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发布时间: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从根源上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关系中产生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我们也需要回到关系中去解决问题。就像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一样,很多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吃了药,症状得到了缓解,可是回家不久就复发了。为什么?这是因为家庭环境可能会诱导疾病复发,如果这个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疾病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一个家庭有一个沉迷于王者荣耀,天天打游戏什么都听不进去,脾气变得十分古怪的孩子,家长急的不行,该怎么办呢?父母必须要知道怎样和孩子相处是最适合的,如果只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而父母不参与,没有人给予正确引导,其实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如果在治疗室里暂时改变了,回到家里,还是原来的条件,原来的环境,很可能孩子的表现还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虽然出现问题的可能是个人,但是其他家庭成员也非常需要得到支持与帮助,来学习如何和患者更好地相处。

1、问题探索及评估阶段

(1)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澄清问题;收集有关资料;理解和界定问题

(2)在探索问题阶段,收集资料时,有一些重点要特别留心:

2、目标设定阶段

这阶段的工作任务:对目标的讨论可从询问来访者的期望开始;治疗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治疗目标要协商确定,借此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对目标结构中的当前目标要尽可能详细讨论,明确规定,必要时可用备忘形式或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3、方案探讨阶段

双方根据问题性质、程度,来访者个人及其环境条件情况,治疗师的策略和技术储备等,结合已确定的治疗目标,设想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对这些方案的优劣进行权衡、评估;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4、行动实施阶段

(1)治疗/行动阶段不能使来访者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

(2)治疗方法的应用也具有试误性。

(3)要注意实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

(4)治疗/行动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

5、评估/结束阶段

扩展资料:

心理治疗的形式:

(一)个别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个别进行谈话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治疗师与来访者交谈的目的在于治疗师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来访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措施

(二)集体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把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来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来访者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活动与讨论。

(三)家庭心理治疗:治疗师根据来访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使得来访者适应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疗时,必要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治疗

家庭疗法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考情分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单选题和辨析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单选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一、 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特性首先我们要知道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在某时某事上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掌握知识或寻求外界帮助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一个积极的健康心理。心理的健康水平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护。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 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交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智力正常:②情绪适中:③意志品质健全:④人格稳定协调:⑤自我意识正确;⑥人际关系和谐: TH会适应良好⑧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概念: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是情储消极、 悲伤、颓度、浓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愿: 二是消极的识倾问,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时、食欲不振等。治疗:对于有种郁症状的学生,应让他们做一此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及与人交柱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更为积极的看法。 2.恐惧症概念: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表现: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惧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不敢拾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治疗:①情景油疗。让学生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忍惧症的量,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不断地鼓励学生面对这种场景,让学生从假想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②认知疗法。这是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要断告诉学生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学生正确认识与人交往的程序和方法。 3.焦虑症概念:焦虑在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展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 自信心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种紧张不安、 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表现: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营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治疗: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助型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局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对于缓解学生的专试焦虑、有较好的效果。 4.强迫症概念:强迫症包括强泊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治疗: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 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②暴露与阻止反应。5.网络成瘾概念: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着迷状态。表现: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感。治疗:心理干预法。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的适用对象是确已上网成瘾的学生。 常用的心理干预法有以下几种。①强化干预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适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子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②厌恶干预法:厌恶干预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法、内隐致敏法等。③转移注意力法: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④替代、延迟满足法: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以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人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⑤团体辋导法: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者,以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真题回顾1. (2019上)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2. (2018下)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无是处, 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3. (2018上)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其在手腕上套根橡皮筋,-且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4. (2016下)[材料分析题]-位高中 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恼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刷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娱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保诉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您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1. [答案]C[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追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题干中的措述是强迫行为的典盟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2.1答案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是情绪消极 您伤、颓度、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清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题干描述的就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3.[答案]B[解析]厌恶干预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天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法、内隐致敏法等。题干中,老师所要求的做法便是厌恶干预法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4.[参考答案]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材料中女同学整天忧心神仲,心跳加速,思维不受控制,上课害怕老师提问,是典型焦虑症的表现。产生的原因:(1)学校的统考,升学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3)个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做过高程度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调适的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住型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1、问题探索及评估阶段

(1)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澄清问题;收集有关资料;理解和界定问题

(2)在探索问题阶段,收集资料时,有一些重点要特别留心:

2、目标设定阶段

这阶段的工作任务:对目标的讨论可从询问来访者的期望开始;治疗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治疗目标要协商确定,借此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对目标结构中的当前目标要尽可能详细讨论,明确规定,必要时可用备忘形式或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3、方案探讨阶段

双方根据问题性质、程度,来访者个人及其环境条件情况,治疗师的策略和技术储备等,结合已确定的治疗目标,设想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对这些方案的优劣进行权衡、评估;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4、行动实施阶段

(1)治疗/行动阶段不能使来访者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

(2)治疗方法的应用也具有试误性。

(3)要注意实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

(4)治疗/行动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

5、评估/结束阶段

扩展资料:

心理治疗的形式:

(一)个别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个别进行谈话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治疗师与来访者交谈的目的在于治疗师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来访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措施

(二)集体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把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来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来访者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活动与讨论。

(三)家庭心理治疗:治疗师根据来访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使得来访者适应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疗时,必要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治疗

