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

发布时间: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综合英语(四)、电视艺术概论、电视采访、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艺术片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创作、电视节目包装与编排、外国新闻事业史、电视传播概论、影视精品解读、非线性编辑、电视片结构、专题知识讲座、数字摄影技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自考考试计划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404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真题试题 格式:PDF大小:183.16KB 2018年04月自考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06.54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考外语者任选两门,不考外语者全选:新闻事业管理中国文化概论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广播电视概论文学概论(一)你的意思是只考选考的一门吗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免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可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名称和要求相同(或高于自考)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都差不多吧,呵呵你随便

难。《广播电视概论》是2009年10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海潮、杜娟,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比较详尽地描述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的形态,自考比较难。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

自考广播电视概论真题

都差不多吧,呵呵你随便

难。《广播电视概论》是2009年10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海潮、杜娟,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比较详尽地描述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的形态,自考比较难。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

你好,广播电视概论相对来说更简单。这主要就是让你背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一些广播电视的简单技术处理手段,关于广播电视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个人认为难点就是外国人的名字……至于,文学概论,我想文学流派,文学常识都会让你头大吧,也难免外国人的名字。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如 1、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按照传播型号分为广播和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卫星广播和网上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2、新闻直播 广播电视的直播,是节目“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3、滚动播出 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滚动播出是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高密度大信息量播发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4、板块式节目 “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形象称呼。版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连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有以下特点: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5、广播电视新闻 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6、深度报道 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体裁,而是一种报道的综合方式;广播电视传播优势的新发展;报道深度体现于对事件背后本质的揭示和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深度报道同样要以时效性和现场性取胜。把书看一下 每个老师出题风格不一样 弄清发展史 和基本的一些概念 如 什么事节目 什么是栏目 、、、、、、

广播电视学概论自考真题

难。《广播电视概论》是2009年10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海潮、杜娟,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比较详尽地描述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的形态,自考比较难。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

