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如何回答自考唐诗研究答题

如何回答自考唐诗研究答题

发布时间:

如何回答自考唐诗研究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的客观性试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命题特点:1.题量大,覆盖面广,设计制定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个理论。2.考核内容一般是基本知识点,主要考核考生的记忆、判断和理解能力。3.得分率在三种题型中是比较高的,考生一般应该争取80%的得分率。建议考生注意这几个知识点:理论家和其主要理论及作品的对应,对每一个理论的地位准确记忆。二、多项选择题较之单选题难,因为需要面面俱到,但相对来说是属于较为简单的题型,因为选项有提示性。命题特点:1.覆盖面广,设计制定教材的每一章,甚至每一节每一个理论,内容细,要求考生掌握全面。2.考核内容一般是基本知识点,主要考核考生的记忆、判断和理解能力。3.得分率在三种题型中是比较高的,考生一般应该争取70%的得分率。要求学生对主要作家的主要理论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三、填空题较之选择题较难,因为需要准确记忆并默写。命题特点:1.覆盖面广,设计制定教材的每一章,甚至每一节每一个理论,内容细,要求考生掌握全面。2.考核内容一般是基本知识点,主要考核考生的记忆能力。要求学生对主要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准确记忆。四、名词解释题相对较难,答案要求准确。命题特点:共3道题,每一章都可能涉及,主要考察点重要理论家提出来的重要观点。答题要求:1.正确审题,搜索到相对应的知识点。2.答案要求准确、书面语。五、简答题较之客观题相对较难,但整体来说难度中等考上,要求答出主要要点。命题特点:覆盖面广,共4道题,每章都可能出到。答题要点:1.正确审题,答案要有针对性,观点鲜明,论点完整,条理清楚。2.不必举例说明,只需要叙述要点并加以说明就行。3.论点要准确、全面。4.逻辑要清楚,一定要分层次,比如标序号。六、原文分析题难度高。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对原文的熟悉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命题特点:覆盖面广,共2道题,每章都可能出到。答题要点:1.正确审题,搜索出正确的知识点。2.不必举例说明,只需要叙述要点并加以说明就行。3.论点要准确、全面(实在想不起来知识点,可有选择的翻译原文)。4.逻辑要清楚,一定要分层次,比如标序号。七、论述题整体来说偏难,要求答出主要要点,并对之举例论证。命题特点:一共2道题,九章中都有可能出现,具体视年份而定。答题要点:1.正确审题,答案要有针对性,观点鲜明,论点完整,条理清楚。2.对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注意条理清楚,内容全面,用具体例子证明,能标序号标序号。3.最后记得总结,将之前的分论述进行汇总。

自考作为现在热门的继续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考来提升自身的学历,但是对于初次参加自考的考生来说,不清楚自考过程中的事项。那么自学考试应该如何答题?

自学考试应该如何答题?

1、按顺序答题

这是一种最常规也是最常见的答题模式,要求考生从答卷开始就认真细致地解题,尽可能做到每答一题就对一题,逐题逐道按卷面顺序往下做。但是一般来说在解答完最后一道压轴题后,所剩余的重表复查卷面时间并不多。所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那些基础过硬成绩稳定细心冷静的考生。

这种答题模式的好处就是大脑思维状态平和,应考心态平稳,答题顺序与节奏稳健,不会出现卷面得分忽高忽低的失常现象,正式自考答卷得分率与平时的模拟考试基本一致。

2、跳跃式答题

近几年自考试卷的难题灵活题的考点均匀分散,穿插在卷面的各个部分,试卷的前半部分也穿插编排一些小分值但难度较大的小题。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在答题时一开始就被这些小题缠住了的话,就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并且过早消耗脑力,导致产生负担过重的心理焦虑,也不利于在后面答卷中激发出自己最佳的应考水平。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在一开始答题时就采用这种答题模式,对自己熟悉的、解题思路能一气呵成顺利铺开的小题能正确解答,就一一解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小分值灵活试题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仍找不出解题思路的,就可以跳过去不做,继续解答下面题目。

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较低的脑力消耗解答大量顺手试题,积累较多的卷面得分,潜意识引导应考心态进入轻松自信的良性循环之中,并活跃大脑思维状态。

3、筛选式答题

筛选式答题与跳跃式答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筛选式答题也就是按照试题的易、中、难一层一层过滤解答,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先下手解答自己很熟悉一想即会的容易题型,再筛找出稍加思考就能理清眉目的中等难度试题认真解答,最后再集中时间全力攻克剩下的压轴大题。

