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00636自考广告心理学

00636自考广告心理学

发布时间:

00636自考广告心理学

主要是语言应用。

所有课程如下(总共24门):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0010 大学语文(专) 00012 英语(一)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634 广告策划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6 广告心理学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CIS)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色彩构成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立体构成 00851 广告文案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090 电脑图文设计 Photoshop CS 中文版 入门与提高 10090 电脑图文设计 IllustratorCS 中文版 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

专业: 广告(专科)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考核方式 是否选考课 是否证书课 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治课 2 笔试 2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政治课 4 笔试 3 04729 大学语文 文化基础课 4 笔试 4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文化基础课 4 非笔试 5 00058 市场营销学 专业基础课 5 笔试 6 00642 传播学概论 专业课 6 笔试 7 00853 广告学(二) 专业课 4 笔试 8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专业课 6 非笔试 9 00851 广告文案写作 专业课 4 笔试 10 00634 广告策划 专业课 6 笔试 11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专业课 4 笔试 12 00636 广告心理学 专业课 4 笔试 13 10090 电脑图文设计 专业课 4 非笔试 14 00012 英语(一) 文化基础课 7 笔试 是 15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CIS) 专业课 6 笔试 是 16 00633 新闻学概论 专业课 6 笔试 是 17 00182 公共关系学 专业课 4 笔试 是 18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专业课 6 笔试 是 19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专业基础课 5 笔试 是 20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专业课 4 笔试 是

专业代码:B050302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试类型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考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考00015 英语(二) 选考00641 中外广告史 必考00639 广播电视广告 必考07336 专业广告设计 必考00037 美学 必考00637 广告媒体分析 必考00642 传播学概论 必考06381 网络传播概论 必考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必考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加考00636 广告心理学 加考00853 广告学(二) 加考00634 广告策划 加考07338 电脑三维设计 实践07337专业广告设计(实践)10318广告学毕业论文你是广告学专科考本科的话,加考科目不用考,选考科目选择性考试.

广告心理学自考

所有课程如下(总共24门):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0010 大学语文(专) 00012 英语(一)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634 广告策划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6 广告心理学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CIS)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平面构成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色彩构成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立体构成 00851 广告文案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090 电脑图文设计 Photoshop CS 中文版 入门与提高 10090 电脑图文设计 IllustratorCS 中文版 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

这篇《2014自考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考点: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言语、行动和表情等行为,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以研究消费心理现象的规律。 2、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控制的访谈)两种。 结构式访谈又叫控制式访谈,它是通过访谈者主动询问,受访者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的。 无结构式的访谈又叫无控制的访谈,这种访谈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自然的交谈方式进行的。 4、投射测验法。 (1)为什么用投射测验法? 为了克服访谈法和一般问卷法的这种缺点,真正能够了解到受访者或受测者的真实动机和态度,心理学家创造了投射测验的方法。 (2)什么是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工具。这种测验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本来是模糊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刺激,又要让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的意义,他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尽量把刺激的意义说得圆满。通过对他解释的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用的是迂回曲折的办法,受测者没有戒心,他内心的真谛是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的,因而所测的结果就比较真实。 (3)最的投射测验是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4)投射测验方法有角色扮演法、联想法、造句法和示意图法。 (5)运用速溶咖啡的例子说明投射测验方法。 关于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研究,是在消费心理学领域中运用投射测验方法的成功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海尔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他运用的方法是投射测验。 海尔设计了两张购物单,购物单上各有7个要购的商品,除一张购物单上要购速溶咖啡,另一张上要购新鲜咖啡不同以外,其余6项两张购物单上是完全一样的。找两组被试者,每组只看一张购物单。告诉被试者这张购物单是一位家庭主妇制定的,请他根据这张购物单想像这位家庭主妇是什么样的人。结果一组被试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把买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妇说成是懒惰的、邋遢的、生活没有计划的;有12%的被试者说她是挥霍浪费的女人;还有10%的被试者说她不是好妻子。另一组被试则把购买豆咖啡的家庭主好说成是勤快的、干净利落的、讲究生活、对家务尽职尽责、喜欢烹调的。海尔根据这样的结果,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美国妇女不接受速溶咖啡是由于宣传强化了她们的偏见。她们认为操持家务是家庭主妇的天职,想逃避家务劳动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速溶咖啡的宣传强调的是它省时省事,让人觉得它给懒人提供了帮助,所以,勤快的人,不愿让人说懒惰的人不愿或者不敢去购买速溶咖啡。消费者对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询问得不到真实的回答,运用投射测验法则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领市场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观念和爱好等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了解到它。开发新产品、推销新产品而又不知道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那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自考广告学专业需要考的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广告媒体分析、广播电视广告、中外广告史、传播学概论、专业广告设计、电脑三维设计、英语(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广告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创业学、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广告学毕业论文、专业广告设计(实践)。

