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孟非自考本科

孟非自考本科

发布时间:

孟非自考本科

您好,158教育在线为您服务孟非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自考本科,1994年毕业。如有疑问,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孟非没读过全日期普通高校,但读过成人高校,1992年到199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学习并毕业,这学历国家承认、单位更承认。

是的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函授大专,成人大学。人家的成名是因为人家本身有语言天赋。

孟非自考的本科

英雄不问出处,孟非当年高考落榜,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毕业

函授大专,成人大学。人家的成名是因为人家本身有语言天赋。

人们都说十年磨一剑,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很难一蹴而就。 “命运给我一个低谷,我会用它来创造巅峰” ,这句话出自著名主持人孟非之口。现如今功成名就的孟非,成长的历程充满外人不知道的艰辛。

做人做事都信一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老话,命运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时间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相同的。 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注定被淘汰 ,但孟非面对困境时却越挫越勇,终于走过荆棘一路向阳。

电视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电视电影逐渐被搬上大银幕,足不出户打发时间成了人们的一大选择。 电视节目的形式种类多样 ,但将相亲、谈恋爱搬上综艺,通过电视表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这也是综艺节目中的首例。

2010年一档《非诚勿扰》的电视相亲节目横空出世 ,没有人会料到,这档综艺的收视率会创下新高。而孟非也因为知性、幽默的主持风格,火遍大江南北。孟非的成熟稳重和随时迸发的正能量,让观众们对他甚是喜爱。

《非诚勿扰》的大获成功,得益于节目形式的新颖,还有社会经历丰富的老师们设身处地的为嘉宾提建议,当然主持人的努力更不容小觑。虽然时间久了这档节目热度有所下降, 但它依旧是里程碑一样的存在 ,因此节目一举封神的孟非,也终于有机会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位被亲切地称为“孟爷爷”的孟非,在观众眼中是光头且幽默风趣的主持人, 是能随时爆出名言警句的暖男 。孟非一跃成为江苏卫视的“台柱子”后,身价随之暴增。

孟非工作的敬业态度有目共睹,他从不草草应付工作, 功成名就之后仍能保持本心 。这份令人动容的初心,是孟非经历坎坷之后倍加珍惜的,他的光辉荣耀都是他一步一步拼搏而来。

这样优秀的主持人,却沉寂了很多年,往前追溯他的身影,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成为江苏卫视人人敬佩的主持人了。现在我们只看到孟非的风光无限,但成功之前, 孟非也尝过许多心酸 。

闪耀的光环背后,总是会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孟非的控场能力有目共睹, 他一开口再尴尬的场子都能转瞬化解 。但学生时代的孟非,并非学富五车,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渣。

孟非于1971年生于重庆,后来跟随父母到南京生活。上初中时,孟非就喜欢文学, 他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 。可是偏科严重的孟非,除了语文优秀,理科成绩糟糕至极。

因成绩问题孟非没少被找家长,但血气方刚的他那时根本没有努力学习,几次三番下来唯独钟情文学的孟非,竟然开始偷偷看小说和杂志。虽说理科成绩不理想, 但孟非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好 ,学校的文艺活动就成了他展示的舞台。

不出意外的,高考时孟非落榜了,后来父亲绞尽脑汁将他送到南京师范大学大专自考班, 但没多久孟非就失去了耐心退学了 。面对未知且美好的世界,孟非决心先闯荡一番。

但学历不够,社会阅历不足的孟非, 从此体会到了社会生活的艰难 。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根本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学生时代被忽略的东西,如今都一一找上门,孟非刚加入社会就遭遇了瓶颈。

为了生活孟非只能下工地,当一名朴实的搬砖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背上了生活的重担 。读书人体力不济,很快孟非就觉得力不从心,放弃了这份苦工。

扛不动打包,没有体力搬砖,孟非就去大街上发传单, 到饭店后厨洗碗刷盘子 。经常手头拮据的孟非,此时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一向骄傲的他终于成长了,收起叛逆心理的孟非向父亲妥协了。

