夫妻二人。(P285) B.“一般聪明人”指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而他们各自牺牲了自己的爱物以换钱购置对方的意中物,而这礼物对方又用不上了。所以被认为是笨孩子。(P285)C.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购买对方最想等到的礼物,是向对方表达了最诚挚的情谊。(P285)五.作文题38. [答案]《一次难忘的经历》①题目分析: 写一件事,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情的经过要有四个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历,必须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要用第一人称写,要真实,有真情实感。 “难忘”是事情对“我”的影响程度很深。②写作要求:文体:记叙文。内容:要选择一个正面的对自己影响深的事件,要有一个正面的形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即人物对祖国或生活、亲人、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写法:要进行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③应对提示:A. 尽量是新事,将自己置身故事矛盾之中,要有前后变化。B. 材料好,内涵深,品德善,意境美。C. 对自己触动大,影响深远,要详细写自己的心理活动。④注意事项:A. 不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写小学时的事。B. 要写真事,禁忌假、空,过程要细。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大全及答案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5、论证方法颇有特色。 (1)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2)大量排比句(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③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④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⑤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和反诘句(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②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③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体现出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全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全文共过对比进行说理: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 格言名句: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满招损,谦得益”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组对比词: 1.“满与谦” 2.“损与益” 3.“忧劳与逸豫”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6、总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7、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8、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方法。 9、层递句式、其表达作用:第二段五种人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写“我”几种不同情况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10、比喻意义: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才能达到最终成功。 11、演说所阐发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三事”的内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12、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 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行文有破有立,观点鲜明,加强论证力度。文中强调的几件事,都含有匡正时弊的目的。当时北京大学校风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中列举之各种腐败现象在校中确实存在。演讲中虽 说对“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但实际上却是对这类现象痛加针砭,大有催人猛醒之势。 13、本文说理不仅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演说中有痛心的指陈,有激越的阐发,也有设身处地的忠告。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诚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 1.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3.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显然,这三个层次是逐层深入的。 15、论证方法: 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服力,作者无需多说,读者就能从事例本身悟出诸多至理深意。 16、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17、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2.演绎法 作者在论证语言贵在创新时用的是演绎法。 3.比喻法 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18、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2.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3.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偏于类型,因此易用,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因此难用。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19、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2.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20、使用了类比的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21、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9) 22、爱因斯坦提出自己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宗教情感的内容各是什么。 1.“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对别人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具体体现。 2.他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和对“罪恶渊薮”的战争的深恶痛绝。 3.他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而决不相信有万能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 第一部分可作为选择题考试大家。 23、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 1.思理深远而言语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3.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 上面三点是这篇演讲词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人品在文风中的体现。 24、文章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除了类似我们经常说的“兼听则明”这一层意思,作者还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 25、针对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三个办法 1.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2.听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所持的种种看法,摆脱武断,也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自己设立一个假想敌反驳自己也防止自以为是。 3.提防那些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时刻提醒自己,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而人是渺小的;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 26、作者采用了议论文很少用的第二人称“你” 通过你我对话的形式进行论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打动人。