维基尼亚.萨提亚出生于1916年,逝世于1988年9月。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牧场,父母是信奉基督教科学派的美国人。她是5个孩子中的老大,聪明能干,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 萨提亚开创性的工作,使她成为世界公认的家庭治疗创始人之一。她坚信人们拥有不断成长改变和获得新认知的能力,它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家庭中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他曾说过治愈了家庭,也就治愈了整个世界。她的治疗模式被认为是通过理解和解读家庭的功能失调而改善家庭的沟通方式。萨提亚作为近期被称为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模式的创始人,她将咨询或治疗看作是内在自我的深刻体验。她更像一位教师和培训者而非作家。所以他出版的作品比同时期的人要少一些。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有两个理论假设:冰山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工作在三个领域:个人成长,人际互动和原生家庭。四个治疗目标,五个核心治疗元素。六个转化步骤:现状⇒外来因素⇒混乱⇒转化⇒整合⇒新的现状。七个冰山层: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个体健康的八个不同水平:生理,智力,情感,感觉,互动,营养,环境,灵性。一、萨提亚转化式成长模式的基本信念,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文章。 1, 我们是宇宙普遍生命力的独特展现,这一生命力推动我们积极成长。 2.我们拥有内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使我们可以超越基本的生存层面。我们也有能力利用外界的资源帮助我们成长。 3,虽然我们不必有时候也不能改变外在的事件和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的父亲生活经验对我们的影响。 4.治疗能够而且必须在比症状更深的层面上工作,而且治疗通常必须在自我的层面工作才能带来痊愈和改变。 5家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和生存单位,因此在所有的治疗中都需要将家庭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涵盖进来。 6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在呼吸治疗和家庭治疗中也是如此。 7, 和来访者建立深层的联结,然后创建一个开放的可信的接纳的关系是咨询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8.人的本质是好的,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才能体验和展现好的一面。 9.感受属于我们自己,因此可以被驾驭,并且通常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10, 治疗师对自己的运用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治疗师自身需要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一致性,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挖掘出链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生命能量。 11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这一概念可以有助于在治疗中更好地处理症状背后潜在的问题。这一概念也更强调内在而非外在表现。 12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的负面部分,不仅仅治疗师要关注过去和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可能性,关注怎样让人变得更完整。 13.希望是促进改变发生的必要因素。 14人们应相似而有所联结,因相遇而有所成长。 二、萨提亚对他所有的治疗提出了至少四个基本的普遍的目标或元目标。简而言之,它聚焦于以下方面。 1.责任感:帮助来访者成为对自身行为感受想法和期待更加负责任的人,而且更有能力实现内心的渴望。 2.更好的决策者:来访者会怀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关爱,学会在自我及他人中做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有益健康的选择,他会依据自我他人和环境因素作出选择。 3.自尊: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尊。按照萨提亚的定义,自尊意味着人们在本质上对自我和生活有多大程度的积极体验,而不仅仅是他们感觉有多好。仅仅为了寻找良好感觉的努力,可能会导致自我扩张式的自恋,而自尊是一种存在状态,包括自我层面的一致,而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感受一致。 4.一致性,:一致性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和谐状态,它是与生命能量的和谐共鸣。它与宇宙所有的人类生命及超越生命的力量相连。其他人可以称他为自我实现或者活在当下,萨提亚称他为自我内在的和谐,人际的和睦与世界的和平。 在这4个元目标的基础上,治疗师和来访者会根据他们个人的挣扎和渴望,设定个体和家庭的特定目标。 三、当人们想起萨提亚时,常常记得他用雕塑的方式教授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4种生存应对姿态的老师。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他指出不要局限地认为这些只是沟通姿态,而应该将这些沟通姿态视为一种信息,象征来访者活在他们冰山的不同层面,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和来访者建立链接。为了传达他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治疗过程,萨提亚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他最常使用的隐喻是雕塑,他会运用沟通姿态使内在外化,并用雕塑呈现功能失调的关系。 萨提亚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隐喻是冰山,冰山代表一个人,他包括这个人的行为,应对方式,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冰山的核心和基础是自我及我自己。在冰山的隐喻中,萨提亚包含了精神和灵性,灵性是心理和情感复合体之所在,构成我们的内在生命,它是来自希腊与灵魂的转化,精神是纯粹的意识,自我是真正的我自己。 后来萨提亚开发出许多治疗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开发了家庭重塑这一工具。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童年未完成的事件,找回个体内在的资源和能量,以成人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萨提亚还开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被称为个性舞会。这有助于整合和抚育个体力量,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完整感和一致性。 四、从外在的交流模式到内在的交流模式,萨提亚发展出互动的内在整合方式,以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追踪和干预个体所体验到的不同的内在阶段。下面简要描述的是萨提亚5个基本的核心治疗元素。 1.体验式。治疗必须是体验式的,这意味着来访者正在体验过去事件对于现在的影响。同时来访者也体验到当下他自己积极的生命能量。通常身体记忆是帮助他们体验所受影响的方式之一。只有当来访者同时体验到事件影响的负性能量和他们生命力的积极能量时,积极的转化才会发生。 2.系统性。治疗必须在内在和互动的系统中工作,来访者在其中体验他的生命力。内在的系统,包括情绪,观点,期待渴望和个人的灵性能量,所有这些方面以系统的方式相互作用。互动的系统还包括一个人在过去和现在生命中经历的关系。内在的和互动的系统相互作用,一个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系统。转化型的改变是内在系统的能量转化,它会带来互动系统的改变。 3.积极导向。在萨提亚的成长模式中,治疗师积极主动地与来访者在一起,帮助他们重新建构观点,创造多种可能性,倾听来自普遍性渴望的积极信息,并帮助来访者与他的积极生命力联结。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健康和各种可能性,欣赏他们自身的资源并促进其成长,而非聚焦于病理或解决问题。 4.聚焦于改变。由于萨提亚的治疗是聚焦于转化性的改变,所以自始至终整个治疗进行中治疗时提出的过程性问题都是与改变有关的。例如必须发生哪些改变才能让你原谅自己?这个问题给了来访者一个机会去探索他系统中未知的部分。 4.治疗师自己。治疗师的一致性对来访者接触他们自己的灵性生命力是很关键的。当治疗师表里如一时,来访者会体验到关怀接纳,希望,兴趣真实可信和主动参与。治疗师在隐喻幽默自我表露雕塑及一些其他创造性的干预方法中,运用自己的生命力,那些方法也来自治疗师在表里一致的状态下,与他自己的灵性自我的联结。