自考广告学专科考试科目:

自考广告学就业方向:

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

自考广告心理学

这篇《2014自考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考点: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言语、行动和表情等行为,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以研究消费心理现象的规律。 2、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控制的访谈)两种。 结构式访谈又叫控制式访谈,它是通过访谈者主动询问,受访者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的。 无结构式的访谈又叫无控制的访谈,这种访谈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自然的交谈方式进行的。 4、投射测验法。 (1)为什么用投射测验法? 为了克服访谈法和一般问卷法的这种缺点,真正能够了解到受访者或受测者的真实动机和态度,心理学家创造了投射测验的方法。 (2)什么是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工具。这种测验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本来是模糊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刺激,又要让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的意义,他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尽量把刺激的意义说得圆满。通过对他解释的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用的是迂回曲折的办法,受测者没有戒心,他内心的真谛是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的,因而所测的结果就比较真实。 (3)最的投射测验是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4)投射测验方法有角色扮演法、联想法、造句法和示意图法。 (5)运用速溶咖啡的例子说明投射测验方法。 关于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研究,是在消费心理学领域中运用投射测验方法的成功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海尔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他运用的方法是投射测验。 海尔设计了两张购物单,购物单上各有7个要购的商品,除一张购物单上要购速溶咖啡,另一张上要购新鲜咖啡不同以外,其余6项两张购物单上是完全一样的。找两组被试者,每组只看一张购物单。告诉被试者这张购物单是一位家庭主妇制定的,请他根据这张购物单想像这位家庭主妇是什么样的人。结果一组被试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把买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妇说成是懒惰的、邋遢的、生活没有计划的;有12%的被试者说她是挥霍浪费的女人;还有10%的被试者说她不是好妻子。另一组被试则把购买豆咖啡的家庭主好说成是勤快的、干净利落的、讲究生活、对家务尽职尽责、喜欢烹调的。海尔根据这样的结果,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美国妇女不接受速溶咖啡是由于宣传强化了她们的偏见。她们认为操持家务是家庭主妇的天职,想逃避家务劳动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速溶咖啡的宣传强调的是它省时省事,让人觉得它给懒人提供了帮助,所以,勤快的人,不愿让人说懒惰的人不愿或者不敢去购买速溶咖啡。消费者对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询问得不到真实的回答,运用投射测验法则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领市场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观念和爱好等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了解到它。开发新产品、推销新产品而又不知道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那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自考广告学专业本科需要考的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广告媒体分析、广播电视广告、中外广告史、传播学概论、专业广告设计、电脑三维设计、英语(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广告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创业学、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广告学毕业论文、专业广告设计(实践)。以上考试科目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考试计划,各个院校即使同专业其考试科目仍有差异,具体以教育考试院最新的专业计划为准,仅供参考。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心理学专业本科科目有团体心理辅导、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治疗(一)、变态心理学(一)、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实验设计(实践)、工程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人事测量、人力资源管理(四)、心理咨询安全分析报告(实践)、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俄语(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日语(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以上考试科目参照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各个院校即使同专业其考试科目仍有差异,具体以教育考试院最新的专业计划为准,仅供参考。

自考广告学专科考试科目:

自考广告学就业方向:

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

自考广告心理学整理

报名自考心理学专业需要考哪些科目?只有在取得心理学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笔试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论文成绩优良以上且一次通过(各院校规定不一样),方可申请学士学位。报名自考心理学专业需要考哪些科目?1.《生理心理学》2.《心理学史》3.《心理实验设计》4.《认知心理学》5.《变态心理学》6.《心理治疗》7.《市场调查》8.《消费与广告心理学》9.《工程心理学》10.《环境心理学》。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教育学、医药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类各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接考心理学专业本科,需加考专科中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三门课程;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除这三门课外,还要加考《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两门课程。教务老师整理的报名自考心理学专业需要考哪些科目的内容到此就结束了,针对自考的学员,可能介绍的信息还不够全面,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点击下方推荐话题,或者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也可以咨询24H人工在线客服!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嘿,你的益达,不,这是你的益达”