当时孟非的父亲已经是江苏广电的领导了,将儿子安排工作学习也不是难事。 但孟非的叛逆和高考落榜 ,让做父亲的脸上没光彩,所以拉不下脸的父亲才任由儿子出去历练。

直到孟非醒悟,要努力做正式的工作,父亲才给他报名电视报的印刷工。印刷流水线枯燥无味,每天三班倒的工作, 孟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但相比于在工地出苦力的日子,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虽然当时这只是一份临时工,但在电视台工作的日子,是孟非毕生难忘的经历。改过自新的孟非,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学历的重要性,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孟非想要在电视台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好学历傍身, 所以他开始准备成人自考 。

年纪轻轻就经历许多磨难的孟非,更加珍惜自己的前途。 在不懈的努力之下他成功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拼搏。有一次热衷研究剪辑的孟非,在剪辑部看人家剪辑不断提意见,被不耐烦的同事推到位置上做示范,没想到他还真就剪辑的不错。

此后孟非认真学剪辑,接触到通稿之后又能快速适应,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得心应手地干起这个工作。他真正事业崛起要从纪录片说起,1994年已经结婚的孟非, 参与拍摄了《西域风情》 。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在圈子里引发了很大热议。

逐渐成长为优秀制片人的孟非,虽然初出茅庐, 但他负责的项目都能备受好评 。工作之余一刻不停歇地汲取知识,让孟非在日后的主持生涯中,能披荆斩棘、应对很多突发状况。

从2002年的民生类节目《南京零距离》,到2010年爆火的《非诚勿扰》, 孟非十年磨一剑的将自己成功打造成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孟爷爷”的称号家喻户晓,孟非独特的幽默台风广为传播,自此孟非一跃成为江苏卫视的“台柱子”。

命运是不公平的么?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 主要的是我们能利用这些时间做什么 。一时的迷茫叛逆不要紧,重点是及时醒悟,不浪费生命和机会,能鼓足勇气创造巅峰,这才是令人敬佩的。这样三观正、能量正的奋斗故事,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了解的故事。

孟非,高考失利,自考本科,本科毕业,进入江苏电视台,经过一路成长成就今天的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孟非自考的本科?

孟非是1992年通过成人高考,被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录取,9月入学就读大专。

孟非,高考失利,自考本科,本科毕业,进入江苏电视台,经过一路成长成就今天的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俞敏洪复读三年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不能决定个人能力,更不能决定个人命运,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看看这些曾经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 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马云:三次高考改变“国民爸爸”人生命运

现今被无数人奉为偶像的马云爸爸,在高考中并不一帆顺风,事实上他也没上过一流大学,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高考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

在高考这件事情上,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第一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分,第二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9分。但是马云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直到第三次高考,马云的数学才及格,考了79分,可他总分还是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但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机缘巧合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

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梦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马化腾回忆道:“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对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丁磊:第十名现象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10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10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班级里最出人头地的同学。

这个典型非丁磊莫属了!

高中时代的丁磊学业平平,最好也只在第10至20位之间徘徊,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10名。

高考时他的成绩同样不出彩: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你可曾想过,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曾一度迷上戏曲,还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过。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

19岁的李彦宏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李彦宏轻松地成为了山西阳泉市高考状元,进入了北大。

在面临毕业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留学读研期间,导师偶然的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从此,认准了搜索,后来也就有了百度。

落榜后成功典范——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陈建斌报考北京体院失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陈建斌最初的梦想并非当演员,而是当一个运动员。“其实,当演员并不是我的梦想。我父亲是一个运动员出身的体育工作者,所以小时侯我在体委大院长大。”从小就想子承父业当一个运动员,但是父亲却认为他不是当运动员的料。“我也觉得没有运动员的天赋。因为我小时侯学了很多东西都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陈建斌透露,他最初报考的大学不是中央戏剧学院,而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准备当个中小学体育教师。但可惜没有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却失败,成了高考落榜生。