第一章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心理卫生?(P4) 2.心理卫生的对象是什么?(P4)全体社会成员。 3.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P4)(4个方面) 4.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P5-6)(根据年龄和社会功能划分)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0-22)(8点) 6.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P23)(4点) 7.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原则?(P23-24)(6点) 8.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是什么?(P25-26)(3点) 9.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P22) 10.心理健康定义?(P22) 11.自我实现定义?(P13) 12.成熟者定义?(P17)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障碍?(P27-28) 2.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29-30) 3. 心理障碍有哪些种类?(P32) 4.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是什么?(P34-42) 5.什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42-43) 6.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P43) 7.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P44) 8.什么是适应性障碍?(P45) 9.什么是神经症?(P45-46) 10.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P46-47) 11.什么是恐怖性神经症?(P48-50) 1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P50-52) 13.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P53-54) 14.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P54) 15.什么是神经衰弱?(P56-57) 16.什么是癔症?(P58-60) 17.如何治疗? 18.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种类?(P60) 19.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P61) 2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P61-63) 2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P63-64) 22.什么是人格障碍?分哪些类型?(P65-66) 2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P66) 24.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P67) 25.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7) 26.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P67) 27.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P68) 28.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P68) 29.什么是焦虑型人格障碍?(P68) 30.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P68) 31.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章 1.胎儿的感觉有哪些? 2.胎儿的活动有哪些? 3.妊娠期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6-78) 4.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9) 5.孕妇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1-82) 6.父亲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3) 7.如何维护孕妇的心理和生理保健?(P84-86) 8.什么是胎教?(P86) 9.胎教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P88-91) 10.实施胎教应注意什么?(P92) 第四章 1.婴儿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P95-96) 2.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99-103) 3.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何特点?(P104-106) 4.幼儿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07-110) 5.游戏有哪4种? 6.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P112-113) 7.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14-120) 8.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有哪几种?(P120-121) 9.儿童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有哪些?(P121-127) 10.如何矫正说谎? 11.如何治疗口吃? 12.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P127-128) 13.什么是儿童多动症?(P129) 14.多动症儿童与好动儿童有哪些区别?(P130) 15.儿童情绪障碍有哪些表现?(P133-134) 16.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P134-135) 17.什么是儿童孤独症?(P136-137) 第五章 1.青春期的心理有何特点?(P139-141)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43-149) 3.青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50-153) 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53-158) 第六章 1.中年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P160-161) 2.中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P161-163) 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64-166) 4.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P166-167)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心理障碍发生原因有哪些?(P168-169) 6.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69-170) 7.老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71-174) 8.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74-179) 9.老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97-186) 第七章 1.爱情的内涵是什么?(P190) 2.择偶心态有哪些?(P190) 3.两性交往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4.影响恋爱的因素有哪些?(P195-198) 5.如何看待恋爱?(P199) 6.如何对待单相思?(P203) 7.如何对待失恋?(P205-206) 8.婚姻关系的发展分几阶段?(P207-208) 9.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09-211) 10.如何处理好婚姻关系?(P211-215) 11.家庭的类型有哪几种?(P216-218) 12.家庭的功能表现在哪4个方面?(P217-218) 13.什么是家庭的生命周期?(P219) 14.健康家庭有何特点?(P220-223) 15.如何维护健康的家庭?(P223-224) 第八章 1.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P227-228) 2.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几个阶段?(P229-230) 3.青年性意识的困扰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对待? 4.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性和谐? 5.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6.什么是性心理障碍?有何特点?分哪3类?(P250-251) 7.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九章 1.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处理?(P261-262) 2.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3.如何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P263-265) 4.教师的心理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5.驾驶员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6.海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7.习行职业有何特点? 8.如何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第十章 1.什么是人格?(P280)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281-285) 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P286-289) 4.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291-297) 5.什么是社会支持?(P296) 6.贝克的理性认知重建包括哪些内容?(P295-296) 7.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种类?(P298-306) 8.什么是应付?(P307) 9.什么是心理危机?什么是危机干预?(P310) 10.如何评估危机? 11.危机干预技术有哪些?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心理咨询?(P317) 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P317-318) 3.心理咨询有哪些原则?(P319-321)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何区别?(P321-322)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巧有哪些?(P322-328) 6.会谈技术和技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倾听?如何询问?如何对待沉默?)(P329-335) 7.心理咨询中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P336-338) 8.心理咨询一般包括哪6个阶段? 9.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10.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有哪些需求?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初中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疗的特点: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考情分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单选题和辨析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单选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一、 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特性首先我们要知道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在某时某事上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掌握知识或寻求外界帮助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一个积极的健康心理。心理的健康水平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护。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 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交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智力正常:②情绪适中:③意志品质健全:④人格稳定协调:⑤自我意识正确;⑥人际关系和谐: TH会适应良好⑧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概念: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是情储消极、 悲伤、颓度、浓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愿: 二是消极的识倾问,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时、食欲不振等。治疗:对于有种郁症状的学生,应让他们做一此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及与人交柱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更为积极的看法。 2.恐惧症概念: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表现: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惧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惧。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不敢拾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治疗:①情景油疗。让学生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忍惧症的量,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不断地鼓励学生面对这种场景,让学生从假想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②认知疗法。这是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要断告诉学生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学生正确认识与人交往的程序和方法。 3.