你好!我是南京自考新闻专业的,专科我已拿到毕业证了,本科还有一门就全部考完了。《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著,苏大版)我去年考的,书还是挺枯燥的,试卷的难度还是有些的,书要多看,切忌!下面是大纲,对照着看吧,个人觉得书还是要吃透,不能完完全全照大纲来!00642传播学概论大纲 2007-06-09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0)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一、课程内容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特别是后一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了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问题,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题。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传播学的研究流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将传播定位为一种行为,从广义看,它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学派。具体地说,经验学派是运用实证方法,即运用可以量化、可以观察、可以测定的材料来对有关现象或传播行为进行考察,总结和发现其中规律的研究流派。该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研究流派。该流派注重将实证方法与思辨性方法相结合,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代表性的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等。传播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借鉴来的,大体分为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传播学的传统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80 年代初,由开始的介绍西方理论到建立本国的理论体系,其历史还不算长,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要,一股传播学研究的潮流正在到来。二、考核要求(一)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识记:传播学的基本内涵领会:传播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二) 传播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历史与现状识记:传播学研究对象、任务、历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现状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先驱: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卢因、施拉姆。领会: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三)传播学的研究流派 识记:传播学的几种流派领会:经验学派的特点 批判学派的特点(四) 传播学的研究范式领会:传播学各种研究范式的特点(五) 传播学研究方法识记:传播学研究的几种方法领会:传播实证研究的8个主要步骤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实地调查法的主要内容、特点控制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应用:掌握几种方法进行受众调查、效果研究(六)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识记: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新闻学研究的特点领会:二者的不同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一、课程内容第一节 传播是什么传播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从地球上刚刚出现人类,到目前人类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播活动。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没有不传播的世界。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基础,传播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并活跃人们的生活。人类离开了传播将一无所成。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传播学产生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关于传播的定义有一百二十余种,有所谓“共享说”、“劝服说”、“反映说”、“交流说”、“互动说”等。第二节 传播与语义学、符号学研究传播中的信号与符号。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其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索绪尔的符号观与皮尔斯的符号观有很大的不同。索绪尔认为符号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的符号,二元对立的副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指征符号三种类型。符号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但共有的是符号,是能够有共同的指说对象,而不是全部含义。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体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符号与信号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符号和信号的另一个区别是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1、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释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2、意义的经验理论:认为意义最重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3、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能力和行动,经验范围,反馈,传播效果。传播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第四节 传播的主要模式1、亚里斯多德模式2、拉斯韦尔模式3、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4、格伯纳模式5、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6、韦斯特利——麦克林的传播模式7、赖利夫妇的社会学模式8、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二、考核要求(一)什么是传播识记: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各种不同定义(二) 传播与语言符号学研究识记:符号的内涵、外延;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意义的经验理论、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一般特性领会:信号与符号的本质区别; (三)传播的基本要素及传播方式识记: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众,信息与渠道,制码与译码、噪音、反馈、经验范围、传播效果等要素。领会:各种传播方式及其异同(四) 传播的主要模式识记: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格伯纳模式领会: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五)传播过程与传播技巧识记: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过程技巧要求领会:传播技巧及其作用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主要类型一、课程内容内在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人的内在传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其情形往往十分复杂,探讨人的内在传播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的其他传播行为。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狭义人际传播特指面对面传播。特点:传播具体直接性;获得反馈的机会多;传播的规模小;传播的范围容易控制。组织传播:一定组织中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传部门的文件传达。特点:具有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联系着公共关系学。主要形式与技巧:会谈、会议和文件。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体进行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如剧场。在公众传播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传播方式就是演讲。公众传播的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大众传播:只借助媒介来实施的传播行为。其特点: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受众众多而分散,大规模信息传播。特点:有媒介、受众多而无组织性、不易获得反馈、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者有组织机构。大众传播的功能:认识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商业化功能。二、考核要求(一) 内在传播识记:内在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内在传播的特点(二)人际传播识记: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人际传播的特点(三)公众传播识记:公众传播的基本概念领会:公众传播的效果流程(四)组织传播识记:组织传播的定义领会:组织传播的特点(五)大众传播识记:大众传播的定义领会:大众传播的特点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一、课程内容传播内容是位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客观存在物,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传播内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和承载信息的符号两部分所组成的。无论是意义还是符号,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这两种因素构成的。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一种反映。信息是客观的,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关于信息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定义,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还有人给信息下定义,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如有属性、组织性、时空与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差异性。事实上,想给信息下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具有实用意义的一元化定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信息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第一个层次是哲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第二个层次是行为科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于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被人类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1、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和符号卡西尔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信号(signal)活动只能局限在固定的时空场合,而符号(symbol)则是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符号,就没有历史。另外,信号所处理的是个别的、不关联的、零星的表像或感觉,而符号所处理的是成系统的彼此相关的表像、感觉我概念。符号的抽象程度远比信号高得多,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信息传播中的编码和译码传播系统是把信息从一个系统传播到另一个系统的一种复杂设施。将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传送和接收。我们把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专题片有机的组合经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做编码。与编码相反,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就称为译码或解码。一般说来传播与接受两个系统必须具有共同的编码和译码机制与程序,有共同使用的符码系统才能进行传播。3、信息的提取首先是要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讯息;其次要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最后是信息的还原。第三节 信息源与信息量信息源:信码的集合在信息论中被称为信息源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称为信息量。用公式表示,即I = - log2P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信息与新闻的异同:新闻是公开发表的,信息有些是不公开的;确定了的事实不能算信息,但可以是新闻;新闻要求让一般人能看懂,信息有时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新闻传递必须依靠大众传媒,而信息可以通过任何途径传递。信息量大的事件往往具有新闻价值。信息量小的事件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的定义识记:信息、信息量等概念领会:信息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二)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识记:编码、译码等信息传递的概念领会:信息与讯息的本质差异,获取信息的途径,信息传递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三)信息与信息源识记:信息与信息源的概念领会:信息源的特点 (四)信息和新闻的异同识记:信息和新闻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四章 职业传播者与传播伦理一、课程内容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它相对于受传者而存在,主要指传播活动中传播人员或机构。