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答案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答案

四川大学2001年考研微生物学真题   一、选择填空(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计10分)。  1、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  A、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 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 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答:( ) 2、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 A、12个顶角上; B、20个面上;  C、30条棱上; 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答:( ) 3、注射白侯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细胞免疫; D、变态反应。答:( )  4、某建筑工人劳动时受深度创伤,应立即到医院注射哪类物质: A、抗毒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干扰素。答:( ) 5、酿酒酵母营养体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单倍体和二倍体同在; D、多倍体 6、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7、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全成抗生素是: A、四环素; B、放线菌素D; C、万古霉素; D、短杆菌肽。答:( ) 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A、+RNA; B、+RNA; C、-RNA; D、+DNA。答:( )  9、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答:( ) 10、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 A、活化、出芽和生长 B、活化、出芽和繁殖;  C、生长、繁殖和出芽; D、活化、繁殖和生长。答:(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由微生物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NH3的作用叫 作用,而由绿色植物和许多微生物进行以铵  盐为营养、合成  氨其酸等含氮有机物的作用叫 。  2、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是由 等三类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 成分与细菌的内毒素有 关。

ACBAD ADCBB CCACD ABADA

A型题

1. 下列除哪项外,现在都发现有相应的噬菌体

A. 细菌B.放线菌C.螺旋体D.真菌E.立克次体

2.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前噬菌体D.溶原性噬菌体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项为噬菌体的特性

A.通过细菌滤器B.严格宿主特异性C.只有核酸

D.有溶菌周期与溶原状态E.以上均是

4.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细胞B.淋巴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放线菌

5.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白喉棒状杆菌B.破伤风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

6.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性菌毛B.质粒C.前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E.异染颗粒

7.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点是

A.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

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D.可由雌性菌变为雄性菌E.以上都不是

8.白喉杆菌外毒素的'产生与下列哪一方式有关

A.基因突变B.转化C.转导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体融合

9.形成肠道杆菌耐药性的主要方式为

A.转化B.转导C.溶原性转换D.接合E.原生质体融合

10.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通过性菌毛B.直接摄入C.以噬菌体为载体D.细胞融合E.通过基因间跳跃

11.关于细菌的耐药性(R)质粒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组成

B.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R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12.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A.核质和质粒B.核质、质粒和中介体C.核质、质粒和前噬菌体

D.核质和前噬菌体E.核质、中介体和前噬菌体

13.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质粒是

A. Col质粒B.F质粒C.V质粒D.ST质粒E.以上都是

14.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

15.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

16.R质粒中决定接合与自主复制的基因是

A.耐药传递因子B.耐药决定子C.插入序列D.F质粒E.转座子

17.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性DNA的片段

A.未能进入受体菌而被核酶降解

B.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DNA重组,也不能自主复制

C.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但未能表达其性状

D.进入受体菌后形成能自主复制的环状结构

E.以上都不是

18.原生质体融合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需温和噬菌体作为载体B.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C.可发生溶原性转换D.需性菌毛存在E.转移的是小分子DNA

X型题

21.关于质粒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B.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E.不相同的质粒能共存于同一细菌内

22.关于突变的规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B.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群体中的个别菌

D.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将突变菌株选择出来

E.突变后的菌株不能再次突变恢复到原来的性状

23.菌落变异可拌有下列哪些变异

A.抗原性变异B.毒力变异C.结构变异

D.生化反应的变异E.耐药性变异

24.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哪些方式转移

A.转化B.转导C.接合D.溶源性转换E.融合

25.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被转移

B.Hfr菌与F-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可被转移

C.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与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D.F+菌与F-菌接合时,F+菌变为F-菌

E.F’菌与F-菌接合时,F’菌不变为F-菌

26.关于影印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试验证明细菌可以直接摄取游离的DNA的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B.抗生素起到诱导细菌突变的作用

C.试验中个别细菌所具有的耐药性是在加入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

D. 它证明细菌的突变是随机的、自发的

E.试验中形成耐药菌的突变发生越早,则产生抗性突变株的比例就越多

参考答案

A型题:1.E 2.C 3.E 4.B 5.A 6.B 7.A 8.D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E 17.A 18.B 19.B

X型题:21.ABCDE 22.ABCD 23. ABCD 24. ABE 25. ABCE 26. CDE

1.A 2.C 3. D 4.A 5.D 6.B 7.B 8.D 9.A 10.C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及答案

四川大学2001年考研微生物学真题   一、选择填空(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计10分)。  1、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  A、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 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 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答:( ) 2、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 A、12个顶角上; B、20个面上;  C、30条棱上; 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答:( ) 3、注射白侯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细胞免疫; D、变态反应。答:( )  4、某建筑工人劳动时受深度创伤,应立即到医院注射哪类物质: A、抗毒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干扰素。答:( ) 5、酿酒酵母营养体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单倍体和二倍体同在; D、多倍体 6、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7、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全成抗生素是: A、四环素; B、放线菌素D; C、万古霉素; D、短杆菌肽。答:( ) 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A、+RNA; B、+RNA; C、-RNA; D、+DNA。答:( )  9、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答:( ) 10、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 A、活化、出芽和生长 B、活化、出芽和繁殖;  C、生长、繁殖和出芽; D、活化、繁殖和生长。答:(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由微生物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NH3的作用叫 作用,而由绿色植物和许多微生物进行以铵  盐为营养、合成  氨其酸等含氮有机物的作用叫 。  2、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是由 等三类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 成分与细菌的内毒素有 关。

(1)根据材料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通过突变产生的全新品种.(2)SARS是一种传染病,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或SARS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行之有效的,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3)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4)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支原体与病毒很相似,它也属于寄生生物.(5)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青霉菌属于真菌,它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6)培养基的灭菌应需用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培养基放在121度条件下维持15~20分钟.其目的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及其芽孢.(7)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因此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8)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9)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透明区的大小,透明区是微生物将周围的有机物分解,因此透明区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故答案为:(12分)(1)突变(2)SARS是一种传染病,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或者SARS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行之有效的,如病人和接触者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对空气进行消毒等)(3)DNA  RNA(写RNA或DNA也给分)(4)寄生(5)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孢子生殖(6)121度,1.05kg/cm2微生物及其芽孢(7)原油(8)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9)强