从而也成为这篇文章形式上的突出特点。 27、语言中用了很多“也许”,“说不定”,“设想一下”等虚拟语气。说明作者谨慎的作风,谦和的态度 作者在告诉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采用这样的文风,正好使风格与主旨相协调。使人感觉非常亲切,娓娓道来。容易为人所接受。这也正是对自己文章观点的身体力行的表现。 28、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冯谖为孟尝君市义,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 29、重点掌握冯谖的形象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性格特征: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 表现手法: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这是先抑。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30、重点掌握孟尝君的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性格特征: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 表现手法: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态横生。 31、本文的中心思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里所节选的垓下之围部分,主要记叙了项羽最后失败、身死乌江的一些史事片断。注意: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对项羽作盖棺论定时,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多角度的个性描写和心理刻画,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成为“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天之亡我”在项羽口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瞋目而叱”,吓退汉将杨喜数里,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既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最后自刎,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则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致丰赡,艺术效果十分显著。 《史记》语言生动,影响深远,短短的垓下之围中就留下了“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羞见江东父老”等含义丰富的成语。 重点提示 32、张巡、许远镇守睢阳的背景及韩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安史之乱初期,叛军攻势凌厉,气焰嚣张,唐军则屡遭败绩,形势危殆。在这种局面下,张巡、许远以万余部众坚守孤城睢阳,抗击强大的敌人,“蔽遮江淮,沮遏其势”,为日后唐军的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尽管最终英勇牺牲,但他们的气概和功绩,可歌可泣,深受人们景仰。平乱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儿子的幼稚,散布谣言,混淆视听,以为藩镇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愤慨万分。他所以写作本文,既是补李翰所为《张巡传》之缺憾,更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谬论,歌颂英雄以宏扬正气,打击邪恶以维护朝廷政权的统一。 33、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共同“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两个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着内在联系: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从而使文章显得神气凝聚。 34、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重点。可以用选择题、简答题或问答题1、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张巡 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 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选择题、简答题或问答题,例如给出一段描写,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5、本文能够塑造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1.使用了肖像描写,如写张巡,“须髯辄张”。 2.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南霁云去贺兰将军那儿请求发兵,贺兰强留霁云,南霁云为了走,于是就抽刀断指,表示自己回去的决心。如此贺兰就不能够再留了。再如南霁云抽矢射塔,他对于贺兰拥兵坐视,不去支援非常愤怒,所以他抽出箭射到佛塔上说,有朝一日我破了贼兵,我饶不了你贺兰。抽矢射塔表现了南霁云的嫉恶如仇。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断。 3.语言描写。例如贺兰强留南霁云,宴请他,南霁云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4)作者注意让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的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的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36、韩愈为许远辩诬的驳论的着眼点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就是韩愈针对污蔑许远的两种错误论点进行批评。用的是事实作为论据。 37、中心思想 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作者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38、文章总体上采用了类比的方法。 1.种树与治民相类比 ①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对比。种树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对比。 ②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2.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来类比当官的、长人者好烦其令。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 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39、多重的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 郭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而不得。 2.他植者中特别粗心、马虎、过于疏懒者,若不过焉则不及、与爱之过殷,忧之过勤相对比。 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3.种树的道理与做官的道理相对比。

把邮箱发给我,我给你发过去吧,

1秋水2不知道3对比4驳斥论点5人们暂时做稳了努力的时代6肖像描写7兔起鹘落8色彩浓回味永9象征10比拟 把大海拟人化11苍凉悲壮12杜甫13杜陵叟14羁旅行役之苦15不会16江水明月清风17崔莺莺18不会19不会20C虽然有几道不会的但这些也查了一会那

我只知道15A

大学语文自考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2009年7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ACDB; 6—10:CACDC;11—15:BBCAD;16—20:BBBA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CE;22:ADE;23:AD;24:BCE;25:ABC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兵:武器。27.殆:危险。28.过:拜访。29.绝:断。30.莫能如也:没有人比得上。31.嫠妇:寡妇。32.洒然:整齐清洁。33.征:招请。34.淹留:长期停留。35.恪守: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A.这里倡导的是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理念。B.现实社会是“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C.论证方法:类比法。 修辞手法:比喻。37.A.肯定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B.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逆乱。C.强弱对比。以张巡、许远两人所率的“千百就尽之卒”的弱势和叛军“百万日滋之师”的强势进行对比,以此表现出张巡、许远的历史功绩,以及他们的视死如归的精神。38.A.都江堰流水“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魂俱夺”,但“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B.“壮丽的驯顺”意指都江堰的坚固和力量。C.拟人,比喻。39.A.借比喻抒情。B.“急流”和“小鱼”。C.“我”和“我的爱人”之间存在着炽热的爱情,把夫妻之间相依为命、坚贞不屈的纯真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敬重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事业的献身精神。40.A.张道士提亲。B.心理描写。如: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到:“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如:(宝玉)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C.直接的心理描写。深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微妙的变化,反映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秘。五、作文(30分)(略)