4、弃题式答题

在自考试卷中总会出现一些绞尽脑汁仍理不清思路的特殊题型。那么对于这种高难度题型,大家首先可以采取前面所说的跳跃式答题,最后再来解答,其次就是直接放弃这道题。这种答题模式的思路就是,坚决丢弃分值不大的特殊难解题型,全力保住绝大部分熟悉题型的百分之百得分。大家要适当的进行一些放弃的选择,以便更好的去检查试卷,确保正确率。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才子传》的编者是() A.高棅 B.辛文房 C.胡应麟 D.计有功 2.《又玄集》的作者是() A.姚合 B.白居易 C.高仲武 D.韦庄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 _______ 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A.常建 B.刘长卿 C.王维 D.孟浩然 4.晚清 ________ 在《石遗室诗话》中提出了诗盛于“三元”的说法。() A.王国维 B.陈三立 C.陈衍 D.梁启超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 A.杜甫《登岳阳楼》 B.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 C.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D.马戴《楚江怀古》 6.《读杜心解》的编者是() A.仇兆鳌 B.杨伦 C.浦起龙 D.钱谦益 7.元结的论诗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 A.《箧中集序》 B.《极玄集序》 C.《中兴间气集序》 D.《河岳英灵集序》 8.《唐文粹》的编者是宋代的() A.陈振孙 B.姚铉 C.李昉 D.晁公武 9.《御览诗》的作者是() A.韦庄 B.姚合 C.高仲武 D.令狐楚 10.《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是()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11.《乐府诗集》的编者是宋代人() A.郭茂倩 B.方回 C.计有功 D.辛文房 12.号称“诗囚”的诗人是() A.贾岛 B.姚合 C.孟郊 D.李贺 13.20世纪70年代, _______ 著成《李白与杜甫》一书,书中对李白的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 A.鲁迅 B.郭沫若 C.萧涤非 D.钱钟书 14.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的“刘郎”指()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 15.“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出自温庭筠的 ________ 诗。() A.《蜀相》 B.《过五丈原》 C.《苏武庙》 D.《过陈琳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代新乐府诗的特征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 ) A.不拟古题 B.不用近体 C.不被于声 D.多重渊源 E.属对精切 2.下列诗人哪些是“大历十才子”中人?() A.钱起 B.卢纶 C.吉中孚 D.司空曙 E.刘长卿 3.下面的诗句哪些是李商隐所作?()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C.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E.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4.下面几种集子,哪些是唐代编选的?() A.《唐诗类选》 B.《唐百家诗选》 C.《丹阳集》 D.《翰林学士集》 E.《珠英集》 5.下面几种唐诗注本,哪些出自清代人之手?() A.《杜诗镜铨》 B.《玉溪生诗集笺注》 C.《樊川诗集注》 D.《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E.《李诗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宋人对唐诗进行分期,以南宋严羽《________》的说法最有代表性。 2.清代一部重要的唐诗著作《 ________》的作者是沈德潜。 3.禅宗影响王维的诗歌艺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 ________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4.唐代进士试所试赋,一般限定 ________作为这篇赋的韵脚。 5.卢照邻的《 ________》诗,是典型的初唐体。 6.《独不见》(又称《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的作者是初唐诗人 ________ 。 7.《诗式》的作者是唐代诗僧________。 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李贺《________》的诗句。 9.唐代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________。 10.________是游戏诗的一种,由两人以上合作、连缀而成的诗。 11.明代是四唐分期说的定型时期,代表论著是《________》。 12.“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出自张九龄的《________ 》。 1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边塞诗人 ________的代表作。 1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 ________》。 15.“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 ”,是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中的句子。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阅读高适的《燕歌行》诗,试回答。①解释“歌行”的涵义。②分析诗的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唐诗名句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试回答:①写出作者与篇名。②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谈谈你对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瀛奎律髓》 2.行卷 3.离合诗 六、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几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 2.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响? 3.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唐诗研究自考真题答案

对照大纲找相应资料。自考科目一般难度较低,要多注重平时积累。

可以看网上类似的文档啊,多充实下自己嘛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亮别称集锦 桂魄: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侵一天秋碧。” 玉轮: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玉蟾:方千《中秋月》:“良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蟾蜍: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云复团》。” 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冰镜:孔平仲《玩月》:“团团冰镜叶清辉。” 冰鉴: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冰轮: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 桂宫: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霜。” 玉兔: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夜光:屈原《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有?”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亮别称集锦 桂魄: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侵一天秋碧。” 玉轮: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玉蟾:方千《中秋月》:“良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蟾蜍: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云复团》。” 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冰镜:孔平仲《玩月》:“团团冰镜叶清辉。” 冰鉴: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冰轮: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 桂宫: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霜。” 玉兔: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夜光:屈原《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有?”