句有趣的广告语相信大家都听过吧,当年一度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言,不少网友纷纷造梗。

这句广告语益达花费了巨额的推广费,虽然让很多人知道了益达,但是他的销量却没有提升,因为好的广告语不在于有趣,也不在于优美,而在于一个心理学的知识: 行动指令 。

后来益达的广告语改为:“吃完喝完嚼益达,要两粒一起嚼!”这个就叫做行动指令,目的明确,因此后来益达的销量剧增。

诸如行动指令心理暗示的经典广告语还有

这些都属于行动指令,你想让顾客怎么做,给他一个简单的指令,这个指令就会影响顾客,让他潜意识就会想起你的产品。

还有一个经典心理暗示的广告语:

美国有一个啤酒品牌舒丽兹,他的啤酒销量一直不太好,有一天在火车上,偶然遇到了广告大师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就问他你的产品有什么卖点啊?

舒丽兹啤酒老板就说,我们的产品什么都好,就是没卖点

于是,老板就把啤酒生产的过程讲了一遍,到最后霍普金斯说找到卖点了,马上给老板写下这句广告语:

每一瓶舒丽兹啤酒在罐装之前,都要经过高温纯氧吹制,才能保证口感的清冽。

这句广告语跟“农夫山泉有点甜”有异曲同工之妙,“口感清冽,有点甜”用的非常好,不夸张,不虚伪,增加可信度,进一步强化心理印象,让消费者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该广告语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也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更容易被记住。

通过合理运用广告心理学可以触碰消费者的内心,真切 情感 的传递产品的信息,也是对消费者的真诚体现。从心理 情感 上征服消费者,并最终刺激其购买商品,实现广告目的。

近两年,泰国的广告火爆网络,鬼畜般或者是感人至深的剧情式广告往往都会给人留下深刻体验,尤其是开头和中间你猜不出来是什么广告类型,结局却是一个大反转时,效果更加更佳。

所以,第一个要用到的心理学知识就是,能够触动 情感 或者情绪波动的内容往往对于人的“印刻作用”较强!

那么,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便会在此应用。羊羊羊、旺旺、脑白金,这些看着有点幼稚甚至令人厌烦的广告却很难真正被你抗拒,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你认可的一部分,无论是调侃还是赞同。

所以,这一类广告的特征就是简单暴力的表达,但是以高频次入侵我们的脑海中。

想一想,什么类型的广告会让你特别的信赖它?如果是可乐、零食的广告,肯定没有这个效用,但是,如果是牙膏广告告诉你用它能够口腔 健康 、口气清新,化妆品广告告诉你可以光彩照人,对皮肤没有伤害。

这些行业可以塑造出一个可能并不存在但是你却非常在意的内容,让你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自动化思维,那就是某种物品可以产生这种效用。而至于你选择哪一个公司的产品,就和这个公司投入的广告费用和出现频率就有很大的关系了。

在很多电视购物、保健品、医药行业的广告中,少有一上来就直接告诉你用他们产品就能产生的效果,而是通过先对问题进行阐述或者扩大因为这些问题而会导致的种种问题,之后,再通过产品能够起到的功效来推出功效。

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我们先紧后松的一个较为愉悦的感受,我们因为这些问题产生焦虑而又因为看到了解决的办法产生了放松的愉悦感。

所以,这种强化通常对于本身对此担忧的人群特别的有用,卖焦虑比直接卖产品要更深入人心。

你会更相信哪一种渠道得到的消息?

比起广告,你会认为亲近的人推荐的产品或者更多人使用过的产品更具信任。

所以,很多经典而又精简的广告词就会令人深刻,例如“一年卖出的奶茶能绕地球一圈”、“更多人喝的凉茶”、“十万妈妈的选择”等等。

这一类的广告词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当销量被具体化的时候,往往都会更具冲击力,这比很多,好多,这样的泛数量词汇更加有用。

当然,请名人做代言也会是一种增强广告可信度的方式。

虽然我不是营销界的一员,但是,作为消费者,通常我会考虑到某些广告对于我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不知不觉中让我记住并选择了它们。以上的这些广告和心理学的结合可能还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广告而言,这些要素就足够吸引了。

首先广告是一个直观信息原;就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或者某种内容。

一般我们看到市面的广告五花八门,无非就是应用到了以下主要的几种心理知识:

2、记忆心理学,广告得植入人心,得让消费者植入到了脑细胞,才是一个有价值的广告。

3、欲望心理学,广告的后价值就在于抓到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才是它的价值最终归宿。

4、需要心理学,广告得传递出消费者的需求要害,直取消费者心脏。

5、经济心理学,广告得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及匹配自己的角色( 社会 阶层),自己的购买能力与经济实力。

6、美观的心理学,要求商品外观,使人产生愉快或舒适感。

7、习惯心理学,能使的消费者长期使用,并对某种商品产生特殊好感及依赖,持续购买。

这些心理是广告得核心要素,缺一不可,才能对消费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其中,从而保障设计出的广告能够更加的与人们的心理活动相适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广告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以及探究了如何将广告心理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广告的设计中,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广告的营销研究中,有一个非常基础且关键的概念,叫接触点(touchpoint)[1]。根据维基的解释,接触点指的是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媒介在特定的时间点与客户进行交互,显示信息的各种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无论是起床打开手机按停闹钟的APP界面给你推送电动牙刷,还是梳妆打理后神采奕奕出门在电梯里看到巨幅李现让你上京东购物,甚至是出租车上发现还有人教你如何挽救婚姻(这个校友梗真的过不去了...)

这些零零碎碎的“抢占你的注意力”,“占据你的心智”的信息,就是商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方式,也就是广告。其实,与其他信息类似的是,商家运用广告给消费者传达信息,运用的心理学知识,不外乎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正确的人。

用类似的框架,或许能够将每天人们所接触到的社交、搜索、购物等不同场景中信息交流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

1)正确的时间。包含消费者在一天的什么时候,是早上,午后还是睡前接触到广告,又或者是一条广告能够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长。以一天为例,人们的自控能力(self-regulation)、情绪唤起(arousal)等会随着一些生理性的指标在一天中高低起伏。利用生理性的指标,不仅能够预测人们的道德水平[2],对于减肥食物的偏好[3](对,想减肥的看过来),而且也能对人们对于产品以及广告的偏好进行预测。Gullo et al.,[4] 的发现在清晨人们刚刚清醒的时候,情绪唤起很低,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如果给你大量的购物选项,你可能只会选择其中很少的几样。

类似的,人们总觉得大晚上的时候食欲大增,自我控制的能力好像也没有白天好,容易剁手买买买。如果用自我控制的理论去解释,这是因为白天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大脑已经没有能力去控制你去进行冲动型的消费了。这时,如果再有一定的广告去“助推”你的冲动,那么完成转化的几率是不是就大得多呢。

从实践的角度看,对于时间点的选择被各种自媒体玩得很溜~我基本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会看GQ(的广告),晚上睡前偶尔看看胡辛束,B站的UP主最后都会来一句“每周五更新”...选择固定的广告投放时间也能够让消费者建立习惯化的行为[5](habitual behavior),就像进电影院一定要吃爆米花一样。到了特定的时间点接受到特定的刺激,是大脑建立信息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学机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每年超级碗的天价广告大家都会抢着投,而瓜子二手车即便倒了人们也不会忘记它在春晚投的广告的原因。

关于择时这点,我觉得业界有不少报告也是做得不错的,例如全媒派的报道[6],Google Trend,Facebook Ads等通过海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或许也能给广告投放者提供实践层面的参考。

2)正确的方式。这里主要想讲讲广告媒介,也就是前面所述的接触点媒介:纸媒、电视、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户外等。如果用时兴用语来包装,就是我究竟要选择“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同样一笔广告预算,我的投放究竟是要花在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还是让李佳琪在直播间劝小姐妹剁手呢?电商平台如果在线下投广告了,怎么把顾客“引流”到我的线上渠道购物呢?

这些与广告场景(situation/context specific)相关的问题,在心理学我觉得有几个大的原则可供借鉴:首先是匹配原则(match effect)。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人应该知道获得诺奖的卡尼曼有一本畅销书《思考,快与慢》[7]里面提到的人是有系统1 (依赖 情感 、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和系统2 (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人们对于不同广告媒介所采用的系统方式是不是会影响人们最终的决策呢?