我也刚从南师大自考毕业,看来还是校友。呵呵

孟非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比较难 但是文凭比较好 希望你有毅力坚持完

中国教育电视台《助跑80后》合作专栏—一积累作文素材,为青春加油。

此文发掘出的素材适用于话题:兴趣、修养、奋斗、有用与无用、心态、教育、人生方向、困境、知识、选择、得与失、热情、细节、执著、信念、行动、智慧、境界、磨炼等。

A 年少跟着兴趣走

孟非,1971年出生于重庆。因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等学校。由于家庭的熏陶,幼儿园时,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就成了他的伙伴;后来,他又接触《三国演义》等连环画甚至小说。

爱好文学使孟非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禀赋。“比如说古文,要是不喜欢,好多字你念得那么拗口,有些字又不认识,要去背它,又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很让人抓狂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喜欢,懂它的意境,能找到音律感,你会觉得读它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你不需要刻意去背,多读几遍自然就记得了。”年少的孟非,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天赋越来越明显。只要是跟文字有关的功课,他都驾轻就熟。

【学生感悟】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管泽亚

2.单凭兴趣学习喜欢的东西,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其他应该学习的东西,不利于均衡发展。

——_卢苗苗

3.兴趣要早发现,早培养,使其放大,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有利于在某方面取得成功。

——卢苗苗

孟非说: “生活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包括你阅读的东西,学习的知识,也包括人生的阅历,你不知道它会不会有用。如果有用,你不知道它在哪一天,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场合有用,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也许它永远没有用,但是我想那所谓的没有用,也会表现为你素养的一部分。当然,如果它能直接体现在你的工作当中,能够起到作用那是最好的。”

【学生感悟】

1.生活是一张网,这张网是由一个个的点连成的线交织而成的。即使暂时觉得没有用处,编织好了也会成为你素养或能力的一部分。

——巩持平

2.生活是—个复杂的奋斗过程,像蛹化蝶,充满了辛酸与磨难。每个人刚开始走进生活时都是丑陋的、无人问津的毛毛虫,在桑叶的哺育下结茧化蛹,一点点长大。这期间,要谨防天敌的猎杀,经历过黑暗闷热的桎梏,最终才可扇动彩色的翅膀,在阳光下展示自己的风姿。

——_朱海涛

3.有用和无用,不能单从功利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只注重应试学习,我们的见识和水平会受到很大限制。知识的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所谓学以修身,个人的素养常在悄然流逝的岁月里生成。

——孙晓明

他是班级里上榜频率最多的同学,文科前十名的光荣榜、理科后十名的后进榜,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他说: “中学时代严重偏科,有些是能力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态度问题。(范文网 )当我意识到我的有些功课,比如数理化,掉队掉得太多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想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我要奋斗,我要好好考大学。但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我的智力已经开始跟不上了。尽管课堂上非常用心地听,也很难再把落下的补回来。这,还给我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阴影。”

【学生感悟】

1.很多时候,态度往往决定人生的高度,拥有对学习、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告别懒惰,告别无所事事,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可以使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朱海涛

2.努力要趁早,否则等你想奋起直追时,已无能为力。

——_朱海涛

3.如果孟非放弃了自己的兴趣,拼命补习数理化,也许他会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荧屏上可能会失去一个睿智、独立的传媒人。同学们,我们还没有到向生活妥协的年龄,要用最为纯真的兴趣爱好点亮生活的明灯,我们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

——闫圣元

B 年轻识尽愁滋味

“中学时代,六门功课里,学得好的其实就语文、历史这两门,其他的都不及格。历史还是副科,一个礼拜就上两节课,自尊心严重受挫,每天都生活在非常自卑的情绪当中。老师问‘同学们,大家明白了吗’,大家都很High地点头,我也跟着点头。老师经常会指着我问: ‘你也跟着点头,你听懂了没有?’以后我连头也不敢点了。”“每次考试排名都要排总分,语文120分满分,我经常考到一百零几,一百一十几,可数理化三门加在一块,还没别人一门考得多。卷子发下来,我一看那上面写的都是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就问,这是物理还是化学啊?我已经分不清这些卷子是什么科目了。