自考《大学语文》作为文科类大部分考生都需要考到的公共课,自考考生碰到的几率还是很大的,那么自考《大学语文》各大题型该如何答题?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总结!1.单选题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单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2.多选题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多项选择题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逐个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3.词语解释自考大学语文科目词语解释题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4.简析题自考大学语文科目简析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段不离句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越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5.作文自考大学语文科目作文题占分比例最大,难度也较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2007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解析]文中无类比法,C项、D项应排除,A项的演绎法不是主要的论证方法,B项中的例证法和对比法是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为B(P11)2. [解析]A项是作者人生观的核心,B项改变了原局,不合作者原意,C项、项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体现。答案为A(P44)3.[解析]A,C,D项不含作者的自我反思,只有B项的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从自身经验教训谈起,坦诚进行自我反思。答案为B(P26)4.[解析]引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道理是演绎论证,其结论是反对陈词滥调、文贵创新,A、B、C项都是用例证法来证明的。答案为D(P52)5.[解析]A项含成语“四面楚歌”,B项含成语“狡兔三窟”,C项、D项不含成语。答案为A(P67)6. [解析]本文用种树类比治民。答案为A(P80)7. [解析]<<秋夜>>中写了天空、小粉红花、枣树,小青虫,分别象征黑暗暴虐势力,抱有希望的弱者、顽强的斗士,革命先锋战士。答案为A(P104)8. [解析]<<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浩然之气”。答案为B(P119)9. [解析]A项是故宫大门内的灯光的象征意,B项无象征物,C项是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D项是“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答案为C(P114)10. [解析]“壮丽的驯顺”正是都江堰的作用,隐含着李冰父子的功劳,其余三项都不能隐含主题。答案为B(P133)11. [解析]思念湘夫人的是男人,湘君是男人,娥皇、女英均为女子。答案为B(P160).12. [解析]B项是直接写人物的行为,其余三项分别写的是配饰、用具、骑具,都不是写人。答案为B(P164).13. [解析]全诗的纲领是“心远”,心远了才“忘世”、“忘我”、“忘言”,反璞归真。答案为B(P167).14. [解析]”系”语义双关,一指孤舟被系,而指作者牵系故园-------长安。答案为D(P173)15. [解析]本词上片写登高所望之秋景,下片写望远之后的思归之心,登高临远是上下片的连接点。答案为C(P189).16. [解析]作者将抗金收复失地的雄伟壮志用宫中女人的闺怨来表现,所以是寓刚于柔。答案为D(P198).17. [解析]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1927年秋,这首诗是作者在1928年的8月发表的。答案为D(P207).18. [解析]A项由“火山”隐喻,B项由“能点得着火”隐喻,C项由“铁树开花”隐喻,D项由“霹雳”隐喻。答案为A(P200)19. [解析]D项小说先写20世纪60年代孙女珊珊要穿百裥裙到学校参加欢送毕业同学晚会上的服装表演,然后再倒叙金鲤鱼过去的故事,其余三项的小说都用的是顺叙。答案为D(P270)20. [解析]小说中重点写了德拉卖发买表链,为避免重复,也为制造悬念,没写杰姆卖表买发梳的过程,只交待了结果,构成了虚线。答案为B(P285)二.多项选择题21. [解析]蔡元培在演说中向北大提出三点希望是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是蔡先生当时自己要办的事。答案为ABD(P18)22. [解析]史铁生表现母爱的方法有三:一是无声的行动描写,二是借“我” 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三是侧面烘托,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的难以遏制。C、D、E三项与之一致,A、B项不在其内。其答案为CDE(P143).23. [解析]A、C项是作者的小说集,B项是作者的散文集,D项是作者的散文诗集,E项是鲁迅的主办的杂志。答案为AC(P102)24. [解析]A、B、C、E四项都属于是诗性美感,在诗中都有体现,D项含在A项中。答案为ABCE(P204).25. [解析]对偶就是上下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答案为BD(P183).三.词语解释题26.[答案]涂:通“途”,路。(P3)27. [答案]忽微:细微小事。(P11)28. [答案]疾:快,迅速。(P60)29. [答案]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P73)30. [答案]冯虚御风:在天空中乘风遨游。(P86)31. [答案]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P99)32. [答案]危栏:高栏。(P197)33. [答案]艳羡:非常羡慕。(P14)四.简析题34. [答案]A.所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P8) B.论证方法:类比法,对比法。(P8) C.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诘、对比(P8)35. [答案]A.贵而不娇,勤劳、节俭,待人宽厚。(P93) B.语言质朴、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质朴之中。(P93) C.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作者不动声色中使读者深受感动。(P211)36. [答案]A.用一组富于生机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P211) B.象征手法,用新颖传神的意象象征改革开放的祖国。(P211)C.“雪被”象征贫穷落后的历史,“古莲”象征古老的祖国,“胚芽”象征新的生命力,整句话的寓意是:贫穷落后的古老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P211)37. [答案]A.杰姆、德拉夫妻二人。(P285) B.“一般聪明人”指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而他们各自牺牲了自己的爱物以换钱购置对方的意中物,而这礼物对方又用不上了。所以被认为是笨孩子。(P285)C.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购买对方最想等到的礼物,是向对方表达了最诚挚的情谊。(P285)五.作文题38. [答案]《一次难忘的经历》①题目分析: 写一件事,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情的经过要有四个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历,必须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要用第一人称写,要真实,有真情实感。 “难忘”是事情对“我”的影响程度很深。②写作要求:文体:记叙文。内容:要选择一个正面的对自己影响深的事件,要有一个正面的形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即人物对祖国或生活、亲人、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写法:要进行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③应对提示:A. 尽量是新事,将自己置身故事矛盾之中,要有前后变化。B. 材料好,内涵深,品德善,意境美。C. 对自己触动大,影响深远,要详细写自己的心理活动。④注意事项:A. 不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写小学时的事。B. 要写真事,禁忌假、空,过程要细。