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年考研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名词解释 一步生长曲线: 鞭毛: 伴孢晶体: 分生孢子梗: 同宗结合: 基团转位: 被动扩散: 间歇灭菌法: 同步培养: 基因重组: 霉菌: 生物膜: 根际微生物: 富营养化: 反硝化作用: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反应器: 产甲烷菌: 厌氧堆肥: 废气的微生物吸收法: 二、是非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2.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 3.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 4.用于固化培养基时琼脂较之明胶具有更多的优点。( )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 6.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科研结果所发生的突变。( ) 7.土壤、水域都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 8.病毒蛋白外壳称为衣壳,只由糖类组成。( ) 9.革兰氏染色结果,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10.G+C克分子百分比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相近的种属。( ) 三、选择题 1.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_______。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2.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____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 3.蓝细菌的光合作用部位是______ (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 4.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______。 (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d)菌丝 5.______在原生动物细胞中不可能被发现。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细胞壁 6.E.coli属于______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 7.代谢中如发生还原反应时,______。 (a)从底物分子丢失电子(b)通常获得大量的能量 (c)电子加到底物分子上(d)底物分子被氧化 8.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______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8或8以上(c)在低温条件(d)只有病毒存在时 9.纯培养是其中______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d)没有代谢废物 10.发酵工业为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______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 11.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气阀的目的是______。 (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而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在于 (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排尽锅内冷空气 1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______。 (a)螺旋状(b)杆状(c)球状(d)弧形 13.光合绿色植物和光合微生物如蓝细菌负责向大气中返回大量的______。 (a)氮(b)氧(c)钾(d)锌 14.膜滤器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细菌,因为______。 (a)它杀死不需要的细菌(b)它为细菌发育提供氮 (c)在它上面进行细菌过滤(d)可以用它除去水中的氯 15.细菌重组是______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 (a)光合作用(b)化学渗透(c)基因工程(d)无氧发酵 16.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________ (a)增殖(b)芽殖(c)裂殖(d)孢子生殖 17.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_____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8.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__________ (a)无色(b)红色(c)黑色(d)紫色 19.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__________ (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卵孢子(d)接合孢子 20.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 (a)核酸(b)蛋白质(c)脂类(d)糖类 四、填空题 1.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__ __、__ __、__ ___、__ __和__ __。 2.温和噬菌体能以__ 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_ __细胞。 3.细菌的基本构造有__ __、__ __、__ __和__ __等。 4.根据物质成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分为__ __、__ __、__ __等。 5.异养微生物的____ ___和__ __均来自__ __,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则通过_无机物的氧化__ __。 6.兼性需氧微生物具有两套呼吸酶系,在有氧时进行__ __,在无氧时进行__ __。 五、问答题 1.试述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2.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3.什么叫鉴别性培养基?以伊红美蓝乳糖琼脂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性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4.测定微生物生长有何意义,常用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有哪些? 5.讨论废水厌氧处理的主要影响因数。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鞭毛:细菌由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伸出胞外的细长的丝状物。是细胞的运动器官。 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一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分生孢子梗:真菌中一种产生分生孢子的菌丝结构。 同宗结合:来自同一个菌丝体的初生菌丝结合成次生菌丝的过程。 基团转位:以微生物的代谢能为动力,通过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将营养物质从胞外转运到胞内,并发生化学变化。 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依赖其在胞外及胞内的浓度梯度,由浓度高的胞外向胞内扩散的过程。 间歇灭菌法:将灭菌对象加热到100℃30—60分钟,冷却后置37℃培养24小,重复三次。 同步培养: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培养体系中所有个体细胞的都处于同一的生长阶段。 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的个性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胞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排列并遗传给后代,产生新品种或表达新性状。 霉菌: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生物膜:由多种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带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根际微生物: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内的微生物群体。 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积累特别是氮、磷的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活性污泥法: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各种工艺中引入微生物附着生长载体的反应器。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细菌。 厌氧堆肥:将有机废料处理和沼气利用结合在一起的处理固体有机废物的方法。 废气的微生物吸收法:让废气填充介质,利用填充介质中驯养的大量微生物瞬间吸收、溶解、微生物反应分解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二、是非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2.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3.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4.用于固化培养基时琼脂较之明胶具有更多的优点。(+)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科研结果所发生的突变。(-) 7.土壤、水域都是微生物的天然生境。(-) 8.病毒蛋白外壳称为衣壳,只由糖类组成。(+) 9.革兰氏染色结果,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10.G+C克分子百分比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相近的种属。(+) 三、选择题 1.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___a____。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2.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___a___ (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 3.蓝细菌的光合作用部位是___d___ (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 4.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___c___。 (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d)菌丝 5.___d___在原生动物细胞中不可能被发现。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细胞壁 6.E.coli属于___d___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b)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d)化能异养 7.代谢中如发生还原反应时,___c___。 (a)从底物分子丢失电子(b)通常获得大量的能量 (c)电子加到底物分子上(d)底物分子被氧化 8.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___c___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8或8以上(c)在低温条件(d)只有病毒存在时 9.纯培养是其中___a___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d)没有代谢废物 10.发酵工业为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___c___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 11.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气阀的目的是___d___。 (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而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在于 (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排尽锅内冷空气 1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___c___。 (a)螺旋状(b)杆状(c)球状(d)弧形 13.光合绿色植物和光合微生物如蓝细菌负责向大气中返回大量的__b____。 (a)氮(b)氧(c)钾(d)锌 14.膜滤器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细菌,因为___c___。 (a)它杀死不需要的细菌(b)它为细菌发育提供氮 (c)在它上面进行细菌过滤(d)可以用它除去水中的氯 15.细菌重组是___c___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 (a)光合作用(b)化学渗透(c)基因工程(d)无氧发酵 16.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___c_____ (a)增殖(b)芽殖(c)裂殖(d)孢子生殖 17.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__b___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18.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____b______ (a)无色(b)红色(c)黑色(d)紫色 19.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____a______ (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c)卵孢子(d)接合孢子 20.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______b_____ (a)核酸(b)蛋白质(c)脂类(d)糖类 四、填空题 1.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__史前时期__、__初创时期__、_奠基时期___、__发展时期__和___成熟时期__。 2.温和噬菌体能以_核酸物质____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溶源______细胞。 3.细菌的基本构造有__细胞壁__、_质膜__、__细胞质区__和_核区__等。 4.根据物质成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分为__合成培养基_____、__天然培养基____、___半合成培养基___等。 5.异养微生物的___碳源__和__能源__均来自__有机物_,而化能自养微生物则通过_无机物的氧化_产生ATP。 6.兼性需氧微生物具有两套呼吸酶系,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厌氧呼吸。 五、问答题 1.试述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1)严格寄生生物,但专一性不强。 (2)植物病毒感染植物后,植株常产生花叶、畸形或植株的枯死。 (3)植物病毒感染植株后,可在植株细胞内形成细胞包含体。 (4)入侵方式:昆虫吸食或植株擦伤处 2.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能源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的物质,包括光能和化学能。 以能源分可以分为光能型和化能型。以碳源分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因此,据能源和和碳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将微生物的营养型分为四种: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具体分述) 3.什么叫鉴别性培养基?以伊红美蓝乳糖琼脂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性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通过指示剂的呈色反应,用于区别不同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 伊红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能相互区分的菌落,其中大肠杆菌能强烈发酵乳糖产生大量混合酸,菌体带H+,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美蓝再与伊红结合形成紫黑色化合物,使菌落在透射光下呈紫色,反射光下呈绿色金属光泽。产酸力弱的沙雷氏等属细菌菌落为棕色;不发酵乳糖不产酸的沙门氏等属细菌呈无色透明菌落。 4.测定微生物生长有何意义,常用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有哪些? 通过测定微生物生长量,了解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了解营养及理化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 (1)数量的测定 (a)直接计数法(b)稀释平板计数法 (2)重量的测定 (a)称重法(b)含氮量测定法 5.讨论废水厌氧处理的主要影响因数。 (1)温度、(2)营养、(3)C/N比(4)废水的pH值、碱度和有毒物质。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一、绪论 1.微生物、微生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熟练掌握 1,3 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掌握 1,3 (3)微生物的作用 熟练掌握 1,2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掌握 1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概述 了解 1,2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1,3 中的作用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掌握 1,3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2,3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2,3二、细菌的形 1.细菌的大小和 (1)细菌的大小 了解 1,2态与结构 形态 (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代表细菌 熟练掌握 2,3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了解 2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壁 了解 2,3 (2)细胞膜 1,3 (3)细胞质 2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4 (2)鞭毛 2,3 (3)菌毛 1,2 (4)芽孢 3,4 4.细菌 L型 概述 1,3三、细菌的生 1.细菌的化学组 (1)细菌的化学组成 了解 1,2理 成和物理性状 (2)细菌的物理性状 了解 2,3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 1,2 (2)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2,3 (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掌握 2,4 (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2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5)细菌数的测定 掌握 3 (6)细菌的生长曲线 掌握 2 3.细菌的新陈代 (1)细菌的酶类 掌握 1 谢 (2)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了解 1 4.细菌的分解代 (1)糖类的分解 熟练掌握 2,3 谢 (2)蛋白质的分解 掌握 4 (3)其他物质的分解 了解 3 (4)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掌握 2,4四、细菌的分 1.细菌在自然界 (1)土壤中的分布 2布 的分布 (2)水中的分布 了解 3 (3)空气中的分布 4 2.细菌在人体的 (1)正常菌群 2 分布 (2)条件致病菌 4 (3)菌群失调的概念、诱因、常见菌类及检查原则 掌握 3,4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 熟练掌握 1,3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高温(湿热、干热) 掌握 2,3 (2)日光和紫外线 2 (3)电离辐射 了解 1 (4)超声波 2 (5)滤过除菌 3 (6)干燥 2,4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掌握 1,3 (2)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熟练掌握 2,4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1)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 2,3 (2)效果监测 熟练掌握 3,4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种类 了解 2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1,2 (2)细菌染色体 了解 1,2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细菌质粒 1,2 (4)细菌转位因子 1 2.