自考唐诗研究真题答案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列个提纲先,文库里有很多好东西哦!千万别死记硬背啊,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背 祝你好运!

《唐诗研究》要考吗?我们怎么没考啊!你上网查啊,有自考笔记的。你直接在百度上打”《唐诗研究》的笔记“,看有没有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pdf,唐宋词研究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谁有07564《唐宋词研究》2010年10月份的自考试题? 只有主观题也可以去书店买一本吧浙江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什么教材当初报名《唐诗研究》,书里只有李白和长恨歌的内容,结果考试居然都没有考到,幸好当时一起报名了古代文学史一所以教材只是参考一下而已不如买下试卷看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亮别称集锦 桂魄: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侵一天秋碧。” 玉轮: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玉蟾:方千《中秋月》:“良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蟾蜍: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云复团》。” 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冰镜:孔平仲《玩月》:“团团冰镜叶清辉。” 冰鉴: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冰轮: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 桂宫:沈约《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霜。” 玉兔: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夜光:屈原《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有?”

自考唐诗研究真题及答案答案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3.(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4.“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答:                                                                         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歌- (宋)罗与之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6.(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7.(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馆娃宫①怀古(其一)                   吴宫怀古②皮日休                              陆龟蒙  绮客飘香下太湖,              香径长洲尽棘丛③,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越王大有堪羞处,           吴王事事堪亡国,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8.(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答:                                                                          9.(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0.(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11.(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2.(8分)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做后面两小题(6分)[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元)卢挚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①这支曲子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态情绪?②请自行选定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曲子写作上局部的或整体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13.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             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C、“有声有色”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14.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5.(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         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         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         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         分)Part 2【规范格式】 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练习1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作者]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曾先后事奉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对格律诗的形成、完备颇有影响。他在放逐中的诗歌能够表达真切感受,写得比较平实自然。[相关历史地理知识]钦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时辖地相当于今广西钦州、灵山等地。岭外:又称岭表、岭南、岭峤、岭海,是指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座山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唐代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也是唐、宋时流逐官员的地方。汉江:即汉水,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简解]具有一定的常见(常见)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古文、古诗,是很有作用的。我们知道了“岭外”的知识,便自然知道“岭外”指的就是“五岭以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确解答第1题了,答案为“五岭以南地区”。知道了“汉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进,从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贬官岭南的情况,而3、4句是写作者临近家乡时的心情。再看1、2句和3、4句之间,实际上有因果关系。因为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很就没有得到家乡、亲人的音信(“音书绝”),对于亲人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因此临近家乡、临近旧居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不敢问来人”,生怕有什么意外。这一心理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长。长期贬谪天涯,一旦赦还家乡,自然是兴高采烈的,作者却反而胆怯起来了。这无疑是反衬手法,以此来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强烈而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具有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较强的联想能力,必须首先把诗歌看懂读透;然后在按照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 追述贬居岭南情况 回归近乡时的心情 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练习2 马嵬驿 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试题]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 的诗歌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号为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提倡“性灵说”,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子不语》。[常识] 马嵬,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西25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逃四川,路过此地,禁军兵谏,处死杨国忠,并且逼迫玄宗命杨贵妃(杨玉环)自缢。 长恨歌: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题解]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陕西任职,路过马嵬坡,吊古伤今,题写了这首诗。要解答好试题,必须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诗歌读懂。诗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过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诗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对马嵬坡而呼吁人们不要老是吟唱当年白居易写得《长恨歌》,替唐玄宗和杨贵妃垂泪;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为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人们不能团圆。第三句转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杜甫所写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诗人指出百姓的泪多于长生殿上的泪,人民的痛苦远远地超出了唐玄宗的个人痛苦,实际上这是再次强调“莫唱当年长恨歌”,而应当去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来,作者对文人们一到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应当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怀古是为了讽今、或者是为了抒怀,袁枚的这首诗自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答试题了。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意思对即可)练习3过华清宫 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 崔撸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试题]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 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 角度切入。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题解] 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第1题,同时也为解答第3题作好了准备。