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容忍与自由》所提到的外国人中,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 A.阿克顿 B.马丁·路德 C.高尔文 D.柏时 3.下列《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是个好小子——你这好小子 C.见草中石,以为虎——见草中有虎 D.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4.《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层递 C.对偶 D.夸张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A.为国让贤 B.抽刀断指 C.从容赴死 D.擅兵坐观 6.下列文章中,采用主客对话手法表达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C.《前赤壁赋》 D.《马伶传》 7.下列写景语句中,着意营造出萧瑟森然意境的是 A.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 B.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 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C.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D.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8.《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回忆姐姐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是 A.后悔姐姐生前自己没有好好地爱过她 B.愧疚姐姐死后自己未做过纪念她的事 C.批判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 D.控诉鸦片烟对中国人民身心和家庭的毒害 9.《蚂蚁大战》中,以人的心理特征塑造蚂蚁形象的语句是 A.两只蚂蚁缠斗不已。一交上手,谁也不退却,推搡着,撕咬着,在木片上翻滚起伏 B.黑蚂蚁微弱地挣扎着,它没有触须,且剩下的的腿也已残缺不全 C.红蚂蚁的躯体好些己被咬掉,它们比斗犬厮杀更惨烈 D.在小山谷顶上出现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它看来斗志正盛 10.《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采用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11.下列《陌上桑》写罗敷美貌的诗句中,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的是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B.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C.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12.《行路难》(其一)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 A.闲来垂钓碧溪上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长风破浪会有时 D.金樽清酒斗十千 13.下列《早雁》所描写的景象中,象征着边民流离失所的是 A.云外惊飞 B.仙掌月明 C.长门灯暗 D.金河秋半 14.下列《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句中,借景抒情的是 A.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D.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5.下列词人中,著有《漱玉词》的是 A.李清照 B.李煜 C.辛弃疾 D.柳永 16.下列诗句中,出自闻一多《一句话》的是 A.饱受风雨的打击 B.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C.穿过崎岖的道路 D.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17.下列《再别康桥》诗句中,隐喻美好理想的是 A.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8.舒婷1979年在《诗刊》发表的处女作是 A.《双桅船》 B.《会唱歌的鸢尾花》 C.《始祖鸟》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宝黛吵架》中,宝黛吵架的直接起因是 A.宝玉问病 B.张道士提亲 C.宝玉砸玉 D.黛玉铰玉穗子 20.下列《断魂枪》人物中,嗜艺如命,执意要学“五虎断魂枪”的是 A.王三胜 B.沙子龙 C.小顺 D.孙老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秋水》(节选)所表达的庄子的理念有 A.孔子的学问“少” B.伯夷的道义“轻” C.老子的治国理念“妙” D.伊尹的政治意识“和” E.圣贤的学说是“自多” 22.下列语句所描写的场景中,发生在秋天的有 A.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 B.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 E.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3.《垓下之围》塑造人物形象所使用的手法有 A.场面描写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景物描写 E.行为举止描写 24.下列关于《雨巷》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这首诗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 B.这首诗写一位名叫“丁香”的姑娘 C.这首诗最富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 D.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诗作 E.营造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是本诗的一个特色 25.下列《麦琪的礼物》语句中,属于人物行为举止描写的有 A.“如果杰姆看了我一眼不把我杀死才怪呢,”她自言自语地说 B.他很瘦削,非常严肃。可怜的人,他只有二十二岁 C.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风不动 D.德拉回家以后,她稍稍用谨慎与理智来代替了陶醉 E.白晰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子和包皮纸。接着是一声狂喜的叫喊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 2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拘: 28.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休矣: 29.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有为: 30.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 3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樽: 32.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问遗: 33.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至矣: 34.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 撅: 35.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宁可: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论语》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 A.这段文字阐释了什么样的社会理念? B.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 C.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37.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A.这篇文章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 B.文中“中国之俗”指的是什么? C.根据这段文字总结赵武灵王坚持胡服骑射的主要理由。 38.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A.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B.写出这段文字中属于行为描写的句子。 C.作者写“我与地坛”,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描写母亲? 39.