微生物变异的 (1)概念与分类 掌握 2 现象 (2)形态与结构变异 3 (3)培养特性变异 掌握 3,4 (4)毒力变异 2 (5)耐药性变异 2,4 3.微生物变异的 (1)概念 1,2 机制 (2)突变 了解 2,3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2,3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2,3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了解 2,3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2,3七、微生物的 1.概述 (1)微生物致病性 掌握 1,3致病性与感染 (2) 感染性疾病 2,4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1)寄生 了解 1,2 (2)病原体 3,4 (3)正常菌群 掌握 2,3 (4)菌群失调 2,3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了解 1,2 (6)抗细菌免疫 1,2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1)细菌表面成分 了解 1,3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2,4 (3)细菌的毒力 熟悉 1,2 (4)细菌的侵入数量 掌握 2,4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2,3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熟练掌握 3,4 4.机体的抗菌免疫 概念与类型 了解 2,3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概念 了解 1,2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2,4 (3)免疫病理损伤 2,4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2,4 (5)抗病毒免疫 2,4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6.感染的种类与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2,4 类型 (2)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了解 2,4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3,4 7.感染的临床征 (1)病程发展阶段 熟悉 2 象:病症与症状 (2)常见症状与体征 3 8.微生物感染的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2 防治原则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了解 2八、细菌的分 1.概述 (1)概念 1类与命名 (2)分类法 1,2 2.微生物在生物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3 化学分类中的地 (2)真菌与真菌界 熟悉 3 位 (3)病毒与病毒界 3 3.细菌的分类单 (1)细菌分类单位 掌握 1,3 位、系统和命名 (2)细菌命名 1,3 (3)细菌分类系统 了解 1 4.细菌的分类方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了解 2 法 (2)遗传学分类法 1九、微生物学 1.临床微生物学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3检验概述 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掌握 4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2,3 2.标本采集与运送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4 (2)标本的处理 熟练掌握 2,4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熟练掌握 4 (2)快速诊断 掌握 1,3 (3)直接药敏试验 掌握 4 (4)常规检验 掌握 4 (5)报告 掌握 34.血清学诊断 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掌握 2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1)实验室感染来源 熟练掌握 2,3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熟练掌握 2,4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熟练掌握 36.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了解 2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2,3 (3)动物试验的应用 47.免疫检测技术 概述 2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8.发光分析技术 概述 2 9.鲎试验 概述 2 10.分子生物学 (1)分子生物学概念 1 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2)基因诊断概念 3十、细菌形态 1.显微镜检查 (1)普通光学显微镜 熟练掌握 3,4学检查法 (2)暗视野显微镜 3 (3)相差显微镜 3 (4)荧光显微镜 了解 4 (5)电子显微镜 2,3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方法 掌握 3,4 3.细菌染色标本 (1)常用染料 熟练掌握 1,3 检查法 (2)常用染色方法 1,3十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熟练掌握 1,2 (2)凝固物质 3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4 2.培养基的种类 (1)基础培养基 熟练掌握 2,3 (2)营养培养基 3,4 (3)鉴别培养基 2,4 (4)选择培养基 3,4 (5)特殊培养基 2,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1)血平板 3,4 (2)巧克力血平板 3,4 (3)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 3 (4)麦糠凯平板 4 (5)SS平板 3,4 (6)碱性琼脂或 TCBS琼脂 3 (7)血液增菌培养基 4 (8)营养肉汤 3十二、细菌的 1.基本条件 (1)细菌实验室 2,3培养与分离技 (2)无菌实验室 掌握 3,4术 (3)基本设备和器具 2,4 2.细菌的接种与 (1)平板划线分离法 3,4 分离技术 (2)斜面接种法 熟练掌握 3 (3)液体接种法 4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4)穿刺接种法 3 (5)倾注平板法 4 (6)涂布接种法 3,4 3.细菌培养的方 (1)需氧培养法 熟练掌握 3,4 法 (2)二氧化碳培养法 4 (3)厌氧培养法 掌握 3 4.细菌的生长现象 (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1,2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熟练掌握 2,3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 5.细菌 L型的检 (1)标本采集 了解 3,4 查 (2)培养方法 3,4十三、细菌的 1.碳水化合物的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掌握 2生物化学试验 代谢试验 (2)氧化一发酵试验(O/ F试验) 3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1,2 (4)七叶苷水解试验 1 (5)甲基红试验 2 (6)V-P试验 2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3 (2)吲哚(靛基质)试验 3,4 (3)硫化氢试验 4 (4)尿素分解试验 4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1 (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3,4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34.各种酶类试验 (1)氧化酶试验 3,4 (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3,4 (3)硝酸盐还原试验 2 (4)脂酶试验 1 (5)卵磷脂酶试验 1 (6)DNA酶试验 3,4 (7)凝固酶试验 2,3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8)CAMP试验 3,4 (9)胆汁溶菌试验 3,4 5.抑菌试验 (1)O/ 129抑菌试验 1,3 (2)杆菌肽试验 2,3 (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 2,4十四、血清学 1.血清学鉴定 简述 了解 1,2试验 2.血清学诊断 简述 熟悉 2,3十五、动物实 1.实验动物的分 (1)遗传学控制分类 了解 1,2验 类 (2)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1,2 2.实验动物的选择 简述 熟悉 2,3 3.接种途径和方法 简述 熟悉 3,4 4.接种后的观察 (1)接种后的观察 了解 3,4 与解剖 (2)动物解剖 2,3 5.动物采血法 简述 熟悉 2,4十六、菌种保 1.保存菌种的方 (1)培养基保存法 3,4存与管理 法 (2)干燥保存法 掌握 2,3 (3)冷冻干燥保存法 1,2 2.菌种保管 简述 医学 全在.线提供 熟悉 2,3十七、细菌检 1.微量生化反应 (1)Micro-ID系统 2,3验的商品化、 系统 (2)API系统 1,2自动化设备 (3)Minitek系统 熟悉 1 (4)肠杆菌科-MB12E系统 2 (5)氧化发酵鉴定系统 3 2.自动化装置 Automicrobic系统 (AMS)M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 熟悉 1,3 2,4 系统 血培养系统 2,3十八、病原性 1.葡萄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3球菌及检验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2 (3)微生物学检验 4 2.链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3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1,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肺炎链球菌和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2,3 肠球菌 (2)致病性 2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肠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 5.奈瑟菌属 (1)脑膜炎奈瑟菌 3,4 (2)淋病奈瑟菌 掌握 3,4 6.卡他布兰汉菌 简述 熟悉 1,3十九、肠杆菌 1.概述 (1)分类 2,3科及检验 (2)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3)致病性 2 (4)微生物学检验 3,4 2.埃希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1,2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志贺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1,3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沙门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2,3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5.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2) 致病性 2 (3) 微生物学检验 3,4 6.耶尔森菌属 (1)鼠疫耶尔森菌 掌握 2,3 (2)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2,3 (3)假结核耶尔森菌 2 7.肠杆菌科的其 (1)枸橼酸杆菌属 掌握 3他菌属 (2)克雷伯菌属 掌握 1,4 (3)肠杆菌属 掌握 2,4 (4)沙雷菌属 掌握 3 (5)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及少见的肠杆菌科菌属 熟悉 2,3二十、弧菌科 1.弧菌属 (1)霍乱弧菌 熟练掌握 3,4 (2)副溶血性弧菌 1,2及检验 2.气单胞菌属与 (1)气单胞菌属 3,4 邻单胞菌属 (2)邻单胞菌属 掌握 1,2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二十一、弯曲 1.弯曲菌属 (1)生物学特性 1,2菌属和幽门螺 (2)微生物学检验 熟悉 3,4杆菌及检验 2.幽门螺杆菌 简述 熟悉 1,3二十二、厌氧 1.厌氧菌的分类 简述 熟悉 1,2性细菌及检验 2.厌氧菌感染 (1)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感染类型 掌握 2,3 (2)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2 3.厌氧菌标本的 (1)采集 3 采集与送检 (2)送检方法与处理 掌握 3,4 4.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1)培养基接种 熟悉 3,4 (2)厌氧培养法 熟悉 2,4 (3)鉴定试验 熟悉 3,4 (4)常见厌氧菌 熟悉 3二十三、需氧/ 1.棒状杆菌属 (1)白喉棒状杆菌 掌握 1,3或兼性厌氧革 (2)其他棒状杆菌 熟悉 2兰阳性杆菌及 2.需氧芽胞杆菌 (1)炭疽芽胞杆菌 掌握 2,3检验 属 (2)蜡样芽胞杆菌 熟悉 1,2 3.产单核李斯特 (1)生物学特性 1,3 菌 (2)致病性 熟悉 1,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丹毒丝菌属 简述 熟悉 1,2 5.阴道加特纳菌 简述 熟悉 2,3二十四、分枝 1.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特性 1,2杆菌属及检验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2.非典型分枝杆菌 简述 熟悉 2 3.麻风分枝杆菌 简述 熟悉 3,4二十五、非发 1.概述 简述 熟悉 2,3酵菌及检验 2.假单胞菌属 (1)铜绿假单胞菌 熟练掌握 3,4 (2)其他假单胞菌 掌握 1,3二十六、其他 1.嗜血杆菌属 (1)流感嗜血杆菌 熟练掌握 2,3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2)其他嗜血杆菌 掌握 3,4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二十七、衣原 1.生物学性状 (1)繁殖周期与形态染色 掌握 1,3体及检验 (2)抗原成分 熟悉 (3)分离培养 (4)抵抗力 2.临床意义 (1)沙眼衣原体 熟悉 2,3 (2)鹦鹉热衣原体 (3)肺炎衣原体 3.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 熟悉 3,4 (2)抗原检测 (3)核酸检测 (4)分离培养 (5)抗体检测 二十八、立克 1.概述 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 掌握 1,3 次体及检验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熟悉 1,3 (2)抗原构造 (3)培养特性 3.致病性 概述 熟悉 2,3 4.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的采集 熟悉 3,4 (2)直接检查 (3)分离培养 (4)血清学检测 掌握 二十九、支原体及检验 1.概述 概念和分类 熟悉 1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掌握 1,3 (2)培养特性 4 (3)生化反应 熟悉 2,4 (4)抗原成分 1 (5)抵抗力 2 3.致病性 (1)肺炎支原体 熟悉 2,3 (2)解脲脲原体 4.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 (1)肺炎支原体 掌握 1,4 三十、病原性 1.放线菌属 (1)生物学特性 1,3放线菌及检验 (2)致病性 熟悉 2 (3)微生物学检查 3,4 2.诺卡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2)致病性 熟悉 2 (3)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三十一、螺旋 1.概述 螺旋体概念及分类 掌握 1,3体及检验 2.疏螺旋体属 (1)生物学特性 熟悉 1,3 (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 (2)致病性 2,3 体、奋森螺旋体)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钩端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1,3 (2)致病性 熟悉 2,3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密螺旋体属 分类 熟悉 1 5.梅毒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1,3 (2)致病性 掌握 2,3 (3)微生物学检验 3,4三十二、病毒 1.概述 概念 掌握 1,3感染的实验诊 2.病毒的形态结 (1)病毒的大小、形态 熟悉 断 构 (2)病毒的结构 掌握 3.病毒的增殖 病毒复制周期 熟悉 4.噬菌体 概述 熟悉 5.非寻常病毒 (1)概述 熟悉 2,3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概述 熟悉 1,3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集运送 熟悉 2,3(8)病毒核酸检测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掌握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 (3)临床意义 2 9.肠道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熟悉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临床意义 2 10.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2 11.黄病毒(乙脑 (1)生物学性状 1,3 病毒、登革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2 12.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汉坦病毒、新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疆出血热病毒) (3)临床意义 2 13.疱疹病毒(单 (1)生物学性状 1,3 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EB病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毒) (3)临床意义 2 14.肝炎病毒(甲 (1)生物学性状 1,3 型、乙型、丙型、 (2)微生物学检查 熟练掌握 3,4 丁型、戊型) (3)临床意义 2,3 15.人类免疫缺 (1)生物学性状 熟悉 1,3 陷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16.狂犬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 17.人乳头瘤病 (1)生物学性状 1,3 毒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三十三、真菌 1.真菌的基本特 (1)概念 掌握 1检验 性 (2)分类 熟悉 1 (3)生物学性状 掌握 1,3 (4)致病性 熟悉 3,42.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掌握 3,43.念珠菌 (1)生物学性状 熟练掌握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4)治疗原则 2,34.隐球菌 (1)生物学性状 熟练掌握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4)治疗原则 2,3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5.曲霉菌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 6.其他真菌 (1)毛霉菌目 熟悉 2,3 (2)组织胞浆菌 (3)卡氏肺胞菌 (4)皮肤真菌 三十四、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 (1)常见病原菌 熟悉 2,3 (2)标本采集及运送 熟练掌握 3,4 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 (3)检验方法 (4)临床意义 熟悉 2 三十五、细菌对药物的敏感 1.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分组原则 熟悉 1,3 试验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KB法、稀释法试验原理 熟练掌握 1,2 (2)KB法、稀释法试验方法 3,4 (3) KB法、稀释法试验结果解释 2,3 (4) KB法、稀释法试验影响因素 3,4 (5)杀菌试验 熟悉 2,3 3.其他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熟悉 2,3 4.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定 (1)原理 熟悉 1,3 5.耐药菌株的监测( ESBLs、 MRS、 (1)耐药机制 熟悉 1,2 (2)耐药表型检测方法 掌握 3,4 HLAR、 VRE、 PRP、AmpC酶) (3)耐药菌抗生素应用原则 熟悉 2三十六、医院 1.概述 概念 掌握 1感染 2.流行病学特点 (1)概念 熟悉 1 (2)特点 熟悉 2,3 (3)常见微生物种类 熟悉 2,3 3.医院内感染监 (1)监测内容、类型 熟悉 3,4 测 (2)细菌污染监测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保证措施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三十七、临床 1.室内质量控制 (1)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 掌握 3 细菌检验的质 (2)实验室手册 熟悉 熟悉 掌握 2 1 3,4 量控制及实验 (3)常用仪器设备的监测 室安全防护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掌握 掌握 3 2 2.室间质量评价 (1)机构设置及作用 熟悉 2 3.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实验室分类、分级 熟悉 2,3 (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掌握