焦虑症概念:焦虑在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展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 自信心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种紧张不安、 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表现: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营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治疗: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助型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局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对于缓解学生的专试焦虑、有较好的效果。 4.强迫症概念:强迫症包括强泊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治疗: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 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②暴露与阻止反应。5.网络成瘾概念: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着迷状态。表现: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感。治疗:心理干预法。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的适用对象是确已上网成瘾的学生。 常用的心理干预法有以下几种。①强化干预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适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子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②厌恶干预法:厌恶干预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法、内隐致敏法等。③转移注意力法: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④替代、延迟满足法: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以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人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⑤团体辋导法: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者,以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真题回顾1. (2019上)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2. (2018下)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无是处, 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3. (2018上)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其在手腕上套根橡皮筋,-且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4. (2016下)[材料分析题]-位高中 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恼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刷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娱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保诉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您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1. [答案]C[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追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题干中的措述是强迫行为的典盟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2.1答案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是情绪消极 您伤、颓度、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清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题干描述的就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3.[答案]B[解析]厌恶干预法指采用惩罚性的天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法、内隐致敏法等。题干中,老师所要求的做法便是厌恶干预法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4.[参考答案]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材料中女同学整天忧心神仲,心跳加速,思维不受控制,上课害怕老师提问,是典型焦虑症的表现。产生的原因:(1)学校的统考,升学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3)个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做过高程度的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调适的方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的方法,运用自住型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维基尼亚.萨提亚出生于1916年,逝世于1988年9月。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牧场,父母是信奉基督教科学派的美国人。她是5个孩子中的老大,聪明能干,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 萨提亚开创性的工作,使她成为世界公认的家庭治疗创始人之一。她坚信人们拥有不断成长改变和获得新认知的能力,它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家庭中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他曾说过治愈了家庭,也就治愈了整个世界。她的治疗模式被认为是通过理解和解读家庭的功能失调而改善家庭的沟通方式。萨提亚作为近期被称为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模式的创始人,她将咨询或治疗看作是内在自我的深刻体验。她更像一位教师和培训者而非作家。所以他出版的作品比同时期的人要少一些。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有两个理论假设:冰山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工作在三个领域:个人成长,人际互动和原生家庭。四个治疗目标,五个核心治疗元素。六个转化步骤:现状⇒外来因素⇒混乱⇒转化⇒整合⇒新的现状。七个冰山层: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个体健康的八个不同水平:生理,智力,情感,感觉,互动,营养,环境,灵性。一、萨提亚转化式成长模式的基本信念,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文章。 1, 我们是宇宙普遍生命力的独特展现,这一生命力推动我们积极成长。 2.我们拥有内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使我们可以超越基本的生存层面。我们也有能力利用外界的资源帮助我们成长。 3,虽然我们不必有时候也不能改变外在的事件和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的父亲生活经验对我们的影响。 4.治疗能够而且必须在比症状更深的层面上工作,而且治疗通常必须在自我的层面工作才能带来痊愈和改变。 5家庭系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和生存单位,因此在所有的治疗中都需要将家庭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涵盖进来。 6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在呼吸治疗和家庭治疗中也是如此。 7, 和来访者建立深层的联结,然后创建一个开放的可信的接纳的关系是咨询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8.人的本质是好的,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才能体验和展现好的一面。 9.感受属于我们自己,因此可以被驾驭,并且通常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10, 治疗师对自己的运用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治疗师自身需要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一致性,才能在治疗过程中挖掘出链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生命能量。 11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这一概念可以有助于在治疗中更好地处理症状背后潜在的问题。这一概念也更强调内在而非外在表现。 12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的负面部分,不仅仅治疗师要关注过去和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可能性,关注怎样让人变得更完整。 13.希望是促进改变发生的必要因素。 14人们应相似而有所联结,因相遇而有所成长。 二、萨提亚对他所有的治疗提出了至少四个基本的普遍的目标或元目标。简而言之,它聚焦于以下方面。 1.责任感:帮助来访者成为对自身行为感受想法和期待更加负责任的人,而且更有能力实现内心的渴望。 2.更好的决策者:来访者会怀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关爱,学会在自我及他人中做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有益健康的选择,他会依据自我他人和环境因素作出选择。 3.自尊: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尊。按照萨提亚的定义,自尊意味着人们在本质上对自我和生活有多大程度的积极体验,而不仅仅是他们感觉有多好。仅仅为了寻找良好感觉的努力,可能会导致自我扩张式的自恋,而自尊是一种存在状态,包括自我层面的一致,而不仅仅是与自己的感受一致。 4.一致性,:一致性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和谐状态,它是与生命能量的和谐共鸣。它与宇宙所有的人类生命及超越生命的力量相连。其他人可以称他为自我实现或者活在当下,萨提亚称他为自我内在的和谐,人际的和睦与世界的和平。 在这4个元目标的基础上,治疗师和来访者会根据他们个人的挣扎和渴望,设定个体和家庭的特定目标。 三、当人们想起萨提亚时,常常记得他用雕塑的方式教授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4种生存应对姿态的老师。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他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他指出不要局限地认为这些只是沟通姿态,而应该将这些沟通姿态视为一种信息,象征来访者活在他们冰山的不同层面,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和来访者建立链接。为了传达他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治疗过程,萨提亚常常采用隐喻的方式。他最常使用的隐喻是雕塑,他会运用沟通姿态使内在外化,并用雕塑呈现功能失调的关系。 萨提亚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隐喻是冰山,冰山代表一个人,他包括这个人的行为,应对方式,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冰山的核心和基础是自我及我自己。在冰山的隐喻中,萨提亚包含了精神和灵性,灵性是心理和情感复合体之所在,构成我们的内在生命,它是来自希腊与灵魂的转化,精神是纯粹的意识,自我是真正的我自己。 后来萨提亚开发出许多治疗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开发了家庭重塑这一工具。它是一种体验式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童年未完成的事件,找回个体内在的资源和能量,以成人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萨提亚还开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被称为个性舞会。这有助于整合和抚育个体力量,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完整感和一致性。 四、从外在的交流模式到内在的交流模式,萨提亚发展出互动的内在整合方式,以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追踪和干预个体所体验到的不同的内在阶段。下面简要描述的是萨提亚5个基本的核心治疗元素。 1.体验式。治疗必须是体验式的,这意味着来访者正在体验过去事件对于现在的影响。同时来访者也体验到当下他自己积极的生命能量。通常身体记忆是帮助他们体验所受影响的方式之一。只有当来访者同时体验到事件影响的负性能量和他们生命力的积极能量时,积极的转化才会发生。 2.系统性。治疗必须在内在和互动的系统中工作,来访者在其中体验他的生命力。内在的系统,包括情绪,观点,期待渴望和个人的灵性能量,所有这些方面以系统的方式相互作用。互动的系统还包括一个人在过去和现在生命中经历的关系。内在的和互动的系统相互作用,一个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系统。转化型的改变是内在系统的能量转化,它会带来互动系统的改变。 3.积极导向。在萨提亚的成长模式中,治疗师积极主动地与来访者在一起,帮助他们重新建构观点,创造多种可能性,倾听来自普遍性渴望的积极信息,并帮助来访者与他的积极生命力联结。治疗聚焦于来访者的健康和各种可能性,欣赏他们自身的资源并促进其成长,而非聚焦于病理或解决问题。 4.聚焦于改变。由于萨提亚的治疗是聚焦于转化性的改变,所以自始至终整个治疗进行中治疗时提出的过程性问题都是与改变有关的。例如必须发生哪些改变才能让你原谅自己?这个问题给了来访者一个机会去探索他系统中未知的部分。 4.治疗师自己。治疗师的一致性对来访者接触他们自己的灵性生命力是很关键的。当治疗师表里如一时,来访者会体验到关怀接纳,希望,兴趣真实可信和主动参与。治疗师在隐喻幽默自我表露雕塑及一些其他创造性的干预方法中,运用自己的生命力,那些方法也来自治疗师在表里一致的状态下,与他自己的灵性自我的联结。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汇总高中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 自考心理学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自考心理学主要有以下科目: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是首推书目,是心理学考研最基本的一定要看。以下是扩充知识面的参考性读物,起辅助作用:普心:《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发心:《发展心理学》,(精装)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测量:《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是统考,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基础心理考试用书都一样初试:全国统考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扩展资料: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学考试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学自考有哪些内容呢?1.