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

1、实训目的: 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训内容: 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实训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第九章 风险评估概述对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 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管理层的了解程度)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一)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向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询问下列事项: (1)管理层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2)被审计单位最近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 (4)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其他重要变化。 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询问以下各类人员,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1)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编制的环境; (2)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的工作,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3)询问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某项会计政策的适当性; (4)询问内部法律顾问,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产品保证和售后责任、与业务合作伙伴(如合营企业)的安排、合同条款的含义以及诉讼情况等; (5)询问营销或销售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营销策略及其变化、销售趋势以及与客户的合同安排; (6)询问采购人员和生产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等情况; (7)询问仓库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的进出、保管和盘点等情况。 2、实施分析程序 如果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 3、观察和检查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二)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 询问被审计单位聘请的外部法律顾问、专业评估师、投资顾问和财务顾问等。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讨论的目标:了解在各自分工负责的领域中,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了解各自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如何影响审计的其他方面,包括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二)讨论的内容: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参与讨论的人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讨论,如果项目组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或其他特殊技能的专家,这些专家也应参与讨论; (四)讨论的时间和方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交换有关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的信息;项目组在讨论时应当强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警惕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迹象,并对这些迹象进行严格追踪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一)行业状况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 (1)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 (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4)能源供应与成本; (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二)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主要包括: (1)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 (2)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 (3)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 (三)其他外部因素 (1)宏观经济的景气度; (2)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 (3)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 (4)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动。 (四)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1、CPA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为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CPA应当考虑了解的重点放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外部因素以及与前期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上。 3、CPA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一)所有权结构:对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的了解有助于CPA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二)治理结构:良好的智力结构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务运做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 (三)组织结构:CPA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考虑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合并、商誉减值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问题 (四)经营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助于CPA识别预期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主要交易类别、重要帐户余额和列报。 —主营业务的性质 -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市场信息 -业务的开展情况 -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 -地区与行业分布 -生产设施、仓库的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关键客户 -重要供应商 -劳动用工情况 -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关联方交易 (五)投资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投资活动有助于CPA关注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策略和方向上的重大变化 -近期拟实施或已实施的并购活动与资产处置情况 -证券投资、委托贷款的发生与处置 -资本性投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以及近期或计划发生的变动 -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投资 (六)筹资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筹资活动有助于CPA评估被审计单位在融资方面的压力。并进一步考虑被审计单位在可预见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 -债务结构和相关条款,包括担保情况及表外融资 -固定资产的租赁 -关联方融资 -实际受益股东 -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方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 (二)重大的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 (五)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不能随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是调整的过程也可能导致经营风险。 (一)CPA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行业发展 -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 -业务扩张 -新颁布的会计法规 -监管要求 -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 -信息技术的运用 (二)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但并非所有经营风险都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可能对各类交易、账产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一)了解的主要方面 (1)关键业绩指标; (2)业绩趋势 (3)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 (4)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 (6)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7)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含义: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 (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2、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过程; (3)信息系统与沟通; (4)控制活动; (5)对控制的监督。 二、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1、为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控制。 2、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三、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但不包括对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测试。 (一)评价控制的设计 了解的程度比较浅,再深入就是控制测试了。 (二)获取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 (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3)检查文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四、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 (一)考虑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特征及其影响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相关内部控制风险 信息技术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特定风险: (1)统或程序未能正确处理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或两种情况同时并存; (2)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数据不恰当的修改,包括记录未经授权或不存在的交易,或不正确地记录了交易; (3)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 (4)未经授权改变主文档的数据; (5)未经授权改变系统或程序; (6)未能对系统或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 (7)不恰当的人为干预; (8)数据丢失的风险或不能访问所需要的数据。 (三)人工控制的适用范围及相关内部控制风险 风险: (1)人工控制可能更容易被规避、忽视或凌驾; (2)人工控制可能不具有一贯性; (3)人工控制可能更容易产生简单错误或失误。 人工控制在下列情形中可能是不适当的: (1)存在大量或重复发生的交易; (2)事先可预见的错误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得以防范或发现; (3)控制活动可得到适当设计和自动化处理。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 4、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 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六、控制环境 (一)控制环境的含义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二)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三)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四)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五)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六)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控制环境本身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将控制环境连同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产生的影响一并考虑。 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管理层应当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和情形包括: (1)监管及经营环境的变化; (2)新员工的加入; (3)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或对原系统进行升级; (4)业务快速发展; (5)新技术; (6)新生产型号、产品和业务活动; (7)企业重组; (8)发展海外经营; (9)新的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风险评估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和沟通其整体目标,并辅以具体策略和业务流程和层面的计划 -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的重大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 -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某种机制,来预计、识别和应对可能会被审计单位产生重大的普遍影响的变化 -会计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来识别相关部门发布的会计准则等的重大变化 -当被审计单位业务操作发生变化影响交易记录的流程时,是否存在沟通渠道来通知会计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来识别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八、信息系统与沟通 (一)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含义 理想的信息系统的特征: (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 (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做出恰当分类; (3)恰当计量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的金额做出准确记录; (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 (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交易。 (二)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了解 1、在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交易。 2、在信息技术和人工系统中,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的程序。 3、与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有关的会计记录、支持性信息和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 4、信息系统如何获取除各类交易之外的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情况的信息。 5、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包括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和披露。 6、管理层凌驾于账户记录控制之上的风险。 九、控制活动 (一)相关的控制活动的含义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1、授权 2、业绩评价 3、信息处理 4、实物控制 5、职责分离 (二)对控制活动的了解 (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否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2)管理层在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和经营业绩方面是否都有清晰的目标,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是否对这些目标加以清晰的记录和沟通,并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监控; (3)是否存在计划和报告系统,以识别与目标业绩的差异,并向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报告该差异; (4)是否由适当层次的管理层对差异进行调查,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5)不同人员的职责应在何种程度上相分离,以降低舞弊和不当行为发生的风险; (6)会计系统中的数据是否与实物资产定期核对; (7)是否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接触文件、记录和资产; (8)是否存在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监控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 十、对控制的监督 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CPA在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监督进行了解和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评价内部控制 2、 审计单位人员在履行正常职责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3、 与外部的沟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 4、 管理层是否采纳内部审计人员和CPA有关内部控制的建议 5、 管理层根据监管机构的报告及建议是否即使采取纠正措施 6、 管理层是否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的 偏差 7、 是否存在协助管理层监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 十一、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的总结 通常由项目组中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了解且较有经验的成员负责。 了解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十二、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 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大账户及其相关认定的步骤: (1)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 (2)了解重要交易流程,并记录获得的了解; (3)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控制目标解释1.完整性:所有的有效交易都已记录必须有程序确保没有漏记实际发生的交易。2.存在和发生:每项已记录的交易均真实必须有程序确保会计记录中没有虚构的或重复入账的项目。3.适当计量交易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以适当的金额入账。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截止性)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内入账(如,月、季度、年等)。5.恰当分类必须有程序确保将交易记入正确的部分类账,必要时,记入相应的明细账内。6.汇总和过账必须有程序确保所有作为财务记录中的供货方余额都正确地归集(加总)。确保加总后的金融正确过入总账,必要时,过入明细分类账控制目标是否达到的问题有关认定怎样确保没有记录虚构或重复的销售? 怎样确保所有的销售和收款均已记录? 怎样保证货物运送给正确的收货人? 怎样保证发货单据只有在实际发货时才开具? 怎样保证发票正确反映了发货的数量?发生 完整性 发生 发生 准确性(4)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 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示例 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用来防止的错报·生成收货报告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更新采购情况档案·防止出现购货漏记账的情况·在更新采购情况档案之前必须先有收货报告·防止记录了未收到的购货的情况·销货发票上的价格根据价格信息档案上的信息确定·防止对销货不正确的计价·计算机将各凭证上的账户号码与会计科目表对比,然后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测试·防止出现分类错报检查性控制示例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预计查也的错报·定期编制银行调节表,跟踪调查挂账的项目·在对其他项目进行审核的同时,查找存入银行但没有记入日记账的现金收入,未记录的现金支付或虚构入账的不真实的现金收入或支付,未及时入账或未正确汇总分类现金收入或支付·将预算与实际费用间的差异列入计算机编制的报告中并由部门经理复核。记录所有超过预算2%的差异情况和解决措施·在对其他项目进行审核的同时,查找本月发生的重大分类错报或没有记录及没有发生的大笔收入、支出以及相关联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预计查也的错报·计算机每天比较运出货物的数量和开票数量,如果发现差异,产生报告,由开票主管复核和遍查·查找没有开票和记录的出库货物,以及与真实发货无关的发票·每季度复核应收账款货方余额并找出原因·查找没有记录的发票和销售与现金收入中的分类错误(5)执行穿行测试,证实对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 穿行测试:追踪交易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执行穿行测试可获得下列方面的证据: -确认对业务流程的了解 -确认对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在流程中所有与财务报表认定相关的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都已识别 -确认所获得的有关流程中的预防性和检查性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确认控制实际是否得到执行并正常运行 -确认之前所作的书面记录的准确性 (6)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1、对控制的初步评价 -内部控制本身的设计可以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 -控制本身的设计无效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2、风险评估需考虑的因素 帐户特征及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高,则相关的控制应有较高的敏感度 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控制的评价。CPA应将对整体层面获得的了解和结论,同在业务流程层面获得的有关重大交易流程及其控制的证据结合起来考虑。在评价业务流程层面的控制要素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管理层及执行控制的员工表现出来的胜任能力及诚信,员工受监督的程度及员工流动的频繁程度 ·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潜在可能性 ·缺乏职责划分 ·所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监督人员测试控制动作的程度 ·业务流程变更所产生的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风险评估过程针对某控制所识别的风险,以及对于该控制是否有进一步的监督 3、评价决策 ·根据以上的考虑因素,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否有效? ·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是否更多地依赖控制并进一步测试控制 (7)对财务报告流程的了解和评估 财务报告流程:有关信息从具体交易的业务流程到总账和财务报表以及相关列报和披露的流程,这一流程与财务报表的列报认定直接有关 财务报告流程包括: -将业务加总记入总账的程序,即如何将重要业务流程的信息与总账和财务报告系统相连接的过程 -在总账中产生、授权、记录和处理记账分录的程序 -其他用于记录财务报常规和非常规调整的程序,例如合并调整,报告汇总、重分类等 -用于起草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的程序