生物工程专业自考科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理化学(二)、物理化学(二)(实践)、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工程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高等数学(工本)、管理学原理、生物化学(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自考报名条件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自考网上报名流程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推荐阅读:2022年4月各省成人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汇总2022年4月各省自考准考证及考试通知单打印时间及打印入口汇总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果树遗传育种学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农学自学考试的科目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询育福教育农学自学考试的科目:1、马哲、政经、毛概、邓三论、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2、有的学校还要求考数学,类型为数学农学,其难度低于理工科及经管类考生要考的数学试卷类型的难度,但是对于没有学过高数的同学来说,难度依然不小。3、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4、农业自考科目自考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网上直接按照自考地区搜索查询,也可以到省教育考试院自考下查询专业设置、报名报考、考试流程。要想了解更多关于农学自学考试科目的话,可以咨询一下育福教育,广州育福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育福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有来自10余个省市的近30余所学校的教学资源、数名资深教育合作伙伴、数十位资育领域的投资顾问专业的教育资源,有大量的推广入口,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实时、灵活、成本低;广告宣传效果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特点等优势。果树怎样育种?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成就,培育果树新品种的科学技术。广义的果树育种,还包括引种与良种繁育的内容。促进果树育种的兴起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果树生产的发展,要求培育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市场消费需要的果树新品种;另一是相邻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的发展,为果树育种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相邻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有果树栽培、遗传学、分类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学、生物统计学乃至遗传工程等等。在果树育种家的努力下,不仅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各种新品种,使世界果树产区的品种组成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培育果树新品种的研究日臻完善,建立了以果树为对象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使之发展成为作物育种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原始农业的兴起,人类在采集果实充当食物的同时,就已自发的进行着果树选种的活动。这种果树选种具有原始的、朴素的育种性质,是果树育种的先驱。公元前3~前2世纪,果树品种命名和嫁接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果树育种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6世纪,中国农民通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梨实生变异及遗传分离现象。《齐民要术》种梨一章,曾有每梨十粒种子,后代中有两株能遗传其母本的优良品质,其余八株后代都保持杜梨一样的野生性状的论述。这是人类在果树育种中认识果树实生变异及遗传分离的最早历史记载。至11世纪,中国已出现有包括品种记载在内的果树专著。其中著名的有蔡襄《荔枝谱》、韩彦直《橘录》、柳贯《打枣谱》均以所列品种繁多、记载详尽著称。这些果树专著既可以说是果树品种资源的科学总结;也可以说是果树品种选育成绩的一个证明。18世纪,比利时万蒙斯开始利用集团选种方法连续几代实生选种,从8万株实生苗中选出很多的优系,其中一些优系,迄今仍然是世界梨的主栽品种。1806年,英国奈特第一次用人工杂交方法来培育果树新品种。他写道:对每种果树说来,将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另一个品种的花得到的新品种,比单纯种子繁殖得到的新品种品质要好得多。19世纪初叶,达尔文先后发表了进化论的许多论著,论述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阐明了杂交和选择在品种改良的重要作用,对果树育种科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美国伯班克、苏联米丘林根据自己的果树育种实践,不仅育成了数以百计的果树新品种,而且对杂交亲本选择、实生后代培育和预先选择也积累了颇为丰富的实践经验。19世纪后半叶,孟德尔的遗传学问世。他提出的生物遗传规律,被应用到包括果树在内的作物领域,将经验育种上升到科学育种水平,使果树育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孟德尔本人在布尔洛地方进行了梨的杂交育种获得成功。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日本,50年代的中国都先后开始了果树育种工作。到现在已经在30多个种类的果树中开展了育种工作,其中以苹果、梨、桃和柑橘、扁桃、榛子研究得最多;葡萄、草莓、油梨和无花果次之;研究得较少的是猕猴桃。40年代以来,果树育种与其他作物育种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局限于选择实生变异,芽变及人工杂交培育的株,还利用近代物理、化学方法,开展了诱变育种及多倍体育种。特别是由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兴起,在果树育种领域内,开始了果树生物技术研究的新阶段,从而丰富了果树育种的内容,逐步形成适于果树特点的育种体系。果树育种特点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其系统发育历史和个体发育过程,均不同于一年生作物。果树育种,特别是杂交育种除与大田作物有某些共性外,更具有如下的特点:①由于长期的天然授粉,使果树对既含有栽培品种的基因,也含有野生种的基因,实生后代具有杂合体的特点。果树品种是从杂合体中选择的优良类型,未经过自交纯合。果树常常自花不孕,很难保持自交系,几乎不能得到纯系分离的后代,造成遗传分析的困难。②许多果树品种并不发生配子生殖和受精的现象。当胚珠的雌性孢源细胞死亡,珠心的体细胞则可形成再生的孢源细胞,而不需要减数分裂,由此而形成自发多倍体。已经确定出果树中的无配子生殖和珠心胚的现象,在育种当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③一些果树不仅有自发多倍体,而且如苹果、梨还具有次级多倍体的特点,其基因分离和组合属于非常复杂的多倍体遗传特性。④果树中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在遗传上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而某些性状常常是许多基因相互作用的“数量遗传”的结果。简单的孟德尔法则,不能解释许多性状的遗传现象。⑤果树育种占地大,费时长,实生苗要经历5~6年、乃至几十年的童期才能开花结果。环境因素对性状表现影响比较复杂,直到现在,还缺少果树性状鉴定的客观实验方法。所有这些都给果树遗传育种带来若干困难。但是果树育种也有某些优越性。果树由于具有杂合体的特点,长期杂交结果所积累的遗传基质特别丰富。通过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可以出现为亲本所没有的新性状而构成新品种。同时,果树品种一经形成,不论是实生苗或芽变,都很容易通过无性繁殖方法而巩固下来。各国果树育种学家对培育果树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成果和论著。从这些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果树育种理论经过近40年发展形成的果树育种理论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与果树育种密切相关的果树生命现象与生物学特性。包括果树童期、倍数性、不育性、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珠心胚、芽变、嵌合体、自交、异交和远缘杂交等。另一是与果树遗传变异直接相关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单基因性状遗传,多基因性状遗传、若干复杂性状遗传、相关性状、连锁、遗传力、遗传分析、亲本选配、亲本效应、后代鉴定、后代数量等。研究果树育种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指导果树育种实践,减少盲目性,加强科学性,从而提高果树育种效率、加快果树育种进程。为了育成新品种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详尽的育种计划。在制定和提出育种计划时,首先要根据育种任务来确定育种目标。果树的育种目标,必须以适应生产发展规划和市场消费需要为前提,实行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育种目标确定后,才有可能选用符合要求的种质材料,采用最合适的途径方法。任何果树育种,都必须考虑下列主要目标:①品质。要求果实大小适中、形状整齐、果皮光滑、色泽诱人:果肉致密、松脆或柔软融口、质细多汁、甘酸适中、香气浓郁:此外,柑橘和葡萄还要求培育无核品种。②丰产性。要求育成的新品种具备有构成丰产因素的大多优良性状,如结实期早、结果性能强、坐果率高、采前落果轻,从而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③成熟期。大多情况下,要求选育晚熟耐藏的优良品种,但因地区而异也有早、中熟育种的要求。④抗性。包括抗寒、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热和对各种病虫抗性的育种目标。欧美及日本许多国家特别重视抗病虫育种,在苹果抗黑星病、梨抗火疫病育种已取得很大的进展。⑤株型。要求育成能够控制树冠大小的矮化砧木,或育成短枝型或紧凑型的矮化品种。矮化砧木的育种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开始,而矮化品种育种则大多数从70年代开始。果树种质资源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的物质基础。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性状评价鉴定研究,阐述其经济和科研价值,一方面可直接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另方面可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最佳的亲本材料,对果树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育种角度要求进行如下的评价研究:①园艺性状观察。包括果实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要点。②性状鉴定。包括品质鉴定,丰产性鉴定,抗寒性鉴定,耐盐碱鉴定,抗旱、耐涝鉴定,抗病虫鉴定以及矮化鉴定。③性状遗传评价。经鉴定的特定性状进一步进行遗传方式及遗传力的研究,为选择育种亲本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所有这些观察、鉴定、评价研究,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求一定的设施手段,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都设有果树种质库或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有专职人员从事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研究,果树育种学家除了进行力所能及的种质资源研究外,要充分接受和利用那些专门研究成果和信息,为自己的育种目标服务。因育种任务、目标和果树种类不同,果树育种的途径和方法亦各异。广义的育种途径包括:①引种。引进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果树品种苗木或接穗,经试验证明:能适应本地区生态条件,生育表现正常、品质产量符合要求,则可成为当地的优良新品种。②实生选种。果树是异花授粉的植物,属于遗传上的杂合体。从天然杂交结实种子长出的实生苗,常常产生多样的复杂变异。人们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单系,经培育繁殖成为一个新的品种。③芽变选种。果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长期栽培管理条件作用下,它的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常常产生与母细胞不相似的变异细胞,由此变异芽产生的枝条或单株就是所谓的芽变。芽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经济性状,只是个别的性状发生变异。人们从这变异中选择适合需要的营养系,经繁殖培育成为一个新品种。④杂交育种。通过不同遗传型的配子结合而获得杂种,并对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的品种类型。是目前果树育种最主要的途径方法。根据育种任务,有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远缘杂交、回交、反交等不同的杂交方式。其共同研究内容主要有开花生物学、花粉收集和贮藏、去雄、授粉、种子层积处理、实生苗鉴定、缩短童龄期方法和果实经济性状鉴定等。