专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2001年开始执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心理学专业除3门政治课和“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程有11门,即“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心理实验”的实践。“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最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础;“社会心理学(二)”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介绍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自考生初步了解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心理统计”介绍的是心理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心理测量”介绍了制定心理测量量表的科学程序和常用的智力、特殊能力,以及人格测量量表;“发展心理学”讲的是从婴幼儿到成人乃至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重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应用心理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学的各个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说明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为人的健康服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介绍了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针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组织的计划、指导、激励和控制等,也就是要为组织提供正确的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一定要学好,它们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它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学好,还要先学。学了“普通心理学”再学其他课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学(二)”容易理解,又让我们知道心理现象受社会制约的一面,可以先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需要较多的知识作基础,应该放在较后的阶段学习。“心理统计”要放在这两门课之前学习,因为它讲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要在这两门课中应用。没有统计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难于理解。至于心理学的其他专业课,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心理学课,在内容上都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难易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别,在安排学习时,和较难的基础理论课程做到难易搭配,让每次考试时负担均匀就可以了。 成人的在职学习比全日制在校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困难,工作和家务容易分心,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要学习好就要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强的意志。学习安排要合理,学习方法也要改善。高等教育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理解,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知识的。背诵是为了理解得准确,应用得熟练,而不是为了死记。 2.本科课程及学习方法 心理学本科开设的课程与专科的课程紧密衔接,又不断加深。除了两门政治课和外语课以外,还有12门专业课,即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应用心理学课程包括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测量”、“市场调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就应用心理学领域而言,本科阶段还是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教育、医疗卫生和管理。虽然没有专门开设学校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管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的。学好这些知识必须以专科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特别要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做基础,像“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学史”等课程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必须强调专科阶段要学好专业基础理论课。 就本科课程的内容而言,“生理心理学”讲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让自考生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学史”介绍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现代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主张,帮助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心理实验设计”则侧重于培养自考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是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为当前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认知心理学”对自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和掌握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治疗”介绍了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组织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获得高质量的、一流的人才。因而,客观、可靠、有效地甄别人才,发动员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市场调查”为企、事业单位收集信息,分析市场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市场调查”课程介绍了市场调查的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介绍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介绍了消费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广告。包装的设计、品牌的创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以及营销等领域;“工程心理学”则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立足点,阐述人的因素在工业与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认知功效,改进人一机系统的设计,改善工作环境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进行环境规划,消除污染、噪音等紧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加速、超负荷、低压、失重、高温、高空等特殊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专科毕业的自考生学习本科的课程时可以不论先后的顺序,只是基本理论课难些,应用课容易理解些,两者应该搭配着学,负担均匀。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自考生,应该在先学专科的几门基础理论课以后,再学本科的课程,不然会给本科课程的学习带来困难。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只有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参考资料:xazk/200607/13/012_001498.html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自考的考试课程中《教育心理学》难不难?它的主要考点是什么?第一章是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互动的过程模型)关注的是学与教的互动。(1)五事①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和教学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导教学过程)③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中所表现的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局)、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组织(2)三个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和教学信息的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教学中对教学的监控与分析;教学后的检测与反思)4、学与教的互动:五个因素影响三个过程,三个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可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教育实践。1、帮助教师准确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启动期(1920年代以前)代表作:《桑德代克事件: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它还没有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期(60-70年代)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美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1924)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本节主题】结构派家庭治疗模型(米纽庆)【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本节介绍了结构派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治疗比较困难是由于家庭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集合体,这些人相互影响、但又不知道具体会产生何种影响。结构派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一致模式具有一定的结构,了解家庭结构才能更加系统和有组织的进行干预。【思考作业】 请你去思考一下,结构派模型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 1 大家好,我是雪辉老师,上次跟大家一起阅读了家庭治疗中策略模型中MRI模型、哈利风格、米兰团队的内容,不知道大家的收获怎么样呢?因为时长的关系,我就不再这里赘述了,本期我将跟大家一起阅读结构模型的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它的背景,策略模型的重心在沟通和控制论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治疗比较困难是由于家庭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集合体,这些人相互影响、但又不知道具体会产生何种影响。结构派家庭治疗师发现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一致模式具有一定的结构,了解到家庭结构才能以系统和组织的方式进行干预。在家庭治疗中,结构模型的家庭治疗师要做的是 在方程式中加入对整个组织的认识,正是这个组织在管控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最根本的观点是界限,家庭被组织成有界限的亚系统,而这些亚系统操控家庭成员彼此的接触。结构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萨尔瓦多·米纽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家庭结构理论和一套组成治疗技术的原则,既提出了理论也提出了治疗方法。米纽庆出生并生长于阿根廷,在军队里面担任过内科医生,后来还接受了纳森·艾克曼的儿童精神病治疗的培训,1954年在威廉·蒙塔尔沃·怀特的研究所里接受了心理分析的培训,并开始了对哈利·斯塔克·沙利文人际精神病学的研究。在维尔特维克和四个同事开始实践家庭治疗,并创造了家庭治疗,他们会利用单向玻璃互相观察彼此的工作。1962年他在帕洛阿尔托遇见了哈利,也就是上一期内容中讲到的策略模型的哈利。米纽庆出版了一本叫《贫民窟中的家庭》的开创性书籍,在书中第一次概述了结构派治疗,这使得他在行业内的名声大涨。1965年成为费城儿童指导诊所的负责人,在后来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声望的儿童指导诊所之一。20世纪70年代,结构派家庭治疗成为家庭治疗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2 结构模型的要素是:结构、亚系统和界限。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由一些亚系统组成,而亚系统间的互动通过家庭成员间的界限来调控,家庭的互动过程就像他们在晚餐桌上的沟通模式,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坐的位置,相邻而坐的人更容易交流,而与其他人的交流就会少一点。要想了解家庭结构,你的目光必须超越互动行为,要看到这些互动发证的组织框架,必须要记住家庭的某部分是受整个家庭系统组织的影响。组织结构是随着家庭互动的反复出现而产生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如果哭了,是谁去哄这个孩子?家庭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人来承担这部分的责任,比如是妈妈,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如果再出现孩子哭泣的情况,母亲就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哄孩子的责任,而其他人则没有责任的负担。家庭结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比如,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些等级结构,大人和孩子有不同的权力,家庭成员倾向于互惠互补,这些在日常生活经常性出现后,变得根深蒂固,以至于忘记了它们的来源,并且认为必须这样,而不会做其他的选择。