第七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一)审计证据类别 1、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一般包括对初始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如支票、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同、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和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2、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1)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 (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 (3)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中, (1)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③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2)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列原则: 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4.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真伪的考虑 ①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 ②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职业谨慎态度要求)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 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3)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三)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2.控制测试 注册会计师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控制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 1、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者文件进行审查。 2、检查有形资产: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的审查。 3、观察:指注册会计师查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4、询问: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的形或口头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者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5、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额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6、重新计算: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者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7、重新执行: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者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8、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五)分析程序 1.分析程序的概念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序 1.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1)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在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 (3)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文件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注册会计师无需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方面都实施分析程序。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的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因此有以下特点: (1)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3)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所进行比较的性质、预期值的精确程度,以及所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的范围都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5)调直异常数据关系;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3.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鉴于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提供的精确度受到种种限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 4.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的客观性或独立性愈强,所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将愈高;来源不同的数据相互印证时比单一来源的数据更可靠。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实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5.在评价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1)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3)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6.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按受的差异额 (1)在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通常,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2)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降低可接受的差异额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可接受的差异额愈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愈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二、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程序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四)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做出判断的范围 (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 (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十大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 (六)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2.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 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变动: (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3.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下列事项: ①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②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 ③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2) 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4.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5、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底稿的变动 在审计报告日后,如果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者追加的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 (1)遇到的例外情况 (2)实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结论 (3)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变动及其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发现例外情况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的变动可能会发生在归整工作结束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出具新的审计报告,原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内容均构成了原审计报告的支持性证据。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怎么写

审计报告总结体会

审计报告总结体会,作为一名会计类的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熟悉审计实务的流程,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我整理了审计报告总结体会,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审计实训结束了,作为一名会计类学生,参加这次审计实训收获很多,体会很深。通过审计实训,不仅能让我们熟悉审计实务的流程,而且能够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除此之外,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讨论学习的精神。审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在实际的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离不开审计,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实训课程按照教学安排依次进行,从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到审计完成,以小组的形式分工,通过相互的协商完成各自的审计任务。在这次的实训中,团队合作精神是留给我很深刻的影响,面对对一个企业的审计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明确、有序的分工和团队的合作使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在轻松的过程中完成了任务。

考研在即,平时的课程也较多,面对第一次接触审计实务,我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心想能很快的完成课程任务,但很快就感觉枯燥无味,进度非常慢,在心理上有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庞杂的资料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有了思绪,陷入到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最后完成审计实训任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心理、生理上的双重挑战。

通过审计基础模拟实训,让我学到了如何运用审计的方法,通过实验,掌握审阅法、调解法、审计抽样方法的应用,学习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掌握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应用;通过具体的综合案例分析,提高了我对审计综合案例的审查分析能力;通过这次培训,通过对实验审计报告的填写、审查,了解到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提高了我对编写审计工作报告的能力。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实训结束了,自己也具备了一定的审计实际操作能力,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对审计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具体的审计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在一些方面存在粗心大意、不认真的态度,很难找出存在的审计错误。学习会计方面的时间已经满满三年多了,细心认真是对这个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但自己仍存在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认认真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提高工作效率,养成好的习惯。

审计实训课程只是我们初次将所学到的审计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验系统的进行模拟,而审计学很强的实践性只靠现在我们所学的理论只是是完全不够,在这次实训中我感受到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运用,还要同其他很多方面的只是相结合,如在编写审计报告的时候,要对一些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解释,这些需要我通过其他课程、学科来弥补。在面对社会、适应社会我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用审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县审计局集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扬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突出”,扎实工作,确保全年审计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突出创新,提升审计水平。 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审计事业的第一动力,着力培养审计干部的创新能力,通过理论研讨、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力求在审计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效益审计等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二是突出重点,确保审计质量。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突出审计重点:全面突出重点工程审计;着力突出投资项目资金跟踪审计;坚决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的利剑和改革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安全员”,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三是突出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努力营造讲学习、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认真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干部学习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干部知法、守法、执法的素质和能力,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系统把握各级审计工作会议精髓使每个审计人员真正把学习当成终身任务,努力把学习贯彻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四是突出规范,创新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审计业务不断创新和转型,必须正确审视原有规章制度,重新修订规章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以审计程序、综合管理和业务规范为核心的完善、实用、易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形成科学有序、公平高效的现代管理运行机制。

一周的实训时间已经结束,通过这一周的审计学实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对审计大作业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实训的意义。

我们都清楚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只依赖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实践。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自己多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请教,以解决问题。从而,以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也为以后的工作做了铺垫,同时丰富了个人的阅历。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通过实训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二、实训的要求和任务。

我们这次的审计任务有五个实验,通过这五个实验,我们要掌握审计方法的应用,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分析,审计报告等等。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这五个实验。由于一个暑假没有看审计了,有些知识忘记了,通过复习,翻阅书本和向同学请教,总算完成了以上的任务。

三、实训的心得体会。

1、自主学习。 实训期间不像我们平时的上课,在这期间老师不像之前那样每一节课都和我们一起,给我们讲课,监督我们的学习……而如今几乎是靠我们自己去把握,我们必须自觉地去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而不是抄同学的实验结果。遇到问题时,只要找到老师,她是会帮助我们解决的,从而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会一些东西。

2、积极的态度 。在实训期间的确是有点枯燥无味,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同一门课程,一堆数据……这就更需要我们有那份由始至终的积极态度,保持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我们需要积极的态度,把每一个实验做好,把结果做到最好。

3、团队精神。 在这次的审计实训,其实也需要我们发挥团队精神,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因为有时候只有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彼此的意见,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最精确的结果。然而别人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同学,因为从中我们也是收益的,我们也会收获不少东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这次的审计实训周特别深有体会,原以为学到了一些书本知识就可以了,就可以很好地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其实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只是理论知识,我们只有通过实训,使我们的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以后的会计工作接轨。我们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存在的不足。

1、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审计学这门课是在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的。由于在过去的日子里,有些基础知识还是不够牢固的,因此给现在的审计学这门课程带来有些不便。但是,亡羊补牢,为期不晚。通过这次的实训,我发现了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复习巩固,总算基本完成了这次的审计实训,

2、粗心大意。 在这次的审计实训中我又犯了老-毛病,那就是粗心。在实验四的案例八那题,要求重新编制利润表,我在编制的过程中,有好几个数字算错了,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经过几次检查和向同学请教,才发现是由于自己粗心把数字算错了。可见,只有认真细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要始终带着认真细心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否则将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对企业本身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就要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总之,通过这次审计实训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收获了不少,我将会更努力地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切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

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在职场上,身为审计人员的我们是需要写工作总结及不足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总结及不足的相关内容。

在xx年里,我充分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对于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促进xx财务管理规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根据上级审计室xx年度工作计划,对于本年度完成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制度

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

在具体工作中对xx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费用的使用及结算情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审计,保证审计在落实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xx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