阅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回答问题: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A.“长门事”用的是什么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暗示什么? B.“君莫舞”、“君不见”的“君”指什么人? C.分析“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意蕴。 40.阅读《哦,香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净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A.这段文字所展现的香雪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B.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C.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作文题(30分) 41.在汉语中,与“独”有关的成语很多,例如“一枝独秀”、“独当一面”、“特立独行”、“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独断专行”、“独善其身”、“独木难支”。请在以上成语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自考大学语文历年试题及答案可以登录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点击底部咨询官网。 自考学习 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 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 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 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 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 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 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 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本文的艺术特色是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④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5、论证方法颇有特色。 (1)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 (2)大量排比句(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②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③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④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⑤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和反诘句(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②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③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配合运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体现出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全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全文共过对比进行说理: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 格言名句: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满招损,谦得益”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组对比词: 1.“满与谦” 2.“损与益” 3.“忧劳与逸豫”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6、总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7、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8、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方法。 9、层递句式、其表达作用:第二段五种人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写“我”几种不同情况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10、比喻意义: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才能达到最终成功。 11、演说所阐发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三事”的内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12、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 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行文有破有立,观点鲜明,加强论证力度。文中强调的几件事,都含有匡正时弊的目的。当时北京大学校风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中列举之各种腐败现象在校中确实存在。演讲中虽 说对“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但实际上却是对这类现象痛加针砭,大有催人猛醒之势。 13、本文说理不仅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演说中有痛心的指陈,有激越的阐发,也有设身处地的忠告。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诚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 1.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3.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显然,这三个层次是逐层深入的。 15、论证方法: 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服力,作者无需多说,读者就能从事例本身悟出诸多至理深意。 16、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17、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2.演绎法 作者在论证语言贵在创新时用的是演绎法。 3.比喻法 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18、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2.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3.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偏于类型,因此易用,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因此难用。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19、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2.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20、使用了类比的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21、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 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也显示出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9) 22、爱因斯坦提出自己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宗教情感的内容各是什么。 1.“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对别人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具体体现。 2.他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和对“罪恶渊薮”的战争的深恶痛绝。 3.他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而决不相信有万能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 第一部分可作为选择题考试大家。 23、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 1.思理深远而言语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逊。 3.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动。 