严重偏科,高考落榜在意料之中。本想复读,当看到那可怜的数理化成绩,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他,他只能走向社会开始打工的生涯。“由于条件限制,要找好工作自然不可能,能去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各种工厂。”他曾满腔热血与同学一起南下深圳,希望用自己的汗水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辛苦谋得一份临时搬运工的工作后,在又累又脏又屈辱的环境里,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要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学生感悟】

1.单一评价的功利化教育扼杀了一个孩子的天性,还差点儿毁灭一个很有天分的人才,真是可悲可叹!

——李康

2.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走哪条路可能不由自

己决定,但怎样走,如何走却在于自己。珍惜当下的学习生活,让青春不留遗憾。

——张晓雨

搬运工的工作只干了一个月,他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听说一家印刷厂招工人,他立刻报了名,虽然印刷厂小工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他总觉得自己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在没有其他事可做时,他只能做好当下的工作。 “每周从周二到周四,不间断地劳动,每小时要从机器上拿下两万多张报纸,连续工作10个小时才可以休息一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手脚稍微慢一点儿,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环境差、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不体面,甚至连重要的社交场合都不敢出席,受别人邀请去西餐厅就餐,看看雪白的台布,看看对方的双手,只能把自己发黑的双手放在桌子下面。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后来他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

【学生感悟】

1.古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困境使他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该用什么样的行动去追求。

——张晓雨

2.生活中的知识有两大类别,即书本上由文字记录而成的知识和因生活经验沉淀而成的无字知识,显然,孟非更需要的是前者,因为对他而言,只有适当的途径才能达成理想的结果。能在有字的知识中读出无字的知识是素养的提高,能在无字的知识中读出有字的知识那是境界的提升。

——张琛

C 为伊消得人憔悴

1992年9月,孟非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周六、周日上课。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半工半读仅仅两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由于过度劳累,一不留神手竞被印刷机卷了进去,差点儿丢掉了胳膊。

1992年,他到南京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场工,在这期间,他自学了很多东西, “每天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总有一种青春被荒废的感觉,总要干点儿什么事情,让自己那颗浮躁的心稍微有点儿归属感。总得做一点儿事情,给自己一个交代,那我就读点儿什么书之类的。”

【学生感悟】

1.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绚丽的,但任何人都不可能享尽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总要迫不得已地不断放弃。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只有不断放弃,才能一步步走向理想彼岸。

——贾明洁

2.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不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_朱海涛

1994年孟非通过考试进入了江苏电视台,成了文艺部体育组的接待员。虽然只是端茶倒水,他却萌生了做一名真正的记者的念头。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他们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他总是争先恐后地去——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多少都会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学生感悟】

热爱、热情是适应环境的最佳途径。只有有了热情,才能把额外的事情视为机遇,才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才能真诚地宽容别人,才能爱上自己的工作。不论什么头衔,有多大权力,只要你拥有热情,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就会变得心胸宽广,就会变得轻松和愉快。

——张溪典

打杂其实是一种让别人发现自己优势的一个特殊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最不喜欢干的活儿就是打杂,谁都想一进单位就决定这个单位未来十年的宏观发展方向。我也想做这个决定,人家不让,也没人问我。人总是一步一步前进的,总是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学生感悟】

1.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慢慢提升自己,在小事中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势。机会不是上帝施舍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

——崔雪荷

2.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需要有蜗牛的执著和毅力,还要有雄鹰的矫健和视野,那么登上金字塔顶的人员中你的名字一定会赫然在列。