收支情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根据xx经济活动特点,今年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1、对xx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xx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xx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xx收入的情况。

2、对xx的各项支出情况,包括员工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项支出均属合理。

3、对于xx的资产构成情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xx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安排的各项工作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xx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情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审计工作,使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一、加强理 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审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市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经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 论武装自我的头脑,用___理 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水平;进一步坚定社会 主义、___主义信 念,时刻牢记“八荣八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决贯彻、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___现象的侵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同时,还注重审计业务理 论学习,除参加了地区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外,还比较系统的自学了计算机ao审计系统、财政改革相关知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写作等资料,异常是参加了7月份自治区审计厅举办的“以培代审”固定资产审计调查。经过学习,理 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梦想信念更加坚定,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二、注重党性锻炼与修养。

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工作纪律”,以此来规范自我的行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地与市委、政府坚持高度一致,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在处事为人上,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做好审计工作;在工作关系处理上,比较注意把握自我的主角定位,自觉地维护大局,维护团结。

三、依法审计,求真务实。

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权限,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工作方针,始终能够做到:科学审计、礼貌审计、廉洁审计、客观公正,对自我分管负责的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个人总结《审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一是能够深入审计一线,及时协调和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忙年轻的审计干部尽快成长;二是,对一些热点、难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审计项目,能够亲自深入到基层进行审计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够进取配合局长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另外,对负责的妇委会工作也能够尽心尽力,我局是一个以女同志占大多数的单位,所以,我局班子历来很重视、关心女同志的身体、工作和生活等情景,只要是女同志的节日,必须会尽力安排。

四、廉洁自律、清廉从审。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审计机关的生命线,并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中国___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___纪律处分条例》等精神,始终对自我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自我的品德修养,能够自觉地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方面的学习,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守审计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用一个___员的标准规范自我的言行。注意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仕之德,坚持把轻名利、远是非、正心态和纳言、敏行、轻诺作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依法从审、廉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增强了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本事和反___的道德防线。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电子商务”、“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数字地球”、“电子政府”、“加入世贸”、“西部大开发”等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要深刻意识到知识更新之快,要有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的`危机感。所以,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自主创新本事,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把审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审计提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审计在构建社会 主义___社会中的作用。

审计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审计厅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取得较好成绩。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 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 万元,审计处理应交财政 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 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万元,调帐处理 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 万元,向纪检机关移交案件1起,移送处理1人,提交审计工作或调查报告46篇。

一、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全面落实年度审计工作任务。

召开了全市审计工作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并落实了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表彰了审计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有226个,其中省定项目114 个,市定项目112个;市本级62个,县(市、区)审计局164个。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有: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2个、县级财政决算审计6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63个、县级财政负债情况审计调查12个、省重点中学财务收支审计10个、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12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12个、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12个、水库移民资金审计5个、水库移民及粮食补贴审计调查7个、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18个、县长经济责任审计1个、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8个、国家建设项目审计10个。这些审计项目早已全部落实任务,有的已经结束审计,有的正在审计或准备实施审计之中。

二、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都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审计单位22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深化财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完成了原xx医专附属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其合并组建湘南学院澄清了财务家底。完成了xx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正确评价了该集团组建两年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向股东代表大会通报了审计结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湘南技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已经结束,市委党校、xx驾校、市烟草办、市食品总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要行业、重点资金和领导交办项目的审计

(一)、围绕服务“三农”问题,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全市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水库移民资金专项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等涉农项目24个,其中市局安排了本级和北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3个项目。目前,这些审计项目已大部分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我局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综合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和好评。在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中,我们组织全市40 名审计人员,分成12个审计组,对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等单位管理、分配、使用的第五期(XX—XX年)资金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8亿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查出项目单位变更项目计划、以拨作支、将借款虚列支出、不合规发票报帐、虚列工程支出等违规行为金额467.5万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审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字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如何撰写审计报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格式要规范

《国家审计准则》第五章明确了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审计署的2011年24号文件确定了比较具体的报告格式和范本。基层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固定的格式和规范的要求来起草,才能准确反映审计成果。

(一)从审计报告的起草、修改、定稿过程来看,根据审计程序和流程,审计报告可以统一为四稿。第一稿可以统一为“汇报稿”,汇报稿是由审计组长或主审汇总各个审计组成员的审计成果后形成的一个初稿或草稿,主要反映审计的总体情况和所发现的所有问题。汇报稿是粗线条的,可以不定性、不套用法规、不提处理意见,但一定要原汁原味,和盘托出。第二稿可以统称为“小组稿”。在汇报稿的基础上,经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以及对初步发现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核实、核对、订正之后,由审计组全体成员与业务科室科长共同研究讨论形成小组稿。第三稿为“征求意见稿”。在小组稿的基础上,经过审理委员会审理并根据审理意见修改之后的审计报告为征求意见稿。第四稿就是“代拟稿”。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或对象的意见以及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就是代拟稿,业务会通过之后就是最终定稿。

(二)审计报告的导语。报告导语应言简意赅,实际上是三句话,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主要表明审计依据、审计主体、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等;第二层意思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第三层意思是强调被审计单位的责任范围。导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固定的,一般不宜变更或增减内容。

(三)关于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部分。基本情况部分应区别对待。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是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等情况;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主要应当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情况、履职期间的基本情况;投资审计报告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概算、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整套的情况。

(四)关于审计报告的评价意见部分。本部分有四个注意事项:一是既包括正面评价,也包括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的简要概括。正面评价时不要过高过满,多用“基本、较好”之类的词语,不要用“完全、非常、很”等词语,负面评价要点出具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二是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三是审计评价意见不能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矛盾,导致前后矛盾;四是本部分内容不宜过长。

二、条理要清晰

审计报告条理清晰,就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阅读者能看懂、易理解。

(一)从整体上来讲,问题的排列要条理清晰有层次。一般来说应根据问题的重要性程度,按照重要优先的原则依次排列。第一顺序是体制、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第二顺序是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顺序是财务管理、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第四顺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从具体到每个问题来讲,也要条理分明,语句连贯,才能把事实讲清楚。每个问题应当按照四个步骤来写:第一个步骤是叙述违法违规事实,就是把审计所发现事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表述出来;第二个步骤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讲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要阐释原因;第三个步骤是对问题进行定性;第四个步骤是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表达要简明

表达要简明,就是在叙述事实时要宁短勿长,一定要注意语句要短,文字要平,要直奔主题,尽量避免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去叙述。在审计报告的实际起草过程中,要避免三大误区:

(一)第一个误区是,有的审计人员认为叙述事实写的情况越细越好,感觉写少了说不清楚情况,可能会埋没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叙述问题要围绕标题中所想要反映的情况,删去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而只把主要内容、核心信息表达出来。

(二)第二个误区是,有的审计人员总是站在自己的思维和立场上来叙述事实、说明情况,但往往是其他人看不懂,看不明白,理解不了审计人员究竟要表达什么。因此在表述问题时,不仅要用第三人称的语气,更要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上来换位思考,怎样表述才能既让别人能够理解,又能准确地反映出审计所发现的问题。

(三)第三个误区是,有的审计人员没有紧紧围绕标题或者围绕想要表达的主题来叙述事实,不能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而是把一些不是直接相关的情况也表述出来,往往让人感觉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学会舍弃,善于舍弃,把真正有用的情况,把直接相关的信息放到报告里面,要提其纲、撮其要,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归类要合理

归类要合理,就是需要对所有问题在整体上进行合理的归类。同时,要对每一个或每一类问题要归纳一个合理准确的小标题,也可以说是对所反映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个高度概括而又准确具体的定性。

(一)关于审计发现问题的归类。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根据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对问题进行分类。一是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一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反映政策审计、责任审计所发现的问题;第二类是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效益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就有关资金和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提出意见;第三类是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合法性、合规性方面的情况;第四类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叫其他方面的问题,主要反映会计手续不健全、账表凭证记录不准确等操作方面的问题。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分为两个大的类别,第一类是履行责任和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执行有关政策、遵守相关法律、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等与业务管理有关的问题;第二类是财务收支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遵守财经纪律、执行会计制度等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问题,总之就是“两务”,一个业务,一个财务,比较容易区分。也可以按照被审计对象所要承担的责任来分类,第一是承担领导责任的问题,第二是承担主管责任的问题,第三是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这样分类更加直观明了,符合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特点。三是投资审计报告,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类是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类是建安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类是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小标题的归纳。小标题是一个问题的灵魂和精髓,也是问题的结论和窗户,按照一般的阅读习惯,都是先阅读标题后,才要看下面具体的表述,也就是要通过小标题这个窗户,才能看到问题的具体内容。因此,小标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阅读报告的人能否正确理解问题的实质,也决定了阅读者对问题的态度和把握。小标题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定性,在归纳小标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反复推敲,既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还要有理有据,有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的支撑。在总结、概括、归纳审计发现问题的小标题时,注意把握四个原则:第一是省略主语,小标题作为一句话一般都省略了主语,也就是省略了存在问题的主体是谁不用专门表述。第二是定性要具体、准确、合适,不能含糊不清,越具体越好,越清楚越好。第三是要有具体数据或金额,而且一定要准确,不能和内容中的数字不一致。第四是小标题要和下面的具体内容相对应,不能搞两张皮。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总结