⑤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促使染色体倍数性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重新排列,或使基因发生突变,创造人为的芽变或多倍体,主要以钴60、γ射线或中子射线为照射源的辐射育种和以秋山仙精及其他化学制剂为诱变剂的化学诱变育种。⑥多倍体育种。不仅果树多倍体品种大多具有果实大型、品质风味优美、抗病虫性强的特点,即使果树的野生多倍体种,例如苹果野生多倍体种,更具有无融合生殖的特性,有利于实生繁殖整齐一致的砧木,因而果树多倍体在生产上受到很大的重视。所有多倍体育种就是以育成优良多倍体为目的的果树育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等方法。70年代高科技水平的果树育种手段、方法,虽然还是刚刚开始,但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这主要体现在离体培养技术条件下培育果树新品种;对抗病株系进行筛选;以及果树砧木和品种的快速繁殖。①在培育新品种方面除利用离体培养进行胚培养、胚乳培养外,在试管内培养根、叶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结合诱变剂的利用,产生不同倍性的突变体。以色列、日本、中国对柑橘属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不但成功地获得再生植株,并获得枳与橙,温州蜜柑与橙,金柑与夏橙,粗柠檬与甜橙的原生质体融合植株。1986年,阿根廷塞尔吉奥·奥吉特从田间和离体试材中,成功地分离出西洋梨野生种叶肉原生质,经继代培养,从愈伤组织再生出生根的枝条,培育出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不仅具有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而且再生枝条上叶的表现型也发生了变异。已经报道的还有利用根癌土壤杆菌和生根土壤杆菌达到DNA的重组,实现生根遗传的改变;利用雄核发生和雌核发生获得了苹果的单倍体。②在筛选抗性单系方面已经可以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接种不同病害的病原筛选出苹果黑星病、梨火疫病、桃细菌斑点病的抗性单系。③在果树快速繁殖方面主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建立无菌营养繁殖系、外植体增殖、根的分化、移植驯化等环节进行茎尖培养。在培育无病毒品种和砧木的显微繁殖技术上,取得明显的成功,已经培育出苹果、柑橘、梨、葡萄、草莓等果树带根系的试管苗,并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及中国部分地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于生产。任何途径方法的果树育种都必须经过由3个阶段组成的育种程序;即选育阶段、中间试验阶段和良种繁育阶段。在确定新品种是否应该向生产推广前,既要严格通过这些阶段和程序,又要尽一切可能采取措施缩短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简化育种程序和改进繁育制度方法,便成为加快果树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在选育阶段是苗期预先选择、缩短童龄期的技术方法;在良种繁育阶段是包括果树生物技术在内的提高苗木质量和扩大繁殖系数的技术方法。在果树育种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遗留的基础理论问题需要探索,育种的技术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不过,与多种育种途径方法并进的同时,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杂交育种为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的遗传评价研究,进一步明确不同果树的性状遗传方式,以期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减少杂交组合数,增加组合内单株数,利用多亲杂交和多代杂交来获得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杂种。为了适应抗性育种的需要,远缘杂交将日益受重视;缩短实生苗童期的发育生理研究仍有待深入开展,随着设施和手段的现代化,将可大大缩短育种研究周期。譬如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可以对品种和实生苗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进行比较准确的鉴定。过去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得到的试验结果,今后只需要短短几年就可以了。应用气相、液相色谱仪等先进手段,可使果树实生苗的相关鉴定,柑橘实生苗的珠心胚和杂种胚鉴定的效率和精度相应提高,从而加快选育进程。此外,在诱变方面能将激光与化学诱变剂结合使用,将可提高诱变总频率,增加优良突变的频率;果树育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果树的童期长,至今还缺乏一套早期筛选的鉴定方法,给果树育种带来很大的障碍。为加快果树育种的进程,还必须从下列几方面加强果树生物技术的研究:①离体情况下诱发突变体;②离体或体内的早期筛选鉴定;③离体条件下的显微繁殖技术;④利用雄核发生或雌核发生创建同质基因;⑤细胞工程——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交;⑥基因工程——DNA的转移和重组。果树育种研究,还可因国际合作交流而日益得到迅速的发展。请问公务员考试填报必须要和要求的专业完全一致吗?我是学果树专业的?公务员考试填报必须要和要求的专业完全一致哪里有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教材?我想知道请指点科学出版社有,你可以到出版社书店去买,或者邮购也可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微生物饲料 微生物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生物发酵饲料。该产品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一、发酵对象与分类 1、发酵全价饲料、浓缩料 取出全价饲料(使用浓缩料的按配好的全价饲料计算)按下面配比进行发酵。 2、发酵棉粕菜粕脱毒代替豆粕,另见说明书。 3、发酵生物豆粕代替鱼粉:可以适当加大菌种使用量,直接发酵豆粕转化成生物活性小肽后添加,另见说明书。 二、发酵方法(以发酵1000公斤发酵饲料为例) 1、 发酵饲料原料与配方:配制好的发酵饲料1000公斤,水350-400公斤(夏天350,冬天400),菌种饲料发酵剂5公斤,100-200克纳豆菌。2、 制作稀释活化发酵液:将菌种5公斤饲料发酵剂和100-200克纳豆菌倒入350-40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活化发酵液。3、 将制成的活化发酵液与1000公斤发酵饲料混合均匀,湿度以手捏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宜。有搅拌机的大型养殖场将活化发酵液慢慢加入饲料中搅拌均匀即可;没有搅拌机的养殖户将活化发酵液慢慢少量喷到饲料上,用铁锹搅拌均匀,注意:不能有团块、水结块,用手将团块、水结块搓散搅拌均匀。 4、大型养殖场可以将配置好的饲料在地面压实堆成垛或者装入水泥池压实,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使用厚实的不透气的塑料碎团块、水结块。 三、使用功效: 1、本品占全价配合饲料的5-30%,一般情况下为10%合适,配制母猪饲料时,建议用量不超过20%。本品按比例配合均匀后饲喂,现配现喂,可干喂也可湿喂,自由饮水。 2、打开包装袋一角可与粉料或颗粒料等不同料型搭配饲喂。 3、本品可作为乳猪断奶前后的诱食饲料,饲喂后乳猪可平稳度过断奶期,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和腹泻。 4、遇到仔猪黄白痢或生长缓慢的僵猪可适当将发酵饲料添加比例增加至20%添加,可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促进僵猪快速生长。 5、母猪产后不食或泌乳不足或乳猪黄白痢,可将母猪饲料中发酵饲料添加比例增加至20%。 四、注意事项: 1、开袋后尽快用完,本品颜色稍有变化、有结块不影响使用性能; 2、初始饲喂时,因适口性好,而乳猪仔猪消化机能尚不健全,要防止乳猪仔猪采食过饱而引起消化不良,采用少喂多餐3-5天过渡即可; 3、5-9月份高温天气,现配现喂,1-2天用完;如混本品后存放时间较长,请将发酵饲料添加比例减少到5%,以防止水分超标发热微生物农药 microbial pesticide 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为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及促进作物生长。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这类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这些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代谢物,例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C型肉毒梭菌外毒素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微生物农药无疑是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 一、 江苏省微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1、微生物农药的开发现状 枯草芽孢杆菌(Bs)——微生物杀菌剂,能稳定地在土壤和植物表面定殖、产生抗生素、分泌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并能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是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菌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美国Alabama州用Bs处理多种作物种子,平均产量增加9%,根病明显减轻;日本用Bs及其分泌物防治西红柿立枯病获得良好防效;国内北京大学和河南省农科院报告Bs对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烟草青枯病、棉花枯萎病等多种病害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并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研制开发出生物杀菌剂Bs-916,经大面积示范推广试验证明,Bs-916对纹枯病防效达75-85%,对稻曲病防效达63.8-85.7%。国内外专家这一研究成果高度评价,认为用Bs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是目前生物防治叶部病害研究中最先进的,且已具备了转向商品化生产条件。 昆虫病毒〔核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微生物杀虫剂, 是抑制害虫种群的病原性天敌。NPV和GV以鳞翅目害虫为特异性寄主,安全性高、可长期保存、易于生产、并与化学杀虫剂具有相似的施用方法, 因而作为优良的生物防治因子, 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与研究。近年来, 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正着力研究NPV的提速、增效和扩大杀虫谱的途径和机制, 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日本研究者福原和三桥和佐藤分别发现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PV)对PuNPV和AcNPV具有极强的增效作用; 后藤则发现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的颗粒体病毒(XcGV)不仅对XcNPV、HaNPV(棉铃虫NPV)、SeNPV(甜菜夜蛾NPV)等多种NPV具有100-10000倍的增效作用, 而且同时使NPV的杀虫速度提高一倍以上、并拓宽NPV的杀虫谱。GV对NPV提速、增效、扩谱作用的发现, 一举突破了NPV应用于农作物防治重大害虫的3大障碍, 使NPV首次展示了真正替代化学杀虫剂防治害虫的产业化开发前景。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完整的NPV和GV增效株系及VEF增效基因重组表达体系,为我国开发该项最新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开发出针对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的NPV-GV增强型高效生物杀虫剂,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达90%以上。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微生物杀虫剂,在20多个省市用于防治粮、棉、果蔬、林业等作物上的20多种害虫,使用面积达5千万亩次。随着绿色食品的深入人心,Bt制剂在国内外农药市场上收到普遍欢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自70年代专业从事苏云金杆菌(Bt)、球形芽孢杆菌(Bs)等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生产,是国内最早的生物农药研究机构之一。“九五”期间在研究筛选对夜蛾类等害虫广谱高杀虫活性Bt菌种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Bt与国产氟铃脲(昆虫生长调节剂)两种生物农药增效复配的方式,既克服了Bt制剂的不足,也解决了氟铃脲单独应用成本较高和易产生药害等问题,对一些夜蛾类害虫,在初孵及1-3龄的龄期结构情况下,防效已达到80%左右,药效期7-10天,大大超过了Bt制剂单用的水平;近年来,深入开展了微生物高效毒株的筛选和生物增效因子的研究,筛选出高毒力Bt菌株Yz-2、和两株对Bt、SeNPV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病毒(PuGV-Ps和AsNPV);率先在省内开展Bt复配制剂的研究,筛选了Bt+阿维菌素等多个增效组合,示范推广效果显著。通过增进毒株毒力、病毒增效因子修饰、复配增效等多重有效手段克服制约微生物杀虫剂应用的瓶颈,提高 Bt、病毒制剂毒力、扩大杀虫谱、增强环境稳定性,为其大规模运用于生产实践,开辟了新的途径。 