传播者是组织机构中的人,是组织化的个人。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中职业传播者的特点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传播者对于讯息有制作上的自主权;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合作;三、传播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媒介组织等的控制;四、职业传播者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第二节 职业传播者的任务卢因最早把传播者比喻成“守门人”(gate keeper)。守门人对传播的信息具有把关、筛选的作用。传播者的任务: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加工、制作信息;对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第三节 职业传播者的权利和责任职业传播者的权利主要有:采访权、编辑权、知识产权、消息来源保密权、安全保护权。职业传播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满足公众知情权、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政党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第四节 职业传播者的素养1、传播者首先要有对传播事业的敬业精神;2、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4、要有信息敏感性。第五节 “守门人”理论 “守门人”理论1958年由卢因提出,他在研究美国家庭主妇决定选购什么样的家用食品这一社会行为有何特点时发现,信息总是顺着一些有门的通道而流通。而这些门欲守门人个人决定。卢因的想法被怀特取来用于对传播着的研究上。“守门人”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受门人把关行为的主观性,“守门人”的把关工作对于媒介的社会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六节 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包括:1、 对新闻真实原则的维护2、 公平与公正报道3、 媒介活动的社会责任伦理:新闻报道内容取向的量与质;媒体的为与不为;对受众反应的关注。二、考核要求(一) 职业传播者的特点识记:传播者的含义领会:职业传播者构成特点,哪些可算作是职业传播者(二) 职业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识记:职业传播者的任务、职业传播者的作用领会:职业传播者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三)职业传播者的素养识记:职业传播者的基本素养领会:如何培养传播者的素质(四)“守门人”理论识记:“守门人”理论的基本内涵领会:“守门人”理论主要内容(五)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识记:职业传播者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领会:传播者的社会责任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媒介一、课程内容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媒介的发展过程,则勾画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从人类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媒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媒介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1、印刷媒介的发展历史上的印刷媒介主要指报纸、杂志、书籍三种。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昌曾发挥过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思想教育、知识传播等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电子媒介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传真等,而计算机、电讯、控制技术的使用又把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推向新的阶段。“新媒介”80年代在西方出现,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第二节 大众传播旧媒介的特点大众传媒的旧媒介指的是传统的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以及旧的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1、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特点有:一是读者可自由控制阅读;二是可重复阅读;三是可充分提供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四是能满足读者的特殊举和需要;2、电影的主要特点是视觉性和逼真性。3、广播的特点:首先是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其次,广播传递信息还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再次,广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电视媒介的特点:第一、电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视听兼备;第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第三、电视媒介更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5、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各种传统媒介的特点:第一、时间与空间;第二、参与程度;第三、速度;第四、延续时间的长短;第五、权威性。第三节 大众传播新媒介的特点大众传播新媒介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运用于传播事业的结果。特点有:(1)受众的自主性高;(2)服务条件现成;(3)传播手段科学;(4)传播速度快捷;(5)互动性强;(6)虚拟性影响大。 新闻媒介中的网络媒介特点:(1)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网络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3)多媒体传输使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4)网络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5)网络媒介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第四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早在20世纪40年代,拉斯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功能,认为主要有几大功能:侦察环境、协调反应、传衍经验,他将这些功能解释为所 环境的瞭望者、政策的维护者、知识的传授者、精神的调剂者。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门人功能、决策功能、教师功能、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时代潮流的发展;赋予价值和地位;维护社会规范;激励和麻醉精神。第五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以文化时尚为传播内容的文化样式。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归纳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尔逊认为大众文化是集新旧传播媒介于一身,集中体现通俗化、大众化和流行化的文化样式。豪塞认为大众文化包括通俗艺术和大众艺术两部分,前者包括“通俗小说”、“轻音乐”等文化形式,后者指电影、广播和电视的传播物。莱恩则认为大众文化是20世纪较为新型产业的文化样式,即“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差异:大众文化的背后是很强的商业动机,产生的文化具有商品性而不具备“艺术作品”的特性;其次,大众文化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情感必然带有虚假色彩;再次,大众文化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文化,具有模仿性,模式化的特点。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第一,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得以产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第二,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复制与传播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第三,大众文化在客观上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大众文化的正负功能随着社会情境变迁而改变。大众文化的社会条件是政治民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格格不入;大众文化商业活动的产物,消费者选择是有限的;大众文化由于是标准化和规格化的,所以是肤浅的文化。第六节 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与他的媒介“三论”a媒介即信息 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具体内容无关,就功能意义说,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的影响是相等的。 b“冷”、“热”媒介说 “热媒介”:能够提供“高清晰度”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维作过多的补充,即受传者参与程度低的媒介。“冷媒介”:指的是那些提供信息不完备,留有许多供想象、思考、回味空间的媒介,即受传者参与程度高的媒介。 c 媒介——人体的延伸;面对面交流是五官的延伸,文字和印刷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的眼睛的延伸。 2、英尼斯的“偏向说”偏倚时间的媒介:在时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长久保存,但却不便于携带的媒介。如羊皮纸、石头等。偏倚空间的媒介:在空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跨区域传播和运送的媒介,如印刷媒介,电话,广播和电视等。3、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众的行为。他认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之间素来紧密的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二、考核要求(一) 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历程识记:媒介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发明,重要任务,如蔡伦造纸,戈登堡发明机械印刷术,贝尔电话,爱迪生与电影等。领会:媒介发展的趋势(二) 大众传播旧媒介的特点识记:旧媒介的范围、各自的特点领会:传统媒介的特点(三) 大众传播新媒介的特点识记:新媒介的范围,新媒介总体特点领会:网络媒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四)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识记:大众传媒的五大功能领会: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五) 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识记: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差异,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领会:大众文化的各种影响(六) 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识记:麦克卢汉的几个著名观点,英尼斯的媒介观点,梅罗维茨的媒介观点领会:各自媒介理论的借鉴之处与缺陷。第六章 传播的对象——受众分析一、课程内容受众是传播过程中讯息的接收者,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受众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活动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大众媒介的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信源,因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内涵受众是传播对象——受传者的集体概念,它是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之一。包括:潜在公众、有效公众、特定公众。受众内涵: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它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地,是传播内容的归宿,同时它又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就不完整。受众外延: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新传媒的观众(读者)等。受众观念的发展历程:靶子论、缓冲体论、使用与满足论、亚文化群体论、受众商品论。霍尔的文本解码方式假说。文化研究派的“民族志的受众研究”第二节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构成特点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的特点:1、大众传播的受众在数量上难以统计;2、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万分复杂;3、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富有个性的单个人,这就决定了受众的“无组织性”;4、大众传播受众的接受活动通常是闲暇时在家庭中进行;5、受众在接受活动中其态度是积极的。第三节 关于受众的理论个人差异论 由美国学者霍夫兰于1946年率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核心认为,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这些刺激性与受传者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个人差异的存在,造成受众对同样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德福勒把这些差异归为五种:(1)个人心理结构方面的;(2)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的;(3)认知态度价值标准方面的;(4)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或主张方面的;(5)文化素质方面的。(输不了了,有字数要求,到时你联系我吧)五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权威性。