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练习4绿竹引 宋之问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试题]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练习5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试题]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是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解]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虽然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是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积极作用。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忽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起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所以蝉“飞难进”,因为“风多”(大),所以“响易沉”(叫声容易消散)。7、8两句感叹,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能够替我表白心迹呢。全诗托物言志,表达出深沉的忧伤感慨。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准确解答习题了,参考答案如下:1,王勃 杨炯 卢照邻 2,蝉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练习6羌村(其二) 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试题]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题解]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练习7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试题]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 。词的别称有 、 等。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题解]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练习8阅读诗歌,完成习题。观书有感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 诗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 ,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题解]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练习9[双调] 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试题]1,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现 ;有 ,如 主要表现 。2,“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3,请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题解]这是乔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地说,杂剧是戏剧剧本,散曲是依照宫调、曲牌填词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几支歌曲依照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数(套曲),单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单曲都有宫调、曲牌和题目(题目有时可以没有,象词一样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比如所选作品中的“双调”是宫调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观瀑布”是题目。描写山水风景,就象画画一样,要表现出山水风景的空间立体感,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从观察的视角来看,无非是远、中、近,正、侧、反,俯视、平视、仰视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练寒”是远望,“ 冰丝带雨悬霄汉”是仰视,“露华凉人怯衣单”是近观感受,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则是“远、中、近”和“仰、平、俯”融合。所以我们在第1题的横线上,可以填入“仰视”,如“ 石壁高垂雪练寒”,主要表现瀑布之“高悬”气势;“俯视”,如“晴雪飞滩”,主要表现水势之湍急壮观(意思对即可)。2题中的“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首先在总体上是运用了排比,而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比喻(连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气势,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来表现事物或表达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绘更加具体形象,表达更加生动感人。所以,“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色彩,栩栩如生,表现了瀑布飞泻的宏伟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意思对、要点准即可)。第3题是比较分析,比较必须抓住比较对象的根本特点(相同或相异)。此题中两者都写瀑布高悬的景象,是很明显的共同点;所以,主要是比较的是它们不同点。李白的诗句没有具体的形态、色彩描写,着力于瀑布的“神”,表现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乔吉则重在描绘瀑布的形态、色彩和给人的感觉(寒)。两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乔吉所远远不及的(诗如其人,没有李白的胸怀、豪情,是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学而李白不可学。”)。此题只要比较点准确,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练习10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注释] 韦黄裳,曾任侍御,据《旧唐书》记载,其为人好谄媚权贵。 飙:风。[试题]1,诗中与“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是“ ”、“ ”,这两句表现了松树 的品格,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2,此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诗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是 。[题解]综观此诗:前四句,李白先写松树,表现松树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间四句,写桃李以美艳取悦于人,却不能久长,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李白揭示主题,语重心长地告诫黄裳,要学习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心志。题解1,读全诗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飙”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应该是“亭亭凌霜雪”和“岂为微飙折”。这两者表现了松树历经艰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完全一致的。题解2,“长松”和“桃李”是对比,同时又是比喻(象征),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长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鲜明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为人必须不趋炎附势,坚持高尚坚贞的品格。题解3,诗歌的5——8句是写桃李可以迷人一时,好景不长。它们奴颜婢膝而“卖阳艳”确实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过,桃李就“碧叶成黄泥”,下场悲惨了。也就是说献谄媚人仅能得意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李白写作此诗的意图也十分明确:“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黄裳做个正人君子。

给我一个你的邮箱,我发给你 ,这里贴不完啊。。。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一、2013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三、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少时考进士,没考上,后历任州县官属,赐进士出身,最后做到尚书都官员外郎。 四、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醉 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五、2013年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赏析:贺铸归隐之后,常常以安闲自得的口吻,描述宁静随意的自在生活和赏心悦目的秀丽景色。其《钓船归》云: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杜牧《汉江》诗云:“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贺铸用其整篇,添声而成长短句,恰如其分地表现退隐吴下之生活环境,以及身处其中的心境。贺铸这种真正抛开官场诱惑、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之中的心胸,则与苏轼的“超逸旷达”神似。 六、2013年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14.(1)载笑载言(2)百步九折萦岩峦(3)浑欲不胜簪(4)轻扰慢捻抹复挑(5)能谤讥于市朝(6)率疲弊之卒(7)皆若空游无所依(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分) 七、2013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八、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 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 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 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 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参考答案】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赏析此与《轻肥》略近,其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 九、2013全国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参考答案】12.(7分)①(3分)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 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参考答案】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十二、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十三、2013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4.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2)【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十四、2013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10.参考答案: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十五、2013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参考答案】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十六、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8.【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十七、2013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参考答案】14.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唐诗研究自考真题及答案