自考分为小自考和大自考,小自考分为学校命题考试和统考,学校命题考试就是学校老师出题监考改卷评分,另外还有部分科目就要参加全省统一的自考。大自考就是所有科目都要参加自考办以省为单位统一的自学考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分别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义:新的审计准则的编号借鉴了会计科目的编号,千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准则,其中:百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准则,百位为2的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准则,百位数为3的代表审计证据准则百位为4的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百位为5的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百位为6的代表特殊领域。千位为2的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千位为3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千位为4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千位为5的代表质量控制准则。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a.准则框架体系趋同;b.准则项目和内容趋同.(在审计准则内容上,中国准则体系充分采纳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征:a.在考虑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b.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准则体系;c.强化了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d.引入风险向导审计的理念和方法;e.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f.增加了对新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g.进一步强化并促进了岁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要求。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a.经济全球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要求我国加速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减少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障碍,改善了我国经济贸易环境;b.注册会计师面临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则,增强审计的有效性。增进社会公从对行业的信心,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保护社会公从利益。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a.受托责任要求的增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执业鉴证业务的内涵。b.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c.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鉴证业务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d.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发展。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a.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b.预期使用者能否获取责任方认定;c.责任方的责任不同;d.鉴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存在差异。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由于目的的不同,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通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特殊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财务报告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通常包括:a.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b.对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对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c.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d.对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a.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b.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审计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指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审计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职业怀疑态度指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对客户及其所提供信息均保持必要质疑的思想状态。这里的审计主体不仅包括注册师,还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一切具有审计资格的机构或人员。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凭证据“说话”。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在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因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相应的,为得出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要求:a. 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b.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c.如果管理层的某项证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d.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做进一步的调查。审计风险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a.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b.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还因为内部控制存在下列固有局限性: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或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使内部控制被规避。);c.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d.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e.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一般是指金额的大小),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a.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相互合作;b.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相互督促;c.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a.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b.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签订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签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c.在初步了解环境后,只有认为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征,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鉴证业务予以承接:1.鉴证对象适当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获取该标准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5.该业务具有合理额目的。连续审计和审计业务变更情况下对于审计业务属的考虑在完成审计业务之前,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鉴证业务或相关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了业务的适当性。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a.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b.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c.审计范围存在限制项目质量复核与项目组内部复核的区别:A.复核主体不同。项目组复核是项目组内部进行的复核(包括项目负责人亲自试试的复核)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指派不参加与该业务的人员,独立地对特定审计业务实施的复核。后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明显更高。B.复核对象不同。对每项审计业务,项目组都应当实施项目组内部复核,而会计师事务所支队特定审计业务才独立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范围广泛,审计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经济影响比较重大,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C.复核要求不同。项目组对每项业务实施的复核比较详细具体。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特定业务实施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突出重点,包括客观评价下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分析表: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核对表:一般是指事务所内部使用的,为便于核对对于某些特定审计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a.被审计单位的名称;b.审计项目的名称;c.审计时间或期间d.审计过程的记录;e审计标识(审计符号)及其说明(包括审计用色,即审计工作中用的各种颜色);f.审计结论;g.索引号及页次;h.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i.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j.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审计标识标识项目及含义 审计标识纵加核对 ∧横加核对 <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 T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 G与明细分类账核对一致 S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 T/B已发询证函 C已收回询证函 C备注号 *注释 Note不适用或无业务发生 N/A未了事项 O/S已查核 √说明事项 △调整事项 Adj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a.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续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b.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对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提供了书面记录,使其成为审计报告的基础;c.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评价或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认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提供其已经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的证据;d.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为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的规定提供了书面证据;e.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审计工作底稿中应记录的重大事项:a.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b.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c.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d.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a.所引用的资料是否详实可靠;b.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c.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d.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档案的保密要求除下列情况之外,事务所不得对外泄露:①法院、检察院及其其他部门在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依法查阅②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可查阅审计档案③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在下列情况下,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以要求查阅。A.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B.基于合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需要,母公司所聘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子公司所聘注册会计师,子公司不可调阅母公司的C.联合审计D.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侵占资产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表现形式: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实施手段:⑴贪污收入款项⑵盗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⑶使被审计单位对虚构的商品或劳务付款⑷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动机可能是掩盖侵占资产的事实。实际上,侵占资产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是隐瞒资产缺失或未经适当授权使用资产的事实。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⑴重大错报可分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和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这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舞弊是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的,因此,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通常大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⑵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可分为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和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前者被发现的难度往往高于后者,即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通常大于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涉及文件记录真伪鉴别的审计责任:a.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的文件记录。b.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的专家,而且可能无法发现文件记录中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c.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估文件记录的真伪。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获取的信息,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识别舞弊风险⑵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不仅要着眼与财务报表层次,而且要与认定层次相联系,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⑶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识别的舞弊风险的重大程度,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⑷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收入确定方面的舞弊风险的考虑a.收入舞弊假设。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收入(例如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或少计收入(例如隐瞒收入),注册会计师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定方面存在舞弊风险,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哪些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该假定并不是要求注册会计师无端地得出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结论,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阶段必须将收入确认领域设定为高风险领域。并引起其足够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该假定的内在含义是:在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阶段,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其了解的情况和获取的信息有选择地确定哪些财务报告领域(如存货)或认定(如完整性)属于高风险领域,于是也有可能确定某些财务报表领域或认定不属于高风险领域,从而可能就会相应坚守应对措施;鉴于收入确认具有格外的重要性。审计准则没有在该领域留给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面的选择权,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条件地将收入确认评估为岑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在应对程序方面对其的要求也就非常严格。b.这项要求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关键审计程序,其目的并不在于排除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其他可能途径(如高估存货或低估费用),而是在于导致注册会计师高度重视收入项目的舞弊风险并强化相应的审计资料配置和审计风险防范效果。

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内容的所讲解只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CPA考试资料缺乏对审计的整个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又由于《审计》科目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故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合理、准确地判断。

学习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学习顺序应该是在会计之后,和会计一起通过的概率比较小,一般是要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

在学习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更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因为审计很抽象,内容比较空洞,大部分人没有审计的经验,对于审计流程、考虑原则、具体实施等等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学习好多遍都是云里雾里。

没关系,首先学习审计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教材看三四遍很正常,不过每次都要求有不同的收获,不一样的认识才可以。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难度比较大,主要是考生们缺乏实战经验,经常有听了一天的课,感觉老师啥都没讲(刚入行时就有这种感觉)。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试着结合会计的角度多想想,反复看教材,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做题来巩固!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学习经验总结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总结会