我们也是暨大出版的那本书,我们今年考的是 节目主持人 真人秀 公共电视 就这三个,是我们老师自己出的题!

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真题

自考证书课程,就是指自考学位课程,一般自考证书课程的成绩要求相当高。考试的过程,与其他的科目的考试一样,报名,参加考试,合格。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不同的学校对自考证书课程的成绩要求不一样,但是普遍都要在70分以上才算是可以申请学位证书的。因此,如果有学位课程的,不管是几门,都要努力争取考最高的分数。

主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 以下四门任选一门 14 00015 英语(二) 27016 日语 14 27017 法语 14 27018 俄语 14 4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6 5 00659 新闻摄影 5 6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6 7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4 8 00642 传播学概论 6 9 00182 公共关系学 4 10-11 考外语者以下五门任选两门,不考外语者全选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4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27020 广播电视概论 4 00529 文学概论(一) 7 12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学分合计 不少于59学分 说明: 1、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08版)第11条。 2、原中文、新闻两个自学考试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选考外语的,不得重复选考或申请免考已通过的“00529文学概论(一)”课程;以上两专业专科毕业生如不选考外语,可以申请免考已通过的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课程,但须换考通过新闻专科的“00034社会学概论”课程。 3、原自学考试新闻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选考外语的,不得重复选考或申请免考已通过的“27020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如不选考外语,可以申请免考已通过的自学考试“27020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但须换考通过新闻专科的“0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课程。 4、选考并通过外语课程的考生,如按原计划要求通过“343新闻采编与写作(2)”、“31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72法学概论”和“349电视制作基础”四门课程中任意三门或以上的,可以免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5、按原计划全部通过“338新闻学概论”、“336新闻采编与写作”、“335中国新闻事业史”和“317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四门课程的,可以免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6、南京师范大学: (1)主考地区:南京、连云港、徐州、扬州、镇江、宿迁、淮安等7市。 (2)学位要求课程:外语、新闻评论写作、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 7、苏州大学: (1)主考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泰州等6市。 (2)学位要求课程:外语、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外国新闻事业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文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创作、管理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捕捉社会发展走向的能力,以及用广播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广播电视的理论前沿的技术发展的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电视作品分析、公共关系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新闻学、广告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后主要是成为记者,不是艺术类与身高无关。在其他不是专门的新闻类学校中分数不高,北广就相对要求高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主要是新闻编导,属艺术类。 出路嘛主要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果你很喜欢这个行业类似的还有:新闻学,广告学不用面试。1.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2.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新华出版社,1980 3.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5.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7.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8.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9.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20.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 24.[英]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2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27.[美]威尔伯•施拉姆 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2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29.[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1 30.[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1.[美]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32.[美]巴顿•卡特 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3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又译《媒介通论》),商务印书馆,2000 35.[美]埃默里 父子,展江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 36.[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7.[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8.[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9.[美]希伦•A•洛厄里 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美]巴格迪坎,林珊等译,《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3 41.Bruce D. Itule, Douglas A.Anderson:《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2.Ken Metzler,《创造性的采访》(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3.Brian S.Brooks,《编辑的艺术》(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4.Kelly Leiter,Julian Harriss,Stanly Johnson,《全能记者必备》(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William C.Gaines,《调查性报道》(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6.Dorothy A.Bowles,Diane L.Borden,《创造性的编辑》(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7.Carole Rich,《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英文原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8 《传%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06391