基于现在人们每天暴露在不同的电子终端的现状,手机/电脑/iPad甚至是未来的VR/AR等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研究问题。例如,研究跨屏决策的学者发现人们在手机上(对比在电脑端)更注重社交属性的获取;人们在手机上也更愿意采用系统1进行直觉性的决策;另外人们对在手机上的自我袒露行为(self-disclosure)也会更高。这一个系列的研究都来自哥大 marketing 的毕业生 Shiri Melumad,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她的博士论文 The Distinct Psychology of Smartphone Usage[8]广告主在进行媒介选择的时候,也应注意广告投放场景与产品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匹配,最直接的你总不能让何同学去卖美妆产品,让小杨生煎去卖面膜吧。

广告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则广告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然后使消费者产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并在此基础上,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 、这一杯谁不爱、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很多优秀的广告均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心理学原理。比如,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从众理论等等。其实,连做广告本身,也可以用多种心理学知识解释。

知名脱口秀演员李诞,如何逼疯社畜?

铂爵旅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看到这句话,你是否会惊讶于我为什么能发语音?作为一个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电梯的社畜,现在在我脑海浮现的,是李诞那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魔性洗脑的广告,十分常见。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每年总有那么几支广告流传在大街小巷,每一个孩子的嘴里。想起我当年,很喜欢学电视里面的广告语,一遍遍的在我妈耳边重复(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可想而知,我挨过不少毒打。

有的广告,15秒内重复三遍。比如,恒源祥羊羊羊。比如,找工作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跟老板谈。让人烦的印象深刻。

有的广告,持续数年重复无数遍。比如,JUST DO IT。比如,透心凉心飞扬。比如,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有销量有口碑,品销合一。

我们总是说,广告需要重复。但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其实,一条广告内洗脑联播 和 同一消费主张连续多年投放 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消费者记住,让消费者喜爱。但有的广告,貌似只做到了前者。

重复播放广告,是曝光效应的一种表现。曝光效应,又叫纯粹接触效应,是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每一支广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才可能占领用户心智,成为用户的记忆。而不断曝光、不断重复是最基础的手段。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扎荣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证明只要让被试多次看到不熟悉的刺激,他们对该刺激的评价就要高于其他被试没有看到过的类似刺激。这就是曝光效应。

其中有一个实验是, 扎荣茨的团队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受试者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再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他把这个现象称为“单纯曝光效果”。本实验显现,只要一个人、事、物不断在自己的眼前出现,自己就愈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或事、物)。

通过后续研究发现:人们越多接触某物,越认为它是积极的,也越能让自己心情愉悦。重复曝光就能获得用户好感,听起来性价比极高,这也是甲方乙方都喜欢重复广告的原因之一。不过,后续也有研究证实, 当公司或产品还较新颖,消费者不熟悉时曝光才最可能有促进作用。

可口可乐每年花费数十亿美金,用来打水漂?

可口可乐、宝马、宝洁等国际大品牌每年都会花费数十亿进行广告投放。有人认为,可口可乐这样的知名公司不需要持续打广告,因为已经家喻户晓了。另一方面, 广告圈里有一句名言“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一线品牌斥巨资进行广告投放背后,是否有心理学理论支撑呢?

说起可口可乐,你能想到什么?红色、热情和运动。

说起舒肤佳,你会想到什么?白色,卫生和 健康 。

说起德芙,你会想到什么?香甜、浪漫和恋爱。

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广告投放,很多品牌已经将自己与某些普适的 情感 进行了紧密绑定,牢牢占据用户心智。消费者观看广告将产品与某些愉快 情感 进行了关联,通过重复观看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绑定关系。这可以理解成一种经典条件发射,对通过重复影响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情况做出的一种“膝跳反射“。该理论最早由巴普洛夫提出,他通过狗的条件学习实验来解释该理论。巴普洛夫在摇铃之后迅速将肉放进狗嘴里,这种做法使狗分泌唾液。在多次重复之后,狗只要听到铃铛响声就会分泌唾液。

伟大的”奸商“们经过不断摸索,最终将巴普洛夫的理论应用到日常消费场景中。(暗示消费者是狗,举报了!)