《唐诗研究》要考吗?我们怎么没考啊!你上网查啊,有自考笔记的。你直接在百度上打”《唐诗研究》的笔记“,看有没有

湖南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湖南省湘潭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15.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15.抒发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羁旅湘江的乡思乡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诗中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运用刘琨舞剑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运用渔人的典故,表现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借湘江秋雨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3分)(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四、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分)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韦庄:唐末五代词人。此词作于唐朝末年。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出这一主题思想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答案:本诗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2分)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2分)。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1分)(湖南省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考试-第四次月考)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浣溪沙苏 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痢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问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15,“磊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1分)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而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2分)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1分)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分)(湖南省普通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考试)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湖南省衡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合考试)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野 步 野 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15 .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3分)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人)(湖南省2008/2009学年度高三高考模拟题)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②。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释】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欧公:指欧阳修。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欧阳候任颍州(治所在阜阳)知州时多有题咏西湖之作。本词作于宋哲宗元沾六年(公元1091年),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出任颍州知州。②三五:指阴历十五日。二八:指阴历十六日。此词处处写思念,却不提思念一词;主旨在评议,却不露议的痕迹。请简析上片如何表现“思翁”,下片如何表现“识翁”的。答: 15.(1)上片着重写“思翁”。触景生情,融情于景。①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开篇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②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歌女们仍传唱欧公之作,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答对一点给2分) (2)下片着重写“识翁”。以景结情,含蓄深沉。①西湖月“识翁”,因为月之高洁暗合欧公“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②苏子“识翁”,融合子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③苏子和月“同”“识翁”,是说他和明月一样是欧公的知音,将永远追踪欧公崇高的步履。(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郡圃舂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2分)答:(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3分)答: 15.(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1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1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2分)(湖南省邵东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霜 天 晓 角题采石蛾眉亭南宋 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韩元吉,时任吏部尚书,主战派。(1)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2分)(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15.(1) “凝”字(与“蹙”同义)是紧锁双眉的意思,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愁苦凝眉的形态特征(1分),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有志不能报国的无限忧虑与激愤(1分)。(意思相同即可)(2)答案:“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风鼓潮势.潮助风威的景象(1分),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1分)。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融情于景,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故国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分)。或理解为“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写天近傍晚.风鼓潮势.潮助风威,酒醒之际又闻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之实景(1分),以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故国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融情于景(1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分)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练习1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作者]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曾先后事奉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对格律诗的形成、完备颇有影响。他在放逐中的诗歌能够表达真切感受,写得比较平实自然。[相关历史地理知识]钦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时辖地相当于今广西钦州、灵山等地。岭外:又称岭表、岭南、岭峤、岭海,是指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座山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唐代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也是唐、宋时流逐官员的地方。汉江:即汉水,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简解]具有一定的常见(常见)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古文、古诗,是很有作用的。我们知道了“岭外”的知识,便自然知道“岭外”指的就是“五岭以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确解答第1题了,答案为“五岭以南地区”。知道了“汉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进,从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贬官岭南的情况,而3、4句是写作者临近家乡时的心情。再看1、2句和3、4句之间,实际上有因果关系。因为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很就没有得到家乡、亲人的音信(“音书绝”),对于亲人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因此临近家乡、临近旧居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不敢问来人”,生怕有什么意外。这一心理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长。长期贬谪天涯,一旦赦还家乡,自然是兴高采烈的,作者却反而胆怯起来了。这无疑是反衬手法,以此来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强烈而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具有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较强的联想能力,必须首先把诗歌看懂读透;然后在按照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 追述贬居岭南情况 回归近乡时的心情 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练习2 马嵬驿 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试题]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 的诗歌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号为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提倡“性灵说”,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子不语》。