一、独立性的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要求注册会计师采取下列措施:(1)识别对独立性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如果未能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消除产生威胁的情形或关系,或者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或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二、网络与网络事务所 1、以合作为目的; 2、明确地旨在共享收益、共担成本,或共享同一所有权、控制或管理,或共享同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或共享同一业务战略,或使用同一品牌,或共享重要的专业资源。(两种条件缺一不可,掌握好了这个就可以很好的判断网络了。) 如果某一会计师事务所被视为网络事务所,该事务所应当与网络中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保持独立。 三、业务期间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业务期间和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独立于审计客户。业务期间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对于连续审计,业务期间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二者时间孰晚为准。 如果在财务报表涵盖期间之内或之后、与审计有关的专业服务开始之前向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在审计业务期间被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评价这些服务对独立性产生的威胁。如果威胁的程度高于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该审计业务。 四、经济利益种类 (一)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指从某一实体的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贷款及其他债务工具中获取的利益,包括取得这种利益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衍生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经济利益包括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 1、直接经济利益不论大小都会威胁独立性。 2、间接经济利益只有重大时才会威胁独立性。 (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和防范措施 1、由于经济利益对独立性产生威胁,且没有防范措施的情形。会计师事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 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与审计客户同时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注意:如果该经济利益不重大,且审计客户不能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可认为独立性未受到严重的威胁 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直系亲属 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 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除非他们的参与程度极低) 会计师事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作为信托业务的受托人 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注意允许拥有上述利益的情况: 1.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是信托业务的受益人; 2.通过信托而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的经济利益对该信托并不重大; 3.该项信托业务不对审计客户产生重大影响; 4.受托人及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对与审计客户经济利益有关的投资决策没有重大影响 2、由于经济利益对独立性产生威胁能够采取防范措施的情形。 项目组成员近亲属、事务所退休金计划、事务所合伙人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经济利益——评价,采取防范措施。 五、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和个人关系 (一)贷款和担保 从银行或类似机构 1、对审计项目组成员:不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条款、条件提供贷款——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条款、条件提供贷款、在审计客户存款或交易账户,并且重大——可防范。 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条款,在审计客户存款或交易账户——不威胁。 2、对项目组成员及直系亲属: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条款、条件提供贷款——不会威胁。 从非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为其担保、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担保——除非局部重大,否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二) 商业关系 商业关系在审计客户、客户高管或其合营的企业中拥有经济利益,与客户拥有捆绑销售、配送业务。 防范措施: 事务所——经济利益关系降至不重大,终止商业关系,拒绝审计业务。 项目组成员——除非不重大,否则调离 成员亲属——评价,防范,降低威胁 (三)家庭和个人关系 先评价,再采取措施——调离——直系亲属——近亲属——密切关系——同事 六、雇佣关系 1、前任成员担任审计客户的重要位置且与事务所保持联系——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2、前任成员担任审计客户的重要位置但未与事务所保持联系——评价,降低威胁(修改计划,委派经验丰富人员,复核) 3、前任成员加入的试题成为审计客户——评价,降低威胁 4、成员拟加入审计客户——调离,复核 七、公共利益实体 关键审计合伙人、主人会计师加入审计客户担任重要职位——涵盖期间超过12个月,否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八、临时借调 临时借调——复核,合理安排其职责,不安排其成为项目组成员

第九章 风险评估概述对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 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低于管理层的了解程度)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一)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向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询问下列事项: (1)管理层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2)被审计单位最近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 (4)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其他重要变化。 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询问以下各类人员,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1)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编制的环境; (2)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的工作,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3)询问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某项会计政策的适当性; (4)询问内部法律顾问,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产品保证和售后责任、与业务合作伙伴(如合营企业)的安排、合同条款的含义以及诉讼情况等; (5)询问营销或销售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营销策略及其变化、销售趋势以及与客户的合同安排; (6)询问采购人员和生产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等情况; (7)询问仓库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的进出、保管和盘点等情况。 2、实施分析程序 如果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 3、观察和检查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二)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 询问被审计单位聘请的外部法律顾问、专业评估师、投资顾问和财务顾问等。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讨论的目标:了解在各自分工负责的领域中,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了解各自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如何影响审计的其他方面,包括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二)讨论的内容: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参与讨论的人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讨论,如果项目组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或其他特殊技能的专家,这些专家也应参与讨论; (四)讨论的时间和方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交换有关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的信息;项目组在讨论时应当强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警惕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迹象,并对这些迹象进行严格追踪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一)行业状况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 (1)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 (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4)能源供应与成本; (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二)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主要包括: (1)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 (2)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 (3)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 (三)其他外部因素 (1)宏观经济的景气度; (2)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 (3)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 (4)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动。 (四)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1、CPA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为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CPA应当考虑了解的重点放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外部因素以及与前期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上。 3、CPA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一)所有权结构:对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的了解有助于CPA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二)治理结构:良好的智力结构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务运做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 (三)组织结构:CPA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考虑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合并、商誉减值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问题 (四)经营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助于CPA识别预期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主要交易类别、重要帐户余额和列报。 —主营业务的性质 -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市场信息 -业务的开展情况 -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 -地区与行业分布 -生产设施、仓库的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关键客户 -重要供应商 -劳动用工情况 -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关联方交易 (五)投资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投资活动有助于CPA关注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策略和方向上的重大变化 -近期拟实施或已实施的并购活动与资产处置情况 -证券投资、委托贷款的发生与处置 -资本性投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以及近期或计划发生的变动 -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投资 (六)筹资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筹资活动有助于CPA评估被审计单位在融资方面的压力。并进一步考虑被审计单位在可预见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 -债务结构和相关条款,包括担保情况及表外融资 -固定资产的租赁 -关联方融资 -实际受益股东 -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方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 (二)重大的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 (五)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不能随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是调整的过程也可能导致经营风险。 (一)CPA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行业发展 -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 -业务扩张 -新颁布的会计法规 -监管要求 -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 -信息技术的运用 (二)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但并非所有经营风险都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可能对各类交易、账产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一)了解的主要方面 (1)关键业绩指标; (2)业绩趋势 (3)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 (4)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 (6)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7)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含义: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 (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2、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过程; (3)信息系统与沟通; (4)控制活动; (5)对控制的监督。 二、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1、为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控制。 2、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三、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但不包括对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的测试。 (一)评价控制的设计 了解的程度比较浅,再深入就是控制测试了。 (二)获取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 (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3)检查文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四、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 (一)考虑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特征及其影响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相关内部控制风险 信息技术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特定风险: (1)统或程序未能正确处理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或两种情况同时并存; (2)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数据不恰当的修改,包括记录未经授权或不存在的交易,或不正确地记录了交易; (3)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 (4)未经授权改变主文档的数据; (5)未经授权改变系统或程序; (6)未能对系统或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 (7)不恰当的人为干预; (8)数据丢失的风险或不能访问所需要的数据。 (三)人工控制的适用范围及相关内部控制风险 风险: (1)人工控制可能更容易被规避、忽视或凌驾; (2)人工控制可能不具有一贯性; (3)人工控制可能更容易产生简单错误或失误。 人工控制在下列情形中可能是不适当的: (1)存在大量或重复发生的交易; (2)事先可预见的错误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得以防范或发现; (3)控制活动可得到适当设计和自动化处理。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 4、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 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六、控制环境 (一)控制环境的含义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二)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三)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四)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五)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六)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控制环境本身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将控制环境连同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产生的影响一并考虑。 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管理层应当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和情形包括: (1)监管及经营环境的变化; (2)新员工的加入; (3)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或对原系统进行升级; (4)业务快速发展; (5)新技术; (6)新生产型号、产品和业务活动; (7)企业重组; (8)发展海外经营; (9)新的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风险评估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和沟通其整体目标,并辅以具体策略和业务流程和层面的计划 -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的重大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 -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某种机制,来预计、识别和应对可能会被审计单位产生重大的普遍影响的变化 -会计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来识别相关部门发布的会计准则等的重大变化 -当被审计单位业务操作发生变化影响交易记录的流程时,是否存在沟通渠道来通知会计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来识别经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八、信息系统与沟通 (一)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含义 理想的信息系统的特征: (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 (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做出恰当分类; (3)恰当计量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的金额做出准确记录; (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 (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交易。 (二)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了解 1、在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交易。 2、在信息技术和人工系统中,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的程序。 3、与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有关的会计记录、支持性信息和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 4、信息系统如何获取除各类交易之外的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情况的信息。 5、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包括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和披露。 6、管理层凌驾于账户记录控制之上的风险。 九、控制活动 (一)相关的控制活动的含义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1、授权 2、业绩评价 3、信息处理 4、实物控制 5、职责分离 (二)对控制活动的了解 (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否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2)管理层在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和经营业绩方面是否都有清晰的目标,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是否对这些目标加以清晰的记录和沟通,并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监控; (3)是否存在计划和报告系统,以识别与目标业绩的差异,并向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报告该差异; (4)是否由适当层次的管理层对差异进行调查,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5)不同人员的职责应在何种程度上相分离,以降低舞弊和不当行为发生的风险; (6)会计系统中的数据是否与实物资产定期核对; (7)是否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接触文件、记录和资产; (8)是否存在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监控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 十、对控制的监督 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CPA在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的监督进行了解和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评价内部控制 2、 审计单位人员在履行正常职责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3、 与外部的沟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 4、 管理层是否采纳内部审计人员和CPA有关内部控制的建议 5、 管理层根据监管机构的报告及建议是否即使采取纠正措施 6、 管理层是否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的 偏差 7、 是否存在协助管理层监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 十一、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的总结 通常由项目组中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了解且较有经验的成员负责。 了解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十二、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 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大账户及其相关认定的步骤: (1)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 (2)了解重要交易流程,并记录获得的了解; (3)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控制目标解释1.完整性:所有的有效交易都已记录必须有程序确保没有漏记实际发生的交易。2.存在和发生:每项已记录的交易均真实必须有程序确保会计记录中没有虚构的或重复入账的项目。3.适当计量交易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以适当的金额入账。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截止性)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内入账(如,月、季度、年等)。5.恰当分类必须有程序确保将交易记入正确的部分类账,必要时,记入相应的明细账内。6.汇总和过账必须有程序确保所有作为财务记录中的供货方余额都正确地归集(加总)。确保加总后的金融正确过入总账,必要时,过入明细分类账控制目标是否达到的问题有关认定怎样确保没有记录虚构或重复的销售? 怎样确保所有的销售和收款均已记录? 怎样保证货物运送给正确的收货人? 怎样保证发货单据只有在实际发货时才开具? 怎样保证发票正确反映了发货的数量?发生 完整性 发生 发生 准确性(4)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 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示例 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用来防止的错报·生成收货报告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更新采购情况档案·防止出现购货漏记账的情况·在更新采购情况档案之前必须先有收货报告·防止记录了未收到的购货的情况·销货发票上的价格根据价格信息档案上的信息确定·防止对销货不正确的计价·计算机将各凭证上的账户号码与会计科目表对比,然后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测试·防止出现分类错报检查性控制示例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预计查也的错报·定期编制银行调节表,跟踪调查挂账的项目·在对其他项目进行审核的同时,查找存入银行但没有记入日记账的现金收入,未记录的现金支付或虚构入账的不真实的现金收入或支付,未及时入账或未正确汇总分类现金收入或支付·将预算与实际费用间的差异列入计算机编制的报告中并由部门经理复核。记录所有超过预算2%的差异情况和解决措施·在对其他项目进行审核的同时,查找本月发生的重大分类错报或没有记录及没有发生的大笔收入、支出以及相关联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对控制的描述设计控制预计查也的错报·计算机每天比较运出货物的数量和开票数量,如果发现差异,产生报告,由开票主管复核和遍查·查找没有开票和记录的出库货物,以及与真实发货无关的发票·每季度复核应收账款货方余额并找出原因·查找没有记录的发票和销售与现金收入中的分类错误(5)执行穿行测试,证实对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 穿行测试:追踪交易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执行穿行测试可获得下列方面的证据: -确认对业务流程的了解 -确认对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在流程中所有与财务报表认定相关的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都已识别 -确认所获得的有关流程中的预防性和检查性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确认控制实际是否得到执行并正常运行 -确认之前所作的书面记录的准确性 (6)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1、对控制的初步评价 -内部控制本身的设计可以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 -控制本身的设计无效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2、风险评估需考虑的因素 帐户特征及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高,则相关的控制应有较高的敏感度 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控制的评价。CPA应将对整体层面获得的了解和结论,同在业务流程层面获得的有关重大交易流程及其控制的证据结合起来考虑。在评价业务流程层面的控制要素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管理层及执行控制的员工表现出来的胜任能力及诚信,员工受监督的程度及员工流动的频繁程度 ·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潜在可能性 ·缺乏职责划分 ·所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监督人员测试控制动作的程度 ·业务流程变更所产生的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风险评估过程针对某控制所识别的风险,以及对于该控制是否有进一步的监督 3、评价决策 ·根据以上的考虑因素,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否有效? ·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是否更多地依赖控制并进一步测试控制 (7)对财务报告流程的了解和评估 财务报告流程:有关信息从具体交易的业务流程到总账和财务报表以及相关列报和披露的流程,这一流程与财务报表的列报认定直接有关 财务报告流程包括: -将业务加总记入总账的程序,即如何将重要业务流程的信息与总账和财务报告系统相连接的过程 -在总账中产生、授权、记录和处理记账分录的程序 -其他用于记录财务报常规和非常规调整的程序,例如合并调整,报告汇总、重分类等 -用于起草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的程序