在实际的家庭治疗中,家庭不会走进来向你展示他们的结构模式,就像他们把一个苹果交给老师那样一目了然,他们带来的是混乱和困惑。你要自己发现他们的潜台词,你必须小心谨慎得摸索你发现的结构是否准确——不是通过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发现。结构派的家庭治疗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能够解释结构的理论系统,并观察行为中的家庭;而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摸索出家庭结构。家庭根据代际、性别和功能分处不同的亚系统,而亚系统是由人际间的界线来区分的,这些界线看不到但调控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界线分为僵化界线、正常界线以及缠结界线,僵化的界限是指人与人的互动是处于僵硬的状态,彼此之间是很少感情互动跟支持的;而缠结的界线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太过于紧密,彼此之间有着太亲密的互动,会使得家庭成员失去独立性。跟其他事物一样,家庭结构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当两个相爱的人决定结婚后,家庭也就形成了。在家庭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彼此互动的需要和风格,比如说妻子希望丈夫能够在出门前给自己一个拥抱跟亲吻,丈夫希望妻子能在自己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准备一杯水。这些上千次的小小妥协可以很容易完成,或者要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才能完成。一个清楚的界限可以使儿童与他们父母的互动,但又把孩子从夫妻亚系统中排除开来。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饭、玩耍,分享彼此的生活,但又能维持夫妻这个亚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型的家庭动力是家庭结构,通过对家庭潜在结构的思考,结构派治疗师能够解释调控家庭的东西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调控的。当两个人结合组成一个家庭时,这个新单元结构性的要求是适应和设置界线,每一方都试图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经营这段感情,并会强迫另一方也要遵从这些规则。在适应对方的过程中,这对夫妻不仅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界线,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将他们与外界分隔开来的界限,除了夫妻这个亚系统外,还应该有朋友、同学这样的亚系统来维持着彼此的界限。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过度亲密,导致没有其他朋友或是没有单独的活动,这对夫妻便失去了独立性,他们之间的界限是混乱的;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过度疏离,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个人事业或者社交上,他们之间的界限就属于比较僵硬的界限。 3 从结构模型来看行为障碍,最容易出现在家庭发展阶段的过渡期,比如家庭搬迁、孩子转学、父母退休等,就会需要对家庭结构进行相应的修改,一个健康的家庭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失功能的家庭则会增加结构的僵化作用并不再发挥作用。失功能的家庭分为两种,一是在疏离型的家庭中,界线是僵化的,而且家庭成员有需要的时候哦,家庭也不会动员起来给予支持,疏离的父母可能不会再问题变得非常明显之前意识到某个孩子已经抑郁了或在学校遇到了困难。二是在缠结型的家庭中,边界是混乱的,家庭成员相互依赖,侵入型父母会因为阻碍孩子的发展和干扰他们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而造成很多麻烦。家庭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某个成员的症状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互动情况,还反映着家庭中的其他关系。书中提到一个16岁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在家庭中他与妈妈的界线是缠结的,妈妈不允许他独立或是拥有其他的关系,但孩子到了青春期,他是需要建立家庭以外的亚系统,这跟原有的家庭结构式冲突的,以至于孩子出现了问题。解决这个案例最好的办法是先解决他妈妈的问题,帮助他的妈妈建立一个除家庭以外的亚系统,比如与丈夫、朋友,以此来缓解与孩子这个亚系统的缠结。在改变的机制上,结构派家庭治疗不仅考虑到了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还考虑到他们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学会这样去做。结构模型的治疗目标是改变家庭的结构,问题得到解决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副产品。他们认为家庭问题是源于功能失衡的家庭结构。导致人们评判结构派家庭治疗的看法过于病态,批评者把功能失衡的结构图看成是来访者家庭的病理核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结构派治疗师是认为治疗师的工作应该包括激活家庭中已经存在的潜在的适应模式。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建立一个有效的等级。父母应该管束他们的孩子,而不应该与孩子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家庭中,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以区分个体和家庭亚系统。而在成员之间相互疏离的家庭中,治疗的目标应该是让成员之间的界限能够相互渗透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结构模型的治疗师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对他们的困境做出的应对来对家庭进行评估。比如一个暴躁的孩子时常发脾气,还砸东西,他跟他的父母来到咨询室时,结构模型的咨询师不会专注于孩子的问题,而是会通过这个问题观察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互动形式,来评估亚系统的界限和家庭结构,并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界限和家庭结构,借此改善孩子的问题。好了,本期的读书会又到了尾声,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都能在此有所收获和成长,我是雪辉老师,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节主题】经验性家庭治疗【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本节介绍了经验性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理论基础和对家庭问题的看法。总的来说,经验模型的治疗师重点是让家庭成员真实地表达对彼此的真实情绪。他们认为在家庭中,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家庭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把情绪压抑在内心,从而导致了家庭问题的出现。大家好,我是雪辉老师,本期来跟大家阅读第7章,经验性家庭治疗的相关内容,请大家把书翻到235页。经验性家庭治疗发端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注重此时此刻的体验。这也是它与其他家庭治疗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家庭治疗更注重的是家庭中的互动。弗吉尼亚·萨提亚和卡尔·惠特克是经验模型的精神领袖,在他们离世后,这个流派变得过时而没落。直到近年出现了两个较新的模式:约翰逊的情绪焦点夫妻治疗、施瓦茨的内部家庭系统,才使得经验模型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惠特克是经验模型的主要代表者,倡导使用随心所欲、依靠直觉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是帮助家庭成员卸下伪装,使家庭成员回归自我。他曾被认为特定独行,是治疗师中的顽童,但还是因为创立了家庭治疗而受到尊敬。惠特克成长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奶牛场,乡村生活的闭塞使他有一点点羞涩腼腆,也使他不拘泥于社会传统的约束,在完成了医学院的学业和妇产科的实习后,惠特克开始接触精神科,从此对精神病患者的想法着迷。在20世纪40年代末,不幸或者说幸运的是,惠特克无法再依赖精神类药物来治疗病人的幻觉和妄想,相反,他开始倾听并学习去理解他们疯狂却不是人性的想法,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会把这些想法深藏心底。维吉尼亚·萨提亚是经验性家庭治疗的另一位领军人物,1951年,萨提亚开始在芝加哥的私人诊所中进行家庭治疗;1955年,她受邀为伊利诺伊州精神病研究院的医师做一个培训项目;1959年,顿·杰克逊邀请她加入MRI,萨提亚成为那里的第一任培训导师;1966年去了加州大苏尔的伊莎兰研究院担任负责人。在迷恋抽象概念和策略操作的领域里,萨提亚是典型的培育型治疗师,她周游各地,开办工作坊,她的真情和真诚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她带动听众的能力使她的家庭治疗感动了无数人。 2 经验性家庭治疗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对情绪的压抑是家庭问题的根源。尽管孩子们必须要知道他们不能为所欲为,但是许多父母的表现也不恰当,将情绪的工作和表达性的功能混淆。他们试图通过控制孩子的感受去规范孩子们的行为。结果,孩子们学会了钝化自己的情绪体验以避免批评和惩罚,虽然这个过程很普遍,但是相对于一般家庭,功能不良的家庭对“不合规矩的情感”的包容度更低。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变得疏离自己,只能感受那些因压抑情感而带来的情绪:无趣、冷漠和焦虑。经验性治疗师将家庭中的互动看做是家庭成员之间防御性投射所带来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家庭成员接触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希望、欲望、害怕和焦虑,那么在家庭内部试图带来积极变化就会变得更有可能成功,于是从里到外,经验性家庭治疗帮助个体解释内心真实的情绪,然后由于这些强化了的真实性而锻造出更加真诚的家庭纽带。跟其他的家庭治疗师不同,经验性家庭治疗师注重情感体验和表达,认可人本主义的信仰,真实情感是充满自然智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人们能够跟随他们的内心,他们就能绽放生命的光彩。当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社会压力相冲突,问题就开始产生了。社会的强制约束力驯化了人们的本性,使人们服从集体生活,不幸的是实现自我实现控制的代价就是“过分的压抑”。家庭增强自我控制以获得平静祥和,保存家族神圣化,并依赖这种神秘感,使孩子疏离自己的真实体验。经验性家庭治疗师将家庭描述为一个分享体验的地方,功能良好的家庭是一个足够安全的地方,能够支持并鼓励各种体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则充斥着恐惧和冷血,无论是训练问题解决的技巧,还是形成特定的家庭结构都不如培养自然开放的体验重要。根据经验性家庭治疗的观点,否认冲动和压抑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功能不良的家庭被困在自我保护和避免伤害的怪圈里。用哈里·斯塔克·沙利文的话来说,功能不良的家庭是在寻找安全感,而非满足感。他们有很多抱怨,却不知道根本问题是他们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而惠特克则认为:没有一件事可以和婚姻相提并论,只有两个替罪羊被家庭赶出来延续他们的家庭。他们必须一起解决各种情境下的固有冲突,能坚持下来的夫妻最终都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妥协,无论是妥协,还是顺从,彼此协调总能减少摩擦。功能不良的家庭十分害怕这些冲突,会固守他们已经共同建立起来的仪式或规则。由于经历过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他们现在会紧紧抓住已有的惯例不放。 3 在对问题家庭的描述中,萨提亚将重点放在了家庭死气沉沉的气氛上,问题家庭的气氛很冰冷,仿佛他们生活在一起完全是出于习惯或是责任。大人们总是嫌弃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孩子们则变得不尊重自己,或者不关心他们的父母,生活在这种缺少温情的家庭里,人们只能极力避免相互接触,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者其他地方。萨提亚强调破坏性交流会带来令人窒息的感受,并指出有四种不真诚的交流方式: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和超理智型。这些不真实的交流方式背后蕴藏了什么呢?是低自尊。如果人们认为自己不够好,他们就很难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害怕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在经验模型中,强调的是人类本性的感受面:创造性、自发性和情感真实性,以及在治疗中强调情感体验自身的价值。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可以打破僵化的期望,并破除意识的障碍,这些都会促进个体化的发展,邦尼和弗雷德将他们的目标确立为提高能力感、幸福感和自尊。惠特克认为,家庭成员前来治疗是因为他们之间不够亲密,且因此不能表现个性化,他相信帮助家庭成员重新发现情感体验的潜能,也是在帮助他们重拾彼此关心的能力。格斯纳皮尔在《家庭熔炉》一书中对“经验性家庭治疗师认为是什么引起了改变”做好了很好的描述。当家庭成员们鼓起勇气,拉近彼此的距离,表达出各自不同的观点甚至为此生气,或者当他们更加亲近更加坦诚时,突破性的进展就会发生。为了帮助他们做到这些,经验性治疗师可以煽动他们,也可以给予他们温馨的支持,这有助于家庭成员们放下保护性的防御机制,彼此敞开心扉。萨提亚认为,关爱和接纳 是帮助人们敞开心扉的关键。相对于解决问题,经验性家庭治疗师对提升家庭功能更感兴趣,所以他们较少关注现有问题的特殊性。此外,因为他们的是关注的是个体和他们的体验,所以对家庭组织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当他们开始了解一个家庭的时候,经验性家庭治疗师对这个家庭的评估就开始了。在关系进展的过程中,治疗师逐步了解他或她在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惠特克在治疗开始的时候会要求每个家庭成员描述自己的家庭,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通过这个方法,他会得到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看法的组合图像,以及他们对家庭组织的感知。经验性的家庭治疗师大多数评估都在试图对防御性进行编码,这些防御性经常出现于治疗师试图帮助家庭成员对彼此敞开心扉的过程中。总的来说,经验模型的治疗师重点是让家庭成员真实地表达对彼此的真实情绪。他们认为在家庭中,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家庭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把情绪压抑在内心,从而导致了家庭问题的出现。而且在出现问题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并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对其他的描述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状态,但是真实的想法压抑在内心,通过行为表达出来。 好了,本期的读书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耐心的聆听,我是雪辉老师,下一期再会。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1、问题探索及评估阶段