[常识] 马嵬,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西25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逃四川,路过此地,禁军兵谏,处死杨国忠,并且逼迫玄宗命杨贵妃(杨玉环)自缢。 长恨歌: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题解]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陕西任职,路过马嵬坡,吊古伤今,题写了这首诗。要解答好试题,必须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诗歌读懂。诗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过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诗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对马嵬坡而呼吁人们不要老是吟唱当年白居易写得《长恨歌》,替唐玄宗和杨贵妃垂泪;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为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人们不能团圆。第三句转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杜甫所写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诗人指出百姓的泪多于长生殿上的泪,人民的痛苦远远地超出了唐玄宗的个人痛苦,实际上这是再次强调“莫唱当年长恨歌”,而应当去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来,作者对文人们一到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应当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怀古是为了讽今、或者是为了抒怀,袁枚的这首诗自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答试题了。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意思对即可)练习3过华清宫 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 崔撸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试题]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 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 角度切入。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题解] 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第1题,同时也为解答第3题作好了准备。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练习4绿竹引 宋之问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试题]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练习5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试题]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是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解]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虽然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是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积极作用。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忽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起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所以蝉“飞难进”,因为“风多”(大),所以“响易沉”(叫声容易消散)。7、8两句感叹,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能够替我表白心迹呢。全诗托物言志,表达出深沉的忧伤感慨。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准确解答习题了,参考答案如下:1,王勃 杨炯 卢照邻 2,蝉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练习6羌村(其二) 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试题]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题解]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练习7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试题]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 。词的别称有 、 等。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题解]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练习8阅读诗歌,完成习题。观书有感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 诗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 ,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题解]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练习9[双调] 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试题]1,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现 ;有 ,如 主要表现 。2,“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3,请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题解]这是乔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地说,杂剧是戏剧剧本,散曲是依照宫调、曲牌填词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几支歌曲依照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数(套曲),单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单曲都有宫调、曲牌和题目(题目有时可以没有,象词一样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比如所选作品中的“双调”是宫调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观瀑布”是题目。描写山水风景,就象画画一样,要表现出山水风景的空间立体感,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从观察的视角来看,无非是远、中、近,正、侧、反,俯视、平视、仰视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练寒”是远望,“ 冰丝带雨悬霄汉”是仰视,“露华凉人怯衣单”是近观感受,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则是“远、中、近”和“仰、平、俯”融合。所以我们在第1题的横线上,可以填入“仰视”,如“ 石壁高垂雪练寒”,主要表现瀑布之“高悬”气势;“俯视”,如“晴雪飞滩”,主要表现水势之湍急壮观(意思对即可)。2题中的“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首先在总体上是运用了排比,而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比喻(连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气势,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来表现事物或表达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绘更加具体形象,表达更加生动感人。所以,“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色彩,栩栩如生,表现了瀑布飞泻的宏伟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意思对、要点准即可)。第3题是比较分析,比较必须抓住比较对象的根本特点(相同或相异)。此题中两者都写瀑布高悬的景象,是很明显的共同点;所以,主要是比较的是它们不同点。李白的诗句没有具体的形态、色彩描写,着力于瀑布的“神”,表现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乔吉则重在描绘瀑布的形态、色彩和给人的感觉(寒)。两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乔吉所远远不及的(诗如其人,没有李白的胸怀、豪情,是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学而李白不可学。”)。此题只要比较点准确,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练习10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注释] 韦黄裳,曾任侍御,据《旧唐书》记载,其为人好谄媚权贵。 飙:风。[试题]1,诗中与“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是“ ”、“ ”,这两句表现了松树 的品格,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2,此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诗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是 。[题解]综观此诗:前四句,李白先写松树,表现松树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间四句,写桃李以美艳取悦于人,却不能久长,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李白揭示主题,语重心长地告诫黄裳,要学习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心志。题解1,读全诗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飙”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应该是“亭亭凌霜雪”和“岂为微飙折”。这两者表现了松树历经艰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完全一致的。题解2,“长松”和“桃李”是对比,同时又是比喻(象征),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长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鲜明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为人必须不趋炎附势,坚持高尚坚贞的品格。题解3,诗歌的5——8句是写桃李可以迷人一时,好景不长。它们奴颜婢膝而“卖阳艳”确实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过,桃李就“碧叶成黄泥”,下场悲惨了。也就是说献谄媚人仅能得意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李白写作此诗的意图也十分明确:“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黄裳做个正人君子。

  • 索引序列
  • 如何回答自考唐诗研究答题
  • 唐诗研究自考真题答案
  • 自考唐诗研究真题答案
  • 自考唐诗研究真题及答案答案
  • 唐诗研究自考真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