第八章 计划审计工作 一、 初步业务活动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必须)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2)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3)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一)总体审计策略 1、审计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3、审计方向 (重点领域) 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说明的内容: 1)向具体的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二)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 (1)风险评估程序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具体有: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1.1一般风险评估程序: 说明:项目组需记录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所执行的风险评估程序,该程序可能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及分析程序所记录的内容,需要包括项目组工作的性质及范围。 1.2针对特定项目的程序 说明:包括确定特定项目、询问程序和时间安排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 2.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2.3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 2.4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2.5财务业绩及相关经营风险 解内部控制 3.1控制环境 3.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3.3信息系统与沟通 3.4控制活动 3.5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4、对风险的评估及审计计划的讨论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CPA计划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通常CPA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两个层次。 总体方案主要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方案) 具体审计程序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5、评估大错报风险 5.1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5.2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6、进一步审计程序(说明:这里只列示重要帐户和列报的计划总体方案的内容) 6.1确定重要帐户及列报 6.2将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重要帐户或列报相联系 6.3对重要帐户或列报确定相关认定 6.4确定审计目标并与进一步审计程序表(具体审计程序)中的相关审计目标相互索引 6.5评估是否利用专家及其他人士的工作 6.6确定拟实施的总体方案及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7与进一步审计程序表的具体审计程序相互索引 其他审计程序 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上述进一步程序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要求CPA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 7、其他程序 7.1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7.2其他 重要提示:(一)(二)(三)是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1、2、3、4、5、6和7的内容是具体审计计划记录模式范例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与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CPA在必要时应当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四)指导、监督与复核 取决的因素: 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2、审计领域; 3、重大错报风险; 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五)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1、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 包括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向项目组传达重大事项而作出的关键决策,对审计的总体范围、时间及执行所作出的关键决策。 2、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 (1)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 (2)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对计划的重大修改的记录 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的重大更改及其理由,以及对导致此类更改的事项、条件或审计程序结果采取的应对措施。 (六)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当就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中的内容与治理层、管理层进行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谨慎,以防止由于具体审计程序易于被管理层或治理层所预见而损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七)首次接受委托的补充考虑 (一)质量控制程序 (二)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三、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财务报表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客观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重要性越低,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1、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告个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通常的方法是,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基准有: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 在选择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 (1)财务报表的要素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所定义的财务报表指标以及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提出的其他具体要求; (2)对某被审计单位而言,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 (3)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 (4)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 参考数值: (1)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 税后净利润的 5%,或总收入的 0.5%; (2)对于非盈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 0.5%; (3)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 0.5%。 注册会计师执行具体审计业务时,可能认为采用比上述百分比更高或更低的比例是适当的。 由于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具有相对稳定性,经常将其用作确定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基准。 根据谨慎性原则,涉及多个重要性水平时,应该选择最低的那个。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可容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3、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该考虑的具体情况包括: (1)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 (2)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 (3)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 (4)错报对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 (5)错报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的影响程度。 (6)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 (7)错报对某些帐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 (8)相对与CPA所了解的以前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而言,错报的重大程度。 (9)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的项目相关。 (10)错报对信息漏报的影响程度。 (11)错报对于已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 (四)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原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过高),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五)评价错报的影响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2、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的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此时,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此时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此外,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四、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不恰当主要指应当出具非无保留意见,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 (1)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 (2)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和指导 (3)考虑是否存在导致CPA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 2、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单独进行评估,这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相反,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对两者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合并评估。 (二)检查风险 1、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了准则后)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的其他原因,这些原因通过适当的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符合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1)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 (2)审计过程执行不当 (3)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 3、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可接受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的)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