2、应用前景 微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减少在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同时在示范推广微生物农药应用的过程中,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将大幅度上升,有利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我国已加入WTO,农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农副产品出口市场更加广阔,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降低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量,而微生物农药将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和降低有毒物质残留量提供技术和物质保障。微生物农药研究与发展,将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外销市场,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这些均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微生物农药作为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之一,在未来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加快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进程,降低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和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满足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对农业科技的重大需求,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存在的问题 l 微生物农药防效的评价问题 以微生物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是一种持久效应,因此对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应该进行长期追踪调查,这样才能制定出使用微生物农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管理的途径和策略。把微生物农药的防效与化学农药的防效进行比较,并套用化学防治的使用方法进行生物防治,这是一种错误的思路。微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植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微生物农药的效果不可能像化学农药那么快速、有效,但它们的防效是持久的、稳定的。因此,应该建立生物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效果的评价体系,从生物农药对环境保护、可持续控制、农产品安全等诸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有利于生物农药健康、迅速地发展。 l 微生物农药的中试和制剂问题 微生物农药进行实验室研究、小试的产品和品种很多,但真正最终实现产业化的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解决产销用三个环节的实际问题。许多研究人员不大愿意做大范围的田间生物防治试验,因为这种试验费用大,各种干扰因素复杂,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小。所以,国家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应对微生物农药的研制及其产业化给予倾斜,鼓励研究人员加快微生物农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对微生物农药产品的商品化应给予优惠条件。 微生物农药剂型单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致使成为微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筛选能保持新剂型理化性状的助剂配方,筛选能提高新剂型分散性和附着性的表面活性剂,研制出提高生物农药防治效果的新助剂和新剂型。提高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和有效利用率。 l 农民对微生物农药的认识问题 由于农民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首先考虑效果好坏,其次是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基本不考虑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问题,对微生物农药的优点和可持续控制作用缺乏感性认识,加上微生物农药的毒性低、药效相对慢等弱点和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农民对微生物农药的优越性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物农药的优越性,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化学农药残留的检测,严格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使农民真正获得使用生物农药的好处;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面积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契机,促进微生物农药的迅速发展。 二、 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发展预测 l 抑病、抑虫土壤 对于抑病、抑虫土壤应给予更多的研究。这种有微生物持性的土壤,使病原菌不能生存,害虫不能导致为害。虽然已有一些抑病、抑虫土壤的报导,但其抑制机制还不够了解,这是非常有用的生态信息。它们能导致新的生物防治因子的发现。 l 生物防除杂草 杂草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寄主范围较专一的植食性动物或植物病原微生物,将影响人类经济活力的杂草种群控制在经济为害阈值之下。生物治草与化学除草相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产生药害、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有时一次成功的天敌引种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害。对一些恶性杂草或在特殊环境(如水域)的草害、生物防治往往是最理想的防治措施。然而生物除草涉及的问题广泛复杂,难度较大,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l 基因工程微生物 近几年来,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并先于抗病虫遗传工程植物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这一发展显示出生物技术用于生防微生物遗传改良的巨大潜力,并为新一代微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美国Mycogen公司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定殖在植物根部的萤光假单胞菌中,使杀虫作用可延长到两周以上,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这种工程杀虫菌剂无污染环境的副作用,1991年登记注册,商品名为MVP,成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用于蔬菜害虫防治。 l 转基因抗病虫植物 转基因抗病虫植物为病虫害防治开辟了新路。1985年美国科学家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感病的烟草,转基因植株增强了对病毒的抵抗力。这种通过转cp基因获得抗病性的方法后来在蕃茄、马铃薯、大豆、水稻等多种植株上获得了成功。可见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工程研究。 三、 对策与建议 1、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微生物农药研究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是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 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农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微生物农药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 2、强化基础研究,加大研究力度 发展微生物农药,政府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首先应建立省级微生物农药研究基地或工程中心,组成一支微生物农药科研队伍,围绕当前生产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系统筛选高效菌株,建立优化的发酵、增殖生产工艺和规范的生产质量标准,组建配套的田间实用技术;其次要加强微生物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可根据其作用位点和活性中心反推导,指导菌种选育,更新剂型,合成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创制新农药。 3、加速微生物农药产业化进程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在立项的同时就应考虑到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微生物农药产品,将要进入市场,因此,应着重对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加工、产品质量、环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提高微生物农药商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政府应制定向微生物农药产业化倾斜政策,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微生物农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单位直接参与项目研究,使企业成为微生物农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促进微生物农药的产业化。 4、微生物农药的开发与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 微生物农药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必须的生产资料,因此应该将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在广泛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围绕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题,结合我省无公害农业对植物保护研究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使微生物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在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十五”期间加速我省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我国无残留农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的专门防治茶叶害虫的纯“活体微生物农药”,日前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实现批量生产,开始在全国有机茶基地推广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无残留农药应用这一高科技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种最新研制的纯“活体微生物农药”被命名为“武大绿洲茶园”,是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一项生物高新技术成果。它是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创导使用的最有毒力和最安全的昆虫杆状病毒与其它微生物复合而成。 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病毒研究所和湖北武大绿洲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武大绿洲茶园”,是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主与其它微生物复合而成,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生物杀虫剂。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首例通过国家鉴定并可直接用于有机茶大面积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三大害虫的纯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中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1.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饲料主要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发酵糖化饲料及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蛋白含量高,利用有机废物来生产蛋白饲料。由我国于1984年3月20日发现的可利用薯类薯渣等粗淀粉的混生配伍菌株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简称4320菌体蛋白饲料,我国又相继选育出在柠檬渣、甜菜渣、豆渣、酒糟和玉米渣等工业废渣上生长良好的混生配伍菌株,用来生产4320系列菌体蛋白饲料。发酵饲料是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把秸秆类粗饲料加工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也属微生物饲料类,主要有酶制剂、真菌添加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氨基酸类、活微生物等。通过生物发酵工程制取的微生物及代谢物、转化物作伺料,正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