(1)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澄清问题;收集有关资料;理解和界定问题

(2)在探索问题阶段,收集资料时,有一些重点要特别留心:

2、目标设定阶段

这阶段的工作任务:对目标的讨论可从询问来访者的期望开始;治疗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治疗目标要协商确定,借此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对目标结构中的当前目标要尽可能详细讨论,明确规定,必要时可用备忘形式或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3、方案探讨阶段

双方根据问题性质、程度,来访者个人及其环境条件情况,治疗师的策略和技术储备等,结合已确定的治疗目标,设想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对这些方案的优劣进行权衡、评估;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4、行动实施阶段

(1)治疗/行动阶段不能使来访者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

(2)治疗方法的应用也具有试误性。

(3)要注意实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

(4)治疗/行动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

5、评估/结束阶段

扩展资料:

心理治疗的形式:

(一)个别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个别进行谈话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治疗师与来访者交谈的目的在于治疗师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来访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措施

(二)集体心理治疗:这是治疗师把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来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来访者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活动与讨论。

(三)家庭心理治疗:治疗师根据来访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使得来访者适应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疗时,必要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即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这是医务人员与病人个别进行谈话形式进行的心理治疗。医务人员与病人交谈的目的在于医务人员了解 [url=http://search.fh21.com.cn/?key=26ampcol=7]疾病[/url] 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病人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医务人员提出的治疗措施,并与医务人员合作,向疾病作斗争。个别心理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心理治疗方式。实际上,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往过程中,已经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个别心理治疗。因为医务人员的对病人正确的解释、指导与嘱咐能影响病人的心理。为了做好个别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医务人员的态度应该是诚恳、热情、耐心而细致,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了可靠的信息。第二,在交谈过程中,要耐心地倾听病人的主述,然后,医务人员根据病情与病人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指导与帮助。第三,医务人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每次都安排好内容,治疗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治疗后做好记录。第四,个别心理治疗的房间应该布置在安静的环境中,要简易舒适,整洁调和。 集体心理治疗:这是医务人员把同类疾病的病人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病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病人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讨论与示范。医务人员根据病人中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因素与对疾病的错误看法,深入浅出地对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症状表现、病因、治疗和预后等。这使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消除顾虑,建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医生讲课之后,组织病人分组讨论。病人联系自己疾病实际情况,加强理解医务人员讲课的内容,讨论要力求生动活泼,鼓舞病人进行自我分析,提出与疾病作斗争的具体措施。医务人员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作治疗的经验介绍,通过病人的现身说法,起到示范作用。 集体心理治疗一般每周2"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整个疗程所需时间根据病情等确定。一般以3—4周为一疗程。个别病人必要时可以重复一个疗程。 个别心理治疗与集体心理治疗还可以结合起来。集体心理治疗着重同类病人的共同的问题,个另心理治疗侧重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我国曾经开展的慢病综合快速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就是采用个别心理治疗与集体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形式。 家庭心理治疗:医务人员根据病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进行心理协调,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解除病人的消极心理状态,适应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疗时,家庭所有成员都要参加。治疗地点,既可以在病人家里,也可以在