1. 审计常识 (1)在制定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使用被认为对任何一张财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错报总体水平。所以应选择14万元作为所有财务报表的计划重要性水平。 (2)因为初步估计的重要性水平为总资产的1%(14÷1400),按资产所占比例分配财务报表重要性到各账户时存在缺陷。 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第一,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第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由于为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对审计证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 (1)在制定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使用被认为对任何一张财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错报总体水平。所以应选择14万元作为所有财务报表的计划重要性水平。(2)因为初步估计的重要性水平为总资产的1%(14÷1400),按资产所占比例分配财务报表重要性到各账户时存在缺陷。 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第一,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第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由于为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对审计证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 2. 财务小知识 一、财务基础知识六大要素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前三者为企业资产数据,后三者为企业经营数据,关系具体如下:1.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2.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3.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4.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5.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6.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8.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9.利润=收入-费用;10.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11.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 = 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 +损益类科目余额。 二、看懂财务报表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 3. 财务小知识 一、财务基础知识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前三者为企业资产数据,后三者为企业经营数据,关系具体如下: 1.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2.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3.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 4.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 5.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 6.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 9.利润=收入-费用; 10.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 11.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 = 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 +损益类科目余额。 二、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 4. 审计应具备哪些相关知识 1、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有道德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事业,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问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 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2、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 在具备了基本素质能力之后,能否实现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还要看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了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 第一,要有职业敏感。 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 第二,要有洞察力。 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 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 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好评”,谢谢,您的采纳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 5. 生活中有那些审计小问题 一)审计的制约作用;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是千百万个企事业单位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方向正确经营的保证。国家机关、各企事业单位能够忠实地贯彻执行,就能保证正确的经营方向,否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审计通过检查监,就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贯彻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的情况,就能揭露和制止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以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地发展 2.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资料及其他各种经济资料,应该真实、正确、合理、合法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但不少单位的经济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有意造假现象,以图掩饰非法的经济行为。通过审计的检查监督,不仅可以揭露出经济资料的错误和舞弊,而且还可以揭发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进一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和考查有关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3.揭露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不论是财政财务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都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揭露出社会上不正当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理,提出改正意见,刹住不正之风,促进廉政建设。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各种审计特别是财政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和查明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税、走私、造假账、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大公为小公和化公为私,以及损失浪费等经济犯罪行为,并配合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行政纪律监察工作,法院、检察机关的司法侦查工作,以及各种临时检查工作,进行查证与鉴定,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有作用。 (二)审计的促进作用: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 1.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这样就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员管理素质,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评价,可以发现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履行情况及责任归属等问题,并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正确的执行。 3.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审计部门作为对一切国有资产的监督部门,通过微观审计和宏观调查,都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一些违法乱纪和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审计机关和人员不仅有向有关领导和宏观管理部门反映信息的义务,而且有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的权力,这就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4.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无论是微观审计还是宏观调查,都可以发现一些在处理国家、地区、集体、个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获得了一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审计通过信息反馈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使责、权、利更加密切地结合,以助于微观经济中的有关矛盾的解决和宏观调控工作的加强。西方的审计学家认为,审计是建立一个廉洁 *** 的有力工具,由此可见,审计监督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摘自:中国审计出版社:审计学原理) 6. 审计沟通中的小技巧有哪些 沟通贯穿于审计的始末,良好的沟通并不必然导致审计意见的顺利发表,但是,沟通的受阻可以直接导致审计范围受限,或者是得到虚假的信息,导致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增加。 表面上看,沟通是最不需要专业技术的,实际上沟通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刚刚从事审计工作的新人,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注意沟通的技巧。 在审计中,一个好的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现场审计与被审计单位面对面交流时。 结合自己的经验,本文旨在强调新人沟通时的一些小窍门, 1。佯装好人,主动示好 在进驻现场时,一定要收集客户和其所在行业的资料,特别是其行业近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思考该时间会给公司带来何种影响。 不过在实际中,一般收集不利于客户的事件,然后总结相应的对策。在日常闲聊中以此为话题,很明显这是主动向客户示好。 2。学打太极,转移矛盾 审计人员心里都明白,自己完全只是按照程序来做,并没有半点为难客户的动机。 但是客户就不这么认为了。 特别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数字,客户也模棱两可,而审计人员却非要一个准确的答案时,这种矛盾就特别突出。 因此,在审计人员沟通时,注意语言表达中一定要强调我们是依据相关的规定,我们只是执行者。审计人员也可以这么表达,根据某某规定,我们应该怎样,但是因为。 ,所以我们简化成。 实际上我们也的确如此。(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3。多做事,少说话 在有客户在场时,新人最好少说话,有疑问时先询问项目经理,非得询问客户时,应在心里打好腹稿,明确审计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审计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露出破绽,因为客户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是敷衍之词,因此新人缺乏必要的经验来应付甚至直接就被打发回来。因此,明确审计目的是什么重要的,心里琢磨如何应对客户可能的托词也是必不可少的。 切记不要暴露自己是新人的身份。 4。 主动与被动 有时候审计人员过于自信,往往是在头脑中模拟客户的意图然后问客户是不是,显然,如果客户有隐藏正好借你的问题混过去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要求客户主动交代动机或做法,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信息。 其次,在针对某一程序的一连串问题后,审计人员应该将该问题的答案从始到终复述一遍,以求是否得到正确的理解,因为有时候客户会被审计人员零零散散的问题搞昏头。 总之,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强大的专业知识之上的,要让客户真正敬佩,达到以德服人! 以上就是本文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得到你,其实只要你认真阅读,一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加油。 7. 审计人员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审计人员须具备五项基本技能: 一、调查取证能力 调查取证能力,关键就是查。弄清“为什么查,查什么,怎么查”,一是对被审计的对象情况分析细,对采取的方式方法考虑细,对审计需要了解的情况掌握细。二是把事实查得准,适用法律法规、问题定性准。审计或审计调查取证必须是时间、地点、事件清楚,准确无误,没有瑕疵。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对审计的问题恰当定性,实际工作中会碰到一些难以定性的问题,可以视具体事件抓主放次,个别不影响审计重点的小问题可以放放,要学会弹钢琴。三是结果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问题、每个阶段的审计结果要实。不论什么问题,一旦审计查证,就必须查实,尤其是对整个项目审计定性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查实。审计中涉及的大案要案,查出的问题较多,有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移交前把证据做实,移交后再跟一段,协助承接单位熟悉情况,尽快顺利开展工作。 二、观察识别能力 观察识别能力,关键就是看。一是会看材料。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反映问题的初始材料,要认真阅读,必要时还要将历年的有关的资料联系起来看,梳理所需的问题,分析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列出可查性强和短时间内可突破的重点问题。辨析证据材料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要学习银行、证券、房产、税务、通讯、国土、基建等方面的知识,看清、看懂相关材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到突破查找问题和大案要案的重要线索。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议记录、会计账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要仔细阅看,从中找到对审计有价值的信息。二是会看问题,要善于捕捉问题,从一些不起眼的情况和事件中,找出被审计者违纪违法的蛛丝马迹。要善于透视本质,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往往是重大问题的掩盖,必须学会揭皮取核,剖面掏心,抓住实质。 三、谈话突破能力 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谈话也可以发现问题的线索。一是要抓住先机。抓住了先机,就掌握了主动。初核阶段,一般不直接找当事人谈话,可约谈相关知情人,此时的谈话,既要快又要隐蔽,先核实一两件涉嫌违纪违法问题,为审计重要线索发现打基础。线索发现后与调查对象谈话进入实质性。要重视第一次谈话,先把主要问题抓住。二是以智取胜。谈话是智力的较量,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审计人员代表组织,有政治优势,可以充分发掘自己的智慧,同时也要讲究技巧。引导他们增强法纪观念,认识错误,要以真实道理说服,引导其转变观念,端正态度。三是要谈透。要把问题谈透,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关键的人和事,必须一一谈清。要把道理谈透。要把利弊谈透,当前的利、长远的害,个人的利、集体的害,辨明利弊,使其明白不因自己一时错误,毁了前程,误了事业。 四、口头表达能力 综合地条理地简明扼要地用口头语言向领导汇报审计情况,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要通盘考虑大疑点问题,要及时报告,好让思路清晰。只有想明白,才可能说明白,思路决定结果。要准确掌握情况,搞清问题,始终围绕查什么、怎么查,坚持整体思路。要经常梳理审计问题,条理化整理,形成清晰脉络,保持理性思路。注意理顺思路,听取不同意见,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不断明晰思路。“理”,即条理分明。要善于总结归纳,分清层次,提炼观点。要坚持讲短话,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简”,即简明扼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言简意咳不含糊其辞,切中要点不漫无边际。重讲结果,少谈过程,对审计重要情况力求一语中的,一句到位,重大疑点问题,要及时报告,好让领导驾驭全局,通盘考虑。 五、文字写作能力 当今审计人员需要综合素质,不仅需要会查问题,还要规范、新颖、深刻、灵活地写好各类审计文书材料。一要写“规范”。审计文书有其独特要求和规范性,如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简报等文书材料,因其严肃性、统一性和约束性,必须规范书写,不得随意更改模式,以确保执行力。二要写“新”,综合、剖析、思考是写新的基础,归纳、概括、总结是写新的关键,参与、体验、感悟是写新的要求,实在、管用、启示是写新的目的。要善于捕捉亮点,审计中的好做法、好体会,重要启示,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的深人思考,是写新的好素材。审计简报要注意抓住热点,社会关注,群众期盼,领导重视。如发生在金融领域、土地规划使用、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生产安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环保和“舌尖上的浪费”等方面的题材,影响坏、危害大,深人剖析原因教训,对建立健全解决问题长效机制,是写新的重要内容。要着力盯住难点,多年解决不了的顽疾,长期存在的瘤癌,通过审计反映能够解决的,是写好审计简报的题材。 8. CPA的会计和审计的学习方法 问:审计学和会计学的区别是什么 会计学是就当会计的和干财务管理的。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以对其经营业绩做出评价的过程。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具有会计、财务、审计专业理论与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 *** 部门及审计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等。 审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理论与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 *** 部门及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会计、财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基础、注册会计师审计、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 *** 审计、独立审计准则、会计信息系统等。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1.审计基本知识:审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审计程序(即审计方法)可以分为: (一)检查 检查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检查记录或文件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1.检查记录或文件可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2.在检查内部记录或文件时,其可靠性则取决于生成该记录或文件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检查用作控制测试的一个例子,是检查记录以获取关于授权的审计证据。 3.某些文件是表明一项资产存在的直接审计证据,如构成金融工具的股票或债券,但检查此类文件并不一定能提供有关所有权或计价的审计证据。 4.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二)观察 1.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例如,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或控制活动进行观察。 2.观察可以提供执行有关过程或程序的审计证据,但观察所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而且被观察人员的行为可能因被观察而受到影响,这也会使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受到限制。 注意:一般观察程序是针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主要用于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控制测试中。 (三)询问 1.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2.知情人员对询问的答复可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尚未获悉的信息或佐证证据,也可能提供与注册会计师已获取的其他信息存在重大差异的信息。 3.在询问管理层意图时,获取的支持管理层意图的信息可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1)了解管理层过去所声称意图的实现情况、(2)选择某项特别措施时声称的原因以及(3)实施某项具体措施的能力,可以为佐证通过询问获取的证据提供相关信息。 针对某些事项,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有必要向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获取书面声明,以证实对口头询问的答复。 (四)函证 1.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2.当针对的是与特定账户余额及其项目相关的认定时,函证常常是相关的程序。但是,函证不必仅仅局限于账户余额。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要求对被审计单位与第三方之间的协议和交易条款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可能在询证函中询问协议是否作过修改,如果作过修改,要求被询证者提供相关的详细信息。 3.函证程序还可以用于获取不存在某些情况的审计证据,如不存在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收入确认的“背后协议”。 (五)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六)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提示:重新执行只能用于控制测试。 (七)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2.审计知识 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体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确认和解除责任者所负经济责任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责任,又称受审责任、经管责任和财务责任。经济责任就是指在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的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即委责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即责任者)所形成的一种责任关系。 责任者和委责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诸如法律、规章、合同、组织原则、习惯或者非正式的道德义务等等。 经济责任关系一旦确立,责任者总是要根据责任关系,而以最大善意履行其职责,实事求是地报告其经济收支活动情况和结果;委责者则从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出发,需要查实、审核经济收支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 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具有独立性的第三者加以实施,来证实财务报告的可信程度。因此,经济责任关系是由于接受财产物资的委托而发生的,具体表现为委责者和责任者的权利义务的关系,即:(1)委责者既有审查和监督所委托的财产物资收支情况和结果的权利,又有解除责任者责任的义务;(2)责任者既有要求对其收支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计以解除其责任的权利,又有接受委托审计的义务。 而审计人员则作为第三者介入经济责任关系之中,以便在责任者和委责者之间,可以顺利地为委责者履行解除或确认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职责。这样,委责者、责任者与审计人员三方面则构成了审计关系。 因此,经济责任关系使人类审计思想的产牛、中计行为的发生具有厂可能性。 “审计因‘受审责任’的发生而发生,亦因受审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也就是说,没有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便不可能有审计思想、审计行为和审计制度的产生、发展。随着经济责任关系的社会化、明确化发展;审计在满足了断发展的经济责任关系的需要中,将不断成熟和完善,并充分发挥着审计的重要职能作用。 但是,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仅仅为审计思想、审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审计的发生同时还取决于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等条件。 3.审计应具备哪些相关知识 1、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有道德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事业,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问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 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2、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 在具备了基本素质能力之后,能否实现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还要看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了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 第一,要有职业敏感。 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 第二,要有洞察力。 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 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 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好评”,谢谢,您的采纳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 4.监盘后还需要做什么 1、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 2、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均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 3、复核盘点结果汇总记录,评估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盘点结果。 4、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是否已作出正确的记录。 5、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方式及其结果无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 5.《审计》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掌握好专业知识 《审计》以其逻辑性和高难度著称。要学好这门课程、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里的专业知识。既涉及到《审计》课程,又涉及到《会计》课程,两种知识在审计命题中的比重分别约为60%和40%。 1.应当掌握的审计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审计重要性的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性复核与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操作、实施;函证结果的评价、处理;应付账款的分析性复核、未入账应付账款的查找;固定资产分析性复核程序的实施、固定资产担保、抵押、租赁等与所有权相关内容的审查;成本费用的分析性复核;存货监盘计划的编制、存货监盘程序的实施,特别是特殊类型存货的特殊监盘技术;存货的截止测试;投资的分析性复核、分类与附注披露;库存现金的盘点,银行存款的分析性复核、银行存款未达账项追查,银行存款函证程序的作用与实施技术;期初余额、关联方及其交易、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审计意见的影啊;审计差异的分类与汇总;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审计报告说明段及强调事项段的编写;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出资的具体审验程序,验资报告说明段的编写,拒绝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形;注册资本相关明细表的填制,验资事项说明的编写;内部控制审核程序的实施、审核意见的确定、审核报告的编制等。 2.应当掌握的会计知识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应收账款账龄的确定、账龄的勾稽关系、账龄与坏账准备的关系;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运用和变更,坏账损失的确认与处理;固定资产增加及减少的会计处理、后续支出的会计核算、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累计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运用、变更处理,累计折旧计提的计算;存货计价方法的选用、变更处理与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借款费用、应付债券、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计提与使用;投资的入账价值与会计处理,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算,投资核算方法的选用、变更及相关会计处理,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债务重组、非货币 *** 象、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会计处理、合并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预计负债等特殊项目的特殊会计处理,审计差异的确认、重分类调整分录的编制等。 3.应当熟悉并理解的审计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财务报表目标与项目目标的确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比较与鉴别;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与查阅;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操作步骤与计算,内部控制缺陷的鉴别与评价等。 4.应当了解的审计知识包括: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影响审计证据特性的因素;审计风险及其要素的分析与导向;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及其用途分类;审计计划的内容、初步审计策略的确定;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及要求,控制测试的对象、程序、范围、时间,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再评价与进一步评价;管理建议书的内容、管理建议与审计意见的区别;管理当局对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内容及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审计报告的格式;审计报告的编写、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期后发现的事项的处理、特殊目的审计报告的编制、验资报告的作用与局限性、验资报告引言段、范围段、意见段的编写;盈利预测审核的主要程序、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编制等。 6.审计知识问答3.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领导人员所在的实际情况和与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相关程度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1)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2)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3)对外和资产处置情况。 (4)收益的分配情况。 (5)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6)与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7)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经济事项的程序和效果,是否存在重大决策失误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情况。 (8)领导人员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资产和经济违法违纪问题。 (9)党委、或委托部门要求审计的其他内容。