参考书目有《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外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概论》、《影视语言》。广播电视学主要课程是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评论等。

你好1、根据内容来分:(1)自然音响:风雨声,雷鸣、浪涛呼啸;(2)动物音响:各种动物的鸣啼、行走声;(3)机具音响:各种机器、各种机动交通工具在工作时的声音;(4)人声:现场人物的说话声、喊叫声、动作声。言为心声、言可传神(5)音乐:现场的音乐,以及后期配乐。2、根据功能:(1)表现节目主题的主体音响——主观效果音响、象征效果音响(2)连贯上下、照应首尾的结构音响——转场效果音响、填空效果音响(3)表现典型人物、生动情节和特定环境的特写音响——气氛效果音响、环境效果音响(4)用以对比、衬托的背景音响——对立效果音响

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广播电视概论2023章节测试答案_广播电视概论超星尔雅答案1.1认识媒介(一)1、【单选题】传播学经典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是()。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勒温D、施拉姆我的答案:B2、【单选题】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个W理论的要素不包括()。A、什么途径B、在哪里C、什么内容D、产生什么效果我的答案:B3、【单选题】大众传媒属于()的传播。A、点对点B、面对面C、点对面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C4、【单选题】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的观点。A、麦克卢汉B、施拉姆C、勒温D、拉斯韦尔我的答案:A5、【判断题】传播是人的一种本质的生存方式。()我的答案:1.2认识媒介(二)1、【单选题】媒介就是信息是()的观点。A、麦克卢汉B、施拉姆C、勒温D、拉斯韦尔我的答案:A2、【单选题】媒介融合是因为()出现以后才出现的。A、印刷技术B、数字技术C、互联网技术D、大众传播技术我的答案:B3、【单选题】后工业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人际传媒B、大众传媒C、网际传媒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C4、【判断题】网际传播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个综合体。()我的答案:5、【判断题】大众传媒包括报纸、电影、广播、电视这些媒介。()我的答案:1.3认识媒介(三)1、【单选题】传播者在现代工业社会里通常以()的形式出现。A、公司B、机构C、政府D、个体我的答案:B2、【单选题】NBC、BBC和CCTV的节目差异很大,是因为()。A、它们的社会功能不一样B、它们的性质不一样C、它们属于不同的人D、以上说法都对我的答案:D3、【单选题】被誉为电视之父的是()。A、卢米埃尔B、马可尼C、麦克卢汉D、贝尔德我的答案:D4、【判断题】西方印刷术的发明直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我的答案:2.1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一)1、【单选题】电话、电报传播属于()的传播。A、点对点B、面对面C、点对面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A2、【单选题】()是第一种电子媒介。A、广播B、电视C、电报D、互联网我的答案:C3、【判断题】马可尼被称为有线电之父。()我的答案:X4、【判断题】通用公司的工程师费森登最早将无线电波用来传递声音,由此诞生了最早的广播。()我的答案:2.2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二)1、【单选题】第一个采用收费广播,即广告的公司是()。A、AT&T公司

  • 索引序列
  •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
  • 自考广播电视概论真题
  • 广播电视学概论自考真题
  • 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真题
  • 广播电视概论自考真题0639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