——王倩倩

D 酿得百花成蜜香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犟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他用“平民主持人”的模式成功诠释了新闻主持的概念,担纲江苏电视台新闻直播《南京零距离》,他用事实说话的风格,沟通无障碍的交流,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新闻走平民化道路,会让你作为一个记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认知会达到一种空前的水准。其实我们在新闻界做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实际上都是新闻本来面目的回归。而这种尝试,在中国的电视界是那么举步维艰。我们没有任何观念上的创新,只是为了那种平淡的回归,付出了一些勇气和尝试努力而已。当然我们的努力受到广大南京市民的热情支持。有一次南京老城区发生了火灾,消防车没到记者全到了。消防车来的时候火已经灭了,什么也没拍到。领导说去拍一场火灾,就剩下冒烟了,你什么都没拍到,这个也没法交代。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姑娘,她拿着用DV机在楼上拍到的整个着火过程的磁带,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购买,小姑娘只说了一句话: ‘这照片我只给《零距离》,只给孟非。’”

【学生感悟】

1.希望,是人生的方向,是不灭的明灯,是前进的动力。面对恐惧,希望使人从容淡定;面对挫折,希望让人获得巨大能量。

——王梦璇

2.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唯一出路,只有牢牢地植根于社会,只有切实关注民众,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赵玉壮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走红,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研究。孟非说: “我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

2004年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仔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学生感悟】

1.志高以求是,心平以守节。一个人才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 “从表面上看,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赋高,有的人很笨拙,其实,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是不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真正决定命运的是一个人能否对自己潜质和潜能不断挖掘和发展。”

——闫圣元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使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梦想创造奇迹的同学,切记,执行高于一切空谈,因为空谈只会让成功离你而去。朋友,请记住,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借口的。

——宋楚凝

E 随遇而安与青春励志

随着江苏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路飙红,孟非与乐嘉这对黄金搭档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孟非的随遇而安与乐嘉的青春励志构成了《非诚勿扰》的主线。

孟非说: “大家能看得出来,我跟他无论是性格,还是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在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正是因为这个观众才觉得好看。乐嘉身上有很多东西和我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俩是有反差的,在很多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会形成某种冲突,这和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相似。打个比方,我们在看电视节目时,或者是在饭桌上讨论某件事情时,看法很少有高度一致的时候。多数时候是有不同看法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碰撞才使节目丰富多彩,才更吸引人。”

【学生感悟】

聪明可以传递,思想可以交流,智慧要靠碰撞。正因为风格迥异,才使得他们在荧屏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张懿

“我和乐嘉都是从底层一路打拼走来的,他不停地在突破自己,不断地转型;我是随遇而安,我最想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老师和保姆。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乐嘉老师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他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打拼出来的,他的成长更励志。不过,我的那种快乐程度比他高得多。”孟非说。

【学生感悟】

懂得放下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纷扰和欲望的捆绑,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懂得进取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年轻人只有拼搏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薛冰洁

孟非说: “很多时候,人生需要坚持,坚持到最后,你期望的结果就会出现。但有的.时候,坚持只意味着浪费了更多的生命。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谁说我这一辈子就非指着这个职业不行。其实这里蕴涵着处世态度,如果要实现的梦想,是你的人生价值、理想,它能让你快乐,实现自我,那就坚持它、去追求它,多花点儿时间没有关系,毕竟你们年轻,你们有最大的资本。”

【学生感悟】

方向决定人生。人生常常会面临很多选择,任何选择都是为自己的人生奠基。选对了方向,距离心中的目标就不远了,偏离了方向或是方向缺失,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会一无所获。我们常说年轻没有失败,是因为我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果不懂选择和珍惜,年轻的优势也会让人一败涂地。

——韩雪

孟非说,假如给20岁、30岁、40岁的自己分别发一条微博的话,我会用这三句话: “好好干,你一定会红的”“好好干,你一定会更红的”“好好干,你红不了多久了。”

【学生感悟】

坚定的信念、准确的定位、忧患的意识是孟非成功的要素,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法宝。

——李梦梦

孟非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的历程,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确实有不少的苦楚和无奈。但是只要你把它就当做一盒巧克力,那最后还是甜蜜的。