遗传(heredity)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及其稳定的特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notype)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variation)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饰变(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简称突变,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突变几率一般为10-6~10-9。 突变率(mutation rate)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突变一般是独立发生的,双重突变的几率是各个突变几率的乘积。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原始菌株发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因子抗性的变异类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 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由于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菌落形态所发生的非选择型变异。 抗原突变型(antigenic mutant)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突变的变异类型。 产量突变型(producing mutant)通过基因突变而活得的在有用代谢产物产量上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基本培养基(MM, minimal mediu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组合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 complete mediu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进驻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M, supplemental mediu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 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原养型(prototroph)一般指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野生型相同。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转化(transformation)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转化子。这种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 转导(transduction)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导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普遍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 局限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 接合(conjugation)供体菌(“雄”)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菌(“雌”)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过认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有性杂交(sexual hybridization)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准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复壮(rejuvenation)狭义的复壮仅是一种消极的措施,它指的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而广义的复壮则应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地测定工作,以期菌种地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馀,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然视皋文、止庵辈,则倜乎远矣。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 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 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信网可查,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教育部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自考本科大家都知道是不需要去学校上课的,只需要考试合格,在网上申请毕业就可以的,所以对于考生来讲,自由度灵活度很高,尤其是对在职人员,优势也是很大的。自考本科一共考几门?有哪些必须考的科目?下面中公教育为你解读,不当之处,欢迎来自考群一起讨论。自考专科一般有16门,自考本科有12—16门,还有专业决定的十几门课程,13到18不等,主要还是由所选的专业决定自考本科有哪几门课程,比如你学的汉语言文学,她考的数学专业,所考的科目就是不一样的。自考本科开考科目一般包括四部分:公共课、专业课、换考课程、毕业论文(设计)。自考公共课:没有获得免考资格的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都是必考科目。每个专业中的公共课不完全一致,所以说没有具体的必考科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其中的必考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这三门的。公共课和所学专业没关系,必须考的。自考专业课:根据专业不同,课程不同。一般理工类的专业会增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的考试,偏应用性质的专业还会开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自考本科考生最好是去本省自考考试官网或报读学院的继续教育官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百度云