例如,拥有 健康 的牙齿和良好的口腔卫生是人类本能的需要(无条件刺激)。佳洁士,通过50多年不计其数的重复广告营销,使消费者每当看到或听到“佳洁士”这一名字的时候,就会联想到他的护齿功效,保持消费者的口腔卫生和牙齿 健康 ,免于细菌或疾病的侵蚀。“佳洁士”就在重复之后,成为了一个条件反射刺激。而消费者形成的这种关联性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无论是这种条件反射刺激还是条件反射本身都是消费者一遍遍听到、看到佳洁士广告的结果,也就是不停地重复。因为,重复可以增强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并减缓记忆的衰退。

两大学习理论联手,叱咤广告界

既然说到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老师表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想登台一展风姿。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吃多了,肚子胀,不消化。嚼一嚼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以上两个广告的套路可以概括为:我遇到了不愉快的情境,使用了某某产品之后,情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设想有一个小朋友咳嗽老不好而且讨厌吃药。他的妈妈看过小葵花妈妈课堂这一支广告,知道这可能是肺热。于是劝说小朋友喝下了小葵花口服液,孩子立马不咳嗽了(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消失)。那么小朋友下一次咳嗽的时候,很可能主动要求喝小葵花口服液。

医疗卫生领域的营销者会在广告中举例说明令人难受的各种症状并顺势引出自己的产品。这一类广告其实是在利用负强化原理。

最早提出强化机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斯金纳。

1938年,斯金纳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该实验使用小老鼠做被试,模拟了人类对行为-刺激产生强化用的心理机制。斯金纳发明了一个实验装置,后人称之为「斯金纳箱」。箱子外面有食物和水,箱子里则是饥饿的小鼠。当小鼠按下箱内的拉杆,食物就会掉入箱内的食物槽中。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小鼠会迅速学会通过拉杆来获取食物。

斯金纳把影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强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强化类型叫正强化,它是通过奖励某种特定的行为从而增强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另一种强化类型叫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某种令人不愉快的刺激而使得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强。医疗卫生类的产品经常使用负强化来设计广告。类似的广告中,消费者都被鼓励购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以避免广告所展示的糟糕情况或消除不愉快的刺激。

销量好不好,广告说了算?

“十万妈妈的选择”、“全国销量遥遥领先”

“杯子连起来可要地球一圈”、“更多人喝的红罐凉茶”

以上这些广告不单单是企业为了秀肌肉,也是为了营造一种产品畅销的氛围。比如看到某家餐厅门口在排长队,我觉得这家店饭菜的味道一定很棒,饥肠辘辘的我立马上前排了个号。打听之后才知道,这家店做饭太难吃,马上要倒闭了。员工是在排队离职、领工资。

产品不一定是真的火爆,销量不一定是领先全国。但是在广告法出台之前,很多商家善于在前期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而最终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热销结果。这是商家在利用从众心理,让消费者采取和他们类似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和行动。

心理学家,阿施曾做过一项研究。安排1位被试与其他6名演员坐在一起,当其余6位演员做出明显错误的判断后,这位可怜的被试大概率会做出和大家一样的错误选择。但是这名被试在单独一人做选择的情境下,极少会出现错误。阿施的实验向大众展示了个体是多么容易被所身处的团体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从众心理目前已经被营销人员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广告当中。广告法颁布之后,对“第一”等字眼做了严格的限制。不过,即使没有具体数据或数字,广告还是可以通过在画面中呈现一群人同时使用某产品,来暗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乐等很多品牌广告都长期使用这种表现手法。

广告设计中涉及到到很多有趣的心理学原理。了解这些,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消费;也许依然躲不过“李佳琪的OMG”。但心理学知识是真的有趣,少年,不多了解一些嘛?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1、19、20~28、29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影响他们的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一部分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另一部分则步入 社会 开始参加工作。他们开始逐步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其中大学生和待业青年虽然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或家庭,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需物品基本上拥有购买的决定权。

这一年龄段的多数青年,没有家庭负担,闲暇时间充裕, 社会 交往或网络活动多,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基本成熟,人格和世界观也初步形成并趋于成熟。他们代表着新一代的 社会 风貌。

第一,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去得到;越是不允许接触的东西,越想去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方设法弄清楚;越是不允许干的事情,越想试一试。

第二,博得异性的好感。这一阶段的青年处于恋爱、婚姻阶段,在交往过程中,采用赠送对方喜爱的物品、自己外表服饰的装扮来提高自己的气质等方法博得异性的好感。

第三,冒险心理。青年人冒险心理表现为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对于采取某种行为所导致的不利后果和获得的利益,他们更关心后者。

第四,好胜心理。争强斗胜是青年人的一大特点。好胜心有时表现为好虚荣、好攀比,它是人的自尊需要的表现。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力、能力弱于别人。相反,每个人都企图表现出不亚于别人,甚至强于别人。在消费方面也是如此。