【学生感悟】

每个人都是上帝脚边的一块石料。当你发誓要做什么,要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时候, “上帝”就会在你的前路上摆放一堆你需历经的苦难。当你忍受一个又一个苦难,经历一次又一次磨炼,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忍受上帝对你一遍又一遍的打磨、雕琢。 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在先人富有智慧而又铿锵有力的语言的感召下,不畏艰险,不惧辛劳,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在荆棘满布的路途上跋涉。大浪淘沙,百炼成金,雕琢能让璞玉趋于完美,忍受雕琢之苦方能成大器。所以走过苦难、经过锤炼的生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反之,即使有好的资质,吃不了苦,也只能碌碌无为。

——史郑荣

【文题链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人们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情感冲击:如快乐、满足、激动、幸福、掌声、荣誉、成功……痛苦、失望、重压、责难、泪水、折磨、绝望……

怎样面对这各种情感的冲击呢?那就是要学会承受——既要能承受失败的苦楚,有勇气去开创新的天地,也要能承受成功后潮水般的追捧与喝彩,以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就是说,在困境中要承受,在顺境中也要承受。能承受,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读完上述材料,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标题;④800字左右;⑤不得抄袭。

【学生佳作】

学会承受

濮阳市一高 张晓雨

山石承受水流的冲刷而圆润光滑,胡杨承受风暴流沙的侵袭而昂扬挺拔,蜜蜂承受百花的赞美而酿出香甜的花蜜;生命的精彩在于承受,承受磨难,也承受顺境中的考验。

学会承受,需要强大的内心。孟非在人生的低谷,不轻言放弃,即使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也用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突破重围,摆脱困境,那孤独的背影终于变得高大伟岸。杨佳,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在29岁突然失明之后,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但学会了盲文,重返了讲台,还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成为哈佛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她在多舛的命运中,用不屈书写了人生的传奇。

学会承受,要学会选择和暗示。马布里面对人生的低谷,主动退出NBA,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中国成就了人生新的辉煌。而前秦苻坚却不懂得选择,登基前励精图治,即位后却声色犬马,终于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潘贝思认为磨难是上帝给自己的最好礼物,满怀感激之情去面对,终于在好莱坞赢得了立足之地。巧妙的选择和积极暗示,总能给惨淡的人生点染一层阳光的亮色。

如果说逆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那么顺境则考验人的智慧。《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从快意处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把处境顺利当做快乐,而君子却能从逆境中得到快乐;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产生忧愁,而君子却在称心如意时产生忧虑。正是君子的理智,让他们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积极进取的精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电子产品独步天下,但他们陶醉在一家独大的绚烂里,享受着辉煌成果带来的荣誉,于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在技术更新换代上,踌躇不前。微软和苹果帝国则抓住时机,趁机而上,迅速瓜分了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张朝阳也曾因为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错失了公司扩大战果的时机,把绝好机会拱手让给了李彦宏和马云。在前行的路上,成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只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才看得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生活如同一条河流,有汹涌激流,也有涓涓细流,有澎湃激越,也有小桥流水。只要能够从容面对挫折,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成功和荣誉,就可以收获璀璨的人生。

【点评】

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论证时摆事实讲道理,从自然现象到生活常识,再到中外历史,巧妙地论证了“生命的精彩在于承受,承受磨难,承受顺境中的考验”。作者能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了偏颇。

最开始是在印刷厂当工人,后来进入电视台当接待员,又做了记者,最后慢慢的转向主持人。

1,毕业证是自考毕业生,统招是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2.没有报到证,没有干部身份,个别省有自考生的报到证。3、报考一些单位,不接受自考生的报名

孟非南师大自考本科

孟非没读过全日期普通高校,但读过成人高校,1992年到199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学习并毕业,这学历国家承认、单位更承认。

是的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2010年《非诚勿扰》横空出世,一路彪到综艺节目收视华山之巅。伴随节目的火爆,一个叫孟非的主持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他理性又不失幽默、娱乐但不乏正能量,他的主持风格得到圈内之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他这样的优秀主持人之前为什么没有不被人熟知?他是如何一跃直接成为江苏卫视“一哥”的呢?小壹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他成名前的故事。