心理治疗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诊断阶段、领悟阶段、巩固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与来访者的接触,治疗者应当明确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阶段,通过共同分析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心理症结,发掘求助者的心理动力,探索求助者症结的深层原因。第三阶段,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鼓励来访者在体验中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态度、情绪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来访者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态度、情绪和行为,以适应现实的环境。

心理咨询虽然有许多不同种类,但实施步骤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起始阶段 在起始阶段,主要解决下列一些问题:1、对不熟悉的访谈者,咨询者自我介绍,告诉访谈者他擅长咨询哪些方面的心理障碍。如果访谈者是由别人介绍过来的,则咨询者告诉访谈者他从别人那儿已了解到的有关访谈者的一些情况。2、进一步了解与核实访谈者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详细了解访谈者的心理社会背景,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评定障碍的程度。3、着手建立相互信赖的咨询者-访谈者关系。咨询者以满腔热忱和同情谅解的神态向访谈者表明他准备帮助他,而且有能力帮助他解除困惑和痛苦。为了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咨询者应鼓励访谈者尽情倾诉。一方面,由于不良情绪获得宣泄,障碍常能迅速得到某种程度的减轻;另一方面,通过咨询者的认真倾听,访谈者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获得咨询者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4、咨询者对访谈者的一言一行保持相当的敏感性,除有的放矢地消除访谈者的疑虑外,应向访谈者保证恪守谈话的秘密。这是因为许多访谈者在开始进入心理咨询时,可能有一些阻力或误解,不愿谈及那些损伤自尊心的心理创伤,生怕交谈过程中会暴露他人格中的弱点或不光彩的地方,还有些访谈者可能对咨询者的能力抱有一定的怀疑,等等。所以,消除疑虑和保守秘密是十分重要的。5、帮助访谈者建立求助动机,树立克服障碍的信心。咨询实践证明,渴望心理咨询的帮助,对心理咨询的成功有强烈期待的访谈者,心理咨询的效果就好。但求助动机不是每个访谈者都很强烈,也不是访谈者一下子突然产生的。咨询者应花费足够的时间向访谈者说明需要心理咨询的理由,并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意义、方法、效果进行适当的解释。运用成功的事例鼓舞访谈者的信心,并对访谈者的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回答。6、共同磋商,形成一个咨询者和访谈者共同遵守的契约。这样有助于将心理咨询贯彻始终,也有助于充分发挥访谈者的合作精神,以便积极遵循咨询者的建议,完成咨询者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自我训练项目。 一般说来,在开始阶段大约需要1~2次会谈,也有的访谈者需要3次。二、分析与认识问题阶段任何心理咨询都需要确定咨询目标,并制订咨询计划,选择咨询策略,以便达到咨询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详尽地占有可靠的材料,经过分析比较,找出关键问题,如精神分析要求揭露无意识的矛盾冲突,注重儿童期经验对心理障碍的影响,以促进访谈者的领悟和内省为目标;行为主义的咨询要求对访谈者进行行为分析,研究其行为是如何习得的,找出顺应不良的“靶行为”,通过强化或消退的手段把矫正不良的靶行为作为主要的咨询目标;认知学派的咨询要求找出认知的歪曲或错误,以及这种歪曲和错误与情绪、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帮助访谈者发现认知错误,把改变不良认知作为其主要咨询目标;自我发展的咨询要求找出个体经验与自我经验冲突的所在,以及这种冲突与情绪、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引导访谈者认识需要调节的是个体经验还是自我经验,把访谈者达到个体经验与自我经验的一致性行为作为其主要的咨询目标。虽然各种心理咨询的目标不同,但都必须对访谈者的心理或行为进行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咨询目标。 为了帮助访谈者分析和认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询问、提出问题要求访谈者自我解释,对访谈者的诉说进行准确的、有重点的重复,提醒访谈者注意可能有关但被忽略的成分等。通过这些方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制定咨询计划,选择咨询策略。在这一阶段中,访谈者的障碍可能波动或出现反复,这可能是由于咨询的阻力没有克服。因此,必须与访谈者反复讨论原因,特别要注意访谈者的移情问题。三、建议或重建阶段无论何种心理咨询,只有引起访谈者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才能获得咨询效果。而且这种改变必须由访谈者自己做出,别人不可替代。因此这一阶段乃是心理咨询的决定性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问题症结、制定咨询计划、选择咨询策略、进行实际咨询的基础上矫正不良行为和改变不良认知,因此需要通过简明扼要、时机恰当、内容具体的咨询解释和建议,来引导访谈者领悟其情绪、态度和认知的真正来源,了解克服障碍的一些方法,从而重建健康的心理。各种心理咨询所建议的方法有很大不同,但都能引起访谈者的某些变化。例如,行为塑造、强化、示范、信息反馈等被证明有助于行为改变;对顺应不良认知的反复检验、反驳或诘难,提出对某一问题的新解释,以及生动有力的说明等被证明有助于认知改变;宣泄、保证、暗示、联想或解释等方法,有助于缓和情绪障碍,调解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四、结束与巩固阶段经过建议和重建阶段之后,取得的效果应继续巩固。除了为访谈者制定继续训练的目标外,必要的话还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或家庭作业,鼓励访谈者将已习得的经验或应对技术不断付诸实施。如果访谈者的心理障碍确有缓解,健康成分明显增强,且咨询者与访谈者都认为咨询可以告一段落,那么就可以终止咨询。同时,应对咨询效果进行适当的评估,对访谈者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经过好几次咨询,心理障碍没有改善,健康成分未见出现,则原先的咨询方案应当放弃,重新制定另外的咨询方案。此外,在每次咨询结束前,必须将访谈者所说的重要资料作一些描述,并加上一些咨询者的结论,然后让访谈者对此结论表达一些反应,并对他的反应迅速予以反馈。最后告诉他“今天的谈话到此为止”,约定下次谈话的时间,并对访谈者在两次咨询之间时间间隔期的进展表示关怀。

  • 索引序列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初中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汇总高中
  • 家庭心理治疗自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