2、如果把18、19~28、29岁的年轻人称为感情冲突型的人,那么28、29~50岁的就应该成为理性务实型的人。

3、在商品消费方面,高收入者的心理特点包括:

按照某一特定 社会 的普通生活水准来衡量,高收入者的经济状况是经济收入扣除维持一般生活水准的支出外,还有相当的剩余。由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不仅会选择较高的物质生活方式,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他们也会有较高的要求。在商品消费方面,他们突出的特点包括:

(1)逐名心理。高收入者的逐名心理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品牌选择过程中。对这类消费者来说,他们的购买决策比较简单,他们很少去考虑产品的品质,而是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为依据。

(2)攀比心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因为实际需要才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但是,对于有些高收入者来说,商品有无实际用途、服务是否必要,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别人有了,我不能没有”、“别人见过的,我不能没见过”、“我买的东西档次不能比别人差”。

(3)冒险心理。以较为丰富的经济收入为后盾,高收入者不担心某种物品购买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勇于试用新产品。

(4)享乐心理。经济上的富有容易产生享乐的心理。

这篇《2014自考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考点: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言语、行动和表情等行为,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以研究消费心理现象的规律。 2、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控制的访谈)两种。 结构式访谈又叫控制式访谈,它是通过访谈者主动询问,受访者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的。 无结构式的访谈又叫无控制的访谈,这种访谈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自然的交谈方式进行的。 4、投射测验法。 (1)为什么用投射测验法? 为了克服访谈法和一般问卷法的这种缺点,真正能够了解到受访者或受测者的真实动机和态度,心理学家创造了投射测验的方法。 (2)什么是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工具。这种测验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本来是模糊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刺激,又要让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的意义,他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尽量把刺激的意义说得圆满。通过对他解释的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用的是迂回曲折的办法,受测者没有戒心,他内心的真谛是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的,因而所测的结果就比较真实。 (3)最的投射测验是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4)投射测验方法有角色扮演法、联想法、造句法和示意图法。 (5)运用速溶咖啡的例子说明投射测验方法。 关于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研究,是在消费心理学领域中运用投射测验方法的成功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海尔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他运用的方法是投射测验。 海尔设计了两张购物单,购物单上各有7个要购的商品,除一张购物单上要购速溶咖啡,另一张上要购新鲜咖啡不同以外,其余6项两张购物单上是完全一样的。找两组被试者,每组只看一张购物单。告诉被试者这张购物单是一位家庭主妇制定的,请他根据这张购物单想像这位家庭主妇是什么样的人。结果一组被试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把买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妇说成是懒惰的、邋遢的、生活没有计划的;有12%的被试者说她是挥霍浪费的女人;还有10%的被试者说她不是好妻子。另一组被试则把购买豆咖啡的家庭主好说成是勤快的、干净利落的、讲究生活、对家务尽职尽责、喜欢烹调的。海尔根据这样的结果,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美国妇女不接受速溶咖啡是由于宣传强化了她们的偏见。她们认为操持家务是家庭主妇的天职,想逃避家务劳动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速溶咖啡的宣传强调的是它省时省事,让人觉得它给懒人提供了帮助,所以,勤快的人,不愿让人说懒惰的人不愿或者不敢去购买速溶咖啡。消费者对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询问得不到真实的回答,运用投射测验法则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领市场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观念和爱好等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了解到它。开发新产品、推销新产品而又不知道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那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广告心理学自考真题

2009年10月北京自考《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真题简答题第2题

消费者在购买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试简要加以说明。

答: 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可能有五个重要类型:资金的风险、功能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心理的风险和身体的风险;

①资金的风险涉及产品是否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的风险;

②功能的风险指产品的性能是否能达到期望水平的风险;

③社会的风险是指购买是否能得到亲友及周围人的赞许,能否招致别人看不起购买者的风险;

④心理风险是购买是否会挫伤消费者自我的风险;

⑤身体的风险是指购买的商品是否有害于身体健康的风险。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渤海大学不是双一流。渤海大学,简称渤大,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是辽宁省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大学。由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4月5日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暂定名为锦州师范学院。2003年4月,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8年10月自考00079保险学原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03.88KB 2019年04月自考00636广告心理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16.74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 索引序列
  • 00636自考广告心理学
  • 广告心理学自考
  • 自考广告心理学
  • 自考广告心理学整理
  • 广告心理学自考真题
  • 返回顶部