孟非生于1971年,重庆人,今年49岁(这个年纪已经人称“孟爷爷”了)。

他出生在重庆,但后来随父母举家搬到南京生活。

这时候的他才上初中,别看他如今饱腹学问,他那儿可是个典型的偏科型“学渣”,理科成绩几乎每每考试都是全班最后一名,而文科成绩却好到离谱,每次都是全年级前三甲。数理化成绩加起来还不如文科一门成绩。

因为这事儿老师没少让他叫家长,然而天赋是出生时就塑就的,兴趣养成也很难改变,越是成绩不好越是对理科课程排斥,而对文科却越来越有感情,别的同学都在苦思瞑想做卷子时,他却偷偷看各种杂书、小说。

所以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文字表达却异乎寻常,比上学那儿他便开始时不时的写个小剧本、编排个小品什么的,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一般也是由他来主持。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成功很有助益,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孟非1990年高考,虽然语文成绩与当年省文科状元相当,然而数理化成绩把他生生拉了下来,他高考落榜了。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高中对升学率是情有独钟的,所以,以孟非的成绩想要复读竟是没有学校给他这个机会。

后来他的父亲千方百计让他进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大专自考班,不过彼时的孟非已然对上学不再有心思,在自考班他只读了不到一个学期便退学了。

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的他已经决心要去闯荡一番。

不到二十岁的孩子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可梦想与现实总是背道而驰,高中毕业的他自己去远方闯荡,他日后的处处碰壁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

那个时候,去深圳发展是属于年轻人的风潮,每个毕业季都有数以万计年轻人涌入这个另个向往的地方。

孟非自然也是蠢蠢欲动,最后还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深圳。然而,到了深圳他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一没学历二没资质,他去找工作总是被拒之门外,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能找到想做的工作,而此时身上的钱包已经前胸贴后背了。

但年轻人怎么会轻易认怂呢,于是他只好做起了装卸工,就是扛大包那种,不是生活所迫这种活没人能干下去,可谁让他缺钱又不想跟家里伸手呢,他只能暂时咬牙干。

干到第十天的时候,他觉得累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在每天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十天里,他常常思考,思考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可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得到答案,不过总算有一点他想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在这里度过,最起码他知道了自己不要做什么。

于是他收拾行装、拾起自己失意的心情,坐上了回南京的火车。

其实说起来当时孟非的父亲已经是江苏广电小有身份的领导了,可他就是不肯在单位内部“找找人”把儿子安排进来,为什么呢,因为孟非的落榜让他这个越老越爱面子的父亲在单位同事面前丢了人,而现在还要去求人,他的父亲却时也是拉不下脸来。

这件事还让他父亲一度受到他们母子二人的冷遇。

后来江苏广电招收电视报的印刷工,他的父亲就赶紧给他报了名,虽然是临时工,不过以后好好表现还是有机会的嘛,家里人都这样想。

那时候的印刷流水线作业跟现在的工厂没什么区别,24小时三班倒,基本每天都工作十小时以上,也是体力活儿,不过跟之前的装卸作业相比,他觉得这工作还是挺好的,尤其在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时候,据他自己回忆当时是领了23块,这个数字他能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他对那段经历还是印象深刻的。

后来有次流水线上的小事故差点将他手指夺去,这种工作就是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的动作很容易被催眠,一不小心就可能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事故直到现在还是层出不穷,幸好他当时只是被拔掉了两个指甲,不过这也让他后怕不已。

他开始知道,自己这样做下去是不会有出路的,自己还是得学习知识,拿个学历才行。想到这些,他果断辞职。

辞职后他开始边打零工边学习,他自己过得其实挺充实,不过他的母亲却不忍看着他每天去做送水、发传单这样的事,于是每天嘟囔着他父亲让他想办法,最后还是孟非父亲还是拉下脸来把他安排进了电视台做临时工了。