自考生物工程本科考试科目:

自考生物工程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学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

四川大学2001年考研微生物学真题   一、选择填空(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计10分)。  1、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  A、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 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 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答:( ) 2、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 A、12个顶角上; B、20个面上;  C、30条棱上; 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答:( ) 3、注射白侯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细胞免疫; D、变态反应。答:( )  4、某建筑工人劳动时受深度创伤,应立即到医院注射哪类物质: A、抗毒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干扰素。答:( ) 5、酿酒酵母营养体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单倍体和二倍体同在; D、多倍体 6、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7、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全成抗生素是: A、四环素; B、放线菌素D; C、万古霉素; D、短杆菌肽。答:( ) 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A、+RNA; B、+RNA; C、-RNA; D、+DNA。答:( )  9、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答:( ) 10、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 A、活化、出芽和生长 B、活化、出芽和繁殖;  C、生长、繁殖和出芽; D、活化、繁殖和生长。答:(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由微生物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NH3的作用叫 作用,而由绿色植物和许多微生物进行以铵  盐为营养、合成  氨其酸等含氮有机物的作用叫 。  2、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是由 等三类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 成分与细菌的内毒素有 关。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果树遗传育种学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农学自学考试的科目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询育福教育农学自学考试的科目:1、马哲、政经、毛概、邓三论、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2、有的学校还要求考数学,类型为数学农学,其难度低于理工科及经管类考生要考的数学试卷类型的难度,但是对于没有学过高数的同学来说,难度依然不小。3、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4、农业自考科目自考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网上直接按照自考地区搜索查询,也可以到省教育考试院自考下查询专业设置、报名报考、考试流程。要想了解更多关于农学自学考试科目的话,可以咨询一下育福教育,广州育福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育福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有来自10余个省市的近30余所学校的教学资源、数名资深教育合作伙伴、数十位资育领域的投资顾问专业的教育资源,有大量的推广入口,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实时、灵活、成本低;广告宣传效果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特点等优势。果树怎样育种?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成就,培育果树新品种的科学技术。广义的果树育种,还包括引种与良种繁育的内容。促进果树育种的兴起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果树生产的发展,要求培育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市场消费需要的果树新品种;另一是相邻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的发展,为果树育种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相邻科学技术与基础学科有果树栽培、遗传学、分类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学、生物统计学乃至遗传工程等等。在果树育种家的努力下,不仅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各种新品种,使世界果树产区的品种组成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培育果树新品种的研究日臻完善,建立了以果树为对象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使之发展成为作物育种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原始农业的兴起,人类在采集果实充当食物的同时,就已自发的进行着果树选种的活动。这种果树选种具有原始的、朴素的育种性质,是果树育种的先驱。公元前3~前2世纪,果树品种命名和嫁接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果树育种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6世纪,中国农民通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梨实生变异及遗传分离现象。《齐民要术》种梨一章,曾有每梨十粒种子,后代中有两株能遗传其母本的优良品质,其余八株后代都保持杜梨一样的野生性状的论述。这是人类在果树育种中认识果树实生变异及遗传分离的最早历史记载。至11世纪,中国已出现有包括品种记载在内的果树专著。其中著名的有蔡襄《荔枝谱》、韩彦直《橘录》、柳贯《打枣谱》均以所列品种繁多、记载详尽著称。这些果树专著既可以说是果树品种资源的科学总结;也可以说是果树品种选育成绩的一个证明。18世纪,比利时万蒙斯开始利用集团选种方法连续几代实生选种,从8万株实生苗中选出很多的优系,其中一些优系,迄今仍然是世界梨的主栽品种。1806年,英国奈特第一次用人工杂交方法来培育果树新品种。他写道:对每种果树说来,将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另一个品种的花得到的新品种,比单纯种子繁殖得到的新品种品质要好得多。19世纪初叶,达尔文先后发表了进化论的许多论著,论述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阐明了杂交和选择在品种改良的重要作用,对果树育种科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美国伯班克、苏联米丘林根据自己的果树育种实践,不仅育成了数以百计的果树新品种,而且对杂交亲本选择、实生后代培育和预先选择也积累了颇为丰富的实践经验。19世纪后半叶,孟德尔的遗传学问世。他提出的生物遗传规律,被应用到包括果树在内的作物领域,将经验育种上升到科学育种水平,使果树育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孟德尔本人在布尔洛地方进行了梨的杂交育种获得成功。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日本,50年代的中国都先后开始了果树育种工作。到现在已经在30多个种类的果树中开展了育种工作,其中以苹果、梨、桃和柑橘、扁桃、榛子研究得最多;葡萄、草莓、油梨和无花果次之;研究得较少的是猕猴桃。40年代以来,果树育种与其他作物育种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局限于选择实生变异,芽变及人工杂交培育的株,还利用近代物理、化学方法,开展了诱变育种及多倍体育种。特别是由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兴起,在果树育种领域内,开始了果树生物技术研究的新阶段,从而丰富了果树育种的内容,逐步形成适于果树特点的育种体系。果树育种特点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其系统发育历史和个体发育过程,均不同于一年生作物。果树育种,特别是杂交育种除与大田作物有某些共性外,更具有如下的特点:①由于长期的天然授粉,使果树对既含有栽培品种的基因,也含有野生种的基因,实生后代具有杂合体的特点。果树品种是从杂合体中选择的优良类型,未经过自交纯合。果树常常自花不孕,很难保持自交系,几乎不能得到纯系分离的后代,造成遗传分析的困难。②许多果树品种并不发生配子生殖和受精的现象。当胚珠的雌性孢源细胞死亡,珠心的体细胞则可形成再生的孢源细胞,而不需要减数分裂,由此而形成自发多倍体。已经确定出果树中的无配子生殖和珠心胚的现象,在育种当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③一些果树不仅有自发多倍体,而且如苹果、梨还具有次级多倍体的特点,其基因分离和组合属于非常复杂的多倍体遗传特性。④果树中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在遗传上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而某些性状常常是许多基因相互作用的“数量遗传”的结果。简单的孟德尔法则,不能解释许多性状的遗传现象。⑤果树育种占地大,费时长,实生苗要经历5~6年、乃至几十年的童期才能开花结果。环境因素对性状表现影响比较复杂,直到现在,还缺少果树性状鉴定的客观实验方法。所有这些都给果树遗传育种带来若干困难。但是果树育种也有某些优越性。果树由于具有杂合体的特点,长期杂交结果所积累的遗传基质特别丰富。通过基因的分离和组合,可以出现为亲本所没有的新性状而构成新品种。同时,果树品种一经形成,不论是实生苗或芽变,都很容易通过无性繁殖方法而巩固下来。各国果树育种学家对培育果树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成果和论著。从这些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果树育种理论经过近40年发展形成的果树育种理论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与果树育种密切相关的果树生命现象与生物学特性。包括果树童期、倍数性、不育性、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珠心胚、芽变、嵌合体、自交、异交和远缘杂交等。另一是与果树遗传变异直接相关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单基因性状遗传,多基因性状遗传、若干复杂性状遗传、相关性状、连锁、遗传力、遗传分析、亲本选配、亲本效应、后代鉴定、后代数量等。研究果树育种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指导果树育种实践,减少盲目性,加强科学性,从而提高果树育种效率、加快果树育种进程。为了育成新品种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详尽的育种计划。在制定和提出育种计划时,首先要根据育种任务来确定育种目标。果树的育种目标,必须以适应生产发展规划和市场消费需要为前提,实行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育种目标确定后,才有可能选用符合要求的种质材料,采用最合适的途径方法。任何果树育种,都必须考虑下列主要目标:①品质。要求果实大小适中、形状整齐、果皮光滑、色泽诱人:果肉致密、松脆或柔软融口、质细多汁、甘酸适中、香气浓郁:此外,柑橘和葡萄还要求培育无核品种。②丰产性。要求育成的新品种具备有构成丰产因素的大多优良性状,如结实期早、结果性能强、坐果率高、采前落果轻,从而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③成熟期。大多情况下,要求选育晚熟耐藏的优良品种,但因地区而异也有早、中熟育种的要求。④抗性。包括抗寒、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热和对各种病虫抗性的育种目标。欧美及日本许多国家特别重视抗病虫育种,在苹果抗黑星病、梨抗火疫病育种已取得很大的进展。⑤株型。要求育成能够控制树冠大小的矮化砧木,或育成短枝型或紧凑型的矮化品种。矮化砧木的育种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开始,而矮化品种育种则大多数从70年代开始。果树种质资源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的物质基础。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性状评价鉴定研究,阐述其经济和科研价值,一方面可直接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另方面可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最佳的亲本材料,对果树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育种角度要求进行如下的评价研究:①园艺性状观察。包括果实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要点。②性状鉴定。包括品质鉴定,丰产性鉴定,抗寒性鉴定,耐盐碱鉴定,抗旱、耐涝鉴定,抗病虫鉴定以及矮化鉴定。③性状遗传评价。经鉴定的特定性状进一步进行遗传方式及遗传力的研究,为选择育种亲本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所有这些观察、鉴定、评价研究,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求一定的设施手段,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都设有果树种质库或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有专职人员从事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研究,果树育种学家除了进行力所能及的种质资源研究外,要充分接受和利用那些专门研究成果和信息,为自己的育种目标服务。因育种任务、目标和果树种类不同,果树育种的途径和方法亦各异。广义的育种途径包括:①引种。引进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果树品种苗木或接穗,经试验证明:能适应本地区生态条件,生育表现正常、品质产量符合要求,则可成为当地的优良新品种。②实生选种。果树是异花授粉的植物,属于遗传上的杂合体。从天然杂交结实种子长出的实生苗,常常产生多样的复杂变异。人们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单系,经培育繁殖成为一个新的品种。③芽变选种。果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长期栽培管理条件作用下,它的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常常产生与母细胞不相似的变异细胞,由此变异芽产生的枝条或单株就是所谓的芽变。芽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经济性状,只是个别的性状发生变异。人们从这变异中选择适合需要的营养系,经繁殖培育成为一个新品种。④杂交育种。通过不同遗传型的配子结合而获得杂种,并对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的品种类型。是目前果树育种最主要的途径方法。根据育种任务,有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远缘杂交、回交、反交等不同的杂交方式。其共同研究内容主要有开花生物学、花粉收集和贮藏、去雄、授粉、种子层积处理、实生苗鉴定、缩短童龄期方法和果实经济性状鉴定等。⑤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促使染色体倍数性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重新排列,或使基因发生突变,创造人为的芽变或多倍体,主要以钴60、γ射线或中子射线为照射源的辐射育种和以秋山仙精及其他化学制剂为诱变剂的化学诱变育种。⑥多倍体育种。不仅果树多倍体品种大多具有果实大型、品质风味优美、抗病虫性强的特点,即使果树的野生多倍体种,例如苹果野生多倍体种,更具有无融合生殖的特性,有利于实生繁殖整齐一致的砧木,因而果树多倍体在生产上受到很大的重视。所有多倍体育种就是以育成优良多倍体为目的的果树育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等方法。70年代高科技水平的果树育种手段、方法,虽然还是刚刚开始,但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这主要体现在离体培养技术条件下培育果树新品种;对抗病株系进行筛选;以及果树砧木和品种的快速繁殖。①在培育新品种方面除利用离体培养进行胚培养、胚乳培养外,在试管内培养根、叶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结合诱变剂的利用,产生不同倍性的突变体。以色列、日本、中国对柑橘属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不但成功地获得再生植株,并获得枳与橙,温州蜜柑与橙,金柑与夏橙,粗柠檬与甜橙的原生质体融合植株。1986年,阿根廷塞尔吉奥·奥吉特从田间和离体试材中,成功地分离出西洋梨野生种叶肉原生质,经继代培养,从愈伤组织再生出生根的枝条,培育出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不仅具有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而且再生枝条上叶的表现型也发生了变异。已经报道的还有利用根癌土壤杆菌和生根土壤杆菌达到DNA的重组,实现生根遗传的改变;利用雄核发生和雌核发生获得了苹果的单倍体。②在筛选抗性单系方面已经可以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接种不同病害的病原筛选出苹果黑星病、梨火疫病、桃细菌斑点病的抗性单系。③在果树快速繁殖方面主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建立无菌营养繁殖系、外植体增殖、根的分化、移植驯化等环节进行茎尖培养。在培育无病毒品种和砧木的显微繁殖技术上,取得明显的成功,已经培育出苹果、柑橘、梨、葡萄、草莓等果树带根系的试管苗,并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及中国部分地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于生产。任何途径方法的果树育种都必须经过由3个阶段组成的育种程序;即选育阶段、中间试验阶段和良种繁育阶段。在确定新品种是否应该向生产推广前,既要严格通过这些阶段和程序,又要尽一切可能采取措施缩短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简化育种程序和改进繁育制度方法,便成为加快果树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在选育阶段是苗期预先选择、缩短童龄期的技术方法;在良种繁育阶段是包括果树生物技术在内的提高苗木质量和扩大繁殖系数的技术方法。在果树育种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遗留的基础理论问题需要探索,育种的技术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不过,与多种育种途径方法并进的同时,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杂交育种为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的遗传评价研究,进一步明确不同果树的性状遗传方式,以期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减少杂交组合数,增加组合内单株数,利用多亲杂交和多代杂交来获得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杂种。为了适应抗性育种的需要,远缘杂交将日益受重视;缩短实生苗童期的发育生理研究仍有待深入开展,随着设施和手段的现代化,将可大大缩短育种研究周期。譬如利用大型人工气候室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可以对品种和实生苗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进行比较准确的鉴定。过去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得到的试验结果,今后只需要短短几年就可以了。应用气相、液相色谱仪等先进手段,可使果树实生苗的相关鉴定,柑橘实生苗的珠心胚和杂种胚鉴定的效率和精度相应提高,从而加快选育进程。此外,在诱变方面能将激光与化学诱变剂结合使用,将可提高诱变总频率,增加优良突变的频率;果树育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果树的童期长,至今还缺乏一套早期筛选的鉴定方法,给果树育种带来很大的障碍。为加快果树育种的进程,还必须从下列几方面加强果树生物技术的研究:①离体情况下诱发突变体;②离体或体内的早期筛选鉴定;③离体条件下的显微繁殖技术;④利用雄核发生或雌核发生创建同质基因;⑤细胞工程——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交;⑥基因工程——DNA的转移和重组。果树育种研究,还可因国际合作交流而日益得到迅速的发展。请问公务员考试填报必须要和要求的专业完全一致吗?我是学果树专业的?公务员考试填报必须要和要求的专业完全一致哪里有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的教材?我想知道请指点科学出版社有,你可以到出版社书店去买,或者邮购也可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 索引序列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答案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及答案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自考真题百度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