一、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 1.防止或发现舞弊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对发现舞弊方面的责任 (1)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 (2)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二、注册会计师难以发现舞弊的原因 1.舞弊者的狡诈程度; 2.串通舞弊的程度; 3.舞弊者在被审计单位的职位级别; 4.舞弊者操纵会计记录的频率和范围; 5.舞弊者操纵的每笔金额的大小。 三、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 1.评估舞弊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 (2)考虑舞弊三因素; (3)分析程序; (4)考虑其他信息。 2.评估舞弊风险考虑的因素 (1)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获取的信息,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识别舞弊风险;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收入舞弊假设 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 4.了解内部控制识别舞弊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为防止或发现舞弊而设计、实施的内部控制,以进一步了解舞弊风险因素及管理层对舞弊风险的态度。 四、应对舞弊风险 1.应对舞弊三个环节 (1)总体应对措施; (2)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3)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的程序。 2.总体应对措施的内容 (1)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督导; (2)考虑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 (3)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为被审计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 3.针对认定层次舞弊风险审计程序的内容 (1)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 (2)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 (3)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4.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程序的内容 (1)测试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出的会计分录以及为编制财务报表做出的调整分录是否适当; (2)复核会计估计是否有失公允,从而可能产生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3)对于注意到的、超出正常经营过程或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显得异常的重大交易,了解其商业理由的合理性。 五、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舞弊的手段 1.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特别是在临近会计期末时; 2.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3.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 4.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推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5.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事实; 6.构造复杂的交易以歪曲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 7.篡改与重大或异常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条款。 六、发现管理层舞弊时对审计的影响 1.重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重新评估的结果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2.重新考虑此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包括管理层声明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以及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和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并考虑管理层与员工或第三方串通舞弊的可能性。

  • 索引序列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报告怎么写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总结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总结会
  • 审计自学考试知识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