上面三点是这篇演讲词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人品在文风中的体现。 24、文章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除了类似我们经常说的“兼听则明”这一层意思,作者还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 25、针对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三个办法 1.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2.听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所持的种种看法,摆脱武断,也不要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自己设立一个假想敌反驳自己也防止自以为是。 3.提防那些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时刻提醒自己,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而人是渺小的;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 26、作者采用了议论文很少用的第二人称“你” 通过你我对话的形式进行论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打动人。从而也成为这篇文章形式上的突出特点。 27、语言中用了很多“也许”,“说不定”,“设想一下”等虚拟语气。说明作者谨慎的作风,谦和的态度 作者在告诉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采用这样的文风,正好使风格与主旨相协调。使人感觉非常亲切,娓娓道来。容易为人所接受。这也正是对自己文章观点的身体力行的表现。 28、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冯谖为孟尝君市义,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 29、重点掌握冯谖的形象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性格特征: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 表现手法: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这是先抑。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30、重点掌握孟尝君的性格特征及使用的表现手法 性格特征: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 表现手法: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态横生。 31、本文的中心思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里所节选的垓下之围部分,主要记叙了项羽最后失败、身死乌江的一些史事片断。注意: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对项羽作盖棺论定时,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多角度的个性描写和心理刻画,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成为“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天之亡我”在项羽口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瞋目而叱”,吓退汉将杨喜数里,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既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最后自刎,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则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致丰赡,艺术效果十分显著。 《史记》语言生动,影响深远,短短的垓下之围中就留下了“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羞见江东父老”等含义丰富的成语。 重点提示 32、张巡、许远镇守睢阳的背景及韩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安史之乱初期,叛军攻势凌厉,气焰嚣张,唐军则屡遭败绩,形势危殆。在这种局面下,张巡、许远以万余部众坚守孤城睢阳,抗击强大的敌人,“蔽遮江淮,沮遏其势”,为日后唐军的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尽管最终英勇牺牲,但他们的气概和功绩,可歌可泣,深受人们景仰。平乱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儿子的幼稚,散布谣言,混淆视听,以为藩镇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愤慨万分。他所以写作本文,既是补李翰所为《张巡传》之缺憾,更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谬论,歌颂英雄以宏扬正气,打击邪恶以维护朝廷政权的统一。 33、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共同“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两个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着内在联系: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从而使文章显得神气凝聚。 34、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重点。可以用选择题、简答题或问答题1、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张巡 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 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选择题、简答题或问答题,例如给出一段描写,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5、本文能够塑造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1.使用了肖像描写,如写张巡,“须髯辄张”。 2.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南霁云去贺兰将军那儿请求发兵,贺兰强留霁云,南霁云为了走,于是就抽刀断指,表示自己回去的决心。如此贺兰就不能够再留了。再如南霁云抽矢射塔,他对于贺兰拥兵坐视,不去支援非常愤怒,所以他抽出箭射到佛塔上说,有朝一日我破了贼兵,我饶不了你贺兰。抽矢射塔表现了南霁云的嫉恶如仇。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断。 3.语言描写。例如贺兰强留南霁云,宴请他,南霁云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4)作者注意让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的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的深明大意、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36、韩愈为许远辩诬的驳论的着眼点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就是韩愈针对污蔑许远的两种错误论点进行批评。用的是事实作为论据。 37、中心思想 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作者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38、文章总体上采用了类比的方法。 1.种树与治民相类比 ①种树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对比。种树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对比。 ②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 2.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来类比当官的、长人者好烦其令。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都类比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 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39、多重的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 郭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而不得。 2.他植者中特别粗心、马虎、过于疏懒者,若不过焉则不及、与爱之过殷,忧之过勤相对比。 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3.种树的道理与做官的道理相对比。

  • 索引序列
  •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及答案
  • 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题库及答案
  • 大学语文自考题库大全及答案
  • 大学语文自考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自考大学语文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