从此,孟非的人生开始改变。那时他自己肯定没想到,十几年后的自己竟然成为了江苏电视台的台柱子。

不过他刚进电视台的时候做的都是找扫卫生、端茶倒水的活儿。后来时间一长,大家都发现这小伙子挺靠谱的,于是都有意无意的将自己手头的活分给他一点,让他做其实也是让他学习。就这样,他一步一步由开始的帮摄像师扛机器,到后来成了摄像师的学徒。

男子孩子对机器这种东西有天生的优势,而且他本身也十分好学,慢慢的,之前教他的摄像师发现已经没什么能教他了。一来二去,他开始自己上手拍外景,结果台里反响不错,大家对他的努力的态度和工作成果都非常肯定。

后来他送片子去剪辑部看别人剪辑,看来看去竟然小有心得,后来经常在人家剪辑的时候在后面“指点一二”,结果同事不耐烦起来:“你行你来!”他的好胜心一下子起来了,结果上手亲自剪了一小片儿,咦!大家一看竟然还真不错,后来他逐步系统地跟同事学习,剪片儿这方面也算是拿起来了。

但孟非真正的特长还没发挥出来呢,还记得吗,上面讲到他的文科成绩是全校顶尖儿的选手,这不,随着他对电视台的工作慢慢得心应手,他开始有心力去接触写通稿,这一写不要紧,台里这才真正发现,这家伙是个人才啊。

这才让他有机会参与接下来真正让他崛起的两部纪录片。

插一句,1993年事业还未真正起步的他结婚了,他与妻子是中学同学,四年后生下女儿孟星亚,两人婚姻生活很是低调,他也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不过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家三口幸福的很。

1994年,他参与了纪录片《西域风情》的拍摄,片子一经问世,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纪录片这个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实力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同年他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证书,这使他以后的晋升又多了一份益助。

次年,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台里已经非常信任他,又派他去参与大型纪录片《奔向亚特兰大》的拍摄,他不止是这部片子的摄像而且还是编导,此片一出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全国体育电视二等奖。

孟非一战封神,台里开始更加重视他了,后来台里大大小小的重要会议都能看到孟非的身影。

从那时起,孟非的故事已然在台内流传,当时的还没功成名就,却已经是年轻员工们学习的对象了。

可随着在台内地位的提高,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上进的孟非自然是台里加班到最晚的那个,就是从那个时候,他的头发开始向他道别了,可他却也不挽留,竟然直接全给剃光了。

据说“孟爷爷”的外号便是从那被叫响的,因为台里的女生们都觉得理了光头的他活像个小老头儿。那时她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名号竟然有一天红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从2002年开始主持民生类节目《南京零距离》,饱有正义感的他经常在节目里口无遮拦义愤填膺,慢慢地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也有了自己的一班固定观众。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这个节目的稿子都是自己整理写成的,这段主持经历对他的实力积累功不可没,这可以说是他最大的财富了。

民生节目主持了九年,终于2010年台里把更艰巨的任务交给主持风格已然成熟的他—《非诚勿扰》,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些转折,他开始从地域主持人走进全国观众视野,“孟爷爷”之名变成了他成名的符号。

后来他又继续主持了江苏台很多大型节目,妥妥的成了江苏卫视的“台柱子”。

孟非曾说过一句话非常符合他的成长史,也让我备受鼓舞,他说:

“命运给我生命中一个低谷,我会用它来创造巅峰。”

这可不是什么心灵鸡汤,也不是空洞的正能量宣言,这是孟非实实在在用自己走过的路总结出来的至诚感悟。

他幽默、智慧、理性、三观极正,这些我们都看的到,而他背后浸着血汗的奋斗故事我们何尝不应来听一听呢?

孟非没有读过大学,94年参加的是成人教育拿的学位,就和之前的电大夜大,现在的自考本科一样的。这种学位国家承认,但是用人单位都是不承认的,所以他走到今天完全是靠能力。

  • 索引序列
  • 孟非自考本科
  • 孟非自考的本科
  • 孟非自考的本科?
  • 孟非自学考试
  • 孟非南师大自考本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